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J詹朗林繼《悟 · 釋 · 死》、《念 · 擇 · 生》又一力作,再度融合佛學概念,講述如何在無常人生中隨遇而安、活在當下。
- 從與讀者及觀眾的問答出發,分享佛門智慧如何應用於實際生活。
-
特價
夢·想·家
$138.00$110.40內容簡介: 從2021年開始決定走一條充滿未知數的修行路,2022年皈依於慈山寺的法證大和尚,JJ詹朗林形容自己一路走來就像一個「他媽哥池」(電子寵物)育成計劃。這一次的作品沒有《悟·釋·死》的那一種毛骨悚然,也沒有《念·擇·生》的那份故作深奧。《夢·想·家》更像是一本日記,和讀者分享所見所感。JJ願未來路上仍不忘初心,真正把佛法活進日常生活中,把慈悲落在細節上,別讓這隻「他媽哥池」長得像隻四不像。 本書特色: -
特價
七十/八十之間
$128.00$102.40 -
特價
因愛重生
$168.00$134.40內容簡介: 吳文忻的故事,不獨是她的故事,是她也是你和我的故事,都是一樣經歷高山低谷,少不免滿身傷痕,她深信,只有自信自愛自重,就是令傷疤褪色、越過難關的最強武器。 乳癌帶來的折磨,沒有令吳文忻退縮喪膽,反之活得更積極紮實,勇於和過去的自己和解,人生的重要排序重新洗牌。婚姻不如意、被騙財等,她深信際遇是好是壞,或是犯過多少錯誤,都是歷練,不認為自己是失敗者,就是因那些年走過的路,才致今天不會再迷路;更要感謝一路走來撐過來的自己,惟有愛自己,才可更勇敢向前,繁花滿途。 滿滿總不言棄的正能量,保持情緒健康,育成讓自己變得更好的毅力,就是對癌魔最好的報復,也是愛自己的體現。生病和死亡不可怕,患乳癌只是令生命旅程從新開始,非重新開始;患乳癌更只是人生其中一段路程,並非全部。 分享成長、戀愛、婚姻、事業、家庭及患病的笑與淚,給同路人送暖寄愛;也給女生們在脆弱困惑中找到肯定和堅強。要健康要幸福,先讓自己快樂。 是的,我生病了,得了乳癌。 癌魔會令我的生命變得有限嗎?不? 感謝乳癌,讓我學會轉念,學會選擇,讓我重生,燃起無比強悍的力量,突破疾病的框限。 感謝乳癌,讓我要去做的要去愛的,變得更清晰明亮,生命的重點是體驗美好的當下。 感謝乳癌,讓我更感受到兩個寶貝對我無限的愛和支持,令我這位光頭媽媽,從不感到孤單。 眼淚無用,不如與癌共舞,正向面對,擁抱着愛,心存感恩,大踏步走過人生轉角。 分享成長、戀愛、婚姻、事業、家庭及患病中的笑與淚,願我的故事,給同路人送暖寄愛,也給滿身傷痕的你,在脆弱困惑中找到共鳴及溫暖,我正奏起生命中最溫暖的戰歌,願為你帶來生命中的一束光。——吳文忻
本書特色:- 講述前港姐吳文忻面對癌症的經歷,道出對生命的體會,發人深省。
- 為同路人傳達正面信念,傳播正能量。
-
特價
念 · 擇 · 生
$128.00$102.40內容簡介: 致世俗人間的練習生 一個念頭、一個選擇,都影響着生命的流動。 人們想不通、猜不透、看不懂,只因還未洞察宇宙運作的法則。 畢竟一輩子只活一次,人人皆是練習生。 練習生存,練習生活。 念念分明,擇善而從。 練習離苦,練習幸福。 「每一個善念,每一個歪念,皆影響着未來的每一點,或下一世的生命線。」 內頁試閱:本書特色:
- 暢銷書《悟 · 釋 · 死》作者JJ詹朗林再度融合佛學概念,訴說他遇到的稀奇古怪靈異之事。
- 本書透過作者放下的數段思緒與經歷,讓讀者了解生命無常而學習活在當下,離苦得樂。
-
特價
園藝治療:生命療癒處方
$138.00$110.40內容簡介: 結合園藝治療與生命教育, 探索植物的療癒力量。 此書結合了園藝治療和心理學的專業知識, 配合多個治療案例、親子故事及簡易的互動園藝提案, 深入淺出地解說園藝治療的原理和日常應用, 並將植物的生命周期比喻作人類的生命, 帶領讀者體會生命與大自然的意義, 透過植物的療癒能力,促進身心靈健康。 園藝治療以自然為本,幫助人們踏上新的旅程, 無論是兒童、青少年、復康人士、情緒病患者或長者等, 園藝治療都能帶來正向的療癒效果! 「一顆小小的種子, 可以長成一棵果實纍纍的大樹, 然後在該休息時退下來, 對我們人類來說也是如此。」 內頁試閱:本書特色:
- 馮婉儀是資深社會工作者,也是本港首位註冊園藝治療師,周海寧是註冊心理治療師及園藝治療師,兩人均有多年前線的社會服務經驗。
- 園藝治療的獨特之處是以植物為介入媒體,植物花開花落的循環,與人類的生命周期非常相似。本書從作者的生活經驗出發,對植物有深刻入微的觀察,也帶讀者感悟生命意義和價值,是兼具生活與專業的真誠分享。一面閱讀本書,也能一面體會大自然所帶來的療癒力量。
- 本書涵藝兒童、中學生、長者、認知障礙症患者等不同對象的園藝治療活動提案,及貼心收錄園藝活動的小貼士,包括:壓花製作技巧、插鮮花活動重點、組合盆栽小細節等,盡數分享給每一名喜愛植物的讀者。
-
特價
我的憂傷應該放哪裏?
$118.00$94.40內容簡介: 當憂傷放大到無法視而不見, 開始盼望某個誰來一起面對—— 不想要具體的應對方案, 只管浪費時間無聊一下。 這一場暖心的旅行,默默走過了春夏秋冬陰晴雨晦。 願意走下去的人,也能消化你的傷痛,溫柔地接受這令人手足無措的一切。 ★ 隨書附送:精美書衣海報 ★⇦(書衣正面)
⇦(書衣反面) 本書特色:
- 香港插畫家阿莉為香港知名原創文具品牌 All Things Bright And Beautiful 創辧人之一,過去曾舉辦展覽及工作坊。
- 翻開隨書附送的精美書衣海報,會發現憂傷背後還是有陽光,讓讀者感受作品的玩味。
- 這本書以溫柔的文字及溫暖的手繪圖畫,撫平人們內心大大小小的傷口,獲得支撐下去的力量。
-
特價
Out of Stock
教育自閉症小孩
$118.00$94.40內容簡介: 行為分析 ╳ 教養方法 ╳ 真實故事 資深行為治療師,為你架起連接星星的橋樑 馮耀文博士(Raymond)20多年來教導患有不同程度自閉症的小孩、青少年及成年人,深深了解星孩與他們的父母、老師所承受的壓力與困擾。Raymond專研「漸進應用行為分析」(Progressive ABA)及自閉症教學,他在本書分享自己的寶貴經驗,並聚焦星孩照顧者最關心的成長教育問題——改善行為問題、提升情緒管理、自理和社交能力等,提出具體的訓練方法,讓星星的孩子在陪伴下可以閃閃發光! 「20多年來,為遠至非洲、俄羅斯,近至日本、新加坡等地的星孩父母和治療師,提供諮詢和培訓,獲益良多,體會甚深。 我不是自閉症患者,亦不是家長,不能完全明白他們的『勁辛苦、超感動』。但我一次又一次,跟教育團隊和家長們合作,拆解星孩面對很久的生活及學習困難,突破盲點,對症下藥,過程雖然充滿挑戰,但慶幸親眼目睹很多星孩奮發努力,不斷衝破學習瓶頸!」 作者簡介: 馮耀文博士 教育博士、應用行為分析碩士、文學士(哲學) 2000年加入國際自閉症治療機構,進修及實習行為治療多年後擔任治療顧問、培訓總監、臨床總監。專研漸進應用行為分析及自閉症教學20多年來,培訓出500多位行為治療師,受邀公開演講過100場,並定期前往世界各地10多個國家提供培訓及諮詢服務。 2007年為自閉症學校編寫課程。 2013年為香港電影擔任自閉症顧問。 2014年開發了6個為星孩而設的互動學習應用程式。 2016年設計了一個專為中學生的到校社交課程。 2018年與幾位自閉症成年朋友製作廣播節目於香港電台廣播。 2019年兼任自閉症碩士課程講師。 -
特價
「疫」流而上——新冠狀病毒帶來的挑戰與反思
$128.00$102.40內容簡介: 自2003年春天,沙士(SARS)病毒肆虐香江,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共有299人死亡,1,755人染病。17年後,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在香港爆發,到2020年9月初,已有3,000多人染病,差不多100人死亡。 這個疾病,不但對本港醫療系統做成巨大的壓力,也嚴重影響民生、經濟、和各市民的日常生活。放眼世界,全世界各國家都忙於應付這場「世紀大災難」。在經濟層面上,飲食業、旅遊業、航空公司等都首當其衝受到影響。在醫護界和學術界內,這個新興傳染病(new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也引起極大的迴響和討論: (1) 在沒有全副防疫用具(Personal Protection Equipment,PPE)如面罩、眼罩和保護衣下,醫生和護士應否為病危人士插喉,或施行心肺復甦法,這牽涉到有關疫情下的醫療關顧(Duty of Care)。 (2) 沒有足夠的醫療儀器,例如呼吸機去照顧所有病人時,醫護人員應該怎麼辦?這是有關醫護資源分配(Medical Resources Allocation)的問題。 (3) 我們又應如何平衡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病人和其他急症病人的權益呢? (4) 在公共衛生的防疫措施與人身自由的張力中,各人應如何自處? 有見及此,聖神修院神哲學院的生命倫理資源中心(Holy Spirit Seminary College of Theology and Philosophy Bioethics Resource Centre)和明愛專上學院健康科學院(School of Health Sciences, Caritas Institute of Higher Education),邀請了來自澳門、台灣、西班牙、加拿大、意大利和本地的專家學者,共同研究和深入討論這些重要的課題。 -
特價
園藝治療與長者服務——種出身心好健康
$128.00$102.40內容簡介: 園藝治療是一種輔助治療專業,旨在透過園藝活動,發揮植物的療癒力量,為各類有需要人士帶來身心靈效益。本書以長者為焦點,介紹園藝治療的作用,與讀者分享園藝治療如何應用於不同類別與長者有關的服務對象,例如:認知障礙症、臨終關懷、抑鬱長者、長者家屬等,讓他們種出身心好健康。 內容節錄: 園藝活動多樣化,有戶外的和室內的,利用有生命的或被製作成乾燥的植物,又或者與植物相關的手工藝等,園藝治療師可因應服務對象個別的能力和需要,安排合適的活動,達至治療效果。 不同的植物生命周期帶來不同的體驗。種子萌芽,讓我們感受到期盼;植物生長的過程,給我們體會挑戰、收成的滿足感、花開的快樂;植物的凋謝帶來反思的機會,深深感受生命的奧秘。 照顧植物的過程,讓長者由被照顧者的角色轉移到照顧者的角色。簡單的澆水、摘去凋謝的花朵或枯萎的枝葉,看似簡單的活動,但對一些體弱的長者,意義就不一樣。 栽種一些「老派」的植物,例如薑花、茉莉、桂花、石榴等,可以勾起長者一些回憶,而且增添溝通話題。筆者曾經帶領一個園藝治療小組,當組員看到花園裏的一棵石榴樹,石榴結實纍纍,你一言,我一語。其中一位婆婆說:「這麼又大又飽滿的石榴,有錢都買唔到。我是盲婚啞嫁,結婚過大禮時,會用這些石榴。」另一位婆婆說:「我是自由戀愛,過大禮時,都有石榴。」組員互相分享戀愛史,整個花園充滿着他們的對話和笑聲。 園藝是一種感官體驗,感官包括嗅覺、觸覺、視覺、味覺和聽覺,每棵植物都提供許多不同的刺激。透過我們的感官,讓我們察覺,欣賞和理解周遭的世界,讓我們能體會喜悅、悲傷、快樂和痛苦。感官刺激能夠引發過往的記憶,會促進認知障礙症長者的記憶和反應。我記得在一個小組的分享環節,當提及玫瑰的美態,一位婆婆說:「我種過玫瑰,因為我的女兒的名字也是玫瑰……我記起一首歌,名叫《最後的玫瑰》……但我不敢在家中啍唱,因歌詞很悲傷。」 院舍生活着重規律,住院的長者比較欠缺外來刺激,但在庭園中,可以感受鳥兒吱吱鳴唱着,樹葉沙沙作響,流水涓涓細流,也可以享受新鮮空氣、清風和陽光,這一切都有助提升他們的生活質素。 編著: 馮婉儀 學歷 社會工作學士 老年學碩士 園藝治療證書(加拿大) 治療性園景設計證書(美國) 專業認證 註冊園藝治療師(美國園藝治療協會、香港園藝治療協會) 註冊社會工作者 專業獎項 2015年度蕾亞.麥肯迪尼斯專業服務獎 (美國園藝治療協會) 2019年度查爾斯.劉易斯傑出研究獎 (美國園藝治療協會) 馮婉儀女士於美國園藝治療協會註冊,成為本港首位註冊園藝治療師,也是一位資深註冊 社會工作者。2005年中,她成立香港園藝治療中心,又於2008年與志同道合人士創立香港園藝治療協會,共同推廣園藝治療。馮女士除了提供園藝治療及治療性園景設計服務之外,更致力培訓業界人材及於港澳及鄰近地區推廣園藝治療;近年更投入學術研究以實證園藝治療之效益。 郭翰琛 學歷 理學士 專業認證 註冊園藝治療師督導(香港園藝治療協會) 郭翰琛先生早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理學院,曾任職教師及編輯等工作。2011至2014年期間從學於馮婉儀女士,修習園藝治療,於2014年成為註冊園藝治療師,再進而成為督導。現時主力參與香港園藝治療協會之教學及培訓,及出版項目,包括協會專刊《悠然》,及參與編撰《園藝治療——種出身心好健康》、《園藝治療康復技術》、《做好園藝治療的方法》(譯著)等。 -
特價
成長心態Growth Mindset Practice——成長心態的培養與日常應用
$88.00$70.40內容簡介: 為什麼同一件事發生在不同人身上,總是會有如此不同的結果?其實一切也取決於你的心態! 《成長心態——成長心態的培養與日常應用》一書,教你如何培育成長心態! 心態決定看法,看法引發行動,而不同的行動則達致不同的結果,所以培養「成長心態」如此重要。 秉持這種心態的人,視失敗為學習的經驗,相信進步沒有盡頭,只要透過努力,定能令能力得以提昇。他們敢於接受挑戰,而且屢敗屢戰,聰明不是他們的信念,把潛能透過努力,轉化成能力,這就是成長心態。 漫漫人生路,傷痛、失望、苦澀、憤怒、失敗等不如意事總會突如其來,有人不懂招架,弄至身心都傷痕累累。面對可怕的事來襲,我們能做的最好準備,就是掌握自己的心態。 文章節錄: 1.4 都是心態惹的禍 終於輪到本書的主角Carol Dweck教授出場了,她是史丹福大學心理學教授,也是研究成長心態的始創者,當代心理學界殿堂級人物,當Martin Seligman發表「學得的無助」研究時,她還是個心理系的博士研究生,她被這個實驗深深地吸引,但心裡面卻存有一連串的疑問:- 為什麼在同一處境下,當遭遇到相同的困境,對差不多智商的人來說,有人沒有出現無助感,能堅持到底,但有人卻受到困擾中途放棄,有些人更深陷無助感的泥沼之中而無法自拔?
- 為什麼有些人因為自己悲慘的遭遇而意志消沈,但另外的人卻能健康成長?
- 在同等智商的小朋友中,為什麼有人能發展出樂觀的性格,但有人卻悲觀絕望?
- 無助是因為受盡挫敗之後的結果,還是個人的核心信念所至?
- 當面臨失敗時,自覺無助者偏向放棄;
- 把失敗歸因於個人的責任,是因為那些我無法控制的原因,所以我失敗;
- 當責任確定時,失敗都是因為沒有足夠才智和能力,而能力這東西是先天已經決定了,我無法控制。
-
特價
Out of Stock
李專系列(一套8冊) —— 每個人都是孤獨的,直至你遇上……
$624.00$499.20每個人都是孤獨的,直至你遇上......李專 生命中總會碰上不少人,相愛或有緣無分,都是修煉的一種。 「有一種幸福,是找到一個人願意給你最大的溫柔、最可靠的肩膀和最深的信任。」一個個無眠的深夜,遇上愛情專欄作家李專,和你經歷感情上的跌跌碰碰,心酸、心痛、心累,才發現一路上,除了自己之外,還有一個人願意靜心聆聽你的煩惱,默默給予意見。 「不要將現在的安逸看成長久的安逸,在需要成長的年紀選擇鬆懈,而是該努力進步,提升和沉澱自己,而其中一個很好的方向,就是閱讀。進入了這個(編按:李專的)世界,你會發現閱讀不僅帶點你平靜和智慧,更是一種令人愉悅的修煉。」 《李專小說系列》(一套8冊) 今晚哭一下好了,明晚還要笑着看星星 幸福就是在沙漠流浪後,找到綠洲 '最幽暗的天空,只為了成就最溫暖的陽光 誰都懂叫你放手,但誰懂得教你怎樣放手? 誰都懂說找對的人,但誰懂得教你找對的人? 誰都懂叫你善良,但誰懂得教你有底線地善良? 誰都懂說好好戀愛,但誰懂得教你好好戀愛? 緊握拳頭,你捉不住任何海水;張開雙手,你可以擁抱整個大海 網上書店限定68折 // 2.12 起至 8.12 // 原價$624 優惠期內424.3 *須付郵費或專遞費,請參考網上書店郵遞及收費條款。 《李專小說系列》(一套8冊)郵費計算: 本地專遞:$100+$424.3 =$524.3 香港郵政速遞:$280+$424.3 =$704.3
作者: 李專 李專,1988年移民地球,2014年9月15日開始馬拉松式網路寫作。曾於室內設計界打滾,後覺得非自己理想生活,轉行做寫稿佬。寫作實力平平,因此決心走偶像派路線。STYLE-TIP.COM愛情專欄作家。愛情金句王,曾經在網上和鄺俊宇用文字正面交鋒,成為網絡一時熱話。Facebook及Instagram幾萬人追蹤讚好。- 香港討論區「星級嘉賓」
- Hkonlinetv Beauty 專欄作家
- Facebook專頁(每日18:45更新):
- Instagram: http://instagram.com/lee.chuen
- STYLE-TIP.COM愛情專欄: http://www.style-tips.com/insiders/leechuen
-
特價
Out of Stock
您痛故我在
$78.00$62.40內容簡介: 與患者同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如照顧者與患者能同心、同在、同步、同行 照顧者便成了患者最大的支柱, 那份愛的關係,隨著歲月,會漸漸落地生根 沒有人能逃避死亡。與其抗拒它,不如學習它、親近它。本書作者在醫院工作了近四十年,剛從崗位退下。作者親涉各種生離死別的場面,自己亦經歷過喪親之痛,對於病人和家屬的傷痛,有深刻的體會。醫院其實是一個大熱鍋,沸騰著許多人的愛與痛:各種痛苦的折騰,生死邊沿的爭扎,長期病患的絕望哀怨......當然也有康復的喜悅,生命感悟的洗禮。本書透過醫護人員、病人和家屬的分享,彙集成一幅幅的人間世,每一個故事都是如此獨特,如此動人肺腑,當中定有你和我和他的影子。 以下人士誠意推薦: 生命起落過程中,涵蓋了幾許的親情倫理、生平點滴及個人理念等,當面對生命終結之時而能得到各方妥善的安排,可收無憾之效。今天值此《您痛故我在》的面世,絕對可供社會從中學習和獲得啟發。 ── 袁少林(香港病人組織聯盟主席) 肉體的痛、精神的苦,沒有人喜歡,但是痛苦還是人生這包裹(package) 的一部份。年少無知時,對這真實沒認識,更不識如何去面對和處理。當自己或親人要面對生死,就驚皇失措,以致痛上加苦。Eva這本《您痛故我在》把她四十多年作為醫護人員的一些見聞記錄下來,還有她對事件的領會和反思,正好讓我們好好地去認識生命,從而學到未雨綢謬,將來要面對生死時也能心中有數,處變不驚,乃至能從痛苦中成長。 ── 衍空法師(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前總監) 站在生死最前線的醫護人員,講出最入心的病人故事。 ── 陳曉蕾(《大人》雜誌總編輯 ) 作者簡介: 廖綺華(Eva),資深護士,從事護理管理工作多年,熱衷於改善醫患關係,近年在公立醫院積極推動紓緩護理,加強臨終患者的臨床照顧,視生死教育為社會使命,2006年加入生死教育學會成為創會委員之一,現任生死教育學會榮譽祕書。 生死教育學會,成立自2006年,非牟利的教育服務團體,由 醫護人員、大學講師、專業社工及宗教界人士組成。萬物 有序,四季有時,海潮有起有落,大自然有枯有榮,世界 時刻處於變化之中。在生生不息的循環之間,萬物不斷生 長,潤澤天地。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亦得遵循生與死的 必然規律。死亡既是一次旅途的終結,同時亦是另一次旅 程的開始。對死亡的探究是為了活出更有意義的人生。以 死鑑生,生死輝映,人生才是圓滿。 學會希望透過推動本港生死學普及教育,加強社群對生死 概念的認識,從正視死亡的事實中反思生命,探索如何讓 有限的肉體生命,發揮無限的生命價值,從而建立整全的 生命觀與生死智慧,迎向人生每一個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