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出版社

  • 特價 SA237_cover
    內容簡介: 跳出單一角度,全方位兩岸三地最新觀察 身分認同是如何形成的?香港和台灣這兩個不同社會的歸屬意識,是在如何的歷史脈絡下,走到今天的階段?究竟「香港人」與「台灣人」這兩種身分認同是如何形塑?如何建構起來的?其中「中國」因素又扮演了何種角色? 英國殖民統治香港一個半世紀,英國有否在香港社會灌輸「大英子民」的意識?「九七回歸」對香港社會身分認同的建構有何影響?過去未曾出現的「港獨」思潮,爲何在回歸中國近二十年後突然浮現? 台灣人意識是如何在日本殖民統治時期萌芽的?經歷了戰後「二二八事件」及國民黨的長期統治,台灣社會如何經歷「省籍矛盾」,又如何在1990年代伴隨着政治民主化而走向本土化的方向? 隨着「中國崛起」氣勢的推移,中國大陸與台灣的力量對比愈來愈懸殊,大陸的發展紅利理應更吸引經濟一直處於低迷的台灣社會,爲何現實卻是在台灣引發此起彼伏的戒心與擔憂? 當年漢唐盛世,萬邦來朝,如今「中國崛起」迎來高峰期之際,已「回歸」的香港與還沒「統一」的台灣社會對「中國」的向心力爲什麽出現不增反減的現象?對港台這兩個社會而言,「中國崛起」究竟意味着什麽? 回歸之前,香港市民的「祖國」是英國和中國嗎?大陸自稱是台灣人民的「祖國」,可爲何台灣人認爲中華人民共和國是自己祖國的只有百分之零點一?如何解讀「祖國」這個概念在兩岸三地所呈現的截然不同的語境與認知? 作者簡介: 林泉忠 東京大學法學博士。歷任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日本琉球大學國際關係學系副教授、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東京大學兼任副教授、北京大學歷史系客座教授、國立台灣大學兼任副教授、《明報》「筆陣」專欄作者等。 主要研究領域為東亞國際關係,側重兩岸三地關係、中日關係、琉球研究、釣魚台問題研究等。已出版專著《「邊陲東亞」之認同政治:沖繩、台灣、香港》、《誰是中國人︰透視台灣人與香港人的身份認同》、《中日國力消長與東亞秩序重構》、《多元視野下的釣魚臺問題新論》、《二十一世紀視野下的琉球研究》、及學術論文四十餘篇,包括〈中國崛起症候群〉、〈「中國崛起」對台灣社會國家認同之影響〉、〈試論蔣經國之「本土化政策」(1972-1991)〉、〈戰後台灣文化之建構:從「新中國文化」轉向「新台灣文化」之政治脈絡〉、〈何謂「香港人」?從戰後「香港共同體」之成立看新生身份認同之特徵〉、〈香港國籍與護照的多重性:兼論港人身份認同的流動性〉、〈哈日、親日、戀日:「邊陲東亞」的「日本情結」〉等。
  • 特價
    Out of Stock
    BH12.jpg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是一個大故事,這個大故事由無數的小故事所組成;而無數的人生故事,即便組成了歷史大故事。歷史其實並不枯燥。我們的祖先不外與現代人一樣,面對人生,用他們的智慧與勇氣,克服困難,開創事業,展開一個又一個新的局面。 作者以散文形式,並以故事性的事件為基礎,把從上古神話,堯、舜傳說到春秋時期的故事寫下來,而成為一部有血有肉,且富感性的歷史故事。書內敘述的故事都有典籍、傳說的根據。 全書字裏行間,均富文采及感情,讀了彷彿聽到古人的聲音,感受到古人的呼吸氣息。
  • 特價 BH63.jpg
    抗戰時期,人們常稱之為國難時期。 日本軍國主義者一片地域一片地域逐步蠶食中國,先有《何梅協定》,引使全國抗日氣氛升溫,繼有「一二九」運動及張學良策動的「西安事變」,兵諫後蔣介石終願意國共再度合作,共同抗日。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盧溝橋事變,八年抗日戰爭正式爆發。 抗日戰爭的歷程是:一開始,日本軍隊迅速進華北,以為可以在幾個月內使中國屈服。後來受到中國軍民的頑強抵抗,進入相持階段,此時,國共「摩擦」發展成「皖南事變」。抗日的戰場上,中日雙方一次又一次的掀起規模巨大的激戰。 本書以「百戰山河」為總題,分三個大階段叙述:國共合作篇、國難篇、解放篇。 《國難篇》包括了西安事變、國共再度合作抗日、八年抗戰的境況——淞滬劇戰、台兒莊大捷、武漢大會戰、百團大戰、皖南事變,國共雙方都以自己的方式,以血汗保衛國土與人民。 百戰山河的場景,繼續發展。 作者簡介: 吳羊璧,一九二九年七月廿五日生於廣東澄海縣,在汕頭市長大。一九四八年至香港謀生。 長期任職副刊編輯。六十年代及七十年代,在業餘時間與友人合辦《伴侶》半月刊(一九六三年)、《書譜》雙月刊(一九七四年)等刊物。 近著有散文集《香港五十秋》、《水滸傳之強者造時勢》、《水滸傳之逆境出英雄》、《龍蛇馬羊》、《書法長河》、《書家與書藝》、《堯舜春秋》、《戰國百家》、《秦漢一統山河》、《三國六朝》、《唐宋盛衰》、《明清近世》、《近代百年波濤》、《擺脫歷史的故事——五千年的審視與反思》、《百戰山河(一)國共合作篇》、《百戰山河(二)國難篇》及《百戰山河(三)解放篇》等。
  • 特價
    Out of Stock
    CH06.jpg

    聶紺弩刑事檔案

    $98.00 $78.40
    內容簡介: 這是一件真實告密檔案、揭示了一宗歷史冤案的真相。 「本書以聶紺弩的悲劇為主軸,勾勒這位當年的新青年、後來的異見者畢生所走過的路和矢志不渝的追尋,字裏行間,錚錚漢子的識見、學養與風骨,那個大時代的家國情懷,使人讀來,不忍掩卷。」 陳文威 作家 歷任香港藝術發展局審批員(文學) 香港書展歷屆「名家好書推荐」名家 《聶檔》(簡稱)比追看所有無間道、卧底電影更令人沉重,當中的告密者不是外人,正是聶紺弩的好友至交,是他們一字一文把聶的所有言行和寫作,從不間斷地都呈報上高層;告密者行文如操刀,字字見血,刀刀入肉,一步一步將聶送進監牢。 本書作者寓真,為山西省資深政法工作者。他用事實說話,以解密了的檔案材料為憑,系統又完整地揭示出聶紺弩冤案的真相。 章詒和說她「一口氣」讀畢《聶紺弩刑事檔案》,「大慟,大悲。淚如大河,決堤而下。」 此書未發表已一度讓內地文壇引起牽然轟動。 關於聶紺弩 聶紺弩(一九○三至一九八六年),作家;三十年代開始追隨魯迅,曾任香港《文匯報》總主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副總編輯,一九五五年牽連「胡風反革命集團」,一九五七年被列為右派分子,流放北大荒勞役;一九六一年獲釋回北京,遭受告密,一九六七年被指為現行反革命分子,判以無期徒刑,卒於一九七六年獲提前釋放,一九七九年平反。(chinesenewsnet.com)
  • 特價
    Out of Stock
    LL42.jpg
    《Learning English with Regina》自出版而來,一再加印,極受大眾歡迎。 在《Learning English with Regina II》中,葉劉淑儀再次跟讀者分享學習英語的方法和樂趣。本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除了包括有英國道地俚語,西方文學巨著、《聖經》故事等等的例子解說外,更增設了兩個新篇章,分別講述由外來語演變而成的英語用詞,以及向美國現任總統奧巴馬學習英語演說的修辭;第二部分以她親自撰寫的,評論香港以至國際的時事經濟和政制現況的英語文章為基礎,針對個別英語用句和詞語,遂一以中文解說補充,深入淺出,易學易記。 本書內容豐富,提供大量生活化的例子說明,行文理闢義精,為進階英語學習的不二之選。 特別收錄:葉劉淑儀的女兒,葉榮欣,討論香港民主發展的英語文章,文中對民主的基本定義,作出了深入透徹的分析,又引用了不少名人金句和文學修辭手法;葉劉淑儀更親自就文中提出的論點作出剖析和說明,非常值得一讀。
  • 特價 M070.jpg
    內容簡介: 此書超過三分一內容為新修訂內容。 十二月一日,世界愛滋日! 「民間防愛第一人」高耀潔教授親筆撰寫以八十三歲高齡踏上流亡路的種種酸苦! 我從來就沒有想當個什麼英雄。但是,是誰把那第一個愛滋病患者送到了我的面前? 使我從那一天起就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誰讓我是個醫生,誰讓醫生的天職是治病救人,誰讓我從小就在聖賢的教育下長大, 誰讓我見了受苦難折磨的人就難以心安,誰讓我見了黑暗和罪惡就怒髮衝冠…… 「我家擁有巨大的財產,僅田地就有三十六頃,在那個時代,是不折不扣的名門望族。由於我出身於這樣的家庭,自我五歲起就開始讀私塾,接受儒學教育,奠定了我的人生觀和以後要走的道路:尊重他人,憐憫弱勢群體,堅持實事求是,從不畏權貴勢力。」 八十多歲的高耀潔教授,一直是中國抗擊愛滋病的勇士,贏得國內外的讚譽和敬仰。她以往堅拒撰寫回憶錄,覺得幹實事比立傳更重要。但網上謾罵攻訐的言論使她不得不改變主意,親撰回憶錄公開家世,駁斥謠言,以正視聽。正直不阿的老人細說個人和國家跌宕的命運,使這部回憶錄的意義和價值遠遠大於闢謠。 這書分成兩部分,「上篇:高氏家族和我退休前後的生涯」是高教授的自傳,童年、戰亂、當流亡學生、當上婦科醫生、下鄉、文化大革命、被批鬥、自殺未遂、兒子冤獄、被勞改……透過閱讀她的身世與苦難,我們其實也在閱讀中國近代史。高教授的每段經歷,也是磨難,而且,磨練出她那不屈的人格。 此書第二部分,即「下篇:退休後遭遇的愛滋風雲」,則是中國愛滋病疫情的詳細總論。從打擊性病遊醫,到遇上第一個愛滋病人,繼而揭發中國內地因為人民賣血而引起的災難性愛滋疫情,一直描述至她因此而被打壓、監視、軟禁,有獎領不得,連帶其他跟她有聯繫的人均被監控或教唆出賣的等等情形。 此外,此書在2008年出版的時候,高教授仍身在內地,故原書的內容也是寫到當時為止。現在的增訂版本新增交待了其後的事情——高教授為什麼以八十三歲高齡,最終也得踏上流亡之路,與及到達美國後至今的生活。 最後,請留意高教授把她的遺囑也收錄在這書中去。為什麼她要這樣做?為什麼她要連遺囑也向所有人公開?當中反映的,是不是更值得我們深思? 作者簡介 高耀潔(1927年12月19日),山東曹縣人, 1954年畢業於河南大學醫學院,任婦產科醫師21年、婦瘤科教授16年,曾撰寫有關婦產科書籍達14冊,於1990年從河南中醫學院退休。 退休後,從事婦女保
  • 特價 SA163.jpg

    對話 X 佔領

    $80.00 $64.00
    香港大學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提出「佔領中環」爭普選方案,在香港社會產生極大震撼力,引起坊間激烈討論。二○一三年三月,戴耀廷和、朱耀明、陳健民舉行「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和平佔中)首次記者會,並宣讀「和平佔中」信念書。二○一三年五月二十三日,「和平佔中」舉行記者會,宣布六月九日首場商討日(D-Day1)安排。一場政治盛大的政治商討大會即將在香港上演。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講師譚蕙芸邀請了十二個單位,共十五名人士與戴耀廷對話。文章富歷史意義,見證了佔中運動的重要發展,因此輯錄成書。 「對話x佔領」,邁向真普選之路,中港官民必須對話,然而沒有佔領的決心,對話實在難以展開。佔領是促進對話的一種方式,若對話成功,佔領亦未必需要進行。香港的現況,恍如處身十字路口,佔領中環是個未知之數。究竟事件發展下去,會為香港的未來帶來什麼影響?相信每個香港人都關心並想進一步了解,這本書,會是一個很好的起點。 本書內容包括: 序(陳慧) 自序 戴耀廷:重思公民抗命是香港民主運動的大殺傷力武器 譚蕙芸:什麼人訪問什麼人 佔領中環對談系列一:堵路不言勇 難在爭民心 佔領中環對談系列二:激情回歸理性 重整人心的社運 佔領中環對談系列三:呼喚中年人的良知 長毛:我們不做誰做? 佔領中環對談系列四:人生有多少個三十年 朱牧:我沒有代價的底線 佔領中環對談系列五:歷史變革一念之間 陳健民:「我悲觀,所以更要做。」 佔領中環對談系列六:黃洋達:民眾夠堅定,無所謂騎劫 佔領中環對談系列七:漫漫民主路 只差一步 李柱銘要做第一被告 佔領中環對談系列八:可望而不可即的普選夢 施永青:為民主我曾經好痛 佔領中環對談系列九:如果命運能選擇 香港人心黑定白 佔領中環對談系列十:特區普選對北大人的禁忌 寧可香港死也不放生你 佔領中環對談系列十一:是孩子迷失了被驕縱 還是家長太過「直升機」? 佔領中環對談系列十二:老竇教仔仔教老竇 教授爸爸遇上學生領袖 戴耀廷:走過「佔中」的三個月 佔領中環大事記 作者簡介: 戴耀廷,香港大學法律系副教授,提出十六字法治定義「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以法限權、以法達義」,被不少中學通識課程採納為教材。早年在英國修畢法律碩士後回港從事法律教育,喜歡把法律與其他學科如政治宗教結合研究,多年來鑽研《基本法》、《人權法》、憲政轉型、法治和宗教政治等;亦曾任李柱銘助理、基本法諮詢委員會、中策組非全職顧問。戴是虔誠基督徒,重視工作和信仰的整合,採取「以神學為起點,以法律為工具」的生活態度。 譚蕙芸,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講師,獨立記者;本科畢業於多倫多大學,主修電影理論及心理學,再於中文大學修畢傳播學哲學碩士,曾擔任「明報」及「有線電視新聞部」港聞記者,採訪過二○○三年SARS及二○○八年四川大地震,先後奪得多個新聞報道獎項:二○○三年報業公會最佳年輕記者,二○○六及二○○七年消費新聞獎及二○一二年兩項人權新聞獎。
  • 特價 BH79.jpg
    內容簡介: 一九四一年日軍佔領香港三年零八個月,期間屠殺手無寸鐵的平民,以灌水、電刑、吊飛機、火燙等酷刑逼迫異己﹔漠視國際公約,虐待及殘殺戰俘,又大肆搶掠財物、強姦婦女,惡行罄竹難書。 對這段黑暗歲月內日軍所犯的滔天罪行,本書有詳細記錄,讓香港人重溫歷史,並認識軍國主義的可怖﹗ 本書初版於一九九一年,是關心香港淪陷史者的必讀參考書。明報出版社現特予再版,以紀念抗戰勝利和香港重光七十週年,並緬懷謝永光先生。 作者簡介: 謝永光,(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九八年),廣東東莞人,香港出生。香港史專家、資深報人、針灸學家、中醫教育家。 歷任香港報刊港聞版編輯、專欄作家、香港中國針灸協會會長、香港中醫學會學術顧問、廣州市中醫學會名譽顧問、美國針灸醫學會顧問、暨南大學醫學院客座教授、湖南中醫學院客座教授,對文史及傳統醫學有湛深研究。曾在《明報》副刊主持「包教曉信箱」二十餘年。後專心研究香港抗戰史,著有《戰時日軍在香港暴行》、《三年零八個月的苦難》、《香港抗日風雲錄》、《香港淪陷 : 日軍攻港十八日戰爭紀實》、《香港戰後風雲錄》等,填補了香港淪陷前後歷史的空白。
  • 特價 Untitiled
    內容簡介: ■《2018/19升中選校全攻略》內容重點:  集合專家、校長及家長多角度選校策略及形勢分析  逾400所中學資料及DSE成績  全港18區校網分析  雙非兒童升中影響之校網  解構派位機制  升中面試貼士 《明報》多年來出版《升中選校全攻略》,我們深入解構整個升中機制,向全港逾400間中學發問卷,蒐集學校收生情况、公開試表現、辦學特色等最新資料;今年,我們更集齊專家、校長及家長多角度選校策略及形勢分析、熱門校網趨勢,參考價值甚高,務求讓家長獲得有用選校資訊,為子女升中部署。目的是讓家長及學生在現實條件限制下,能作出明智的選校決定。
  • 特價 BH64.jpg
    歷盡千艱萬苦、八年離亂,中國抗戰終於勝利了。 抗戰勝利,全國各階層渴望不要再有內戰,但是全面內戰仍然發生了。於是有了解放戰爭。解放戰爭的戰役規模出人意料地龐大,也出人意料地迅速達到了高潮,出現了新中國。民心的向背,起了最根本的作用。 內戰之所以一定發生,人們容易看到的是:由於蔣介石的一貫堅決反共政策,加上國民黨管理國政腐敗,貪污、使物價高漲、更強行收兵,百姓苦不堪言,在這背景下,一九四七年十月,共產黨宣布大反攻,解放全中國。 本書以「百戰山河」為總題,分三個大階段叙述:國共合作篇、國難篇、解放篇。 《解放篇》包括了日本投降、重慶談判、雙十協定、國共內戰情況──東北戰場、遼瀋戰役、錦州之爭、長春解放、金圓券引發經濟崩潰、淮海戰役、傅作義引領北平起義、各地和平解放及新中國成立。 地經百戰山河壯,壯麗的山河上,應該建設起一個更富強、民主、自由以及和諧的社會。 作者簡介: 吳羊璧,一九二九年七月廿五日生於廣東澄海縣,在汕頭市長大。一九四八年至香港謀生。 長期任職副刊編輯。六十年代及七十年代,在業餘時間與友人合辦《伴侶》半月刊(一九六三年)、《書譜》雙月刊(一九七四年)等刊物。 近著有散文集《香港五十秋》、《水滸傳之強者造時勢》、《水滸傳之逆境出英雄》、《龍蛇馬羊》、《書法長河》、《書家與書藝》、《堯舜春秋》、《戰國百家》、《秦漢一統山河》、《三國六朝》、《唐宋盛衰》、《明清近世》、《近代百年波濤》、《擺脫歷史的故事——五千年的審視與反思》、《百戰山河(一)國共合作篇》、《百戰山河(二)國難篇》及《百戰山河(三)解放篇》等。
  • 特價 HK26.jpg

    追尋九龍古蹟

    $88.00 $70.40
    近年來,香港興起本地遊,旅行社紛紛舉辦香港一天遊,發掘了不少值得遊覽的地方,市民的腳步重新踏足香港這片土地,讓我們明白到,原來除了外地,香港也有很多讓我們尋幽探秘的地方。別的地方有名勝古蹟,香港也有歷史建築,且與我們的生活、文化有緊密的連繫。在了解別國的風土民情前,是否應該先認識本土歷史及文化? 在書中,作者爾東選取九龍最具代表性的四十二幢古建築物作詳盡介紹。除此以外,還有攝影師李健信拍下的珍貴照片,以及地圖指引和「遊玩小貼士」,方便讀者實地遊覽,實是集歷史百科和遊玩指南於一身的必讀之作。 文字資料:詳盡介紹其歷史 珍貴照片:恍如親身遊覽 地圖指引:對所在地一目了然 遊玩小貼士:作者的遊玩心水推介 作者簡介: 爾東,廣東番禺人。現任中國歷史教育學會副主席、香港通識教育會副主席。著有《簡明香港歷史》、《香港史教材套》、《香港古蹟考察指南》、《舊香港》、《漫談香港史》、《香港歷史之謎》、《趣談香港街道》和《趣談九龍街道》等書。筆者經常在報章發表有關香港歷史的文章,並多次擔任香港歷史講座講者及香港史古蹟考察之導賞員。 李健信,廣東番禺人。從事電腦系統工程及互聯網網站編寫工作,閒時愛手執地圖,走遍香港大街小巷,四處遊歷搜影,並對研究香港巴士的歷史演變有濃厚興趣。多年來,曾先後為《汽車雜誌》、《Hot Machine》、《Anycar》等多本汽車雜誌與《香港巴士年鑑》、《趣談香港街道》、《趣談九龍街道》等撰寫專題文章及拍攝相片。
  • 特價 Untitiled

    香港戰後風雲錄

    $80.00 $64.00
    一九四五年二次大戰結束,日本投降,中國抗戰勝利,香港光復。但英國拒絕交還香港主權並搶先接收,而當時中國政府無力抗爭,以致香港繼續成為英國殖民地超過五十年。 本書主要記述香港光復初期這段歷史,內容包括許多鮮為人知的史實。其中特別令人感興趣的,有中英對香港主權的爭拗;接受香港日軍投降的權力和儀式所引起的外交風波;中國軍隊大批進入九龍真相;《華僑日報》命運和《國民日報》被封事件等等。 本書初版於一九九六年,為《香港戰史系列叢書》的壓軸卷,亦是關心香港淪陷史者的必讀參考書。適逢二○一五年為抗戰勝利和香港重光七十週年,明報出版社現特予再版,以紀念抗戰勝利,並緬懷謝永光先生。 作者簡介: 謝永光,(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九八年),廣東東莞人,香港出生。香港史專家、資深報人、針灸學家、中醫教育家。 歷任香港報刊港聞版編輯、專欄作家、香港中國針灸協會會長、香港中醫學會學術顧問、廣州市中醫學會名譽顧問、美國針灸醫學會顧問、暨南大學醫學院客座教授、湖南中醫學院客座教授,對文史及傳統醫學有湛深研究。曾在《明報》副刊主持「包教曉信箱」二十餘年。後專心研究香港抗戰史,著有《戰時日軍在香港暴行》、《三年零八個月的苦難》、《香港抗日風雲錄》、《香港淪陷 : 日軍攻港十八日戰爭紀實》、《香港戰後風雲錄》等,填補了香港淪陷前後歷史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