明窗出版社

  • 特價
    Out of Stock

    人物現場

    $118.00 $94.40
    《人物現場》是《明報周刊》記者近年歷盡艱辛,實地採訪,詳盡報道,結集而成。這本影集真實地記錄時代的音符,從台灣大地震的慘烈到東帝汶獨立後的困境,從藝術家的奮鬥歷程到新移民的可悲遭遇。本書記者以無比的氣深入採訪,描繪出最動人的一幕,捕捉每一個最精彩的鏡頭,加深你對世界對人生的思考。本書圖文並茂,值得我們細讀。
  • 特價 無標題-1
    內容簡介: 無言身教,無言感激 死亡是一個點,生命卻是一條線。在這條線上,遺體捐贈者選擇在離世後成為「無言老師」,延續生命的意義,帶領我們從死看生,活好當下。 我曾遇過一位病人,他的家人不多,當感到年齡大了,知道終有一日會離開人世,希望為社會做些事,例如貢獻在醫學教育上。他知道當「無言老師」能夠幫助醫學生,因這軀體能成為學生深入了解人體結構的重要教材,認識各個器官和人體奧妙。在整個過程中,希望讓學生明白如何尊敬一個人,無論是生是死,每個人都需要有尊嚴,需要受到重視。 如果各位正考慮或曾經考慮參加「無言老師」遺體捐贈計劃,我想在此呼籲,這個捐軀的行動十分有意義,因為這不單讓醫學生在解剖教學上有學習樣本,並且在學習過程中,學懂如何尊敬別人的遺體,以至學習尊重人的一生。 ——沈祖堯教授
    試閱
    第一章 無言身教.知識永存 第二章 死後遺愛.捨身成仁 第三章 逝者永念.無言有愛 第四章 無言之友.生死之思 真誠推薦(以姓氏筆劃排名) 王賢誌 東華三院主席 吳兆文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助理院長(學習體驗),外科學系結直腸外科教授 吳若希 著名藝人及流行歌手 胡令芳 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老年學研究所所長,梁顯利老年學及老年病學研究教授 陳日君樞機 天主教香港教區榮休主教 陳活彝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教授及副院長(研究生教育),逸夫書院副院長 陳家亮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卓敏內科及藥物治療系講座教授 陳偉儀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院長,生物醫學講座教授 陳智豪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贐明會董事會主席 黃民牧師 基督教靈實協會福音事工部長者院舍組前主任院牧 傳燈法師 大覺福行中心住持,佛教院侍部主管 鄭佩佩 資深華語演員,香港著名武俠女星 鄭振耀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資料)系主任,卓敏矯形外科及創傷學講座教授 蕭粵中 香港消防處消防及救護學院醫務總監,急症專科醫生 蘇振顯 華人永遠墳場管理委員會外部事務委員會主席 *版稅收益將撥捐 「無言老師」遺體捐贈計劃 編著者簡介: 編者簡介 陳新安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助理院長(教育),生物醫學學院副院長(本科教育),新亞書院副院長及通識教育主任,解剖實驗室及「無言老師」遺體捐贈計劃主管。年輕時於香港中文大學主修生物學,研究院碩士(解剖學),並於英國牛津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專長於解剖學,神經科學和發育生物學,專注研究神經軸突生長和引導機制,眼睛退行性和炎症性疾病的防護。教學生涯曾多次獲得中大醫學院最佳教師奬項和校長模範教學獎。近年積極於在社會不同階層推廣遺體捐贈和器官捐贈文化,打破市民對「死無全屍」的傳統忌諱。 伍桂麟先生 英國註冊遺體防腐師,跨媒體創作人及生死教育倡議者。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解剖室經理。生死教育學會前會長。「香港生死學協會」創會會長。「生死教育」和「陪着你嘔」Facebook專頁版主。數碼電台D100節目《生命21克》主持。年青時於藝術學院畢業後,從事設計及藝術教育工作,兼職學習遺體防腐和禮儀師工作,具有數千個遺體防腐和復修個案經驗。近年成功於本港推動「無言老師」遺體捐贈計劃,公餘致力向公眾推廣生死教育,生命教育及情緒關顧文化,宣揚「從死看生,活好當下」。
  • 特價 SA252_cover_full

    聯合國實習手記

    $118.00 $94.40
    內容簡介: 本書結合了三十一名聯合國實習生的故事和成長經歷,為你揭開「聯合國實習」的神秘面紗!他們當中有些經歷了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緊急救援工作,有些在實習結束後繼續留在了聯合國系統,為各項社會議題努力,更多的在實習結束後,帶着當天的初心,加入了不同企業或機構,恍如那場難忘經歷的延續…… 謹以此書慶賀和平發展基金會十五周年,更以此書感謝過去十五年以來每位支持和平發展基金會的聯合國機構實習計劃及其他工作的人們。 願你我能在這條人類發展的道路上相遇、同行、共勉。 作者介紹: 和平發展基金會(PDF)於2005年成立,一直是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在中國的重要合作伙伴。PDF在不同領域提供了關鍵支援,包括項目推廣及倡議等等。在過去15年,和平發展基金會更贊助了過百名聯合國實習生出國在不同崗位上為整個聯合國系統作出貢獻,也為他們提供不一樣的實習體驗,PDF在可見的未來也會繼續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合作,攜手應對未來的發展挑戰。
  • 特價 C249_Cover_s
    內容簡介: 疫症時代,我們嘗試留下一份文學備忘錄的可能—— 結合二十一位文學創作者,在這個特殊時代,從不同創作者身上收集細碎、微小、甚至暗啞的聲音,製作另一條記憶聲帶——非官方的,民間的,我們的。 這本文學合集或多或少記錄了一些人在疫病蔓延時的生存狀態,或者對空間的思考。你/我/他/她可能都是時代的某個縮影——活在其中,身陷其中。秩序如何分崩離析,我們仍然活着、親歷着、見證着一切的發生,各種特殊的境遇。 如卡爾維諾所言,「因為我知道有些東西是唯獨文學才能提供給我們的」。 因此形成了這本書。  
  • 特價
    Out of Stock
    BJ81.jpg

    MCDONALD’S HONG KONG @35

    $128.00 $102.40
    "內容簡介: 愛.延續 麥當勞lovin’ 35年 i’m lovin’ it 每買一本書,香港麥當勞®將為您捐贈$10至「麥當勞叔叔之家慈善基金®」,幫助有需要的兒童。 麥當勞的一貫宗旨,是為客人提供品質優良、服務快捷、環境清潔和享受超值的用餐經驗。 香港首家麥當勞餐廳於1975年1月8日在銅鑼灣開業以來,亦秉持着這宗旨,以親切友善的服務,為客人提供新鮮可口的食品。現時,麥當勞在香港僱用逾16,000名員工,經營210多家餐廳,每日服務超過40萬位顧客。 麥當勞除了經營傳統的快餐店外,亦不斷推陳出新,以創新的經營模式和親切友善的服務,滿足顧客的需要。透過提供24小時餐廳、24小時「麥麥送」美食速遞服務、McCafe、甜品店和無線上網等創新服務;麥當勞已成為市民日常工作和娛樂消閒的一部分。麥當勞爭取繼續成為顧客的首選餐廳、時尚生活的最佳落腳點。 回饋社會是麥當勞經營哲學的重要一環,多年來,麥當勞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獲國際公認為專注社會責任的企業。成立麥當勞叔叔之家慈善基金幫助有需要的社群。1996年,全亞洲首間麥當勞叔叔之家在香港成立,為患病的兒童及其家人提供臨時家園。 今年是香港麥當勞成立35週年,本書請來昔日和在職的同事、第一位客人、麥當勞超級擁護者,以及曾入住麥當勞叔叔之家的朋友……,為你細訴當年,分享麥當勞給香港市民帶來的歡欣喜悅。 張淑華 香港麥當勞董事總經理 作者簡介: 麥當勞®簡介: 自從1940年售出第一個漢堡飽開始,麥當勞便成為家傳戶曉的品牌之一。 我們的歷史由創辦人Ray Kroc所開創,直至今時今日麥當勞的管理層仍然遵從他的理念,致力讓我們著名的金黃雙拱門繼續發光發亮。 由1955年開設第一間餐廳開始,現時麥當勞已在超過118個國家擁有超過31,000間餐廳,為各地的顧客提供他們喜愛的食物,包括舉世知名的薯條、巨無霸®、足三両®、麥樂雞®及煙肉蛋漢堡®等。 隨了為顧客供應優良品質、快捷服務、清潔環境和超值享受,麥當勞在回饋社會方面亦不遺餘力。"
  • 特價 BJ95.jpg
    步入咖啡館,餐牌上印的大多是「拿鐵」等意大利名稱,彷彿意國就是咖啡之源。還記得小時候跟長輩到冰室茶餐廳,我們最常聽到的就是「凍檸啡」、「齋啡」等名字,若問本地老翁「cappuccino」是什麼,他大概會一頭霧水! 兩代人、兩種理解,這代溝究竟從何時起?自16世紀歷史上第一間咖啡館出現至20世紀中葉,人們喝咖啡只是為了宗教、咖啡因,又或是為了咖啡館獨特的社交和文化氣息,幾百年來如是。但自二次大戰至今的數十年間,人們對咖啡味道的追求產生了急劇的轉變。 從前的歐洲家庭到市場辦雜貨,大多包括生咖啡豆。每周小量烘焙,自給自足。但工業革命的興起,令大企業將即溶咖啡包裝成為時尚。新鮮烘焙、即磨即的文化漸被遺忘。所謂第一浪潮的咖啡,就是從前在冰室、茶餐廳中喝到的大量生產和便宜貨色,毫無質素可言,故必須拌以牛奶、砂糖去調和當中的苦澀。 代表第二浪潮的意式咖啡,源於二次大戰後。歐洲移民在美國復興了烘焙工藝,用當時的先進科技——意式咖啡機以高溫、高壓去製作濃縮咖啡。後來星巴克連鎖店席捲全美,甚至連全世界都把「咖啡和意式」畫上了等號。跟時下年輕人說咖啡,他們大多會想起咖啡上呈現不同圖形的奶泡(俗稱拉花)。這個,就是上一浪潮的產物。 煮優質咖啡,不需任何電子機械,只要一壺熱水,一個漏斗即可。有外國客人曾說「這分明是我外婆泡咖啡的古老方法!怎會是上品?」第三浪潮所強調的,正是以手工藝去對抗機械化和調法規,返璞歸真,製作過程精雕細琢﹕一杯咖啡,從前是用炭火燒焦,以石磨成粉,再以沸水煮成。現在所做的,則蘊含了科學數據,和當代味覺美學的沉澱。跟加入牛奶泡沫的意式咖啡不同,精品咖啡追求地域之風,不需添加,變化無窮。 咖啡的第三浪潮已經發揮了這小果子本身的化學潛能,由咖啡因的提神,到現在透過如工藝般的種植、處理、烘焙及萃取。這個浪潮,正好見證了人類對大自然的一份欣賞與細味…… 作者簡介: Patrick Tam,Knockbox Coffee Company創辦人,考獲美國及歐洲精品咖啡協會咖啡師資格,是香港首批獲認證的杯測師,曾擔任Cup of Excellence大賽評審,是首位香港評審。《明報》〈淺談咖啡〉專欄作家。
  • 特價
    Out of Stock
    BK35.jpg
    內容簡介: 五十年代末, 京劇界著名武生于占元 在香港開辦「香港─中國戲劇學院」, 教授門生京劇──集唱(歌唱)、 唸(唸白)、做(表演)、 打(武打)、舞(舞蹈) 的國粹表演藝術, 並每天於班底內挑選 七個表現出眾的孩子代表上台表演, 這七人一組的表演組合「七小福」 正是元家班精英的代表, 打造了洪金寶、成龍、 元彪、元華、元秋等等著名武打巨星。 本書所有版稅收益撥捐「促進教育基金會」
  • 特價
    Out of Stock
    BK44.jpg
    劉德華親筆寫下,拍攝《桃姐》期間的三十篇工作日誌! 《我的30個工作天》可能是近年劉德華的唯一文字著作,加上大量《桃姐》從未曝光的台前幕後照片,罕有!彌足珍貴! 參與演出許鞍華(Ann)執導的電影《桃姐》,多年後能再有機會跟Ann、(葉德嫻)Deanie姐,與及多位難得重聚的台前幕後新知舊雨再度合作,難忘點滴非三言兩語說得完,記下記下……三十個工作天,就成了三十篇手隨心寫的日誌。 電影能獲邀成為多個國際電影節的參展作品,與有榮焉,拿獎與否先放到其次,等Ann十年能再次參與她那簡單就是美的作品,還第一次可挽着「媽媽」葉德嫻一起走紅地毯,人生又再添美滿,無憾啊!從一開始支持開拍《桃姐》,只想到要支持有誠意的香港電影作品,想支持始終充滿熱誠的香港電影人,而我的收穫絕對比付出多。愛的感動,真的是無分人種、地域、國界的。 三十篇個人趣事、心境抒發……當然不能與桃姐遺愛人間相提並論,若萬一能有一言半語可使你有半分共鳴、一點啟發,也算美事一樁吧。 ──劉德華
  • 特價 M087.jpg

    倪匡傳 : 哈哈哈哈

    $128.00 $102.40
    曾經絕處倍從容,跌宕人生歷險峰。筆底英雄無處覓,凡塵率性自葱蘢。 倪匡,原名倪聰,字亦明,筆名包括:衛斯理、沙翁、岳川、魏力、衣其、洪新、危龍。倪匡是知名的科幻小說作家及編劇,寫作範圍甚廣,科幻小說外,還寫過怪異小說、武俠小說和三百多個電影劇本,被譽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江迅給我們寫出了倪匡的神髓,教我們知道倪匡真正的傳奇。本書後記道出,江迅「一年前工作之餘動筆趕寫這部書,原計劃於2013年7月香港書展期間出版。6月9日因心臟突然停跳2分鐘而後昏迷36小時」,心力交瘁的主要原因,正是對深入倪匡最隱蔽處的孜孜以尋,上下求索,遂使這位名記者不支倒下。 作者簡介: 江迅 香港《亞洲週刊》副總編輯,零傳媒國際有限公司總編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香港新聞工作者聯會理事。獲20多項中國和香港、上海、北京等地文學獎和新聞獎。在上海、台北、吉隆坡、香港、新加坡多家傳媒撰寫專欄文章。已出版的作品集有:《崛立雷州》、《1998中國病》、《行筆香港》、《跨越2000年》、《聚焦洋紫荊》、《漣漪香江》、《香港的七情六慾》、《色香是杯雞尾酒》、《香港,一個城市的密碼》、《干物女與草食男》、《朝鮮是個謎》、《時代你慢些走》、《亞洲城市微表情》、《觸摸時代潮汐》等23部。
  • 特價 SA185.jpg
    園藝治療是一種輔助治療專業,旨在通過園藝活動,發揮植物的療癒力量,為各類有需要人士帶來身心效益。本書作者是本港首位註冊園藝治療師與培訓導師,擁有極豐富的園藝治療及督導經驗。在書中,她會分享園藝治療的基礎理論與發展、應用於特定服務對象的方案、箇中體驗與操作過程,以及把難忘經歷化為小故事與讀者分享。 植物意涵豐富,不同有需要對象與一花一草互動接觸,都能產生不同療效,而專業的註冊園藝治療師正正會按照服務對象的能力和需要,訂立治療目標和設計合適的活動。作者因而章次分明地解說如何按各類有需要人士,包括認知障礙症患者、「有特殊教育需要」(SEN)的學生、兒童和青少年、精神病患者、抑鬱症患者、戒毒人士、善終病人等,定出合適的活動流程;更會從中表達對各種植物的欣賞之情,細說牠們的美麗與功效。此外,她也會介紹園藝治療如何應用在跨代活動上,也會逐一細數每個令她印象深刻的「療癒花園」。相信任何想認識、修習及從事園藝治療的人士,和想為園藝活動注入新元素的園藝愛好者,都會從本書得到啟發。 作者簡介: 馮婉儀 學歷: 社會工作學士 老年學碩士 園藝治療證書(加拿大) 治療性園景設計證書(美國) 專業認證: 註冊園藝治療師(美國園藝治療協會) 註冊社會工作者 馮婉儀女士先後於美國及加拿大修習園藝治療及治療景觀課程,並於美國園藝治療協會註冊,成為本港首位註冊園藝治療師,也是一位資深註冊社會工作者,有多年前線及行政社會服務經驗。過去十多年來,她提供園藝治療服務予各類對象,以認知障礙症長者及青少年為服務對象方面尤其經驗豐富。2005年中,她成立香港園藝治療中心,又於2008年與志同道合的人士創立香港園藝治療協會,共同推廣園藝治療。目前,馮女士除了提供園藝治療及治療性園景設計服務之外,更致力培訓業界人才及於港澳及鄰近地區推廣園藝治療。
  • 特價 U083.jpg
    卓韻芝回來了,她從英國回來了。她回來的時候,帶回來了《卓韻芝奇遇記──最冷的冬天》和《卓韻芝奇遇記──最熱的夏天》。卻原來,故事未完。冬天和夏天之間,還有《忽冷忽熱》的時候。 結束英倫之旅之前,卓韻芝把她的腳步再往前伸。踏足了葡萄牙、德國、安特衛普、柏林、阿姆斯特丹、巴黎…… ----------------------------------- 在遠赴葡萄牙背囊遊之前,我弄傷了右腳腳趾底下的皮膚,傷口非常小,長不達一厘米──這件事聽起來是多麼不足掛齒,此刻撰寫出來,也使我感到尷尬。 原來可以導致嚴重的後果:在旅程中段,我幾乎不能走路。 前人的訓言,我們統統知道(know),卻鮮有隨即實踐;直至自己經歷過,才會真正上心(in your mind)。這則雞零狗碎的傷口故事,體現了「知道」與「上心」兩者間的落差。也許,對付頑童,說道理沒有多大幫助,他們要不就當作耳邊風,乖巧的一點的,聽進耳裏也不聽不進心裡。如果要頑童真誠地護理傷口,最好的方法是讓他們的傷口敗壞。 同一番訓言可以世世代代地說下去,反正前人的工作是重複地說着同一番話,保證後來者「知道」,然後等待他們經歷過了,這番話他們的心坎浮現,這時,他們上心了,牢牢地記在心房,懂得舉一反三了。 在不同的景況下聽到同一番訓言,往往認為自己明白了,直到某天,經歷要我們重新接觸它,方意識到訓言終於上心。也許友人曾經遇上相同處境吧,否則沒可能堅定地相信,並且將之溶入日常生活吧。 Know與in your mind有莫大分別,前輩的訓言,就像正面的想法、環保、或者神的存在一樣──許多人都知道,但真的上心者,並不多。 卓韻芝
  • 特價
    Out of Stock
    BJ98.jpg
    在香港,甚或東南亞地區,識飲識食的人,誰不曉得新同樂魚翅酒家?! 為這品牌摘下米芝蓮兩星的推手,自是其總廚陳勇師傅, 他推出的第一本食譜怎不叫人仰首期待? 陳勇師傅12歲入行,歷任東南亞各地酒店及高級食肆行政總廚,對烹調粵菜,以及如燕窩、鮑魚及海參等高級食材極有心得,然而他卻絲毫沒有自滿,仍然努力不懈地鑽研菜式,不斷吸收各地不同菜系之精髓,融入現代飲食文化的風格,務求將拿手好菜重新演繹,今日我們在新同樂所嘗到的就是其出神入化的創新粵菜,普通及簡單不過的食材,在他手上都能讓人喝一聲采。 在《米芝蓮名廚私房料理──50個讓小廚房擇星的秘密》,陳師傅毫不保留地把他的創意與技藝傾囊相授,簡單的食材在街市或超市已能買到,只消三幾個步驟,就能把米芝蓮名廚的名菜,搬到自己的飯桌上,和摯愛親朋大快朵頤,摘下星星好不容易! 《米芝蓮名廚私房料理──50個讓小廚房擇星的秘密》分為海鮮、家禽、肉類、菜蔬、飯麵及甜品幾大範疇,只需購買簡易食材,依照食譜的每個步驟進行,小廚房都可以有大秘密! 作者簡介: 陳勇師傅12歲入行,歷任東南亞各地酒店及高級食肆行政總廚,對烹調粵菜,以及如燕窩、鮑魚及海參等高級食材極有心得。近年醉心精研創新粵菜,現任新同樂魚翅酒家行政總廚,為酒家嬴得米芝蓮二星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