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出版社

  • 特價 HK20.jpg
    無論時代怎樣變遷,無論風雲如何變幻,百多年來,維多利亞港始終是香港最顯赫的象徵。作為全球最繁忙的海港,亦是中國第一大天然良港,維港一直主宰香港的發展,是我們賴以為生的根源。昔日如是,將來亦然。 今天的維港,經歷數十載大規模填海工程,港口面積大幅收窄。海港兩岸的摩天大廈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維港的建設,顯示港人對財富追求的慾望。過往,維港有曲折綿長的海岸線,水深港闊景色迷人,但今天已難復見。我們已失去太多有歷史、文化價值的事物﹔優美的自然風貌被遮擋或破壞淨盡,傳統和核心價值被遺忘或扭曲,法治、公平和廉潔備受考驗。本書作者,有感於維港對香港的重要,遂決定將她的百年歷史記錄下來,以流傳後人。 本書內,作者記錄了早期維港作為鴉片貿易轉運港的歷史﹔百多年的填海工程,香港發展成國際航運中心的經過。此外,還記錄了1972年火燒「海上學府」的經過、最後一屆「港九渡海泳」﹔以及1997年港督彭定康,黯然神傷地乘坐「不列顛尼亞號」離開香港等事蹟。 這些事件,不論是喜是悲,均是香港人的集體回憶。在這些悲喜交雜的歲月裏,維多利亞港,不但默默見證了香港的滄桑變化,也豐富了香港的歷史、文化。在未來的日子裏,我們有責任保育和愛護她。 作者簡介: 何耀生,出生於香港,從小在中環利源東街長大, 對於中區歷史文化懷有深厚感情,因而進行研究,並蒐集了不少珍貴資料。 何先生畢業於澳州悉尼大學,修讀工商管理碩士期間,看見當地政府對於保育歷史文化的工作非常重視,從而加深了他對保育工作的認識和參與。 對於前中區警署的發展和去向,何先生先後在亞洲電視《時事追擊》、無線電視《新聞透視》、鳳凰衛視《今日香港》中發表了不少意見。
  • 特價
    Out of Stock
    B110.jpg
    NULL
  • 特價
    Out of Stock
    B111.jpg
    NULL
  • 特價
    Out of Stock
    B112.jpg
    NULL
  • 特價
    Out of Stock
    B113.jpg
    NULL
  • 特價
    Out of Stock
    B114.jpg
    NULL
  • 特價
    Out of Stock
    B115.jpg
    NULL
  • 特價
    Out of Stock
    宮廷鬥爭,是歷代皇朝常遇到的問題,這些爭端,並不只發生於頹廢墮落的皇朝,就是強盛期如清朝的康熙年代,亦有出現。這套小說講述四阿哥胤禛(即後來的雍正皇帝)如何在阿哥黨爭之中靠著智謀及賢士的幫助,避過重重危機,突圍而出,得到康熙的賞識,由他繼承皇位,以及他登位後的行為事跡,和鮮為人知的官廷祕聞。該書獲中國領導人、學者好評,風靡海峽兩岸,拍成電視劇集廣受歡迎。
  • 特價
    Out of Stock
    CS04.jpg
    宮廷鬥爭,是歷代皇朝常遇到的問題,這些爭端,並不只發生於頹廢墮落的皇朝,就是強盛期如清朝的康熙年代,亦有出現。這套小說講述四阿哥胤禛(即後來的雍正皇帝)如何在阿哥黨爭之中靠著智謀及賢士的幫助,避過重重危機,突圍而出,得到康熙的賞識,由他繼承皇位,以及他登位後的行為事跡,和鮮為人知的官廷祕聞。該書獲中國領導人、學者好評,風靡海峽兩岸,拍成電視劇集廣受歡迎。
  • 特價
    Out of Stock
    BA79.jpg

    靈修密語

    $79.00 $63.20
    作者是位資深的太極氣功師、作家,近期兩本經典著作,是作者無私地奉獻給社會的精彩文獻。 平衡身心術》主在鍛煉身體,亮出上層氣功的關鍵要領﹔《靈修密語》主在修煉靈性,解出快樂人生的重要元素。 此兩本性命雙修的作品,是人生修養的必讀之選。 作者簡介﹕ 作者自幼跟隨父親習練太極氣功,是吳鑑泉式太極拳第四代傳人。 1961年畢業於上海醫學專科學校醫療系,從事太極氣功和玄學研究數十年,對自身修煉和氣功治療頗有心得,是一位資深的太極氣功師。 著作有﹕《推拿療病法》、《氣功推拿一百法》、《常見病的自助氣功推拿法》、《平衡身心術》,其中《氣功推拿一百法》在業界廣為流傳,深受歡迎。
  • 特價
    Out of Stock
    BA89.jpg

    靚靚媽咪全攻略

    $88.00 $70.40
    內容簡介: 看見嬰兒牙牙學語的樣子、 學見嬰兒充滿好奇心的圓眼、 看見他們一天一天的成長…… 是否讓妳很想擁有自己的孩子? 懷孕時看見自己的肚子一天比一天隆起,身體機能上的變化,初時或會令各位準媽媽無所適從;但又有什麼比見證胎兒每天成長更快樂的事呢?為增加媽媽對懷孕過程的認識,仁安醫院匯合了專科醫生、營養師及物理治療師的專業意見,撰寫了《靚靚媽咪全攻略》。書中詳細羅列了各類有關生育的準備、懷孕前後的知識和注意事項,更收輯了懷孕前後的「飲食通勝」和 產後營養餐單,以及一系列適合在懷孕期和分娩後的運動,讓妳在懷孕前後保持身心健康、美麗動人! 本書還附送一個運動飲食自助輪,讓你隨時可計算飲食的熱量及所需的消時間;仁安醫院的《靚靚媽咪全攻略》實在是所有準媽媽的美麗秘笈! 徐子淇女士誠意推薦: 「作為一個媽媽,我認為懷孕亦可以體態優美的,只要你適得其法,又何需擔心懷孕對你的影響呢?相信本書的內容一定能幫到你(準媽媽)解決懷孕期及產後之飲食、身體、皮膚上的疑問。」
  • 特價 M086.jpg

    靳叔私密日記1965

    $198.00 $158.40
    排得滿滿的一年,爭取做好每一天 五個數字: 1965,靳叔這日記所在的年份。 23,當時靳叔的歲數。 48,這日記距今的年數。 71,這日記出版時靳叔的歲數。 2013,這日記出版時的年份。 今天,還有多少人會寫日記呢?寫上整整一年的,恐怕更少了──對靳叔來說,也是絕無僅有。 他寫下這一本日記,不是因為有閒。工作、讀書、戀愛、聽古典音樂、看展覽、看電影、繪畫、寫詩、寫信、與朋友交往、公司活動、照顧弟妹、助人、思考人生……日程,已是排得滿滿的了。 精力充沛是無疑的,關鍵是,無盡的精力用在或耗在甚麼地方。 靳叔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始,他屢闖高峰,愈見從容,細讀他起步哪一年的這本日記,當會明白箇中因由,有所啟發。 作者簡介: 靳埭強 1942年出生於廣東番禺,1957年定居香港,從裁縫學徒做起,其後於香港中文大學校外進修部攻讀設計與藝術課程,1967年開始投身平面設計,同時從事藝術創作,擅長水墨畫,設計與繪畫均受高度評價。曾任一畫會會長 ( 1981-1984 )、香港設計師協會主席(1985-1988)、汕頭大學長江藝術與設計學院院長(2003-2011),國際平面設計聯盟AGI會員暨中國分會主席( 2010-2012 ) 、現任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藝術顧問、香港藝術館榮譽顧問。
  • 特價
    Out of Stock
    B287.jpg

    風語

    $88.00 $70.40
    內容簡介: 數學奇才孤身犯險,殲敵千里 接連破譯敵方口令,驚世駭俗 美國丹.布朗《達文西密碼》引起全球解碼潮 「中國丹.布朗」《風語》內地版稅高達五百萬 智慧型小說,懸疑、推理,耐人尋味。本書內含半部世界口令史,破譯之途歷歷在目,令你嘆為觀止! 兩個男人的對決,牽扯出一個個教人驚心動魄的場面。數學天才陳家鵠表面看來弱不禁風,縱使足不出戶也能直搗敵陣,足令對方聞風膽;然而與此同時,自己也身陷絕境。人生的譎變,人性的奇異,隱然震撼讀者心靈。 本書實有所據,以抗戰時期情報機關「軍統」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的「中國黑室」等作藍本,檔案永藏深淵,不見天日,但麥家寫來游刃有餘,匪夷所思。 .相關視頻:麥家談新書《風語》 .名人書櫃:麥家推介《香水》 作者簡介:麥家 .原名蔣本滸,1964年生於浙江富陽。 .1983年畢業於解放軍工程技術學院無綫電系;1991年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1997年任成都電視台編劇;2008年調任杭州市文聯專業作家。 .從軍17年,輾轉六個省市。 .1986年開始寫作,主要作品有《解密》《暗算》《風聲》《地下的天空》等。 .被評為2003年度中華文學人物、第三届風尚中國榜2007年度作家、第六届華語傳媒文學大獎2007年度小說家、第十三届上海國際電視節最佳編劇、第三届電視劇風雲盛典最佳編劇等。
  • 特價
    Out of Stock
    B297.jpg

    風語2

    $88.00 $70.40
    內容簡介: 倪匡:麥家的小說好看,人人皆知。看《風語2》,忘了呼吸,看完之後,長長地舒了一口氣,(「掩卷吁」!)雖知好看,卻也料不到可以好看到這種程度。 「全書以明寫的方式寫一宗大陰謀:作者將陰謀的謀劃、實施的過程,清楚明白地寫出來,讀者完全明白陰謀的全部過程。作者不吊胃口賣關子,沒有拖延的懸疑,不故作神秘,將讀者放在明處,將陰謀受害者放在暗處,這是最難寫得好看的創作方法,只有絕頂高手才能控制自如。麥家在這部書中安排之巧妙,手段之精奇,經過之驚險,意外之疊起,以極高超的寫作功力,將一部好看之極的小說呈現在讀者面前。」──摘自倪匡序文 本書獨立成篇之餘,又與第一部互為呼應,綿密融溶。 全書血肉豐滿,處處見姿采;男女愛戀裏靈性的橫空出世,黨國利益的拔地而起,戰火逼迫中的善惡交纏,既聚於密碼的破譯,又自這一點散發出耀目光華。 小說屬宏篇巨製而又實有藍本所據,麥家出入自如,舉重若輕,無論細挑慢拈或「引刀成一快」,皆熟路輕車,轉折處每每叫人眼前一亮,豈不又是佳景。 陳家鵠,一位熱血的數學天才,其「執迷」的特質,繼《風語》的第一部,在本書隨着命運的跌宕加劇而更為突出,亦因此而使他的遭遇似是越出了常軌而又有著冥冥中的必然,箇中的耦合,意味深長。 麥家簡介 麥家是新世紀來中國大陸最當紅的作家,一系列以「解密」為主題的作品,既解「大陸軍情之秘」,又解「人生世相之秘」,受到廣大讀者捧讀。本書更是盡顯功力,無論大氣、鬥智、謀略、佈局、心理、欲慾、情書、夢迴、悟道、家國襟懷,皆與一部部密碼的破譯,渾然天成,淋漓盡致,拍案驚奇。 作者簡介: 第七屆(2008年)茅盾文學獎得主 2011年出版香港繁體字版《風語2》 (與內地版同步推出) 2010年出版香港繁體字版《風語》(與內地版同步推出) 2010年出版香港繁體字版《解密》(增訂本) 2010年出版香港繁體字版《暗算》(增訂本) 1964年生於浙江富陽。 1983年畢業於解放軍工程技術學院無綫電系;1991年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1997年任成都電視台編劇;2008年調任杭州市文聯專業作家。 從軍17年,輾轉六省市。 1986年開始寫作,主要作品有《風語》《解密》《暗算》《風聲》。 被評為2003年度中華文學人物、第三届風尚中國榜2007年度作家、第六届華語傳媒文學大獎2007年度小說家、第十三届上海國際電視節最佳編劇、第三届電視劇風雲盛典最佳編劇等。
  • 特價
    Out of Stock
    P107.jpg
    《風雲側記》是本難得的書。難得在袁鷹把那太光潔、太端正、太規範,像一張被精心修整裝飾過的面孔恢復了血色,返還了原貌。你想知道批判電影《武訓傳》的真相嗎?你想知道黨報是如何刊出領袖詩句的嗎?你想知道趙丹臨終遺言的前前後後嗎?那就請聽他娓娓道來。冷靜的態度和直感的熱情,自然地相互融合。由於廣泛而豐富的編輯經驗與內心始終堅守的正直善良,袁鷹先生才得以在複雜條件下擁有可靠的判斷能力。而這種可靠的判斷力,又使他具有面對真相的力量和捍衛真理的氣魄。這是他的特點,也是《風雲側記》的品格! 章詒和 (作家) 二〇〇七年五月二十日 作者簡介: 袁鷹,本名田鍾洛,1924年10月生於江蘇淮安。在杭州和上海讀完小學,中學,大學。1945年參加中國共產黨。同年底開始報紙生涯。先後在1949年前的《世界晨報》、《聯合晚報》和1949年後的《解放日報》任記者、新聞編輯和副刊編輯。1953年起調《人民日報》文藝部任編輯、副主任、副刊主編、主任,直到1986年底退休。
  • 特價
    Out of Stock
    SA187.jpg

    餐桌上的領袖

    $108.00 $86.40
    英文有一句諺語,叫「You are what you eat」,譯作中文的意思就是「人如其食」。 有時我們看看那些叱吒風雲的人物喜歡吃些什麼,對於了解他們的性格、為人、作風,會有一些有趣的啟示。 例如,毛澤東嗜好吃辣,每餐飯都無辣不歡,就是小小幾顆辣椒,已經可以足夠讓他吃掉一大碗飯。他的名言是:「能吃辣的人革命性較強」。「辣」與「革命」一樣,都是洋溢着一種火熱澎湃的能量。嗜好吃辣的人,常常吃得面紅耳熱,那就像革命的熾熱激情。 如果毛澤東這個湖南人,無辣不歡,最愛吃紅燒肉這類農家菜,並反映了其包拗頸、愛搞對立和鬥爭的性格,那麼周恩來這位江蘇人,曾經放洋留學,性格隨和,最愛與人為善,他又喜愛吃些什麼?會否如江蘇人般嗜甜呢?告訴你,他最愛吃的是冰塘肘子,是不是與你對其觀感很匹配呢? 再看看蔣介石的夫人宋美齡,這樣一位從小在美國受教育,說得一口地道英語,生活作風十分洋化的貴婦,她又喜歡吃些什麼?原來她的飲食口味也十分吻合,每餐必吃的是青菜沙律,閒來也愛吃朱古力。 翻看本書,你會進一步發現,原來國父孫中山愛吃豆腐,蔣經國愛吃蛋炒飯,從中看到他們生活作風簡單,知慳識儉的性格。 除此之外,其實「You are what you eat」這句話也可以進一步引伸,把它稍稍改成「You are how you eat」:你的吃相如何,亦最能顯示你是什麼樣的人。 於是,當你在本書看到周恩來吃木瓜和吃狗肉的故事,就更能體會到其性格隨和,最愛與人為善的一面。 食物除了能夠反映當事人的性格、為人和作風之外,餐桌之上,還有更多更高深的政治學問。 吃不吃飯、與誰吃飯(又或者不與誰吃飯)、如何吃飯、在哪裏吃飯、吃些什麼東西和菜式、吃相如何……對於一個政治家來說,從來都不是簡單填飽肚子的問題,那更涉及更多微妙和含蓄的政治信息。 本書將通過一道又一道的菜式,一個又一個餐桌上的趣聞迭事,把一位又一位曾經改寫歷史的領袖,一幕又一幕機鋒處處的政治,更加立體的呈現在讀者跟前。 《餐桌上的領袖》,是一道美食和政治之旅。 作者簡介: 蔡子強,香港時事評論員,現任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Senior Lecturer),前任香港城市大學社會科學學部講師。他專門研究香港的選舉、政黨及議會發展,並有於香港各大報章發表文章。
  • 特價 SA208.jpg
    "《亞洲週刊》「香港評論」與《獨家》微信平台「中環一筆」2015年度攜手推出。 浩蕩佔中79日,催淚的硝煙過後,天空的陰霾猶如昨日淩晨,而我們依然在懇切等待,明日破曉的重生。 歷史是最佳的教員。今天香港的問題,就源於很多年輕一代沒有歷史知識。在「去歷史化」的浪潮中,他們陷入「去中國化」的深淵。 「香港評論」和「中環一筆」的作者,就是要將這些怪現象深入分析,揭開那些高唱民主的政客和「意見領袖」的真面目,為沉默的大多數發聲,還原歷史的真相,捍衛香港人的昨日、今日與明日。 作者簡介: 譚衛兒 現任香港英文《南華早報》 副總編輯。曾任亞洲電視新聞及公共事務部副總裁、新聞總監;無線電視新聞及公共事務部總採訪主任。 潘麗瓊 曾任天地出版社副總編輯及香港電台《自由風自由Phone》客席主持人。現在《頭條日報》撰寫專欄《幸福摩天輪》。 雷鼎鳴 現任香港科技大學經濟系教授。曾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發表多篇論文,並著有《民主民生的經濟解讀》、《幫香港算算賬》等12本書。 楊志剛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傳播專業應用教授。曾任澳門大學兼任講師、港台電視部、政府首席新聞主任。 陳莊勤 資深律師、香港民主黨創黨成員。一直關心香港及中國內地政治及社會發展,不時發表政論及社會觀察文章。 陳建強 醫生太平紳士,香港十大傑出青年。積極參與時事,定期於電視、電台、多份中英文報章及周刊發聲。 屈穎妍 現為香港電台第一台親子節目「我們不是怪獸」主持及《晴報》《明報》《頭條日報》專欄作家。 邵盧善 香港電台前台長、助理廣播處長,前《工商日報》副社長及總編輯,現任社會政策研究顧問有限公司總裁。 李春 現任台灣聯合報系香港特派員。長期任職政治記者及主責中國大陸新聞採訪,同時兼任報紙社論主筆。 邱立本 亞洲週刊總編輯。2010年獲星雲真善美新聞獎;2011年獲SOPA最佳評論獎。 阮紀宏 曾任明報副總編輯、副主筆。現在聯合國際學院任教新聞專業,並在香港多間媒體撰寫評論。 江迅 香港《亞洲週刊》副總編輯,香港零傳媒總編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香港新聞工作者聯會理事。"
  • 特價
    Out of Stock
    LL02.jpg

    香港別字追蹤(2)

    $49.00 $39.20
    N/A
  • 特價
    Out of Stock
    O226.jpg

    香港卓越品牌

    $168.00 $134.40
    冼日明教授及郭慧儀博士再次聯手,繼《卓越品牌管理》一書後推出此本《香港卓越品牌》,將多年的觀察、研究以個案分析方式向讀者介紹,詳細分析香港卓越品牌的形成過程與成功要點。本書分為七章,將香港的各個卓越品牌按照不同發展類型歸類,重點包括天際100、鴻福堂、領匯、大快活、國泰航空、新鴻基地產、六福珠寶(Lukfook Jewellery)、稻香(Tao Heung)、海洋公園(Ocean Park)、蘭桂坊(Lane Kwai Foon)、八達通(Octopus)、奇華(Kee Wah)等消費者耳熟能詳的香港品牌。本書必將幫助營銷管理人員提升相關的分析能力和決策技巧。 「對於營銷管理人員來說,品牌管理已成為二十一世紀最受注目的營銷課題。今天,品牌已被企業視為一個重要的資產、一項需要企業全方位經營的資源、和一個最重要的競爭工具。」 冼日明 香港中文大學市場學(理學)碩士課程主任 「對消費者而言,品牌是感性的追求、理性的保證;對市務人員而言,品牌是一間企業的座標基石,與消費者的情意相投。」 郭慧儀 香港中文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助理院長
  • 特價
    Out of Stock
    N/A
  • 特價
    Out of Stock
    SA30.jpg
    信義會屯門長者綜合服務的發展,象徵着香港長者服務需求之轉變及服務形式的變革。面對種種變化,該會嘗試跳出資助服務模式的框框,以能者自付、商業營運及發掘資源方式發展服務,當中之經驗值得與社福界分享。該會藉屯門長者服務二十周年慶典之際,邀請二十多位經驗豐富人士及業界先鋒分享經驗並結集成書,以喚起社會服務界共同分享之精神,為未來創出更高的服務質素。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於1976年成立,透過優秀和滿懷愛心的員工,矢志成為一間以人為本、關心弱勢社群、勇於創新、善用資源及高效能的社會服務機構。時至今日,該會建立的服務單位超過三十個,全職員工約五百五十名,每年支出超過一億二千萬,提供不同類型的社會服務,包括﹕幼兒中心、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青少年外展社會工作隊、學校社工、社區發展、新來港人士服務、復康中心及宿舍、復社區支援服務、長者綜合服務中心、宿舍、日間護理中心、綜合家居照顧服務、就業輔導服務、再培訓課程、特別就業見習計劃、青少年見習就業計劃、長腿叔叔文字輔導服務、青少年自強服務(社區支援計劃)、生命天使教育中心等。
  • 特價
    Out of Stock
    SA64.jpg

    香港家書

    $88.00 $70.40
    「如得其情」,出自論語。 立此副題,期望與古道遙相呼應, 取其上下意見均須通達,如得其情。 ——朱培慶 《香港家書》源於一九八八年時事節目《世事如棋》其中一個環節,最初的設計由專家學人評議每周大事。及後這個幾分鐘片段,獨立成章,每周六早上在香港電台播出,而撰述人亦遍及社會各階層,由時事熱點主角以至政壇各方要人。 十九年過去,《香港家書》成為時人言志園地、傳媒的新聞來源;市民或共鳴、或評論,都拓展及豐富了香港的言論空間,家書原是家族密語,但發信的人,都以香港為家。 本書集結了由一九八八年至今共六十七封家書,每封家書背後都流露着撰述人對香港的感情,也從政治、經濟、法律與人權、社會民生等不同層面,側面記敘香港的演變與發展。本書更特別邀請了二十二位社會各界代表人物,撰寫回歸十周年篇,為這本書加添了時代意義。 編輯委員會:戴健文、梁家永、陳耀華、區麗雅、陳燕萍、劉素梅 執行編輯:陳燕萍 編輯:劉素梅 資料搜集:鄭曦暉 市務:陳美媛 封面題字:饒宗頤教授
  • 特價 Untitiled

    香港戰後風雲錄

    $80.00 $64.00
    一九四五年二次大戰結束,日本投降,中國抗戰勝利,香港光復。但英國拒絕交還香港主權並搶先接收,而當時中國政府無力抗爭,以致香港繼續成為英國殖民地超過五十年。 本書主要記述香港光復初期這段歷史,內容包括許多鮮為人知的史實。其中特別令人感興趣的,有中英對香港主權的爭拗;接受香港日軍投降的權力和儀式所引起的外交風波;中國軍隊大批進入九龍真相;《華僑日報》命運和《國民日報》被封事件等等。 本書初版於一九九六年,為《香港戰史系列叢書》的壓軸卷,亦是關心香港淪陷史者的必讀參考書。適逢二○一五年為抗戰勝利和香港重光七十週年,明報出版社現特予再版,以紀念抗戰勝利,並緬懷謝永光先生。 作者簡介: 謝永光,(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九八年),廣東東莞人,香港出生。香港史專家、資深報人、針灸學家、中醫教育家。 歷任香港報刊港聞版編輯、專欄作家、香港中國針灸協會會長、香港中醫學會學術顧問、廣州市中醫學會名譽顧問、美國針灸醫學會顧問、暨南大學醫學院客座教授、湖南中醫學院客座教授,對文史及傳統醫學有湛深研究。曾在《明報》副刊主持「包教曉信箱」二十餘年。後專心研究香港抗戰史,著有《戰時日軍在香港暴行》、《三年零八個月的苦難》、《香港抗日風雲錄》、《香港淪陷 : 日軍攻港十八日戰爭紀實》、《香港戰後風雲錄》等,填補了香港淪陷前後歷史的空白。
  • 特價
    Out of Stock
    Cover 2019 Output
    內容簡介: 傲慢衍生偏見,偏見助長傲慢。香港需要拒絕淪為情緒宣洩之地。本書收錄過往一年《亞洲週刊》「香港評論」和零傳媒「獨家」微信平台,十五位來自香港各界作者的近六十篇時評,引領讀者了解真實的彼此,告别筒單的評判,放下固有的傲慢與偏見。 作者簡介:     邱立本 《亞洲週刊》總編輯。二零零六、二零零八及二零一二年被中國網民選為一百位公共知識分子之一。二零一零年獲星雲真善美新聞獎;二零一一年獲SOPA最佳評論獎。畢業於台灣國立政治大學經濟系,曾任台北《中國時報》編譯,獲紐約New School Social Research碩士,柏克萊加州大學研究員。曾出版《匆忙的文學》、《新聞激情筆記》、《文字冒險家》、《保釣‧風雲‧急》、《香港民主不能失去中國》、《誰讓「港獨」的子彈飛?》、《民間中華爆發力》等。
  • 特價
    Out of Stock
    SA186.jpg

    香港政局思潮

    $82.00 $65.60
    內容簡介: 第一章 香港政局思潮 第二章 理想與事實 第三章 淺論教育 第四章 評析世界政局 第五章 旅歐有感 作者簡介: 葉劉淑儀,1972年畢業於香港大學英文系,獲一級榮譽學士學位。她求知若渴,分別在不同的人生階段修讀了三個碩士學位課程:格拉斯哥大學文學碩士(主修文藝復興時期詩歌)、史丹福大學史隆管理課程碩士和較近期的史丹福大學東亞研究文學碩士。她在1975年加入香港政府,其後晉升至保安局局長,並於2003年辭職。她從美國進修回來後,在2006年7月成立智庫「匯賢智庫政策研究中心」,2008年9月獲選為第四屆立法會議員,2012年成功連任,同年獲委任為行政會議非官守議員。2010年12月,葉劉淑儀女士創立「新民黨」,獲選為黨主席。 現時她把時間用於服務行會及立法會、管理「新民黨」和「匯賢智庫」、進行政策分析、撰寫專欄文章及參與各式各樣的無償公共服務。
  • 特價
    Out of Stock
    BH68.jpg

    香港望族

    $88.00 $70.40
    內容簡介: 香港歷史上出現過不少名門望族,他們對香港以至中國近代史均有深遠影響,有的在今日的香港政治、經濟或文化領域仍佔重要地位,叱吒風雲。亞洲電視新聞部資訊科製作了《香港望族》節目,並加入更多資料及珍貴圖片,輯錄成書,與大家分享十五個極富傳奇的家族故事,一起見證香港歷史。 歐裔華人──何東家族:何東的父親其實是洋人,為何他自己及香港社會都視他為華人?為何這個「華人」可以在殖民地時代取得如此尊貴的地位?他和他的家族又如何見證了香港乃至中國的政治、經濟及社會發展? 父子外交家──伍廷芳家族:伍廷芳是香港首位華人執業大律師,首位華人太平紳士,首位華人立法局議員,他卻投身清廷李鴻章門下做幕僚。時代浪潮究竟如何讓伍廷芳在中國近代政治、外交、法律改革方面大展才能呢?伍廷芳逝世大半個世紀之後,後人捐贈價值數億元的文物給中國政府,當中有什麼因由? 買辦世家──莫仕揚家族:據統計,一九三七年前,莫氏家族約有一千名成員在太古洋行及相關公司工作,擔任要職,故「買辦世家」的名號亦由此而來。不過,買辦制度於一九三七年廢除後,這個行業便步入黃昏期。自此以後,莫氏家族的後人,改為從事其他行業,並在各行各業中發光發亮。 留美幼童──周壽臣家族:周壽臣是第三批留美幼童,回來後卻適逢國家發生連場的戰爭,中日甲午戰爭戰敗,大清三十年的洋務運動亦慘淡收場,其後辛亥革命爆發,令到周壽臣擁有才學卻沒有用武之地,年介五十歲的周壽臣決定辭官歸隱,回到他的出生地──香港,打算就此終老,但他並沒有想到,回港後的日子,才是他精彩人生的開始。 李茂枝繁──李石朋家族:由李國能任首席法官的香港終審法院於一九九九年關於居港權問題的判案,造成中央回歸後第一次釋法。李氏三傑,各當一面,他們的父親、叔父、伯父、祖父以及曾祖父,都是如此。李氏一門可能是歷史上影響香港經濟、政治和社會最深遠的華人家族。 傳道授業──何福堂家族:何福堂是當年全香港第一位被按立的華人牧師;何福堂的兒子何啟既是醫生,又是律師,是香港不可多得的華人精英,更打入英國殖民統治者的上流社會。 濟世家業──李樹培家族:香港為人熟悉的養和醫院,是由李樹芬家族創立的。李樹芬將療養院的業務改為以治療為主,並以他的精湛醫術為醫院業務發展取得了突破。李樹芬逝世,李樹培接任院長一職,繼承兄長的遺志,積極發展和建設醫院,為醫院購入最先進的醫療儀器。七十年代初香港經
  • 特價 HK14.jpg
    香港昔日是一個小漁港,自中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便割讓給英國……這段耳熟能詳的史料,你當然知曉,但你是否知道: ‧九龍本是租借並非割讓? ‧新界是怎樣誕生的? ‧屯門乃古代海防重鎮? ‧水警總部前身竟是鴉片船? ‧大海盜張保仔搖身變武官? ‧誰是首位華籍立法局議員? ‧世紀前的監獄生涯是怎樣的? 本書以「政海風雲」、「民生百態」、「人物千秋」三方面細述香港早期歷史,輔以大量資料圖片,將香港數百年來的演變娓娓道來,為你解開香港歷史之謎,是認識香港近代史必讀之物。 作者簡介: 爾東,廣東番禺人。現任中國歷史教育學會副主席,香港通識教育會副主席。著作有《簡明香港歷史》、《香港史教材套》、《香港古蹟考察指南》、《舊香港》、《漫談香港史》、《香港歷史之謎》、《趣談香港街道》和《趣談新界街道》等。筆者更經常在報章發表有關香港歷史的文章,及多次擔任香港歷史講座之講者和香港史古蹟考察之導賞員。
  • 特價
    Out of Stock
    BH67.jpg
    內容簡介: 香港電台電視部製作了兩輯的「香港歷史系列」節目,現把節目內容輯錄成書,重新編寫,增添更多資料,讓讀者從現存歷史地標中了解香港歷史,在穿梭今昔之間,重拾對歷史的記憶。此外,在翻閱本書之餘,還可到香港電台網站重溫電視節目,在文字與影像的互相配合下,增加對本地歷史的興趣。 對於你生長的這個城市,你的了解有多少? 新一代對香港回歸前的歷史的認識,大概只限於百多年前的小漁港、如何淪為殖民地、三年零八個月的痛苦日子(到底有多痛苦,你又清不清楚?)及工業的起飛與沒落。再深入些?考試又用不著,哪有人願意花工夫去研究?然而,清楚本土歷史,才不枉生為香港人! 本書將香港電台電視部的同名製作《香港歷史系列──穿梭今昔 重拾記憶》部分精彩內容結集成書,輔以珍貴的歷史圖片及現代相片作出陳述,帶領讀者穿梭今昔,了解香港百多年來的點點滴滴。內容分為五大範疇,包括西方文化的輸入、中外衝突引發的事件、華商的崛起、中國巨變下的香港和中國文化的傳播,當中論及十七個歷史課題,令人閱後思潮澎湃!〈淪陷前後〉提及港人、英軍及加拿大士兵的悲壯抗日事迹;〈反蓄婢運動〉使我們了解到舊社會的「妹仔」現象;〈華商與善行〉將令香港引以為傲的華人慈善事業歷史娓娓道來……精彩的歷史故事紛呈眼前,使人欲罷不能。 此為了解香港歷史必讀之作,不可錯過! 我們深信節目要增加接觸面,以跨媒體的方式播放,透過多種渠道去接觸大眾,是方法之一。本節目除電台、網頁等全面配合以外,電視節目內更嘗試利用電腦特技,糅合歷史地標及事件,務求為觀眾帶來新的視野、新的感受,使觀賞歷史的同時,穿梭時空,遊走於今昔之間,真正做到「穿梭今昔,重拾記憶」。 ── 廣播處長 黃華麒先生 除製作紀錄片外,港台更邀得資深傳媒工作者及對香港歷史文物素有研究的陳天權先生就每一集之專題撰寫文字介紹,結集成書以作配合。是書文筆暢達,內容翔實,正好與電子版互相補足,收牡丹綠葉之效,值得向大家推薦。 ── 節目顧問 丁新豹博士 二○ ○ 八年, 香港電台電視部利用先進的電腦特技, 以「重組式紀錄片」形式,重現了香港歷史面貌,這是從今天的「無」,回到從前的「有」,對歷史感淺薄的香港,貢獻極大。二○一○年,他們再接再厲,繼續追迹,完成另一輯《香港歷史系列》。歷史研究者深知這工作艱難,但為香港故事存真,他們都不辭勞苦做了。 ── 節目顧問 盧瑋鑾教授 本書條
  • 特價 HK35.jpg

    香港節慶風俗

    $98.00 $78.40
    香港繁榮都市背後流傳着大大小小民間節慶活動,你有留意過嗎?香港的節慶風俗可分為節、慶、誕、醮四類,即歲時節令、鄉村慶典、神祇誕辰和太平清醮。節慶活動乃年度盛事,藉此為居民祈福驅邪,並演出神功戲娛神娛人。同時也可以維繫社區和族群成員之間的關係,加強身分認同和歸屬感。可惜,這些傳統文化未為大眾注意。現在就讓歷史、風俗和建築文物的研究者陳天權帶你走遍鄉村市鎮,介紹五十多個香港較為重要或罕見的節慶風俗,重新認識香港傳統一面。 作者簡介: 陳天權,歷史、風俗和建築文物的研究者,經常穿梭城市舊區和大小村落,尋訪大眾遺忘的古蹟,考察少人注意的節慶,以文字和攝影記錄香港的文化遺產。作者過去從事新聞工作,二○○六年修畢香港大學建築系(文物保護)碩士課程,現為專欄作家和自由撰稿人,多年來一直在報章雜誌撰寫有關本土歷史和傳統風俗的文章。曾出版多本書籍,近作是《香港歷史系列:穿梭今昔‧重拾記憶》。
  • 特價 BH79.jpg
    內容簡介: 一九四一年日軍佔領香港三年零八個月,期間屠殺手無寸鐵的平民,以灌水、電刑、吊飛機、火燙等酷刑逼迫異己﹔漠視國際公約,虐待及殘殺戰俘,又大肆搶掠財物、強姦婦女,惡行罄竹難書。 對這段黑暗歲月內日軍所犯的滔天罪行,本書有詳細記錄,讓香港人重溫歷史,並認識軍國主義的可怖﹗ 本書初版於一九九一年,是關心香港淪陷史者的必讀參考書。明報出版社現特予再版,以紀念抗戰勝利和香港重光七十週年,並緬懷謝永光先生。 作者簡介: 謝永光,(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九八年),廣東東莞人,香港出生。香港史專家、資深報人、針灸學家、中醫教育家。 歷任香港報刊港聞版編輯、專欄作家、香港中國針灸協會會長、香港中醫學會學術顧問、廣州市中醫學會名譽顧問、美國針灸醫學會顧問、暨南大學醫學院客座教授、湖南中醫學院客座教授,對文史及傳統醫學有湛深研究。曾在《明報》副刊主持「包教曉信箱」二十餘年。後專心研究香港抗戰史,著有《戰時日軍在香港暴行》、《三年零八個月的苦難》、《香港抗日風雲錄》、《香港淪陷 : 日軍攻港十八日戰爭紀實》、《香港戰後風雲錄》等,填補了香港淪陷前後歷史的空白。
  • 特價 HK28.jpg

    香港製造製造香港

    $60.00 $48.00
    內容簡介: 「為了解香港製造業的歷史和發展,我先後走訪了多位廠商。並進行資料蒐集。好讓這些重要的製造業能為香港長遠的發展重新帶來一點啟發。」 ──何耀生 香港經濟繁榮,源於工業發展,回顧上世紀八十年代,香港取得巨大的經濟成就,亦是「亞洲四小龍」之一。香港輕工業在世界譽有盛名,是全球出口最大地區之一,因此促進貿易、航運、金融得以蓬勃發展,香港亦成為國際金融和航運中心。 隨着經營和土地成本不斷上升,香港廠商在八十年代起,紛紛北移到國內,而當時港府沒有制定工業政策,反而向金融地產傾斜,造成單一經濟,使其他行業嚴重萎縮。 本書作者走訪多位廠家:造船、紡織、造鞋、成衣、禮品、鐘錶、玩具、電子、珠寶,向讀者展現過往多年來,香港工業發展的經過。這些本土工業的歷史,反映香港好幾代人自強不息和勇於開拓的精神。此外,作者亦探討工業由盛轉衰的因由;最後更訪問不同範疇人士,為香港工業的長遠發展及轉型提供意見。 香港人的集體回憶、珍貴的歷史圖片,在山寨廠艱苦的歲月,你我有着無窮共鳴。 作者簡介: 何耀生,香港歷史文化研究人,致力推廣保育工作和通識文化教育。先後為多間中小學,「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和「嶺南大學」舉辦通識文化教育活動。近年更策劃多個保育古蹟文化活動和展覽。此外,何先生曾先後倡議香港政府成立「香港歷史舊城區」,及重新規劃「前荷李活道警察宿舍」。 筆者於八十年代中,曾任職美國最大服裝公司LIZ CLAIBORNE INC.,並派駐上海,負責離岸加工生產的工作。到九十年代轉職日本機構,經常到海外和國內負責產品和市塲開發。對於香港製造業的歴史及發展一直進行研究和蒐集有關資料,此外,更關注工業轉型升級,和製造業結合創意產業的發展等……就香港今後如何保育歴史文化和城市發展,他曾先後在《明報》、《南華早報》、《蘋果日報》、《香港經濟日報》、香港電台、亞洲電視發表不少意見。
  • 特價 c-SA232-a

    香港超越內耗

    $78.00 $62.40
    內容簡介: 社會風波不斷,是時候摒棄爭議,謀劃未來。 全書共分五章,收錄六十多篇來自多位專欄作家的文章。 第一章 唯我獨尊的孩子 第二章 窮的只剩下顏色的社會? 第三章 荒腔走板的香港政治 第四章 被偏見掩蓋的中國 第五章 亟需謀劃的未來作者簡介 : 作者簡介: 屈穎妍 傳媒人、作家。曾任《壹週刊》副總編輯、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兼任講師、現為《香港電台》第一台親子節目「我們不是怪獸」主持及《頭條日報》、《經濟通》專欄作家。 雷鼎鳴 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學士,明尼蘇達大學經濟學博士。曾任香港科技大學經濟系系主任,一九九一年獲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經濟系終身教職。曾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發表多篇論文,并著有《民主民生的經濟解讀》、《幫助香港算算賬》等十三本作品。 阮紀宏 先後在加拿大溫莎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和北京大學獲得學士、碩士和博士。曾任香港《文匯報》記者、駐京記者,《香港商報》編輯主任、副總編輯,《明報》副總編輯、副主筆。現於香港浸會大學與北京師範大學合辦的聯合國際學院任教新聞專業,並在香港多間媒體撰寫評論。 邱立本 《亞洲週刊》總編輯。二零零六、二零零八及二零一二年被中國網民選為一百位公共知識分子之一。二零一零年獲星雲真善美新聞獎;二零一一年獲SOPA最佳評論獎。畢業於台灣國立政治大學經濟系、曾任台北《中國時報》編譯,獲紐約New School for Social Research 碩士,柏克萊加州大學研究員。曾出版《匆忙的文學》、《新聞激情筆記》、《文字冒險家》、《保釣▪風雲▪急》、《香港民主不能失去中國》、《誰讓港獨的子彈飛?》等。 潘麗瓊 香港資深傳媒人。畢業於香港大學,曾任《信報》編輯、《明報》採訪主任、《東週刊》及《壹週刊》副總編輯、天地出版社副總編輯及香港電台《自由風自由Phone》客席主持人。現為《頭條日報》及《明報》專欄作者,撰寫專欄《幸福摩天輪》及《女人心》。 陳莊勤 資深律師、香港民主黨創黨成員。 早於上世紀七十年代中學時期參與第一次保釣運動,在大學年代為香港大學學生會核心活躍分子。過去三十多年一直關心香港及中國內地政治及社會發展,不時發表政論及社會觀察文章。 楊志剛 香港大學榮譽學士,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碩士,前香港中文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專業應用教授。 任職機構包括港台電視部、政府首席新聞主任、香港貿發局駐澳洲及新西蘭代表、香港賽馬會對外關係主管、國泰航空企業傳訊總經理,香港科技大學發展與公共事務處處長、香港公開大學公共事務總監、香港浸會大學協理副校長。 邵盧善 香港電台前台長、助理廣播處長,曾任《工商日報》副社長及總編輯、社會政策研究顧問有限公司總裁。 陳建強 香港專業人士協會會長及獨立監察警方投訴委員會委員。牙科醫生,銅紫荊星章,太平紳士,二零零四年香港十大傑出青年。 身兼香港電台顧問委員會主席、獨立監察警方處理投訴委員會、優質教育基金委員會等公職,曾參與帶領基本法推廣督導委員會工作,並定期於電視、電台、多份中英文報章及週刊發聲。 譚衛兒 現任香港英文《南華早報》總編輯。 曾任亞洲電視新聞及公共事務部副總裁、新聞總監;無線電視新聞及公共事務部總採訪主任。著有《再來,再試:我在亞視新聞部》、《這麼近,那麼遠:中國新聞故事》、 何漢權 現任風采中學校長、教育評議會主席、香港大學中史碩士同學會會長及中華歷史文化獎勵基金主席;信報、星島日報及亞洲週刊特約專欄作者,常就學生成長、家庭教育、教育政策、教學專業及國史等課題在各大報章撰文,被大專院校及中小學邀請擔任講者;香港電台節目顧問、團結香港基金顧問、全國港澳研究會成員、海華基金師鐸獎評審委員、第一屆至第四屆選舉委員會委員(教育界)。近著有《有教無懼》、《驕陽引路》、《是一場春風化雨》、《教育茶餐廳》及《全在教育》等。 劉瀾昌 香港資深傳媒工作者,時事評論員。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學士、碩士和博士。 曾任職香港《開放雜誌》、《經濟日報》、《星島日報》、《蘋果日報》、鳳凰衛視、亞洲電視等媒體;策劃製作《解密百年香港》等電視特輯;主持政論節目《把酒當歌》。著有《香港一國兩制下的新聞生態》、《aTv絕密文件》等。 周八駿 香港資深評論員。發表關於中國改革開放和香港問題的著作七部,評論逾千篇。 李春 現任台灣聯合報系香港特派員。 自大學新聞系畢業後,一直駐足新聞採訪前線,同時在美國、台灣、香港等地報章雜誌撰寫多個專欄。 江迅 《亞洲週刊》副總編輯,香港零傳媒總編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香港新聞工作者聯會理事。 獲二十多項中國及港、滬、京等地文學獎和新聞獎。在上海、台北、基隆皮、香港、新加坡多家傳媒撰寫專欄文章。已出版《朝鮮是個謎》、《倪匡傳:哈哈哈哈》等二十多部作品。
  • 特價
    Out of Stock
    HK30.jpg
    內容簡介: 去年,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首次向國家申請將長洲太平清醮、大澳端午遊涌、大坑舞火龍和香港潮人盂蘭勝會列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申請結果將於今年六月揭曉。且勿論上述四項風俗是否能全部入選,作為香港傳統習俗代表,它們也當之無愧。不過,除了此四項風俗外,香港仍保留着許多道地的習俗及傳統工藝。 在何耀生的新作中,向讀者深入介紹了各種傳統習俗及工藝,包括一些市民難得一睹、媒體亦甚少介紹的風俗及工藝,例如上水鄉六十年一度的清醮、春秋二祭食山頭儀式、漁民神祇朱大仙、製香工場、大龍鳳木雕藝術、傳統紙紮等,所有篇章均輔以圖片,使人對儀式及工藝製作過程一目了然,更為歷史留下見證。 保育呼聲愈喊愈高,在傳承風俗及延續工藝的事情上,每個香港人也應盡自己能力。我們怎能將本土習俗拋諸腦後,卻跑去追趕西潮的尾巴呢? 作者簡介: 何耀生,香港歷史文化研究人,致力推廣保育工作和通識文化教育。先後為多間中小學,「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和「嶺南大學」舉辦通識文化教育活動。近年更策劃多個保育古蹟文化活動和展覽。此外,何先生曾先後倡議香港政府成立「香港歷史舊城區」,及重新規劃「前荷李活道警察宿舍」。 筆者於八十年代中,曾任職美國最大服裝公司LIZ CLAIBORNE INC.,並派駐上海,負責離岸加工生產的工作。到九十年代轉職日本機構,經常到海外和國內負責產品和市塲開發。對於香港製造業的歴史及發展一直進行研究和蒐集有關資料,此外,更關注工業轉型升級,和製造業結合創意產業的發展等……就香港今後如何保育歴史文化和城市發展,他曾先後在《明報》、《南華早報》、《蘋果日報》、《香港經濟日報》、香港電台、 亞洲電視發表不少意見。
  • 特價 HK43.jpg
    在何耀生的新作中,向讀者深入介紹了各種傳統習俗及工藝,包括一些市民難得一睹、媒體亦甚少介紹的風俗及工藝,例如上水鄉六十年一度的清醮、春秋二祭食山頭儀式、漁民神祇朱大仙、製香工場、大龍鳳木雕藝術、傳統紙紮等,所有篇章均輔以圖片,使人對儀式及工藝製作過程一目了然,更為歷史留下見證。 保育呼聲愈喊愈高,在傳承風俗及延續工藝的事情上,每個香港人也應盡自己能力。我們怎能將本土習俗拋諸腦後,卻跑去追趕西潮的尾巴呢? 作者簡介: 何耀生,香港歷史文化研究人,致力推廣保育工作和通識文化教育。先後為多間中小學,「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和「嶺南大學」舉辦通識文化教育活動。近年更策劃多個保育古蹟文化活動和展覽。此外,何先生曾先後倡議香港政府成立「香港歷史舊城區」,及重新規劃「前荷李活道警察宿舍」。 筆者於八十年代中,曾任職美國最大服裝公司LIZ CLAIBORNE INC.,並派駐上海,負責離岸加工生產的工作。到九十年代轉職日本機構,經常到海外和國內負責產品和市塲開發。對於香港製造業的歴史及發展一直進行研究和蒐集有關資料,此外,更關注工業轉型升級,和製造業結合創意產業的發展等……就香港今後如何保育歴史文化和城市發展,他曾先後在《明報》、《南華早報》、《蘋果日報》、《香港經濟日報》、香港電台、 亞洲電視發表不少意見。
  • 特價 SA249_cover

    香港顏色密碼

    $88.00 $70.40
    內容簡介: 香港本來是一個彩虹城市——五色繽紛、七彩斑斕,展現多元化的特色。冷戰時代,全球被劃分為東西方兩大陣營,各自不相往來。但香港在輿論上還是維持多元化的性格,甚至成為台海兩岸民間的橋樑。報攤上左派與右派的報刊並存,也有第三勢力,或是探討不同的思潮,有時候還打起了筆戰,但都是各說各話,和平共存。 但這樣多元化的特色,最近這幾年都被打破,有些人要將政治上的價值分為黃色與藍色。這樣的顏色之亂,撕裂了香港社會。香港人需要的生活,其實就是衝破顏色之亂,回歸常態與多元化的思潮激蕩。 香港的顏色,永遠是色彩璀璨,而不是單一的色調,更不容許借顏色之名,行違反文明之實。香港必須衝破顏色之亂,回到一個自由與多元化的社會,為中華民族的未來,作出智慧的貢獻。   內容節錄:   完整實施《基本法》香港才有未來       曹景行 1997年7月1日回歸第一天,香港的早晨比往日更加寧靜。一個重大歷史關頭就這樣平平順順跨過去了,比各方預想中都平順得多。就連凌晨時分聚集在中環不散的人群,更多像是一場充滿興奮、見證新時代到來的嘉年華,我一邊用相機記錄着現場,一邊也融入其中。 中午前,我來到灣仔演藝學院頂層平台,前一晚來自世界各地的電視台都在這裏直播回歸時刻的到來。意外的是,美國CBS(哥倫比亞)電視台的工作人員已經開始拆棚收攤。問他們不打算繼續報道香港回歸活動了?回答是:「我們結束了,什麼都沒有發生,Nothing happened!」他們的大牌新聞主播丹·拉瑟一早已經離開香港,可能去了馬尼拉。 我能理解nothing happened的意思,也能體會丹·拉瑟因失望而匆匆離去。不只他們,數千記者從世界各國趕來香港,好多就是來看回歸時刻可能發生的大事,比如他們猜想會有街頭抗爭和暴力衝突,會有火有血甚至會出人命。結果除了回歸之夜的傾盆大雨,一切都按部就班穩穩妥妥。街頭不同的集會打着各自的旗幟,喊出不同立場的口號,但沒有人吵架,更沒有人動手。 香港並沒有出現西方世界某些人想像中的沉淪,於是他們失望了,甚至感到有點丟臉。因為他們此前已經發出過各種各樣凶險的預言,現在很難自圓其說了。如美國《財富》(Fortune)雜誌在九七前兩年就做了封面報道《香港之死》,聳人聽聞而近於詛咒。一位中文很不錯的日本女士,當年也算是媒體人,回歸前夜在台灣報紙上對香港人的「順從」用語刻薄:「我們本來是來看強姦的,沒想見到的是和姦。」 香港回歸過程之平順,甚至讓北京方面和在港中方人士有點意外,許多擔心會發生的壞事並沒有發生。多年後,京港朋友中不止一位告訴我,九七回歸前中方為權力交接時的各種可能和不測做好充分準備,而且遠不止一套對策預案,都有相應的人員和資源配備,不斷收集相關資訊做沙盤推演,只是後來都沒有用上。 我們也討論過為什麼九七回歸最後會如此平順。我認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總體進程,尤其是鄧小平「九二南巡」後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發展,為正處在轉型瓶頸中的香港經濟提供了難得的機會,也為港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廣闊空間和賺錢機會。香港財經領域在九七之前已開始同內地接軌,內地各方面的變化也讓越來越多人相信香港的資本主義體制和生活方式會在九七之後延續不變。 更加重要的是,1990年全國人大通過的香港《基本法》以及九七回歸前產生的第一屆特區首長董建華和他的政府班子,應該得到了多數香港人的認可和接受,儘管是不同程度,儘管夾雜着各種心態,儘管許多人還只是將信將疑或無可奈何。鄧小平提出的「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的基本原則,確實得到了體現和實施。就連香港人對解放軍入駐的恐懼和擔心,也很快就化解得差不多了,以至在回歸後那幾年的多次民調中,香港人對駐軍好感度、滿意度一直居於高位。   作者簡介:   邱立本  《亞洲週刊》總編輯 阮紀宏  時事評論員 盧業樑  高柏集團主席 陳莊勤  資深律師,香港民主黨原創黨成員 曹景行  資深媒體人 劉瀾昌  時事評論員 吳志隆  「就是敢言」副主席 周八駿  香港資深評論員 江迅    《亞洲週刊》副總編輯 施嘉敏  香港資深媒體人 潘麗瓊  香港資深傳媒人 屈穎妍  作家、時評人 河言    香港教育工作者 何漢權  香港教育評議會主席 何亮亮  香港資深媒體人 黃芷淵  鳳凰衛視高級記者 雷鼎鳴  香港科技大學原經濟學系系主任 楊志剛  香港浸會大學協理副校長 陳建強  香港專業人士協會會長 馬恩國  香港法學交流基金會執委會主席 唐研    香港中學老師 馮煒光  資深公關顧問
  • 特價
    Out of Stock
    HK23.jpg
    內容簡介: 「過去二十多年,香港經歷了急速的經濟發展和市區重建,不少民間風俗已漸漸被人淡忘,加上全球一體化的過程中,使世界各地愈趨單一化,富傳統地區色彩的文化和風俗逐漸被商品式的流行文化所取代,喪失了自身的民族特色和內涵。」 ——何耀生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幾千年來流傳了不少民間風俗和傳統文化,它們不但為我們的日常生活平添色彩,更是凝聚社群、維繫感情的一種社會力量和民族精神。可是,由於過去中國的政局長期處於不穩狀態,很多風俗和文化傳統也漸漸遭受冷待,及至文化大革命,甚至被視為迷信和不文明的思想,備受打壓和禁止。可幸的是,部分的風俗、文化傳統卻在香港這塊彈丸之地得以承傳和弘揚,令這些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不至於在社會發展的巨輪中被湮沒。 本書內,筆者為讀者介紹了將近二十個在香港仍然盛行,又或將近沒落的民間風俗和節令文化,除了廣為人知的農曆新年、元宵、端午節外,更有不少香港獨有的風俗文化,例如驚蟄打小人、長洲太平清醮、觀音借庫、供奉黃大仙、大坑舞火龍等。筆者在書中不但詳盡介紹每個風俗和節令的背景和來源,更加親自走訪了不同風俗和節令的慶祝盛會或進行過程,例如打小人的步驟、到觀音廟借庫的程序、拜太歲的注意事項等,這些難得的第一手的資料,實在是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作者簡介: 何耀生,出生於香港,對於香港歷史文化懷有深厚感情,並進行研究和蒐集有關資料。曾先後倡議香港政府成立香港歷史文化區,以及重新規劃前中央書院遺址。 筆者畢業於澳州悉尼大學,在修讀工商管理碩士期間,看見當地政府對於保育歷史文化的工作非常重視,從而加深了對保育工作的認識和參與。 就香港今後如何保育歷史文化和城市規劃的工作,筆者曾先後在香港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教育學院、《明報》、《南華早報》、《香港經濟日報》、香港電台電視部《鏗鏘集》和亞洲電視《時事追擊》中發表了不少意見。 E-mail :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