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

  • 特價 BJ94.jpg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Comfort Food,它不但填補了胃口,每當累極了,也總會帶來滿足。 它可能是一杯熱騰騰的朱古力、方便美味的即食麵,又或者是媽媽的愛心湯。 它是我們美味的回憶,也是我們最佳的心情調味品。 每個人都可以輕鬆烹調出美食,我們並不需要超凡的廚藝,只需優質的食材,加上心思的組合,帶出食物的美味。 10種原味材料,60道天然滋味美食,用簡單的美味,讓每一個人心情愉快。 作者簡介: 袁思穎。畢業於香港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現職為時裝零售管理人。自小熱愛廚藝,因工作關係,經常到世界各地品嘗美食。自2005年開始為吃過、看過,以及自己創作的美食編寫食譜,著作包括《最窩心甜品》、《30分鐘的美食》、《美顔之味》等。喜歡鑽研健康美食並曾開設餐廳,分享健康飲食文化,為最早推廣綠色餐飲的其中一份子。 袁思穎亦曾為報紙雜誌編寫飲食專欄及作菜式示範,並擔任著名家電品牌的菜式顧問。
  • 特價
    Out of Stock
    BJ95.jpg
    步入咖啡館,餐牌上印的大多是「拿鐵」等意大利名稱,彷彿意國就是咖啡之源。還記得小時候跟長輩到冰室茶餐廳,我們最常聽到的就是「凍檸啡」、「齋啡」等名字,若問本地老翁「cappuccino」是什麼,他大概會一頭霧水! 兩代人、兩種理解,這代溝究竟從何時起?自16世紀歷史上第一間咖啡館出現至20世紀中葉,人們喝咖啡只是為了宗教、咖啡因,又或是為了咖啡館獨特的社交和文化氣息,幾百年來如是。但自二次大戰至今的數十年間,人們對咖啡味道的追求產生了急劇的轉變。 從前的歐洲家庭到市場辦雜貨,大多包括生咖啡豆。每周小量烘焙,自給自足。但工業革命的興起,令大企業將即溶咖啡包裝成為時尚。新鮮烘焙、即磨即的文化漸被遺忘。所謂第一浪潮的咖啡,就是從前在冰室、茶餐廳中喝到的大量生產和便宜貨色,毫無質素可言,故必須拌以牛奶、砂糖去調和當中的苦澀。 代表第二浪潮的意式咖啡,源於二次大戰後。歐洲移民在美國復興了烘焙工藝,用當時的先進科技——意式咖啡機以高溫、高壓去製作濃縮咖啡。後來星巴克連鎖店席捲全美,甚至連全世界都把「咖啡和意式」畫上了等號。跟時下年輕人說咖啡,他們大多會想起咖啡上呈現不同圖形的奶泡(俗稱拉花)。這個,就是上一浪潮的產物。 煮優質咖啡,不需任何電子機械,只要一壺熱水,一個漏斗即可。有外國客人曾說「這分明是我外婆泡咖啡的古老方法!怎會是上品?」第三浪潮所強調的,正是以手工藝去對抗機械化和調法規,返璞歸真,製作過程精雕細琢﹕一杯咖啡,從前是用炭火燒焦,以石磨成粉,再以沸水煮成。現在所做的,則蘊含了科學數據,和當代味覺美學的沉澱。跟加入牛奶泡沫的意式咖啡不同,精品咖啡追求地域之風,不需添加,變化無窮。 咖啡的第三浪潮已經發揮了這小果子本身的化學潛能,由咖啡因的提神,到現在透過如工藝般的種植、處理、烘焙及萃取。這個浪潮,正好見證了人類對大自然的一份欣賞與細味…… 作者簡介: Patrick Tam,Knockbox Coffee Company創辦人,考獲美國及歐洲精品咖啡協會咖啡師資格,是香港首批獲認證的杯測師,曾擔任Cup of Excellence大賽評審,是首位香港評審。《明報》〈淺談咖啡〉專欄作家。
  • 特價
    Out of Stock
    BJ92.jpg

    麻甩浪漫食堂

    $88.00 $70.40
    誰說男人的浪漫,只有豆腐火腩飯? 面對各式美食,男人就算沒有私伙情懷,至少也該有獨特回憶。尤其是步入麻甩之年的男子漢,無論是否已屆不惑之齡,也會隨時因一間精緻輝煌的餐廳,或街頭巷尾的小店食檔,而感懷身世,困惑在追憶之中。 這一條麻甩男子的美食之路,就是以到訪不同餐廳,不論高級的或平民化的,都能透過介紹美食,抒發自己的反思。無論對食物的味道、周遭環境的感受,都能令人品嘗出他對生活的領悟,以及從字裏行間所述的一靜一笑而了解他的情懷與回憶,曾經有過的經歷和嘗過的美味,永遠長存心中。 男人的浪漫,或許就是以日常生活為題材,在平凡中見不平凡,透過一菜一飯一啤酒,無論是呼朋喚友或獨坐排檔,都能細心品味,找出生活的足跡。 作者簡介: 猛烈南瓜 由Openrice開站就寫到今天,經評選為所謂殿堂級,開設有自己的部落格,並在主場新聞有個地盤。看似風光,實際上是一事無成的中坑,最愛以嘻笑怒罵,醉眼看飯桌上的世界。 Facebook個人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smashingpumpkins飲食部落格: target=_blank>http://foodie-smashingpumkins.blogspot.hk/
  • 特價
    Out of Stock
    BJ93.jpg
    這個世上存在着一班人,現實世界中的他們也許平平無奇,在網絡世界中,卻憑著日常的帖文、漫畫、教學短片等,在不同博客平台上馳騁,出盡風頭!他們的名字,叫做「博客」。當中,熱衷於撰寫烹飪、飲食評論而吸引眾多網友追隨的,叫做「食家」!他們可以試盡不同餐廳的美食,寫下食評,在飲食指南或自家部落平台發佈。 有一天,頂着「知名博客」頭銜的港女老婆機緣巧合下認識了一班「食家」……奇怪的事情發生了!偏食到冇人有的港女老婆,竟然在大家的慫恿下……成為了「食家」,踏上搵食之途!這條「食家」之路,對於港女老婆來說,到底會幫助她戒掉偏食的不良習慣,還是會令她痛苦萬分,對食物變得更為挑剔呢? http://www.facebook.com/myHKwife 作者簡介 Caca,咳神的港女老婆。 因成為咳神筆下主角而爆紅,比老公更紅。隨了當紙上主角,還是IT人、化妝師、網上節目主持,最近還當上食家,專門喫茶。
  • 特價
    Out of Stock
    BJ89.jpg
    內容簡介: 對中國人來說,一道菜能够獲得的最高評價莫過於「有家的味道」。小時候每天都吃的家常菜雖然平常,但就像一塊骨頭永遠長在身體裏。電視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掀起收視狂潮,讓無數華人傾心,也讓世界迷戀上中國的味道。没有複雜的技法,没有炫目的配料,也没有精緻的器皿,這裏强調的是食物天然的質地和味道之美。這是一部視覺的饕餮盛宴,通過鏡頭把遼闊中國的南北方緊緊連在一起,吃的是最原始的食材,感受的是民間最淳樸的智慧,和每一道食物背後的濃濃鄉情。 本書在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基礎上炮製而成,以菜式爲核心分爲5章,山珍海味、花樣主食、豆奶製品、腌貨臘味和五味調和,編者用精美的照片將這些關於中國家常菜的美好記憶與製作方法娓娓道來,與您分享。食物簡單卻是百食不嚴,除去基本的製作介紹,還帶領讀者品嘗每一道食物中透出的中國飲食哲學。600多張微距鏡頭的照片,亦將食物本身的質感發揮到極致。閱讀本書無疑是一次超越美食本身的感官享受,一切只爲喚醒您的味蕾,把家的味道鎖在舌尖之上。 ******************* 目錄 01 天賜的美味 酥油煎松茸油燜春笋 黃豆酸笋小黃魚 腌篤鮮(家常笋湯) 萵笋炒火腿 諾鄧火腿炒飯 炸藕夾 蓮藕燉排骨 魚頭泡餅 垮燉雜魚 香煎馬鮫魚 泡菜鯽魚 烤扇貝 烤生蠔 海膽蒸蛋 菠蘿排骨 清燉獅子頭 蒜蓉粉絲蒸扇貝 銀絲蝦球 西湖醋魚 葱燒海參 02 五穀的芬芳 黃饃饃 饅頭 米粉 水磨年糕 乾炒牛河 肉夾饃 羊肉泡饃 蘭州牛肉拉麵 岐山臊子面 粽子 梭子蟹炒年糕 青菜炒年糕 清明團子 扁豆燜面 西葫蘆雞蛋蝦皮餃子 炒麻食 鮮蝦雲吞面 加蟹開口小籠包 03 發酵的魔法 炸乳扇 牛奶團子 糌粑 奶茶 大煮乾絲 紅燒毛豆腐 黃酒 北方酸菜 文思豆腐 鑒真素鴨 蟹黃汪豆腐 麻婆豆腐 賽螃蟹 汽鍋雞 04 鄉愁的滋味 辣白菜 煲仔飯 荔芋臘鴨煲 臘腸 苗族腌魚 蘿蔔乾炒臘肉 紅燒臭鱖魚 油炸臭豆腐 蜜汁火方 醬鴨 黃魚鯗燒肉 霉乾菜燒肉 醬汁肉 紅燜蝦 紅燒鯧魚 麵拖蟹 醉蟹 醉蝦 香烤烏魚子 打糕 05 調和的藝術 熏鴨 梁溪脆鱔 無錫醬排骨 釀苦瓜 芋頭燒鴨 陳皮鴨 鹽雞 魚香肉絲 藤椒魚 重慶麻辣火鍋 魚丸紫菜煲 清蒸魚 白切雞 貴州酸湯魚 上湯鮑魚 清蒸大閘蟹 靖江蟹黃湯包 鹹鴨蛋 西紅柿炒雞蛋
  • 特價
    Out of Stock
    BJ88.jpg

    懶人即食麵

    $68.00 $54.40
    「應該沒有什麼食物比即食麵更不花工夫了吧?」抱有這種想法的你,要革新了!懶不代表要味蕾妥協!簡單工序並不等於欠缺新意!如何用最少勞動力換取最大美味,才是懶人的最高宗旨! 《懶人即食麵》一貫以往作風,為日常生活中十分賣勁的你,締造慵散悠閒的料理過程,哪怕是即食麵,也能令你大快朵頤,愉悅滿足。本書介紹多款麵食料理,包括湯麵、炒麵、撈麵、冷麵、燴麵,變化多端,精彩可口。 作者簡介: Kannis Yeung -出版二十多本個人食譜 -擔任食物造型及以食譜製作 -現在於港燈家政中心,city super擔任客席導師 著作有:《懶人麵包》、《懶人甜品》、《懶人有餐食》
  • 特價
    Out of Stock
    BJ87.jpg

    牛頭馬嘴

    $88.00 $70.40
    CULT 1+1──王貽興晉升出版主腦人,夥拍設計師Henry Ho 組成CULT.1+1 發掘潛質作家,實現夢想 與各界達人跨界合作,擴大戰線,火花四濺 《牛頭‧馬嘴——30-70隔幾代食話》是飲食界的跨年代合作。 這不是食譜,而是唯靈及王貽興,這兩位隔了幾代,卻同時呼吸香港飲食空氣的名人作家,撞出他們對飲食文化的看法,品嚐各自的味道,趣味盎然。
  • 特價
    Out of Stock
    BJ86.jpg
    麥潔兒(Kit Mak),香港飲食作家、烹飪導師、食物造型師,有「美女廚神」的稱號。 麥潔兒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酒店及餐飲管理系,她自小喜愛烹飪,曾學習烹調意大利菜,亦曾到美國交流。大學最後一年課程期間,麥潔兒獲得大學及香港意大利總商會安排,於香港君悅酒店Grissini意大利餐廳廚房實習。 大學畢業後,她曾任職美容零售管理,並於公餘時繼續其興趣,創作新菜式。其後她更辭去工作,全職在家中寫食譜;並向雜誌媒體自薦、及到私人屋苑會所當烹飪導師。她亦建立個人烹飪教學網站,終獲飲食雜誌邀請撰寫食譜專欄,及由出版商為她出版食譜書籍。其後,她獲邀為無線電視飲食節目《美女廚房》(第二輯)擔任嘉賓評判,開始為大眾熟悉,推出多本食譜,麥潔兒為東瀛遊擔任旅行團美食領隊,帶領團友到日本北海道及九州等地品嚐美食。 2011年,美女廚神為廣大都市人推出曖心解壓食譜《KITMADE COMFORT FOOD》,全書分四大部分。精選食譜四十個: After work and Pressure Celebration ( Big Portion and Meat) Blue Days Comfort food with My Love and Passion
  • 特價
    Out of Stock
    BJ84.jpg

    懶人有餐食

    $68.00 $54.40
    懶人也可燒出一手好菜!懶人宴客不成問題! 套餐#1 旦夕狂歡 套餐#2 微酸午後 套餐#3 熱情招待 套餐#4 和食一番 套餐#5 田園明媚 套餐#6 格調夜色 套餐#7 情意結 七組套餐、七種飯宴氛圍,宴請家人、情人、朋友,一樣棒!恪守懶人最高宗旨──要吃的人吃得開心,先要做的人做得愉快,省掉繁複工序、複雜食材,簡單燒出一桌完美飯宴。
  • 特價 BJ85.jpg
    手做蛋糕,是向心中的人表達心意。 品嘗柔滑細膩的幸福,每日也是愉悅溫情的節日。 鮮果飄飄,天然新鮮食材,自然清新香甜,口感味道多樣。士多啤梨、香橙、熱情果、香蕉、榴槤、車厘子、紅桑子……新鮮水果配搭美味蛋糕,與你「至夾」伴侶每一口都品味着幸福,歡愉飄散,絕配。 繼《甜蜜蛋糕話咁易》及《甜蜜蛋糕話咁易2》後,嚴嘉燕(Bowie Yim)為你推出全新蛋糕食譜《甜蜜蛋糕話咁易3──水果魅力》,今次全新蛋糕食譜遵循以讀者角度為優先考慮的原則,材料精楚細分、步驟簡單易明、更附上窩心體貼的小提示。另外還收錄了更多的蛋糕款式、更多的心思、更多的創意,為你送上變化無窮的浪漫濃情,為果香而感動。 全書分三大部分,精彩內容包括: 基本世界 簡單易明的介紹做蛋糕的基本功,想為至親送上親手製作的甜蜜蛋糕並不困難。亦為你介紹做蛋糕的基本工具及材料。 凍之果香 把不同水果化成材料,弄成凍餅,變化萬千,飄香千里。 士多啤梨薄荷夾心慕絲蛋糕 紅燊子香檳蜜桃慕絲 檸檬士多啤梨福包 益力多藍莓芝士蛋糕 香橙軟芝士蛋糕 焗餅迷情 運用焗爐,焗製出不同的蛋糕、曲奇,果香四溢,回味無窮。 櫻桃朱古力蛋糕 柚子天使蛋糕 焗焦糖香蕉蛋糕 蜜糖車厘子布甸 橙青杏仁曲奇 所有食譜中英圖文對照,詳細清楚的步驟,適合不同程度的蛋糕製作,讓你輕鬆的親手製作三十多款蛋糕甜品,傳情達意。
  • 特價
    Out of Stock
    BA93.jpg
    內容簡介: 關之義食療系列採用天然食材和中藥材,讓讀者於日常飲食中調理身體,促使人體氣血旺盛,陰陽協調,臟腑功能健全,從而增強機體抗病能力,煥發生機,達到延緩衰老、卻病延年。 本書分為兩大章節:〈消化系統調理〉、〈兒童保健飲食〉。 都市人工作繁忙,飲食無定時,或暴飲暴食,多患胃腸疾病,如胃病、消化不良、十二指腸潰瘍、腹脹、反胃、胃下垂、便秘、胃腸出血、蟲症等等,〈消化系統調理〉特別針對這些常見疾病提供調理腸胃的飲食,加強腸胃功能的同時,亦為健康的人提供腸胃保健的飲食方法。 另外,小孩子體質稚嫩,身體尚未發育成熟。中醫學上更有小兒「脾常不足」之說。小孩子常見的疾病有:麻疹、奶疹、水痘、爛喉痧、白喉、百日咳、哮喘、飲食積滯、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小兒麻痺症、痄腮等等。〈兒童保健飲食〉特別考慮小孩子「臟腑嬌嫩」,尤其是消化系統未臻完善,脾胃運化功能尚未健全的特點,設計一些既能強健脾胃,又有療病功能的湯水。《整理健兒湯水》確是一家大小日常佐膳之良品。 作者簡介: 關之義中醫師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中醫學學士課程中醫顧問 香港中醫師公會會立中醫藥研究院董事長兼教授 香港中醫公會永遠會長兼當屆會長 香港中國醫藥學會會長 香港中華藥業商會會長 港九中醫師公會永遠會長 廣州中醫藥大學客座教授 福建中醫學院客座教授
  • 特價
    Out of Stock
    BJ83.jpg

    美味的童話

    $88.00 $70.40
    內容簡介: 美味的童話Taste My Fairy Tale ~~~~ 挑動美味感覺 伴隨浪漫愛情 一段真實的捷克之戀 造就四十道浪漫菜式 酸甜苦辣 與你共嚐 蔡瀾推薦序 女人當廚子,我不覺得有什麼不行,尤其是西餐。中餐的話,拖大鑊時缺少力氣,但也能以小一號的鐵鍋克服。 認識了數名女師傅,她們做出來的菜皆細心,與男大廚的風貌又不同,雖說這世界男女不平等,但絕對可以說各有千秋。 Kit Mak麥潔兒在《美女廚房》等節目出現過,大家對她的印象來自美女二字,反而看不到她的特長。至到一天,她來參加我的拍攝,又一齊去過廣州表演廚藝,才對她另眼相看。 第一,她的好奇心極強,這是做任何事,最需要的。看她把未試過的菜式都送進嘴,吃得津津有味,我就知道她對求知識,是熱心的。第二,此人好酒,我拿去的那瓶當燒菜用的清酒「十四代」,她一見到,把做剩的半大瓶咕嚕咕嚕一口吞完,接的那只用過幾滴的威士忌也幹掉,面不改色。 欣賞吃東西的人,如果酒量不佳,不能完美;面對一個食家,不懂得下廚,那只能說是半個。Kit Mak這點,都能做到。 一般食譜,出得太多,書店架上排列得滿滿地,取下數冊,回家一看,大同小異,文字又枯燥,毫無趣味性可言。 麥潔兒的新書《美味的童話》,和寫作人林伊洛合作,由前者提供做法,後者講愛情故事,清新可喜,值得一讀。 全書分成四章:第一:你是誰?第二:愛你還是他?第三:當虛幻變成真實時。第四:要你,便要先捨得。 情節之中講出中西餐文化之異,又有相同之處,另加上食譜的點綴,述少女戀愛的情懷,比一般平凡的愛情故事精采得多。 主題是愛的勇氣,也配合了嘗試做菜的勇氣,其實二者,是一樣的。最近上「微博」,很多年輕人對這兩樣東西都感興趣,我會推薦大家去看,減少了他們對我的發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