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

  • 特價 SA190.jpg
    Dr. Ray,可能是網上最紅最火的年輕熱血醫生! 走過的戰場和煉獄,Dr. Ray繼續滿腔熱血的搶救生命、看顧病人,再累亦堅持揮筆寫下在醫院的所見所聞。他對工作的熱誠、對生命的愛惜、對病人的關心,透過一個又一個或溫馨感人或抵死好笑的小故事,深深感染着每位讀者。 「站在醫院的最前線,緊貼着社會的心跳,感受到的人情冷暖,猶如這個城市的寒暑表。每天上班都會遇上不同的人,他們有着不同的年紀、不同的國籍、不同的背景,來到我面前,有着不同的原因、不同的痛苦、不同的理由。」 本書為Dr. Ray第四本作品,四大篇章: 第一章 我是Dr. Ray 第二章 醫生是這樣煉成的 第三章 轉戰ICU 第四章 繼續熱血 作者簡介: Dr. Ray 從小的志願就是當醫生,畢業於山區大學醫學院,在某大公立醫院做實習醫生後,現正式成為急症室醫生。雖然疲於拚命,但相當樂於救人。期望以小醫生的角色,去描寫大醫院內的人生百態,分享從醫生成長的心路歷程。
  • 特價 無標題-1
    內容簡介: 無言身教,無言感激 死亡是一個點,生命卻是一條線。在這條線上,遺體捐贈者選擇在離世後成為「無言老師」,延續生命的意義,帶領我們從死看生,活好當下。 我曾遇過一位病人,他的家人不多,當感到年齡大了,知道終有一日會離開人世,希望為社會做些事,例如貢獻在醫學教育上。他知道當「無言老師」能夠幫助醫學生,因這軀體能成為學生深入了解人體結構的重要教材,認識各個器官和人體奧妙。在整個過程中,希望讓學生明白如何尊敬一個人,無論是生是死,每個人都需要有尊嚴,需要受到重視。 如果各位正考慮或曾經考慮參加「無言老師」遺體捐贈計劃,我想在此呼籲,這個捐軀的行動十分有意義,因為這不單讓醫學生在解剖教學上有學習樣本,並且在學習過程中,學懂如何尊敬別人的遺體,以至學習尊重人的一生。 ——沈祖堯教授
    試閱
    第一章 無言身教.知識永存 第二章 死後遺愛.捨身成仁 第三章 逝者永念.無言有愛 第四章 無言之友.生死之思 真誠推薦(以姓氏筆劃排名) 王賢誌 東華三院主席 吳兆文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助理院長(學習體驗),外科學系結直腸外科教授 吳若希 著名藝人及流行歌手 胡令芳 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老年學研究所所長,梁顯利老年學及老年病學研究教授 陳日君樞機 天主教香港教區榮休主教 陳活彝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教授及副院長(研究生教育),逸夫書院副院長 陳家亮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卓敏內科及藥物治療系講座教授 陳偉儀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院長,生物醫學講座教授 陳智豪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贐明會董事會主席 黃民牧師 基督教靈實協會福音事工部長者院舍組前主任院牧 傳燈法師 大覺福行中心住持,佛教院侍部主管 鄭佩佩 資深華語演員,香港著名武俠女星 鄭振耀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資料)系主任,卓敏矯形外科及創傷學講座教授 蕭粵中 香港消防處消防及救護學院醫務總監,急症專科醫生 蘇振顯 華人永遠墳場管理委員會外部事務委員會主席 *版稅收益將撥捐 「無言老師」遺體捐贈計劃 編著者簡介: 編者簡介 陳新安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助理院長(教育),生物醫學學院副院長(本科教育),新亞書院副院長及通識教育主任,解剖實驗室及「無言老師」遺體捐贈計劃主管。年輕時於香港中文大學主修生物學,研究院碩士(解剖學),並於英國牛津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專長於解剖學,神經科學和發育生物學,專注研究神經軸突生長和引導機制,眼睛退行性和炎症性疾病的防護。教學生涯曾多次獲得中大醫學院最佳教師奬項和校長模範教學獎。近年積極於在社會不同階層推廣遺體捐贈和器官捐贈文化,打破市民對「死無全屍」的傳統忌諱。 伍桂麟先生 英國註冊遺體防腐師,跨媒體創作人及生死教育倡議者。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解剖室經理。生死教育學會前會長。「香港生死學協會」創會會長。「生死教育」和「陪着你嘔」Facebook專頁版主。數碼電台D100節目《生命21克》主持。年青時於藝術學院畢業後,從事設計及藝術教育工作,兼職學習遺體防腐和禮儀師工作,具有數千個遺體防腐和復修個案經驗。近年成功於本港推動「無言老師」遺體捐贈計劃,公餘致力向公眾推廣生死教育,生命教育及情緒關顧文化,宣揚「從死看生,活好當下」。
  • 特價 SA136.jpg

    半個醫生ON CALL 中

    $60.00 $48.00
    "名人推薦 星屑醫生:「我衷心期待這本書能成為新經典。」 《On Call 36小時》羅仲謙:「實習醫生熱血奮鬥史,幽默寫實,非常好看!」 「『你心中一邊哼着歌一邊搓,你就會搓得對拍子,也不會覺得累的了。I want nobody nobody but you, I want nobody nobody but you!』牀頭有個醫學生搓得汗流浹背,牀尾有個大醫生在唱Wonder Girls當啦啦隊……」 Dr. Ray從小的志願就是行醫救人,成功考入讀醫學院後,才發覺當醫生原來殊不簡單,頻繁的考試、學之不盡的醫學知識、繁重的工作量……簡直就是「一入醫門深似海」!學醫期間,他天天歷盡各式奇事,備受各種心理、精神上的衝擊,包括首次解剖死屍、首次接觸絕症病人、首次直擊女人十級痛的生仔過程、首次被護士欺負、首次在醫院上課中途暈倒變成病人、首次搶救病人失敗……最後,他成功闖關,由醫學生搖身一變,成為半個醫生,遊走醫院各科。 實習醫生Dr. Ray以感性又幽默的筆觸回顧五年醫學生生涯的點點滴滴,帶你深入各個醫院重地,一窺堂奧,看盡人生百態,重點推介: -臭氣熏天的手術直擊 -七國混戰的生仔過程 -精神病房上演的四娘教仔 -急症室的奇難雜症大雜燴 同場加映:兩大醫學院面試實錄! 作者簡介: Dr. Ray 從小的志願就是當醫生,畢業於山區大學醫學院,現正輪流於某大公立醫院做實習醫生。雖然疲於拚命,但相當樂於救人。期望以小醫生的角色,去描寫大醫院內的人生百態,分享從醫生成長的心路歷程。 "
  • 特價 SA245_Cover
    內容簡介: Dr. Ray 系列作品來到第八集,有賴各位鼎力支持。翻開過去的一頁頁故事,Dr. Ray覺得自己雖然已隨年月逐漸成長,但慶幸沒有隨波逐流、心灰意冷。反之,這些年來的潛移默化,改變了脾氣毛病,也學會了隱惡揚善。 作者展望將來,願與同業繼續共勵互勉、保持赤子之心,將醫護軼事與大眾分享。同時,也希望市民大眾,能尊重醫護的犧牲,時刻以禮相待,在逆境中一同忍耐體諒。 今次,Dr. Ray 將帶你走入經常被逼「爆」的急症室,親歷「奇境」,令人讀來哭笑不得。猶記得組稿之時,Dr. Ray 歎了一句「我都逼爆咗(夾上兩柱眼淚的emoji)。我們的工作量無回落,雖然天氣回暖,但情況一樣的……差」。所說的正是 2019 年春天香港醫護人員的處境。 面對惡劣的工作環境和巨大的壓力,Dr. Ray 的心當然會有高低起伏。然而,他坦言,若能再選一次,他還是堅決選擇投身這份專業。 若你再選一次,還願意掀開這本書嗎? 作者簡介: Dr. Ray成長於有十三太保紮根的慈雲山公共屋邨,於附近的中、小學就讀,自己慶幸沒有被不良少年踢入黑社會。 因為是早產兒,比較體弱多病,經常出入醫院,加上電視劇《妙手仁心》的「薰陶」,自覺從此真正「誤入歧途」。 SARS時期,學校停課,曾害怕死後沒有在世間留下一點痕跡,所以開始寫網上日記的習慣,消磨時間之餘,也分享給朋友刷存在感。 畢業於山區學堂後,為實現自己的夢想,投身行內有名的地獄少林寺服務至今。自言不知道還可以捱得多久,但從來都沒有後悔過。
  • 特價 列印
    內容簡介: 在專科的訓練過程當中,駐院醫生需要輪調到不同的科目去交流學習,吸收不同的知識和技術。 在過去的半年,Dr. Ray 以急症室醫生的身分,被派到內科服務。 內科是一門很廣闊的科目,名下還有分為腦科、心臟科、呼吸科、腸胃科、內分分泌科、腎科、風濕科、皮膚科、懷安科等等,而一位內科醫生,必須對每一個分科都有基本認識。 香港人愈來愈長壽,而老人家隨年月漸長,總會有不少毛病,一人要看幾個分科;內科醫生就如病人的協調統籌,兼顧病人的不同問題,訂定治療方向。 來急症室求診的病人當中,每三個就有一個是 65 歲或以上的長者。 曾經有 65 歲的求診者問分流站護士長:「我是老人家,會不會有『長者特快』的優待?」 護士長笑說:「《分流指引》寫明 70 歲或以上病人,5 類分流中最少要給第 4 緊急。至於你嘛,麻煩你再等一下啦!不過,我相信幾年後,標準會調高到 80 歲呢!」 由此可見,我們預期求診者年紀會愈來愈大,而我們作為急症室醫生,更需要內科的經驗和知識,故派我們上內科病房學習。 廣闊的內科學海無崖,而且每日都有約 100 位內科病人經急症入院,其工作量可想而知,有如醫療界的少林寺。 本書題為《急先鋒與內行廠》,聰明的讀者大都了解「急先鋒」是小弟作為急症室醫生的身分;至於「內行廠」、「東廠」和「西廠」本來是明朝的秘密警察,因廣東話中「入廠」為「入院」的意思,因此穿鑿附會,以「內行廠」借代為「內科病房」,讓標題增添一點古裝玩味。 作者簡介: Dr. Ray 從小的志願就是當醫生,畢業於山區大學醫學院,在某大公立醫院做實習醫生後,現正式成為急症室醫生。雖然疲於拚命,但相當樂於救人。期望以小醫生的角色,去描寫大醫院內的人生百態,分享從醫生成長的心路歷程。
  • 特價 SA253_cover_full

    治港策

    $98.00 $78.40
    內容簡介: 時局多變,人心思治。 自中央制訂港區國安法及完善選舉制度後,香港曾經發生的亂象得以平息。然而,浴火過後,香港的前路又該何去何從? 延續《重病的香港,如何救治?》就特區施政的論述,冼師傅繼續為香港時弊殫精竭慮,於續作《治港策》中一一討論香港目前的重大問題,包括司法改革、房屋問題、土地資源、教育與文宣、金融政策、青少年及老人情況等。 從精闢分析、審視案例,到提出針對性建議,冼師傅的這一份治港意見大綱,方略縱橫,匡俗濟時,躍然紙上。 作者簡介: 冼國林 出身於香港西營盤一個小販家庭,因家境及初期學業成績差,做過小販、貨倉助理、送貨工人,計程車司機、銀行文員、輔助警察等不同工作,亦參加過香港政府志願團體民眾安全服務隊(簡稱民安隊)服務社會。後來經苦讀,考到不同專業試,開拓了自己的事業,先後做過銀行管理層、上市公司主席、電影監製、導演、編劇及動作導演。參與的電影包括《葉問1》、《葉問2》、《葉問前傳》、《葉問——終極一戰》、《競雄女俠——秋謹》、《我們的6E班》等,上述電影先後獲得多個獎項或提名。 由於是功夫世家,自小習武,先後學過華林螳螂、太極、散打、大聖劈掛、洪拳及詠春。現為香港武術聯會副會長,世界洪拳總會主席及世界詠春聯會主席,致力推廣中國武術。 踏足社會後,認識到知識的重要,以半工讀方式先後考獲英國特許銀行學會會士、英國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財務及會計文憑、美國奧克拉荷馬城市大學工商管理碩士、英國倫敦大學城市學院法律研究文憑及英國曼徹斯特都會大學法律學位。 2018年8月受細菌感染令身患殘疾,大難不死,雖年逾60,仍望在有生之年回饋社會,有一分力,發一分光。
  • 特價
    Out of Stock
    SA195.jpg
    This was their Finest Hour. 這是最壞的年代。 在過去一年,每發生一事,大家都認為已夠糟糕,但到了明天,卻發現更糟糕的還陸續有來,讓人氣餒。最初是「無形的手」,但如今卻變成了「有形的刀」;最初是烏雲蓋頂,但如今卻變成了腥風血雨。 但最壞的年代,也曾經成就過最好的年代。 張圭陽所著《金庸與報業》一書中,除了記述了這段歷史之外,更作出這樣的總結:「《明報》在1967年香港動亂期間,報社受到左派鬥委的攻擊,《明報》主事人人身安全受到威脅,反倒強化了《明報》站在大多數市民的立場,堅決反對左派的形象。《明報》社評強調以香港為家,支持港英政府,又進一步樹立了《明報》是一份香港報紙的形象。」 《明報》的金漆招牌,便是這樣建立,且得到不斷增加的銷量作為肯定,奠定了其報壇上的位置。這再一次說明,勇氣和堅持,可以把一個本來是最壞的年代,一改而成一個最好的年代。 我相信,最壞的年代,會有最好的記者。 今天香港的新聞界同樣是烏雲蔽日,開打的卻是一場縱然沒有硝煙,但卻一樣艱苦的戰爭。我希望每一位香港人都能支持我們的新聞工作者,讓他們不至於變得孤單,孤軍作戰。 縱然被抽廣告; 縱然被撤換節目主持; 縱然烏雲蓋頂; 縱然腥風血雨; 但如果每一位新聞工作者都能克盡己責,好讓香港的新聞自由能夠浩氣長存的話,那麼很多、很多年之後,人們仍然會說——今天,是他們歷史上最美好的一刻。 謹在這些漫天風雨的日子,把本書獻給香港的新聞工作者。 本書內容包括: 第一章 我們的年代 第二章 人物 第三章 媒體 第四章 大時代 第五章 社會 作者簡介: 蔡子強──學者、時事評論員、《明報》專欄作家 香港時事評論員,現任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Senior Lecturer),前任香港城市大學社會科學學部講師。他專門研究香港的選舉、政黨及議會發展,並有於香港各大報章發表文章。 安 裕──資深評論員、《明報》名筆 傳媒人,啃書快過食叮噹麵包,醉心近代史,月旦時局似個講古佬,對中美日關係尤有深刻體會,每周專欄見《明報》「星期日生活」。
  • 特價
    Out of Stock
    SA69.jpg
    內容簡介: 近十年來,本港興建了很多樓宇,政府大力推廣成立業主立案法團,而市區內又有很多舊樓必須進行大規模維修。雖然政府印發了有關文件,使大廈的業主可以根據條例組織業主立案法團,但條例並不是容易理解的文件,市民往往不知從何着手。 本書作者過去幾年積極參與業主立案法團管理事宜,在屋苑大律師和事務律師悉心提供法律意見下,將過往的經驗輯錄成書,希望使有意組織法團的朋友能夠容易掌握組織法團的方法和步驟,及現任大廈法團的成員能深入認識處理法團事務的程序,達至優質管理。讀者閱讀此書後,必定能建立信心參與大廈的管理工作,輕而易舉地打造理想的居住環境。 本書獲得數位律師強烈推薦,相信讀者閱讀完此書後,必定能建立信心參與大廈的管理工作,輕而易舉地管理好自己的居住環境。 「本書的面世,正提供了實用及有效建議,促使法團可從中參考如何去處理日常事務,及增加小業主對大廈管理的認識,從而了解自己的權益。不管是對法團的管理委員會的委員,抑或是一般小業主來說,本書均是值得推介。」 ──龔靜儀 執業大律師 「鄭步雲──占美先生以自己的親身經驗寫成本書,但本書卻不局限於個人的經驗,是一本可讀性、實用性及參考價值都非常高的,關於業主立案法團的好書。此書之成,源於鄭先生的洞察力及分析經驗,以良好的文字,條理清晰地表述出來。」 ──鍾沛林律師 太平紳士 「我身為一位執業事務律師亦讚歎此書,書裏的內容是非常全面的,亦包含着不同層面。此書可適合不同階層人士參閱。」 ──黃國康律師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鄭步雲 畢業於珠海書院新聞系 其後於沙田工業學院修畢物流證書課程 曾擔任業主立案法團委員(專責處理法律及合約事宜) 現擔任香港大廈優質管理協會主席,致力推廣大廈管理知識 及協助業主組織業主立案法團。
  • 特價 SA248_cover2

    醫生爸爸抗疫記

    $88.00 $70.40
    內容簡介: 陳沛然身為醫生、爸爸、議員,在這個世紀疫症大流行時代,如何用這三個不同身分去抗疫?在這本書頭三章,大家將會找到答案。在第四章會為大家先介紹傳染病的理論,然後第五章再帶大家回到現實世界,從世界各地的疫情和防疫工作,重溫傳染病的故事。   內容節錄︰

    醫生爸爸函數課

    自從2020年1月疫情出現開始,我每天到官方網站包括國家健康衞生委員會、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官方微博、香港政府新聞公報、及香港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網站 [註一],蒐集數據,然後畫圖表。 大女兒自從疫情開始,學校停課,便常常用電腦上課、做功課、聽歌、跟朋友談天。有一天,我教曉她怎樣蒐集數據,放在試算表 (Excel),然後教她怎樣畫圖表,和在簡報 (Powerpoint) 編輯。自她學懂後,便由她負責每天蒐集數據畫圖表,而我負責校對和在議員網站及社交媒體發布。 我嘗試用數學方法監察和預測肺炎情況。有人說,由1月10日的頭兩個星期,確診病例如直線般不斷攀升。我有些不同意,雖然確診病例在頭兩個星期,好像不斷向上,但是現實上不可能無限地增加。歷史告訴我們,疫情總有冷卻的一天,問題是需要多少時間,和會有多少人受影響。 我每天都在蒐集官方數據,然後畫圖表,就是希望有一天疫情像乙狀曲線(sigmoid curve)般出現減慢和平穩的勢頭,那就有望回落了,之後再估計隔離和戴口罩的日子。而中國內地大概在武漢封城28天後,開始出現乙狀曲線,又名邏輯函數增長 (logistic growth),它是由 Pierre François Verhulst 在1838年至1847年的三篇論文中開發 logistic function ……(下刪3000字),讀初中的大女兒不明白函數,回想起當年的函數數學課,實在有點沉悶,有點艱辛。   作者簡介 陳沛然出生於香港,二OOO年在香港大學醫學院畢業,之後取得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資格,二O一四年擔任香港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二O一五年發起公立醫院醫生薪酬機制加薪靜坐,二O一六年當選第六屆香港立法會中議員,也是會內唯一一名中間派議員。
  • 特價 SA237_cover
    內容簡介: 跳出單一角度,全方位兩岸三地最新觀察 身分認同是如何形成的?香港和台灣這兩個不同社會的歸屬意識,是在如何的歷史脈絡下,走到今天的階段?究竟「香港人」與「台灣人」這兩種身分認同是如何形塑?如何建構起來的?其中「中國」因素又扮演了何種角色? 英國殖民統治香港一個半世紀,英國有否在香港社會灌輸「大英子民」的意識?「九七回歸」對香港社會身分認同的建構有何影響?過去未曾出現的「港獨」思潮,爲何在回歸中國近二十年後突然浮現? 台灣人意識是如何在日本殖民統治時期萌芽的?經歷了戰後「二二八事件」及國民黨的長期統治,台灣社會如何經歷「省籍矛盾」,又如何在1990年代伴隨着政治民主化而走向本土化的方向? 隨着「中國崛起」氣勢的推移,中國大陸與台灣的力量對比愈來愈懸殊,大陸的發展紅利理應更吸引經濟一直處於低迷的台灣社會,爲何現實卻是在台灣引發此起彼伏的戒心與擔憂? 當年漢唐盛世,萬邦來朝,如今「中國崛起」迎來高峰期之際,已「回歸」的香港與還沒「統一」的台灣社會對「中國」的向心力爲什麽出現不增反減的現象?對港台這兩個社會而言,「中國崛起」究竟意味着什麽? 回歸之前,香港市民的「祖國」是英國和中國嗎?大陸自稱是台灣人民的「祖國」,可爲何台灣人認爲中華人民共和國是自己祖國的只有百分之零點一?如何解讀「祖國」這個概念在兩岸三地所呈現的截然不同的語境與認知? 作者簡介: 林泉忠 東京大學法學博士。歷任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日本琉球大學國際關係學系副教授、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東京大學兼任副教授、北京大學歷史系客座教授、國立台灣大學兼任副教授、《明報》「筆陣」專欄作者等。 主要研究領域為東亞國際關係,側重兩岸三地關係、中日關係、琉球研究、釣魚台問題研究等。已出版專著《「邊陲東亞」之認同政治:沖繩、台灣、香港》、《誰是中國人︰透視台灣人與香港人的身份認同》、《中日國力消長與東亞秩序重構》、《多元視野下的釣魚臺問題新論》、《二十一世紀視野下的琉球研究》、及學術論文四十餘篇,包括〈中國崛起症候群〉、〈「中國崛起」對台灣社會國家認同之影響〉、〈試論蔣經國之「本土化政策」(1972-1991)〉、〈戰後台灣文化之建構:從「新中國文化」轉向「新台灣文化」之政治脈絡〉、〈何謂「香港人」?從戰後「香港共同體」之成立看新生身份認同之特徵〉、〈香港國籍與護照的多重性:兼論港人身份認同的流動性〉、〈哈日、親日、戀日:「邊陲東亞」的「日本情結」〉等。
  • 特價 《十傑──十個傑出青年的故事》
    現代的香港年輕人常被指為脆弱,不堪一擊,對世界沒什好奇心,甚至選擇躲在電腦背後,損失了不少人生的可能性。在2014年當選十大傑青的他們,以自身經歷告訴你,人生必然會經過高低起跌,但風浪過後,縱使未必攀得更高,你會看到不同的風景,有不同的體會,練成一個更好的自己。 訪談人物: ‧彭秀慧(舞台劇監製、導演、自由創作人) ‧羅靈傑(壹正企劃有限公司總監) ‧黃麗虹(中文大學醫學院副教授) ‧馬興文(MA.Design行政總裁兼藝術總監) ‧蔡曉慧(主持人兼評述員) ‧曾詠恒(香港大學臨牀腫瘤學系助理教授) ‧高鼎國(華明行集團執行董事) ‧陳嘉賢[德國寶(香港)副總裁副總裁] ‧方力申(藝人) ‧黎志偉(攀石教練)
  • 特價
    Out of Stock
    SA174.jpg

    鐵屋吶喊

    $78.00 $62.40
    反國教轉眼一周年,2012年暑假,政府總部,公民廣場,黃之鋒和一眾學民思潮成員掀起反國教熱潮,帶領12萬人遊行、集會,最終成功迫使政府撤銷國民教育科。 這一驚動中國國務院的壯舉,究竟是怎樣促成的?學民思潮的成員又是怎樣看待反國教的?學民的日常生活,是否如鎂光燈下般閃閃發光?那些不為人知的心聲,經過一年沉澱,在本書中逐一呈現。反國教之後,學民思潮提出「全民提名 全民普選」的政改方案卻遭社會各界批評質疑,政改之路何去何從?面對香港警權無限大,示威集會遊行的自由愈遭侵犯,學民又有什麼話要對警方講? 本書首次輯錄學民思潮從未曝光的反國教相片、絕食行動的投票爭議,以及組織內部歷時兩年多的反國教時間表,更有學民思潮遊行前與警方代表馬耀祖之間的私密對話……點點滴滴中可見學民思潮從來都不止是一個只會反國教的學生組織,更是一股影響香港民主自由發展趨勢的重要力量。 作者簡介 學民思潮(Sholarism)是一個在2011年6月由90後組成的學生團隊,組織初期命名為「學民思潮 反對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聯盟」,直至2012年3月,學民思潮以「改變始於足下」為口號,透過大大小小的示威、遊行、記招和街站,終令政府宣布把國民教育科延遲三年推行,而學民思潮也在大半年內組織了不少中學生參與社會行動,令學民思潮團隊加以壯大。 2012年3月起,組織會將名字簡化為「學民思潮」,以示團隊除了關心政府在國民教育的進展外,更會廣泛地關注教育、青年和政制議題。學民思潮的核心理念:「學民」表示學生也是社會公民的一部分,學生不是「社會未來的主人翁」,乃是現在社會公民,學生絕對有權力影響政府施政。 相關書籍: 我不是英雄──黃之鋒政論集
    試閱
  • 特價 SA188.jpg
    成功的取決,不在於所謂聰明,任你天生異禀絕頂聰明又如何,沒有日夜苦練基本功,馬步都未紮穩,說穿了不就是花拳繡腿?中看都難何況中用?是命運?萬般皆是命,誰叫人家條命生得好?算他含着鑽石鎖匙出世又如何?誰能保證一帆風順一生都富貴還有條命有幾長?幾多座金山鑽礦都難買寸光陰!歸根究柢,不要捨本逐末把心機時間花在找捷徑上,找藉口推卸責無旁貸的責任,只需認真用心專注地朝着目標出發,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一勤天下無難事,天道酬勤,唯勤是岸。 ──張慧敏 本書內容包括: 第一章 幼不學,老何為? 第二章 不為也?不能也? 第三章 前車之鑑,後事之師 第四章 生活就是腦袋的老師 作者簡介: 張慧敏,Alison Chang,人稱「Son 姐」,資深獵頭人、Career Doctor、培訓專家、職業諮詢顧問及教練、報章專欄作家。著作有《職場女王論》、《職場女王論II-教你如何步青雲》、《獵頭職場啟示錄》系列。
  • 特價 C-SA219_a

    我們是香港真本土

    $78.00 $62.40
    內容簡介: 「我們是香港真本土」,由十八位本地專業界、教育界、媒體界人士親自定義。他們來自五湖四海,但沒有人可以否定他們對香港本土的認同與貢獻。每一位都有自己本土故事,他們從自身說起,細訴當年成長經歷、生活點滴,往昔的起跌和轉折,是社會與他們之間的互相見證。 大半個世紀以來,香港從一個窮困的城市,發展成為一個世界大都會,背後都是那些默默耕耘的民眾,在中華文化底蘊下,點燃香港不滅的理想火炬。有一股文化力量叫「民間中華」,貫穿每個人物的故事,每一個生活的環節。也許是一首唐詩,也許是一襲旗袍,也許就是儒家「忠孝信義」的生活方式,都展現民間中華的風采。 民間中華並不是狹窄的民族主義,恰恰相反,它是開放與包容的精神;本土不是自戀,也不是自我膨脹,而是對這塊土地的責任,從香港出發,對整個中華民族的命運有所承擔,要找出中國發展的最新路徑。 真正的「本土」究竟指什麼?「本土」一詞何時淪為激進人士的政治工具?「本土」話語權又為何始終為港獨分子所利用?這些都將是此書所講述的聚焦點。絕大部分土生港人不會抗拒自己是本土,但他們獨霸本土而自成一派,將本土跟所有從北面外來的人割裂。此書的宗旨,一是要為本土正名,維護本土跟胸懷祖國並不矛盾;二是要為爭奪本土的話語權,正如書名所說,我們是香港真本土。 十八位作者,驕傲地展示他們寬廣的視野,為香港的開放與國際化作出承擔,讓民間中華的理想火炬,照亮香港政治的夜空。
  • 特價
    Out of Stock
    SA163.jpg

    對話 X 佔領

    $80.00 $64.00
    香港大學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提出「佔領中環」爭普選方案,在香港社會產生極大震撼力,引起坊間激烈討論。二○一三年三月,戴耀廷和、朱耀明、陳健民舉行「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和平佔中)首次記者會,並宣讀「和平佔中」信念書。二○一三年五月二十三日,「和平佔中」舉行記者會,宣布六月九日首場商討日(D-Day1)安排。一場政治盛大的政治商討大會即將在香港上演。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講師譚蕙芸邀請了十二個單位,共十五名人士與戴耀廷對話。文章富歷史意義,見證了佔中運動的重要發展,因此輯錄成書。 「對話x佔領」,邁向真普選之路,中港官民必須對話,然而沒有佔領的決心,對話實在難以展開。佔領是促進對話的一種方式,若對話成功,佔領亦未必需要進行。香港的現況,恍如處身十字路口,佔領中環是個未知之數。究竟事件發展下去,會為香港的未來帶來什麼影響?相信每個香港人都關心並想進一步了解,這本書,會是一個很好的起點。 本書內容包括: 序(陳慧) 自序 戴耀廷:重思公民抗命是香港民主運動的大殺傷力武器 譚蕙芸:什麼人訪問什麼人 佔領中環對談系列一:堵路不言勇 難在爭民心 佔領中環對談系列二:激情回歸理性 重整人心的社運 佔領中環對談系列三:呼喚中年人的良知 長毛:我們不做誰做? 佔領中環對談系列四:人生有多少個三十年 朱牧:我沒有代價的底線 佔領中環對談系列五:歷史變革一念之間 陳健民:「我悲觀,所以更要做。」 佔領中環對談系列六:黃洋達:民眾夠堅定,無所謂騎劫 佔領中環對談系列七:漫漫民主路 只差一步 李柱銘要做第一被告 佔領中環對談系列八:可望而不可即的普選夢 施永青:為民主我曾經好痛 佔領中環對談系列九:如果命運能選擇 香港人心黑定白 佔領中環對談系列十:特區普選對北大人的禁忌 寧可香港死也不放生你 佔領中環對談系列十一:是孩子迷失了被驕縱 還是家長太過「直升機」? 佔領中環對談系列十二:老竇教仔仔教老竇 教授爸爸遇上學生領袖 戴耀廷:走過「佔中」的三個月 佔領中環大事記 作者簡介: 戴耀廷,香港大學法律系副教授,提出十六字法治定義「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以法限權、以法達義」,被不少中學通識課程採納為教材。早年在英國修畢法律碩士後回港從事法律教育,喜歡把法律與其他學科如政治宗教結合研究,多年來鑽研《基本法》、《人權法》、憲政轉型、法治和宗教政治等;亦曾任李柱銘助理、基本法諮詢委員會、中策組非全職顧問。戴是虔誠基督徒,重視工作和信仰的整合,採取「以神學為起點,以法律為工具」的生活態度。 譚蕙芸,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講師,獨立記者;本科畢業於多倫多大學,主修電影理論及心理學,再於中文大學修畢傳播學哲學碩士,曾擔任「明報」及「有線電視新聞部」港聞記者,採訪過二○○三年SARS及二○○八年四川大地震,先後奪得多個新聞報道獎項:二○○三年報業公會最佳年輕記者,二○○六及二○○七年消費新聞獎及二○一二年兩項人權新聞獎。
  • 特價 SA176.jpg
    「除非故步自封、因循守舊冇出色之流,否則誰在成長路上未曾迷失過?最緊要是跌倒不能賴地硬,要懂得爬起來,擦擦眼淚再出發!經一事長一智,經驗智慧就是這樣一點一滴慢慢地累積起來。不論大小事情,沒有毅力決心堅持肯定一事無成!沒有付諸行動的夢想,通通只是空想!」──張慧敏 上一本《職場女王論》面世後,廣受讀者好評,更隨即於同月再版! 今次Alison再接再厲,教大家如何平步青雲! 問:如果一間公司個個都係老臣子、開國功臣,像我們這種新人妹,除了聽聽話話做「阿四」之外,如何招架? 張:機會要等人給才有的話,你可以安心等待被淘汰!既知自己經驗淺,怎會如此戇居用自己的弱,硬碰對方的強?你究竟有沒有分析了解過自己作為新人的優勢是什麼?正所謂初生之犢不怕苦,只要不怕吃虧,面皮夠厚,應該主動出擊積極地找事做,而不是等人吩咐。要用行動證明你肯學肯捱,做事認真有交帶。心頭高是好事,但不要妄想一步登天。想成功?必先要有不死心! 在這本書,資深職業諮詢顧問及教練張慧敏將告訴你如何求職、升職,職場的生存之道,教你如何平步青雲! 本書內容包括: 1. Chapter 1千金難買少年窮 2. Chapter 2 點只工作咁簡單 3. Chapter 3 教我如何做領導 作者簡介: 張慧敏,Alison Chang,人稱「Son 姐」,資深獵頭人、Career Doctor、培訓專家、職業諮詢顧問及教練、報章專欄作家。著作有《職場女王論》、《獵頭職場啟示錄》系列。 相關書籍: 職場女王論
  • 特價 SA222cover
    印刷 : 四色 /平裝/直排 內容簡介: 細細老師,一位已經出櫃,勇敢地走進平權運動的雙性人。她一直很想把自己的人生故事寫出來,這是一個有關一位雙性人尋找自己燦爛人生的故事,亦是一個蘊含痛苦、勵志、顛覆傳統觀念;甚至被視為把基督教翻轉的故事。 然而這本書,藏着一種深切的渴望。她渴望能讓世界正確認識雙性人,繼而接納雙性人也是人類的一員;她渴望讓大家對雙性人消除誤解,以致不再歧視和欺凌雙性人;她渴望讓雙性人重拾父母和家人的愛和支持,對每一個人來說家庭的愛和支持都很重要,雙性人也不例外;她渴望讓雙性人發現,我們也可以活得很好,活得有尊嚴,可以貢獻社會和社群;她渴望讓醫療專業看見他們的錯誤;讓政府反省他們的失職,一起去糾正和補救錯誤。 生命本來就不只有傷痛一面,每個人生都一定有快樂和成功,視乎你從什麼角度去看而已。多去尋找自己明亮可愛的一面,學着欣賞,去延續你的快樂、明亮和成功,你一定可以活得更好!
  • 特價
    Out of Stock
    MM350_cover

    #1爸爸媽媽

    $78.00 $62.40
    內容簡介: 每個有機會與親友同行老、病、死的人,都是有福的。 當中的日子有喜樂,也可能有失落。時間不知不覺在人生路途中溜走,但有機會細細留心同行的生命,就會發覺許多美麗的景象,善良的心,動人的情。 照顧者和被照顧者在人生旅途裏有不同的感受。作者既是照顧者,也曾是被照顧者,經歷了生命裏的不同階段,深深體會照顧者需要支援和理解,也要接受被照顧者的正常退化,學習伴老病死,在此把自己的經歷和經驗分享,也分享在路途中的得着。 人生旅程是豐富的,當照顧者和被照顧者的手緊握着,其實是愛的連繫,而我們仨的手也伸出來緊握其他人的手,是愛的連繫,令照顧者能夠迎接重擔和挑戰。 作者簡介: 陳海明 作者得到父母悉心的栽培,在聖士提反女子中學畢業後,便遠赴英國修讀建築並取得專業建築師資格。學成後回港在建築界服務三十年,曾參與多項大型建設並獲香港行政長官嘉許。 近年退休後專心照顧年邁雙親,深深感受到作為照顧者的挑戰!
  • 特價 SA165.jpg

    職場女王論

    $78.00 $62.40
    問:可不可以教我,如何找份好工作? 張:可不可以教我,什麼工作叫好工作? 問:家人大力反對我支持夢想,我該如何堅持? 張:那你的夢想究竟是什麼,可否先告訴我? 問:我想從軍! 張:香港何來軍可從?可不可以實際一點?你要是真想從軍,很多國家請僱傭兵。不過,入水你能游嗎?出水你能跳嗎?應付得了考警察的體能要求再做夢也不遲! 問:我想成功,就要踩低或踩死其他人才可以上位,犧牲那麼大值得嗎? 張:你是社團分子?即使在社團,這種遇佛殺佛、阻我者死,只能是行先死先的馬前卒、小嘍囉,永遠上不了位。要靠對方輸你才能夠贏,只能證明對方弱,不是你強!要成功,首要學會Win Win。 問:我的履歷乃集各家之大成,精心打造而成,照理應該「夠殺」,為何還是音信全無? 張:集各家之大成,即抄襲,「夠殺」只是你以為而已,單靠一份履歷走天涯,肯定是自殺。 在這本書,資深職業諮詢顧問及教練張慧敏將告訴你如何求職、升職,職場的生存之道,以及如何堅持、實現夢想。 本書內容包括: 1. 夢想VS.空想 2. 求職升職很艱難? 3. 女王有火 作者簡介: 張慧敏,Alison Chang,人稱「Son 姐」,資深獵頭人、Career Doctor、培訓專家、職業諮詢顧問及教練、報章專欄作家。
  • 特價
    Out of Stock
    SA175.jpg

    拆穿官場語言偽術

    $80.00 $64.00
    當政治變成一種語言迷霧 人們需提防自己成為語言偽術操弄下而與之共舞的棋子 梁振英或許是香港政治史上,最懂得耍弄「語言偽術」,來達到政治目的之特首。 梁振英是一個絕頂聰明的人,在連串醜聞下,面對四方八面的尖銳提問,他永遠不會直接了當的清楚回答問題,而是搬出一些似是而非、模稜兩可、沒有實質內容的答案,把問題輕輕帶過,蒙混過關。他也不會乾脆否認指控,而是顧左右言而言它,迴避承認,就算日後東窗事發,也「咬佢唔入」。 典型的「梁振英技巧」,又或者「偽術」,包括以下三度板斧: 一)用看似很誠懇的表情、誠懇的眼神、誠懇的語氣,講出一大堆政治上的空廢說話,就像當年尼克遜所說一樣,只講自己想講、對自己有利的話; 二)口口聲聲說「開誠布公」,但實際上卻用盡各種方法限制以至封殺傳媒採訪實情; 三)你問他A,他就答B,過程中偷換概念,轉移視線,以至「捉字蝨」。到東窗事發,又會以「我沒有否認過A」,「我沒有否認過B」,這類雙重否定式(double negative)來為自己解圍。 梁班子的集體「風土病」 不幸的是,這種欺騙,就像一種傳染病一樣,不斷擴散,慢慢地,梁班子內一個又一個成員,都沾染了這種習氣,沾染了這種「風土病」。羅范椒芬、張震遠、陳茂波…… 本書作者蔡子強、黃潔慧,明察秋毫,將梁班子的在香港人面前所說的話,逐句抽出、拆解,套入思考方法、各種理論,並以古今中外的政治人物佐證,讓讀者了解整套語言偽術的荒謬。本書內容包括: 序言: 當政治變成一浸語言迷霧 第一章: 語言偽術家何其多 第二章: 偷、混、轉 - 偽術三兄弟 第三章: 語意曖昧、雙重否定式 第四章: 竊取論點 第五章: 非黑即白、斷章取義,與以偏概全 第六章: 訴諸論據的偽術(尤其是「外國都有」) 第七章: 訴諸人身攻擊 第八章: 官場廢話大全 作者簡介: 蔡子強 香港時事評論員,現任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導師,前任香港城市大學社會科學學部講師。他專門研究香港的選舉、政黨及議會發展,並有於香港各大報章發表文章。 著有 《新君王論》系列 黃潔慧 黃潔慧,現職商業電台時事烽煙節目《左右大局》主持、資深電視記者、辯論/通識教育工作者,先後為《星期二檔案》及《新聞透視》記者/編輯。 著有辯論書籍《快樂辯論》
  • 特價 c-SA225-a

    人生有幾個十年

    $88.00 $70.40
    內容簡介: 2013年,無止橋慈善基金推出《二十四橋明月夜》,展示基金成立五周年之際所建成的二十四座橋,分享義工們關於建橋夢想的二十四個故事,鼓勵大家努力尋找及實現心中的夢想。 2015年,基金再度集結基金成員及義工的經歷和感想出版《來自遠方的呼喚》,不僅作為建橋故事的延續,更透過義工們在走訪農村時的真實體驗,感召更多有心人士貢獻社會,探索人生真正的價值。 2017年正值無止橋成立十周年,希望透過第三本著作《人生有幾個十年》將基金成員和義工十年來服務貧困農村的故事和精神傳遞出去,啟發和激勵大眾把握當下、珍惜時間,在有限的生命裏盡力樂施善行,以生命影響生命。 地球只有一個!十多年來我參與無止橋項目,加深體會全球資源有限之道,及惜物減廢之責。我支持基金會進一步思考未來十年大計,與時並進。創意可無限,惟地球資源卻非無止,節能節材節水,減耗減廢減碳,城鄉人人有責。無止橋可擔當更積極的橋樑角色,連繫城鄉環保人心。 ──黃錦星 人生有幾個十年?我和學生這十年的服務之旅,讓我認識年青人熱誠和願意刻苦的一面。認識生命的珍貴,認識家鄉的美麗,呼吸民族的感情,和探索人生的意義,這都是無止橋項目帶來的收穫。這才是生命教育的本質。 ──沈祖堯 隨着國家富強,精準扶貧,改善民生工程,基建到位,我們築橋也由原始工程邁向人心工程,香港教育倡議明辯慎思,創新科技發展和STEM,卻獨欠了人文教育,我們建造社區中心,好讓中港大學生可以深入了解農村和生態,目前我們建造了四十七條橋,三個社區中心,參加過無止橋的同學人數超過三千二百名,受惠村民近六萬人。四海一家,我們歡迎有共同理念的朋友隨時加入,一同邁向無止橋第二個十年! ──紀文鳳 作者簡介: 無止橋慈善基金 (http://www.bridgetochina.org.hk/hk/) 是一個香港註冊的慈善團體。旨在鼓勵香港和內地大學生運用環保理念,義務為國內貧困和偏遠的農村設計和修建便橋及村莊設施,藉以:  促進香港和內地的溝通、瞭解與融和  改善內地偏遠、貧困農村的生活環境和質素  啟發社會尊重、欣賞和保護地方文化、傳統和環境,提倡可持續理念  提供大學生服務學習的機會,親身為村民帶來實質改變
  • 特價
    Out of Stock
    SA143.jpg
    離開電台,我很高興。不,應該是說,我很HIGH! 我知我知,我走了就沒有人做變態重口味節目。 我知我知,我是商台唯一的血腥和黑暗。 我知我知,繼‘組BAND時間’的INTI離台後,我已接了棒,而現在,我連人帶棒走了!哈哈哈哈!因為我離開時,我問他們band怎麼算,他們說要用一個新方式去做band節目,就是不用一個主持。果然,現在的樂隊節目,真是沒有主持的……所以那支棒我帶走了。有關樂隊的事情,外間還是醒目地繼續找我,因為他們需要的不是一個DJ,而是一個熟悉這個scene,而scene裡的人亦都熟悉她的人,那人,就是我。 商台是個寶庫,你一進去,能拿到多少就多少。雖然寶藏都不是放在你眼前,而是需要一些技巧去取的,但未必有人會幫你。我人際差,只懂做最老土的‘做好自己’,七年後,我終於覺得自己已取得足夠的寶石,那麼盡快離開這兒吧! 在香港自己一個住,所以公司已變成我第二個家,而同事就是我的家人。有時在公司不會急著走,因為見到他們感覺良好,但怎料這良好感覺遠遠不及離開的感覺好!而且和他們的良好友誼已經建立好,其實離開了也不會有影響,那麼為什麼不一早離開呢?現在的人,怕危險,怕接受挑戰,其實很多公司都一樣,以前做事可能很大擔很創新,但現在為了穩穩陣陣賺到錢,那些不會賺錢的瘋狂idea都會被沖到廁所裡。我不要成為這些人,穩陣的生活和穩陣的收入(其實不穩陣的……),這樣就一世,我不要! 我的逃跑計劃成功了,現在比以前更忙更充實,前路很光明。雖然聽眾還在哭喪和悼念著我的節目,但我不顧大家感受了!走了就是超HIGH。想入電台做的朋友,想知電台裡真正發生過什麼事的你,快開始看這書吧。 作者簡介 EKEE(伊維特)加拿大安省美術設計學院畢業,不喜歡說話,但在商業二台903當了七年DJ。現為全職歌手,假才女,寫書寫詞寫歌寫專欄寫劇本。夜鬼樂團(十一男一女之搖滾管弦樂團)TNGO之主唱兼經紀人。著有《什麼都不是》及《伊維特宿命故事集1》。
  • 特價
    Out of Stock
    Cover_op_20171121_1
    內容簡介: 楊岳橋,係現任立法會議員; 楊岳橋,係新界東補選的7號; 楊岳橋,係香港執業大律師; 楊岳橋,係810扮工室的腦細; 楊岳橋,已婚,但唔好搞錯,佢老婆唔係陳玉娥; 楊岳橋,通常將西裝領呔眼鏡襪都襯得唔錯。 關於楊岳橋,尚有很多,你未知道的。 本書分「其人」、「其文」兩章。「其人」集合810扮工室成員們的文章,以議助的角度呈現楊岳橋的各個面向;「其文」收錄楊岳橋於《明報》「法政隨筆」專欄的文章。 作者簡介: 810扮工室 由楊岳橋議員辦事處議員助理組成,透過社交媒體,以議助的角度呈現楊岳橋的各個面向。
  • 特價
    Out of Stock
    SA248_cover2
    內容簡介: 陳沛然身為醫生、爸爸、議員,在這個世紀疫症大流行時代,如何用這三個不同身分去抗疫?在這本書頭三章,大家將會找到答案。在第四章會為大家先介紹傳染病的理論,然後第五章再帶大家回到現實世界,從世界各地的疫情和防疫工作,重溫傳染病的故事。   內容節錄︰

    醫生爸爸函數課

    自從2020年1月疫情出現開始,我每天到官方網站包括國家健康衞生委員會、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官方微博、香港政府新聞公報、及香港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網站 [註一],蒐集數據,然後畫圖表。 大女兒自從疫情開始,學校停課,便常常用電腦上課、做功課、聽歌、跟朋友談天。有一天,我教曉她怎樣蒐集數據,放在試算表 (Excel),然後教她怎樣畫圖表,和在簡報 (Powerpoint) 編輯。自她學懂後,便由她負責每天蒐集數據畫圖表,而我負責校對和在議員網站及社交媒體發布。 我嘗試用數學方法監察和預測肺炎情況。有人說,由1月10日的頭兩個星期,確診病例如直線般不斷攀升。我有些不同意,雖然確診病例在頭兩個星期,好像不斷向上,但是現實上不可能無限地增加。歷史告訴我們,疫情總有冷卻的一天,問題是需要多少時間,和會有多少人受影響。 我每天都在蒐集官方數據,然後畫圖表,就是希望有一天疫情像乙狀曲線(sigmoid curve)般出現減慢和平穩的勢頭,那就有望回落了,之後再估計隔離和戴口罩的日子。而中國內地大概在武漢封城28天後,開始出現乙狀曲線,又名邏輯函數增長 (logistic growth),它是由 Pierre François Verhulst 在1838年至1847年的三篇論文中開發 logistic function ……(下刪3000字),讀初中的大女兒不明白函數,回想起當年的函數數學課,實在有點沉悶,有點艱辛。   作者簡介 陳沛然出生於香港,二OOO年在香港大學醫學院畢業,之後取得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資格,二O一四年擔任香港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二O一五年發起公立醫院醫生薪酬機制加薪靜坐,二O一六年當選第六屆香港立法會中議員,也是會內唯一一名中間派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