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出版社

  • 特價
    Out of Stock
    SA198.jpg

    生涯規劃一本通

    $88.00 $70.40
    有關「生涯規劃」的定義和討論,價值是基礎。「生涯規劃」此觀念的原文是”career and life planning”,生涯不局限於工作和職業,還包括那些我們在生命中會擔當的角色:由出生那刻開始,我們是子女;學生的身份隨著「終身學習」的理想可以是一生之久的;踏入工作世界,我們盼望個人的能力、潛質能有機會發揮;要找到滿足感、貢獻社會,工作以外我們還可以義工、公民的角色參與不同的群體和社會事務;假如我們有機會成為別人的伴侶和父母,要投入的是愛、時間和無盡的心力…… 簡單而言,生涯規劃就是對未來的思考、行動和探索方向的過程;不論性別、背影、年齡,若仍相信我們能參與自己人生藍圖的或多或少的部分,有勇氣、具理性作抉擇,不甘於完全受環境和既有制度所支配。 哪個生命角色較重要?我們一生有不同的階段,每一階段可有不同的角色並存,熟輕熟重,除了社會環境因素以外(例:法定的勞工年齡是十五歲),個人有主動的選擇權,又或這樣說,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我們都得重新考慮每個角色的優次,畢竟,我們的時間和精力都有限。 父母都愛子女,但愛裏不單有保護、供應和管教,愛也包括幫助他們自立、尋找生活、生命的方向和價值。 每位年輕人都是獨特的,我們不能用一個理論框框去解釋所有人的經驗和成長歷程。這本書給家長介紹「生涯規劃」,透過真實的故事和個案,希望達到兩個目標: 1. 刺激家長思考子女在準備未來、規劃人生的重大任務中可能面對的困難,和家長在過程中如何扮演正面而積極的角色。 2. 挑戰在今日香港社會我們認同或被迫跟隨的那些「成功方案」,反思事業、工作的價值。 本書內容包括: 第一課:生涯—規限?規劃? 第二課:「港孩」、「怪獸家長」也升中? 第三課:不惜一切,抗衡階級下流 第四課:「我要成功!」 第五課:非典型少年I 第六課:非典型少年II 第七課:恨錯難返? 第八課:中學後的挑戰 第九課:在職場也撐得起 作者簡介: 何玉芬博士,〔香港中文大學理學士、教育文憑、教育碩士(教育心理學)、教育博士(教育政府與行政)〕;歷任香港輔導教師協會主席,現為香港輔導教師協會副主席、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教育行政及政策學系榮譽專業顧問、兼任講師及助理課程主任、香港考試及評審局委員會成員、考評局上訴覆核委員會成員、考評局研究及發展委員會副主席、課程發展議會(應用學習)成員、香港電台節目「教學有心人」主持。 何博士為中學副校長,積極參與由教育局、大專院校及香港輔導教師協會舉辦的教師培訓工作,範圍包括生涯規劃、學生輔導、通識教育、教育研究方法等。自新學制落實以來,帶領香港輔導教師協會發展「個人生涯規劃」(individual student planning) 計劃,與學者、專業人士、資深輔導老師共同開發及編寫配合香港學制的生涯規劃工具,包括初中學生適用的《尋找生命的色彩》、高中學生適用的《生涯地圖》及《香港事業興趣測驗:互聯網版本》,並主持任過百場相關教育培訓工作坊。
  • 特價 樂遊香港街市cover_AW 2

    樂遊新界西街市

    $88.00 $70.40
    在濕漉漉的小巷,此起彼落的叫賣聲、木鉆板上的剁肉聲。綠綠的瓜菜整齊排列,紅紅的鮮魚在盤翻起水花,猶如向客人揮手。這全是街市經常出現的情景。無論上一代和下一代也會光顧街市,購買所需。 可惜,今天的街市面對不少挑戰。除了來自強敵超級市場外,更有領展(即領匯前身)引入帶來的巨變。近年,領展不斷「豪裝」街市,提升店舖價值,多個街市翻新後猶如超級市場。然而,在城市發展下,傳統和新穎的街市均面臨着不同的挑戰。 繼《樂遊九龍街市》及《樂遊香港街市》後,香港歷史文化研究專家爾東和新晉青年文化研究者何泳儀、張淑茵和攝影師再次遊走新界西區各大大小的街市,深深感受到街市情可貴之處,同時見證新界鄉村的發展,由田地村落變成大廈屋苑。透過不同的店舖和他們的故事,感受當中的人情味及城市發展為街市帶來的變遷。 作者簡介: 爾東 廣東番禺人。前中國歷史教育學會副主席,現任香港通識教育會副會長,主要著作有《簡明香港歷史》、《香港史教材套》、《香港古蹟考察指南》、《舊香港》、《漫談香港史》、《香港歷史之謎》、《圖解香港手冊》、《趣談香港街道》系列、《追尋香港古蹟》系列、《漫遊香港屋》系列、《香港巴士九十年》、《香港海上交通170年》、《香港鐵路百年》、《九龍區巴士路線與社區發展》、《香港區巴士路線與社區發展》、《樂遊九龍街市》和《樂遊香港街市》等。 何泳儀 畢業於香港樹仁大學歷史系。何氏對西方歷史及香港歷史深感興趣,著作有《樂遊香港街市》。何氏更熱衷參加與歷史有關的活動和大學舉辦的研討會,如擔任大學、教育局舉辦的古蹟考察導賞員。 張淑茵 香港樹仁大學歷史系畢業,對香港街市歷史感興趣,著作有《樂遊香港街市》。曾為教育局舉辦的觀塘區、屯門區考察活動和樹仁大學舉辦的「從明信片看中國近代史活動」擔任導賞員。 許嘉淇 畢業於英國伯明翰城市大學,主修園境建築,喜歡四圍遊走,四處攝影,透過觀察去了解當地文化。許氏在學習期間一直對文化究及地區歷史有濃厚興趣,在實習期間曾參與梅窩牛牛之友,關注大嶼山牛隻問題。除此之外,著有《樂遊香港街市》,更在報章發表過不少文章,其中包括《政治與糧食危機》一文。
  • 特價 C233_cover_s

    心情的配方

    $98.00 $78.40
    內容簡介: 多事之秋,人人經歷了喜怒哀樂之後,劫後餘生。 本書作者遊走於兩岸三地,體察人生百態於細微之處。在他筆下,一場疫症讓人觀照生死與愛情。從台灣大選到香港江湖往事,不僅是紀錄,更是回憶舊人舊事舊情。 時代洪流中,作者選擇置身其中又置身事外,緊追時代潮流變遷,精準剖析社會現象,以期成為時代的見證者。   內容節錄: 66封「情書」:劫後餘生學會愛 疫情下,香港安老院不允許探訪。阿芳由觀塘走到深水埗的安老院,只為了與中風的七旬丈夫興全,隔着玻璃門相見15分鐘。那天讀《明報》頭版頭條,那幅大照片催人淚下。她和他隔着落地大玻璃,她的手「觸碰」他的手。她說:「他對我不離不棄,我也不離不棄對他。」 這邊是香港的安老院,那邊是上海的社會福利院。疫情下,老年人是最為脆弱的群體,養老院也是有故事的地方。66封「情書」的故事在上海人中流傳。84歲的張世發寫給妻子沈美珍的66張字條,傳遞對身在福利院的妻子的深深惦念。福利院梅州分院離他們家步行5分鐘路程,自妻子入院以來,張世發就成了福利院常客,每天早上6時半準時「報到」,喂她吃飯喝水、幫她翻身洗腳,晚上6時半離開。兩年來風雨無阻。這樣的尋常日子被突襲的新冠肺炎疫情截斷。出於疫情安全考慮,福利院「封院」,不讓家屬 探視,一輩子沒分開過的這一雙長者夫婦,無奈暫時分開。 雖然進不了門,但張世發依舊每天都會去福利院,早上9時,他帶着自己榨的果汁和夫人喜歡吃的點心,附上一張張小紙條,一起送到福利院門衛室。80天,66封家書情話綿綿。日常生活中幾乎說不出口的「我愛你」,在紙端成爲張世發對妻子溫馨惦念。「我們從來沒分開過這麽久,不能見面就寫上幾句話,只是想多給她一些安慰吧。」張世發淡然說。 他在這些「情書」上寫道:「美珍:您好!整整一個月沒看見你,真的好想你,但無奈,由於疫情關係……」「美珍:雖見不到你,但昨晚我夢見你啦……」「美珍:我愛你。聽講你在福利院有時會哭,我心裏很難過,希望你保持心情愉快……」情書故事在網上傳出,網民讀了紛紛暖心留言:「這是最樸素最美的愛情」、「感人表白,戀愛寶典」、「一封封情書太溫暖了」……4月16日是他倆結婚53周年紀念日,1967年他們許下「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盟約,用一生的平淡和美好踐行對彼此的誓言。 災難是人心的試金石。病毒面前,家庭淪陷或許易如反掌,但更多的是喚醒了強大的愛的動力。劫後餘生,多學一些愛與被愛。疫情這些日子,許多夫妻整天待在一起,要麼感情增進,要麼互相膩煩。於是,有消息說等疫情過後,婚姻登記處最為忙碌,辦理結婚登記的和離婚登記的都會擠爆。婚姻關係變差的可能存在,但在苦難中相互扶持的肯定更多,不少人迫不及待要與對方定下終身。疫情當前,新人成雙成對走進婚姻殿堂,用行動表達什麼也阻擋不了彼此之間的愛。疫情時期的愛情,或許倉促,或許辛苦,但歲月會證明,這樣的經歷將兩個人的命運更緊密牽連一起。雖辛苦了點,但終究值得,這是一種特殊的深刻的記憶。 一個有趣的現象,或許你根本不會想到。明年將是婦產科看診的爆發期,生育率必會躍升,疫情迫使很多人宅在家,所以明年應該會有很高的生育率。二次大戰的嬰兒潮是大戰結束半年後,才有明顯的受孕人潮,新冠肺炎疫情至今僅有4個多月,懷孕大爆發需要半年。據學者分析,一般正常懷孕每個月的機率是2成左右,如果真的想要受孕,在3至6個月期間受孕率達8成。新冠病毒疫情有關的生育率,要看2021年初至6月的出生人數才能定論,不過明年生肖屬龍的疫情下的「龍種」,也是一種特殊的深刻的印痕。   作者簡介: 江迅 香港《亞洲週刊》副總編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獲20多項全國及香港、上海、北京、吉林、浙江等地文學獎和新聞獎。在香港、吉隆坡、新加坡等地傳媒撰寫專欄文章。已出版紀實文學《朝鮮是個謎》,傳記文學《倪匡傳:哈哈哈哈》,散文和隨筆集《1998中國病》、《香港,一個城市的密碼》、《亞洲城市微表情》、《騷動的窗外》,微博選《眉批心魔》,微信選《私語人生》等30多部作品集。
  • 特價 V043_Cover_s

    寒武紀(新修版)

    $98.00 $78.40
    內容簡介: 《寒武紀》是李天命唯一一本詩集,內容圍繞生活、思想、季節、情感等不同細微事物作出描繪,以詩的語言,訴說生活種種處境。 作者簡介: 李天命 他是美國芝加哥大學的哲學博士,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教授。 他講授數理邏輯,專精思考方法與天人之學,把高深玄奧的哲理講得如敘家常,通透易懂。 他幽默機敏,能言善辯,詞鋒犀利,常使人無處可藏而噤若寒蟬,人們稱他為「小李飛刀」。 他劍走偏鋒,其哲學思想與正統哲學大異其趣,不屑理會衛道者之為出軌異端。 他的講座一票難求,座無虛席,聽眾每每擠滿演講廳的樓梯通道,不得其門而入者只能望門興歎。 他惜墨如金,著作奇少,卻部部暢銷,且歷久不衰,屢創香港學術圖書再版及銷售紀錄。 他的讀者三教九流,既有社會名人、學者專家、又有販夫走卒、升斗市民、傳說甚至有職業殺手熟讀其書。 他是冷銳的思想家,又是溫柔的詩人;他的詩「天馬飛羈,飛仙遊戲」,清麗秀雅,風姿綽約。 他深居簡出,不露行迹,謝絕一切不必要的應酬和曝光,專事思考,冷眼觀世,透着幾許神秘
  • 特價 BX21s
    內容簡介: 比丘戒的波羅夷篇共有四條戒,在諸律中的排列順序相同,分別為「大淫戒」、「大盜戒」、「大殺戒」及「大妄語戒」。四條戒均為性戒,比丘正犯其中之一,則喪失比丘身分,而且會對僧團造成巨大的負面影響。 「大殺戒」中,比丘實施相關危害行為之後,到被害人真正死亡,中間可能介入導致被害人死亡的其他因素。要判定比丘是否正犯「大殺戒」,必須確認其行為是否為導致被害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按照主要責任歸屬來確定比丘方便加行和相關結果的因果關係,是所有類似戒條在判罰時都需要考慮的隱含前提。 「大盜戒」中對於《四分律》所載「五種賊心」中的「黑暗心」,道宣律師借用《僧祇律》中「摩摩帝互用三寶物」的案例進行了說明,其本意是指對戒法無知的情況下起盜心。不過一般人容易誤解南山律的內涵,將「黑暗心」理解成無知而不小心互用三寶物就犯盜。通過分析《僧祇律》文本可知,「摩摩帝」比丘互用三寶物是有盜心的。從「大盜戒」的判罰原理來看,也要求比丘具足盜心才會犯波羅夷。
  • 特價
    Out of Stock
    BH72.jpg

    上海一九三一

    $128.00 $102.40
    《上海一九三一》這本書是好看的。當時的上海,列強劃有租界,國民黨政府大勢未定,國共爭奪不休,日本覬覦,共產國際頻頻發號施令,托派欲挽狂瀾,多國間諜活躍,資本家與黑幫頭子各有一套,上海灘頭,刀光魅影。 龍蛇混雜,既可匹三國之亂,說到能人異士亦堪稱有三國之盛。作者寫來,具演義的活潑,亦有誌書的嚴謹,以一九三一年的大上海為軸心,牽引出前後的來龍去脈,以多個完整故事,組合民國渾沌氣象。 歷史、文化、政治、軍事、識見,還有黑道營謀等等,渾沌與模糊,構成了豐厚的大上海。今天讀來,只覺內裏大有文章,反覆細味,回甘悠長。 作者簡介: 吳基民,祖籍浙江寧波。1947年生於上海,1960至1968年在上海市上海中學讀書,隨後務農三年,當中學老師六年。1977年恢復高考,考入復旦大學中文系。畢業後,入統戰部任職落實政策工作,後進入上海市文史研究館。1985年進上海電視台。現為東方明珠移動電視顧問。 作為中共早期黨史與上海地方史研究者,著有《跌宕人生》、《異國之戀》、《謎一樣的一段情》、《生死搏殺——周恩來與顧順章》、《明珠耀東方》、《羊行天下》、《煉獄——中國托派的苦難與奮鬥》等多部著作。為上海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家協會會員。
  • 特價
    Out of Stock
    BH76.jpg

    紅衛兵大時代

    $128.00 $102.40
    紅衛兵,是中國文化大革命時期的特殊人群,大部份由高校學生組成。紅衛兵並非國家軍隊,其組成也沒有任何法律依據,是一種狂熱的民兵組織。於文化大革命期間對中國社會、政府和經濟構成極嚴重的打擊,傳統的歷史文物、遺跡、名人的墳墓和文獻皆遭毀滅性的破壞。 本書以作者親身經歷,重演紅衞兵在文化大革命十年的故事,幕幕扣人心弦,道盡這一場硝煙與熱血洗禮之驚心動魄與千迴百轉,並穿插刻骨銘心的愛戀,足以教人掩卷三嘆。 作者簡介: 黃華甫,大學時代全程參加文化大革命,著有《道德經譯解》一書。 一九四六年生於湖南省郴州資興縣(今改名資興市)。一九七○年八月畢業於吉林大學中文系。一九七八年初試考取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先秦至隋文學史碩士研究生,未曾入學。次年再戰考場,考取廣州暨南大學經濟系,攻讀政治經濟學碩士。一九八○年移居香港,曾任雜誌記者、編輯等職,發表過大量的時事評論文、政治雜文,並熱衷於文學創作,大型話劇《萬世師表孔子》曾發表於《戲劇文學》二○一一年第三期。
  • 特價 BH77.jpg
    《南方周末》註定是一個是非場。 讀者追捧,高層監管,外部紛爭,內部暗鬥,「宮廷政變」…… 第四、第五任主編口中的「歷史」,孰真孰偽,孰是孰非? 回憶歷史,撰寫歷史,應當常懷「畏懼」之心。 「畏懼」自己在開口之際、下筆之時,不能有失於真實,有失於公正;不能有愧於自心,有誤於後人。這是任何一位正直的、有良知的治學者,應有的恒惕之心,莊重情懷。 本書逐一考證、剖析和解密,必定會成為一部研究當代中國傳媒難得的真實史料。 作者簡介: 游雁凌,祖籍閩南,生長於粵,大學畢業。曾任中共廣東省委《南方日報》記者、駐深圳記者站副站長,《南方周末》副主編、主編,《南方日報》社副總經理。在以往從事新聞採編和經營管理工作的同時,堅持業餘創作。主要有散文、報告文學、特寫、文藝評論、隨筆等作品,分別發表於境內外各種報刊。先後由中國新聞出版社、新華出版社出版了《闖浪集》、《來自深圳的報告》等著作,並主編出版了多套叢書。還著有回憶錄《我在〈南方周末〉的日子》(2013 年12 月由香港明報出版社出版發行。後改書名為《在這裡讀懂中國》)。自稱現處世心態是「千山萬水從容走過,是非恩怨任人評說」。
  • 特價
    Out of Stock
    BX18.jpg
    《法華經的智慧》分為上中下三冊,本書為上冊。三冊均以「法華經的智慧——論二十一世紀宗教」為題。書中,國際創價學會會長池田大作與三名年輕佛教研究學者以座談形式,從不同角度,深入淺出地探討被譽為佛教「經王」的《法華經》。 《法華經》分為八卷二十八品——本書收錄了《序品》、《方便品》、《譬喻品》、《信解品》、《藥草喻品》、《授記品》、《化城喻品》、《五百弟子受記品》、《授學無學人記品》、《法師品》、《見寶塔品》,合共十一品。從《序品》(第一)至《安藥行品》(第十四)的前半部分,稱為迹門;由《從地涌出品》(第十五)至《普賢菩薩勸發品》(第二十八)的後半部分,稱為本門。本書着重論述《序品》和《方便品》。 作者簡介: 池田大作,1928年生於日本。現任日本創價學會名譽會長及國際創價學會會長;創辦民主音樂協會、東京富士美術館、東洋哲學研究所、創價幼稚園、小學、中學至大學等文化機構;已獲得來自世界340多所高等學府及學術機構頒授名譽學術稱號,包括北京大學、莫斯科大學、丹佛大學、香港大學等。池田先生積極推進世界和平,發表過不少關心世界的提議,包括向聯合國提出有關和平、裁軍、教育和環境等問題建議,於1983年獲頒《聯合國和平獎》。曾以《平民大使》身分訪問世界各國,與各國元首、文化界代表會面、交流及探討紓解人類面對的種種難題的方法。池田先生的著作包括《人間革命》、《新‧人間革命》、《眺望人類新紀元》(與湯因比對談集)等。
  • 特價
    Out of Stock
    C173.jpg
    內容簡介: 端詳他發表言論的日期,對照當時的背景,就會明白他的新進。我們可以看到,從1980年代末到2011年之間,新加坡的環境和文化,如何讓一個有政治謀略和眼光的思想者,找到落實的平台;而他的概念形成政策時,如何改變人們今天在新加坡的生活素質。 這本佳作,廣泛收錄了當代最優秀的社會思想家和政治活動家楊榮文的文章和演講。書中所涉主題雖包羅萬象,但始終立足於一份關切,於是喚起發人深省又震撼人心的思考。這份普遍的關切,關乎亞洲角色在全球互動交往中的巨大潛能。 ——阿馬蒂亞‧森 哈佛大學湯瑪斯‧W‧拉蒙特校級教授 以及經濟學與哲學教授、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本書匯總了楊榮文評論政治走向與價值取向之最佳著述。但以我之見,它們尤其彰顯了楊榮文為新加坡人民創造現代生活並孕育現代思想的突出貢獻。 ——王賡武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主席 楊榮文不僅是新加坡的領袖,更是真正貫通東西的橋樑。而這橋樑作用不僅是傳統外交意義上的國家關係。楊榮文還是傳遞文明的使者、解讀文化的譯者。 —— 尼古拉斯•伯格魯恩 伯格魯恩研究院(Berggruen Institute)主席 楊榮文簡介: 從1988年9月至2011年5月,楊榮文從政23年,先後擔任過新聞及藝術部、衛生部、貿工部與外交部長。 2012年1月1日,楊榮文加入嘉里集團擔任副主席。自2012年8月起,他同時擔任香港嘉里京泰物流有限公司主席。他還擔任那爛陀(Nalanda)大學國際顧問委員會主席,世界經濟論壇理事會理事,哈佛商學院亞太顧問委員會委員。他受教宗委任擔任天主教經濟委員會委員。2012年11月2日起,友邦集團委任楊榮文為獨立非執行董事。他同時是香港經濟發展委員會委員,孫中山南洋紀念館顧問,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訪問學者。
  • 特價
    Out of Stock
    CH12.jpg
    不折不扣,「原汁原味」 「六四事件」之後,鄧小平於1992年第二次南巡,主要在由他一手創辦的深圳特區作了多次重要講話,以推動中國繼續沿著改革開放的航向前進。本書作者是「御定」的緊隨鄧小平作現場實錄者,及後又是相關新聞報道、書本寫作與影視製作的重要組織策劃和參與者。20年後,以自己的切身體會,對當時整個事情,說白了,也就是對當時國家的複雜局勢,決策者之間的角力加以概括綜述,同時烘托出一批勇敢之士甘願身犯險境的感人事蹟。 香港近年趨向政治社會,新的一代「問政」的興趣愈來愈大。藉着此書,當會比較明白,政治到底是甚麼一回事而自己是怎樣的膚淺。 作者簡介: 吳松營,男,廣東省汕頭市澄海區隆都鎮前溝鄉人。一九四三年十一月出生。大學畢業時適逢「文革」,於一九六八年分配到海南島西北部的廣東省國營南海水產公司勞動鍛練,「接受再教育」。一九七四年後,調至湛江地委宣傳部工作。一九八一年調深圳市委宣傳部,先後任科長、副處長、處長、副部長;一九九三年後任深圳特區報社長兼總編輯、深圳報業集團社長、深圳市記協主席,廣東省記協副主席。 上世紀九十年代,在掌管《深圳特區報》期間,銳意改革、創新,把一張地方報紙辦成在中國很有影響的大報,經濟實力躍居全國前列,自籌資金建成被譽為「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五十層深圳特區報業大廈。一九九九年,深圳特區報社南下控股《香港商報》,吳松營擔任《香港商報》社長兼總裁。 由於表現突出、業績顯著,被評為深圳市先進工作者,多次被評為全國報業經營管理先進工作者,榮獲全國和廣東省「五一勞動節獎章」。論著逾百萬字,新聞、文學作品和政治經濟著作多次獲全國和省、市的獎賞,並被評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 二零零五年六月退休,現任世界中文報業協會執委、全國宣傳文化系統經營管理人才專家評議組成員、中國生產力學會常務理事、廣東省政府文史館館員、深圳市新聞人才基金會理事長;兼任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武漢大學新聞學院和政治學院、暨南大學新聞學院、廣東海洋大學等多家高等院校教授。
  • 特價
    Out of Stock
    CS19.jpg
    《康熙大帝》全套八冊,從《奪宮》、《驚風密雨》、《玉宇呈祥》到《亂起蕭牆》,形象描繪了這位開創滿清盛世的一代雄主的一生基業。 康熙以八歲幼年登位,當時正值滿清開國不久,內憂未除,外患日迫,但他卻憑藉驚人的智慧及膽識,先擒鰲拜收帝權,再平「三藩」叛亂,展示了他的政治才華和謀略。隨後又親視察黃河,銳意疏通漕運;任用良將,東收台灣;開博學鴻儒科,緩和漢滿民族矛盾,盡收天下精英。南訪金陵,祭祀明太祖,團結前明遺老;整頓吏治,懲辦貪官;北巡盛京,與東蒙古諸王結盟;西征葛爾丹,完成統一大業,奠定滿清的承平盛世。 康熙在位六十年,但至晚年弊政漸露,官吏貪贓枉法,國庫日形虧空;加上由於太子廢立的問題,引致諸皇子結黨競逐皇太子之位,以致兄弟鬩牆,驚心動魄的蕭牆之亂由此展開,一直至康熙駕崩而未嘗休止。 二月河以康熙文治武功之雄偉,「直追唐宗宋祖,實堪古今一帝」,而撰寫此部巨著,與《雍正皇帝》、《乾隆皇帝》合為氣勢磅礡的「帝王系列」,三部巨著分別塑造了三位名主迥異的帝王氣魄,也展現了滿清三朝風起雲湧的政治風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