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出版社

  • 特價
    Out of Stock
    SA81.jpg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為有線電視中國組前線記者,他們走遍神州大地,將不同題材的新聞故事帶給電視機前的觀眾,當中部分新聞報道更獲得國際傳媒獎項。本書記錄了諸位記者近年於祖國大陸採訪的經歷與感受,期望讀者從文字與圖片中,更加了解鏡頭前後,中國內地的風土人情和社會變化等現象。 我們都是龍的傳人,看見祖國富強,我們心頭感動莫名。報道家國缺失時,我們的心,也疼得仿如窒息。 林建誠、蔡淑儀、呂秉權、吳子敏、胡力漢、黃淑玲、陳月慧、羅暉翔 作者簡介: 林建誠 91年加入新聞行業,曾任職澳門電視台、亞洲電視。 04年加入香港有線電視,現任有線電視中國組駐廣州記者站主任。 所得獎項︰09年紐約國際電視電影節「影像新聞組」銅獎 「四川大地震之險遇泥石流」 蔡淑儀 95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曾任職香港電台電視部。 96年加入香港有線電視,現任有線電視中國組助理採訪主任。 呂秉權 98年畢業於浸會大學,曾任職無綫電視。 05年加入香港有線電視,現任有線電視中國組首席記者。 所得獎項︰09第十三屆人權新聞獎「電視組別」優異獎 「四川大地震之豆腐渣學校」 09年紐約國際電視電影節「特別報道組」銅獎 「四川大地震之豆腐渣學校」 吳子敏 02年畢業於浸會大學,曾任職任職亞洲電視、無綫電視。 07年加入香港有線電視,現任有線電視中國組高級記者。 所得獎項︰08年度的紐約國際電視電影節「最佳新聞紀錄片組」金獎 「神州穿梭之形象工程系列」(黃淑玲,呂秉權,吳子敏,羅暉翔) 胡力漢 92年畢業於樹仁學院,曾任職於《華僑日報》、《虎報》、無綫電視。 97年加入香港有線電視,現任有線電視中國組執行監製。 所得獎項︰08年紐約國際電視電影節「人情故事組」優異獎 「神州穿梭之浩劫根源」 黃淑玲 02年畢業於浸會大學,曾任職於無綫電視。 05年加入香港有線電視,現任有線電視中國組高級記者。 所得獎項︰08年度的紐約國際電視電影節「最佳新聞紀錄片組」金獎 「神州穿梭之形象工程系列」(黃淑玲,呂秉權,吳子敏,羅暉翔) 羅暉翔 04年畢業於浸會大學,曾任職於無綫電視。 06年加入香港有線電視,現任有線電視中國組記者。 所得獎項︰08年度的紐約國際電視電影節「最佳新聞紀錄片組」金獎 「神州穿梭之形象工程系列」(黃淑玲,呂秉權,吳子敏,羅暉翔) 陳月慧 04年畢業於浸會大學,曾任職於《星島日報》、亞洲電視。 07年加入香港有線電視,現任有線電視中國組記者。
  • 特價 HK29.jpg

    漫遊九龍屋邨

    $68.00 $54.40
    內容簡介: 上世紀五十年代,一場石硤尾大火改變了本港的住屋歷史。自此之後,公共屋邨建立如雨後春筍,大小屋邨隨之誕生。過去,屋邨設計簡陋,但給人溫暖的感覺。大家的住所十分平實,並非不豪華,但鄰舍關係良好,大家互相照應、互相幫助,這正是本港文化的縮影。 資深香港歴史研究專家爾東,及專業攝影師李健信,均是於公共屋邨長大的「屋邨仔」,因着對屋邨的深厚感情,二人繼「追尋古蹟」(包括《追尋新界古蹟》、《追尋九龍古蹟》、《追尋香港古蹟》)及「趣談街道」(包括《趣談新界街道》、《趣談九龍街道》、《趣談香港街道》)系列,再度於《漫遊九龍屋邨》攜手合作,將香港獨有的公共屋邨歷史精闢撰述,帶領讀者遊走屋邨間,感受當中文化特色,緬懷過去時光。 時代在變,香港在變。 .資料豐富:羅列全九龍共33條公共屋邨,共200多頁,分量十足; .珍貴圖片:實地採攝,並附昔日照片片; .資訊情報站:介紹特色食肆、老店、事件; .順道一遊:特色景點介紹。 時代在變,香港在變,舊式公共屋邨愈拆愈少,香港人的集體回憶又何去何從?趁還能看見,快跟我們去《漫遊九龍屋邨》。 特別推介: 1.牛頭角下邨──即將清拆重建,迅即成為港人新旅遊熱點 2.秀茂坪邨(舊邨及新邨)──再述當年惡童燒屍案 3.已清拆石硤尾邨──全港第一條公共屋邨 作者簡介: 爾東,廣東番禺人。前中國歷史教育學會副主席,現任香港通識教育會副主席。著作有《簡明香港歷史》、《香港史教材套》、《香港古蹟考察指南》、《舊香港》、《漫談香港史》、《香港歷史之謎》、《趣談香港街道》、《趣談九龍街道》、《趣談新界街道》、《追尋香港古蹟》和《追尋九龍古蹟》等。筆者更經常在報章發表有關香港歷史的文章、接受報章及電視台訪問、擔任香港歷史講座之講者及香港史古蹟考察之導賞員。 李健信,廣東番禺人。從事特殊教育工作,並有豐富電腦系統工程及互聯網網站編寫經驗。閒時愛手執地圖,走遍香港大街小巷,四處遊歷搜影,並對研究香港巴士的歷史演變有濃厚興趣。多年來,曾先後為《汽車雜誌》、《Hot Machine》、《Anycar》等多本汽車雜誌與《香港巴士年鑑》、《趣談香港街道》、《趣談九龍街道》、《趣談新界街道》、《追尋香港古蹟》、《追尋九龍古蹟》等撰寫專題文章及拍攝相片。
  • 特價
    Out of Stock
    K167.jpg
    內容簡介: 近年來香港及其他社區的流行病研究顯示,焦慮症是世界上最普遍的情緒病。而且不少經常焦慮症(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簡稱GAD)患者甚至在兒童或青少年期間便初次發病,情況不容忽視。患上經常焦慮症所出現的身體症狀,往往會被誤以為只是如腸胃敏感症等的身體器官疾病,導致患者進行過多或不需要的身體檢查,甚至長期誤服藥物,卻得不到適切的治療。 但是,調查同樣顯示,香港社會大眾及醫護人員對經常焦慮症、其合適治療及預防方法等,都缺乏適當的認知。結果,導致患者未獲治癒的情況很普遍。為此,李誠教授特別選擇以經常焦慮症為本書主題,以專業分析為引子,引導讀者認識有關經常焦慮症的醫學知識,並進一步分析患者的思想謬誤。希望這樣能助患者透徹理解這種情緒病,盡早接受治療,「見焦拆焦,勿以慮聚」。 「我患了經常焦慮症已經好幾年,還未完全康復,但仍然要應付排山倒海的歌詞量,壓力隨時隨身。但我不認命。有病,我信我的醫生,他一定會把我醫好。那我們又有何所懼?」 林夕 著名填詞人 「如李誠教授所描述,現代治療方法可有效治癒經常焦慮症,然而很多患者仍未尋求治療。李教授運用豐富的臨牀診治經驗、調查結果及詳細個案,撰寫這本極有用的著作,實在造福於受此重要疾病影響的患者、家人及基層醫護人員。」 Ronald C. Kessler教授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衞生醫療政策系 「大眾身處於這個對情緒病認知薄弱的年代,其中一個挑戰是如何正確地分辨,一般不快樂與抑鬱症、自然憂慮與經常焦慮症。李教授深明其理,一方面為患者提供專業的治療方法,另一方面保護及消除非患者的憂慮。這本書更可引領患者及早得到合適診斷和有效治療,改變患者的生命。」 凱博文(Arthur Kleinman) 美國哈佛大學社會醫學系、精神科學系及人類學學系 作者簡介: 李誠,精神科醫生,英國皇家精神醫學院院士,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現為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精神科學系教授,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社會醫學系講師,香港健康情緒中心及進食失調中心主管。
  • 特價
    Out of Stock
    BJ74.jpg

    名人起筷

    $98.00 $78.40
    內容簡介: 明報五十周年特備系列,邀請城中政經名人,與明報記者飯聚,推介他們的心水食肆。 名人包括: 1唐英年/2馬時亨/3李華明/4田北辰/5任賢齊/6陳志雲/7詹培忠/8陳慧琳/ 9田北俊/10汪明荃/11以色列領事/12葉劉淑儀/13羅寶文/14香樹輝/15法國領事 16張震遠/17高志森 每篇內容包括: 名人專訪 餐廳介紹 菜式推介 配酒教室 食譜示範
  • 特價
    Out of Stock
    SA83.jpg

    有線主播點線面

    $72.00 $57.60
    內容簡介: 以往,新聞主播給觀眾的印象大多是刻板、嚴肅和不苟言笑的。不過,香港有線電視成立後,銳意將旗下節目打造成跟隨時代變遷的前衛形象,連新聞主播的形象也一反傳統,主播們無論衣著、化妝或報道風格,都較以往大為不同,令觀眾眼前一亮。 到底,在電視機上播報新聞的一眾亮麗主持,她們的入行經過是如何?過程中經歷了什麼困難和歷煉?進行新聞直播時,萬一有狀況該怎麼辦?甚至,鏡頭背後的她們,又喜歡做些什麼呢?……從她們的文字中,我們不難看出主播真的不容易做,事前要準備的工夫和要兼顧的工作絕不少,並非大眾腦子中所想的「主播只是一部讀稿子的機器」!
  • 特價
    Out of Stock
    SA84.jpg

    我在民主黨的日子

    $60.00 $48.00
    內容簡介: 籌劃這本書的過程中,不少朋友好奇地問我:「有無搞錯,你入咗民主黨有幾耐,咁快寫書?」 我在去年底加入民主黨,成為該黨有史以來第一位女性立法會議員、第一位女性副主席,在我差不多二十年的從政生涯中,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值得一寫。 除了是給自己留一個紀念,同時,在編寫過程中,我以一個插班生不帶成見的客觀態度,探討政黨發展、民主派整合、女性參政、政黨紀律,和黨內有派的問題,並把部分篇幅留給多位黨員寫其個人觀點,包括屬於黨內少數聲音的「改革派」成員。久聞民主黨的「改革派」與「主流派」之間的紛爭,我認為黨員有不同意見是正常的,而我期望透過加強黨內溝通,不會忽略少數意見。 我亦把過去大半年的一些經歷寫進書裏,包括把違反議事規則的議員逐出議事廳、澳門試關、到孟加拉監察大選、在奧巴馬外祖母故居「到此一遊」等等。 在最後一章「卿姐與我」中執筆撰文的,是兩位前政策局長馬時亨和羅范椒芬、去年起再度與我在立法會共事的何秀蘭,以及關注性工作者團體紫藤的發言人林依玲,讓不同人從他們的角度表達對我的看法。 這本書寫給跟我一樣愛香港,愛民主,愛自由的人看,我希望大家的讀後感是: 值得一看。 劉慧卿
  • 特價
    Out of Stock
    SA85.jpg
    內容簡介: 《一起廣播的日子——香港電台八十年》是為了紀念香港電台八十周年而寫的,以香港電台的歷史為本,同時回顧香港公營擴播的發展,記述早期公營電台的成立,到後來經歷電視時代的衝擊,及至後期網絡革命對公共廣播的影響等,故此書亦可謂香港廣播史的概覽。 八十年間,香港電台製作了各種不同類型的節目,如廣播劇、實況劇、時事節目、DJ傾訴節目、烽煙節目等,與時並進,開創新思維,同時平衡商業電視台和電台的文化品味,肩負教育大眾的社會責任,建構自由、理性和感性的公共空間。閱讀本書時,你會不時看到《麗的呼聲》、《獅子山下》、《頭條新聞》、《城市論壇》、《千禧年代》等等耳熟能詳的名字,能夠勾起你我的集體回憶,並對香港公營廣播的發展有更深入的瞭解和反思。 香港電台是公營廣播機構,也是公共文化機構,研究港台廣播史,是重新思考自己的經歷和香港社會的成長過程。廣播劇、點唱節目、DJ熱潮、《十大金曲》、《新聞天地》、《獅子山下》、《鏗鏘集》,不一而足,然而我最記得的港台製作是七十年代的《太平山下漫步》,那是繼黃華麒主持的《電話說心聲》之後的香港史上第二個電話投訴節目。姓歐陽的主持人邀請官員解答市民疑難,我當時聞其聲不見其人,聽他的鼻音重,名字雅,又可以呼召官員接聽電話,為聽眾解答疑難。我以為歐陽一定是英國人,因他的名是「懿德」,憑音猜字以為是司馬懿的懿字,與港督戴麟趾(David Trench)的名一樣,同是出自《詩經》,彰顯英國官員將姓名漢化的苦心。當時「六七暴動」剛過,港英開始民政工作,逐步開放社會,英裔的殖民官很多都有漢名,有些更通曉粵語,民政官黎敦義(Dennis Bray)及鍾逸傑(David Akers-Jones)就是。我讀小學的時候,每朝都是聽了《太平山下漫步》才出門的,中學則是聽吳明林的《新聞天地》,自覺活在幸福世代之中──每朝都有人為自己做時事匯報,以前是政要的待遇。 很久之後,看報紙文章才知道,歐陽義德是唐人,是「義」氣的「義」字。他能夠呼召高官,是拜港督的開放政策所賜,也出自個人的勇毅。假如不是當年港台一個個人的衝鋒陷陣,令一般官員被迫走到陽光之下見市民,令政府領悟到公營電台有理有據的批評反而增加了政府的公信力和官員的責任心,香港的公共領域不會開放得那麼容易,官民關係也不會那麼親和。
  • 特價 V035.jpg

    破惘(最終定本)

    $98.00 $78.40
    "內容簡介: 心結能夠化除就最好,但如果實在無法化除,那就不妨順水推舟,利用心結作為動力,去達到成功。 人生如同乘客在火車上,火車會走到哪裡,不由乘客控制,但在車廂內乘客還是有某些自由的。 你拿到什麼牌,那屬於你的命運;你要不要偷偷換牌,那就屬於你的自由意志了。 何為惘?何為破?何為破惘? 惘:   或為人生迷惑,或為情愛困窘,或為宗教蒙昧,或為思想彷徨。 破:   或以思辨開展哲學的本旨,或以感悟體味生存的意義; 或以玄想尋求宗教的靈魂,或以邏輯演繹思維的深度。 破惘:   不滿足當學殖萬卷的經師,只盡其在我作啟迪心靈的人師;   為輕舟激水的生命示一航向,為西風落葉的時代覓一歸宿。 總括:   一場關於哲理的「華山論劍」,一幕根於智慧的舌辨群英;   「小李飛刀」李天命對話金庸、張五常、蔡瀾等名家,擲葉飛花, 論道香江,探討思想困惑與人生迷惘,給出種種破解之方。 作者簡介: 李天命 他是美國芝加哥大學的哲學博士,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教授。 他講授數理邏輯,專精思考方法與天人之學,把高深玄奧的哲理講得如敘家常,通透易懂。 他幽默機敏,能言善辯,詞鋒犀利,常使人無處可藏而噤若寒蟬,人們稱他為「小李飛刀」。 他劍走偏鋒,其哲學思想與正統哲學大異其趣,不屑理會衛道者之為出軌異端。 他的講座一票難求,座無虛席,聽眾每每擠滿演講廳的樓梯通道,不得其門而入者只能望門興歎。 他惜墨如金,著作奇少,卻部部暢銷,且歷久不衰,屢創香港學術圖書再版及銷售紀錄。 他的讀者三教九流,既有社會名人、學者專家、又有販夫走卒、升斗市民、傳說甚至有職業殺手熟讀其書。 他是冷銳的思想家,又是溫柔的詩人;他的詩「天馬飛羈,飛仙遊戲」,清麗秀雅,風姿綽約。 他深居簡出,不露行迹,謝絕一切不必要的應酬和曝光,專事思考,冷眼觀世,透着幾許神秘。 "
  • 特價 V036.jpg
    內容簡介: 「一達到目標就立刻追逐下一個目標,而不懂得要暫停下來慢慢享受,其愚蠢就像辛苦做好了菜肴便立刻倒掉一樣。 智者善於攝取別人的智慧,能攝取天下人的智慧,就已經是大智慧。 追求不需要的東西,是謂愚蠢。需要不需要的東西,是謂貪婪。」《從思考在思考之上(最終訂本)》 李天命先生著作,出版至今長久不衰,不斷再版,這本書受歡迎的程度可想而知。 有見及此,明報出版社及李天命先生重新將之修訂,推出終定本。 如何思考得確當靈銳? 如何生存得愉快而有意義? 如何可以面對死亡而不失寧定安然? 「思、生、死」三題──人生最根本,最重大的三個思想性問題,本書正是對此三題的奠基探討。 如何思考得確當靈銳?如何生存得愉快而有意義?如何可以面對死亡而不失寧定安然?此乃「思、生、死」三題 – 人生最基本、最切實、最重大的三個思想性問題。 原初哲學最主要的形式是談話。本書前導篇即以機智幽默兼坦誠直爽對話拋磚引玉,然後由主體篇、總覽篇依次鋪開。思考三式,招簡功深:三大盲潮 – 剖駁。李天命博士面對曲解,「不動如山」;面對名關,「開心不變態」;面對生死,「神秘樂觀」。 讀前「忙、盲、茫」,讀後「靜、勁、淨」。 作者簡介 李天命 他是美國芝加哥大學的哲學博士,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教授。 他講授數理邏輯,專精思考方法與天人之學,把高深玄奧的哲理講得如敘家常,通透易懂。 他幽默機敏,能言善辯,詞鋒犀利,常使人無處可藏而噤若寒蟬,人們稱他為「小李飛刀」。 他劍走偏鋒,其哲學思想與正統哲學大異其趣,不屑理會衛道者之為出軌異端。 他的講座一票難求,座無虛席,聽眾每每擠滿演講廳的樓梯通道,不得其門而入者只能望門興歎。 他惜墨如金,著作奇少,卻部部暢銷,且歷久不衰,屢創香港學術圖書再版及銷售紀錄。 他的讀者三教九流,既有社會名人、學者專家、又有販夫走卒、升斗市民、傳說甚至有職業殺手熟讀其書。 他是冷銳的思想家,又是溫柔的詩人;他的詩「天馬飛羈,飛仙遊戲」,清麗秀雅,風姿綽約。 他深居簡出,不露行迹,謝絕一切不必要的應酬和曝光,專事思考,冷眼觀世,透着幾許神秘。
  • 特價 V037.jpg
    內容簡介: 《李天命的思考藝術》是李氏著作中最暢銷的一本。 本書大致上分為四部分: 〈導引篇〉──是不同人士和中大學生組織對李天命的介紹和訪問; 〈主題篇〉──由李天命所寫,介紹思維方法與獨立思考,包括語理分析及語言與思想之關;另亦論及語害批判,並以楊東川、梁燕城、鄭志誠、林瑞琪反駁李天命的文章來作為批判示範。 〈參考篇〉──收錄了李天命對韓那那一場辯論的筆錄(由學園傳道會整理),以及隨之引起的論戰文章。 〈附錄〉──收錄了張敬真及陳強立對李天命思考方法的感言,附以李天命之詩篇。 教育家的理想在於啟發人的思考,野心家的夢想是要取代人的思考。 愚人只知接受思想的灌輸,智者則重視掌握思維的方法。 胡亂思索問題,彷彿用蛛網去捕捉風的顏貌一樣,終是毫無所得的。 正確的思維方法,就像荒夜裏的一盞風燈。 提著自己的風燈,照亮未知的旅途,這就叫做獨立思考。 ──李天命 作者簡介: 李天命 他是美國芝加哥大學的哲學博士,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教授。 他講授數理邏輯,專精思考方法與天人之學,把高深玄奧的哲理講得如敘家常,通透易懂。 他幽默機敏,能言善辯,詞鋒犀利,常使人無處可藏而噤若寒蟬,人們稱他為「小李飛刀」。 他劍走偏鋒,其哲學思想與正統哲學大異其趣,不屑理會衛道者之為出軌異端。 他的講座一票難求,座無虛席,聽眾每每擠滿演講廳的樓梯通道,不得其門而入者只能望門興歎。 他惜墨如金,著作奇少,卻部部暢銷,且歷久不衰,屢創香港學術圖書再版及銷售紀錄。 他的讀者三教九流,既有社會名人、學者專家、又有販夫走卒、升斗市民、傳說甚至有職業殺手熟讀其書。 他是冷銳的思想家,又是溫柔的詩人;他的詩「天馬飛羈,飛仙遊戲」,清麗秀雅,風姿綽約。 他深居簡出,不露行迹,謝絕一切不必要的應酬和曝光,專事思考,冷眼觀世,透着幾許神秘。
  • 特價
    Out of Stock
    SA91.jpg
    內容簡介: 關文亮畢生的事功、貢獻,可以用「傳薪人、筆桿子、橋樑」這八個字來概括,就是他是美國僑社進步新聞事業的傳薪人。透過本書,可以重溫關文亮對釣統運、海峽兩岸、中美關係等國際論題獨到的看法,感受這位美籍華裔報人、電影編劇、政論家、社會活動家對祖國那份深厚的感情。 關文亮是釣統運和海外新聞媒體的一個不折不扣的大筆桿子。這三四十年來,作為記者,寫了通訊、報道、專訪;特別是作為體育記者所寫的通訊、手記、花絮,更是一大特色;作為報人主筆,寫了不計其數的社論、時評、專論;作為業餘文藝愛好者,寫了為數可觀的散文、小品、雜文。就量而言,關文亮是一支名副其實的大筆桿子。 但最能標誌大筆桿子的不是文章的產量,而是文章的質量和其中體現的精神、觀點、立場;也就是古人所謂的文以載道的「道」。 「政論時評,是老關最熟悉的行當,真箇是下筆千言,倚馬可待,因此,約他寫稿,看他來稿,實在是一種享受。此外,老關寫通訊以及人物專訪也是行家裏手。」 ──香港《文匯報》名譽董事長 張雲楓 「從學生運動的街頭到報館的編輯部,從電影的編劇到企業的主管,關文亮都具有穿梭於底層和高層的經歷……但無論他是在哪一個位置,他永遠站在民間的立場說話,追求社會的正義和民族的平等,也永遠有一種對新聞的激情,並且在生命的不同的驛站中,洋溢着人生的豪情。」 ──香港《亞洲週刊》總編輯 邱立本 「他常如此告訴我說,『關鍵就看你的切入點和立場是什麽』。與老關相識近三十年,我深知老關所謂的切入點是指華人的角度,所謂的立場是要為弱勢群體說話。這種判斷新聞和報道新聞的原則,讓我受用至今。」 ──《僑報》總編輯 鄭衣德 「他見證了僑社、華人學術界、祖國、兩岸三地、美中關係和國際形勢的變化,並且都成為他為文的題材。所以,他的新聞報道、時評和專論,就是當時歷史的見證,他的文章像時間的隧道把我們帶回到往日的歲月。」 ——序言 編輯委員會 作者簡介: 關文亮先生生於廣東開平,在鄉間和香港度過童年,上個世紀的六十年代移民美國三藩市,畢業於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後入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研究深造,攻讀國際政治學,七十年代初投身於釣統運,參與紐約僑社華文報紙工作,特別是《美洲華僑日報》,開紐約僑社愛國風氣之先。
  • 特價
    Out of Stock
    SA92.jpg
    內容簡介: 關文亮畢生的事功、貢獻,可以用「傳薪人、筆桿子、橋樑」這八個字來概括,就是他是美國僑社進步新聞事業的傳薪人。透過本書,可以重溫關文亮對釣統運、海峽兩岸、中美關係等國際論題獨到的看法,感受這位美籍華裔報人、電影編劇、政論家、社會活動家對祖國那份深厚的感情。 關文亮是釣統運和海外新聞媒體的一個不折不扣的大筆桿子。這三四十年來,作為記者,寫了通訊、報道、專訪;特別是作為體育記者所寫的通訊、手記、花絮,更是一大特色;作為報人主筆,寫了不計其數的社論、時評、專論;作為業餘文藝愛好者,寫了為數可觀的散文、小品、雜文。就量而言,關文亮是一支名副其實的大筆桿子。 但最能標誌大筆桿子的不是文章的產量,而是文章的質量和其中體現的精神、觀點、立場;也就是古人所謂的文以載道的「道」。 「政論時評,是老關最熟悉的行當,真箇是下筆千言,倚馬可待,因此,約他寫稿,看他來稿,實在是一種享受。此外,老關寫通訊以及人物專訪也是行家裏手。」 ──香港《文匯報》名譽董事長 張雲楓 「從學生運動的街頭到報館的編輯部,從電影的編劇到企業的主管,關文亮都具有穿梭於底層和高層的經歷……但無論他是在哪一個位置,他永遠站在民間的立場說話,追求社會的正義和民族的平等,也永遠有一種對新聞的激情,並且在生命的不同的驛站中,洋溢着人生的豪情。」 ──香港《亞洲週刊》總編輯 邱立本 「他常如此告訴我說,『關鍵就看你的切入點和立場是什麽』。與老關相識近三十年,我深知老關所謂的切入點是指華人的角度,所謂的立場是要為弱勢群體說話。這種判斷新聞和報道新聞的原則,讓我受用至今。」 ──《僑報》總編輯 鄭衣德 「他見證了僑社、華人學術界、祖國、兩岸三地、美中關係和國際形勢的變化,並且都成為他為文的題材。所以,他的新聞報道、時評和專論,就是當時歷史的見證,他的文章像時間的隧道把我們帶回到往日的歲月。」 ——序言 編輯委員會 作者簡介: 關文亮先生生於廣東開平,在鄉間和香港度過童年,上個世紀的六十年代移民美國三藩市,畢業於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後入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研究深造,攻讀國際政治學,七十年代初投身於釣統運,參與紐約僑社華文報紙工作,特別是《美洲華僑日報》,開紐約僑社愛國風氣之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