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點評清遠之詞。清者,無邪也,遠者,雋永也。
文章節錄:
李白《憶秦娥》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樂遊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評:詞工意遠……以閨思起,此婉約也;結於朝代興亡,眾生離亂,此恢宏也。婉約恢宏,兼而有之,是以獨步古今。
李清照《憶秦娥》
臨高閣。亂山平野煙光薄。煙光薄。棲鴉歸後,暮天聞角。斷香殘酒情懷惡。西風催襯梧桐落。梧桐落。又還秋色,又還寂寞。
評:詞精意悵。「西風催襯梧桐落。梧桐落。又還秋色,又還寂寞」,以連連疊字,表鬱鬱之情,亦婉約派本色也。
蘇軾《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瀟灑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評:人情練達,文采風流。「也無風雨也無晴」,一語三關,色空無相,高焉。
本書特色:
- 作者對唐宋,以至元明清近代的詞均有研究,點評清遠之詞,讓讀者領略當中的韻味。部分內容曾於中華詩學研究會《中華詩學》連載。
- 內容編排按曲調鋪陳,酌附註釋、註音及詞人小傳,加深讀者對詞的認識。
作者簡介:
黃卓華
廣東淸遠人。一九五一年生於廣州。一九五六年移居香港。少好文,後習醫,中歲學詩詞、音樂。另譯《莎士比亞四大悲劇》,著
A General Theory of the Brain and Memory,作《F大調江河交響曲》 (
A Symphony of the Rivers in F Maj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