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

  • 特價 SA237_cover
    內容簡介: 跳出單一角度,全方位兩岸三地最新觀察 身分認同是如何形成的?香港和台灣這兩個不同社會的歸屬意識,是在如何的歷史脈絡下,走到今天的階段?究竟「香港人」與「台灣人」這兩種身分認同是如何形塑?如何建構起來的?其中「中國」因素又扮演了何種角色? 英國殖民統治香港一個半世紀,英國有否在香港社會灌輸「大英子民」的意識?「九七回歸」對香港社會身分認同的建構有何影響?過去未曾出現的「港獨」思潮,爲何在回歸中國近二十年後突然浮現? 台灣人意識是如何在日本殖民統治時期萌芽的?經歷了戰後「二二八事件」及國民黨的長期統治,台灣社會如何經歷「省籍矛盾」,又如何在1990年代伴隨着政治民主化而走向本土化的方向? 隨着「中國崛起」氣勢的推移,中國大陸與台灣的力量對比愈來愈懸殊,大陸的發展紅利理應更吸引經濟一直處於低迷的台灣社會,爲何現實卻是在台灣引發此起彼伏的戒心與擔憂? 當年漢唐盛世,萬邦來朝,如今「中國崛起」迎來高峰期之際,已「回歸」的香港與還沒「統一」的台灣社會對「中國」的向心力爲什麽出現不增反減的現象?對港台這兩個社會而言,「中國崛起」究竟意味着什麽? 回歸之前,香港市民的「祖國」是英國和中國嗎?大陸自稱是台灣人民的「祖國」,可爲何台灣人認爲中華人民共和國是自己祖國的只有百分之零點一?如何解讀「祖國」這個概念在兩岸三地所呈現的截然不同的語境與認知? 作者簡介: 林泉忠 東京大學法學博士。歷任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日本琉球大學國際關係學系副教授、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東京大學兼任副教授、北京大學歷史系客座教授、國立台灣大學兼任副教授、《明報》「筆陣」專欄作者等。 主要研究領域為東亞國際關係,側重兩岸三地關係、中日關係、琉球研究、釣魚台問題研究等。已出版專著《「邊陲東亞」之認同政治:沖繩、台灣、香港》、《誰是中國人︰透視台灣人與香港人的身份認同》、《中日國力消長與東亞秩序重構》、《多元視野下的釣魚臺問題新論》、《二十一世紀視野下的琉球研究》、及學術論文四十餘篇,包括〈中國崛起症候群〉、〈「中國崛起」對台灣社會國家認同之影響〉、〈試論蔣經國之「本土化政策」(1972-1991)〉、〈戰後台灣文化之建構:從「新中國文化」轉向「新台灣文化」之政治脈絡〉、〈何謂「香港人」?從戰後「香港共同體」之成立看新生身份認同之特徵〉、〈香港國籍與護照的多重性:兼論港人身份認同的流動性〉、〈哈日、親日、戀日:「邊陲東亞」的「日本情結」〉等。
  • 特價
    Out of Stock
    MM350_cover

    #1爸爸媽媽

    $78.00 $62.40
    內容簡介: 每個有機會與親友同行老、病、死的人,都是有福的。 當中的日子有喜樂,也可能有失落。時間不知不覺在人生路途中溜走,但有機會細細留心同行的生命,就會發覺許多美麗的景象,善良的心,動人的情。 照顧者和被照顧者在人生旅途裏有不同的感受。作者既是照顧者,也曾是被照顧者,經歷了生命裏的不同階段,深深體會照顧者需要支援和理解,也要接受被照顧者的正常退化,學習伴老病死,在此把自己的經歷和經驗分享,也分享在路途中的得着。 人生旅程是豐富的,當照顧者和被照顧者的手緊握着,其實是愛的連繫,而我們仨的手也伸出來緊握其他人的手,是愛的連繫,令照顧者能夠迎接重擔和挑戰。 作者簡介: 陳海明 作者得到父母悉心的栽培,在聖士提反女子中學畢業後,便遠赴英國修讀建築並取得專業建築師資格。學成後回港在建築界服務三十年,曾參與多項大型建設並獲香港行政長官嘉許。 近年退休後專心照顧年邁雙親,深深感受到作為照顧者的挑戰!
  • 特價
    Out of Stock
    MM348_cover

    法律小達人

    $88.00 $70.40
    內容簡介: 小朋友,香港最重要的核心價值就是法治精神,法治不只是制定法律條文及設立法 律制度,更需要立法者、執法者及公民一起遵守。 你知道什麼是法律嗎?在學校裏,在遊戲時,在社會裏,我們都必須遵守些什麼規 則? 如果不遵守法律,會有些什麼後果呢? 一般的刑罰是什麼呢? 和爸爸媽媽一起打開這本書,學會一般的法律知識,做個法律小達人! 作者簡介: Wanda Suen's bio: • 香港執業律師, 孖女的媽媽 • 日常出沒地點 - office, printer Kennis Tai's bio: • 香港執業大律師 • 日常出沒地點 - chambers, court, coffee shop
  • 特價 無標題-1
    內容簡介: 無言身教,無言感激 死亡是一個點,生命卻是一條線。在這條線上,遺體捐贈者選擇在離世後成為「無言老師」,延續生命的意義,帶領我們從死看生,活好當下。 我曾遇過一位病人,他的家人不多,當感到年齡大了,知道終有一日會離開人世,希望為社會做些事,例如貢獻在醫學教育上。他知道當「無言老師」能夠幫助醫學生,因這軀體能成為學生深入了解人體結構的重要教材,認識各個器官和人體奧妙。在整個過程中,希望讓學生明白如何尊敬一個人,無論是生是死,每個人都需要有尊嚴,需要受到重視。 如果各位正考慮或曾經考慮參加「無言老師」遺體捐贈計劃,我想在此呼籲,這個捐軀的行動十分有意義,因為這不單讓醫學生在解剖教學上有學習樣本,並且在學習過程中,學懂如何尊敬別人的遺體,以至學習尊重人的一生。 ——沈祖堯教授
    試閱
    第一章 無言身教.知識永存 第二章 死後遺愛.捨身成仁 第三章 逝者永念.無言有愛 第四章 無言之友.生死之思 真誠推薦(以姓氏筆劃排名) 王賢誌 東華三院主席 吳兆文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助理院長(學習體驗),外科學系結直腸外科教授 吳若希 著名藝人及流行歌手 胡令芳 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老年學研究所所長,梁顯利老年學及老年病學研究教授 陳日君樞機 天主教香港教區榮休主教 陳活彝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教授及副院長(研究生教育),逸夫書院副院長 陳家亮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卓敏內科及藥物治療系講座教授 陳偉儀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院長,生物醫學講座教授 陳智豪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贐明會董事會主席 黃民牧師 基督教靈實協會福音事工部長者院舍組前主任院牧 傳燈法師 大覺福行中心住持,佛教院侍部主管 鄭佩佩 資深華語演員,香港著名武俠女星 鄭振耀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資料)系主任,卓敏矯形外科及創傷學講座教授 蕭粵中 香港消防處消防及救護學院醫務總監,急症專科醫生 蘇振顯 華人永遠墳場管理委員會外部事務委員會主席 *版稅收益將撥捐 「無言老師」遺體捐贈計劃 編著者簡介: 編者簡介 陳新安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助理院長(教育),生物醫學學院副院長(本科教育),新亞書院副院長及通識教育主任,解剖實驗室及「無言老師」遺體捐贈計劃主管。年輕時於香港中文大學主修生物學,研究院碩士(解剖學),並於英國牛津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專長於解剖學,神經科學和發育生物學,專注研究神經軸突生長和引導機制,眼睛退行性和炎症性疾病的防護。教學生涯曾多次獲得中大醫學院最佳教師奬項和校長模範教學獎。近年積極於在社會不同階層推廣遺體捐贈和器官捐贈文化,打破市民對「死無全屍」的傳統忌諱。 伍桂麟先生 英國註冊遺體防腐師,跨媒體創作人及生死教育倡議者。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解剖室經理。生死教育學會前會長。「香港生死學協會」創會會長。「生死教育」和「陪着你嘔」Facebook專頁版主。數碼電台D100節目《生命21克》主持。年青時於藝術學院畢業後,從事設計及藝術教育工作,兼職學習遺體防腐和禮儀師工作,具有數千個遺體防腐和復修個案經驗。近年成功於本港推動「無言老師」遺體捐贈計劃,公餘致力向公眾推廣生死教育,生命教育及情緒關顧文化,宣揚「從死看生,活好當下」。
  • 特價 黑獄第5730天_cover_FINAL_outline
    內容簡介: 獄中冒死親撰 旅菲被誣告及冤獄實錄 仍然在囚的的鄧龍威,再次冒死在獄中寫書,大爆菲國警員及黑幫在獄中貪贜枉法的黑暗。 為什麼這本書名是《黑獄第6330天.獄中秘聞》? 因為作者開始寫這書時是在囚於菲律賓監獄的第6330天!鄧龍威早前的第一本作品《黑獄第5730天》已經講述過他於菲律賓的拘留所生活,所以這次他將會講述在菲律賓的監獄生活。大家在看這書前,請先將你們腦海中對「監獄」這地方的印象和認識全刪掉去。 作者決定要再次冒險在獄中寫這書之前,他確實曾經想過放棄的,因為菲律賓政府的司法部、外交部、監獄處等部門已知道他曾經出書,大爆菲國警員的貪贜枉法、拘留所的黑暗、法官不公平不依法的判決等等,所以監獄部門已傳召過作者好幾次去問話,內容大致是說 : 根據菲律賓的監獄條例,在囚者未向有關部門申請前,是不可以出版書籍的。監獄部門除了派職員明示及「勸喻」我不要再寫書之外,亦派出獄內的有勢力人士,暗示叫他不要再寫了。 為何作者「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呢?他怕的不是死,而是受苦——受冤獄之苦,他更加害怕受窮困之苦,不想再和菲律賓人一起迫在梯級睡,更不想再撿煙蒂來抽、用雨水煲飯、生了病也沒錢買藥等等,不希望再要過如此不堪的生活!能夠有機會讓他逃出苦海的辦法,就是繼續寫作,要讓更多人知道我的冤案,才有機會令更多的人來關注我的事件。 作者簡介: 鄧龍威,於菲律賓在囚的香港人,從青年變成中坑大叔 ,從自私無賴變成懂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 特價 cover-output

    壹街一個故事

    $78.00 $62.40
    內容簡介: 如果街道有記憶,《壹街一個故事》是一本橫跨世紀的日記。 作者在書中帶讀者遊走港島區的街道,重訪歷史上的大小場景,讓繁華都市的小故事得以重現。 都市總是繁華 繁華背後仍然是繁華 高樓象徵時代的浪潮 大街小巷幾乎都被淹沒 民間故事和地道歷史 受時間一點一滴沖洗 殘存在時代的陰影下 若你未忘 讓我們回到當時 在日光灑滿路上的從前 細味街道所說的故事 推薦序節錄——羅恩惠(《消失的檔案》導演) 余震宇熱愛歷史,在繁忙教學以外,主理的「香港舊照片網」深受歡迎,讀者不單提供照片,還參與回憶與記述。新舊街道照片對照遊走各區,總有一次在左近。你我他的口述記錄,加以查證核實,只要功夫深,有些封塵碎片可以逐片還原。 《壹街一個故事》今次走訪的都在人口密集的市區——中上環、西區、跑馬地、銅鑼灣、北角、筲箕灣、柴灣、香港仔,每一區都熱鬧非凡。社會本是由無數拼圖湊合而成,厭惡性行業是什麼呢?他們的存在價值在那裡?慰安所的鬼故事反映世情,貧民窟是生存底線,偏偏常犯大火,是偶然或是天意?富貴與貧窮,有專門照料富裕人家的養和醫院,也有憑弔白骨憶戰爭的摩利臣山道,街道故事都是溫度。 推薦序節錄——陳浩基(香港推理小說作家) 縱使我們習以為常,我們身邊街道上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其實都訴說着香港的歷史。 這本書正正以街道來敘述一個個香港的小故事。我們現代人總有種錯覺,覺得歷史是宏觀的、龐大的,鐵定要跟國族興衰、風雲人物有關,但事實上,即使是不起眼的街角、平凡的日子、無名的小人物亦有其歷史意義,它們甚至比起那些「歷史大事」與我們有更切身的關係。雖然震宇兄只透過本作述說了四十多則軼聞,但他以不同層次描寫了不同階級的香江人物,涵蓋高官、政客、大亨、黑幫至小商家、工人、歌女、貧民,讓我們了解到香港從前的種種面貌。每則故事生動有趣,短小精悍,寓學習歷史於娛樂,豈不快哉。 作者簡介 : 余震宇 消失中的風景系列叢書作者 紅白藍聯合創辦人 香港舊照片創辦人 專欄作家、博客 現職中學教師
  • 特價 c-SA229-a

    聽.孩子的呼喊

    $78.00 $62.40
    內容簡介: 拯救情緒受困孩子, 刻不容緩 聆聽,讓曙光照進內心。 支援和協助受苦的家庭和個人,從來不是易事。事主的際遇與選擇、社會因素所帶來的不幸,凡此種種不但牽涉到事主的情緒,其實也會觸動他人的情緒。 作者在書中關注「學童自殺」、「父母離婚」、「喪親」三個主題,分享輔導工作中曾遇到的個案,提供實際及詳盡的建議和注意事項,希望更多成年人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希望更多父母師長明白怎樣協助孩子走出陰霾,有效及適宜地關心孩子。 希望此書能讓更多無法接受輔導的家長和孩子,可以從書中的例子獲得啓發,勇敢地踏出脫離困境的第一步。 學童自殺 作者:「藉着這本書,把曾接觸學童自殺個案的經驗跟父母、師長和學校社工分享,希望大家提高警覺,一起阻止不幸事件發生。」 作者工作上接觸很多自殺個案,年紀最小的只有六歲,也許大家很難想像一個六歲小孩為甚麼會自殺,但這是真實事件。在學童自殺風潮出現前,作者已預計問題會愈趨嚴重,幾年前曾建議相熟的報章編輯以學童自殺作專題,希望喚起社會關注,可惜未被接納,一直引以為憾。 父母離婚 作者:「希望提醒父母避免做出傷害孩子的行為和決定,讓孩子順利過渡家庭轉變後的新生活模式。」 雖然並非在離婚家庭中成長,但身邊實在太多親人和朋友曾經歷離婚傷痛。眼看成年人的掙扎受傷,孩子的無辜受苦,即使作為旁觀者,也感受到當中難以承受的痛。 喪親 作者:「希望不幸經歷喪親的家庭,可以好好處理孩子的傷口,讓他們有機會提問,可以適當表達哀傷,令傷痛可以慢慢平復。」 自小與作者不離的姊姊,在作者十一歲那年因急病離世了,當時還有許多未兌現的約定,在來不及道別的情況下,經天人永隔。這類情況,有些父母的處理方法是從此絕口不提家裏曾經有過這名成員,年幼的孩子需要獨自承擔和面對這份無法承受的痛,當中所經歷真的非筆墨可以形容。 作者簡介 : 黎潤芬 精神心理層面是資深輔導員,靈性上是薩滿療者。 執業期間遇到很多失衡的家庭、傷痕累累的孩子。在輔導室裏,每次只能協助一個受困家庭,但社會上有需要的人實在太多。 黎潤芬以優異成績分別於加拿大Simon FraserUniversity 取得心理學學士及於香港大學心理輔導碩士學位。畢業後曾於心晴行動擔任輔導員,亦為香港家庭教育學院輔導總監;經常穿梭於幼稚園、小學、中學主講家長講座。曾任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助教,協助培訓輔導碩士班學生。
  • 特價 c-SA232-a

    香港超越內耗

    $78.00 $62.40
    內容簡介: 社會風波不斷,是時候摒棄爭議,謀劃未來。 全書共分五章,收錄六十多篇來自多位專欄作家的文章。 第一章 唯我獨尊的孩子 第二章 窮的只剩下顏色的社會? 第三章 荒腔走板的香港政治 第四章 被偏見掩蓋的中國 第五章 亟需謀劃的未來作者簡介 : 作者簡介: 屈穎妍 傳媒人、作家。曾任《壹週刊》副總編輯、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兼任講師、現為《香港電台》第一台親子節目「我們不是怪獸」主持及《頭條日報》、《經濟通》專欄作家。 雷鼎鳴 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學士,明尼蘇達大學經濟學博士。曾任香港科技大學經濟系系主任,一九九一年獲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經濟系終身教職。曾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發表多篇論文,并著有《民主民生的經濟解讀》、《幫助香港算算賬》等十三本作品。 阮紀宏 先後在加拿大溫莎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和北京大學獲得學士、碩士和博士。曾任香港《文匯報》記者、駐京記者,《香港商報》編輯主任、副總編輯,《明報》副總編輯、副主筆。現於香港浸會大學與北京師範大學合辦的聯合國際學院任教新聞專業,並在香港多間媒體撰寫評論。 邱立本 《亞洲週刊》總編輯。二零零六、二零零八及二零一二年被中國網民選為一百位公共知識分子之一。二零一零年獲星雲真善美新聞獎;二零一一年獲SOPA最佳評論獎。畢業於台灣國立政治大學經濟系、曾任台北《中國時報》編譯,獲紐約New School for Social Research 碩士,柏克萊加州大學研究員。曾出版《匆忙的文學》、《新聞激情筆記》、《文字冒險家》、《保釣▪風雲▪急》、《香港民主不能失去中國》、《誰讓港獨的子彈飛?》等。 潘麗瓊 香港資深傳媒人。畢業於香港大學,曾任《信報》編輯、《明報》採訪主任、《東週刊》及《壹週刊》副總編輯、天地出版社副總編輯及香港電台《自由風自由Phone》客席主持人。現為《頭條日報》及《明報》專欄作者,撰寫專欄《幸福摩天輪》及《女人心》。 陳莊勤 資深律師、香港民主黨創黨成員。 早於上世紀七十年代中學時期參與第一次保釣運動,在大學年代為香港大學學生會核心活躍分子。過去三十多年一直關心香港及中國內地政治及社會發展,不時發表政論及社會觀察文章。 楊志剛 香港大學榮譽學士,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碩士,前香港中文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專業應用教授。 任職機構包括港台電視部、政府首席新聞主任、香港貿發局駐澳洲及新西蘭代表、香港賽馬會對外關係主管、國泰航空企業傳訊總經理,香港科技大學發展與公共事務處處長、香港公開大學公共事務總監、香港浸會大學協理副校長。 邵盧善 香港電台前台長、助理廣播處長,曾任《工商日報》副社長及總編輯、社會政策研究顧問有限公司總裁。 陳建強 香港專業人士協會會長及獨立監察警方投訴委員會委員。牙科醫生,銅紫荊星章,太平紳士,二零零四年香港十大傑出青年。 身兼香港電台顧問委員會主席、獨立監察警方處理投訴委員會、優質教育基金委員會等公職,曾參與帶領基本法推廣督導委員會工作,並定期於電視、電台、多份中英文報章及週刊發聲。 譚衛兒 現任香港英文《南華早報》總編輯。 曾任亞洲電視新聞及公共事務部副總裁、新聞總監;無線電視新聞及公共事務部總採訪主任。著有《再來,再試:我在亞視新聞部》、《這麼近,那麼遠:中國新聞故事》、 何漢權 現任風采中學校長、教育評議會主席、香港大學中史碩士同學會會長及中華歷史文化獎勵基金主席;信報、星島日報及亞洲週刊特約專欄作者,常就學生成長、家庭教育、教育政策、教學專業及國史等課題在各大報章撰文,被大專院校及中小學邀請擔任講者;香港電台節目顧問、團結香港基金顧問、全國港澳研究會成員、海華基金師鐸獎評審委員、第一屆至第四屆選舉委員會委員(教育界)。近著有《有教無懼》、《驕陽引路》、《是一場春風化雨》、《教育茶餐廳》及《全在教育》等。 劉瀾昌 香港資深傳媒工作者,時事評論員。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學士、碩士和博士。 曾任職香港《開放雜誌》、《經濟日報》、《星島日報》、《蘋果日報》、鳳凰衛視、亞洲電視等媒體;策劃製作《解密百年香港》等電視特輯;主持政論節目《把酒當歌》。著有《香港一國兩制下的新聞生態》、《aTv絕密文件》等。 周八駿 香港資深評論員。發表關於中國改革開放和香港問題的著作七部,評論逾千篇。 李春 現任台灣聯合報系香港特派員。 自大學新聞系畢業後,一直駐足新聞採訪前線,同時在美國、台灣、香港等地報章雜誌撰寫多個專欄。 江迅 《亞洲週刊》副總編輯,香港零傳媒總編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香港新聞工作者聯會理事。 獲二十多項中國及港、滬、京等地文學獎和新聞獎。在上海、台北、基隆皮、香港、新加坡多家傳媒撰寫專欄文章。已出版《朝鮮是個謎》、《倪匡傳:哈哈哈哈》等二十多部作品。
  • 特價 Caring-Cover-09-OP
    內容簡介: 一名植物人丈夫照顧者的真實告白。 從這一刻起,便徹底分隔了我和他,無法再溝通。 與丈夫育有一女的胡太,劉倩萍一直擁有一個幸福美好的家庭,這個家成為她生命中的首位,丈夫是天;女兒則是他們的全部。誰又料到只消一個上午,便是餘生噩夢的開始。 事情發生的早上她丈夫突然嘔吐不止,經過診斷後被確診為面積頗大的出血性中風,一開始還能對答如流,之後他的動作開始變得緩慢,意識也逐漸迷糊,慢慢地,他昏了過去!從這一刻起,胡太和他的方向便分隔開,無法再有溝通。而一向是幸福家庭中的胡太,從此就踏上了不一樣的照顧者之路。 雖然社會上也有不少嚴重病例,但像書中患者這般突發、短時間內病情急轉直下、一夜之間變成不能發聲、不能進食、不能活動,甚至不能呼吸的狀態……確實對至親而言是難以接受的噩耗!作者與她這個「真空」的過程,確實值得讀者們重新鑽營自己的生命價值,作者每一天都不能哭、不能亂、不能怨、不能問(為何是我),但她仍是向前進,更不惜長途跋涉帶同病者為學生講課,把患者交給沒有心靈及技術經驗的新晉學生作實習,多次記得學生作出不成熟的診療行為時,作者都向我表達不要緊,我就更覺她的偉大,她希望學生能為自身的錯去帶動經驗、去反思,往後可好好建立醫德及醫術。 如果你們想探索她與家庭是怎樣的過?如何跨過?如何支持?你們如何成就自己?你們就要讀讀這書的每一頁,我相信當你們細讀她的一字一句,體驗她這2,102,400分鐘的呼吸速度、血液流動變化及甜酸苦辣的味覺,你們會為她流淚、為她掛心、為她打氣、為她……敬佩的過程中……感覺生命的「真實」意義!你們的感動亦會引發一股強烈的動力,很想去為自己、家人、朋友及病患者家屬貢獻一點力量。 作者簡介: 劉倩萍 胡太劉倩萍,丈夫於二○一二年確診為面積頗大的出血性中風,從此成為植物人。 植物人照顧者的心路歷程並非三言兩所能表達,當中的辛勞、感受及堅持都是一個嚴峻考驗,作者希望以這段經歷與讀者們分享,讓社會大眾也聽到照顧者和植物人痛苦無助的呼喚聲。
  • 特價
    Out of Stock
    c-MM334-a
    內容簡介: 香港自回歸後經歷多年的政治爭拗,不少港人只站在香港地緣政治的角度向中央政府提出不同的政治訴求,而忽略了國家在整體規劃上需作出的全盤考慮,當中更涉及中美博奕的部署。本書收錄作者在不同報章及網上平台發表過的文章,涉獵了教育、特區政府施政、香港法治及跟中央政府關係等不同範疇,以宏觀的角度評析香港當下的局勢,以筆鋒劃破籠罩着香港政局的迷霧。 本書輯錄了王偉傑近年來發表於各大報章的評論文章,內容該書分為「談教育」、「說政局」、「評法治」以及「論國情」四個部分,是他對現實社會發生的種種問題的思考和分析。 推薦序節錄: 文章緊貼香港和國家的社會政經發展脈搏,既有聯繫國是世情的遠見,又能對有關問題進行深入剖析,值得關心香港和國家發展的各界人士尤其是青少年朋友閱讀和參考。 蘇祉祺博士, BBS, MH. JP 政賢力量主席 這些評論結構緊湊有序,文字平實流暢,篇幅短小精悍,似投槍匕首,既有的放矢,又能直切要害,深中肯綮。 柯創盛 群策匯思主席 立法會議員 偉傑從事前線教育工作多年,近年更積極就不同的教育範圍,在報章上發表意見,他的意見結合多年的教育經驗,極具參考價值。 狄志遠博士, SBS, JP 新思維主席 香港家庭教育學院總監 作者簡介 : 王偉傑 從事教育工作多年,熱衷於針對當下的時事議題發表評論文章,涉獵範圍包括教育政策、特區政府施政、中央與特區政府關係及法治社會等。評論文章常見於《星島日報》、《香港經濟日報》、《明報》、《大公報》及《文匯報》等,也有在《香港01》博評頻道、《點新聞》及《橙新聞》等網上平台發表文章,發表的身份包括政賢力量評論員、群策匯思常務理事及新思維執委暨教育政策發言人。
  • 特價 c-SA227-a
    內容節錄: 李國能:質疑釋法 是護一國兩制 回歸20周年前夕,首任終審法院首席法官李國能接受本報專訪,兩小時談到法治與「一國兩制」前景、香港社會撕裂、年輕人等議題。他提醒香港人,要用「寧靜的心」去接受暫時不能改變的事,要有信心和勇氣去改變能改變的事;他又首度開腔評論去年11月人大常委會就宣誓風波解釋《基本法》,認為在香港法院判決前釋法,為公眾對司法獨立的觀感帶來負面影響,希望北京明白質疑釋法影響司法獨立的香港人,其實是想一國兩制運作得更好,並非想和中央作對。 李國能於1997年獲委任為終審法院首席法官,2010年離任。他接受本報專訪時強調,香港回歸後進入新憲制秩序,一國兩制是史無前例的,過去20年香港經歷了許多風雨和挑戰,近幾年社會出現嚴重撕裂,「但我覺得香港的法治和司法獨立非常穩固,完全沒有動搖」。 基本法第158條規定,香港法院獲授權解釋基本法,但在涉及中央政府管理事務、中央與特區關係等條款時,終院應提請人大常委對有關豁免條款作出解釋。需接受人大有全面解釋基本法權力回歸以來,人大常委會先後5次釋法。李國能表示香港社會需接受人大常委會享有全面解釋基本法的權力,這是一國兩制下法律的一部分,人大常委會的解釋是有效和在香港有約束力。但他認為,「1999年人大常委會就居港權事件釋法,推翻了終審法院的判決,這是極具爭議的」。 他表示此事在新憲制秩序實行初期提供了寶貴的經驗,他覺得北京和香港已有共識,除了終審法院就豁免條款提請人大常委會解釋,人大常委會應在非常例外(exceptional circumstances)的情况下,才行使解釋權;但他認為,「人大常委會應避免透過釋法,推翻香港法院,尤其是終審法院的判決,我接受這種釋法是合法、有效,對香港有約束力,但這種釋法推翻法庭判決,尤其是終審法院,會對香港司法獨立造成負面影響」。審訊未完釋法 影響司法獨立李國能說,去年人大就基本法104條釋法,當時香港高等法院正審理有關案件,但尚未判決,「我理解人大常委會當時認為情况非常例外,所以有需要釋法,因為涉主權問題。但在審訊過程中釋法,為公眾對司法獨立的觀感帶來負面影響」。
  • 特價
    Out of Stock
    c-MM329-a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從地理、歷史、文化以至習性詳作解構,條分縷析,闡述中國崛起的主客觀原因以至當中的可能阻障,展述僅在數年後中美一戰的可能性和戰果。 作為普羅的一員,本書有助於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眼界,釐清自己的盲目樂觀或悲觀,在這麼一個也許是大時代的轉折點,知所進退,以個人的渺小,在天命的縫隙中也許找對了可走的路。 作者簡介: 鍾瀚章 早期於東華三院屬下一間英文中學就讀。後到美國升學,於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柏克萊)工學院機械工程系畢業。在香港、美國兩地負責中國區先進電腦系統銷售,與中國金融、高等教育、計算機科研開發及製造等相關機構和中央部委聯繫密切。後轉到跨國製造和國際貿易業。目前從事跨國私募股權金融投資諮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