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出版社

  • 特價
    Out of Stock
    SA54.jpg
    回歸以來,不論晴陰冷暖,香港的紫荊區旗都隨著五星紅旗迎風飄揚; 回歸以來,不論年齡種族,香港的紫荊區徽身分證都與港人形影不離。 當特區區旗在灣仔金紫荊廣場冉冉升起的時候,我們心中,有否泛起一個疑問:美麗的香港區旗、是怎樣產生的呢? 資深設計師韓秉華先生見證著香港區旗區徽, 由徵集、評選、修改到定案的重要歷史過程。 在本書中,韓先生會把區旗區徽的誕生經過, 以及設計香港回歸吉祥物中華白海豚的歷程娓娓道來, 並跟讀者分享他在這數十年來,以美學設計義務替社會上各公益慈善機構設計的成果,冀能與所有關心香港的人共同分享。 作者簡介: 韓秉華 一九七○年起從事設計及藝術創作。 一九七六年與蘇敏儀成立形意設計公司。 一九八○年與友創立香港正形設計學校。 一九八五年獲選為十大傑出青年。 一九八七至一九九○年出任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區徽評審委員,並為設計修改人之一。 一九九二年獲香港藝術家聯盟頒發設計師年獎。 一九九六年獲香港各界慶祝回歸活動委員會邀請為回歸吉祥物中華白海豚之設計師。 一九九八至二○○○年擔任香港設計師協會主席。 二○○二年出任上海申辦二○一○年世界博覽會設計顧問。並於上海新天地開設HS GALLERY。 二○○三至二○○五年出任國際平面設計社團協會(ICOGRADA)副主席。並獲紐約phaidon出版社選為世界100平面設計師出版專業。 二○○四年上海市經濟委員會頒授上海市原創設計大師工作室榮譽。 現任HS ART & DESIGN創作總監,香港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博物館名譽顧問。
  • 特價
    Out of Stock
    SA59.jpg

    家是香港

    $68.00 $54.40
    國際測量界老牌英資大行二百年來最年輕的合夥人;85年參加「基本法諮詢委員會」,被全體委員選為十九名執行委員之一;88年被執行委員會選為秘書長,主持了基本法起草過程中的兩次全港性諮詢;後來任職特區預委會、籌委會、臨時立法會和行政會議的梁振英,對自己參與了回歸的全過程,為香港回歸效力,親歷國家和平統一的階段性成果,深感與有榮焉。 回歸十年間,「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成功落實,有目共睹,香港人大可引以為榮。香港雖是彈丸之地,但對國家、對世界發展不無貢獻。全球一體化,激化競爭,今後香港何去何從,值得深思熟慮。梁振英將多年來撰寫的文章結集成書,希望在複雜的國情中,讓大家反思「家是香港」的深義。 過去我們說「家在香港」,指的是一家幾口住在香港,沒有說明七百萬人之間的社會關係,這種觀念已經不合時宜。香港既已回歸,香港人萍水相逢的關係、天涯漂泊的人生應該到此為止。七百萬人是一家,家就是香港。 作者簡介: 1954年8月 香港瑪麗醫院出生 1966 - 1971年 英皇書院 1971 - 1974年 香港理工學院 1974 - 1977年 英國布里斯托理工學院 1977 - 1993年 仲量行高級合夥人、亞洲區副主席、亞太區管理委員 1981年 與青儀結婚,青儀也是CY 1988 - 1990年 基本法諮詢委員會秘書長
  • 特價
    Out of Stock
    SA62.jpg

    十年.香港人

    $68.00 $54.40
    自九七年香港回歸後,十年間, 香港人經歷大起大跌的時局,心情悲喜交集。 逝者如斯,《明報》記者走訪社會各階層人士,讓他們以自己的聲音, 訴說這十年歲月裏個人成長的浮沉起跌: 李鵬飛在O三年情人節與董建華分手; 才子陶傑由賣文采到賣燕窩廣告; 風之后李麗珊的人生目標,由奧運金牌變為八百萬元; 蘇民峰看透港人的慾望與貪婪; 何喜華依然硬頸、依然好人; 林夕寫盡情深歌詞背後的深情; 安安佳佳成了「三粒星」香港永久居民; 麥兜對「一嚿飯」依舊堅持…… 同樣遇上金融風暴、禽流感和SARS疫潮、七一遊行、內地經濟增長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不同的人卻有各自的精彩故事,眾聲喧嘩,在變化與堅持之間, 香港人已為這獨特時代背景下的香港故事作見證。
  • 特價
    Out of Stock
    SA63.jpg
    香港在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零時 回到祖國的懷抱 回望十年歲月 原來從那一刻起 我們都是歷史見證人 風雲譎幻的十年。自一九九七年,香港人面對形形色色、甚至前所未有的挑戰:金融風暴、禽流感、SARS、廿三條、七一遊行、政改論爭……在此風雨交加的十年,香港人終能手牽手,勇敢地渡過了重重難關。 適值回歸十周年,十七位當年曾參與香港回歸重大決策、見證回歸的中、英官員和香港各界人士,一同回顧和檢閱香港回歸前後十年顛簸不定的歲月。不僅親自撰文或接受專訪,分享個人對回歸的感受,部分人士更首次公開披露回歸事務鮮為人知的關節,如關於中英談判、機場財務安排的爭議、駐軍問題等等,不乏少人聞問的第一手資料,彌足珍貴,不啻是記載香港九七回歸的重要文獻。 總結經驗,檢討得失,為了香港人下一個十年。 彭定康 魯平 周南 張浚生 陳方安生 梁愛詩 范徐麗泰 李鵬飛 張敏儀 黃保欣 司徒華 藍鴻震 李柱銘 孫南生 徐四民 劉千石 譚衛兒 (排名不分先後)
  • 特價
    Out of Stock
    SA64.jpg

    香港家書

    $88.00 $70.40
    「如得其情」,出自論語。 立此副題,期望與古道遙相呼應, 取其上下意見均須通達,如得其情。 ——朱培慶 《香港家書》源於一九八八年時事節目《世事如棋》其中一個環節,最初的設計由專家學人評議每周大事。及後這個幾分鐘片段,獨立成章,每周六早上在香港電台播出,而撰述人亦遍及社會各階層,由時事熱點主角以至政壇各方要人。 十九年過去,《香港家書》成為時人言志園地、傳媒的新聞來源;市民或共鳴、或評論,都拓展及豐富了香港的言論空間,家書原是家族密語,但發信的人,都以香港為家。 本書集結了由一九八八年至今共六十七封家書,每封家書背後都流露着撰述人對香港的感情,也從政治、經濟、法律與人權、社會民生等不同層面,側面記敘香港的演變與發展。本書更特別邀請了二十二位社會各界代表人物,撰寫回歸十周年篇,為這本書加添了時代意義。 編輯委員會:戴健文、梁家永、陳耀華、區麗雅、陳燕萍、劉素梅 執行編輯:陳燕萍 編輯:劉素梅 資料搜集:鄭曦暉 市務:陳美媛 封面題字:饒宗頤教授
  • 特價
    Out of Stock
    SA70.jpg

    民主理情

    $68.00 $54.40
    內容簡介: 作者盧子健說,民主運動、社會公義、良好管治是個人關注香港政治的焦點,也可以說是個人對香港政治發展的理想期望。因此,本書共分為五個主題:民主運動、社會公義、良好管治、現實政治、國家情懷。從字裏行間,盧子健充分流露關心香港社會民生、民主發展、政府管治等的心聲。 本書內有關社會公義的文章多是盧子健因應一些社會事件和現象而撰寫,借機提出政府應該關注社會公義。這些事件包括保護維港、文物文化保育運動、香港電台與公共廣播機構、紮鐵工潮等。 本書其中一篇文章的題目——「現實確無奈、民主夢仍存」是盧子健過去三十多年間,對政治的興趣、參與和觀察的心情演變的恰當概括。他在文章中坦承,人是應該有夢想的,即使因為未能實現而帶着夢想百年歸老,總比從來沒有夢想過那麼貧乏。因此他寧願無奈,總好過無心。他希望本書出版,除了為他在過去兩年對香港政治發展作個人見證,也是為自己的夢想留下一點痕迹。 作者簡介: 盧子健 博士、太平紳士 盧子健林乃仁顧問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資深公共事務顧問、政策分析員和傳訊專才。 從事時事評論二十多年,工作經驗包括新聞工作、經濟研究和工業管理。 1994年1月,與林乃仁合作成立公共事務諮詢和游說服務顧問公司。其後與其他合夥人創辦了多家聲譽卓越的顧問公司。 積極參與公共服務,目前是食物及環境衛生諮詢委員會、樂施會董事局、香港政策研究所董事局等機構的成員。過去曾出任策略發展委員會、消費者委員會、中央政策組、基本法推廣督導委員會、警監會及公開大學校董會等機構的成員。 取得倫敦經濟學院博士學位及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士學位。 定期在本地主要報章發表文章,並曾出版多本關於香港和中國政治的著作。 2005年獲委任為太平紳士。 2004年獲頒香港公開大學榮譽院士。 1990年當選香港十大傑出青年。
  • 特價
    Out of Stock
    SA71.jpg

    偏向虎山行

    $68.00 $54.40
    內容簡介: 為了香港的未來,我坦然無懼, 縱使路再難行,仍然願意走向虎山。 「從政多年,歷盡香港大小事。從啟德到赤鱲角,從彭定康到董建華再到曾蔭權,人事變遷已是平常事;沒有改變的,是我對民主的執著和堅持。在爭取平等、民主、人權、自由的道路上,我不曾退縮。」 《偏向虎山行》記錄了劉慧卿從政多年的心迹。在她的政治生涯裏,她一直勇敢而執著地在崎嶇的民主道路上踽踽而行,雖遇到無數的困阻,也受到一些政見不同者的肆意攻訐,但為了捍衛香港的人權和自由,不畏強權高壓,甘於走向虎山。此書為她的政治抱負和社會良心作了清晰的闡述。 香港回歸後,政治、社會環境變幻莫測,這位民主志士不單評論政治發展,對社會、民生、經濟等各項議題也十分關注。從銀行削減分行、港府注資興建迪士尼、環境污染惡化,到政府滅貧、新聞和言論空間的變化、公共廣播諮詢檢討,還有民主派人士十分關注的雙普選問題,作者都一一陳述她的見解和建議,立場鮮明,詞鋒銳利,體現其一貫的敢言作風。讀者可聆聽議會以外民主派議員的聲音,並與作者一起檢視過去數年與香港人脈搏相連的各項風波和議題。 作者簡介: 劉慧卿簡歷 生於1952年1月21日,現任前綫召集人 1962-1972年 香港瑪利諾書院 1976年 美國南加州大學電視新聞學士 1976-1978年 南華早報記者 1978-1981年 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新聞部記者、助理採訪主任、高級編導 1981-1984年 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駐倫敦記者 1982年 英國倫敦大學倫敦經濟及政治學院國際關係碩士 1982-1984年 英國廣播公司電視部助理編導 1984-1991年 遠東經濟評論香港區記者 1987年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講師 1987-1990年 香港大學校外課程部新聞學文憑班講師 1988-1989年 香港記者協會副主席 1989-1991年 香港記者協會主席 1991年 當選為首位女性立法局直選議員(新界東選區) 1997年 獲委任為JP太平紳士 1997年至今 前綫召集人 1998年 奧地利Bruno Kreisky Foundation人權獎 1998年至今 立法會直選議員(新界東選區) 2003年 瑞典烏普茸拉大學言論自由獎 2006年至今 民主動力副召集人 2006年至今
  • 特價
    Out of Stock
    SA72.jpg

    請勿憐憫

    $68.00 $54.40
    內容簡介: 愛是關懷,不是憐憫。 因為家有嚴重智障女兒,使我有機會以殘疾人士家長的身分,接觸到曾經是保險從業員的全癱人士羅偉祥、夢想成為江湖大佬的全癱人士鄭家龍、兒子生命可能轉瞬即逝的馬安達、倔強而心地善良的失明女工邱苑玲、全家也有學習障礙的劉太……現在,他們都成了這本書的受訪者,向有心人揭示弱勢社群每天要面對的生活困難,訴說他們如何樂觀及努力不懈地在生活中掙扎,糾纏於不平等的社會福利制度之中。 這本書,我獻給所有與我處境相同的人。他們可能是殘疾人士及其親屬,每天掙扎着的弱勢社群,每天奮鬥着,希望自己能過一般人應該有的生活。我們都是人,希望自立而存活,無求於他人,可惜由於種種原因,卻也無法不成為依賴政府的人,輪候形形式式的援助。 你看到的,是我們每天的生活。我們不需別人憐憫,但也希望別人不要歧視。我們要的,只是社會認真看待每一位殘疾人士的需要。平等、接納、支持,不光是口號,而該是在每個人的生活態度中體現。過去,或許你對殘疾人士的誤解太多,看畢這本書,你的想法可能大有不同。我希望這本書會為社會帶來改變,那怕只是一點一滴。
  • 特價
    Out of Stock
    SA81.jpg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為有線電視中國組前線記者,他們走遍神州大地,將不同題材的新聞故事帶給電視機前的觀眾,當中部分新聞報道更獲得國際傳媒獎項。本書記錄了諸位記者近年於祖國大陸採訪的經歷與感受,期望讀者從文字與圖片中,更加了解鏡頭前後,中國內地的風土人情和社會變化等現象。 我們都是龍的傳人,看見祖國富強,我們心頭感動莫名。報道家國缺失時,我們的心,也疼得仿如窒息。 林建誠、蔡淑儀、呂秉權、吳子敏、胡力漢、黃淑玲、陳月慧、羅暉翔 作者簡介: 林建誠 91年加入新聞行業,曾任職澳門電視台、亞洲電視。 04年加入香港有線電視,現任有線電視中國組駐廣州記者站主任。 所得獎項︰09年紐約國際電視電影節「影像新聞組」銅獎 「四川大地震之險遇泥石流」 蔡淑儀 95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曾任職香港電台電視部。 96年加入香港有線電視,現任有線電視中國組助理採訪主任。 呂秉權 98年畢業於浸會大學,曾任職無綫電視。 05年加入香港有線電視,現任有線電視中國組首席記者。 所得獎項︰09第十三屆人權新聞獎「電視組別」優異獎 「四川大地震之豆腐渣學校」 09年紐約國際電視電影節「特別報道組」銅獎 「四川大地震之豆腐渣學校」 吳子敏 02年畢業於浸會大學,曾任職任職亞洲電視、無綫電視。 07年加入香港有線電視,現任有線電視中國組高級記者。 所得獎項︰08年度的紐約國際電視電影節「最佳新聞紀錄片組」金獎 「神州穿梭之形象工程系列」(黃淑玲,呂秉權,吳子敏,羅暉翔) 胡力漢 92年畢業於樹仁學院,曾任職於《華僑日報》、《虎報》、無綫電視。 97年加入香港有線電視,現任有線電視中國組執行監製。 所得獎項︰08年紐約國際電視電影節「人情故事組」優異獎 「神州穿梭之浩劫根源」 黃淑玲 02年畢業於浸會大學,曾任職於無綫電視。 05年加入香港有線電視,現任有線電視中國組高級記者。 所得獎項︰08年度的紐約國際電視電影節「最佳新聞紀錄片組」金獎 「神州穿梭之形象工程系列」(黃淑玲,呂秉權,吳子敏,羅暉翔) 羅暉翔 04年畢業於浸會大學,曾任職於無綫電視。 06年加入香港有線電視,現任有線電視中國組記者。 所得獎項︰08年度的紐約國際電視電影節「最佳新聞紀錄片組」金獎 「神州穿梭之形象工程系列」(黃淑玲,呂秉權,吳子敏,羅暉翔) 陳月慧 04年畢業於浸會大學,曾任職於《星島日報》、亞洲電視。 07年加入香港有線電視,現任有線電視中國組記者。
  • 特價
    Out of Stock
    SA83.jpg

    有線主播點線面

    $72.00 $57.60
    內容簡介: 以往,新聞主播給觀眾的印象大多是刻板、嚴肅和不苟言笑的。不過,香港有線電視成立後,銳意將旗下節目打造成跟隨時代變遷的前衛形象,連新聞主播的形象也一反傳統,主播們無論衣著、化妝或報道風格,都較以往大為不同,令觀眾眼前一亮。 到底,在電視機上播報新聞的一眾亮麗主持,她們的入行經過是如何?過程中經歷了什麼困難和歷煉?進行新聞直播時,萬一有狀況該怎麼辦?甚至,鏡頭背後的她們,又喜歡做些什麼呢?……從她們的文字中,我們不難看出主播真的不容易做,事前要準備的工夫和要兼顧的工作絕不少,並非大眾腦子中所想的「主播只是一部讀稿子的機器」!
  • 特價
    Out of Stock
    SA84.jpg

    我在民主黨的日子

    $60.00 $48.00
    內容簡介: 籌劃這本書的過程中,不少朋友好奇地問我:「有無搞錯,你入咗民主黨有幾耐,咁快寫書?」 我在去年底加入民主黨,成為該黨有史以來第一位女性立法會議員、第一位女性副主席,在我差不多二十年的從政生涯中,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值得一寫。 除了是給自己留一個紀念,同時,在編寫過程中,我以一個插班生不帶成見的客觀態度,探討政黨發展、民主派整合、女性參政、政黨紀律,和黨內有派的問題,並把部分篇幅留給多位黨員寫其個人觀點,包括屬於黨內少數聲音的「改革派」成員。久聞民主黨的「改革派」與「主流派」之間的紛爭,我認為黨員有不同意見是正常的,而我期望透過加強黨內溝通,不會忽略少數意見。 我亦把過去大半年的一些經歷寫進書裏,包括把違反議事規則的議員逐出議事廳、澳門試關、到孟加拉監察大選、在奧巴馬外祖母故居「到此一遊」等等。 在最後一章「卿姐與我」中執筆撰文的,是兩位前政策局長馬時亨和羅范椒芬、去年起再度與我在立法會共事的何秀蘭,以及關注性工作者團體紫藤的發言人林依玲,讓不同人從他們的角度表達對我的看法。 這本書寫給跟我一樣愛香港,愛民主,愛自由的人看,我希望大家的讀後感是: 值得一看。 劉慧卿
  • 特價
    Out of Stock
    SA91.jpg
    內容簡介: 關文亮畢生的事功、貢獻,可以用「傳薪人、筆桿子、橋樑」這八個字來概括,就是他是美國僑社進步新聞事業的傳薪人。透過本書,可以重溫關文亮對釣統運、海峽兩岸、中美關係等國際論題獨到的看法,感受這位美籍華裔報人、電影編劇、政論家、社會活動家對祖國那份深厚的感情。 關文亮是釣統運和海外新聞媒體的一個不折不扣的大筆桿子。這三四十年來,作為記者,寫了通訊、報道、專訪;特別是作為體育記者所寫的通訊、手記、花絮,更是一大特色;作為報人主筆,寫了不計其數的社論、時評、專論;作為業餘文藝愛好者,寫了為數可觀的散文、小品、雜文。就量而言,關文亮是一支名副其實的大筆桿子。 但最能標誌大筆桿子的不是文章的產量,而是文章的質量和其中體現的精神、觀點、立場;也就是古人所謂的文以載道的「道」。 「政論時評,是老關最熟悉的行當,真箇是下筆千言,倚馬可待,因此,約他寫稿,看他來稿,實在是一種享受。此外,老關寫通訊以及人物專訪也是行家裏手。」 ──香港《文匯報》名譽董事長 張雲楓 「從學生運動的街頭到報館的編輯部,從電影的編劇到企業的主管,關文亮都具有穿梭於底層和高層的經歷……但無論他是在哪一個位置,他永遠站在民間的立場說話,追求社會的正義和民族的平等,也永遠有一種對新聞的激情,並且在生命的不同的驛站中,洋溢着人生的豪情。」 ──香港《亞洲週刊》總編輯 邱立本 「他常如此告訴我說,『關鍵就看你的切入點和立場是什麽』。與老關相識近三十年,我深知老關所謂的切入點是指華人的角度,所謂的立場是要為弱勢群體說話。這種判斷新聞和報道新聞的原則,讓我受用至今。」 ──《僑報》總編輯 鄭衣德 「他見證了僑社、華人學術界、祖國、兩岸三地、美中關係和國際形勢的變化,並且都成為他為文的題材。所以,他的新聞報道、時評和專論,就是當時歷史的見證,他的文章像時間的隧道把我們帶回到往日的歲月。」 ——序言 編輯委員會 作者簡介: 關文亮先生生於廣東開平,在鄉間和香港度過童年,上個世紀的六十年代移民美國三藩市,畢業於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後入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研究深造,攻讀國際政治學,七十年代初投身於釣統運,參與紐約僑社華文報紙工作,特別是《美洲華僑日報》,開紐約僑社愛國風氣之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