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出版社

  • 特價
    Out of Stock
    Untitiled
    內容簡介: ■《2018/19升中選校全攻略》內容重點:  集合專家、校長及家長多角度選校策略及形勢分析  逾400所中學資料及DSE成績  全港18區校網分析  雙非兒童升中影響之校網  解構派位機制  升中面試貼士 《明報》多年來出版《升中選校全攻略》,我們深入解構整個升中機制,向全港逾400間中學發問卷,蒐集學校收生情况、公開試表現、辦學特色等最新資料;今年,我們更集齊專家、校長及家長多角度選校策略及形勢分析、熱門校網趨勢,參考價值甚高,務求讓家長獲得有用選校資訊,為子女升中部署。目的是讓家長及學生在現實條件限制下,能作出明智的選校決定。
  • 特價 BH60.jpg
    歷史有許多創新,愈要擺脫歷史:清楚認識歷史,才決定取捨;應當有所建設,與眾人共同奠定新因素來代替舊因素。 歷史是沉重的包袱,盡是無窮無盡令人厭煩的煩瑣往事,既成過去,我們又何必與歷史糾纏?且讓我們放下歷史,從今天輕輕鬆鬆走向明天。 但歷史這包袱不是隨便說放下就能放下的,它是一個民族足迹的印記,人們的思想、行為、感情、全向歷史取樣。歷史有許多創新,愈要擺脫歷史:清楚認識歷史,才決定取捨;應當有所建設,與眾人共同奠定新因素來代替舊因素。 擅將五千年中國歷史長河,化為一段段娓娓動聽故事的吳羊璧,再次以小品形式結合具體史事,寫了《擺脫歷史》,全書可歸納成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重溫君主制度的腐朽殘酷,甚至深宮悲劇;又看封建制度下的小農經濟,如何限制人民的視野,封建統治者如何扭曲異化人民的創造成果。 第二部分,進一步探索中華文化的得與失。 第三部分,探索中國的民主之路,包括民主選舉。 作者簡介: 吳羊璧,一九二九年七月廿五日生於廣東澄海縣,在汕頭市長大。一九四八年至香港謀生。 長期任職副刊編輯。六十年代及七十年代,在業餘時間與友人合辦《伴侶》半月刊(一九六三年)、《書譜》雙月刊(一九七四年)等刊物。 近著有散文集《香港五十秋》、《水滸傳之強者造時勢》、《水滸傳之逆境出英雄》、《龍蛇馬羊》、《書法長河》、《書家與書藝》、《堯舜春秋》、《戰國百家》、《秦漢一統山河》、《三國六朝》、《唐宋盛衰》、《明清近世》及《近代百年波濤》等。
  • 特價 HK35.jpg

    香港節慶風俗

    $98.00 $78.40
    香港繁榮都市背後流傳着大大小小民間節慶活動,你有留意過嗎?香港的節慶風俗可分為節、慶、誕、醮四類,即歲時節令、鄉村慶典、神祇誕辰和太平清醮。節慶活動乃年度盛事,藉此為居民祈福驅邪,並演出神功戲娛神娛人。同時也可以維繫社區和族群成員之間的關係,加強身分認同和歸屬感。可惜,這些傳統文化未為大眾注意。現在就讓歷史、風俗和建築文物的研究者陳天權帶你走遍鄉村市鎮,介紹五十多個香港較為重要或罕見的節慶風俗,重新認識香港傳統一面。 作者簡介: 陳天權,歷史、風俗和建築文物的研究者,經常穿梭城市舊區和大小村落,尋訪大眾遺忘的古蹟,考察少人注意的節慶,以文字和攝影記錄香港的文化遺產。作者過去從事新聞工作,二○○六年修畢香港大學建築系(文物保護)碩士課程,現為專欄作家和自由撰稿人,多年來一直在報章雜誌撰寫有關本土歷史和傳統風俗的文章。曾出版多本書籍,近作是《香港歷史系列:穿梭今昔‧重拾記憶》。
  • 特價
    Out of Stock
    HK36.jpg
    油麻地果欄、尖沙咀訊號塔、九龍城侯王古廟、大學堂……這些陪伴香港人長大的歷史建築,你知道它們的有何特色嗎?你知道每一棟建築物發生的歷史故事嗎?你知道香港有哪些類型的歷史建築嗎? 香港受東西方雙重文化熏陶,作為歷史沉澱的建築物更是兼備中西特色,乃東方之珠的歷史寶藏。雖然經常見到身邊的歷史建築,但很多人並不了解建築背後的美學以及歷史故事。 建築文物研究者陳天權,講解香港歷史建築的評級制度,分類總結歷史古蹟的屬性,更進一步在港島、九龍兩地挑選了三十四處中西式建築文物,每一處建築都附上大量精美圖片,從建築美學、歷史知識等專業知識,帶你逐一深入認識歷史建築的每個鮮為人知的細節。這些歷史建築反映了不同時代的特色,了解它們有助大家認識舊日香港的社會事態和建築風格,從而提高保育意識。 作者簡介: 陳天權,曾從事新聞工作,現為專欄作家和自由撰稿人。經常穿梭城市舊區和大小村落,尋訪被大眾遺忘的地方歷史、傳統風俗和建築文物,以文字和照片記錄香港的文化遺產。二○○六年修畢香港大學建築系(文物保護)碩士課程。曾出版十多本書籍,包括《香港節慶風俗》、《香港歷史系列:穿梭今昔、重拾記憶》等。
    試閱
  • 特價
    Out of Stock
    M091.jpg
    他出生在維多利亞山頂的富人大宅。他的家卻隱藏在狹窄而簡陋的小偏房。從一開始他就身處兩個世界。 他十七歲闖蕩電影圈,每天最早到片場,最晚收工,並自告奮勇嘗試高難度動作。 他兩度闖蕩荷里活,均以失敗告終。第三次再到美國,用自己的劇本拍攝電影,首周就拿下九百八十萬美元,登上美國電影票房榜首,創港產片之先河。 他性急、好動,有潔癖和強迫症,愛管閑事又愛嘮叨,還有自卑與遺憾的時刻,而做那些驚世駭俗的博命動作也會害怕。 他年輕時有過一些或浪漫或心酸的愛情故事。隨着年紀漸長,他多了思考退休和生死。 他就像我們每個凡人,但他也是成龍,那位地球上唯一的Jackie Chan。 作者簡介: 成龍 1954年生,白羊座,屬馬。 出生於香港,祖籍山東。 本名房仕龍,曾用名陳港生,英文名 Jackie Chan。 從事電影工作54年。 朱墨 1983年生,白羊座,屬豬。 出生於河北高陽。 北京師範大學、倫敦大學學院 (UCL) 電影學雙碩士。 從事電影工作近十年。
  • 特價
    Out of Stock
    SA175.jpg

    拆穿官場語言偽術

    $80.00 $64.00
    當政治變成一種語言迷霧 人們需提防自己成為語言偽術操弄下而與之共舞的棋子 梁振英或許是香港政治史上,最懂得耍弄「語言偽術」,來達到政治目的之特首。 梁振英是一個絕頂聰明的人,在連串醜聞下,面對四方八面的尖銳提問,他永遠不會直接了當的清楚回答問題,而是搬出一些似是而非、模稜兩可、沒有實質內容的答案,把問題輕輕帶過,蒙混過關。他也不會乾脆否認指控,而是顧左右言而言它,迴避承認,就算日後東窗事發,也「咬佢唔入」。 典型的「梁振英技巧」,又或者「偽術」,包括以下三度板斧: 一)用看似很誠懇的表情、誠懇的眼神、誠懇的語氣,講出一大堆政治上的空廢說話,就像當年尼克遜所說一樣,只講自己想講、對自己有利的話; 二)口口聲聲說「開誠布公」,但實際上卻用盡各種方法限制以至封殺傳媒採訪實情; 三)你問他A,他就答B,過程中偷換概念,轉移視線,以至「捉字蝨」。到東窗事發,又會以「我沒有否認過A」,「我沒有否認過B」,這類雙重否定式(double negative)來為自己解圍。 梁班子的集體「風土病」 不幸的是,這種欺騙,就像一種傳染病一樣,不斷擴散,慢慢地,梁班子內一個又一個成員,都沾染了這種習氣,沾染了這種「風土病」。羅范椒芬、張震遠、陳茂波…… 本書作者蔡子強、黃潔慧,明察秋毫,將梁班子的在香港人面前所說的話,逐句抽出、拆解,套入思考方法、各種理論,並以古今中外的政治人物佐證,讓讀者了解整套語言偽術的荒謬。本書內容包括: 序言: 當政治變成一浸語言迷霧 第一章: 語言偽術家何其多 第二章: 偷、混、轉 - 偽術三兄弟 第三章: 語意曖昧、雙重否定式 第四章: 竊取論點 第五章: 非黑即白、斷章取義,與以偏概全 第六章: 訴諸論據的偽術(尤其是「外國都有」) 第七章: 訴諸人身攻擊 第八章: 官場廢話大全 作者簡介: 蔡子強 香港時事評論員,現任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導師,前任香港城市大學社會科學學部講師。他專門研究香港的選舉、政黨及議會發展,並有於香港各大報章發表文章。 著有 《新君王論》系列 黃潔慧 黃潔慧,現職商業電台時事烽煙節目《左右大局》主持、資深電視記者、辯論/通識教育工作者,先後為《星期二檔案》及《新聞透視》記者/編輯。 著有辯論書籍《快樂辯論》
  • 特價 HK43.jpg
    在何耀生的新作中,向讀者深入介紹了各種傳統習俗及工藝,包括一些市民難得一睹、媒體亦甚少介紹的風俗及工藝,例如上水鄉六十年一度的清醮、春秋二祭食山頭儀式、漁民神祇朱大仙、製香工場、大龍鳳木雕藝術、傳統紙紮等,所有篇章均輔以圖片,使人對儀式及工藝製作過程一目了然,更為歷史留下見證。 保育呼聲愈喊愈高,在傳承風俗及延續工藝的事情上,每個香港人也應盡自己能力。我們怎能將本土習俗拋諸腦後,卻跑去追趕西潮的尾巴呢? 作者簡介: 何耀生,香港歷史文化研究人,致力推廣保育工作和通識文化教育。先後為多間中小學,「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和「嶺南大學」舉辦通識文化教育活動。近年更策劃多個保育古蹟文化活動和展覽。此外,何先生曾先後倡議香港政府成立「香港歷史舊城區」,及重新規劃「前荷李活道警察宿舍」。 筆者於八十年代中,曾任職美國最大服裝公司LIZ CLAIBORNE INC.,並派駐上海,負責離岸加工生產的工作。到九十年代轉職日本機構,經常到海外和國內負責產品和市塲開發。對於香港製造業的歴史及發展一直進行研究和蒐集有關資料,此外,更關注工業轉型升級,和製造業結合創意產業的發展等……就香港今後如何保育歴史文化和城市發展,他曾先後在《明報》、《南華早報》、《蘋果日報》、《香港經濟日報》、香港電台、 亞洲電視發表不少意見。
  • 特價 Untitiled

    日軍慰安婦內幕

    $80.00 $64.00
    日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犯下的罪行罄竹難書,強徵慰安婦是最無恥、最卑劣的惡行。 所謂慰安婦,其實即隨軍軍妓,據估計,被強迫當慰安婦的中國、韓國、東南亞及荷蘭婦女超過十萬人。她們飽受蹂躪摧殘,很多人更遭到毒打虐待,甚至被殺害,倖存下來的慰安婦也多身心殘缺,抱撼終生! 日本政府曾否認軍方與強徵慰安婦有關,但隨着愈來愈多資料重見天日,加上各地受害人紛紛挺身指證,這些曾被日本政府刻意掩藏的不光彩歷史,終於展示人前。從這本書,大家可深入了解有關慰安婦的真相。 本書初版於一九九三年,是關心香港淪陷史者的必讀參考書。適逢二○一五年為抗戰勝利和香港重光七十週年,明報出版社現特予再版,以紀念抗戰勝利,並緬懷謝永光先生。 作者簡介: 謝永光,(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九八年),廣東東莞人,香港出生。香港史專家、資深報人、針灸學家、中醫教育家。 歷任香港報刊港聞版編輯、專欄作家、香港中國針灸協會會長、香港中醫學會學術顧問、廣州市中醫學會名譽顧問、美國針灸醫學會顧問、暨南大學醫學院客座教授、湖南中醫學院客座教授,對文史及傳統醫學有湛深研究。曾在《明報》副刊主持「包教曉信箱」二十餘年。後專心研究香港抗戰史,著有《戰時日軍在香港暴行》、《三年零八個月的苦難》、《香港抗日風雲錄》、《香港淪陷 : 日軍攻港十八日戰爭紀實》、《香港戰後風雲錄》等,填補了香港淪陷前後歷史的空白。  
  • 特價
    Out of Stock
    ed40cover
    每年的小一入學面試,都讓家長和小朋友如臨大敵。事實上,小一面試考核的是小朋友對不同事物的認知、分析能力、逆境處理、溝通技巧、小組協作、語言表達等的表現。小朋友學習以上的面試技巧,對日後學習上、工作上和待人接物上都有正面幫助,終生受用。本書旨在方便家長,一站式講解預備小一入學面試的各個要點,讓家長與孩子一同為未來作好準備。 究竟要怎樣為孩子準備個人檔案(Portfolio)?個人檔案應包括什麼內容?最少要有多少頁?如何篩選列入個人檔案的證書或獎項?是否申請所有的官立、資助、直資和私立學校均須提供個人檔案?……本書將為家長們解答二十項製作個人檔案的常見疑惑,更附有錯誤示範的清晰解說,讓家長避開八大陷阱。 面試前又應怎樣幫助孩子裝備自己,把握面試中唯一一次機會,一擊即中?不少家長對於孩子在面試中的對答方向和技巧抱持誤解,本書將為大家全面擊破五十題面試的錯誤答法,更為家長精選500個中英對照的面試思考方向及題目及全新常識圖解50問。 近年,香港大中小學均強調通識教育,通識科問題自然成為升學面試必考題材!今年,Miss K.特別準備了十個生活狀況,配合50條思考題目,圖文並茂,和孩子一起「圖解常識50問」! 家長們請謹記──面試的王道絕非要孩子熟讀這600條題目,更不是背誦家長自行預設的「標準答案」,而是希望透過這些題目鍛煉孩子各方面的技巧。當然,本書同時會為家長提供不少在「家長面試環節」將要準備的思考方向題目,為你的孩子開啓心儀學府的大鎖。 另外,本書更會以十個貼近選校趨勢的真實個案,與家長們分享更多升小面試的致勝之道。面對「叩門」的各種提問,本書作者亦會為大家一一解答。 機會,只會留給有準備的人。今日起,為你的孩子全面裝備升小面試吧! 作者簡介: Miss K.畢業於拔萃女書院,於高考、會考勇奪多科A級成績,同時榮獲拔萃女書院獎學金,曾於多間BAND 1名校任教。 ‧香港大學社會科學院碩士 (優異) (主修輔導) 及 學士 (主修心理學) 畢業生 ‧無線電視《Big Boys Club》節目,分享升小及升中面試重點技巧 ‧新城知訊台《開心家天下》嘉賓主持 ‧曾接受本地雜誌《Face》分享名校生教學心得 ‧多次應香港教育局邀請,於官方通識科講座中擔任講者 ‧《南華早報》及EVI親子網升學專欄作家 ‧《南華早報》通識專欄作家
  • 特價 K189cover
    大道何處覓?一悟值千金。 滾滾紅塵中,錢財須向義中求;對自己事業之發展,本「無為」之宗旨,職責所需,盡力而為,不滲有人為之智巧計算,以牟個人之私利;對美善抱以欣賞讚嘆之情愫,從而善善惡惡,以仁者之心待人對事,以悔咎之心改過遷善。本書闡釋中外聖哲之思想體系,望有助讀者通悟,不執迷於聲色物質世界,得享安寧。 本書篇目: 第一章:道與器 ──精神生命與自然生命 第二章:道──人能弘道,道亦弘人 第三章:中國儒家之「道」之特質 第四章:道家之「道」 第五章:佛家之「道」 第六章:基督之道 第七章:結論 作者簡介: 黎景鎏 終生從事教育工作。英國格洛斯特大學 (Gloucestershire University) 榮譽文學士,英國特許語言學會會員 (MCIL),英國雪斐爾大學 (The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及洛丁漢大學 (The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碩士。多年於專上學院任教哲學,課程包括「哲學概論」、「孟子至大至剛之人生哲學」、「莊子之逍遙人生哲學」、「老子之虛一而靜、無為而為之人生哲學」、「宗教哲學──上帝之至善與人性之陷墮」等。
  • 特價 SA237_cover
    內容簡介: 跳出單一角度,全方位兩岸三地最新觀察 身分認同是如何形成的?香港和台灣這兩個不同社會的歸屬意識,是在如何的歷史脈絡下,走到今天的階段?究竟「香港人」與「台灣人」這兩種身分認同是如何形塑?如何建構起來的?其中「中國」因素又扮演了何種角色? 英國殖民統治香港一個半世紀,英國有否在香港社會灌輸「大英子民」的意識?「九七回歸」對香港社會身分認同的建構有何影響?過去未曾出現的「港獨」思潮,爲何在回歸中國近二十年後突然浮現? 台灣人意識是如何在日本殖民統治時期萌芽的?經歷了戰後「二二八事件」及國民黨的長期統治,台灣社會如何經歷「省籍矛盾」,又如何在1990年代伴隨着政治民主化而走向本土化的方向? 隨着「中國崛起」氣勢的推移,中國大陸與台灣的力量對比愈來愈懸殊,大陸的發展紅利理應更吸引經濟一直處於低迷的台灣社會,爲何現實卻是在台灣引發此起彼伏的戒心與擔憂? 當年漢唐盛世,萬邦來朝,如今「中國崛起」迎來高峰期之際,已「回歸」的香港與還沒「統一」的台灣社會對「中國」的向心力爲什麽出現不增反減的現象?對港台這兩個社會而言,「中國崛起」究竟意味着什麽? 回歸之前,香港市民的「祖國」是英國和中國嗎?大陸自稱是台灣人民的「祖國」,可爲何台灣人認爲中華人民共和國是自己祖國的只有百分之零點一?如何解讀「祖國」這個概念在兩岸三地所呈現的截然不同的語境與認知? 作者簡介: 林泉忠 東京大學法學博士。歷任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日本琉球大學國際關係學系副教授、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東京大學兼任副教授、北京大學歷史系客座教授、國立台灣大學兼任副教授、《明報》「筆陣」專欄作者等。 主要研究領域為東亞國際關係,側重兩岸三地關係、中日關係、琉球研究、釣魚台問題研究等。已出版專著《「邊陲東亞」之認同政治:沖繩、台灣、香港》、《誰是中國人︰透視台灣人與香港人的身份認同》、《中日國力消長與東亞秩序重構》、《多元視野下的釣魚臺問題新論》、《二十一世紀視野下的琉球研究》、及學術論文四十餘篇,包括〈中國崛起症候群〉、〈「中國崛起」對台灣社會國家認同之影響〉、〈試論蔣經國之「本土化政策」(1972-1991)〉、〈戰後台灣文化之建構:從「新中國文化」轉向「新台灣文化」之政治脈絡〉、〈何謂「香港人」?從戰後「香港共同體」之成立看新生身份認同之特徵〉、〈香港國籍與護照的多重性:兼論港人身份認同的流動性〉、〈哈日、親日、戀日:「邊陲東亞」的「日本情結」〉等。
  • 特價 BH1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