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出版社

  • 特價 2025年6月份新書推介——BX31《比丘戒研究 第十冊 悔過法與眾學法(上)》_frontcover
    內容簡介: 「波羅提提舍尼」律典中又譯為「悔過法」或「對說法」,有相對懺悔的內涵。和其他篇聚以罪命名不同,本篇以悔過方法命名。四條提舍尼戒都屬於遮戒,且內容都與如何如理如法地接受飲食有關。由於飲食方式的改變,現代漢地比丘一般不會犯到這四條戒,但其制戒精神對比丘仍有較強的指導作用。比如對於發心供養的居士,比丘要有保護意識,適當留意居士的供養是否超出了其實際能力。如果存在這種情況,比丘應暫停接受其供養,並給予適當提醒。 佛世僧團成立之初就有威儀學法,眾學法即來源於此。但是早期的戒經很可能是不包括眾學法的,經論中「百五十餘戒」的說法可以作為證明。部分學法在後來被納入戒經而成為百眾學法的雛形,這些最早被納入戒經的學法,應該就是現有部派律典間共通的部分;在此基礎上各部派律典又各有發展。 眾學法的一個特點是,戒條中都不安立罪名,而以「應當學」等代之。律典對違犯眾學法所結的罪名,只在辨相文本中有所體現。不同律典之間的具體結罪也不太一致,而《根有律》眾學法部分則沒有結罪描述。由此可以推斷眾學法在最早很可能是不結罪的,後來隨律學的發展和強化才加入了結罪。這一點和上面所述眾學法最初的來源是教誡性的威儀學法是相一致的。 內頁試閱: 2025年6月份新書推介——BX31《比丘戒研究 第十冊 悔過法與眾學法(上)》_interior1 2025年6月份新書推介——BX31《比丘戒研究 第十冊 悔過法與眾學法(上)》_interior2 2025年6月份新書推介——BX31《比丘戒研究 第十冊 悔過法與眾學法(上)》_interior3 本書特色:
    1. 本書深入比較諸部律典的同異。
    2. 本書採用傳統和現代結合、信仰和學術互補的綜合性研究方法,優化教界與學界的溝通渠道,更有利於理解戒律的深刻內涵。
     
  • 特價 BX27s
    內容簡介: 「飲酒戒」中,「能醉人」基本是諸律對酒的共同定義。比丘有病必須以酒為藥內服,或者酒作外用等,一切無犯。如果不是酒,即使有酒色、酒香、酒味,若不醉人,飲之不犯。如果用料酒、醋酒等調味料,煮熟後無酒性的,食用不犯。現代社會中有用水果等含糖物質發酵製成的乙醇飲料,比丘要小心鑑別。如果沒有生病等因緣,哪怕一滴酒都不能飲用。作為本戒的外延,比丘要遠離導致人上癮的各種興奮劑、抑制劑和迷幻藥物;另外,比丘抽煙在漢地容易被譏嫌,也不宜為之。 「斷畜生命戒」、「用蟲水戒」、「飲蟲水戒」,這三條戒和「大殺戒」一起,集中體現了佛教「不害」的原則。「用蟲水戒」、「飲蟲水戒」似乎可以包含在「斷畜生命戒」中,但發起心與之有所不同:「斷畜生命戒」的發起心是故意殺畜生之心,即主觀的希望心;而兩條蟲水戒的發起心不是故意的殺心,而是一種輕忽懈怠、對蟲子死亡無所謂的態度,即放任心。比丘的傷生行為具體犯哪條戒,要看其主觀意志屬於哪種情況。如果比丘以殺心用蟲水或者飲蟲水,則犯「斷畜生命戒」。兩條蟲水戒中的蟲是指肉眼能夠看到的蟲,肉眼不可見的不犯。有持戒護生意識的比丘一般不會犯「斷畜生命戒」,但在一些情境中仍應小心防護,比如可能會被詢問是否可以給流浪狗安樂死或畜生墮胎等問題,若對戒相不明,給予肯定答覆,也會正犯此戒。 內頁試閱:  2024年12月份新書推介——BX28《比丘戒研究 第八冊 九十波逸提(三)》_interior2 2024年12月份新書推介——BX28《比丘戒研究 第八冊 九十波逸提(三)》_interior1 2024年12月份新書推介——BX28《比丘戒研究 第八冊 九十波逸提(三)》_interior3 本書特色:
    1. 本書深入比較諸部律典的同異,力求闡明和解決現代比丘戒律行持中的實際問題,將律學和實踐結合。
    2. 本書採用傳統和現代結合、信仰和學術互補的綜合性研究方法,優化教界與學界的溝通渠道,更有利於理解戒律的深刻內涵。
     
  • 特價 BX25s
    內容簡介: 捨墮篇共三十條戒,本冊接續第四冊的前十四戒,包含了後十六條戒的研究。 依據「貿寶戒」的內涵,現代的金融投資即屬該戒所攝。現代比丘參與投資、理財、基金等現代金融交易,若是為己私利,即犯此戒;個人為了方便保管而將錢存入銀行而得利息,則不犯本戒。寺院在三寶物管理過程中,合理的保值和交易等行為,是律中所許。不過寺院的財務管理應該本着安全、保值的原則,不宜冒險追求厚利。比如以銀行儲蓄的方式獲得合理的利息,這樣既可靠,也不會受到譏嫌。同理,現代比丘進行物品交易,也當以發起心判斷其是否犯「販賣戒」。若為私利則正犯此戒,若為三寶則不犯。寺院管理的一些運營機構如流通處,應當避免商業化,多從提供服務的角度出發,如此和本戒精神才不相違。 「迴僧物入己戒」中,比丘迴「已許僧物」入己犯本戒,而「已與僧物」屬僧團所有物,比丘「迴己」犯盜。因此施主的供養物何時成為「已許僧物」和「已與僧物」,是決定比丘犯什麼戒的兩個關鍵時間點。傳統觀點認為,居士發心供養但還沒有明確決定是供養僧還是供養個人時,供養物即為「已許僧物」;如果居士內心決定要供養僧,即為「已與僧物」。不過這樣的理解在具體實踐中存在一定困難,而且從律典各方面的記載來看也沒有有力的理論支持;更合理的界定方式為:如果施主發心施僧並且已經向僧團或者僧團中的比丘說明,則為「已許僧物」;如果居士已經轉交所有權給僧團(實物或者契約),則為「已與僧物」。 內頁試閱: 2024年4月份新書推介——BX25《比丘戒研究 第五冊 三十捨墮(下)》_interior2   本書特色:
    1. 本書深入比較諸部律典的同異,力求闡明和解決現代比丘戒律行持中的實際問題,將律學和實踐結合。
    2. 本書採用傳統和現代結合、信仰和學術互補的綜合性研究方法,優化教界與學界的溝通渠道,更有利於理解戒律的深刻內涵。
  • 特價 BX21s
    內容簡介: 比丘戒的波羅夷篇共有四條戒,在諸律中的排列順序相同,分別為「大淫戒」、「大盜戒」、「大殺戒」及「大妄語戒」。四條戒均為性戒,比丘正犯其中之一,則喪失比丘身分,而且會對僧團造成巨大的負面影響。 「大殺戒」中,比丘實施相關危害行為之後,到被害人真正死亡,中間可能介入導致被害人死亡的其他因素。要判定比丘是否正犯「大殺戒」,必須確認其行為是否為導致被害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按照主要責任歸屬來確定比丘方便加行和相關結果的因果關係,是所有類似戒條在判罰時都需要考慮的隱含前提。 「大盜戒」中對於《四分律》所載「五種賊心」中的「黑暗心」,道宣律師借用《僧祇律》中「摩摩帝互用三寶物」的案例進行了說明,其本意是指對戒法無知的情況下起盜心。不過一般人容易誤解南山律的內涵,將「黑暗心」理解成無知而不小心互用三寶物就犯盜。通過分析《僧祇律》文本可知,「摩摩帝」比丘互用三寶物是有盜心的。從「大盜戒」的判罰原理來看,也要求比丘具足盜心才會犯波羅夷。
  • 特價 BX30
    內容簡介: 「擊擽戒」、「怖比丘戒」、「搏比丘戒」和「打比丘戒」,這幾條戒制斷針對同行比丘的不當行為。這些行為或給對方造成傷害,或者助長散亂煩惱等,總之都有損僧團內部的和合有序。「擊擽戒」一般以戲樂心而為;「怖比丘戒」則是故意恐怖對方;「搏比丘戒」和「打比丘戒」則以瞋心所為,前者是恐嚇作勢欲打,後者則更進一步付諸實際行動。具體判罰中,比丘的行為觸犯哪條戒,需要看具體的發起心。比如比丘作打未打的情況,如果本意只想嚇唬對方取樂,則屬「怖比丘戒」所攝;如果是做相恐嚇發泄瞋恨,那就是搏比丘的行為;如果只以打人之心做打,則犯「打比丘戒」的方便罪。 「過量牀足戒」、「過量尼師壇戒」、「過量作覆瘡衣戒」、「雨浴衣戒」和「佛衣等量戒」,這五條戒是與資具尺寸有關的戒條,現代漢地比丘較難犯到。比丘持守這些戒條,重在遵循其制戒精神,防止自己對各種資具產生貪心。 內頁試閱: 2025年6月份新書推介——BX30《比丘戒研究 第九冊 九十波逸提(四)》_interior1 2025年6月份新書推介——BX30《比丘戒研究 第九冊 九十波逸提(四)》_interior2 2025年6月份新書推介——BX30《比丘戒研究 第九冊 九十波逸提(四)》_interior3 本書特色:
    1. 本書深入比較諸部律典的同異。
    2. 本書採用傳統和現代結合、信仰和學術互補的綜合性研究方法,優化教界與學界的溝通渠道,更有利於理解戒律的深刻內涵。
     
  • 特價 BX22s
    內容簡介: 僧殘篇共十三條戒:漏失戒、摩觸戒、粗語戒、歎身索供戒、媒嫁戒、無主房戒、有主房戒、無根謗戒、假根謗戒、破僧戒、助破僧戒、汙家擯謗戒、惡性不受諫戒。 前四條戒所防護的行為與破大淫戒只差一步之遙,通常也是發生男女關係的前奏,因此被視為重要的防線。 現代社會,比丘參加佛化婚禮,容易引發是否違犯媒嫁戒的爭議。實際上,男女雙方結合為夫婦已經是事實。比丘參與婚禮,只是起出席或見證的作用,因此,比丘參加佛化婚禮乃至給予證婚不犯「媒嫁戒」。不過婚禮上,比丘如果受請致辭,不適合說世間祝讚和合的話語,也不適合說「無常、苦、空」一類不符合婚禮場合的話,可以勉勵雙方和睦相處、共同修行、踐行菩薩道等。 關於「破僧戒」,有觀點認為,只有破法輪僧才會正犯「破僧戒」,而破法輪僧只有在佛世時才有可能發生。如果承許這種觀點,那麼關於破僧的兩條戒,就成了後世比丘永遠不會正犯的戒條。經過梳理發現,「破僧戒」之「僧」,在所有的律典及部分論典中都記載為「和合僧」。「和合僧」的條件為同一羯磨,同一說戒。只有少數論典中提到「法輪僧」的概念。此外,從制戒精神考量,「和合僧」的記載也更為可取。因此,不同傳統、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比丘,必須互相尊重彼此的身分和權益,否則依然會觸犯此戒。 內頁試閱: 2024年1月份新書推介——BX22《比丘戒研究 第三冊》_interior1 2024年1月份新書推介——BX22《比丘戒研究 第三冊》_interior2 本書特色:
    1. 本書深入比較諸部律典的同異,力求闡明和解決現代比丘戒律行持中的實際問題,將律學和實踐結合。
    2. 本書採用傳統和現代結合、信仰和學術互補的綜合性研究方法,優化教界與學界的溝通渠道,更有利於理解戒律的深刻內涵。
  • 特價 BX27s
    內容簡介: 和食物相關的戒條中,「非時食戒」主要為了遮止比丘非時乞食,損惱俗眾。古印度的宗教修行實踐有較濃厚的苦行色彩,其中即包括嚴格地限制飲食。在這樣的宗教背景下,很多不同教派的修行者都過午不食。另外由於地理、氣候等原因,不少普通民眾都有不非時食的習慣。現代比丘的生活方式、飲食結構和古印度比丘不同,因此應該根據團體和個人具體情況來抉擇。「殘宿食戒」是為了防止比丘因貪欲蓄積食物。從食品衛生角度看,印度氣候炎熱,食物經夜容易腐壞變質,故印度人歷來視殘食為不淨。中國的民眾則講究勤儉節約,對於過夜而未壞的食物,輕易丟棄會被視為浪費。因此現代比丘在持守「殘宿食戒」時應兼顧制戒意趣和現實因緣,一方面個人不應由於貪欲而儲蓄食物,另一方面僧團留存多餘食物則可以開許,但應注意食品衛生。「不受食戒」是為了防止比丘自取而食,避免被別人譏嫌,功能上也起到對大盜戒的外圍防護作用。現代生活中常見的自助餐,等同於律典中的「置地受」。主人已經作意授食,比丘自取不犯本戒。「別眾食戒」是為了防止四個或以上的比丘形成小團體共同受食,主要意趣在於保證僧團內部和合,故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內頁試閱: 2024年12月份新書推介——BX27《比丘戒研究 第七冊 九十波逸提(二)》_interior1 2024年12月份新書推介——BX27《比丘戒研究 第七冊 九十波逸提(二)》_interior2 2024年12月份新書推介——BX27《比丘戒研究 第七冊 九十波逸提(二)》_interior3 本書特色:
    1. 本書深入比較諸部律典的同異,力求闡明和解決現代比丘戒律行持中的實際問題,將律學和實踐結合。
    2. 本書採用傳統和現代結合、信仰和學術互補的綜合性研究方法,優化教界與學界的溝通渠道,更有利於理解戒律的深刻內涵。
  • 特價 BX20s
    內容簡介: 本書採用的研究材料,除了傳統的四律五論,較之道宣律師所處的時代又增加了後續翻譯的《根有律》、《巴利律》。同時得益於時代信息工具的便利性,又可以利用梵巴藏律典文獻進行綜合比對,並借鑒古今律學研究成果。 本書在研究方法上有三個層面的建構:第一,以史學方法來獲得對研究對象即律典文本的無常性認識,看到文本和思想互動變化的事實,破除對文本靜態性的錯誤常執;第二,以傳統義理方法融攝現代學術研究工具,對諸部律典文本作深入剖析,獲得對戒律更深入和多角度的理解;第三,以佛法的中道原則為指導,融匯諸律差異,整合律學資源,在與時代因緣的碰撞中,超越表面的矛盾,提煉出契合佛陀本懷的戒律結論。這三個層面的研究方法體現了佛法和學術兩個維度的結合,我們分別稱之為「無常觀」、「因緣觀」和「圓融觀」。
  • 特價 BX26s
    內容簡介: 波逸提戒條體現出一些與其他篇聚類似的共性。第一,不少戒條的制定與古印度社會文化和習俗有密切關係。佛陀制戒主要是為了隨順因緣,防止譏嫌,如「掘地戒」是為了符順當時印度人認為萬物有靈的觀念;與食物相關的戒如非時食等,和當時的出家人乃至俗眾的習俗有關。若認為這些戒條純粹為了防止貪欲,則並不符合真實情況。對於此類戒條,應該充分了解相關背景因素,這樣才能真正理解佛陀的制戒本懷,在戒律行持中把握中道。 第二,遮戒在涉及命難、梵行難及病緣的情況下,一般都可以開緣,可見保證比丘的安全和健康是佛陀制戒時考慮的基本因素。對於遮戒,佛陀反對機械地持守戒相。如「小妄語戒」中,比丘無心而說或誤說時,由於缺少發起心,故不犯本戒。為了保護三寶、慈護有情、教誡等目的而說的方便語,或者為符合社會規範而說的寒暄語、客套話,又或因個人語言風格所致的誇張語等,都不犯「小妄語戒」。實際行持和判罰中,應考慮以上因素,避免將小妄語的範疇無限擴大。 內頁試閱: 2024年5月份新書推介——BX26《比丘戒研究 第六冊 九十波逸提(一)》_interior3 本書特色:
    1. 本書深入比較諸部律典的同異,力求闡明和解決現代比丘戒律行持中的實際問題,將律學和實踐結合。
    2. 本書採用傳統和現代結合、信仰和學術互補的綜合性研究方法,優化教界與學界的溝通渠道,更有利於理解戒律的深刻內涵。
  • 特價 V040.jpg
    內容簡介: 「李天命作品集」這一版,有個名堂,叫:最終定本。 最終,到此為止。倘若明白,李天命的書總是會一版接一版地印下去,已成常規,便會曉得,他這裏用的「最終定本」這幾個字,力道有多大。 他所走的,是無遠弗屆的哲道,橫不限於地域,縱不囿於時間,下筆練字,總考慮恆久,取其變數最小的,也經受了時間淘汰的,目的在於盡可能減少意思上的偏歪,從而貼近原意,五百年後,光芒如昔。 這位手持思方劍、背負天人琴的哲俠,站在人類的前導之列,不住挑戰極限,讓思想的寶藏,不住出土。他不視為艱巨,險峰之上,抖擻精神,以此為樂,以此為榮;也是在接受挑戰時的碰撞之中,讓我們得見美麗的星空。
  • 特價
    Out of Stock
    V032.jpg

    殺悶思維

    $73.00 $58.40
    1. 一個由母狼養大的棄嬰,長大以後完全不懂人類的語言,完全欠缺文明人的通識,這樣的一個狼人,縱使天賦原本非常聰明,其在荒野裏所度過的一生,還是會極度貧乏艱苦的,遠遠及不上一般人在開化了的社會中所度過的一生。 2. 設100分為人生裝備的滿分,粗略而言,若說狼人從零出發,那麼,任何人只要好好掌握了語文和通識,那就已經可以說是從90分出發的了。 3. 本書順着三個問題而展開: 一、 如何先取90分?(前導篇) 二、 如何從90分出發?(養心篇) 三、 100分後又如何?(運思篇) ── 李 天 命 買玫瑰送給情人不如偷玫瑰送給情人那麼浪漫。 被人掛上十字架不浪漫,自己走上十字架才浪漫。 新人在婚禮中慢板前進,情人在微風細雨下依偎前行,前者勇氣可嘉,後者浪漫。 踩到牛屎本不浪漫,但手牽手一起踢牛屎,則可能變得浪漫。 愛的熱度與被珍惜度成反比。 情變之所以令人絕望,是因為別的人生路徑已經不能設想。 情變之所以令人虛無,是因為人生意義的預設從根被推翻。 前無去路,後有回憶,人生基設崩潰 —— 情越深,變越苦。 以為自己被愛情毁滅的人,往往只是被自以為的愛情毁滅。 情痛每因稚弱,慣性不快樂每藏自虐。 不知錯 + 不知足 + 不快樂。 情變生恨,自我中心而已。 苦 —— 欲望與能力不相稱。 放 —— 隨緣不貪,能捨能忘。 心痛不傷便莫之能傷,心如虛空者無物能傷。 心靈是個無底洞,無論多深都可以再深。 愉悅令心靈健康,痛苦令體會深刻。 情緒失禁比大小便失禁更難清理。 有的腦袋,長在身體的任何部位都可能,除了長在正常的部位不可能。 「不要以為我有什麼不平凡之處,我只是一個平凡人而已。」 誰以為你不平凡﹖ 「求你忘記我吧﹗」 小心不當預設。 文藝腔是兩岸的共通語言,是統一的基礎。 禮本來就是內心的表現。你去喝喜酒就不能不送賀禮,你不能說這不過是形式上的東西,我不重視形式,我只重視心意,我帶了個心來,兼帶了個胃來,準備大吃一頓。 跳樓要顧及路人。 請勿尊重別人而不尊重別人的乳房。 精彩的警句人人讚賞,人人以為 警句所針對的只是別人。
  • 特價
    Out of Stock
    CE10.jpg
    本書是根據作者當時親歷的所見所聞,並進一步蒐集資料,潛心研究而成。書中有史有論。對於大字報運動的發源地──北京大學反右運動的歷史,作了迄今為止最為全面的敍述。一九五七年,共產黨發動的整風運動轉向了反右運動。當時被打成「右派分子」的受害者,多達五十五萬多人。指揮反右運動的總書記鄧小平,二十多年後,繼承了右派的遺志,擔當起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但他卻仍堅持「一九五七年的反右派鬥爭還是要肯定」。書中揭示了鄧小平所扮演的角色的矛盾性。 大批文藝界著名人士被打成反右派,書中透露,緣於毛澤東交給周揚的一份名單,要求一一戴上「帽子」,為此要「翻延安時代的老帳」。周揚當時常說「在劫難逃」,但沒有人聽得懂。 本書為國際上的中國問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 作者郭羅基(1932-),五十年代就讀於北京大學歷史系,親身經歷了反右運動。一九五八年提前結束學業,任教於北京大學哲學系。文化大革命中被打成「五一六反革命分子」。八十年代,作為「資產階級自由化的冒尖人物」被鄧小平發配至南京。九十年代流亡美國。現時在哈佛大學法學院研究中國的憲政和人權。
  • 特價
    Out of Stock

    歷史的一刻 (豪華本)

    $800.00 $640.00
    NULL
  • 特價
    Out of Stock

    歷史的一刻 (精裝本)

    $388.00 $310.40
    一部凝鑄歷史的畫冊《歷史的一刻》由明報、亞洲週刊、明報周刊、明報月刊、明報出版社聯合編輯,集眾家之人力資源,傾力而出。記者遍佈館內場外,聯合香港眾著名攝影家攝取港九新界大街小巷之生活側影。全書內容豐富、全面、客觀、持平,共分三大部份:交接儀式;街頭巷尾各界人士之感懷反應;香港殖民地史之珍貴圖片。《歷史的一刻》中英文圖解對照,附珍貴歷史圖片500幀,是值得收藏的「九七回歸」歷史畫冊。
  • 特價
    Out of Stock
    BH66.jpg
    內容簡介: 歷史幾絕都有介紹中國歷史上十個敗家君王,或說是十個亡國之君。為甚麼稱為歷史幾「絕」都有?為甚麼要用「絕」這個字來形容這些敗家君王? 其實「絕」字有兩個解釋。這些敗家君王處事很絕情,凡事不留餘地,或者所作所為倒行逆施,註定敗亡;「絕」字的第二個意思是「絕後」,即是無以為繼。一家一姓的朝代面臨覆亡的命運,是絕後,所以「幾絕都有」這個說法,也蠻有意思的。 為甚麼不叫亡國之君,而叫他們做敗家君王?這次用「絕」字,用「絕」字就是說他們敗家,敗家的意思不一定等於亡「國」。大家看看歷朝的專制帝王都是把國家、天下當作一家一姓的家當,是家天下。所以這就不是亡國,是敗家。 末代霸主──吳王夫差(?-前473年) 昏君人辦──秦二世胡亥(前221-207年) 人球天子──漢獻帝劉協(181-234年) 花光祖蔭大花筒──隋煬帝楊廣(569-618年) 從巔峰傾家蕩產──唐玄宗李隆基(685-762年) 騷人墨客亡國奴──南唐後主李煜(937-978年) 才情天子為虜臣──宋徽宗趙佶(1082-1135年) 香港最早一位難民──宋帝昺(1271-1279年) 回天乏術愧見祖宗──明思宗朱由檢(1611-1644年) 末代皇帝──清末帝愛新覺羅‧溥儀(1906-1967年) 相關視頻:黃毓民新書《歷史幾絕都有》
  • 特價
    Out of Stock
    BH53.jpg

    歷代經典名相

    $48.00 $38.40
    宰相兩字,很常用,人們都知道皇帝之下主掌政務的就是宰相。但是歷代具體的職位叫法並不一致。例如﹕秦和西漢都叫丞相、相國﹔東漢的政務很分散,由司徒、司空、太尉共同掌政,司徒就等於丞相,但實權還在尚書那裏﹔及至清代雍正時,在內廷設軍機處,可說是實際的宰相。 本書為你介紹了不同時代的「宰相」。 《歷代經典名相》寫了十多位宰相的故事。從戰國時秦國的商鞅開始,接下來是統一的封建秦皇朝、漢、唐、宋、明到清,都接觸到。 從宰相這個角度看歷史,也能掌握到歷史發展的大概。從他們的活動,又多少看到了當時社會的橫剖面。這些宰相的足跡,帶出來的是一個共同的訊息﹕封建專制制度,終究走不下去,或早或晚,歷史要給這個制度劃上句號。 作者吳羊璧,一九二九年七月廿五日生於廣東澄海縣,在汕頭市長大。一九四八年到香港謀生。長期任職副刊編輯。六十年代及七十年代,在業餘時間與友人合辦《伴侶》半月刊(一九六三年)、《書譜》雙月刊(一九七四年)等刊物,又曾在各大報章撰寫有關歷史的專欄。 近著有散文集《香港五十秋》、《水滸傳之強者造時勢》、《水滸傳之逆境出英雄》、《龍蛇馬羊》、《書法長河》、《書家與書藝》、《五千年大故事之堯舜春秋》、《五千年大故事之戰國百家》、《五千年大故事之秦漢一統山河》、《五千年大故事之三國六朝》、《五千年大故事之唐宋盛衰》、《五千年大故事之明清近世》、《五千年大故事之近代百年波濤》、《中國古代經典奇案》、《中國古代名女人》等。
  • 特價
    Out of Stock
    BH57.jpg

    歷代經典名將

    $52.00 $41.60
    內容簡介: 漢代為安定西域,產生了像霍去病這樣的青年名將﹔漢末三國分立,群雄並起,有了關羽、張飛、趙雲﹔唐代初興的階段,正是英主用人之時,平民階層的薛仁貴因而脫穎而出﹔宋代又苦於邊患,保國衛鄉的楊業、楊延昭一家遂名留青史﹔南宋名將岳飛的冤案,令人痛心﹔明初的戚繼光,精通古兵法,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有時代性的戰法﹔明末名將袁崇煥,在極艱難的狀況下組織起對抗大清兵的力量﹔清代末年開始練新軍,但是第一代海軍在中日的甲午海戰中覆滅。海軍名將鄧世昌、丁汝昌的最後日子,令人歎息。 本書選談了三十多位歷代名將。有的很知名,有的可能不大為人熟悉。 從類型的角度看,名將有兩大類型。一是猛將型,他們是力士,又有超卓的武藝和壓倒一切的氣概。這一類名將有廉頗、樊噲、祁彌明等。 比猛將型更提升一個層次的,是猛將才智型,不只武藝超群,還能夠統率萬眾,深謀熟慮。當中有孫武、孫臏、項羽、韓信等。 再高一個層次的,就是能夠統視國家全局的政治家了。 作者簡介: 吳羊璧,一九二九年七月廿五日生於廣東澄海縣,在汕頭市長大。一九四八年到香港謀生。 長期任職副刊編輯。六十年代及七十年代,在業餘時間與友人合辦《伴侶》半月刊(一九六三年)、《書譜》雙月刊(一九七四年)等刊物,又曾在各大報章撰寫有關歷史的專欄。 近著有散文集《香港五十秋》、《水滸傳之強者造時勢》、《水滸傳之逆境出英雄》、《龍蛇馬羊》、《書法長河》、《書家與書藝》、《五千年大故事之堯舜春秋》、《五千年大故事之戰國百家》、《五千年大故事之秦漢一統山河》、《五千年大故事之三國六朝》、《五千年大故事之唐宋盛衰》、《五千年大故事之明清近世》、《五千年大故事之近代百年波濤》、《中國古代經典奇案》、《中國古代名女人》、《歷代經典名相》等。
  • 特價
    Out of Stock
    CH09.jpg
    內容簡介: 兒子帶頭絕食了, 母親怎麼辦? 事情一發不可收拾, 民主血路長又長, 兒子兩次坐牢不回頭, 母親陪著走…… 一九八九年六月四日天安門事件,站了起來的王丹,一直沒有低頭,他的母親王凌雲自中國歷史走了過來,也伴著兒子朝又一大篇中國歷史走了進去。頭頂歷史風雲,腳下走得穩穩;眾水叢山濃濃家國情,萬語千言綿綿針線思。本書經一樁樁事件的增疊、積澱,豐富了細節與心情,體現歲月的沉沉使命。 王凌雲簡介 一九三五年十一月出生於山東省菏澤市。一九五五年入讀北京大學歷史系。畢業後,分配到中國革命博物館(今國家博物館),從事中國近代史及中共黨史的宣傳和研究工作。著有《關向應傳》、《歲月蒼蒼》等,另有《試論南京臨時政府的教育改革》、《瞿秋白與莫斯科中山大學的派別糾紛》、《陳獨秀》等論文多篇;編輯《瞿秋白文集》(第六、七卷);參與國家文物局主編的《中國文物地圖集》共三十冊的編審工作。一九九二年晋升為研究員。歷經十年「文化大革命」。其間,舉家赴江西「五七幹校」,在鄱陽湖畔「戰天鬥地」。自一九八九年起,陪伴兒子王丹走過九年風雨路。
  • 特價
    Out of Stock
    C230_cover1
    內容簡介: 這本書集中談及法治和香港法制面臨的困境, 全書共分為七部份: 第一部份為「法治篇」,希望為讀者提供一些對法制的基本認識 。 第二部份為「基本法篇」,當中涉獵一些相當具爭議的問題,例如人大釋法及釋法所應受到的限制、人大釋法的追溯力、三權分立及第23條立法的憲制責任等。 第三部份為「專題篇」,集中討論一些特定議題,如學術自由、一地兩檢和公民抗命,亦有一個專門系列,反思《逃犯條例》風波的前因後果。 第四部份為「法庭篇」,討論一些有趣或值得反思的案件,從中檢視我們的法律制度。 第五部份為「民主篇」,談到香港的核心價值如廉潔及良好管治,對歷任特首的評價及從法律角度看何謂民族自決等。 第六部份的「佔中篇」,由佔中談到《逃犯條例》風波,佔中和逃犯條例風波有不少相同之處,政府沒有在佔中事件中汲取教訓,才會造成《逃犯條例》的軒然風波。 最後一部份為「中國篇」,當中對一些具爭議的案件如劉曉波案的判詞作出評論,南海主權案,孟晩舟案以至中國對《聯合聲明》的看法,均顯示中國對法制問題的處理仍相當不成熟。 透過這些評論,除令讀者可以對一些具爭議的案件及社會事件有多一個角度的了解,亦希望可以加深讀者對法治和我們的法律制度的認識。   內容節錄~ 《法治》 「法治」相信是近年來最常聽到的一個詞彙,但對不少人而言,這仍是個很模糊的概念! 法治是對權力的一種制約,它既是一個制度,也是對行使權力的法律規範。故此,它既適用於政府,亦適用於所有行使公權的機構。權力令人腐化,絕對的權力則令人絕對腐化,因此,法治要求以法律規範權力,政府和執法者的權力必須有明確的法律依據,而且這些法律必須是公開透明的,這是為何立法會通過的法律要在刊憲後才生效,刊憲令公眾知悉法律的內容,知法才能守法,這對帶有懲罰性的法律規範尤為重要,公眾得知曉法律的規範才不會誤墮法網;同樣地,在公營機構以程序守則規範員工的行為,法治便要求有關的程序守則必須清楚列明,不能在事後才訂出一些含糊不清的準則對員工作出譴責。要避免濫權,法治要求掌權者公平合理地行使法律賦予的權力。於是,警察行使拘捕的權力必須基於合理的懷疑,向疑犯盤問的權力不包括使用暴力逼供。當掌權者作出一些影響他人生計或聲譽的決定前,必須給予受影響人士陳詞答辯的機會。例如在「周庭案」中,選舉主任沒有給予周庭機會提出辯解便取消她的參選資格,法院便以違反程序公義的理由推翻選舉主任的決定。程序公義還包括向受影響人士披露一切相關的資料,若掌權者只向受影響人士選擇性地披露資料,便可構成程序不公義。當受影響人士作出答辯後,掌權者還須認真考慮這些陳詞,包括要有足夠時間作考慮而非倉促草率作出決定,若最後決定不接受這些陳詞,法治要求掌權者作出解釋,讓公眾及受影響人士可以判斷掌權者有沒有濫用權力。 法治對行使權力的程序有嚴謹的要求,例如掌權者必須公平公正地作出決定。若法官在開審前已表示被告有罪,便違反自然公義的原則。同樣地,公共機構或其成員在未考慮有關文件前已宣告其取態,也同樣違反自然公義的原則。現今不少行政決定是由一個委員會作出,委員會成員的變更亦會影響裁決的公平,就如法庭審案不能由一個法官聽審卻由另一位法官作判決,過往的案例便曾指出,若參與裁決的委員並沒有參與前期的調查或沒有聆聽相關的陳詞,而他們的缺席並不能依賴事後閱覽文件作補足,例如在缺席時正值證人作供而有關決定須取決於對證人的誠信的評估,或這部分涉及相當複雜的事實或證據,那裁決便可因部分成員的缺席而被推翻。 在法治社會中,沒有絕對的權力,也沒有任何人或機構可以凌駕法律之上。對權力的約制,正是法治的核心。這些制約,建基於對人的尊嚴和基本權利的尊重。沒有這些約制,法律只會淪為赤裸裸的權力,法治亦無從談起。而對權力的約制,亦正是中港兩地法制最大差異的地方。   作者簡介: 陳文敏,現任香港大學法律系講座教授,前港大法律學院院長 (2002-2014), 專長於憲法,行政法及人權法,為香港唯一的榮譽資深大律師,並為多宗重要案例的代表大律師。曾獲選為香港大學法律學院最佳老師,香港十大傑出青年,人權新聞獎。出任院長期間,作出多項改革,引入雙學位,籌建新大樓,成立法律義務服務計劃,並帶領法律學院擠身全球首二十名之列。 陳文敏教授中英著作皆甚豐,中英著作書籍達二十多卷,學術文章百餘篇,近作有Paths of Justice (2018); Laws of the Hong Kong Constitution (2015);《香港法概論》(2015)。散文隨筆見於《正道.大學─寫在風雨之後》(2019),《翰林隨筆》(2009),《法政敏言》(2005),《走在公義路上》(2000)等。歷任劍橋大學,賓夕凡尼亞州大學及蘇黎世大學客席教授,現為倫敦大學院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客席教授 (2018-2024) 。 陳文敏教授亦曾出任多項公職,歷任大律師公會執委會、中央政策研究組,消費者委員會,廣播事務管理局,人體器官移植委員會,行政上訴委員會,法律改革委員會私隱專責小組,香港紅十字會等。 陳文敏教授以獨立敢言,客觀開明見稱,評論針對時弊,捍衛人權法治。曾應邀往澳門大學講學被當局拒絶入境,2014-15年被捲入港大副校長任命的政治風波,塵埃落定後回歸平靜,繼續春風化雨的教硏工作。2019年獲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選為人文學及社會科學傑出學者。
  • 特價 陳文敏Booklet
    內容簡介: 本書收集了陳文敏教授在過往十年所發表的散文,大部分經更新、修飾,甚至重寫。內容圍繞大學與文化,當中談到大學教育的理想和所面對的問題,人文科學與衡工量值,國民教育與身分認同等問題,也涉獵到文化、電影、歷史、文字和人物的生活小品。以輕鬆雋永的文字,帶出需要嚴肅思考的問題。本書亦同時輯錄了港大818事件和任命副校長風波那一段日子的文章,記載在面對逆境下仍堅持原則的心路歷程和感受。人生得失難料,事業的跌盪,卻造就了學術的成就。本書以雙城記作結,欷歔中又隱含希望。在大時代中難免會感到無力,作者的堅持和信念,希望可以為讀者帶來一缐的曙光。   作者簡介: 陳文敏,現任香港大學法律系教授,前港大法律學院院長 (2002-2014), 專長於憲法,行政法及人權法,為香港唯一的榮譽資深大律師,並為多宗重要案例的代表大律師。曾獲選為香港大學法律學院最佳老師,香港十大傑出青年,人權新聞獎。出任院長期間,作出多項改革,引入雙學位,籌建新大樓,成立法律義務服務計劃,並帶領法律學院擠身全球首20名之列。 陳文敏教授中英著作皆甚豐,中英著作書籍達二十多卷,學術文章百餘篇,近作有《Paths of Justice》 (2018); 《Laws of the Hong Kong Constitution》 (2015);《香港法概論》(2015)。散文隨筆見於:《翰林隨筆》(2009),《法政敏言人》(2005), 《走在公義路上》(2000)等。歷任劍橋大學,賓夕凡尼亞大學及蘇黎世大學客席教授,現為倫敦大學院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客席教授 (2018-2024) 。 陳文敏教授亦曾出任多項公職,歷任大律師公會執委會、中央政策研究組,消費者委員會,廣播事務管理局,人體器官移植委員會,行政上訴委員會,法律改革委員會私隱專責小組,香港紅十字會等。 陳文敏教授以獨立敢言,客觀開明見稱,評論針對時弊,悍衞人權法治。曾應邀往澳門大學講學被當局拒絶入境,2014-15年被捲入港大副校長任命的政治風波,䴤埃落定後回歸平靜,繼繼春風化雨的教硏工作。2019年,被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選為人文學及社會科學傑出學者。
  • 特價
    Out of Stock
    O224.jpg
    溫家寶:時進則進 時退則退 索羅斯:預見泡沫 趁早入市 李嘉誠:通脹來臨 買樓自住錯不了 李兆基:揸實物好過揸銀紙 湯文亮:有智慧不如趁勢 趁勢不如量力而為 任志剛:沒自住物業如「沽空」 林奮強:樓宇供不應求 雷鼎鳴:退休組合應包括「磚頭」 呂志和:與其仇富 不如儲錢投資 陶 冬:QE逼市民上「梁山」 樓市市場瞬息萬變,變幻莫測。近年不少人慨嘆買樓難,認為再沒有機會「上車」。但究竟是再沒有機會,還是你還未學懂看準機會的方法?《樓市高手 智富攻略》透析逾百名投資界頂尖人物的智慧,有效地闡釋樓市市場心理和趨勢,助你進出樓市無往而不利。 作者簡介: 陸振球先生現為《明報》地產版主管,擁有十多年採訪經濟及地產新聞的經驗,同時是「明報置業網」(http://property.mpfinance.com)的專欄主筆,撰寫有關地產和樓市的分析文章,在業界極受好評。陸振球先生著有《樓市明燈》及《樓市創富與大師智慧》,並經常主持或被邀請為樓市研討會的主講嘉賓。
  • 特價
    Out of Stock
    c-O244-a

    樓市解碼

    $98.00 $78.40
    內容簡介: 陸振球評論有何過人之處?我認為不只在眼光,而是用心。陸兄不是樓市啦啦隊, 也不是大好友,但本人十分欣賞陸兄從不會偏聽,不會犯上「確認謬誤」。 ──星展唯高達研究部董事兼中國及香港市場策略師 李聲揚 陸兄往往能夠從燈火闌珊中,找出別人思想中的亮點,找出事件中真正有價值的地 方。這本書就是一個好例證。 ──新華財金社總裁 伍仲輝 在浩瀚的物業市場中,你最需要的其實是一座巍然的燈塔。陸振球先生寫的這本 書,就恰恰可以成為市場中堅定的基石、茫茫大海中的燈塔! ──《退休做中產》作者 輝哥(聽琴的牛) 作者涉足地產和財經新聞的編採工作已經超過四分之一個世紀,親睹1997年前香港樓巿的大升浪和之後六年多的大跌巿,然後又見證了2003年至今的另一個樓巿大時代。期間採訪過近千名物業和投資巿場的參與者,當中不乏高手中的高手。從中所學習和認識到的大量真知灼見,不單幫助自己在工作和投資上趨吉避凶,也令到自己能先後出版了十多本地產及財經書,與大家分享交流。 筆者這本最新著作《樓巿解碼》,乃是集合了作者和眾多樓巿高手所作出的宏觀分析和細緻觀察,替大家進行「解碼」。物業巿場看似簡單,其實並不容易真正看透,影響樓巿的各種因素互相影響,比如供應、需求、人口、經濟、利率、房屋政策,以至巿場心理等,其中的關係又會隨時間不斷變化。筆者與一眾高手將透過此書,幫助大家在置業及相關投資時,能擁有更清晰思維,作出更明智的決定。 作者簡介: 陸振球 現為《明報》地產版主管,擁有二十年採訪經濟及地產新聞的經驗,同時是「明報置業網」(http://property.mpfinance.com)的專欄主筆,撰寫有關地產和樓市的分析文章,在業界極受好評。陸振球先生著有《樓市明燈》、《樓市創富與大師智慧》、《樓市高手 智富攻略》、《樓市煉金術》、《樓市拆局:跨越懸崖再闖高峰》、《聰明人看樓市》、《樓市博弈 勝者為王》、《看通樓市才買樓》、《海外置業 王者天書》及《樓巿大時代 : 攻守兼備 進退有道》,並經常主持或獲邀為樓市研討會的主講嘉賓。
  • 特價 O225.jpg

    樓市煉金術

    $98.00 $78.40
    年輕人難「上車」成為近年熱門議題之一,加上樓價熾熱,不少人寧願租樓住也不願買樓做「樓奴」,但租樓所要承受的風險和付出的金錢,跟供樓相比,真的較少嗎?香港目時的樓市又有什麼隱憂?《樓市煉金術》全面透析逾百名投資界高手的智慧和致富心得,剖析大眾對樓市看法的謬誤,詳細闡釋樓市走勢和投資策略,讓你洞悉樓市先機,踏上致富之道。  買樓創富的3T方程式  李嘉誠的風險管理  陳啟宗的三分鐘發達秘笈  林本利教買樓致富七式  細屋換大屋的竅門  如何買房產信託賺錢?  樓市如何做Arbitrage?  買樓與買股的賠率分析  投資物業的四両撥千斤大法 本書共分四大章: 第一章 知己知彼 高瞻遠矚 第二章 借力打力 攻守兼備 第三章 創富新思維 第四章 賺錢大智慧 作者簡介: 陸振球先生現為《明報》地產版主管,擁有十多年採訪經濟及地產新聞的經驗,同時是「明報置業網」(http://property.mpfinance.com)的專欄主筆,撰寫有關地產和樓市的分析文章,在業界極受好評。陸振球先生著有《樓市明燈》、《樓市創富與大師智慧》及《樓市高手 智富攻略》,並經常主持或被邀請為樓市研討會的主講嘉賓。
  • 特價 O227.jpg
    投資物業七字訣:「等、忍、快、狠、準、退、守」 李嘉誠:未來是今天選擇的結果 李兆基的值博率遊戲 施永青論樓市與財富 黃建業分析牛熊市策略 陶冬賣樓因三個U 周顯:物業是「終極資產」 八十後買樓致富的故事 「窮忙族」如何變「包租公」? 正當樓價愈升愈熾熱,大眾都想入場分一杯羹之際,為何不少地產評論人都紛紛提出警告?在高位入市再放租,所收到的租金是否真的可以蓋過買樓的成本?現時樓市正潛藏什麼逆轉危機?樓股大地震前會出現預警嗎?《樓市拆局》全面透析大眾對樓市看法的謬誤,並詳細闡釋樓市的危與機,讓讀者在樓市的懸崖前安然而退,保存實力再戰,闖出下一個高峰。 本書共分五大章: 第一章 樓市解碼 第二章 名人博弈 第三章 理性拆局 第四章 房策得失 第五章 管窺天下 作者簡介: 陸振球先生現為《明報》地產版主管,擁有十多年採訪經濟及地產新聞的經驗,同時是「明報置業網」(http://property.mpfinance.com)的專欄主筆,撰寫有關地產和樓市的分析文章,在業界極受好評。陸振球先生著有《樓市明燈》、《樓市創富與大師智慧》及《樓市高手 智富攻略》,並經常主持或被邀請為樓市研討會的主講嘉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