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出版社

  • 特價 BX25s
    內容簡介: 捨墮篇共三十條戒,本冊接續第四冊的前十四戒,包含了後十六條戒的研究。 依據「貿寶戒」的內涵,現代的金融投資即屬該戒所攝。現代比丘參與投資、理財、基金等現代金融交易,若是為己私利,即犯此戒;個人為了方便保管而將錢存入銀行而得利息,則不犯本戒。寺院在三寶物管理過程中,合理的保值和交易等行為,是律中所許。不過寺院的財務管理應該本着安全、保值的原則,不宜冒險追求厚利。比如以銀行儲蓄的方式獲得合理的利息,這樣既可靠,也不會受到譏嫌。同理,現代比丘進行物品交易,也當以發起心判斷其是否犯「販賣戒」。若為私利則正犯此戒,若為三寶則不犯。寺院管理的一些運營機構如流通處,應當避免商業化,多從提供服務的角度出發,如此和本戒精神才不相違。 「迴僧物入己戒」中,比丘迴「已許僧物」入己犯本戒,而「已與僧物」屬僧團所有物,比丘「迴己」犯盜。因此施主的供養物何時成為「已許僧物」和「已與僧物」,是決定比丘犯什麼戒的兩個關鍵時間點。傳統觀點認為,居士發心供養但還沒有明確決定是供養僧還是供養個人時,供養物即為「已許僧物」;如果居士內心決定要供養僧,即為「已與僧物」。不過這樣的理解在具體實踐中存在一定困難,而且從律典各方面的記載來看也沒有有力的理論支持;更合理的界定方式為:如果施主發心施僧並且已經向僧團或者僧團中的比丘說明,則為「已許僧物」;如果居士已經轉交所有權給僧團(實物或者契約),則為「已與僧物」。 內頁試閱: 2024年4月份新書推介——BX25《比丘戒研究 第五冊 三十捨墮(下)》_interior2   本書特色:
    1. 本書深入比較諸部律典的同異,力求闡明和解決現代比丘戒律行持中的實際問題,將律學和實踐結合。
    2. 本書採用傳統和現代結合、信仰和學術互補的綜合性研究方法,優化教界與學界的溝通渠道,更有利於理解戒律的深刻內涵。
  • 特價 BX21s
    內容簡介: 比丘戒的波羅夷篇共有四條戒,在諸律中的排列順序相同,分別為「大淫戒」、「大盜戒」、「大殺戒」及「大妄語戒」。四條戒均為性戒,比丘正犯其中之一,則喪失比丘身分,而且會對僧團造成巨大的負面影響。 「大殺戒」中,比丘實施相關危害行為之後,到被害人真正死亡,中間可能介入導致被害人死亡的其他因素。要判定比丘是否正犯「大殺戒」,必須確認其行為是否為導致被害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按照主要責任歸屬來確定比丘方便加行和相關結果的因果關係,是所有類似戒條在判罰時都需要考慮的隱含前提。 「大盜戒」中對於《四分律》所載「五種賊心」中的「黑暗心」,道宣律師借用《僧祇律》中「摩摩帝互用三寶物」的案例進行了說明,其本意是指對戒法無知的情況下起盜心。不過一般人容易誤解南山律的內涵,將「黑暗心」理解成無知而不小心互用三寶物就犯盜。通過分析《僧祇律》文本可知,「摩摩帝」比丘互用三寶物是有盜心的。從「大盜戒」的判罰原理來看,也要求比丘具足盜心才會犯波羅夷。
  • 特價 BX22s
    內容簡介: 僧殘篇共十三條戒:漏失戒、摩觸戒、粗語戒、歎身索供戒、媒嫁戒、無主房戒、有主房戒、無根謗戒、假根謗戒、破僧戒、助破僧戒、汙家擯謗戒、惡性不受諫戒。 前四條戒所防護的行為與破大淫戒只差一步之遙,通常也是發生男女關係的前奏,因此被視為重要的防線。 現代社會,比丘參加佛化婚禮,容易引發是否違犯媒嫁戒的爭議。實際上,男女雙方結合為夫婦已經是事實。比丘參與婚禮,只是起出席或見證的作用,因此,比丘參加佛化婚禮乃至給予證婚不犯「媒嫁戒」。不過婚禮上,比丘如果受請致辭,不適合說世間祝讚和合的話語,也不適合說「無常、苦、空」一類不符合婚禮場合的話,可以勉勵雙方和睦相處、共同修行、踐行菩薩道等。 關於「破僧戒」,有觀點認為,只有破法輪僧才會正犯「破僧戒」,而破法輪僧只有在佛世時才有可能發生。如果承許這種觀點,那麼關於破僧的兩條戒,就成了後世比丘永遠不會正犯的戒條。經過梳理發現,「破僧戒」之「僧」,在所有的律典及部分論典中都記載為「和合僧」。「和合僧」的條件為同一羯磨,同一說戒。只有少數論典中提到「法輪僧」的概念。此外,從制戒精神考量,「和合僧」的記載也更為可取。因此,不同傳統、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比丘,必須互相尊重彼此的身分和權益,否則依然會觸犯此戒。 內頁試閱: 2024年1月份新書推介——BX22《比丘戒研究 第三冊》_interior1 2024年1月份新書推介——BX22《比丘戒研究 第三冊》_interior2 本書特色:
    1. 本書深入比較諸部律典的同異,力求闡明和解決現代比丘戒律行持中的實際問題,將律學和實踐結合。
    2. 本書採用傳統和現代結合、信仰和學術互補的綜合性研究方法,優化教界與學界的溝通渠道,更有利於理解戒律的深刻內涵。
  • 特價 BX27s
    內容簡介: 和食物相關的戒條中,「非時食戒」主要為了遮止比丘非時乞食,損惱俗眾。古印度的宗教修行實踐有較濃厚的苦行色彩,其中即包括嚴格地限制飲食。在這樣的宗教背景下,很多不同教派的修行者都過午不食。另外由於地理、氣候等原因,不少普通民眾都有不非時食的習慣。現代比丘的生活方式、飲食結構和古印度比丘不同,因此應該根據團體和個人具體情況來抉擇。「殘宿食戒」是為了防止比丘因貪欲蓄積食物。從食品衛生角度看,印度氣候炎熱,食物經夜容易腐壞變質,故印度人歷來視殘食為不淨。中國的民眾則講究勤儉節約,對於過夜而未壞的食物,輕易丟棄會被視為浪費。因此現代比丘在持守「殘宿食戒」時應兼顧制戒意趣和現實因緣,一方面個人不應由於貪欲而儲蓄食物,另一方面僧團留存多餘食物則可以開許,但應注意食品衛生。「不受食戒」是為了防止比丘自取而食,避免被別人譏嫌,功能上也起到對大盜戒的外圍防護作用。現代生活中常見的自助餐,等同於律典中的「置地受」。主人已經作意授食,比丘自取不犯本戒。「別眾食戒」是為了防止四個或以上的比丘形成小團體共同受食,主要意趣在於保證僧團內部和合,故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內頁試閱: 2024年12月份新書推介——BX27《比丘戒研究 第七冊 九十波逸提(二)》_interior1 2024年12月份新書推介——BX27《比丘戒研究 第七冊 九十波逸提(二)》_interior2 2024年12月份新書推介——BX27《比丘戒研究 第七冊 九十波逸提(二)》_interior3 本書特色:
    1. 本書深入比較諸部律典的同異,力求闡明和解決現代比丘戒律行持中的實際問題,將律學和實踐結合。
    2. 本書採用傳統和現代結合、信仰和學術互補的綜合性研究方法,優化教界與學界的溝通渠道,更有利於理解戒律的深刻內涵。
  • 特價 BX20s
    內容簡介: 本書採用的研究材料,除了傳統的四律五論,較之道宣律師所處的時代又增加了後續翻譯的《根有律》、《巴利律》。同時得益於時代信息工具的便利性,又可以利用梵巴藏律典文獻進行綜合比對,並借鑒古今律學研究成果。 本書在研究方法上有三個層面的建構:第一,以史學方法來獲得對研究對象即律典文本的無常性認識,看到文本和思想互動變化的事實,破除對文本靜態性的錯誤常執;第二,以傳統義理方法融攝現代學術研究工具,對諸部律典文本作深入剖析,獲得對戒律更深入和多角度的理解;第三,以佛法的中道原則為指導,融匯諸律差異,整合律學資源,在與時代因緣的碰撞中,超越表面的矛盾,提煉出契合佛陀本懷的戒律結論。這三個層面的研究方法體現了佛法和學術兩個維度的結合,我們分別稱之為「無常觀」、「因緣觀」和「圓融觀」。
  • 特價 BX26s
    內容簡介: 波逸提戒條體現出一些與其他篇聚類似的共性。第一,不少戒條的制定與古印度社會文化和習俗有密切關係。佛陀制戒主要是為了隨順因緣,防止譏嫌,如「掘地戒」是為了符順當時印度人認為萬物有靈的觀念;與食物相關的戒如非時食等,和當時的出家人乃至俗眾的習俗有關。若認為這些戒條純粹為了防止貪欲,則並不符合真實情況。對於此類戒條,應該充分了解相關背景因素,這樣才能真正理解佛陀的制戒本懷,在戒律行持中把握中道。 第二,遮戒在涉及命難、梵行難及病緣的情況下,一般都可以開緣,可見保證比丘的安全和健康是佛陀制戒時考慮的基本因素。對於遮戒,佛陀反對機械地持守戒相。如「小妄語戒」中,比丘無心而說或誤說時,由於缺少發起心,故不犯本戒。為了保護三寶、慈護有情、教誡等目的而說的方便語,或者為符合社會規範而說的寒暄語、客套話,又或因個人語言風格所致的誇張語等,都不犯「小妄語戒」。實際行持和判罰中,應考慮以上因素,避免將小妄語的範疇無限擴大。 內頁試閱: 2024年5月份新書推介——BX26《比丘戒研究 第六冊 九十波逸提(一)》_interior3 本書特色:
    1. 本書深入比較諸部律典的同異,力求闡明和解決現代比丘戒律行持中的實際問題,將律學和實踐結合。
    2. 本書採用傳統和現代結合、信仰和學術互補的綜合性研究方法,優化教界與學界的溝通渠道,更有利於理解戒律的深刻內涵。
  • 特價 V040.jpg
    內容簡介: 「李天命作品集」這一版,有個名堂,叫:最終定本。 最終,到此為止。倘若明白,李天命的書總是會一版接一版地印下去,已成常規,便會曉得,他這裏用的「最終定本」這幾個字,力道有多大。 他所走的,是無遠弗屆的哲道,橫不限於地域,縱不囿於時間,下筆練字,總考慮恆久,取其變數最小的,也經受了時間淘汰的,目的在於盡可能減少意思上的偏歪,從而貼近原意,五百年後,光芒如昔。 這位手持思方劍、背負天人琴的哲俠,站在人類的前導之列,不住挑戰極限,讓思想的寶藏,不住出土。他不視為艱巨,險峰之上,抖擻精神,以此為樂,以此為榮;也是在接受挑戰時的碰撞之中,讓我們得見美麗的星空。
  • 特價
    Out of Stock
    V032.jpg

    殺悶思維

    $73.00 $58.40
    1. 一個由母狼養大的棄嬰,長大以後完全不懂人類的語言,完全欠缺文明人的通識,這樣的一個狼人,縱使天賦原本非常聰明,其在荒野裏所度過的一生,還是會極度貧乏艱苦的,遠遠及不上一般人在開化了的社會中所度過的一生。 2. 設100分為人生裝備的滿分,粗略而言,若說狼人從零出發,那麼,任何人只要好好掌握了語文和通識,那就已經可以說是從90分出發的了。 3. 本書順着三個問題而展開: 一、 如何先取90分?(前導篇) 二、 如何從90分出發?(養心篇) 三、 100分後又如何?(運思篇) ── 李 天 命 買玫瑰送給情人不如偷玫瑰送給情人那麼浪漫。 被人掛上十字架不浪漫,自己走上十字架才浪漫。 新人在婚禮中慢板前進,情人在微風細雨下依偎前行,前者勇氣可嘉,後者浪漫。 踩到牛屎本不浪漫,但手牽手一起踢牛屎,則可能變得浪漫。 愛的熱度與被珍惜度成反比。 情變之所以令人絕望,是因為別的人生路徑已經不能設想。 情變之所以令人虛無,是因為人生意義的預設從根被推翻。 前無去路,後有回憶,人生基設崩潰 —— 情越深,變越苦。 以為自己被愛情毁滅的人,往往只是被自以為的愛情毁滅。 情痛每因稚弱,慣性不快樂每藏自虐。 不知錯 + 不知足 + 不快樂。 情變生恨,自我中心而已。 苦 —— 欲望與能力不相稱。 放 —— 隨緣不貪,能捨能忘。 心痛不傷便莫之能傷,心如虛空者無物能傷。 心靈是個無底洞,無論多深都可以再深。 愉悅令心靈健康,痛苦令體會深刻。 情緒失禁比大小便失禁更難清理。 有的腦袋,長在身體的任何部位都可能,除了長在正常的部位不可能。 「不要以為我有什麼不平凡之處,我只是一個平凡人而已。」 誰以為你不平凡﹖ 「求你忘記我吧﹗」 小心不當預設。 文藝腔是兩岸的共通語言,是統一的基礎。 禮本來就是內心的表現。你去喝喜酒就不能不送賀禮,你不能說這不過是形式上的東西,我不重視形式,我只重視心意,我帶了個心來,兼帶了個胃來,準備大吃一頓。 跳樓要顧及路人。 請勿尊重別人而不尊重別人的乳房。 精彩的警句人人讚賞,人人以為 警句所針對的只是別人。
  • 特價
    Out of Stock
    CE10.jpg
    本書是根據作者當時親歷的所見所聞,並進一步蒐集資料,潛心研究而成。書中有史有論。對於大字報運動的發源地──北京大學反右運動的歷史,作了迄今為止最為全面的敍述。一九五七年,共產黨發動的整風運動轉向了反右運動。當時被打成「右派分子」的受害者,多達五十五萬多人。指揮反右運動的總書記鄧小平,二十多年後,繼承了右派的遺志,擔當起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但他卻仍堅持「一九五七年的反右派鬥爭還是要肯定」。書中揭示了鄧小平所扮演的角色的矛盾性。 大批文藝界著名人士被打成反右派,書中透露,緣於毛澤東交給周揚的一份名單,要求一一戴上「帽子」,為此要「翻延安時代的老帳」。周揚當時常說「在劫難逃」,但沒有人聽得懂。 本書為國際上的中國問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 作者郭羅基(1932-),五十年代就讀於北京大學歷史系,親身經歷了反右運動。一九五八年提前結束學業,任教於北京大學哲學系。文化大革命中被打成「五一六反革命分子」。八十年代,作為「資產階級自由化的冒尖人物」被鄧小平發配至南京。九十年代流亡美國。現時在哈佛大學法學院研究中國的憲政和人權。
  • 特價
    Out of Stock

    歷史的一刻 (豪華本)

    $800.00 $640.00
    NULL
  • 特價
    Out of Stock

    歷史的一刻 (精裝本)

    $388.00 $310.40
    一部凝鑄歷史的畫冊《歷史的一刻》由明報、亞洲週刊、明報周刊、明報月刊、明報出版社聯合編輯,集眾家之人力資源,傾力而出。記者遍佈館內場外,聯合香港眾著名攝影家攝取港九新界大街小巷之生活側影。全書內容豐富、全面、客觀、持平,共分三大部份:交接儀式;街頭巷尾各界人士之感懷反應;香港殖民地史之珍貴圖片。《歷史的一刻》中英文圖解對照,附珍貴歷史圖片500幀,是值得收藏的「九七回歸」歷史畫冊。
  • 特價
    Out of Stock
    BH66.jpg
    內容簡介: 歷史幾絕都有介紹中國歷史上十個敗家君王,或說是十個亡國之君。為甚麼稱為歷史幾「絕」都有?為甚麼要用「絕」這個字來形容這些敗家君王? 其實「絕」字有兩個解釋。這些敗家君王處事很絕情,凡事不留餘地,或者所作所為倒行逆施,註定敗亡;「絕」字的第二個意思是「絕後」,即是無以為繼。一家一姓的朝代面臨覆亡的命運,是絕後,所以「幾絕都有」這個說法,也蠻有意思的。 為甚麼不叫亡國之君,而叫他們做敗家君王?這次用「絕」字,用「絕」字就是說他們敗家,敗家的意思不一定等於亡「國」。大家看看歷朝的專制帝王都是把國家、天下當作一家一姓的家當,是家天下。所以這就不是亡國,是敗家。 末代霸主──吳王夫差(?-前473年) 昏君人辦──秦二世胡亥(前221-207年) 人球天子──漢獻帝劉協(181-234年) 花光祖蔭大花筒──隋煬帝楊廣(569-618年) 從巔峰傾家蕩產──唐玄宗李隆基(685-762年) 騷人墨客亡國奴──南唐後主李煜(937-978年) 才情天子為虜臣──宋徽宗趙佶(1082-1135年) 香港最早一位難民──宋帝昺(1271-1279年) 回天乏術愧見祖宗──明思宗朱由檢(1611-1644年) 末代皇帝──清末帝愛新覺羅‧溥儀(1906-1967年) 相關視頻:黃毓民新書《歷史幾絕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