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

  • 特價
    Out of Stock
    CE11.jpg
    何方,國際問題和中共黨史專家,特別是研究國際形勢與對外關係達五十年,有許多獨到的見解。他跟隨中共前總書記張聞天從東北到外交部,一起工作十餘年,養成獨立思考、鑽研問題的習慣。文化大革命後,先後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和中國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工作。退休後改行研究中共黨史。他參加共產黨七十年,有豐富而複雜的經歷,又長期從事研究工作,善於從世界背景看中國。所以本書名為自述,實際上主要是對延安時期以來重大歷史和現實問題的反思,有大量撥亂反正、打假返真的說明。特別是對人們正熱烈討論的中國應該確立什麼制度和走什麼道路的問題,作出了系統的分析和回答。這就使本書不但留下了許多珍貴史料,而且提出並回答了當前受到各方面關注的一些理論和現實問題。研究者面對它,是理論探討和黨史資料;一般讀者面對它,可以了解到過去的許多故事和真實歷史的細微末節。所談到的事件、人物、細節,都很珍貴。 作者不論對歷史,對人物,對事件,對理論,都不肯人云亦云,而堅持獨立判斷,並以豐富的閱歷為依托。本書的內容可謂滲透着作者直面真實的勇氣和洞察歷史的見識。他一直從事政策研究和學術研究,長於理性反思和分析概括。這一特點使他的自傳具有強烈的思辨性,常常能給人以醍醐灌頂的啟發,一定會受到讀者的歡迎。 作者簡介: 何方 一九二二年十月生於陝西臨潼一個農民家庭。一九三八年奔赴延安,進抗大學習和工作,後轉外語學校學俄文,參加整風和勞動。一九四五年去東北做地方工作,先後任縣委宣傳部長、省青委副書記等職。一九五○年調外交部任駐蘇聯大使館研究室主任和部辦公廳副主任。一九五九年受張聞天牽連,被定為反黨宗派成員和右傾機會主義分子,並下放農村。文化大革命一開始即被定為專政對象,一九六九年押送幹校勞動改造整九年。一九七九年平反、恢復工作,先後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所長、中國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副總幹事,一九九九年離休。曾被評為政府特殊津貼領取者,研究員。為第七、八屆全國政協委員。還受聘為北京大學等校兼職教授,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名譽博士、中國社科院榮譽學部委員。著有《論和平與發展時代》、《黨史筆記——從遵義會議到延安整風》等書。
  • 特價
    Out of Stock
    CE12.jpg
    何方,國際問題和中共黨史專家,特別是研究國際形勢與對外關係達五十年,有許多獨到的見解。他跟隨中共前總書記張聞天從東北到外交部,一起工作十餘年,養成獨立思考、鑽研問題的習慣。文化大革命後,先後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和中國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工作。退休後改行研究中共黨史。他參加共產黨七十年,有豐富而複雜的經歷,又長期從事研究工作,善於從世界背景看中國。所以本書名為自述,實際上主要是對延安時期以來重大歷史和現實問題的反思,有大量撥亂反正、打假返真的說明。特別是對人們正熱烈討論的中國應該確立什麼制度和走什麼道路的問題,作出了系統的分析和回答。這就使本書不但留下了許多珍貴史料,而且提出並回答了當前受到各方面關注的一些理論和現實問題。研究者面對它,是理論探討和黨史資料;一般讀者面對它,可以了解到過去的許多故事和真實歷史的細微末節。所談到的事件、人物、細節,都很珍貴。 作者不論對歷史,對人物,對事件,對理論,都不肯人云亦云,而堅持獨立判斷,並以豐富的閱歷為依托。本書的內容可謂滲透着作者直面真實的勇氣和洞察歷史的見識。他一直從事政策研究和學術研究,長於理性反思和分析概括。這一特點使他的自傳具有強烈的思辨性,常常能給人以醍醐灌頂的啟發,一定會受到讀者的歡迎。    作者簡介: 何方 一九二二年十月生於陝西臨潼一個農民家庭。一九三八年奔赴延安,進抗大學習和工作,後轉外語學校學俄文,參加整風和勞動。一九四五年去東北做地方工作,先後任縣委宣傳部長、省青委副書記等職。一九五○年調外交部任駐蘇聯大使館研究室主任和部辦公廳副主任。一九五九年受張聞天牽連,被定為反黨宗派成員和右傾機會主義分子,並下放農村。文化大革命一開始即被定為專政對象,一九六九年押送幹校勞動改造整九年。一九七九年平反、恢復工作,先後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所長、中國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副總幹事,一九九九年離休。曾被評為政府特殊津貼領取者,研究員。為第七、八屆全國政協委員。還受聘為北京大學等校兼職教授,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名譽博士、中國社科院榮譽學部委員。著有《論和平與發展時代》、《黨史筆記——從遵義會議到延安整風》等書。
  • 特價
    Out of Stock
    CE13.jpg
    這部《會友集》收集了我近二三十年來為友人著作所寫的序文。其中絕大多數作者是我相交已久的,但也有少數尚無緣識荊,只能算是「神交」。我生平不會寫應酬式的文字,友人向我索序,我必儘可能以敬慎之心回報。首先我必細讀全稿,力求把握住作者的整體意向;其次則就我所知,或就原著旨趣加以伸引發揮,或從不同角度略貢一得之愚。但無論從什麼方向着筆,我都堅守一個原則,即序文必須環繞着原作的主題發言。……用這種方式寫序當然是比較費力的,往往逼使我去進行一些獨立的研究。但是我也在寫序的過程中獲得了不少知識的樂趣:經過比較深入的探索之後,對於歷史和文化的某些特殊方面,我的認識從含混變為清晰,有些問題獲得進一步的澄清,有的基本概念則得到更有系統的整理。我的序文對友人有無涓滴之助尚不可知,但我受到他們著作的激勵則是千真萬確的。 〈小雅.伐木〉:「嚶其鳴矣,求其友聲。」這句詩不妨借來說明為相知寫序的心理根源。若改用《易經》的語言,求序者是「同氣相求」,寫序者則是「同聲相應」。 書名取義於曾參「以文會友」,紀其實也。 —— 余英時 作者簡介: 余英時,一九三○年生於天津,籍貫安徽潛山。 一九五○至一九五二年就讀香港新亞書院,師從錢穆先生。一九五五至一九六一年就讀於哈佛大學,師從楊聯陞先生,獲博士學位。曾任密西根大學副教授、哈佛大學正教授、香港新亞書院院長兼中文大學副校長、耶魯大學講座教授、普林斯頓大學校聘講座教授,康奈爾大學第一任胡適講座訪問教授。歷年所獲學術榮譽包括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哲學學會(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法學博士、美國明德學院榮譽文學博士、香港大學榮譽文學博士、日本關西大學榮譽文學博士,二○○六年獲頒美國國會圖書館「克魯積人文終身成就獎」(the John W. Kluge Prize for Lifetime Achievement)。著有中英文著作數十種。
  • 特價
    Out of Stock
    E055.jpg
    「香港與內地交往增加,亦令港人比以前更關注自己國家的發展,希望了解國情的需求明顯上升……歐陽五經常對大家關注的中國新聞,提供到獨到的視角和珍貴的內情。我是歐陽五的忠實讀者,深受其惠,現在歐陽五結集成書,希望對其他關心中國發展的朋友也有裨益。」 《明報》總編輯 張健波 作者簡介: 歐陽五 內地資深傳媒人 長期從事政治、經濟及港台方面的報導,在中國重要部門及學界擁有深厚人脈。 對關係中國國計民生重要領域的問題有持續、深刻的關注和跨領域的分析能力。 秉持客觀、平衡、建設性原則,以歷史的眼光觀察世界,以國際的眼光觀照中國。 追求快速反應與深度反應的新聞分析、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新聞寫作。
  • 特價
    Out of Stock
    CH02.jpg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輿論界曾經形成過兩個話語中心,一個以當年錯劃的右派分子和文革中受難的老幹部為訴說對象,一個以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為訴說對象。但是,實際上,中國農民受傷害的烈度和普及度都遠遠大於此二者 —— 他們曾經三年餓死三千萬,他們現在還有幾千萬未脫離貧困。 從今以後,我們應該營造第三個話語中心,那就是以農民作為受難者的話語中心。 ……所謂受難者,是指中國農民半個世紀以來,一直未享受一個普通國民應該享有的待遇,國家的發展一直以犧牲農民利益為基點和代價。
  • 特價
    Out of Stock
    CH03.jpg

    我是反革命

    $74.00 $59.20
    可以預計,未來的十年、二十年中,將會有越來越多中共黨內的民主派拋棄列寧──斯大林主義,接受社會民主主義,結成中左陣營﹔將會有越來越多的知識分子、中產階級、各類專業人士服膺自由主義,結成中右陣營﹔在中左與中右既競爭又合作的格局的主導下,開闢出一條漸進民主的道路。 中國的極左勢力要向毛體制倒退,而極右勢力主張解決中國的一切問題以推翻中共為前提。這些極端主義勢力不管如何高喊「平等」或「民主」的口號,骨子裏都是些反自由民主的專制主義者。 堅持所謂「鄧小平思想」的中共當權派已經遠離了極左的毛主義,但還沒有下決心走向中左。如果在國內面臨嚴重的危機,國際上遭到「遏制」、「圍堵」,中共就可能向惡性方面發展,走向極端民族主義的新法西斯主義體制﹔相反,如果目前的良性發展的因素繼續擴展和鞏固下去,中共就完全可能走上漸進民主之路。
  • 特價
    Out of Stock
    CH05.jpg
    內容簡介: 在不可敵逆世界民主潮流的情況下,中國政制定必走上「大變革」的一途;現在,正是時代巨輪滾動的前奏。在面對全球化的影響,全國上上下下,亦步亦趨的走上民主化的路途;農民爭取民主可以幫到他們甚麼?民主政制又如何協助中國各階層的人保障自己的權益?隨覑互聯網,國內資訊可達各省各市,甚至面對覑香港、台灣兩地的民主進程,又怎樣影響了中共政權的變革? 本書作者多年來致力研究中國的民主進程,在中國各地考察城、村、鄉、鎮等各層的選舉情況,以鑥實的歐美政治學理論來分析這些獨家的第一手資料,告訴讀者「中國式民主」是怎樣的一回事、中國的民主進程會如何走、可怎樣走和現在的困局是甚麼。《大變革的前奏》一方面讓國內、外的華人讀者了解中國政治的走向,同時亦開通了國內與國外學者之間的溝通渠道,使國內的研究人員緊貼西方理論潮流,更使中西學界可攜手就中國政制發展進行討論,使中國民主進程踏上軌道。 作者簡介: 李凡,「世界與中國研究所」所長和研究員。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和美國俄亥俄州州立大學政治系碩士。他在國內外發表了大量的關於中國選舉和政治改革的觀察報告、中英文評論、學術著作,並在出版了《南風北漸》(香港出版)、《靜悄悄的革命——當代中國市民社會研究》(香港出版)、《乘風而來》(台灣出版);更從2000到2008在國內連續8年出版了《中國基層民主發展報告》和《中國選舉制度改革》。曾接受美國《時代周刊》等國外、內傳媒專訪。
  • 特價
    Out of Stock
    CH13.jpg

    鬱悶的中國人

    $92.00 $73.60
  • 特價
    Out of Stock
    CH14.jpg
    春秋時代與五四運動被認為是中國兩個思想最為活躍的時期,堪稱與上述兩個時期鼎足而三的,就要算是經歷了逾三十年改革開放的今天了。本書展述了現今中國社會上最具代表性的八種思潮,其來龍與去脈,均逐一縷介。外行的人或別有用心者往往愛說「中國內地新一代思想蒼白」,本書雄辯地說明了,眼下正是思想之花的春天,姹紫嫣紅,爭妍鬥麗。一個思想大國的崛起,是那樣的使人為之動容。 作者簡介: 馬立誠 曾任《中國青年報》評論部副主任、《人民日報》評論員、鳳凰衛視評論員。 長期從事中國政治、經濟、社會研究,出版著作十七本。其中《交鋒》、《呼喊》、《大突破》、《歷史的拐點》、《交鋒三十年》等暢銷全國。《交鋒》在內地發行200萬本。《交鋒三十年》獲二○○九年第五届中國國家圖書館文津圖書獎。一些著作譯成英文、日文在國外出版。
  • 特價
    Out of Stock
    CH15.jpg
    世界在醞釀一場大變革。中國八十後作者,用他們的眼睛觀察着這個世界,用他們的文字評寫着這個世界,同時,用他們的懷抱迎接着這個世界。 站在歷史的車輪上選擇當下的道路却很難,特別是站在世界變革的風口浪尖,必須有一種力量,一種應變大變局的力量。本書從政治、經濟、軍事、人口、歷史等諸多角度,呈現世界各國一路走到今天的縮影與現狀,揭示中國八十後和這個時代協商探討些什麽。 中國,作為一個國家,時間並不多,據稱那個時間就算放在一個人的身上,也可以說是短的,而且這是關乎整個世界的利益,中國問題要與整個世界的問題一籃子地解決。真正的出路在這兒。 作者簡介: 任沖昊 即馬前卒。一九八一年出生,同濟大學訓練的道橋工程師。希望用文字來記述這個最浪漫、最精彩的大工業時代,紀念自己和三億同齡人共同度過的青春。 王巍 本書主要策劃人和主要作者之一,軍事和科技愛好者,從事特殊貿易工作。曾遊歷歐亞非十餘個國家,見過從原始社會到資訊時代的所有社會樣本,對工業化對世界的影響有親身體會。渴望用理性的分析來解釋世界。座右銘:一切均可建模。 周小路 國企工人之子,於所屬單位幼稚園喝牛奶長大。以三國水滸做識字課本……十四歲時翻紅樓、金庸還有大學世界通史教材。大學專業讀亨廷頓韋伯沃勒斯坦尼采。 白熊 本書唯一的八五後作者,讀國際關係,大學畢業前偏激好辯,是標準的「憤青」。畢業後經社會歷練,迅速轉型,以感受新城市的誕生為最大樂事,投身建築行業。工餘,喜在地圖上用紅色標示到過的城市,現已接近「全國山河一片紅」。《環球時報》史上最年輕撰稿人。
  • 特價
    Out of Stock
    CH17.jpg
    加藤嘉一是中國最火的日本人。 他十九歲隻身遠赴北京學習,從零開始學習中文,短短幾年,中文程度甚至比一般中國人更好。 他熱中於探究社會現象,透過博客文字訴說時弊民情,為民眾發聲。 他特立獨行的態度、一針見血的分析、情真意切的分享,引起廣大讀者迴響,帶來衝擊、批評、讚賞等不一的評價。 從北京大學畢業後,加藤嘉一選擇繼續留在中國,如今負笈美國,為將來做好準備,期望回餽他所深愛的地方──日本、中國。《我在中國的那些日子》記錄了加藤嘉一在中國居住時的所見所聞,與讀者分享他眼中的中日文化差異、人生態度和發人心省的社會故事等。 作者簡介: 加藤嘉一,一九八四年生於日本伊豆。二○○三年「非典」高峰時來到中國。二○一○年獲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碩士學位,二○一二年三月至七月擔任上海復旦大學新聞學院講座學者,現任哈佛大學甘乃迪學院研究員、日本慶應義塾大學訪問研究員、察哈爾學會研究員、當代世界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二○○五年開始受邀?《南方周末》、《環球時報》等海內外媒體撰寫時事評論,常作客央視《新聞1+1》、《環球視》、《Dialogue》;鳳凰衛視《鏘鏘三人行》、《一虎一席談》、《全球連》、《時事辯論會》等談話節目。現任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香港《亞洲周刊》、Nikkei Business Online、日本Diamond Online等專欄作家。中文專著有《以誰為師:一個日本八十後對中日關係的觀察與思考》、《從伊豆到北京有多遠》、《中國,我誤解你了嗎?》、《中國的邏輯》、《日本的邏輯》、《愛國賊》、《加藤嘉一致困惑中的年輕人》。
  • 特價
    Out of Stock
    E054.jpg
    “杜斌所展示的某種絕望與戰慄……除了窒息,幾近無語。” “杜斌的工作揭露了中國崛起背後上演着的人類戲劇。” “外界看轉變的中國,看見的是幅度和一大群向前走的人類。杜斌看見的是個人……。” ■我們目擊的這組苦難雕像,來自於二十一世紀的中國。這裡記錄了一個被欺凌被侮辱的群體——上訪者群落的生存生命狀態。作者深入蒼茫與黑暗的極限,傾聽了他們生命的鳴嘯,展現了他們生命的淒厲。這一群落是綿延中國幾千年、至今仍然活着的別樣的文化化石。 ■中國史書記載,遠在三千年前的中國周代(西元前1134年—西元前247年)就有了關於“擊鼓鳴冤”、“攔轎下跪”的上訪記錄。 ■2004年,中國官方部門說上訪案件達一千萬起,上訪人數每年超過五十萬人次。根據國家職能部門對有利數據偏誇大、不利數據偏縮小的本能,最保守地估計,上訪人數和上訪案件,真實的數字似應是公布數字的兩到三倍,也就是說,每年大約有一百萬到一百五十萬人次上訪,兩千萬到三千萬起上訪案件。 這麼多的上訪人數和上訪案件,有多少能獲得公正解決呢?大概只有0.2%,也就是說,一千個上訪告狀的人,只有兩個人能如願以償。 ■他們是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司法難民。 作者簡介: 杜斌,生於1972年。山東省郯城縣人。先在中國媒體做攝影記者,後為自由職業攝影師。曾在美國《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時代》(Time)雜誌、英國《衛報》(Guardian)、德國《明星》(Stern)雜誌等知名媒體發表新聞圖片。現為《紐約時報》簽約攝影師,供職在《紐約時報》北京分社。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