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出版社

  • 特價 BJ91.jpg
    當生活完全被進口食材攻佔,土地上只矗立着高樓大廈,香港農業完全消失之時,被掐着脖子的你還能有什麼選擇?你的下一代還有權對危害健康的食材說「不」嗎? 鄺易行四處尋找良食,只是為了提醒香港人──香港仍然良食處處,但假若沒有你們的支持,良食市場還是會逐漸萎縮,直至某刻大家才頓然發現,要完全仰仗他人,才能擁有賴以為生的糧食。 本書由「良食關注組」創辦人鄺易行博士撰寫,帶你遊走全港良食市場,蒐羅本地優質食材,並輔以簡易食譜。良食,惜食,就是如此簡單。 作者簡介 鄺易行,生化博士,主修分子免疫學,自稱「煮飯婆」,2007年創立良食關注組( http://www.goodfoodwatch.com ) 。她將科學知識融入日常飲食生活,不斷發掘本土優良食材,堅持追溯每件食材背後的生成與製造環境,配以簡便健康的烹調方法,實踐以個人行為,包括提升公眾的關注,作為對全球食物安全危機的回應。2011年起於《明報》Sunday Workshop「家常便飯」每周撰寫專欄。
  • 特價
    Out of Stock
    SA164.jpg
    過去二十年,香港經歷了什麼? 你,又記下了什麼? 九十年代初的輝煌日子, 回歸帶來的企盼和恐懼, 移民潮迭起告別港英政府, 金融風暴樓市科技泡沫一堆, SARS保天星皇后反高鐵反國教, 三任行政長官民眾踏上普選未知路, 民間遊行示威有增無減…… 資深傳媒人安裕,借一紙一筆,思前想後,用心跟大家探討在香港時空發生的事。 「笑中有淚的沉淪 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欲悲聞鬼叫 我哭豺狼笑 覺醒」 作者簡介 安裕,傳媒人,啃書快過食叮噹麵包,醉心近代史,月旦時局似個講古佬,對中美日關係尤有深刻體會,每周專欄見《明報》「星期日生活」。 有關《明報》星期日生活 十年前,2003年,《明報》拍板副刊逢周日加碼,遂有「星期日生活」,以啟發生活和想像為 理念,以帶給讀者靜好的閱讀時光為己任。不論文字抑或圖像,堅持優質Q嘜。十年來,香港經歷過SARS保天星皇后反高鐵反國教和三個行政長官,民間遊行示威密度有增無減,雞無雞味菜無菜味,而我們一直伴陪。當中有過一些不因時光荏苒而幻滅的絕頂好點子,我們重新收集編制成書,此乃推出「星期日生活系列」之全部因由。
  • 特價
    Out of Stock
    M082.jpg

    明月幾見常圓

    $78.00 $62.40
    "內容簡介: 戰亂動盪日月興替.百味人生細說從頭 自日本侵華前的江蘇常州,輾轉南京、重慶、廣州、香港、卡加里,作者以珍貴的人生,見證種種悲歡離合…… 「花開自然花落,明月幾見常圓。盛筵無有不散,歡歡樂樂收場。」 筵席雖散卻不見傷感,這詩句,來自上世紀八十年代結業的得雲茶樓。這茶樓見證了近百年的歷史蒼桑,而以這首詩「收場」,可說「得道」。 本書所寫所述,是作者八九十年的生命百味,聚聚散散,多見小處著墨,大處著眼,讓我們既可細味史實,又可感受箇中的一股不朽的力量,教人感奮。本書以「明月幾見常圓」作書名,還有其珍貴處與可讀處,也盡在此。 編者語, 如下: 那一場原非過眼煙雲 中國近百年史,大抵可用變和亂二字概括。朝代更迭,貨幣轉換,加上遭逢侵略之餘,內戰橫生,人命危淺,四處流離。不堪提,一提起珠淚滿江河。然而,其間牽動多方人情,豈可言休。內裏,自有我們的根,有我們的源,一旦捨棄,飄泊無定,試問誰想,誰要。 表面看,本書是「一家」之百年故事,然而,那種輾轉流徙,百般無奈,小民的唏噓苦痛,卻是一代接一代,多少人同受的煎熬。更重要的是,說慣了「前車可鑑」,卻同時氾濫着粗枝大葉的習性,不去細看,細數,細味,便大有可能是「重蹈覆轍」的因由。難得本書作者事事縷述,處處細節分明,也便筋肉豐滿,讀者牽藤摸瓜,結結實實的感受,都知道,那一場原非過眼煙雲。 「一年容易又中秋」,這裏的容易,其實是一步一步的經歷,不是一蹴即至,裏面有許多故事,值得聚在一起,對月訴說。天上從來月圓又月缺,一再啟示,人生的循環,大致有着這樣的一個軌迹,但到了自身,該如何溶融匯通,便是難處。說到這裏,便得多謝薛廸鈞先生,他以極大的勇氣與魄力,以一個又一個場景,猶如另一軸「清明上河圖」長卷,讓我們看得分明,卻不是只圖個嘆息,而是有了殷鑑,以平常心,好好走下去。 作者簡介: 薛迪鈞 薛廸鈞,學名薛佩璋,一九二五年五月初五生於江蘇常州。曾祖父於清朝時經營煤炭生意,後家道中落。念書至初中二,曾在四川省立紡織學校進修。成長於亂世,難於安居,屢受戰火煎熬,與家人輾轉多地。一九四九年落腳香港,於東南紡織公司服務四十一年。一九九四年正式入籍加拿大,居於卡加里,至今。 "
  • 特價 SA203.jpg
    2015年,香港似乎仍在困局中。政治上,佔領運動後,政府繼續呼籲政改方案要「袋住先」,卻遭民主派議員和不少年輕市民反對;相對地,南韓經歷四十年抗爭,最終爭取到民主。經濟上,樓市繼續熾熱,售價屢屢破頂,冠絕全球,但人均居住面積只等同三隻豬享有的空間,十年竟無寸進;各地政府卻透過實施各種措施,穩定樓價和租金,讓市民安居樂業。關心周邊各國和地區,或許能為香港找到出路。 香港以外,中日兩國關係亦趨緊張,特別是參拜靖國神社和東海界線的劃分,兩國戰事會否一觸即發?而中國本身亦有不少社會民生的問題,部分如十年前的大頭娃娃毒奶粉等更激發中港矛盾。 《明報》專輯組以銳利而專業的眼光,針對關乎香港以至東亞地區的熱點議題,深入發掘和報道,更邀得不少舉足輕重的中日政經界人物接受專訪。本書為這些珍貴的訪問和調查內容的結集,讓讀者一氣呵成,深入了解香港以至周邊的國際關係情勢,更是讀者分析時局的重要工具。 作者簡介: 《明報》專輯組於2014年年中全新成立,旨在直擊新聞現場,對熱點新聞以客觀中立的方式作深度報道。《明報》編採組相信,新媒體出現無疑令閱讀習慣改變,而短平快的快餐式新聞、預設立場的報道近年的確盛行,不過無論新媒體還是舊媒體,內容始終「為王」。客觀具公信力的資訊,深度分析、宏觀視野的內容,在香港仍大有生存空間。
  • 特價 SA211.jpg

    明察天下2

    $98.00 $78.40
    2015年,香港政制改革裹足不前,樓股暢旺而經濟轉營無望。向南看,新加坡巨人倒下,有人懷念兼冀盼「明君」治港,有人以之重申自由民主之貴。向東看,野百合、太陽花綻放台灣,年輕一代勢闖建制舞台。日本從三一一大地震中復興,柬國亦要告別紅色夢魘。周邊各國不無困阻與變革,或許科研可讓香港往前走下去? 不知不覺,明報專題組成立已滿一年,雖然起步艱難,但也盡我們所能,為讀者獻上一輯又一輯的深度報道,力求帶給大家更廣闊的國際視野、更深入的政經議題以及對人文歷史的更多關懷。 本書深入發掘東亞及本港重要議題,再以銳利而專業的眼光分析比對。本書為這些珍貴的訪問和調查內容的結集,讓讀者一氣呵成審時度勢,分析時局。 作者簡介: 《明報》專輯組於2014年年中全新成立,旨在直擊新聞現場,對熱點新聞以客觀中立的方式作深度報道。《明報》編採組相信,新媒體出現無疑令閱讀習慣改變,而短平快的快餐式新聞、預設立場的報道近年的確盛行,不過無論新媒體還是舊媒體,內容始終「為王」。客觀具公信力的資訊,深度分析、宏觀視野的內容,在香港仍大有生存空間。
  • 特價 Untitiled

    日軍慰安婦內幕

    $80.00 $64.00
    日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犯下的罪行罄竹難書,強徵慰安婦是最無恥、最卑劣的惡行。 所謂慰安婦,其實即隨軍軍妓,據估計,被強迫當慰安婦的中國、韓國、東南亞及荷蘭婦女超過十萬人。她們飽受蹂躪摧殘,很多人更遭到毒打虐待,甚至被殺害,倖存下來的慰安婦也多身心殘缺,抱撼終生! 日本政府曾否認軍方與強徵慰安婦有關,但隨着愈來愈多資料重見天日,加上各地受害人紛紛挺身指證,這些曾被日本政府刻意掩藏的不光彩歷史,終於展示人前。從這本書,大家可深入了解有關慰安婦的真相。 本書初版於一九九三年,是關心香港淪陷史者的必讀參考書。適逢二○一五年為抗戰勝利和香港重光七十週年,明報出版社現特予再版,以紀念抗戰勝利,並緬懷謝永光先生。 作者簡介: 謝永光,(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九八年),廣東東莞人,香港出生。香港史專家、資深報人、針灸學家、中醫教育家。 歷任香港報刊港聞版編輯、專欄作家、香港中國針灸協會會長、香港中醫學會學術顧問、廣州市中醫學會名譽顧問、美國針灸醫學會顧問、暨南大學醫學院客座教授、湖南中醫學院客座教授,對文史及傳統醫學有湛深研究。曾在《明報》副刊主持「包教曉信箱」二十餘年。後專心研究香港抗戰史,著有《戰時日軍在香港暴行》、《三年零八個月的苦難》、《香港抗日風雲錄》、《香港淪陷 : 日軍攻港十八日戰爭紀實》、《香港戰後風雲錄》等,填補了香港淪陷前後歷史的空白。  
  • 特價
    Out of Stock
    BI16.jpg

    日本鏡子

    $85.00 $68.00
    加藤嘉一著作《從伊豆到北京有多遠》這散文集子時,人們愛把他稱為「日本的韓寒」,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他跟韓寒一樣,是能夠挺身為公眾發聲的一位公共知識分子。 加藤作為日本人,又視中國為第二故鄉,置身於那麼一個錯縱複雜的關係裏,決定了他的路只能是難走。在同一篇文章,他宣稱:「無論如何,我與中國是絕配的」,並「要以自己的行動去證明」。他在大時代裏發光。 經過一番歷煉的加藤嘉一再出發,以自己作為鏡子,反映出當今中國的種種問題,並「深化我與中國之間的情感聯繫,更加客觀、冷靜地觀察中國,解釋中國,參與中國……向國際社會,尤其向西方主流社會傳播真實的中國和勇敢的中國人的形象」。 附《從伊豆到北京有多遠》簡介: 來自東京西南端靜岡縣伊豆的加藤嘉一,中小學階段交織着血淚,復以十九歲之齡、清貧之身並且不通中文的情況下,在「沙士年」,獨自上路,到北京大學升學,在那兒觀察、思考、發聲。本書記述了他人生的這段寶貴歷程,中國的事情,日本的事情,中日之間的事情,還有世界的事情,是那樣的豐富,是那樣的沉重;是那樣的多姿,是那樣的譎異。就看穩穩地站着的加藤如何道說。 作者簡介: 加藤嘉一,一九八四年生於日本伊豆。二○○三年「非典」高峰時來到中國。二○一○年獲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碩士學位,二○一二年三月至七月擔任上海復旦大學新聞學院講座學者,現任哈佛大學甘乃迪學院研究員、日本慶應義塾大學訪問研究員、察哈爾學會研究員、當代世界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二○○五年開始受邀爲《南方周末》、《環球時報》等海內外媒體撰寫時事評論,常作客央視《新聞1+1》、《環球視綫》、《Dialogue》;鳳凰衛視《鏘鏘三人行》、《一虎一席談》、《全球連綫》、《時事辯論會》等談話節目。現任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香港《亞洲周刊》、Nikkei Business Online、日本Diamond Online等專欄作家。中文專著有《以誰為師:一個日本八十後對中日關係的觀察與思考》、《從伊豆到北京有多遠》、《中國,我誤解你了嗎?》、《中國的邏輯》、《日本的邏輯》、《愛國賊》、《加藤嘉一致困惑中的年輕人》。
  • 特價
    Out of Stock
    SA157.jpg

    旅業風雲

    $98.00 $78.40
    關於旅遊資訊,你可能無所不知,但關於旅遊業的歷史,他卻會比你知得更多! 旅遊業議會總幹事董耀中見證過各種旅遊風潮,也見證着香港旅業的興衰轉變。從六十年代說起,當時搭飛機出外旅遊是一種頭等大事,人們都衣著隆重,機艙服務員甚至都是來自顯赫家族;到七十年代經濟起飛,加上政府頒布工人可享有有薪假期,旅遊業興起,短線團大受歡迎;八十年代,港人開始富裕,旅遊業更是百花齊放,不只是短線,歐美的長線團更成為時尚風氣,一直到今天仍未減弱。九十年代啟德機場拆卸後,大眾開始重視與旅遊有關的集體回憶,在航空公司工作達三十年的作者回憶起機場和飛機的種種,更是充滿逸事奇聞。《旅業風雲》正是一本港人專屬的旅遊回憶錄,以作者在業界服務近五十年的經歷傾注而成,圖文並茂,細說當年今日的歷史。 目錄: 一、今非昔比 二、啟德機場 三、身分憑證 四、噴射機年代 五、與飛機關連的小故事 六、旅遊業的興起 七、衝出香港——台日韓 八、衝出香港——環遊世界 九、旅遊三部曲 十、責任與權益 十一、旅遊業議會 十二、領隊也規範 十三、海上綠洲 十四、旅遊局職責 十五、前盼 十六、後記 作者簡介: 董耀中,旅遊業議會總幹事,一九六七年畢業後任職於日本航空公司,三年後轉職到大韓航空公司當營業代表,至香港回歸前已晉升為副總經理。一九九七年加入香港旅遊業議會為總幹事至今,經歷過多次旅遊業的大事,推動旅遊業發展,讓蝸居的香港人可到世界各地舒一口氣。
  • 特價 ED23.jpg
    新聞與傳播系,這六個字似乎總與高材生、鎂光燈、前線、監督政府等等充滿光環的詞語掛鉤,而這一層光環也為新聞與傳播系的收生和畢業生去向增添了些許神秘感,究竟這系想要什麼學生?傳媒機構需要什麼畢業生?除了電視上常見到的新聞記者,新聞與傳播系的學生還有什麼就業出路? 有多年新聞從業經驗的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助理教授李家文,訪問兩岸四地主要的新聞院系的負責人、傳媒機構高層以及有多年從業經驗的新聞、公關、廣告人,試圖全面深入地解答所有想報讀新聞院系學生的疑惑。 本書主要受訪院系有: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浸會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樹仁大學、珠海學院、恒生管理學院、澳門大學、澳門科技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台灣的國立政治大學、天主教輔仁大學、世新大學。 作者簡介: 李家文 中國人民大學文學(新聞學)博士、碩士。1997年於香港樹仁學院(現升格為樹仁大學)畢業後,在香港無綫電視先後任職港聞記者、駐北京記者、助理中國採訪主任及港聞組助理採訪主任,同時擔任新聞主播。曾為香港浸會大學及樹仁大學兼任講師,2010年中放下新聞界全職工作,擔任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助理教授。翌年開始在香港電台電視部兼任時事節目《時事摘錄》之「新聞定格」環節主持,負責新聞評論。現同時為DBC數碼電台任時政節目主持,並在 RoadShow路訊網【博客巡行.專題新聞】定期撰文。
  • 特價
    Out of Stock
    近半個世紀以來,毛澤東和他的思想主宰着中國的命運,回首當年神州大地風起雲湧,巨浪滔天,特別是在他晚年發動了文化大革命,給中華民族帶來深重的災難。毛澤東逝世後,他的影響猶在,迄今仍未有一部對毛澤東及他的思想作全面解讀的作品,誠為中國思想史上的一大空白。本書作者王若水先生是中國著名理論家,曾任職《人民日報》副總編輯,長期從事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的研究。本書是他傾大半生心血的遺作,書中對毛澤東的思想以及他的性格、他的心態、他的權謀作了全面的描述和深刻的剖析,其中蘊含大量從未聞問的第一手珍貴史料,可以說是第一部最為全面最為深入的論述毛澤東和他的思想的著作。
  • 特價
    Out of Stock
    P088.jpg
    這一套文集的出版,實際上在熙熙攘攘的當下文學界無疑是砰然一聲打開了一扉文學的窗戶,給各地關懷世界華文文學的作家、學者引上一個視線的移動新點,特別是當文學研究的熱點已經超聚焦於若干反覆被選擇的項目上,藉着與明報的出版合作,向外界介紹新華本土作家的作品應該是時候了。 摘錄「建構本土文學的主體意識」 原甸 本書共收錄九篇小說。作者通過平實的文字、嚴謹的故事結構,深刻地反映了華文教育在新加坡社會的逐漸式微,描寫了華人生活方式、思想觀念、文化傳統在時代中的巨大改變,反映了中華文化與殖民文化夾縫中華人的掙扎與徬徨。 作者簡介: 張曦娜,媒體工作者。曾任新加坡人民協會《民眾報》記者及編輯,現職新加坡《聯合早報》副刊記者。2000年獲頒「東南亞文學獎」。
  • 特價
    Out of Stock
    P094.jpg
    這一套文集的出版,實際上在熙熙攘攘的當下文學界無疑是砰然一聲打開了一扉文學的窗戶,給各地關懷世界華文文學的作家、學者引上一個視線的移動新點,特別是當文學研究的熱點已經超聚焦於若干反覆被選擇的項目上,藉着與明報的出版合作,向外界介紹新華本土作家的作品應該是時候了。 摘錄「建構本土文學的主體意識」 原甸 近二十年來,新加坡本土相聲的創作質量有了可喜的提高,新的本土性更強的作品源源不斷,在新加坡相聲界具有承前啟後作用的老藝術家陳伯漢先生可謂功不可沒。本書中的作品以相聲為主,語言精煉活潑,結構完整嚴謹,自然而然流露出一股特有的「新加坡味兒」,讀後讓人或捧腹大笑、拍案叫絕,或會心微笑,回味無窮,是不可多得的相聲佳品。 作者簡介: 陳伯漢,歷任有綫商業電台麗的呼聲的節目主持、華語節目部主管。1984年受聘於《聯合早報》當新聞編輯。他演而優則編導,1957年起不斷撰寫相聲;被評為「新加坡相聲界承前啟後的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