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窗出版社

  • 特價
    Out of Stock
    PC65.jpg
    讀一個故事 學一項生命價值 做一個好孩子 明天好孩子系列適合0 - 3歲幼兒閱讀,以動物為主角,內容中英對照,配以精美插圖,每本皆以一項生命價值做主題,讓幼兒培養閱讀興趣之餘,亦從故事中學習正確的價值觀。 好孩子愛上學 I enjoy going to school 好孩子早睡早起 Let’s keep good hours! 好孩子愛家庭 I love my family! 好孩子愛做家務 I love doing housework! 好孩子樂於助人 Give a helping hand!
  • 特價 PC66.jpg
    讀一個故事 學一項生命價值 做一個好孩子 明天好孩子系列適合0 - 3歲幼兒閱讀,以動物為主角,內容中英對照,配以精美插圖,每本皆以一項生命價值做主題,讓幼兒培養閱讀興趣之餘,亦從故事中學習正確的價值觀。 好孩子愛上學 I enjoy going to school 好孩子早睡早起 Let’s keep good hours! 好孩子愛家庭 I love my family! 好孩子愛做家務 I love doing housework! 好孩子樂於助人 Give a helping hand!
  • 特價 PC83.jpg
    兒童讀物作者楊媽媽,繼續為各位家長創作生動有趣又富教育意味的親子兒童小故事(《不要下雨天》、《炎熱的聖誕節》、《蜜瓜與哈密瓜》、《八爪魚總裁》、《時間獵人》),每冊包括四個不同的故事,內容中英對照,附以大量插圖,讓家長與子女親子共讀,樂趣無窮! 明窗親子小故事 不要下雨天 炎熱的聖誕節 蜜瓜與哈密瓜 八爪魚總裁 時間獵人
  • 特價
    Out of Stock
    SA131.jpg
    放棄以後……會是什麼? 七個少女墮胎的真實個案,七段不一樣的故事。 May,懷孕時只得16歲,男朋友不想要,懷孕時又有毒癮,到了五個月才墮胎。但這也使她認清了身邊人,下定了決心離開毒品,潔身自愛。 Piano,懷孕時19歲,因沒有使用正確的避孕方法而懷孕,最後與男友商量,在社工跟進下,經過深思熟慮,理性決定終止懷孕,萬幸並沒帶來什麼情緒困擾的。與男友亦感情穩定。唯覺得,以後要多做善事來補償。 Ivy,17歲、18歲時做過兩次墮胎手術。墮胎後,十多年來總會夢見那兩個被打掉的孩子,走不出心理陰影。決定以後不再當媽媽,因此與拍拖六年的男友分手,不準備再戀愛.。 Jacqueline,懷孕時24歲,因為不想與孩子的爸爸結婚,所以選擇了終止懷孕。手術後,子宮有輕微發炎,以及小便失禁。 Hilda,懷孕時19歲,懷孕後才知道男友是已婚人士,還有一個11歲兒子。終止懷孕後,以後都會有經痛,並且認清了情人的面目。 海海,懷孕時18歲,在父親的強逼下,帶着她去做墮胎手術。很多年後,她總覺得失去的孩子是個女的,非常渴望自己可以跟女兒見面,親自把孩子帶大。 Tracy,懷孕時20歲,在發現男友出軌後,卻被男友打傷了,更意外發現自己懷孕。最後作出了放棄孩子的決定。
  • 特價 SA137.jpg
    《再來‧再試──我在亞視新聞部》,作者譚衛兒以事件當事人的身分,道出了「亞視新聞誤報前國家主席江澤民死訊」事件的前因後果,來龍去脈,引起社會極大的討論及迴響。而當中〈那位女士(The Lady)──昂山素姬〉一章,更與楊紫瓊主演的大熱電影《昂山素姬》(The Lady),不謀而合,簡直是文字光映相輝映! 第二本著作《這麼近‧那麼遠──中國新聞故事》,譚衛兒退開一步,以其資深新聞工作者的身分、採訪中國新聞的多年經驗,揭開採訪中國新聞的神秘面紗,當中千絲萬縷的人脈關係、官方稿件用語的明藏暗語、中美關係的變幻莫測、兩岸局勢的持續繃緊、北京奧運的台前幕後……在她筆下,脈絡清晰,一覽無遺。 第一章 中國情,中國是…… 第二章 外交情,外交是…… 第三章 奧運情,奧運是…… 第四章 記者情,記者是…… 書名《這麼近‧那麼遠──中國新聞故事》,正正道出了此刻香港人面對中國的忐忑心情──「這麼近‧那麼遠」。書中所述的中國新聞故事、採訪點滴,更極具通識價值,與新高中通識科六大範疇中的「現代中國」環環緊扣,是新高中同學的必讀書籍! 作者簡介: 譚衛兒── 小時候,大人說:「你太害羞了,長大後要大膽點」。長大了,發現自己挺貪玩,「蒙查查」初入行時,也以為好玩,不旋踵發現當記者其實不是玩,更不好玩。至於膽子是否因為當記者訓練得大了點,不敢肯定,但這次真的膽粗粗,在朋友鼓勵下,在明報出版社的支持下,出書了。編輯讓我來段簡介,把我難倒了,採訪新聞寫稿也沒那麼難,想起前輩的教誨:做記者的,特別做電視記者,一時間別人認識你,不是因為你有多麼特別,只因你報道的新聞有價值,所以記者做好新聞才是本分,自我膨脹要不得。由是決定,既是簡介,便一切從簡,皆因讀者要讀的是這本書中我想和大家分享的點滴,不是我本人。 但總得向讀者有點交代,於是回首,駭然發現自己真是萬二分的幸運:甫出道不久便能不時外出採訪,89年春夏之交在天安門廣場度過四十多個難忘的日與夜;亦見證香港過渡與回歸的風風雨雨;還有97後港人治港的起起伏伏;更有機會穿梭海峽兩岸,世界多國,採訪重大兩岸及國際新聞,既向市民報告香港最新脈搏;亦報道兩岸風雲變幻;全球化下的中國外交,及國際形勢;也因此意識到,做了記者,每天都有機會多學習一點,從一名青澀的新人,逐步成長,體驗從報紙到電視,再到今天迎接多媒體挑戰的時代進步。想當年怯生生走進《英文虎報》,三年多後加入亞洲電視,再到無線電視、有線電視,四年多年前回歸亞視,從記者到採訪主任,到新聞總監,到亞視新聞及公共事務部副總裁,一路走來,前輩同輩後輩的教導,扶持與支持不敢忘。 這些年來,也有幸到樹仁大學及浸會大學教導新聞課程,說是教,實則也被年青學子教,感愛香港年青人對新聞抱有的熱切的心。 短短四年多,亞視經歷幾許改變,但新聞部內,大家都有著不改的信念;做好新聞,輸器材也不能輸新聞。新人進來時,我會對他們說;「亞視未必能給你太好的待遇,但可以給你多些機會發揮。」我深信我沒有對他們講大話,這些年來,看著年輕的記者編輯成長,成熟,看著資深同事的不計教及無私的分享,我體會到,新聞部的「見步行步」,其實是「一步一腳印」,這每一步,台前幕後所有同事都出了力。我為「曾經擁有」這段與一眾好同事踏實認真地做新聞的日子而深感幸運。 正式離開亞視後,譚衛兒在2011年12月加入英文報章South China Morning Post《南華早報》任高級採訪主任,並旋即於2012年2月擢升為副總編輯。
  • 特價
    Out of Stock
    SA142.jpg

    子唱父隨

    $60.00 $48.00
    由教育界、寫作界、親子界著名的「父子檔」林廣輝校長 x 林澤銘同學執筆的《明報》專欄《子唱父隨》,一直深受讀者歡迎,專欄一再續寫,閉關無期。 一改以往由父親以家長式指令主導一切的傳統,《子唱父隨》的文章由兒子林澤銘主導領寫,父親林廣輝揮筆回應,親子真心話是當頭棒喝也好,具無比共鳴更妙,成為家長、老師了解年輕人心思的重要導航。 現在我們將《子唱父隨》的文章結集成書,讓大家為這對父子檔喝采,也讓自己借機一窺現今年輕人的心底話。 第一章 港孩VS港爸港媽 港孩:「港孩的自理能理能力沒錯是低,但這或不是他們所想的,他們也許抗拒過、反對過,但家長可有聆聽?可有理解?」 港爸:「就讓孩子當家作主,即使受傷,家長也毋須緊張。」 第二章 好乖偽壞學生是這樣錬成的 港孩:「港孩沒夢想?端看有沒有一個適合的學習環境。」 港爸:「港孩不是沒有夢想。只是他們的夢,未必是成人世界裏預定的路。因此,成年人要放下既有包袱,方能體會港孩夢想的多姿多采! 第三章 考試,豈止求分數? 港孩:「始終,我們一眾莘莘學子讀書的目的,都是為了考試——說起來「好灰」,但卻又是那麼的真實。」 港爸:「學生沒有錯,他們的「功利」是現實情況下衍生的產品,學識的追求是另一層次,無助獲得高分。」 第四章 這些年,我們哭笑不得的日子 港孩:「我們在大街小巷的喧嘩嬉鬧,才是我們浪擲飛揚過後,散遍各處的青春痕跡。」 港爸:「不要以為少年人的世界很清閒,他們也有不少事務和計劃,需要時間處理開拓。將時間還給孩子,讓他們當時間的主人,好好善用時間……」 作者簡介: 林廣輝 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第二中學校長 家有小說作家兒子林澤銘 父與子均喜寫作 林澤銘 九五年出生,今年十七歲,就讀中五,乃獨生子(不過沒有傭人),完全符合港孩條件。父母親戚有時都會說我的自理能力偏低,雙親不在身旁,就大叫救命,不懂這、不懂那;父母問問題,我通常回答「不知道」;最討厭PE堂,因為要動身跑步做運動,寧願留在課室伏在桌上……驟眼看來,本書作者確是典型港孩一名。 2011年書展,父子倆各自出版一書,父的是《港爸大戰虎媽媽》,子的是《港孩告白》,父子兵拍住子,是為佳話。
  • 特價
    Out of Stock
    SA169.jpg
    不經不覺,少年作家林澤銘快到十八歲,作為第二屆文憑試考生,即使就讀名校,林澤銘仍以獨門溫書法──「習照補,劇照追,facebook照玩」來面對這人生第一關。 看著孩子面對壓力,父親林廣輝繼續以開放開明的態度於背後默默相隨,聽著孩子且怨且戰的訴苦,在這些人們看來最艱辛的日子,林氏父子從容面對,並立馬秒殺解決! 全書圍繞着林氏一家溫馨惹笑的家庭生活、林澤銘中學生涯中最後一年的點點滴滴,還有面對文憑試的應對心得。快樂家庭是得力的泉源,看得多怪獸家長的個案,我們更需要了解快樂和洽的模範家庭如何處理親子關係,信任,開明,給予空間,說得容易,但家長要實行卻知而行難,在林廣輝柔言相勸的回應中,家長們定能找到積極正面看法增進親子關係。 1. 哈韓90後 VS 球迷書生 「老豆,今次我寫韓星,看來你會無言以應!」 「沒有回應也是一種回應。」(內心其實不知所措,惟有故作高深,將話說得很玄,彷彿解決了問題。) 2. 六年,我們一起走過 「這六年,難免覺得自己沒有好好珍惜和爭取中學的各種機會,沒有趁着無拘無束的中學生涯盡情盡興。」 「年輕的可貴就是勝在沒有包袱,可以不斷嘗試、學習,跌倒重來,在無邊無際的天空上,不受拘束地任性飛翔。因此,有些錯失縱然時機已過,也絕對有補償機會,或者在大學,又或是在未來的日子。」 3. 考試,FIGHTING! 「成績,其實只是一堆數字,本來就輕如鴻毛;它能夠給我們施加壓力、它能夠支配我們的情感、它能夠動搖並粉碎我們的信心,緣於人們對之重如泰山的解讀和詮釋而已。」 「家長也要以身作則,懂得如何處理子女的失敗,首先應接納、包容、支持,以同理心的角度,了解子女感受,待情緒穩定後再與子女檢視情況,汲取經驗,尋求跟進方法。」 作者簡介 林廣輝 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第二中學校長 家有小說作家兒子林澤銘 父與子均喜寫作 林澤銘 Jason 十七歲,剛畢業於拔萃男書院,完成中學階段。 典型港孩一名。 只愛看電視、聽流行音樂、看書、寫故事和睡覺。 專欄〈子唱父隨〉見於《明報——教得樂》, 秉承「尊卑不分、大逆不道」的原則, 口出狂言、以下犯上, 挑戰老師、挑戰家長,以至整個教育制度, 站出來為年輕一代發聲!
  • 特價 U083.jpg
    卓韻芝回來了,她從英國回來了。她回來的時候,帶回來了《卓韻芝奇遇記──最冷的冬天》和《卓韻芝奇遇記──最熱的夏天》。卻原來,故事未完。冬天和夏天之間,還有《忽冷忽熱》的時候。 結束英倫之旅之前,卓韻芝把她的腳步再往前伸。踏足了葡萄牙、德國、安特衛普、柏林、阿姆斯特丹、巴黎…… ----------------------------------- 在遠赴葡萄牙背囊遊之前,我弄傷了右腳腳趾底下的皮膚,傷口非常小,長不達一厘米──這件事聽起來是多麼不足掛齒,此刻撰寫出來,也使我感到尷尬。 原來可以導致嚴重的後果:在旅程中段,我幾乎不能走路。 前人的訓言,我們統統知道(know),卻鮮有隨即實踐;直至自己經歷過,才會真正上心(in your mind)。這則雞零狗碎的傷口故事,體現了「知道」與「上心」兩者間的落差。也許,對付頑童,說道理沒有多大幫助,他們要不就當作耳邊風,乖巧的一點的,聽進耳裏也不聽不進心裡。如果要頑童真誠地護理傷口,最好的方法是讓他們的傷口敗壞。 同一番訓言可以世世代代地說下去,反正前人的工作是重複地說着同一番話,保證後來者「知道」,然後等待他們經歷過了,這番話他們的心坎浮現,這時,他們上心了,牢牢地記在心房,懂得舉一反三了。 在不同的景況下聽到同一番訓言,往往認為自己明白了,直到某天,經歷要我們重新接觸它,方意識到訓言終於上心。也許友人曾經遇上相同處境吧,否則沒可能堅定地相信,並且將之溶入日常生活吧。 Know與in your mind有莫大分別,前輩的訓言,就像正面的想法、環保、或者神的存在一樣──許多人都知道,但真的上心者,並不多。 卓韻芝
  • 特價 U091.jpg
    峇里島,在世界地圖上只是狹窄一點的小島,卻是熱帶天堂的名牌。峇里島擁有世界一流的水療度假村、亞洲頂尖的餐廳、瘋狂的夜生活等等。在這背後,峇里島保留了許多傳統印度教的藝術和文化:舞蹈、戲劇、宗教儀式、巫術等等,都是獨一無二,其他熱帶度假小島沒有的,也獨立於印尼大陸的文化的特色。 庫塔(Kuta)區一間接一間,幾乎牆貼牆的酒吧和商品店,不是本書的介紹重點。若你離開庫塔一帶,踏進烏布(Ubud)區,或中部的火山地帶,你會被活火山、高地湖、高原梯田等壯觀的自然風景,和令人眼花繚亂的傳統建築和文化所吸引,同時你走到哪裏,也感受到峇里人親切和友善。這,才是我想為大家介紹的峇里島。 第一次接觸靈氣療法(Reiki)和另類的運動學治療(Kinesiology),是2009年在蘇梅島。由最初懷疑,到遷身感受到變化,發現一些念力實驗的確可以影響物理世界,另類治療的概念就像種子,在我體內萌芽。後來因緣際遇,我學習了Body Talk,也作了兩次十天的內觀修行,真實地感受到身體與宇宙溶合一體的共震,這就更加令我對念力、靈療這題目加深興趣。聽說峇里島的傳統療法歷史悠久,有草藥、按摩和能量癒合等,也有外國人開設的瑜伽中心和度假村,近年也越來越多人去峇里島找尋身心靈之旅。 ──談齊好
  • 特價 BJ94.jpg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Comfort Food,它不但填補了胃口,每當累極了,也總會帶來滿足。 它可能是一杯熱騰騰的朱古力、方便美味的即食麵,又或者是媽媽的愛心湯。 它是我們美味的回憶,也是我們最佳的心情調味品。 每個人都可以輕鬆烹調出美食,我們並不需要超凡的廚藝,只需優質的食材,加上心思的組合,帶出食物的美味。 10種原味材料,60道天然滋味美食,用簡單的美味,讓每一個人心情愉快。 作者簡介: 袁思穎。畢業於香港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現職為時裝零售管理人。自小熱愛廚藝,因工作關係,經常到世界各地品嘗美食。自2005年開始為吃過、看過,以及自己創作的美食編寫食譜,著作包括《最窩心甜品》、《30分鐘的美食》、《美顔之味》等。喜歡鑽研健康美食並曾開設餐廳,分享健康飲食文化,為最早推廣綠色餐飲的其中一份子。 袁思穎亦曾為報紙雜誌編寫飲食專欄及作菜式示範,並擔任著名家電品牌的菜式顧問。
  • 特價 BJ97.jpg

    烤出色香味

    $68.00 $54.40
    現代人生活緊張繁忙,不是在街外三扒兩撥應付一餐,則是應酬多多,好吃不好吃的都往嘴裏送,多肉少菜不突止,還多油多鹽多糖,健康往往就是這樣白白犧牲掉。 幸好,健康的飲食文化開始昌盛,醫生及營養師都跑出來告訴大家:肉類攝取適量、少紅肉,多吃蔬果、在地食材,烹調時少油、少鹽、少糖的「蔬食」,就是一種很棒的健康飲食。 或許你會問:「我終日在街蹓躂,吃街外飯,怎樣才能做到少油、少鹽、少糖?」我的答案是:「回家吃飯吧!」或者再準確點說:「回家煮飯吧!」 《烤出色香味》裏精挑了40道以烤焗烹調的美食,眾所周知,以焗爐烹調食物,無須如煎炒炸般加入大量的油,而在烤焗肉類之時,當中的油分能在受熱後排出,食物美味之餘,亦更為健康。 40道美味食譜包括:主菜如芥末牛尾、鹽焗豬腩肉、薯仔雞肉批、橄欖檸檬雞、地中海焗鱈魚、香草蕃茄批、芝士脆脆焗羊架、西班牙蛋批、焗泰式豬頸肉、焗茄子吞拿魚通粉;湯類如烤紅椒蕃茄湯;蔬菜類如香草焗蔬菜、飛達芝士釀焗甜椒、芝士焗雜菌;甜品如牧羊人批、開心果布朗尼、香莓金寶等,全部均可以一部家用小烤箱簡易製作,就算廚藝初班人士都能輕易掌握,為自己或摯愛親朋炮製美味而健康的大餐。 書中照片均色彩豐富,把食物的色香味完全躍然紙上,單是看也能讓人垂涎! 作者簡介: 楊綺雯(Kannis)具10年專業廚師經驗,曾出版20本個人食譜,擔任食物造型及食譜製作,現於香港港燈家政中心、City Super、蘋果網站(私家廚房)任客席烹飪導師。
  • 特價 BJ99.jpg
    平日在電視見到徐肇平,都是以煮甜品為主,又或是《港生活‧港享受》那種高級的生活品味介紹,但你又知不知道其實他還有其他很拿手的菜式? 自小熱愛研究廚藝的徐肇平,不喜歡吃中菜,但對西餐卻大有研究,在外國生活時,很多時候也自己煮給自己吃,甚至在派對時,也由他一手包辦派對的食物。 這次他出版這本cookbook除了要證明自己無須請教母親也能獨當一面之餘,也讓讀者了解幕前工作和Gigi姐口中以外的他,其實是熱愛運動、古靈精怪、擁有一大班好朋友,絕對是新一代男神。 他近年也注重健康和環保,參與Green Monday 行動,他特別在此書策劃了專為Green Monday 而設的一輯,既特別又不困難。 作者簡介: 徐肇平SHAOPIN TSUI 畢業於加拿大電影學院 (Vancouver Film School – Acting for Film and Television),曾參與當地不少電視和電影的幕前和幕後工作,現為TVB藝人,主持節目《港生活‧港享受》(Dolce Vita)。自幼喜歡跟媽媽黃淑儀入廚,因而對烹飪產生濃烈興趣,尤以西餐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