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出版社

  • 特價
    Out of Stock
    P093.jpg
    這一套文集的出版,實際上在熙熙攘攘的當下文學界無疑是砰然一聲打開了一扉文學的窗戶,給各地關懷世界華文文學的作家、學者引上一個視線的移動新點,特別是當文學研究的熱點已經超聚焦於若干反覆被選擇的項目上,藉着與明報的出版合作,向外界介紹新華本土作家的作品應該是時候了。 摘錄「建構本土文學的主體意識」 原甸 在《懷鷹小說選》中,作者敢於直視慘淡的人生,大膽的以寫實的多樣化藝術手法,採用淡化的故事情節和平實自然的語言,向讀者展示了被扭曲的社會文明,揭示出社會的百態,顯現了深刻的社會意蘊,給我們的心靈帶來了強烈的震撼,使我們不得不思考關於人生和人類生存的的嚴肅問題。 作者簡介: 懷鷹,土生土長新加坡人。2000年出版《創新詩刊》及擔任出版社的編務工作至今。曾獲海內外二十三項文藝創作比賽的獎項。目前從事華文與易經教課的工作。
  • 特價
    Out of Stock
    P094.jpg
    這一套文集的出版,實際上在熙熙攘攘的當下文學界無疑是砰然一聲打開了一扉文學的窗戶,給各地關懷世界華文文學的作家、學者引上一個視線的移動新點,特別是當文學研究的熱點已經超聚焦於若干反覆被選擇的項目上,藉着與明報的出版合作,向外界介紹新華本土作家的作品應該是時候了。 摘錄「建構本土文學的主體意識」 原甸 近二十年來,新加坡本土相聲的創作質量有了可喜的提高,新的本土性更強的作品源源不斷,在新加坡相聲界具有承前啟後作用的老藝術家陳伯漢先生可謂功不可沒。本書中的作品以相聲為主,語言精煉活潑,結構完整嚴謹,自然而然流露出一股特有的「新加坡味兒」,讀後讓人或捧腹大笑、拍案叫絕,或會心微笑,回味無窮,是不可多得的相聲佳品。 作者簡介: 陳伯漢,歷任有綫商業電台麗的呼聲的節目主持、華語節目部主管。1984年受聘於《聯合早報》當新聞編輯。他演而優則編導,1957年起不斷撰寫相聲;被評為「新加坡相聲界承前啟後的名家」。
  • 特價
    Out of Stock
    P095.jpg
    這一套文集的出版,實際上在熙熙攘攘的當下文學界無疑是砰然一聲打開了一扉文學的窗戶,給各地關懷世界華文文學的作家、學者引上一個視線的移動新點,特別是當文學研究的熱點已經超聚焦於若干反覆被選擇的項目上,藉着與明報的出版合作,向外界介紹新華本土作家的作品應該是時候了。 摘錄「建構本土文學的主體意識」 原甸 劉培芳的散文正像她自己說的那樣,「海闊天空,題材廣泛,可以無所不談,或風花雪月,或遊山玩水,或熱門話題,或人生感悟」。可見作者是一個心思細膩之人,她將自己思考的觸覺伸到了社會的各個領域,隨時將日常生活中得到的靈感和體驗記錄下來,與人分享,給人啟迪,即使文句樸實無華也能蘊含深刻的意義,讓人回味無窮。這本《劉培芳散文選》無疑是作者對人生感悟的又一力作。 作者簡介: 劉培芳,先後在《南洋商報》、《聯合早報》任職記者、編輯及評論員。曾以《泰柬邊境去來》獲「金獅獎」全國文藝創作比賽報告文學優勝獎。1997年離開報界後繼續筆耕,在《聯合早報》發表每周一次專欄。
  • 特價
    Out of Stock
    P106.jpg
    NULL
  • 特價
    Out of Stock
    P107.jpg
    《風雲側記》是本難得的書。難得在袁鷹把那太光潔、太端正、太規範,像一張被精心修整裝飾過的面孔恢復了血色,返還了原貌。你想知道批判電影《武訓傳》的真相嗎?你想知道黨報是如何刊出領袖詩句的嗎?你想知道趙丹臨終遺言的前前後後嗎?那就請聽他娓娓道來。冷靜的態度和直感的熱情,自然地相互融合。由於廣泛而豐富的編輯經驗與內心始終堅守的正直善良,袁鷹先生才得以在複雜條件下擁有可靠的判斷能力。而這種可靠的判斷力,又使他具有面對真相的力量和捍衛真理的氣魄。這是他的特點,也是《風雲側記》的品格! 章詒和 (作家) 二〇〇七年五月二十日 作者簡介: 袁鷹,本名田鍾洛,1924年10月生於江蘇淮安。在杭州和上海讀完小學,中學,大學。1945年參加中國共產黨。同年底開始報紙生涯。先後在1949年前的《世界晨報》、《聯合晚報》和1949年後的《解放日報》任記者、新聞編輯和副刊編輯。1953年起調《人民日報》文藝部任編輯、副主任、副刊主編、主任,直到1986年底退休。
  • 特價
    Out of Stock
    P108.jpg

    三生影像

    $168.00 $134.40
    《三生影像》,逾六百頁的篇幅,近三百幀老照片,盛載着作家厚重而深情的回憶: 我這輩子恍如三生三世——大陸,台灣,愛荷華,幾乎全是在水上度過的。長江,嘉陵江,愛荷華河。Paul和我各自經歷了人世滄桑,浮沉得失,在這鹿園的紅樓中,對失去的有深情的回憶,對眼前無限好的夕陽有說不盡的留戀。 回憶的小船從一九二五年開始前行。書中第一部寫出在動盪的戰火歲月中,聶華苓的家庭遭逢巨變,聶與母親相依為命,在艱苦掙扎下成長。第二部記敘聶輾轉漂流到台灣後的生活,在《自由中國》任編輯期間,遭遇政治壓迫、母親和弟弟離世的打擊,歷盡人世滄桑。第三部追述與第二任丈夫安格爾在美國從相知相愛到結合的半生情愛,多年後丈夫遽然離世,晚年竟不能與之同偕白首……一字一句,無不教人掩卷長嘆。回憶的小船,就此停留在一九九一年,也就是安格爾離世那一年,而對亡人的思念竟又綿長至今。
  • 特價
    Out of Stock
    P109.jpg
    本書收錄了三十篇來自海內外的作家、專家和文化界朋友的優秀論文。他們用一枝枝詩才之筆描出了世界華文旅遊文學的新天地:神秘而夢幻般的非洲;又愛又恨的那不勒斯;藝術之都的巴黎;包容一切的新加坡;海嘯咆哮過的布吉島;還有被徐志摩、陳之藩、金耀基、董橋等無數次招手與揮手的康橋(劍橋),等等‥‥‥都被華文作家們剪輯在世界華文旅遊文學的山陰道上,成為了一道五彩斑斕的華文心境與人類文明交相輝映的全球風情畫! 編者簡介: 張雙慶,香港中文大學畢業,留校任教迄今,現任中文系教授,兼任該校中國文化研究所吳多泰中國語文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言學、文字音韻學及古典小說。著作有《客贛方言調查報告》及《樂昌土話研究》等,學術論文散見於各大學報期刊。校外服務方面,任香港作家協會秘書長,《作家》月刊編輯。 危令敦,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校區哲學博士,現任教香港中文大學,著有《天南海外讀小說:當代華文作品評論集》,學術論文主要發表於台灣、新加坡、香港和美國各地的學術刊物。
  • 特價
    Out of Stock
    PS02.jpg
    反右派鬥爭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一次關鍵性事件,它決定了其後歷史的走向,是史家必須研究的題目。本書「用事實說話」,通過大量的具體事實,再現了整個事件的來朧去脈,所用材料,主要採自當年報刊上批判者所發表的文章和報道。聶紺弩詩云:古人無字無來歷,今我一言一慨慷。
  • 特價
    Out of Stock
    PS03.jpg
    反右派鬥爭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一次關鍵性事件,它決定了其後歷史的走向,是史家必須研究的題目。本書「用事實說話」,通過大量的具體事實,再現了整個事件的來朧去脈,所用材料,主要採自當年報刊上批判者所發表的文章和報道。聶紺弩詩云:古人無字無來歷,今我一言一慨慷。
  • 特價
    Out of Stock
    PS04.jpg
    章詒和:清風明月,落日朝露。不錯,個人記憶不能與寫史書相提並論。但它能留給世界一種誠實的聲音,抗拒着無知與健忘的精神潮流。「你是怎樣熬過來的﹖」其實,這個問題不僅屬於個人,也屬於民族。 作者杜高,著名戲劇影視評論家,1955年牽涉入「胡風案」。1958年4 月18日被劃為右派分子。1979年,錯案終得到平反,歸還了杜高一個真實的「我」。 「杜高檔案」是在二十世紀五十至七十年代杜高個人政治命運的的真實記錄,像一個跟隨了杜高二十四年(1955-1979)的陰影,目睹了杜高從活潑的青年變成衰頹的老人,見證了杜高作為一個人的最美好的歲月的毀滅。此檔案理應「付之一炬,化為灰燼」。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杜高檔案」竟沒有灰飛煙滅﹗十八年後的1998年,於北京潘家園文物市場奇蹟般地「出土」,並被李輝發現及購下它,因而衍生了本書。 本書由一部厚達六冊、中國當代散落於民間最為完整的個人檔案、飽經政治磨難的原始文本說起,杜高以平實而毫不激越的文筆,將那不堪回首的故人往事娓娓道來,解讀着本屬「文物」的私人絕密檔案。歷史與回憶互為對照,展現了一代中國知識分子的命運遭遇 —— 我不再是「我」﹔檢視了一個大時代中眾多如作者般的菁英為國家民族的民主進程所作出的犧牲。冷峻的筆觸反襯那火紅的年代,二十四年的青春與生命就在那一頁頁的檔案文件中流逝、浪擲,讀來不免掩卷欷歔,一種無以名狀的沉重感更突顯本書恢宏的歷史感。杜高以其個人歷史作明鑑,給予後人不少昭示。
  • 特價
    Out of Stock
    PS05.jpg
    N/A
  • 特價
    Out of Stock
    PS06.jpg

    北大一九五七

    $68.00 $54.40
    清風明月,落日朝露。不錯,個人記憶不能與寫史書相提並論。但它能留給世界一種誠實的聲音,抗拒着無知與健忘的精神潮流。「你是怎樣熬過來的﹖」其實,這個問題不僅屬於個人,也屬於民族。 上一個世紀的一場「風雨」把一個特殊的數字銘於史冊,這就是「一九五七」。誕生於那個著名的戊戌年的北京大學 (前身京師大學堂) ,在經歷了一甲子的風風雨雨之後,偏偏又在一個戊戌年裏遭逢了另一場空前慘酷的劫殺﹕一九五七年的大鳴、大放、大字報,成了「反右」的序章。人們驚悸回神,才發現原來是一個經過精心設計的太「陽」之「謀」。 「陽謀」之下的「一九五七」,成了中國的忌日,成了北京大學的忌日,它對中國的戕害,對北大的戕害,對「北大人」的戕害與虐殺,是「史無前例」的﹗ 《北大一九五七》正是這場時代悲劇的揭秘與表述。這個諱莫如久的往事,一定會讓今天的人們想得很多,很久──「往事並不如煙」。
  • 特價
    Out of Stock
    PS07.jpg

    君子之交

    $68.00 $54.40
    NULL
  • 特價
    Out of Stock
    PS12.jpg

    走近林昭

    $58.00 $46.40
    內容簡介: 清風明月,落日朝露。不錯,個人記憶不能與寫史書相提並論。但它能留給世界一種誠實的聲音,抗拒着無知與健忘的精神潮流。「你是怎樣熬過來的﹖」其實,這個問題不僅屬於個人,也屬於民族。 —— 章詒和 編者簡介: 林昭,原名彭令昭,蘇州人,女,一九三二年生。 一九五四年林昭以江蘇省最高考分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修讀新聞專業。翌年即以其出眾的詩文才華擔任《北大詩刊》編輯,並兼任北大學生文藝刊物《紅樓》編委。一九五七年因投入「鳴放」被劃為右派分子,處以勞動教養。一九五九年回滬養病,因繼續從事「反黨」活動而於一九六○年以反革命罪被捕。六二年保外就醫,因起草「中國自由青年戰鬥聯盟」綱領再度被捕,拘押於上海監獄。 林昭從戴上右派帽子起,不但從未認錯,還利用各種方式為右派鳴冤申訴,直斥中共「欺騙」、「獨裁」,在上海提籃穚監獄的長期囚禁中,受盡摧殘與折磨,仍不屈抗爭。一九六五年被上海法院判二十年徒刑,一九六八年四月二十九日改判死刑,同日被秘密槍決,卒年三十六歲。 林昭遇難翌日,上海公安局曾向林昭母親索取五分人民幣子彈費。
  • 特價
    Out of Stock
    SA108.jpg

    醍醐灌頂

    $72.00 $57.60
    內容簡介: 《醍醐灌頂》此書的封面照片取材自比利時布魯塞爾市的一個雕像的上半身。整個佈局是一個人手上拿着一本書聚精會神地看,另一隻手拿着壺往頭上灌水。水壺、頭和手上的書形成一條連貫的斜線──我所堅持的意義是「冷靜的思考」,這在急於為問題尋找答案的時候尤其如此。我為公民黨寫「主席家書」快四年了,當初以灌溉思想為己任。但是到了今天,我的家書到底是活水、啤酒、還是傷害腦袋的毒液,都只能留待讀者各自修行了。 ──關信基 我特別愛看關信基的「主席家書」,看香港政局的風風雨雨,如何在他以仁者的胸懷,智者的分析,尋求解答,化為祥和,甚至令今日經歷的幽暗,燃點前路的明燈。家書中不乏談生活情趣和文化享受,政治,原是文明人生活的一部分。《醍醐灌頂》此書是香港民主和政黨發展歷史的一手資料,政治學者(例如「老關」的前學生和學生的學生)應該人手一卷;是關心民主但不愛沉悶政治理論的廣大市民會感到親切的政治生活分享;是「通識教育」老師和學生最積極正派的課本和教材。 ──吳靄儀
  • 特價
    Out of Stock
    SA112.jpg

    台灣與文明對話

    $78.00 $62.40
    內容簡介: 本書為作者潘漢唐的對話錄,對話者包括馬英九、楊振寧、單國壐(樞機主教)、陳長文(前海基會秘書長)、余光中(中國當代作家、詩人)、朱經武(物理學家,香港科技大學前任校長)、高希均(經濟學家、「天下文化」創辦人)、李遠哲(198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獎者)等,內容包括:兩岸在關鍵時刻的正確選擇、從科學和文明再思五四真諦、如何活出愛與面對人生、從中華文明到世界體系與從人道關懷看兩岸發展、中華文化在台灣的未來路向、談科技與經濟與社會發展的跨界整合、從軟性實力看台灣的未來、一個諾貝爾得主對科技人文社會經濟的面面觀等。 潘漢唐 美國紐約大學企管碩士,有漢企業集團董事長,亞太台商聯合總會創會總會長,亞洲台灣商會聯合總會第十屆總會長,香港台灣工商協會第四、五屆會長,中山學會第三、四屆會長。著作有:《世紀之初》、《台灣與未來對話》、《台灣與世界對話》等。
  • 特價
    Out of Stock
    SA120.jpg

    先機-CEO在中國

    $98.00 $78.40
    內容簡介: 近年,內地成功創業和管理例子如雨後春筍,成績驕人。而香港人也愈來愈深信中港兩地唇齒相依,日後很大機會往內地發展事業。香港中文大學行政人員工商管理碩士課程(EMBA)專訪了一系列在內地大伸拳腳的CEO,當中包括: 艾默生電氣大中華區前總裁任錦漢 中國移動董事長王建宙 迪士尼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張志忠 交通銀行副行長葉迪奇 嘉漢林業國際有限公司董事長兼行政總裁管仲連 天地數碼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呂品 時尚生活中心集團有限公司總裁黃瀚泓 英特爾中國執行董事戈峻 王朝酒業集團有限公司白智生 味千(中國)控股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和行政總裁潘慰 十位成功在內地打出一片天的CEO,在專訪中暢談品牌管理心得,分享國情奧秘,藉此刺激讀者探求成功之鑰,日後大展拳腳,盡展潛能。 作者簡介: 陳志輝教授,現任香港中文大學市場學系教授暨行政人員工商管理碩士課程主任,並於二零一零年七月一日接任逸夫書院院長一職。陳教授1977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工商管理學系,其後分別獲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和中大頒授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和哲學博士學位。 陳教授對教學充滿熱誠,曾獲2001年及2009年校長模範教學獎,並先後於國際性學術期刊發表多篇論文。曾參與撰寫的著作包括《商亦有道: 商業倫理學與個案分析》、《香港經驗: 火鳳凰傳奇》、《管理新思維: 企業成功之道》、《EMBA論壇: 商管新智慧》、《CEO領導智慧》、《與CEO對話:變革年代》、《在中國當CEO》等。 盧榮俊博士,現為利俊彥國際有限公司董事。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獲工商管理學士,後獲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工商管理碩士、英國倫敦城市大學哲學博士 (工商管理)、英國曼城大學法律學士、香港大學法律專業文憑、香港大律師執業資格 (現為非執業大律師)、北京清華大學法學院中國民商法專業課程進修結業證書,1979至1998年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曾任工商管理學院教授,1992-93年出任國際企業學系系主任。 自1978年開始研究中國,研究興趣包括: 在中國創建品牌的策略及挑戰、跨國服務業公司在中國的營運、中國企業如何「全球化」。 謝冠東,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翻譯系。現為香港中文大學EMBA整理文稿,刊於《信報》、《信報月刊》、《明報》和《星島》等。著作包括二十多本EMBA叢書,如《在中國當CEO》、《與CEO對話:變革年代》、《讀易經.通管理》等;業餘製作四個網上字典,包括《東東錯別字詞典》和《東東同義詞詞典》等(網址:www.kwuntung.net)。
  • 特價
    Out of Stock
    SA149.jpg

    嫻姐有話兒

    $78.00 $62.40
    "《嫻姐有話兒》 第一章 雙非政府 第二章 魚蛋舖的哀歌 第三章 貧窮與幸福 第四章 六千元的故事 陳婉嫻服務社會數十年,眼見今時今日,香港政府之無能,高官之庸碌,社會之百病叢生,嫻姐再也不能忍下去,滿肚子話要說,要告訴香港政府瞪大眼,正視目下的社會問題,不能再,瞪大眼說大話! 作者簡介: 陳婉嫻,SBS,JP(CHAN Yuen-han,1946年11月15日-)生於廣東寶安南頭(南頭古城),香港黃大仙區議會(龍上選區)議員,前香港立法會議員,選舉組別為九龍東(地方選區)。從事勞工服務幾十年,為香港工會聯合會副會長、前民主建港聯盟常委,同時擔任香港百貨及商業僱員總會監事長。2011年香港區議會選舉前,陳婉嫻正式退出民建聯。[1]她得到黃大仙區議員林文輝讓路,參選黃大仙區議會龍上選區,最後以3,456票的高票當選,成為該屆選舉中得票最高的女性當選者(俗稱「票后」)。"
  • 特價
    Out of Stock
    SA182.jpg
    《教育心語》為《明報》非常受歡迎的教育專欄,四位作者陳漢淼、陳德恆、趙志成及龐永欣,均為香港殿堂級的教育專家,現由他們執筆,以不同的角度,詮釋、拆解香港教育的種種毛病,提出各種可行的方案,實在家長、老師及同學必讀之選。 陳漢森談中文教學與課程改革,有系統而且全面,儼如一張清單。他有不同的視野和思路,敢於「越軌」向中文科的傳統說不,給中文科全盤算賬。作者對學生中文根基薄、學習動機低的情況深切了解,這正是現在相當部分同學學習中文的現況,他提供的教學法都曾在課堂試行,且行之有效,並非紙上談兵。 今天的中文課仍以串講為主,陳漢森很早便倡議「影音入饌」。把影音材料引進語文教學,提升教學效益以外,還可以解決部分學生秩序問題。這方面,他堪稱高手,從設計到完成都自作業,不求人。 陳漢森的文章單刀直入,不灑狗血,不說廢話,比較一些扭扭捏捏、欲言又止的「評論」痛快得多,也節省了讀者寶貴的時間,功德無量。 「我認為,香港五十年來,中文科課程轉了幾次,但課堂教學的情況變化不大,新入行的教師大都沿用以前老師的教學法,串講為主輔以提問。公開試只考閱讀和寫作時,中文堂八成是閱讀課,其餘是寫作;公開試有聆聽和說話之後,堂上寫作情況不變,閱讀課時間被大量侵佔;沒有範文之後,多數教師以教科書的設計施教,但由於課文沒趣味和挑戰,教學目標以語文知識主導,教師和學生都苦。教學成效很少以課堂上的表現為依據,只憑若干次測驗和考試。一年二十篇精讀課文,八篇作文,份量遠不足以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陳漢森 本書針對中文科課程而設,包容包括: 【1.閱讀】 【2.寫作】 【3.聆聽、綜合】 【4.口語】 作者簡介: 陳漢森,香港中文大學畢業,1981年起在中學任教,2010年起轉到香港中文大學優質學校改進計劃任學校發展主任。長期在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負責普及閱讀獎勵計劃工作。喜歡學生、教學工作,經常在報刊發表文章。著作有《寫作思維指導》、《文體寫 作指導》、《語法修辭指導》、《失控教室》、《愉快教室》、《教師加油站》、《踏上教師專業之路》,曾編寫多套中學中國語文及中國歷史教科書。
  • 特價
    Out of Stock
    SA19.jpg

    特區政經新思維

    $69.00 $55.20
    劉兆佳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講座教授及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對這本書有以下評語: 黃偉豪、陳健民、梁嘉銳和廖振華幾位年青學者反映年青一代知識份子對香港的關懷和對社會的承擔,同時也積極帶動社會各界人士從理性角度討論當前香港所面對的問題。香港學者為數不少,但願意擔當「公共知識份子」的角色者卻不多。香港目前正處於困難時期,我期望更多的學者能夠像幾位作者一樣挺身而出,為香港多盡一些責任。 關信基(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行政學系講座教授)對這本書有以下評語: 本書的作者們在百忙之中,多年來從無間斷地在大眾傳媒上發表言論,讓香港這塊自由樂土上多開一些花果,是對國事、港事的一種社會承擔。 這些作品反映了新一代年青學者對時局的看法。特別之處在於強調今非昔比,香港應當求新、求變。他們的思想有時跟社會主流有距離,是另類聲音。 莫凱(前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系教授及《經濟方法學學報》總編輯)對這本書有以下評語: 本書以時事評論結集,既是過去幾年來香港特別行政區事務的見證,也是對特區政府施政的檢討。在現代的多元社會裏,民意伸張、言論自由、集思廣益,是走向進步的橋樑,憑着這個信念,幾位作者以精短的文章為主,各就其所學所思,針砭時事,思考上着重分析,其啟發意義尤大。對關心香港公共事務的讀者來說,本書會有很寶貴的參考價值。
  • 特價
    Out of Stock
    SA191.jpg
    《教育心語》為《明報》非常受歡迎的教育專欄,四位作者陳漢森、陳德恆、趙志成及龐永欣,均為香港殿堂級的教育專家,現由他們執筆,以不同的角度,詮釋、拆解香港教育的種種毛病,提出各種可行的方案,實在家長、老師及同學必讀之選。 早年我和陳漢森兄曾經在同一中學教書,及後我離開,他卻留下來,一留就是三十載。朋友問他:「這地方有甚麼東西吸引?」他總是答:「這裡有學生。」但哪裡沒有學生呢?至讀到他在「教育心語」欄的第一篇稿《開學了》,我們才稍為明白他的想法。他以希臘神話裡的薛西弗斯 (Sisyphus)作喻,薛西弗斯被罰每天把大石從山腳下推到山頂,石頭滾下山,他要再推石上山,周而復始。漢森兄這樣說: 校舍不能改動,我可以決定怎樣運用校舍;人事不能變,我可以決定怎樣待人處事。學生的來源不能自主,但我們可以決定怎樣施教;每天都要上班返學不能自主,但我可以賦予自己的教學生活不同的意義,同時協助學生賦予自己校園生活有積極的內涵。 三十年間,我們每次見面,他總愛談他和學生的交往和教學心得。別的老師怕教爛班、差生,他不怕;別的老師怕教新課程,他迎難而上,不辱使命;三十年來不放過可教的學生,也不放過任何一點改進教學的線索和機會。三十年來的摸索嘗試,他積下大量自製教材,卻毫不吝嗇,經常跟「行家」討論分享。從任何角度看,他都稱得上是個「教學發燒友」。 《有效教學》記錄了這個發燒友幾十年來「推石上山」的種種嘗試,想法,總結。 第一章「教好每一課」,內容說明了教師要建立有效的教學常規,背後需要如何經營和準備。 第二章「學習動機」,他談到不少針對差生弱生的教學策略,極富洞悉力。 第三章「教學迷途」,他拒絕「有形無實」的教學,指出課堂組織形式,如小組教學,圍坐等措施,本身並非目的,而是為學習服務的手段。 第四章「照顧差異」,顯示他不但重視差異,思考差異,還認為適當地運用差異有助教學。他的這種想法我衷心支持。 第五章「觀課評課」,記錄了他近年經常到各處學校觀課的經驗,從一個旁觀者的角色思考課堂教學的種種問題。 第六章「教學修練」,他指出老師要改善教學,除了要明白一己之長短外,還要先學會享受教學,把喜悅建立在真確的學習成效之上。 漢森兄的文章平易近人,生動有趣,講道理不用太多詞語,誠然令人佩服,難怪明報的前總編張健波兄囑我多向他學習。讀罷本書的讀者將明白,這個謙稱每天推石上山的人,工作絕非徒勞,恰恰相反,他的經驗富饒意義,值得教育同工深思和借鏡。 ──龐永欣 作者簡介: 陳漢森,香港中文大學畢業,1981年起在中學任教,2010年起轉到香港中文大學優質學校改進計劃任學校發展主任。長期在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負責普及閱讀獎勵計劃工作。喜歡學生、教學工作,經常在報刊發表文章。著作有《寫作思維指導》、《文體寫 作指導》、《語法修辭指導》、《失控教室》、《愉快教室》、《教師加油站》、《踏上教師專業之路》,曾編寫多套中學中國語文及中國歷史教科書。
  • 特價 SA211.jpg

    明察天下2

    $98.00 $78.40
    2015年,香港政制改革裹足不前,樓股暢旺而經濟轉營無望。向南看,新加坡巨人倒下,有人懷念兼冀盼「明君」治港,有人以之重申自由民主之貴。向東看,野百合、太陽花綻放台灣,年輕一代勢闖建制舞台。日本從三一一大地震中復興,柬國亦要告別紅色夢魘。周邊各國不無困阻與變革,或許科研可讓香港往前走下去? 不知不覺,明報專題組成立已滿一年,雖然起步艱難,但也盡我們所能,為讀者獻上一輯又一輯的深度報道,力求帶給大家更廣闊的國際視野、更深入的政經議題以及對人文歷史的更多關懷。 本書深入發掘東亞及本港重要議題,再以銳利而專業的眼光分析比對。本書為這些珍貴的訪問和調查內容的結集,讓讀者一氣呵成審時度勢,分析時局。 作者簡介: 《明報》專輯組於2014年年中全新成立,旨在直擊新聞現場,對熱點新聞以客觀中立的方式作深度報道。《明報》編採組相信,新媒體出現無疑令閱讀習慣改變,而短平快的快餐式新聞、預設立場的報道近年的確盛行,不過無論新媒體還是舊媒體,內容始終「為王」。客觀具公信力的資訊,深度分析、宏觀視野的內容,在香港仍大有生存空間。
  • 特價
    Out of Stock
    SA28.jpg

    思索香港

    $54.00 $43.20
    每個年代,總有它的獨有思緒。 香港回歸之路殊不易走,政治險阻重重,經濟每況愈下,港人心靈飽受衝擊,權力交替所產生的眾生相及矛盾心情,用上千言萬語,亦難以一一道盡。 九十年代的衝擊,對香港新生代來說,來得分外強烈。這本書只想交代年青一輩如何思考香港的政治問題,以及應付社會急遽變化時的一些心路歷程。 作者陳智遠為香港大學法學士,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碩士研究生,研究興趣為政治問責、政治制度演變及民主化。
  • 特價
    Out of Stock
    SA30.jpg
    信義會屯門長者綜合服務的發展,象徵着香港長者服務需求之轉變及服務形式的變革。面對種種變化,該會嘗試跳出資助服務模式的框框,以能者自付、商業營運及發掘資源方式發展服務,當中之經驗值得與社福界分享。該會藉屯門長者服務二十周年慶典之際,邀請二十多位經驗豐富人士及業界先鋒分享經驗並結集成書,以喚起社會服務界共同分享之精神,為未來創出更高的服務質素。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於1976年成立,透過優秀和滿懷愛心的員工,矢志成為一間以人為本、關心弱勢社群、勇於創新、善用資源及高效能的社會服務機構。時至今日,該會建立的服務單位超過三十個,全職員工約五百五十名,每年支出超過一億二千萬,提供不同類型的社會服務,包括﹕幼兒中心、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青少年外展社會工作隊、學校社工、社區發展、新來港人士服務、復康中心及宿舍、復社區支援服務、長者綜合服務中心、宿舍、日間護理中心、綜合家居照顧服務、就業輔導服務、再培訓課程、特別就業見習計劃、青少年見習就業計劃、長腿叔叔文字輔導服務、青少年自強服務(社區支援計劃)、生命天使教育中心等。
  • 特價
    Out of Stock
    SA35.jpg
    內容簡介: 現在的家居照顧服務已耳目一新,已經成為老人家繼續留在社區中生活的主要條件了,不再單是送飯一項了!即使是送一頓飯,對一個獨居的老人來說,交收飯壺的時間,其實是因體弱不能外出的他或她,一天中唯一可跟外人傾談和接觸的機會,也可能是他們唯一的機會——感覺自己仍然生活在人群之中被人關心,並不孤單。倘若這些老人家沒有遇上家居照顧員,他們的生活會有什麼不同?餘下的人生又將如何?要走完人生並不容易,每位老人家活了這幾十個年頭,都有自己獨特而寶貴的故事。他們的故事雖然並非可作後世楷模,但都是真實的。只有他們的故事本身,可讓我們看後覺得生命的可貴。希望讀者可從本書體會並了解在家中安老的老人家和家居照顧服務的情況。 推薦: 《倘若沒遇上》寫實有趣,以輕鬆細膩的筆觸細說長者在接受了社區照顧服務後得以改善生活,並在熟悉的社區內過着有尊嚴的生活﹔亦以平實的筆調稱頌護老者對照顧長者的無私奉獻,以及工作人員的敬業樂業精神。 鄧國威(社會福利署署長) 當翻閱《倘若沒遇上》一書中每個個案故事的時候,體會到病患長者的痛苦和無助,以及護老者的辛酸和忍耐。但當他/她們接受了香港家庭福利會(簡稱家福會)所提供的適切家居照顧服務、指導和關懷後,原有的痛苦和壓力獲得了紓緩, 笑容也展現在臉上。 譚耀宗(安老事務委員會主席) 翻閱了由香港家庭福利會結集十多個改4善家居服務的個案而成的《倘若沒遇上》後,除了肯定改善家居及社區照顧服務的功能外,仍有一番啟迪。 陳章明 (太平紳士、嶺南大學亞太老年學研究中心主任、香港家庭福利會家居照顧服務顧問委員會主席) 老人科教授挨撒斯曾經說﹕「在醫院觀察老年人,就好比在動物園裏教授動物學的課程﹔在老人的家裏觀察老年人, 則有如在野外教導動物學的課程。」《倘若沒遇上》一書,正好說明這個道理。從作者描述的家居照顧個案故事裏,我們可以看見每一個老年病患者活生生的一面,他/她們有堅毅和豁達的性格、重情義,雖受困於殘疾,仍希望留在家中過活,保留着人的的尊嚴,當然這是有賴於家居照顧服務的支持。 江德坤(瑪嘉烈醫院內科及老人科顧問醫生、香港老人科醫學會會長) 機構簡介: 香港家庭福利會(家福會)是一間非牟利的社會服務機構,自一九四九年成立,本着以家為本、福澤社群」的精神,在各區為各階層市民提供一站式及多元化的綜合福利服務。 作者簡介: 唐彩瑩,註冊社工,現職香港家庭福利
  • 特價
    Out of Stock
    SA36.jpg
    尋夢,是每個人的權利 ; 實踐夢想,需要您的支持和鼓勵。 雖然他們生活在貧困的山區,但他們沒有怨天尤人, 他們用最純真的心, 最堅忍的毅力, 努力生活,追求夢想。 三十多個初中生,來自貴州省綏陽縣小關鄉小關愛心中學,他們用筆寫下自己的心聲,自己的夢想。 十多個香港義工,親身到貴州探訪,為您道出所見所聞,切身感受。 誠意邀請您,與我們一起尋夢……. 編者介紹: 「童夢翱翔」義工小組於二00三年成立,由香港慈恩基金會支持。小組以協助中國貴州省貧困山區學童為宗旨。小組成員希望能以自己可以付出的力量,為山區學童籌辦各類活動,給他們帶來歡樂;同時,小組成員亦會親身到當地了解學校和學生的生活情況,並提出改善意見,以一起為學童創出美好的成長路。
  • 特價
    Out of Stock
    SA38.jpg
    想找一份寓「娛樂」於「工作」的職業嗎?娛樂記者或許可以滿足你的要求。娛樂圈是個繽紛、亮麗、神秘、好玩的花花世界,加上其迅速變化的節奏,可謂眾多行業之冠,必定令你眼界大開。當中藝人與藝人之間的鬥爭、傳媒與傳媒之間的角力、藝人與記者之間的猜度、記者與唱片公司之間的現實等千絲萬縷的關係,更是認識人性真面目的「精讀班」,實在令人目不暇給。 本書除為你介紹娛樂記者的分類和工作情況外,亦會論盡圈中的人和事,更會為你揭開藝人卸下華麗包裝後的真面目、真性情。 但願此書能滿足你的好奇心之餘,亦能藉此加深大家對娛樂記者這個行業的了解﹔娛樂記者不等於「狗仔隊」,更不是「八卦」的無聊人,他們是報道大家都感興趣的娛樂新聞的記者而已! 作者簡介: 林子晴,從事傳媒工作多年,由記者到編輯,每日跟文字玩遊戲,亦因此有幸見識娛樂圈中的善惡好醜。 喜愛夜闌人靜,故寫稿靈感於晚上特別旺盛,感情亦特別豐富。跟大部分人一樣,喜歡看雜誌、看書、看電影、看電視、聽華語流行曲、上網、唱K、約會朋友…… 陳瑋嘉,多年游走於記者招待會、唱片公司、電台、電視台、歌手及演員之間,養成對人「依牙鬆鋼」背人「藐嘴暗罵」的正常娛樂記者性格。經過時間的琢磨,寫稿手法已由昔日留有餘地的婉轉,演化成今日「有碗話碗、有碟話碟」的直接,雖然過程中得失了不少人,但慶幸仍能活至今天。
  • 特價
    Out of Stock
    SA39.jpg
    內容簡介: 這本書結集了「新希望行動」同工、前線醫護人員,以及服務對象的經歷和心聲,讓我們可以清楚知道彼此關懷和互相支持可以帶來溫暖,令人克服內心的懼怕,重新面對新生活。 周一嶽醫生 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 「彷彿整個人飄在空中,不相信自己最親的人竟會如此對待自己,有如做了一場噩夢……」 家,對我們來說,是安樂窩的代名詞,但原來,也可以是暴力的溫牀。被至親的人虐打,那種傷痛往往比被不相干的人責打來得更深,除了身體上可見的傷痕,還有心底裏難以磨滅的陰影。如何可以減少家庭暴力的發生,正是和諧之家社工們的使命。本書除了有社工將親身目睹的家暴行為娓娓道來外,最特別之處,還有受家庭暴力影響的人,包括受虐者與施虐者的心底話,讓我們可以直接感受到暴力為家庭帶來的摧毀性。 作者簡介: 和諧之家 「和諧之家」於一九八五年成立首間專為受虐婦女而設的庇護中心,致力為她們提供保護及關懷。經過二十一年的努力,我們不斷作出創新的嘗試,為受到家庭暴力困擾的人士,提供適切及優質的服務,並於二○○六年成立「香港賽馬會?狺和諧一心——家暴防治中心」。本機構現時提供的服務包括﹕庇護中心、新家庭社區教育及資源服務、第三線男士服務、新希望行動——家庭暴力危機處理小組、天水圍鄰里「守望星計劃」和兒童及青少年服務。
  • 特價
    Out of Stock
    SA40.jpg

    迷”賭”眾生

    $45.00 $36.00
    內容簡介: 《迷「賭」眾生》—— 這本書代表著明愛展晴中心這數年間於戒賭輔導工作的心得和成果的總匯。這也是相當精簡濃縮、從理論到實踐都包含在內的一本書。難得的是它結合了社工和過來人的心聲,讀時少了一份學術文章冷硬的感覺,多了一份豐厚濃烈的深度描述(Thick Description),我以為這正是此書的特色,也是最吸引讀者之處。 朱志強博士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 無論是什麼原因令你翻開這本書,請你繼續讀下去,我深信你會獲益良多。 如果你自己是個沉迷賭博的人,願意去思考,肯花時間尋覓,這已經是一個很好的開始,請打開你的心,懷著希望來讀完這本書。 如果你是沉迷賭博者的家人或朋友,請記著你的位置無比重要,適當的處理和及時的求助可以扭轉局面。 如果你是輔導者正在尋找資源,這本書不會令你失望。從理論到實踐,書裏的資料皆十分豐富、不可多得。 張建良醫生 精神科專科醫生、2001年香港十大傑出青年 欣見《迷「賭」眾生》的出版,書裏內容豐富,包括了資深社會工作者介入個案時所採用的理論及其實踐經驗、過來人的經驗分享、協助沉淪賭博而不能自拔人士的社會資源。本書不只對香港的助人專業人士有很好的參考價值,對受著病態賭博影響的當事人和家人來說,也是一本非常值得閱讀的書籍。 馬麗莊博士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學生事務)、社會工作系教授 本書結集了有關輔導賭徒的理論及治療模式的文章,亦包括賭博輔導員感性地分享輔導賭徒的經驗、賭徒的自我反省及陳述戒賭期間的心路歷程,讀者可從多角度了解沉溺及問題賭博。 鄧素琴博士 香港中文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明愛展晴中心簡介: 明愛展晴中心是由民政事務局平和基金資助的戒賭輔導服務,成立於2003年10月15日。中心由註冊社工、專業輔導員和行政及活動幹事所組成。中心的使命是輔導問題/病態賭徒和他們的親人,重建一個健康的人生。 中心服務以個案輔導和小組治療為主,並配合不同類型的支援小組和家人教育課程以協助賭徒及其親友堅持戒賭之路,一同分享和承擔戒賭後的新生活。此外,中心積極回應社會有關賭博的事件並參與預防問題賭博教育及宣傳活動,讓社會大眾認識問題賭博的禍害、預防和求助的方法。此外,中心亦為助人專業人士提供註冊賭博輔導員訓練課程。 中心成立至今已輔導了千多位問題賭徒和他們的家人,戒賭輔導的需求有增無減。雖然如此,中心的輔導員仍
  • 特價
    Out of Stock
    SA43.jpg

    流感, 禽流感真貌

    $49.00 $39.20
    2006年3月出版。 鑑於能提高市民對流感及禽流感的認識,本書深入闡釋流感及禽流感的分別、其歷史演變過程,兩者所出現的病徵、流感病毒如何在社區中蔓延、市民應採取的預防措施及用藥之正確態度等,並從微生物學角度剖析病毒變種的危機。本書各個章節,均由本港醫學界專家翹楚執筆,論述對流感及禽流感的處理經驗、特性診斷、治療及其中涉及的倫理爭議及應變挑戰等。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總監梁栢賢醫生~ 本書可讀性甚高;各章作者,都是資深醫生,大部分來自本港的傳染病旗艦醫院瑪嘉烈醫院,和SARS後成立的衛生防護中心。內容專業,深入淺出,有趣味性的科學知識,亦有實用的衛生常識。加上禽流感發展事件簿,引導讀者重遊香港抗疫之旅,溫故既知新,領受亦更深。 ~高級行政經理(專業事務及醫療發展)、醫管局大流感協作(治療)小組召集人陳崇一醫生~ 本港近日接二連三發現雀鳥感染禽流感,特區政府如箭在弦,普羅巿民亦聞雀色變。禽流感縱然可怕,卻並非不可控制。我們應當以SARS為鑑,明白抗疫人人有責,多認識此病毒,並緊遵各項防疫指引,禽流感自然無機可乘,難以發難。本書正是讓讀者可較全面了解此病毒,以助全民防炎抗疫的工作。 ~九龍西醫院聯網總監趙莉莉醫生~ 本書特點: 1.集十數位醫生及專家意見,解構流感及禽流感,並剖析病毒變種的危機 2.教導市民應採取的預防措施及用藥態度 3.每章均設「內容撮要」及「考考你」,幫助讀者了解及思考。適合作通識教材,附設「醫生寄語」,加強防疫意識 編者簡介: 趙孟準醫生──畢業於香港大學醫學院,任職瑪嘉烈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科主管及顧問醫生,為香港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兒科學系榮譽講師、北京大學及上海復旦大學之兒科客席教授。除行醫執教外,亦致力編寫工作,曾任多本醫學雜誌編輯委員。 周鎮邦醫生──畢業於香港大學醫學院,任職瑪嘉烈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科顧問醫生,為香港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兒科學系榮譽講師、香港兒科雜誌之副編輯。曾任醫院管理局董事會委員,為多個醫務及社會團體之理事,2003年獲頒銅紫荊星章。 作者: 趙孟準醫生、周鎮邦醫生、余衛祖醫生、伍德強醫生、周劍芳醫生、劉宇隆教授、黎錫滔醫生、梁志偉醫生、翁維雄醫生、潘偉剛先生、區結成醫生、史泰祖醫生、劉少懷醫生、郭家麒醫生、陳文仲醫生、關日華醫生、陳偉明醫生
  • 特價
    Out of Stock
    SA44.jpg

    傾聽男人心

    $39.00 $31.20
    內容簡介: 男人節 明愛男士成長中心,作為全港首間專為男士提供社會服務的機構,希望藉着一系列專為男性而設的服務,匯聚男士,建立男性新文化。我們更倡議將每年的4月10日定為男人節,寓意「四十不惑」,堅定男性自尊、自信,以正面和積極的態度迎接新時代所帶來的各項挑戰。 二十一世紀男人宣言 作為新時代的男士,我願意積極面對各種轉變和挑戰︰ 關心自己的健康 不濫用藥物和煙酒,保持均衡的飲食和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 多元化發揮自我 更深入地認識自己的性情和特質,多元化地演繹男士的身分,不局限於扮演「米飯班主」的角色。 積極回應各項挑戰 相信自己有能力面對轉變及不斷進步,令工作、個人及家庭三方面得到更好的平衡。 承擔父親的責任 注重和子女的溝通,幫助子女發揮潛能,嘗試體驗為父之樂。 參與家庭的事務 打破「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觀念,因應自己的特質,積極參與家庭事務,在家庭中建立合作和共融。 促進兩性的和諧 願意尊重兩性之異同,認識兩性的角色和需要,在平等的基礎上互相學習和支持。 「男性角色有不少不健康的框框,例如對情感的壓抑,認為流露自己軟弱的一面是弱者的表現等。所以,我們很少機會聽見男士傾訴自己的困難與掙扎(他們酒後才會吐真言)。《傾聽男人心》收集了三十多位男性在工作與家庭不同的角色上的真實、真心表白的故事,不少故事更觸及「男人最痛」的地方。當男人願意打開自己的心扉時,我們要洗耳恭聽,為他們願意面對自己的人性掙扎的情感勇氣(emotional courage)而鼓掌。」 區祥江博士 中國宣道神學院輔導講師 「人說女人心海底針,我不以為然。不少研究指出,女人是善於說話和表達的動物,男人卻不是。兩個要好的男人可以論盡天下大勢,但感情出現變故、婚姻瀕臨崩潰時,他絕口不提,你一無所知。 男人心才是難以捉摸的海底針,他們的心需要傾聽。看《傾聽男人心》,讓男人和女人都更容易了解男人。」 吳志森 電台「烽煙」節目主持人 編者簡介﹕ 「明愛男士成長中心」於1998年3月於沙田正式成立,至今,天水圍、東頭、筲箕灣、屯門、香港仔、粉嶺、荃灣等家庭服務單位相繼加入了「明愛男士成長中心」的行列。 「明愛男士成長中心」的設立,旨在喚醒男士需要不斷成長,並協助他們確立在家庭中的角色,以建立和諧及融洽的家庭與人際關係。透過舉辦不同的課程和活動,以實踐我們的信念﹕ 我們相信男士可以—— 發揮自己的才能,肯定自己
  • 特價
    Out of Stock
    SA47.jpg

    神州穿梭記者眼

    $49.00 $39.20
    本書作者皆為現任或前任有線電視中國組記者,包括蔡淑儀、鄧美玲、胡力漢、吳曉東、呂秉權和黃淑玲。他們曾穿梭神州大陸跑新聞,為香港觀眾帶來「面、線、點」的新聞及題材,即宏觀的經濟發展、社會變化及人情事物等。 前線記者採訪的故事與探訪背後的經歷,同樣值得一記,惟這些鏡頭後的故事,過去不為人知。本書結集穿梭於神州採訪的記者的經歷及感受,當中有名人大事的採訪花絮;兩地文化差異引起的小故事;動人心弦的感人插曲……能讓讀者進一步了解記者們在鏡頭背後的工作,並感受到他們的心境。
  • 特價
    Out of Stock
    SA48.jpg

    苦味童年

    $48.00 $38.40
    內容簡介: 常聽到老人家說﹕「香港的小孩真幸福﹗」假如你是一位每天接送孩子上學的媽媽,你或許會有同樣的想法﹔又或是你每星期都跟孩子享受天倫樂,你也會說出同樣的話。不過,當你讀過《苦味童年》一書,看畢十個小孩在兒童之家成長的故事,你或許對「幸福」一詞會有新的體會。 對於這些小生命而言,幸福來自別人的關心和愛。不幸的童年,令他們生活在身心受創的陰影下﹔可幸的是,他們在兒童之家重新認識愛的定義。為人父母的,總不明白別的父母為何忍心捨棄孩子而不顧,然而,正如宿童詩敏所說﹕「現實生活也是有好人的。」兒童之家引領着這些無助的小生命重返愛的世界,教他們學懂在逆境中堅強地成長,積極地創造未來。 「幸福」還是「不幸」,並不在於過去,而是放眼未來﹗祝願孩子們能夠在健康的環境下成長,朝着未來燦爛的人生而進發。 車淑梅小姐 香港電台節目主持 曾獲香港十大傑出青年 一口氣看畢十個兒童之家宿童成長的故事,心是有感動, 亦是激動﹗ 這些小生命因為家庭不幸和噩運帶來的震撼,無奈地嘗遍人生的五味架﹕甜、酸、苦、辣,可謂百般滋味在心頭。不幸中之大幸是這群小朋友得到兒童之家收容和照顧者(代父母)為孩子注入心靈抗生素,以愛心、忍耐、鼓勵、包容來修補孩子的創傷心靈。讓孩子們懂得化挫折為力量,以堅強的鬥志,不言放棄的精神,在逆境中創出光明正面的未來,藉着每一個感人的故事,娓娓道來,叫人心充滿感動和盼望。 父母的責任是讓子女有一個安穩、有愛和平安的家,孩子們能夠生存成功,並且能夠快樂是一份恩典。祝願天下父母能有積極的心態,化逆境為激勵,活得精彩,讓孩子們能以您為榜樣,將來可以展翅高飛,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標,以生命正面地影響他人的生命。 張瑪莉小姐 一九七五年香港小姐冠軍 曾獲香港十大傑出青年 十大愛心之星 十大傑出女性 二十一世紀女性典範
  • 特價
    Out of Stock
    SA49.jpg
    內容簡介: 理性持平 解讀社會現象 重點分析 切入問題核心 本書結集一群大學經濟學者對中港政經問題的分析,點評中國政策與經濟現況,剖析香港經濟民生、教育與勞工、交通運輸、地產建築等各項議題,包括﹕ 滬港兩地競爭情況 中港股巿互動關係 香港與內地「十一五」的配合契機 世貿談判爭議 教育改革路向 兩鐵合併關鍵 巴士票價新機制的優劣 勾地與政府土地政策問題 5天上班制的利弊 以經濟學角度深入淺出分析政經現況,引領讀者從多角度探討問題癥結所在,提供可行方案,開拓思考空間。 「香港自回歸以來,多次陷入嚴重的經濟危機,公眾對香港經濟問題的興趣與日俱增。在這樣的背景下,大眾對評論經濟時事的文章可說需求甚殷。希望本書能夠提高香港公眾對經濟事務的暸解,從而促進香港公民社會的成長。」 宋恩榮 香港中文大學經濟系系主任及教授 作者簡介: 宋恩榮 香港中文大學經濟系系主任及教授 梁嘉銳 香港城市大學經濟及金融系副教授 李宏彬 香港中文大學經濟系副教授 張俊森 香港中文大學經濟系教授 杜巨瀾 香港中文大學經濟系助理教授 莊太量 香港中文大學經濟系副教授 鄺啟新 香港中文大學經濟系副教授 殷偉憲 香港中文大學經濟系導師 馮嘉耀 香港中文大學決策科學與企業經濟學系教授 張國洪 香港中文大學決策科學與企業經濟學系副教授 谷莞爾 美國加州大學經濟系博士生 周紹傑 香港中文大學經濟系博士生 孟嶺生 美國馬利蘭大學經濟系博士生 李 曦 荷銀證證券分析員 韓 軍 香港大學經濟及金融學院副研究員
  • 特價
    Out of Stock
    SA52.jpg
    在這紅磚屋內,有怎樣的人物事跡、教育信念和學術風氣,令它人才輩出? 本書記錄了多位著名學長的表現與成就,包括:劉殿爵、鍾香崇、梁國楹、羅騰祥、翁國基、陳思堂、梁振英、呂達賢等。 ‧英國的劍橋大學、倫敦大學都有英皇書院,為什麼香港也有一所英皇書院(King's College)? ‧英皇書院的校舍已被香港特區政府列為二級保護文物,在這所獨特的紅磚屋內,有怎樣的人物事跡、教育信念和學術風氣,令它人才輩出? ‧英皇書院有「醫生預備班」的美譽,本港十分一以上的醫生出自英皇,除了醫科之外,英皇還有什麼強項? ‧英皇書院的「愛國愛港情」由何時開始?由何人開始?為什麼一所官立學校也會形成這樣的信念和風氣? ‧英皇過去八十年,出了些什麼著名學長?他們有什麼表現和成就,值得英皇師友記錄、珍惜和回憶? ‧如果你是香港市民,在這本書裏,你會看到許多香港人引以為傲的名字……如果你是英皇之友,在這本書裏,你會看到許多英皇人引以為榮的歷史…… ‧英皇書院前校長梁植穎先生,在英皇工作超過三十年,創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紀錄,退休後更把多年來與眾多學長校友的接觸蒐集記錄成書,寫成了這本《英皇師生愛國愛港情》,所以倍覺珍貴。 ‧這不單是一本官立中學的校友紀錄,更是香港教育,特別是官立中學發展歷史的重要一章。 作者簡介: 梁植穎,土生土長香港公民。 一九五四年曾借讀於英皇書院,於伊利沙伯中學完成中學教育,畢業後入讀香港大學。大學畢業後有七年時間在香港大學擔任助教及副舍監。一九六九年重回英皇任教地理直至二○○○年退休,是英皇任教年資最長的老師。並於一九九二至一九九七年間,五次出任英皇署理校長一職。 作者從小參與童軍活動,曾為愛丁堡青年獎勵計劃最早期的野外訓導員、英皇愛丁堡及資深童軍的指導老師。作者於英皇書院任教期間,曾創立家教會、英皇管弦樂團;更統籌音樂會,籌得四百五十餘萬教育基金,設立獎學金。他更參與設計及促成建築署提前擴建西翼大樓,改善全校設備,使英皇書院走向現代化,令在校學子得益。
  • 特價
    Out of Stock
    SA53.jpg

    活出璀璨人生

    $54.00 $43.20
    為促進社會上長幼共融,嶺南大學的亞太老年學研究中心及人文學科研究中心合辦「活出璀璨人生」採訪及寫作計劃,讓學生透過訪問鍾偉明、胡楓、梁天偉、李曾超群等十二位不同背景的長者,了解他們對生活的體悟,從而促進兩代溝通。 胡楓:「若有好的際遇,不單要好好珍惜,也要繼續努力,不斷增值,與時並進。」 梁天偉:「每次跌得很低,我都相信可以再躍起。」 梁王珏城:「只要肯努力,沒什麼是辦不到的。」 受訪者當中有社會上的名人,亦有年少時默默耕耘的退休人士。他們的背景各異,經歷各有獨特之處,當中不乏困難與崎嶇,然而他們卻不自暴自棄,選擇了泰然面對。讀着他們的訪問,除能細味人生百態,亦喜見他們對生命的熱情。基於這份熱情,這些受訪人士即使已屆高齡,仍散發着一股熾熱的生命力。這種樂觀積極的態度,實在值得年輕一輩參考和學習。 嶺南大學亞太老年學研究中心主任 陳章明 嶺南大學人文學科研究中心主任 梁秉鈞 作者簡介: 此書乃嶺南大學亞太老年學研究中心及人文學科研究中心合作的採訪及寫作計劃之成果。 亞太老年學研究中心成立於一九九八年,一直致力發展本港及亞太地區相關的老年學研究及培訓工作。本中心採用了一系列的研究方法,着重理論與實踐結合及多元化的研究項目,研究主題包括:跨代共融、社區健康及社會照顧,及以實證為基礎之政策研究。 人文學科研究中心前身為文學與翻譯研究中心,過去致力於現當代中文文學及中國新音樂史研究。自二○○一年人文學科研究中心成立後,擴展研究範疇,以現當代中文文學及香港文學與電影為主,並與圖書館合作蒐集整理本土文學及文化資料,建立了「香港文學書目」及「中國當代作家自述歷史」兩大網上資料庫。中心亦定期舉辦跨學科及跨院校的學術講座、詩朗誦及國際學術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