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出版社

  • 特價 HK27.jpg

    追尋新界古蹟

    $88.00 $70.40
    內容簡介: 昔日,新界滿佈鄉村、遍地田野,隨着城巿的急促發展,今時今日,不少鄉村已變成高廈林立的大型屋苑及購物商場,能倖存的古蹟更見珍貴,當中包含許多歷史文化及甚有價值的文物,可讓身為香港一分子的你和我,對這片土地加深認識和了解。 從事中國及香港歷史研究的作者爾東與志同道合的專業攝影師李健信,繼《追尋香港古蹟》及《追尋九龍古蹟》後,再度手《追尋新界古蹟》。書中精煉的文字配合悉心拍攝的照片,詳盡介紹新界最具代表性的四十二個古蹟及其特色。加上相關的地圖指引和「遊玩小貼士」,方便讀者實地遊覽,實在是集歷史百科和遊玩指南於一身的必讀之作。 作者簡介: 爾東,廣東番禺人。前中國歷史教育學會副主席,現任香港通識教育會副主席。著作有《簡明香港歷史》、《香港史教材套》、《香港古蹟考察指南》、《舊香港》、《漫談香港史》、《香港歷史之謎》、《趣談香港街道》、《趣談九龍街道》、《趣談新界街道》、《追尋香港古蹟》和《追尋九龍古蹟》等。筆者更經常在報章發表有關香港歷史的文章、接受報章及電視台訪問、擔任香港歷史講座之講者及香港史古蹟考察之導賞員。 李健信,廣東番禺人。從事特殊教育工作,並有豐富電腦系統工程及互聯網網站編寫經驗。閒時愛手執地圖,走遍香港大街小巷,四處遊歷搜影,並對研究香港巴士的歷史演變有濃厚興趣。多年來,曾先後為《汽車雜誌》、《Hot Machine》、《Anycar》等多本汽車雜誌與《香港巴士年鑑》、《趣談香港街道》、《趣談九龍街道》、《趣談新界街道》、《追尋香港古蹟》、《追尋九龍古蹟》等撰寫專題文章及拍攝相片。
  • 特價 LL46.jpg
    《跟葉太學英語──聖經故事》以舊約《聖經》故事為基礎,以顯淺易明的方法教讀者以文學角度賞析《聖經》故事,從中學習文學修辭手法、英語詞彙和英文句式。 本書以五個著名的舊約《聖經》故事為主題,包括: 一、亞當和夏娃(Adam and Eve) 二、挪亞方舟(Noah’s Ark) 三、出埃及記(Exodus) 四、大缳決戰哥利亞(David versus Goliath) 五、所羅門王的智慧(King Solomon’s Wisdoms) 除了英文引文外,每個故事都逐一以中文解說補充,交代故事背景,並就引文內較艱深的字詞作注釋,加以例句說明之,務求讓讀者充分了解和掌握詞彙的意思和用法;同時就重點英語詞彙作出詳細詮譯,進而講解英語文學寫作手法和常用句子。本書書內容豐富,結構分明清晰,行文深入淺出,為英語學習的必然之選。 作者簡介: 葉劉淑儀 於香港政府服務達二十八年,是香港首名出掌紀律部隊(入境事務處)的女性(1996年至1998年),也是首名獲委任為保安局局長的女性(1998年至2003年)。2003年,她獲美國史丹福大學亞洲語言系邀請加入成為訪問研究學者,遂向政府請辭,負笈美國進修。三年後,葉太於2006年重返香港,成立「匯賢智庫」並擔任智庫的理事會主席,其後於2008年成為立法會港島區直選議員,繼續服務社會。現任新民黨主席。 其他著作包括:《四個葬禮一個婚禮──葉劉淑儀回憶錄》、《Learning English with Regina 跟葉太學英語》、《Learning English with Regina II 跟葉太學英語 II》 施俊輝 祖籍福建晉江。八十年代生於香港,屬Y世代一員,愛冒險和尋幽探秘,不願受舊規條約束。由於行事誤打誤撞,故不時碰壁,但「經一事,長一智」,如此累積人生閱歷。 幼時念民生書院小學部,熱愛數學,卻討厭英文科。後來學校改以英文授數學,數學成績變得強差人意,始明白到英文的重要性。中學就讀九龍華仁書院,遇到多位優秀的英語教師,明白學語文沒有捷徑,知識要透過不斷累積得來。 二○○三年,在中學會考獲取十優,歸功於得宜的學習法,以及對知識探求的興趣。O四年獲多個香港傑出學生獎項。同年笈赴美國史丹福大學升學,展開人生新一頁。大學時期主修數學和統計,然而不安本份,漸漸愛上寫作。大三那年,開始為本地報章撰寫教育專欄,向莘莘學子傳授高效率學習法,申請外國著名大學的秘訣,以及留學美國的體驗。 二○○八年於美國學成後回港,加入港大同學會書院,任職中學通識及經濟科教師,並參與設計初中人文科的校本課程。其後轉至葉劉淑儀的匯賢智庫任研究總監,主力從事本地教育政策的研究工作。 其他著作包括:《高效學習--10A狀元讀書有法》
  • 特價
    Out of Stock
    M079.jpg
    內容簡介: 龔如心一生.百味盡嘗,其傳奇死而不休。 香港人說,我們都在為地產商打工。華懋,香港老牌地產商之一。它的主腦,本書所勾勒的龔如心傳奇,是香港的必然。本書之可以反覆玩味,也緣於此。 王德輝的四頁遺囑內有One Life One Love(一生只愛一人)這一句,這是王德輝對龔如心的承諾,亦在某個程度上,成就了龔如心的傳奇。 丈夫王德輝兩次遭綁架,最後還銷聲匿迹,龔如心千方百計尋找丈夫,深信他仍然在生;另一方面,她全身投入華懋業務,當上商界女強人。 1997年,與家翁王廷歆因爭奪王德輝遺產而對簿公堂;當中花費之巨,案情之峰迴路轉,至今仍令人津津樂道。 龔如心愛美,梳孖辮、大膽的打扮,均令傳媒與香港人留下深刻印象。龔如心的孖辮造型更使她得到「小甜甜」的稱號,連日本著名漫畫家五十嵐優美子也為龔畫下《小甜甜Nina Nina》。 2007年4月,龔如心病逝,留下數百億元遺產,陳振聰的出現,遺產爭奪戰再起,掀起另一高潮。 龔如心一生.百味盡嘗,其傳奇死而不休。 -龔如心與王德輝的愛情 -王德輝兩次遭綁架的案發經過與破案資料 -龔如心與家翁八年爭產案始末 -龔如心於商場上發奮、如心廣場的興建波折 -龔如心喪禮場面 -陳振聰與華懋基金爭產案 -包羅《明報》珍貴採訪圖片 「我們希望透過這本書,令廣大讀者在咀嚼爭產案情節的同時,能透過龔如心的成長及經歷,更全面了解這位亞洲女首富的心路歷程,希望各位看畢全書後,除得悉爭產案的奇情怪節外,也對她有另一番了解。」 —明報採編部 「時光無情,是人讓它轉化為喜怒哀樂的故事,從而有了個性,也有了形態各異的具象。傳奇之所以不會成為過客,也因為它到底也在情理之中,沒有超逾人性,只是以一般人所少走或想不到去走的路而呈現,帶來又一個驚歎之餘,說不定還會促成歷史的反思。」 —明報出版社編輯部
  • 特價 HK43.jpg
    在何耀生的新作中,向讀者深入介紹了各種傳統習俗及工藝,包括一些市民難得一睹、媒體亦甚少介紹的風俗及工藝,例如上水鄉六十年一度的清醮、春秋二祭食山頭儀式、漁民神祇朱大仙、製香工場、大龍鳳木雕藝術、傳統紙紮等,所有篇章均輔以圖片,使人對儀式及工藝製作過程一目了然,更為歷史留下見證。 保育呼聲愈喊愈高,在傳承風俗及延續工藝的事情上,每個香港人也應盡自己能力。我們怎能將本土習俗拋諸腦後,卻跑去追趕西潮的尾巴呢? 作者簡介: 何耀生,香港歷史文化研究人,致力推廣保育工作和通識文化教育。先後為多間中小學,「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和「嶺南大學」舉辦通識文化教育活動。近年更策劃多個保育古蹟文化活動和展覽。此外,何先生曾先後倡議香港政府成立「香港歷史舊城區」,及重新規劃「前荷李活道警察宿舍」。 筆者於八十年代中,曾任職美國最大服裝公司LIZ CLAIBORNE INC.,並派駐上海,負責離岸加工生產的工作。到九十年代轉職日本機構,經常到海外和國內負責產品和市塲開發。對於香港製造業的歴史及發展一直進行研究和蒐集有關資料,此外,更關注工業轉型升級,和製造業結合創意產業的發展等……就香港今後如何保育歴史文化和城市發展,他曾先後在《明報》、《南華早報》、《蘋果日報》、《香港經濟日報》、香港電台、 亞洲電視發表不少意見。
  • 特價
    Out of Stock
    M092_ cover

    人生不怕重頭再來

    $98.00 $78.40
    我曾無數次被打倒,可是我絕對不會被打敗,我已蛻變成大女人--偉大的女人;沒有靠山,便自己成為山,失去了天下,再打天下。」

    ──劉曉慶

    《人生不怕從頭再來》是著名藝人劉曉慶的第三本自傳,以畫面感十足的隨筆形式撰寫,一幕幕精彩情節接連上演。劉曉慶年青時孤身一人闖北京,一夜之間名揚天下,雄霸中國影壇,開啟了「劉曉慶時代」。她不靠任何人,全憑個人奮鬥,做演員、開公司、做富豪,皆取得驕人成績。

    然而,光鮮背後,突如其來的「驚天大案」從天而降、如「老鼠」躲着「貓」般整天戚戚惶惶、鋃鐺入獄失自由的痛苦、背債千萬的重創、作為「中國最好女演員」卻要重返影壇從跑龍套做起……本書濃縮了劉曉慶一生中最壯闊的波瀾,她憑着才華東山再起的艱辛和樂觀,也在此書中首度詳盡披露,筆觸幽默豁達、不苦情、充滿正能量。劉曉慶不僅樂觀對待自己的遭遇,深刻反省曾經的年少輕狂,也笑看一切恩怨情仇、淡泊灑脫,實在有「大女人」風範。

    作者簡介︰

    劉曉慶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一級演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中國全國表演學會副會長、天津人民藝術劇院藝術顧問。1975年走上銀幕。1987年憑藉主演的電影《芙蓉鎮》獲得金雞獎最佳女主角;1988年憑藉電影《原野》獲得金雞獎最佳女主角。1980年正式調入北京電影製片廠,同年獲得第三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配角獎。1991年主演電影《大太監李蓮英》、1995年主演電視劇《武則天》、2004年主演電視劇《長河東流》、2005年主演電視劇《寶蓮燈》、2010年主演電視劇《雲袖》。2014年獲得2013中國時尚大典時尚影響力人物獎。

  • 特價 C-ed43-a
    《2017/18升中選校全攻略》內容重點: 逾400所中學資料 分析全港18區校網 解構派位機制 選校策略建議 升中面試貼士 DSE成績解讀 每年小六學生家長都要為子女升中選校打聽意見,《明報》一如以往,向全港逾400間中學發問卷,蒐集學校收生情况、公開試表現、辦學特色等最新資料,務求讓家長獲得有用選校資訊,為子女升中部署。我們深入解構整個升中機制,目的便是讓家長及學生在現實條件限制下,能作出明智的選校決定。 《2017/18升中選校全攻略》臚列全港逾400間中學資料、收生準則及競爭情況,提供各校收生申請日期、學額、面試內容及公開試表現,乃家長為子女升中選校必備工具。
  • 特價
    Out of Stock
    O247_Cover
    內容簡介: 投資的金科玉律,就是不要將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內。以往不少香港人只會投資本地的「磚頭」,但隨着香港樓價以負擔能力計差不多已是全球最高水平,加上經歷了12年的低息周期後,在2018年9月終於再次加息。樓巿雖然需求仍然旺盛,但是未來樓價走勢只會逐步放緩。在這情況之下,考慮投資海外地產屬明智且有分散風險作用。本書挑選了九個廣受香港人青睞的國家或地區,以PRICE框架仔細分析,一方面向讀者提供實際資料,一方面亦以例子解釋如何使用這個分析框架。《環球置業 最強天書》的圖表超過120張,應該是同類書籍中,最詳盡的一本。 本書兩位作者,一位是之前已撰寫多達12本地產投資暢銷書、擁有地產新聞採訪及編採工作逾20年經驗的資深傳媒人,另一位是管理資產曾達20億美元、演講場場爆滿的基金經理,都是久在投資界打滾之士。因此《環球置業 最強天書》希望能做到結合理論和實際情況,既非純理論的空中樓閣,亦非只有實務的見樹不見林,以期能幫助各位有興趣海外地產的讀者。 作者簡介: 陸振球先生現為《明報》地產版主管,擁有二十年採訪經濟及地產新聞的經驗,同時是「明報置業網」(http://property.mpfinance.com)的專欄主筆,撰寫有關地產和樓市的分析文章,在業界極受好評。陸振球先生著有《樓市明燈》、《樓市創富與大師智慧》、《樓市高手 智富攻略》、《樓市煉金術》、《樓市拆局:跨越懸崖再闖高峰》、《聰明人看樓市》、《樓市博弈 勝者為王》及《看通樓市才買樓》,並經常主持或獲邀為樓市研討會的主講嘉賓。 楊書健先生,安泓投資創辦人及投資總監。曾於領盛投資管理亞太區證券部擔任要職、供職於紐約摩根士丹利及美國運通,一直專注商業房地產領域。 楊畢業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獲頒多個學士(政治、管理、電腦及機械工程)及政治學碩士學位,並持特許金融分析師、皇家特許測量師學會會員及特許管理會計師高級文憑等專業資格。2008年起獲邀出任客席講師,於亞太房地產協會、香港證券及投資學會、英國Oxford Brookes University、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及香港大學授課,同時活躍於傳媒,除撰寫多個專欄亦於Now TV任《息賺》客席主持。在撰寫本書之前,楊著有一本英文及兩本中文書藉,其中著作《投資房託全手冊》榮獲「香港出版雙年獎2017」商業及管理類別出版獎。
  • 特價 ED60cover
    ■《2019/20升中選校全攻略》內容重點:  集合專家、校長及家長多角度選校策略及形勢分析  逾400所中學資料及DSE成績  全港18區校網分析  解構派位機制  升中面試貼士  選校策略建議 《明報》多年來出版《升中選校全攻略》,我們深入解構整個升中機制,向全港逾400間中學發問卷,蒐集學校收生情况、公開試表現、辦學特色等最新資料;今年,我們更集齊專家、校長及家長多角度選校策略及形勢分析、熱門校網趨勢,參考價值甚高,務求讓家長獲得有用選校資訊,為子女升中部署。目的是讓家長及學生在現實條件限制下,能作出明智的選校決定。
  • 特價 CS67.jpg
    滿清雍正皇帝死於非命,乾隆即位,時年二十五歲,風華正茂。登上王位的乾隆胸懷大志,一心效法祖父康熙皇帝所開創的滿清盛世。他推行「以寬為政」的施政方略;革除前朝苛嚴弊政,糾正雍正欽定錯案;整頓吏治,連懲幾位貪贓大臣。此外,乾隆下令編彙《文淵閣四庫全書》、修建圓明園等都是當朝大事。 乾隆才情過人,瀟灑飄逸,風流倜儻,是一位多情的帝王,到處留情,在本書中也多有描述。乾隆統治的前一階段,民生富足為盛唐以來所未有。但百姓之間貧富不均的情形也日漸惡化,社會風氣糜爛,朝廷官員也不免流連風月,縱情聲色。至乾隆末年,政務怠懈,盛世難繼。以和珅為代表的蠹吏鯨吞國財,朝野上下腐敗不堪。邪教趁機煽惑人心,民怨沸騰,變亂蜂起,國勢更加江河日下。 作者對文字的經營匠心獨運,詭麗綿密,套二月河的話是「注重了文化的含量」,文采斐然,處處顯現文字魅力,具有較高文化水平的欣賞價值。 現分為六個套裝,分不同階段刻劃乾隆一生。 《乾隆皇帝1——風華初露(上、下)》 《乾隆皇帝2——夕照空山(上、下)》 《乾隆皇帝3——日落長河(上、下)》 《乾隆皇帝4——天步艱難(上、下)》 《乾隆皇帝5——雲暗鳳闕(上、下)》 《乾隆皇帝6——秋聲紫苑(上、下)》 作者簡介 凌解放,筆名二月河。1945年生於山西省昔陽縣,1968年入伍,先後任戰士、幹事、副指導員。1978年轉業至河南省南陽市,先後任幹事、副科長、科長。著有《康熙大帝》四卷、《雍正皇帝》三卷、《乾隆皇帝》六卷,在大陸和港台有較大影響,廣受歡迎,有「文壇怪傑」之讚譽。 《乾隆皇帝》對人物刻劃活靈活現,對於著名文人如曹雪芹、紀曉嵐、袁枚等著墨甚多。作者精於心理描寫,尤其將貪官婪欲無度、心狠手辣的心理,刻劃得淋漓盡致,入木三分。其戰爭場面的描寫十分慘烈悲壯,氣勢恢弘,加上兒女情長,讀來令人盪氣迴腸。 《乾隆皇帝》獲中國《作家報》評為「1996年度十佳長篇小說」。 「你們一定要讀一讀二月河的帝王系列。」
  • 特價 HK17.jpg
    我們植根於香港,生於斯,長於斯,保育文化工作就顯得格外重要。有根才可繼往開來、持續發展,中區警署歷史建築群,是我們少有的珍貴遺產,因此每一個香港人,都有責任好好地保護她,讓她世世代代地流傳下去。」 —— 何耀生 2005 年年初,香港政府決定將超過一百六十年歷史的中區警署建築群公開招標,引起市民關注。本書作者,有感於這一建築群對本港法治的建立有着重要的意義,遂決定將她的歷史記錄下來,以流傳後人。 本書內,作者記錄了香港第一座監獄——域多利監獄的興建及變遷,並細說了圍繞這一建築群發生過的重要歷史事件,包括﹕抗日時期,域多利監獄囚禁過愛國詩人戴望舒﹔1967年,反對天星小輪加價引發的暴動﹔「廉政風暴」中的「葛柏案」﹔以及1992年,在蘭桂坊發生的人踏人致死慘劇等。 這些圍繞中區警署發生的事件,不論是喜是悲,均是香港人的集體回憶。中區警署建築群,不但默默見證了香港的滄桑變化,更凝聚我們的生活,見證這個香江走過的崎嶇日子。這些歷史,一點一滴滲透到我們的心靈,使我們的身分得到認同,亦豐富了香江的歷史和文化。 作者簡介﹕ 何耀生,出生於香港,對於香港歷史文化懷有深厚感情,並進行研究和蒐集有關資料。曾先後倡議香港政府成立香港歷史文化區,以及重新規劃前中央書院遺址。 筆者畢業於澳州悉尼大學,在修讀工商管理碩士期間,看見當地政府對於保育歷史文化的工作非常重視,從而加深了對保育工作的認識和參與。 就香港今後如何保育歷史文化和城市規劃的工作,筆者曾先後在香港大學、香港教育學院、《明報》、《南華早報》、《香港經濟日報》、香港電台電視部《鏗鏘集》和亞洲電視《時事追擊》中發表了不少意見。 E-mail : [email protected]
  • 特價 HK31.jpg

    漫遊新界東屋邨

    $68.00 $54.40
    內容簡介: 新界既有歷史悠久的瀝源邨,又有落成幾年的新式屋邨美田邨,它見証了本港公屋發展的變化。新界屋邨,每條都有本身的故事,也代表了一個時代特色,鮮明獨特,反映了當時的建築風格。 資深香港歴史研究專家爾東,及專業攝影師李健信,均是在公共屋邨長大的「屋邨仔」,因着對屋邨的深厚感情,二人繼「追尋古蹟」(包括《追尋新界古蹟》、《追尋九龍古蹟》、《追尋香港古蹟》)、「趣談街道」(包括《趣談新界街道》、《趣談九龍街道》、《趣談香港街道》、)系列及《漫遊九龍屋邨》後,再度攜手合作,將新界東獨有的公共屋邨歷史精闢撰述,帶領讀者遊走屋邨間,感受當中文化特色,緬懷過去與現在時光。 時代在變,香港在變。  資料豐富:羅列全新界東共40條公共屋邨,約200頁,分量十足;  珍貴圖片:實地採攝,並附昔日老照片;  資訊情報站:介紹特色食肆、老店、事件;  順道一遊:特色景點介紹。 作者簡介: 爾東,廣東番禺人。前中國歷史教育學會副主席,現任香港通識教育會副主席。著作有《簡明香港歷史》、《香港史教材套》、《香港古蹟考察指南》、《舊香港》、《漫談香港史》、《香港歷史之謎》、《趣談香港街道》、《趣談九龍街道》、《趣談新界街道》、《追尋香港古蹟》和《追尋九龍古蹟》等。筆者更經常在報章發表有關香港歷史的文章、接受報章及電視台訪問、擔任香港歷史講座之講者及香港史古蹟考察之導賞員。 李健信,廣東番禺人。從事特殊教育工作,並有豐富電腦系統工程及互聯網網站編寫經驗。閒時愛手執地圖,走遍香港大街小巷,四處遊歷搜影,並對研究香港巴士的歷史演變有濃厚興趣。多年來,曾先後為《汽車雜誌》、《Hot Machine》、《Anycar》等多本汽車雜誌與《香港巴士年鑑》、《趣談香港街道》、《趣談九龍街道》、《趣談新界街道》、《追尋香港古蹟》、《追尋九龍古蹟》等撰寫專題文章及拍攝相片。
  • 特價 HK33.jpg

    漫遊新界西屋邨

    $68.00 $54.40
    政府興建新界西公共屋邨時,由葵涌和荃灣一帶開始發展,後期才發展元朗、屯門、天水圍等。新界的屋邨發展,給鄉村文化帶來衝擊,每個屋邨都代表着一段歷史,印證着時代的變遷。 當日的問題公屋事件,曾經引起社會各界轟動,驀然回首,不覺又一個世紀;近年樓價暴升,大家更關注的是買樓問題,在這個連公屋也成為炒賣對象的年代,大家對房屋的概念已經改變。當年政府推行公屋及居屋,原意為貧苦大眾安居樂業,正如屯門區早期發展的兩個屋邨,安定邨和友愛邨,其命名正好寄寓了政府和市民的期望──但求安定友愛。可惜,隨着公屋的停建,本港公營房屋的發展已跟昔日的全然不同了。今天,又會有多少人記得這些屋邨背後的文化歷史? 資深香港歴史研究專家爾東,及專業攝影師李健信,均是在公共屋邨長大的「屋邨仔」,因着對屋邨的深厚感情,二人繼「追尋古蹟」系列、「趣談街道」系列,再度攜手合作,推出「漫遊屋邨」系列,將新界西獨有的公共屋邨歷史精闢撰述,帶領讀者遊走如大窩口邨、蝴蝶邨,和湖景邨,追溯邨名由來、分析建築特色、認識香港本土歷史文化、體味古今變化。 資料豐富:羅列新界西共四十多條公共屋邨,包括詳細建築設計特色,分量十足 珍貴圖片:實地採攝 資訊情報站:介紹特色食肆、老店、事件 順道一遊:特色景點介紹 附錄: 問題屋邨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