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出版社

  • 特價 HK34.jpg

    漫遊港島離島屋邨

    $68.00 $54.40
    香港公共屋邨的發展,見證着香港不同時代的變遷,不少香港島和離島的屋邨都因為地勢問題,有着跟九龍和新界截然不同的特色,例如:依山而建的住宅大廈、特別加建的升降機大樓、配合半島斜坡地形而設計的雙塔式大廈等。 資深香港歴史研究專家爾東,及專業攝影師李健信,均是在公共屋邨長大的「屋邨仔」,因着對屋邨的深厚感情,二人繼「追尋古蹟」系列、「趣談街道」系列,再度攜手合作,推出「漫遊屋邨」系列,將港島和離島的公共屋邨歷史精闢撰述,帶領讀者遊走包括華富邨、模範邨和龍田邨等地,分享各屋邨獨有的背景小故事,分析建築特色,感受今昔變化,深入認識和了解香港本土歷史文化。 資料豐富:羅列香港島和離島共三十多條公共屋邨(如鴨脷洲邨、柴灣邨、長貴邨等),包括屋邨設計特色、詳細建築資料,配以多張實地拍攝的珍貴圖片,圖文並茂,絕對值得珍藏 資訊情報站:介紹特色食肆、老店、事件 順道一遊:介紹特色景點 附錄: 居者有其屋計劃、自置居所貸款計劃、租者置其屋計劃、重建置業計劃等詳細資料 作者簡介: 爾東,廣東番禺人。前中國歷史教育學會副主席,現任香港通識教育會副主席。著作有《簡明香港歷史》、《香港史教材套》、《香港古蹟考察指南》、《舊香港》、《漫談香港史》、《香港歷史之謎》、《趣談香港街道》、《趣談九龍街道》、《趣談新界街道》、《追尋香港古蹟》、《追尋九龍古蹟》、《追尋新界古蹟》、《漫遊九龍屋邨》、《漫遊新界西屋邨》、《漫遊新界東屋邨》和《香港巴士九十年》等。經常在報章發表有關香港歷史的文章、接受報章及電視台訪問,並擔任香港歷史講座之講者及香港史古蹟考察之導賞員。 攝影師簡介: 李健信,廣東番禺人。從事特殊教育工作,並有豐富電腦系統工程及互聯網網站編寫經驗。閒時愛手執地圖,走遍香港大街小巷,四處遊歷搜影,並對研究香港交通的歷史演變有濃厚興趣,著作有《香港巴士九十年》、《香港鐵路百年》等。多年來,曾先後為《汽車雜誌》、《Hot Machine》、《Anycar》等多本汽車雜誌與《趣談香港街道》、《趣談九龍街道》、《趣談新界街道》、《追尋香港古蹟》、《追尋九龍古蹟》、《追尋新界古蹟》、《漫遊九龍屋邨》、《漫遊新界東屋邨》和《漫遊新界西屋邨》等撰寫專題文章及拍攝相片,並曾擔任香港歷史講座之講者。
  • 特價
    Out of Stock
    HK37.jpg

    漫遊香港居屋

    $88.00 $70.40
    「居者有其屋」一詞,香港市民大眾也會認為是指1978年的居者有其屋計劃。其實,早在六十年代,政府已推出借款給市民置業的計劃。沉醉於研究香港歷史的爾東、李健信,遍訪香港居屋,拍攝大量居屋照片,整理多年來居屋相關數據,對比不同年份的居屋政策及不同地區的居屋建築結構,將居屋歷史逐一捋順,分析借鑒居屋在香港的興衰,亦有助於分析現今香港的房屋政策及樓市。 細研居屋的歷史,發覺政府對房屋心態的變化,亦可在居屋的政策變動中洞見社會政治及經濟的變化。本港房屋市場已與昔日大大不同,居屋的角色亦與過去不同。是否需要加入轉售的條件,如只賣給港人等,實有待政府深思! 本書內容包括: 第一章:過去本港政府房屋政策 第二章:居屋的歷史(興起篇) 第三章:居屋的歷史(興旺篇) 第四章:居屋的歷史(衰落篇) 第五章:居屋的歷史(重新篇) 第六章:其他資助居屋政策 附錄:居屋趣味資料 作者簡介: 爾東,廣東番禺人。前中國歷史教育學會副主席,現任香港通識教育會副主席。著作有《簡明香港歷史》、《香港史教材套》、《香港古蹟考察指南》、《舊香港》、《漫談香港史》、《香港歷史之謎》、《圖解香港手冊》、《趣談香港街道》、《趣談九龍街道》、《趣談新界街道》、《追尋香港古蹟》、《追尋九龍古蹟》、《追尋新界古蹟》、《漫遊九龍屋邨》、《漫遊新界西屋邨》、《漫遊新界東屋邨》、《漫遊香港及離島屋邨》、《香港巴士九十年》、《香港海上交通170年》和《香港鐵路百年》等,並經常在報章發表有關香港歷史的文章、接受報章及電視台訪問,擔任香港歷史講座講者及香港史古蹟考察導賞員等。 李健信,廣東番禺人。從事特殊教育工作,並有豐富電腦系統工程及互聯網網站編寫經驗。閒時愛手執地圖,走遍香港大街小巷,四處遊歷搜影,並對研究香港交通的歷史演變有濃厚興趣,著作有《香港巴士九十年》、《香港鐵路百年》等。多年來,曾先後為《汽車雜誌》、《Hot Machine》、《Anycar》等多本汽車雜誌與《趣談香港街道》、《趣談九龍街道》、《趣談新界街道》、《追尋香港古蹟》、《追尋九龍古蹟》、《追尋新界古蹟》、《漫遊九龍屋邨》、《漫遊新界東屋邨》、《漫遊新界西屋邨》、《漫遊香港及離島屋邨》、《香港巴士九十年》和《香港鐵路百年》等書籍撰寫專題文章和拍攝相片,並曾擔任香港歷史講座講者。
  • 特價
    Out of Stock

    澳門歷史一刻(特藏本)

    $1,999.00 $1,599.20
    NULL
  • 特價
    Out of Stock
    本書暫時未有簡介
  • 特價
    Out of Stock
    NULL
  • 特價
    Out of Stock
    M093_cover

    激情不滅

    $98.00 $78.40
    當代油畫怪傑陳鈞德傳奇 中國百餘年的油畫史不算長,但道路曲折,起伏跌宕。作者以冷靜與客觀的筆觸,細緻勾勒了堪稱為怪傑的陳鈞德的成長與攻堅歷程,使人感慨,發人深省。陳鈞德與身處的整個時代角力,故事跳動着歲月脈博,在低迴中拔長異株,在晦暗中活出姿彩。 陳鈞德,1937年生,成長與生活於中國的當代油畫家。上海戲劇學院藝術研究所教授。因緣際會,得林風眠、劉海粟、關良、顏文樑與閔希文等多位前輩大師傳授,經半世紀鑽研與探索,有了創新和突破,在具中國特色的寫意油畫上備受世界畫壇注目。 作者簡介: 丁曦林,1963年生,資深傳媒工作者。上海報業集團資深編輯。以時評和藝評見長。
  • 特價 無言老師-OP
    內容簡介: 從醫科生必修的21堂解剖課為藍本,讓讀者認識人體結構,即使不是醫科生,亦能一探人體奧妙! 本書先以解剖學歷史作切入點,令讀者了解解剖學的起源與演變,接着通過21堂真實人體標本照片的解剖課,帶領讀者認識人體結構的基本概念,更會按器官功能加入生理學、病理學、法醫學、急救學及公共衛生等小知識,將看似複雜的醫學知識應用在生活層面中。 作者簡介: 陳新安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助理院長(教育),生物醫學學院副院長(本科教育),新亞書院副院長及通識教育主任,解剖實驗室及「無言老師」遺體捐贈計劃主管。年輕時於香港中文大學主修生物學,研究院碩士(解剖學),並於英國牛津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專長於解剖學,神經科學和發育生物學,專注研究神經軸突生長和引導機制,眼睛退行性和炎症性疾病的防護。教學生涯曾多次獲得中大醫學院最佳教師奬項和校長模範教學獎。近年 積極於在社會不同階層推廣遺體捐贈和器官捐贈文化,打破市民對「死無全屍」的傳統忌諱。 伍桂麟 早年於香港藝術學院修讀應用藝術畢業,及後成為了英國註冊遺體防腐師和專業遺體修復師。現為「香港生死學協會」創會會長、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解剖室經理。他在2011年發起「無言老師」遺體捐贈計劃,為香港遺體捐贈之奠基者。平日以「生死教育」和「陪着你嘔」面書專頁宣揚生死議題及情緒關顧,並於D100音樂節目《生命21克》主持節目。著有《無言老師——遺體捐贈者給我們的生死教育課》,並獲香港金閱獎2018「最佳醫療健康書」。
  • 特價
    Out of Stock
    B181.jpg

    無距愛情

    $49.00 $39.20
    "「可能他要我感受何謂相思之苦,讓我以後更珍惜他。」 當你愛一個人,總希望每分每秒跟他膩在一起, 但楊威、韓薇這對戀人卻選擇在熱戀的時候分隔異地, 只靠電郵聯繫,是在玩猜心遊戲,還是不把這萬多公里的距離放在眼內﹖ 兩個人之間的距離,應該以空間計算,還是以兩顆心作為準則﹖ 「緣,盡了,就是回首也只剩下不着痕迹的遺憾。」 對韓薇、楊威窮追不捨的徐峰、任薏,似乎並未參透這句話。 為了韓薇,徐峰決絕地和女友分手﹔ 為了楊威,任薏窮追不捨,不能自拔。 縱然是兩個不相干的人,卻一直成為楊韓二人爭吵的導火線、 揮之不去的夢魘。四人糾纏不清的關係,將會來一個了斷。 但了斷之際,會是皆大歡喜,還是…… 作者簡介: 劉烻(原名︰劉婉雯) 香港出生,於聖羅撒書院及梁式芝書院完成中小學課程 畢業於美國丹佛大學商管系(University of Denver, CO, USA) 將於2007年修畢英國威爾斯大學(University of Wales, UK)工商管理系碩士課程 自1997年起歷任傳媒及廣告撰稿工作﹔ 2001年起轉行任職公關及市務策劃 現任本地某上市公司市場傳訊部經理 曾於《文匯報》、《China Daily》撰寫專欄 個人網頁︰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istercamp "
  • 特價
    Out of Stock
    「紫微楊術數系列」,以散文及故事方式介紹各門術數,懂術數者讀後必有所得或一朝頓悟,而不懂術數的讀者,讀來亦津津有味。 紫微楊 《燃犀日知錄》—— 相傳有一種最簡單而能看見妖異的方法,就是燃燒犀角可以照妖,即「犀照」也,一些無法憑人的智慧去解釋或解決之事,由此得到啟示。 果真天機不可泄漏﹖假如業術數者犯了「天律」,自卜得「身屍入棺」此極凶卦象,落得「壽促一紀」的報應,這一劫能否避得過﹖ 《燒餅歌》中,劉伯溫當日是用哪一門術數來推算出明太祖碗中所覆為何物﹖ 六壬數被稱為相當傳奇的一門術數,其「三傳」﹕初傳、中傳及末傳是什麼﹖又有什麼作用﹖ 玄空的偽術既多,而騙子亦不少,信風水而又不懂分辨真偽者,小心上當﹗「術數家」為何竟敢說「三煞」就是八卦、三叉及鑊﹖ 古人常說「福人葬福地」,有福之人是否很自然就會獲得好風水的福地﹖ 怎樣才算搬錯家呢﹖ 子平命理、紫微斗數無法應用在赤道以下熱帶地方及再下而至澳洲等地方出生的人﹖那麼風水又如何﹖ 人與人之間的緣分真的這麼重要﹖連業術數者跟人客談相論命也要看天意﹖ 本書記載一些不可思議的個案,既有業術數者的遭遇,亦有精於術數卻百思不得其解者,讀者不妨一同參詳,或者只有你才可知道箇中奧妙。 作者簡介﹕ 楊君澤先生,人稱「紫微楊」,精通多門中國術數,對「紫微斗數」尤具心得,是故「紫微楊」之名不脛而走。在香港喜研術數及喜算命者,幾乎無人不識。 楊君本身為一名報人,曾任本港多間報社編輯(包括《明報》編輯主任),以研究術數為業餘興趣。他退休經已十多年,年過古稀,仍閉門沉醉於研究術數為樂事。 紫微楊共有八部著作,均極為暢銷,現經修訂,成為「紫微楊術數系列」,重新與讀者見面。
  • 特價
    Out of Stock
    "【物理化學館】書盒包裝,合共四冊:【神奇的物質】、【探索力和能】、【身邊的化學】、【光聲電的世界】 ※物體為什麼能在水中漂浮? ※是先閃電還是先聽見雷鳴? ※原子有多大? ※在我們的生活中充滿了各種神奇的物質、奧妙的元素、有趣的自然現象,編織成一張神秘的網,而透過科學 ※家的觀察,主宰它們的規律不但真相大白,人們更進一步的利用它發展各項發明,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 五大編輯特色: 1. 配合綜合科學科課程,是孩子的最佳課外輔助書籍。 2. 編排方式輕鬆活潑,一本書一個主題,每個主題有30-40個單元,可以有系統性的依序閱讀,也可以只挑選有興趣的單元閱讀。 3. 24本書可互相融會貫通,依著箭頭的指示,每個單元都可以與其他單元連結,獲得知識性的擴展。 4. 全書逾800個單元,700,000字精采論述,6,000餘幅珍貴的攝影圖片及優美的意大利插畫家作品,是閱讀與視覺上的雙重享受,也是家家必備的優良百科。 5. 內容涵蓋生物、理化、地球科學、科技等領域,是孩子學習上或配合學校作各類報告時,最實用的百科工具。 名人推薦: 徐立之教授 (香港大學校長) 「21世紀探索科學大百科」有助青少年從不同角度認識生命,以科學化的態度生活,探索豐盛人生,為改善人類未來發熱發光。 黃玉山教授 (香港城市大學副校長) 科學是充滿趣味、活潑多彩的。翻譯成中文版的意大利趣味科學叢書「21世紀探索科學大百科」,將是青年朋友們領略科學樂趣,經歷科學大觀世界的途徑。 林超英 (香港天文台台長) 以小分冊形式介紹自然科學的各個方面,文字和彩圖掌握得很有分寸,趣味盎然而不失嚴謹,既方便同學們自行閱讀。 "
  • 特價
    Out of Stock
    SA19.jpg

    特區政經新思維

    $69.00 $55.20
    劉兆佳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講座教授及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對這本書有以下評語: 黃偉豪、陳健民、梁嘉銳和廖振華幾位年青學者反映年青一代知識份子對香港的關懷和對社會的承擔,同時也積極帶動社會各界人士從理性角度討論當前香港所面對的問題。香港學者為數不少,但願意擔當「公共知識份子」的角色者卻不多。香港目前正處於困難時期,我期望更多的學者能夠像幾位作者一樣挺身而出,為香港多盡一些責任。 關信基(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行政學系講座教授)對這本書有以下評語: 本書的作者們在百忙之中,多年來從無間斷地在大眾傳媒上發表言論,讓香港這塊自由樂土上多開一些花果,是對國事、港事的一種社會承擔。 這些作品反映了新一代年青學者對時局的看法。特別之處在於強調今非昔比,香港應當求新、求變。他們的思想有時跟社會主流有距離,是另類聲音。 莫凱(前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系教授及《經濟方法學學報》總編輯)對這本書有以下評語: 本書以時事評論結集,既是過去幾年來香港特別行政區事務的見證,也是對特區政府施政的檢討。在現代的多元社會裏,民意伸張、言論自由、集思廣益,是走向進步的橋樑,憑着這個信念,幾位作者以精短的文章為主,各就其所學所思,針砭時事,思考上着重分析,其啟發意義尤大。對關心香港公共事務的讀者來說,本書會有很寶貴的參考價值。
  • 特價 NM21.jpg

    狂語莫言

    $98.00 $78.40
    本書的十一個作者,劉再復、王安憶、王德威、郟宗培、駱以軍、張大春、江迅、邱立本、馬家輝、舒非、葛亮,他們本身既是知名作家或編輯,也是莫言在文化圈內的好朋友。他們撰文描寫自己和莫言相處的時光,或深度記錄自己對莫言作品的閱讀心得。通過他們的介紹,不僅讓讀者領略到莫言作品的獨特風格和文化意義,也讓讀者了解到一些莫言作品創作背後的故事。 對大多數讀者而言,了解莫言的渠道無非是閱讀其文字。不過,在那些充滿魔幻色彩的瘋狂文字背後,是作家們眼中那個低調卻不失豪邁、擁有童稚之心又幽默風趣的莫言。他在童年放牛時,從牛眼睛裏發現自己的文學創作;他在日本泡溫泉,興致盎然;他在新加坡的商場裏,遇見童年鬼魅經驗中的「女鬼」……本書還特地收錄莫言在二〇〇七年香港書展上的演講,與讀者分享莫言自己的文學經驗。 所有的一切,讓讀者看到、感受到一個看似沉默,卻是瘋狂的、有溫度的莫言,在諾貝爾獎光環的籠罩下,莫言的作家朋友們所講述的莫言,一定最真實,最獨一無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