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出版社

  • 特價
    Out of Stock
    SA35.jpg
    內容簡介: 現在的家居照顧服務已耳目一新,已經成為老人家繼續留在社區中生活的主要條件了,不再單是送飯一項了!即使是送一頓飯,對一個獨居的老人來說,交收飯壺的時間,其實是因體弱不能外出的他或她,一天中唯一可跟外人傾談和接觸的機會,也可能是他們唯一的機會——感覺自己仍然生活在人群之中被人關心,並不孤單。倘若這些老人家沒有遇上家居照顧員,他們的生活會有什麼不同?餘下的人生又將如何?要走完人生並不容易,每位老人家活了這幾十個年頭,都有自己獨特而寶貴的故事。他們的故事雖然並非可作後世楷模,但都是真實的。只有他們的故事本身,可讓我們看後覺得生命的可貴。希望讀者可從本書體會並了解在家中安老的老人家和家居照顧服務的情況。 推薦: 《倘若沒遇上》寫實有趣,以輕鬆細膩的筆觸細說長者在接受了社區照顧服務後得以改善生活,並在熟悉的社區內過着有尊嚴的生活﹔亦以平實的筆調稱頌護老者對照顧長者的無私奉獻,以及工作人員的敬業樂業精神。 鄧國威(社會福利署署長) 當翻閱《倘若沒遇上》一書中每個個案故事的時候,體會到病患長者的痛苦和無助,以及護老者的辛酸和忍耐。但當他/她們接受了香港家庭福利會(簡稱家福會)所提供的適切家居照顧服務、指導和關懷後,原有的痛苦和壓力獲得了紓緩, 笑容也展現在臉上。 譚耀宗(安老事務委員會主席) 翻閱了由香港家庭福利會結集十多個改4善家居服務的個案而成的《倘若沒遇上》後,除了肯定改善家居及社區照顧服務的功能外,仍有一番啟迪。 陳章明 (太平紳士、嶺南大學亞太老年學研究中心主任、香港家庭福利會家居照顧服務顧問委員會主席) 老人科教授挨撒斯曾經說﹕「在醫院觀察老年人,就好比在動物園裏教授動物學的課程﹔在老人的家裏觀察老年人, 則有如在野外教導動物學的課程。」《倘若沒遇上》一書,正好說明這個道理。從作者描述的家居照顧個案故事裏,我們可以看見每一個老年病患者活生生的一面,他/她們有堅毅和豁達的性格、重情義,雖受困於殘疾,仍希望留在家中過活,保留着人的的尊嚴,當然這是有賴於家居照顧服務的支持。 江德坤(瑪嘉烈醫院內科及老人科顧問醫生、香港老人科醫學會會長) 機構簡介: 香港家庭福利會(家福會)是一間非牟利的社會服務機構,自一九四九年成立,本着以家為本、福澤社群」的精神,在各區為各階層市民提供一站式及多元化的綜合福利服務。 作者簡介: 唐彩瑩,註冊社工,現職香港家庭福利
  • 特價
    Out of Stock
    CS53.jpg
    出版日期﹕2005年4月底。 註:凡購買《鄧麗君全傳——鄧麗君逝世十周年典藏紀念版》一套,可加$118.5換購由明報出版社及香港郵政局合製的鄧麗君逝世十周年紀念「心思心意」限量小版張全版,共16枚本地郵資郵票)一套。(數量有限,換完即止) 鄧麗君的五弟鄧長禧先生﹕ 「終於有一本能完全代表鄧麗君的著作問世了。」 2005年5月8日為樂壇世紀巨星鄧麗君逝世十周年紀念,在這十年間,她始終在全球華人的記憶中留下深刻的印記;她在華語地區曾經引發經久不息的熱潮;她神秘的去世,以及許多關於她的未解之謎,使她一直成為華人心中的一個謎。 《鄧麗君逝世十周年典藏紀念版》首次客觀而詳盡地記錄了鄧麗君短暫的四十二年的人生。 書內還收載了近百張鄧麗君的家藏私房照。 隨 書 附 送 : 鄧麗君紀念版CD十隻,輯錄了一百七十餘首鄧麗君小姐最為人熟悉的歌曲,市值逾$800。 鄧麗君音樂手札一至十隻CD光碟,包括170餘首好歌,令你聽出耳油。 部分好歌包括: ‧忘記他 ‧雪中情 ‧一水隔天涯 ‧漫步人生路 ‧遇見你 ‧我怎能離開你 ‧你怎麼說 ‧假如我是真的 ‧原鄉人 ‧那天冕上遇見你 ‧我要對你說 ‧再見我的愛人 ‧千言萬語 ‧海韻…… 尺寸﹕大16開 21cm(闊) X 28cm(高) 裝訂﹕精裝 用色﹕4色 頁數:232-240頁 精緻禮盒包裝,極具珍藏價值!
  • 特價 HK17.jpg
    我們植根於香港,生於斯,長於斯,保育文化工作就顯得格外重要。有根才可繼往開來、持續發展,中區警署歷史建築群,是我們少有的珍貴遺產,因此每一個香港人,都有責任好好地保護她,讓她世世代代地流傳下去。」 —— 何耀生 2005 年年初,香港政府決定將超過一百六十年歷史的中區警署建築群公開招標,引起市民關注。本書作者,有感於這一建築群對本港法治的建立有着重要的意義,遂決定將她的歷史記錄下來,以流傳後人。 本書內,作者記錄了香港第一座監獄——域多利監獄的興建及變遷,並細說了圍繞這一建築群發生過的重要歷史事件,包括﹕抗日時期,域多利監獄囚禁過愛國詩人戴望舒﹔1967年,反對天星小輪加價引發的暴動﹔「廉政風暴」中的「葛柏案」﹔以及1992年,在蘭桂坊發生的人踏人致死慘劇等。 這些圍繞中區警署發生的事件,不論是喜是悲,均是香港人的集體回憶。中區警署建築群,不但默默見證了香港的滄桑變化,更凝聚我們的生活,見證這個香江走過的崎嶇日子。這些歷史,一點一滴滲透到我們的心靈,使我們的身分得到認同,亦豐富了香江的歷史和文化。 作者簡介﹕ 何耀生,出生於香港,對於香港歷史文化懷有深厚感情,並進行研究和蒐集有關資料。曾先後倡議香港政府成立香港歷史文化區,以及重新規劃前中央書院遺址。 筆者畢業於澳州悉尼大學,在修讀工商管理碩士期間,看見當地政府對於保育歷史文化的工作非常重視,從而加深了對保育工作的認識和參與。 就香港今後如何保育歷史文化和城市規劃的工作,筆者曾先後在香港大學、香港教育學院、《明報》、《南華早報》、《香港經濟日報》、香港電台電視部《鏗鏘集》和亞洲電視《時事追擊》中發表了不少意見。 E-mail : [email protected]
  • 特價
    Out of Stock
    SS20.jpg
    出版日期﹕2005年4月底。 鄧麗君的五弟鄧長禧先生﹕ 「終於有一本能完全代表鄧麗君的著作問世了。」 2005年5月8日為樂壇世紀巨星鄧麗君逝世十周年的紀念,在這十年間她始終在全球華人的記憶中留下深刻的印記。她在華語地區曾經引發經久不息的熱潮,她神秘的去世,以及許多關於她的未解之謎,使她一直成為華人心中的一個謎。 《鄧麗君逝世十周年典藏紀念版》首次客觀而詳盡地記錄了鄧麗君短暫的四十二年的人生。 書內還收載了近百張鄧麗君的家藏私房照。 尺寸﹕大16開 21cm(闊) X 28cm(高) 裝訂﹕精裝 用色﹕4色 頁數:232-240頁
  • 特價
    Out of Stock
    CH02.jpg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輿論界曾經形成過兩個話語中心,一個以當年錯劃的右派分子和文革中受難的老幹部為訴說對象,一個以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為訴說對象。但是,實際上,中國農民受傷害的烈度和普及度都遠遠大於此二者 —— 他們曾經三年餓死三千萬,他們現在還有幾千萬未脫離貧困。 從今以後,我們應該營造第三個話語中心,那就是以農民作為受難者的話語中心。 ……所謂受難者,是指中國農民半個世紀以來,一直未享受一個普通國民應該享有的待遇,國家的發展一直以犧牲農民利益為基點和代價。
  • 特價
    Out of Stock
    PS05.jpg
    N/A
  • 特價
    Out of Stock
    HL17.jpg
    究竟人為什麼會患上癌症﹖為何會成為抗癌的失敗者﹖西醫治癌常用的方法有何利弊﹖中醫藥治癌的原理是怎樣的﹖到底什麼是「微調平衡法」﹖ 癌症──人人聞之喪膽,因為目前威脅人類生命的頭號敵人,就是癌症。但是,癌症不是不可治癒的,有不少癌症患者通過治療獲得了新生﹔也有部分患者與癌共存,生存了下來﹔更有小部分患者通過自身的調節,不治而癒。 本書要介紹給讀者的,是作者根據近四十年來的臨床治癌經驗,總結病患者可如何提升體內的抗癌潛能,進而最終戰勝癌魔。 重點內容﹕ .什麼是「微調平衡法」﹖ .「微調平衡法」的實行原理 .「微調平衡法」的主體療法及用藥 .「微調平衡法」支援療法 作者簡介 趙景芳,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江南大學客座教授,曾任中國中醫藥學會腫瘤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先後在安徽中醫學院、安徽省立醫院和無錫市中醫醫院工作,現於香港東華三院東華醫院 —— 香港大學中醫藥臨床教研中心工作。 從一九六四年開始從事中醫腫瘤的臨床治療和研究,累積四十餘年治癌經驗,創立「微調平衡法」,在治療中晚期癌症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尤建良,無錫市中醫院腫瘤科主任,為中國中醫藥學會腫瘤分會委員、江蘇省中醫藥學會腫瘤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擅長運用中醫理論及中西醫結合方法控制癌症。 徐海鋒,江陰市希愛康復協會名譽會長。一九八四至二○○三年歷任江陰第九屆副縣長、第十至十二屆副市長、第十三屆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一九九六年其妻罹患癌症後潛心研究癌症的治療方法。在與妻子一起同癌魔抗爭的八年中,認定「微調平衡法」治療中晚期癌症效果良好,乃與趙景芳和尤建良合著本書,以造福社會。 江蘇省無錫市中醫醫院,始建於一九五四年,是一所學科齊全、中醫、中西醫結合的三級綜合性 中醫院,無錫市中醫研究所設於其間,和香港東華三院為友好醫院。 半個世紀以來,該院憑藉深厚的中醫藥學術根底研究,發展出多項醫療技術項目,其臨床研究療效顯著,造福千萬患者。由其省級中醫臨床重點專科腫瘤科獨創的「微調平衡治癌法」,療效明顯,並率先採用了胃鏡下腫瘤治療術和超聲波下中藥介入治療肝癌術,又開設了國內領先的腫瘤熱療中心。 此外,醫院相繼開設的各個特色專科,形成了一套獨特的中西醫結合診治常見病、疑難病症的方法,務求為病者提供適當而且有效的治療。
  • 特價
    Out of Stock
    PS07.jpg

    君子之交

    $68.00 $54.40
    NULL
  • 特價
    Out of Stock
    V017.jpg
    一月底出版 李天命代表作《李天命的思考藝術》初版於一九九一年出版,經過多次增修,到二○○五年已是第五十版次,作為非小說類作品,在香港出版史上是罕見的。為答謝讀者十五年來的支持,《李天命的思考藝術》第五十版編號珍藏紀念本即將限量推出,此版次全球發行888冊給熱愛李天命作品的讀者珍藏留念,每冊皆以精裝印製及以雅緻禮盒包裝,隨書更附送由李天命先生親筆簽名的編號紀念咭。
  • 特價
    Out of Stock
    CH01.jpg
    NULL
  • 特價
    Out of Stock
    PS06.jpg

    北大一九五七

    $68.00 $54.40
    清風明月,落日朝露。不錯,個人記憶不能與寫史書相提並論。但它能留給世界一種誠實的聲音,抗拒着無知與健忘的精神潮流。「你是怎樣熬過來的﹖」其實,這個問題不僅屬於個人,也屬於民族。 上一個世紀的一場「風雨」把一個特殊的數字銘於史冊,這就是「一九五七」。誕生於那個著名的戊戌年的北京大學 (前身京師大學堂) ,在經歷了一甲子的風風雨雨之後,偏偏又在一個戊戌年裏遭逢了另一場空前慘酷的劫殺﹕一九五七年的大鳴、大放、大字報,成了「反右」的序章。人們驚悸回神,才發現原來是一個經過精心設計的太「陽」之「謀」。 「陽謀」之下的「一九五七」,成了中國的忌日,成了北京大學的忌日,它對中國的戕害,對北大的戕害,對「北大人」的戕害與虐殺,是「史無前例」的﹗ 《北大一九五七》正是這場時代悲劇的揭秘與表述。這個諱莫如久的往事,一定會讓今天的人們想得很多,很久──「往事並不如煙」。
  • 特價
    Out of Stock
    SS19.jpg

    蔣經國秘傳

    $79.00 $63.20
    江南因寫《蔣經國傳》,於一九八四年慘遭蔣家特務夥同黑道打手所刺殺喪命,釀成了震驚中外的「江南命案」。 隨着一九八八年蔣經國的壽終正寢,蔣家兩代在台灣的強權統治也宣告結束。然而蔣氏王朝的神秘帷幕,經過五O年代開始的一連串白色恐怖,呈現出一片真空。本書作者江南以史家超然的客觀態度,來看待這位蔣介石槍桿子政權的繼承者──蔣經國,從溪口童年、五卅慘案的激情少年,馬列忠誠信徒的青年,雷厲風行的虎崗、上海打虎主任,到極權一身的父親身邊的手杖,終至以民主憲政為名行共產手段統治為實的蔣經國時代。江南為歷史記上一大筆,並於一九八四年慘遭蔣家特務夥同黑道打手所刺殺喪命,釀成了震驚中外的「江南命案」。如今物換星移,當初置江南於死地的政權已是滄桑變幻,而歷史真相也一步步明朗浮現。 不論蔣經國有沒有下令或暗示汪希苓刺殺江南,也不論汪希苓是真的自己出主意或是堅不吐實,江南事件都把蔣經國搞慘了。 作者江南,本名劉宜良,江蘇靖江人,一九三二年十二月七日出生,一九八四年十月十五日在美國舊金山寓所被台灣國防部情報指派的竹聯幫殺手槍擊身亡。輿論界咸認其生前所撰《蔣經國傳》為被殺害誘因之一。 一九九六年五月,美國在華盛頓建碑紀念新聞從業人員殉職者,江南為此碑上列名之唯一華裔人士。《明報》健康版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