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文學作家潘國靈的首部遊記,一冊豐厚之書閃現著他不同身分:作為普通旅客、人文朝聖者、游離者、漫遊者、書寫者……這些年間,他攜帶各種形態的旅者身影上路,有跨越多地的旅遊、遊學、旅居、文化交流、城市考察以至於為人生渡劫之行。旅行書寫包括同步記錄與事後記憶的編織,《總有些時光在路上》呈現了旅程中生命的不同情狀,每次出走成為打開世界版圖的契機,身體以至於生命流動,鑄成歲月中的一圈圈年輪。
對於「雙重性」如潘國靈而言,無所謂扎根但始終心有所牽,棲居一地但人生一直有不少時光在路上(On the Road),揮灑、追尋、跌宕。本土與世界,不休止的鐘擺欲動,那是游離者的精神皈依,也是潘國靈無可取代的作家屬性。
身體的流動一如情感。本書先從旅行的省思寫起,繼而走進實地,從兒時踏足澳門(澳門雜憶)到年輕時待過的巴黎(盛夏巴黎)、旅居的紐約(再會紐約),以至在愛荷華大學駐校與回望(愛荷華記),及後到杭州旅遊(印象杭州)、北京書寫(寫在北京)、台北廣州考察(文創園區)等等,當中有生活體驗、城市觀察與人文視野,詩語與哲思流瀉;近年踏足的東歐與中南半島(渡劫之行),則沉澱出不一樣的人生況味,個體與文化歷史交織,無論時光如何遞變,片片風景攜在路上,刻在紙上。
作者簡介:
潘國靈
文學作家,作品在兩岸三地發表,著有小說《離》(2021)、《寫托邦與消失咒》(2016)、《靜人活物》(2013)、《親密距離》(2010)、《失落園》(2005)、《病忘書》(2001)、《傷城記》(1998);散文集《消失物誌》(2017)、《七個封印》(2015)、《靈魂獨舞》(2010)、《愛琉璃》(2007);詩集《無有紀年》(2013);城市論集《事到如今》(2021)、《第三個紐約》(2009)、《城市學2》(2007)、《城市學》(2005)等。
2006年獲亞洲文化協會頒發「利希慎基金獎助金」,翌年赴紐約遊學、參加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劃」,並赴伊雲斯頓西北大學參加該校首屆「國際寫作日」,及到芝加哥蕭邦劇院與當地作家交流。小說及散文作品曾獲香港文學雙年獎、香港書獎等,2007年及2011年先後獲香港藝術發展局頒發「傑出青年藝術獎(文學藝術)」及「年度最佳藝術家獎(文學藝術)」。2016年於油街實現擔任駐場作家,2022年擔任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駐校作家。
個人網站 | https://www.lawpun.com/
潘國靈書頁 | https://www.facebook.com/punkwok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