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窗出版社

  • 特價 SA168.jpg
    九龍城是一個歷史悠久、別具文化氣息的地方,古物古蹟比比皆是。除了具有豐富的歷史背景外,九龍城亦有溫情洋溢的一面。當你在九龍城不同的街道角落走着,隨便與街坊閒話家常,便會發現不少昔日九龍城的動人故事,大家的甘苦快樂。 時光流逝,隨着社會不斷變遷,歷史巨輪的洗禮,九龍城區的面貌已蛻變不少。我們正好從《九龍城人、情、味》一書中,細味區內居民所述的昔日情懷,並從不同的故事中,多角度認識九龍城今昔的發展變化。 這本書分為「龍城人」、「龍城情」及「龍情味」三部份,特別邀請了在工作或生活上,與九龍城密不可分的人士接受訪問。一段段富人、情、味的故事對此區歷史的發展作出見證,更能勾起讀者不少美好的回憶。此外,相信這本書亦將成為寶貴的地區資料。 本書內容包括: 一、前言: 1. 九龍城民政專員徐耀良太平紳士 2. 社署黃燕儀專員 3. 韓世灝主席 二、九龍城歷史概述 三、龍城人(談居住或工作於九龍城之感受和變遷) 1. 居於九龍城的泰國人 2. 居於九龍城的香港人 3. 在九龍城工作了四十多年的陳總 四、龍城情(受惠於樂善堂的人情) 1. 鄺主席對樂善堂的三代情 2. 樂善堂小學的校友 3. 一位受惠裔群社的泰國媽媽 五、龍情味 1. 友德行百貨有限公司 (黃先生) 2. 華利園皮鞋 (王先生) 3. 昭拍耶 Chao Phray -泰國餐館 4. 公和荳品廠 (潘女士) 5. 貴嶼和記隆餅家 (楊博士) 六、樂善堂簡介、呼籲捐款支援 作者簡介: 九龍樂善堂紮根九龍城,成立至今超過一百三十年,由百多年前一個為普羅大眾贈醫施藥、辦學賬災的地區慈善機構,發展成為今天本港六大慈善團體之一,有三十多個轄屬單位,遍佈港九新界,為社會提供教育、醫療、安老及其他社會服務。
  • 特價
    Out of Stock
    LL50.jpg

    生鬼英語

    $78.00 $62.40
    "韓連山老師主講的《生鬼英語》以教授基礎英語文法為本,配合大量生鬼可愛的解說、充分趣味性的例子,以及多個好玩兼實用的文字小遊戲,為讀者帶來最輕鬆有趣的英語學習體驗! 本書共分五課,包括: 第一課 Grammar - 基本文法要學好 第二課 Vocabulary Building - 建構詞庫考記憶 第三課 Idiom, Proverb & Slang - 笑談慣用語、諺語、俚語 第四課 Confusing words - 一字母之差,謬以千里 第五課 Word Play - You say I say勿濫say 快來跟韓連山老師上課,為英語學習打好根基!本書適合初中英語程度人士閱讀。 作者簡介: 韓連山 香港的一名資深教育工作者,退休中學教師,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理事,教育人員專業操守議會主席。韓連山退休前任教於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在學校內是一位資深的中學教師及訓導教師。在學校外曾擔任教協的組織部主任,亦曾在2006年香港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舉當選教育界代表。2009年8月10日,韓連山投稿於《蘋果日報》,就有關當時香港政府為打擊學生吸毒而推行自願驗毒的建議撰文反駁政府的理據而知名。 2012年9月1日,韓連山為反對香港特區政府推行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接力加入成為絶食人士之一。他以63歲之齡成為年紀最大及絕食時間最長的絶食者。至9月8日,已絕食超過150小時,身體檢查結果為血壓、血糖大致正常,但醫生指因絕食時間長,其身體已改由內臟提供養份,長遠或令內臟功能受損。結果因為反國教大聯盟結束集會而停止絕食。韓連山破了是次禁食活動的時間最長紀錄,共171小時。在反國民教育科事件中,韓連山稱「革命未完成,同志還須努力」。"
  • 特價
    Out of Stock
    BA110.jpg
    有機飲食、中藥、維他命三糅合。 愈來愈多人倚靠藥物或維他命等所謂的「健康輔助品」,這是一個不健康的現象。單靠那些人造營養,只會令身體臟器罷工,不再自我生產所需的維他命等,令免疫系統功能下降,抵抗力減弱,病多了,也難治愈。 「食療」與「藥膳」是中國自唐朝以來的養生法則,假如今天我們能善用這種補益的健康理念,再加上現代昌明發達的醫療水平,常見的小毛病定會與都市人「割蓆」。 本書介紹了五十種常見病的症狀,精要說明中醫病因、專家意見、合符經濟原則的藥膳食療方、營養品或維生素的真正所需,多吃及不該吃的針對性食物,一一與我們息息相關,是達到保健、養生、治療及預防的一本簡潔易明的工具書。 作者簡介: 小董 在澳洲悉尼新南威爾斯大學主修醫科生理學,獲學士學位。現於南京中醫藥大學攻讀中醫博士,主修腫瘤內科;為南京著名腫瘤科章永紅高級教授之得意門生。曾任澳洲針灸進修學院客席副教授、北京中醫疑難病研究會副教授。獲首屆「中華傳統醫藥創新人才」、「中華傳統醫學突出貢獻專家」榮譽大獎。註冊中醫師、營養師,自設診所,精研中醫古方,行醫多年。 曾任香港電台《開心日報》健康專題嘉賓主持;現為 《明報周刊》專欄作家與報章《AM730》中醫專欄作家。著有《似懂非董》(散文)與《小董秘方治肺癌》、《小董乳癌秘方》。
  • 特價
    Out of Stock
    PC64.jpg
    讀一個故事 學一項生命價值 做一個好孩子 明天好孩子系列適合0 - 3歲幼兒閱讀,以動物為主角,內容中英對照,配以精美插圖,每本皆以一項生命價值做主題,讓幼兒培養閱讀興趣之餘,亦從故事中學習正確的價值觀。 好孩子愛上學 I enjoy going to school 好孩子早睡早起 Let’s keep good hours! 好孩子愛家庭 I love my family! 好孩子愛做家務 I love doing housework! 好孩子樂於助人 Give a helping hand!
  • 特價
    Out of Stock
    PC65.jpg
    讀一個故事 學一項生命價值 做一個好孩子 明天好孩子系列適合0 - 3歲幼兒閱讀,以動物為主角,內容中英對照,配以精美插圖,每本皆以一項生命價值做主題,讓幼兒培養閱讀興趣之餘,亦從故事中學習正確的價值觀。 好孩子愛上學 I enjoy going to school 好孩子早睡早起 Let’s keep good hours! 好孩子愛家庭 I love my family! 好孩子愛做家務 I love doing housework! 好孩子樂於助人 Give a helping hand!
  • 特價 PC66.jpg
    讀一個故事 學一項生命價值 做一個好孩子 明天好孩子系列適合0 - 3歲幼兒閱讀,以動物為主角,內容中英對照,配以精美插圖,每本皆以一項生命價值做主題,讓幼兒培養閱讀興趣之餘,亦從故事中學習正確的價值觀。 好孩子愛上學 I enjoy going to school 好孩子早睡早起 Let’s keep good hours! 好孩子愛家庭 I love my family! 好孩子愛做家務 I love doing housework! 好孩子樂於助人 Give a helping hand!
  • 特價 PC67.jpg
    讀一個故事 學一項生命價值 做一個好孩子 明天好孩子系列適合0 - 3歲幼兒閱讀,以動物為主角,內容中英對照,配以精美插圖,每本皆以一項生命價值做主題,讓幼兒培養閱讀興趣之餘,亦從故事中學習正確的價值觀。 好孩子愛上學 I enjoy going to school 好孩子早睡早起 Let’s keep good hours! 愛家好孩子 I love my family! 好孩子愛做家務 I love doing housework! 好孩子樂於助人 Give a helping hand!
  • 特價
    Out of Stock
    PC68.jpg
    讀一個故事 學一項生命價值 做一個好孩子 明天好孩子系列適合0 - 3歲幼兒閱讀,以動物為主角,內容中英對照,配以精美插圖,每本皆以一項生命價值做主題,讓幼兒培養閱讀興趣之餘,亦從故事中學習正確的價值觀。 好孩子愛上學 I enjoy going to school 好孩子早睡早起 Let’s keep good hours! 好孩子愛家庭 I love my family! 好孩子愛做家務 I love doing housework! 好孩子樂於助人 Give a helping hand!
  • 特價 SA165.jpg

    職場女王論

    $78.00 $62.40
    問:可不可以教我,如何找份好工作? 張:可不可以教我,什麼工作叫好工作? 問:家人大力反對我支持夢想,我該如何堅持? 張:那你的夢想究竟是什麼,可否先告訴我? 問:我想從軍! 張:香港何來軍可從?可不可以實際一點?你要是真想從軍,很多國家請僱傭兵。不過,入水你能游嗎?出水你能跳嗎?應付得了考警察的體能要求再做夢也不遲! 問:我想成功,就要踩低或踩死其他人才可以上位,犧牲那麼大值得嗎? 張:你是社團分子?即使在社團,這種遇佛殺佛、阻我者死,只能是行先死先的馬前卒、小嘍囉,永遠上不了位。要靠對方輸你才能夠贏,只能證明對方弱,不是你強!要成功,首要學會Win Win。 問:我的履歷乃集各家之大成,精心打造而成,照理應該「夠殺」,為何還是音信全無? 張:集各家之大成,即抄襲,「夠殺」只是你以為而已,單靠一份履歷走天涯,肯定是自殺。 在這本書,資深職業諮詢顧問及教練張慧敏將告訴你如何求職、升職,職場的生存之道,以及如何堅持、實現夢想。 本書內容包括: 1. 夢想VS.空想 2. 求職升職很艱難? 3. 女王有火 作者簡介: 張慧敏,Alison Chang,人稱「Son 姐」,資深獵頭人、Career Doctor、培訓專家、職業諮詢顧問及教練、報章專欄作家。
  • 特價 BA108.jpg
    媽媽順利生產後,最重要的一件事便是坐月。 媽媽坐好月,不僅是為自己的身體着想,還能更好地照顧新生寶寶。 坐月期間如何為媽媽搭配飲食,適時適量補充營養,將身體調理至最優狀態? 這不僅是一本寫給媽媽的書,也是一本寫給陪月員的書。擁有十多年陪月經驗的健姐,總結自己的經驗與心得,精心打造出「陪月王」第2本——《坐月有營美味餐》。 這是一本健姐的陪月日記,從常用食材和藥材的營養滋補角度說起,再列出媽媽坐月進食的詳細餐單。除豬腳薑、炒米茶、雞酒湯外,還有各類補身湯水及不同食材搭配的飯菜……30天的坐月餐,營養美味又豐盛,健姐為媽媽們細心準備,更讓媽媽一天多餐,讓媽媽們舒適愉快地坐月,再也不怕沒胃口! 目錄 前言 常用材料 1 說明 2 常用藥材 3 常用食材 30天營養美味餐 小學堂 1 珍珠丸子 2 釀甜酒 3 獅子頭 4 醉雞 小錦囊 1 小常識 2 小貼士 產婦的心聲 作者簡介 健姐(黃健),本港資深陪月員,幼承庭訓,自少跟隨著名中醫師外祖父研習中醫學,對人體氣血運行至食療等都有一番心得。她擁有十多年陪月經驗,照顧過逾六十對母嬰,同時亦是「香港專業進修學院」陪月課程的導師,每年皆有大批學員在她的指導下成為陪月員,為這個既古老又時髦的行業引進不少新力軍。健姐受過高等教育,是名副其實的高學歷陪月員。
  • 特價
    Out of Stock
    SA169.jpg
    不經不覺,少年作家林澤銘快到十八歲,作為第二屆文憑試考生,即使就讀名校,林澤銘仍以獨門溫書法──「習照補,劇照追,facebook照玩」來面對這人生第一關。 看著孩子面對壓力,父親林廣輝繼續以開放開明的態度於背後默默相隨,聽著孩子且怨且戰的訴苦,在這些人們看來最艱辛的日子,林氏父子從容面對,並立馬秒殺解決! 全書圍繞着林氏一家溫馨惹笑的家庭生活、林澤銘中學生涯中最後一年的點點滴滴,還有面對文憑試的應對心得。快樂家庭是得力的泉源,看得多怪獸家長的個案,我們更需要了解快樂和洽的模範家庭如何處理親子關係,信任,開明,給予空間,說得容易,但家長要實行卻知而行難,在林廣輝柔言相勸的回應中,家長們定能找到積極正面看法增進親子關係。 1. 哈韓90後 VS 球迷書生 「老豆,今次我寫韓星,看來你會無言以應!」 「沒有回應也是一種回應。」(內心其實不知所措,惟有故作高深,將話說得很玄,彷彿解決了問題。) 2. 六年,我們一起走過 「這六年,難免覺得自己沒有好好珍惜和爭取中學的各種機會,沒有趁着無拘無束的中學生涯盡情盡興。」 「年輕的可貴就是勝在沒有包袱,可以不斷嘗試、學習,跌倒重來,在無邊無際的天空上,不受拘束地任性飛翔。因此,有些錯失縱然時機已過,也絕對有補償機會,或者在大學,又或是在未來的日子。」 3. 考試,FIGHTING! 「成績,其實只是一堆數字,本來就輕如鴻毛;它能夠給我們施加壓力、它能夠支配我們的情感、它能夠動搖並粉碎我們的信心,緣於人們對之重如泰山的解讀和詮釋而已。」 「家長也要以身作則,懂得如何處理子女的失敗,首先應接納、包容、支持,以同理心的角度,了解子女感受,待情緒穩定後再與子女檢視情況,汲取經驗,尋求跟進方法。」 作者簡介 林廣輝 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第二中學校長 家有小說作家兒子林澤銘 父與子均喜寫作 林澤銘 Jason 十七歲,剛畢業於拔萃男書院,完成中學階段。 典型港孩一名。 只愛看電視、聽流行音樂、看書、寫故事和睡覺。 專欄〈子唱父隨〉見於《明報——教得樂》, 秉承「尊卑不分、大逆不道」的原則, 口出狂言、以下犯上, 挑戰老師、挑戰家長,以至整個教育制度, 站出來為年輕一代發聲!
  • 特價 U093.jpg
    世界上至少有兩個印度。一個華麗璀璨,精英薈萃;一個支離破碎,貧窮落後。 中國必須知道印度,了解印度,懂得印度。 現在中印兩國人口加在一起總數就已經超過二十五億,佔到了全世界七十億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許多年後回頭再看,二十一世紀最重要的事情,應該就是這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經濟成長。中印兩國潛在力量的爆發,不僅改變了自己,也改變了世界。 ——曹景行 文化學者、資深媒體人曹景行的印度十日行頗具文化意義,作者用鏡頭、筆和自己的感覺向讀者呈現出那個比中國更複雜的國家的眾生相。電子高科技發達的城市,呈現出的是一個發達的、文明的社會。而在大多數地方,在數以萬計的不同宗教信仰和邦派社群中,貧窮、破敗就像瘟疫一樣四處蔓延。披着絢爛紗麗的女人,滿面灰塵的小孩,街頭的流浪漢,滿大街隨意遊走的牲畜,美輪美奐的古老建築和神廟,破敗不堪的貧民居所,巨幅科技廣告牌下晒涼成堆的牛糞餅……作者將在印度十天的所得串連成文,為讀者打開另一扇進入印度的神秘之窗。 作者簡介: 曹景行,資深媒體人,學者。曾任香港《亞洲週刊》副總編輯、《明報》主筆、《明報月刊》專欄作者、鳳凰衛視資訊台副台長。現為北京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高級訪問學者、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教授,並為多家電視台和電台主持節目,作新聞評論。父親曹聚仁為香港老報人、老作家,1972年去世。
    試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