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

  • 特價
    Out of Stock
    MM268.jpg

    梁特語錄

    $78.00 $62.40
    作者曾偉強寫這一系列文章的念頭,源於梁特的一句口頭禪:「落去」。 政府新聞處發出的談話全文,將之直譯為「下去」。而現場亦從沒有人追問梁特口中「落去」的意思。因為中文重「虛」,予人想像空間。而從語境推測,聰明的傳媒都明白其意思大概是「往後」、「今後」、「以後」、「跟住」、「接下來」、「日後」、「將來」等等,總之就不是「下去」。 根據台灣教育部《台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落去」有三個意思,一是「下去」,即從上面到下面,例如「從那邊落去」、「走落去」。二是用在動詞後,強調從上往下的意思,例如「吞落去」。三是用在動詞後,表示事情繼續進行,例如「你別再說落去了」。 至於「下去」,則有六個意思:一、如前所述,由高處到低處,如「他從樓上下去。」二、指從較高的部門到較低的部門或基層,如丁玲《太陽照在桑乾河上‧寫在前邊》:「我決心先下去參加平分土地工作。」三、表示事物從有到無,如「你的氣還沒下去。」四、用在動詞後,表示動作由高處到低處、由近處到遠處、由上層到下層等趨向,如《水滸傳》第一回便有「又掘下去,約有三四尺深。」五、用在動詞後,表示動作繼續進行,如毛澤東《反對投降活動》中便有「戰下去,團結下去,中國必存。」之語。六、用在形容詞後,表示某種狀態繼續發展,如張天翼《兒女們》:「漸漸地聲音變小了下去。」由此觀之,「下去」是沒有「接下來」或「往後」的意思的。 「落去」一詞,教人想起晏殊《浣溪沙》的「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的名句。梁特口中的「落去」,不會是指眼前凋落的無奈罷!回到廣東話中的「落去」,卻又真的「似曾相識」。其實,「落去」是一個方向補語,附在謂詞後面,像「攞落去」、「跳落去」,表示動作行為繼續下去的意思。觀乎梁特口中的「落去,……」,不但混淆了其意義,而且語法也完全用錯了。語言是思維過程必須憑藉的物質材料,語焉不詳又豈能有清晰的思維,正確的邏輯?事實是,梁特「語言偽術」的本質,就是一個「偽」字。 常言道,「百無一用是書生」,除了胡亂寫點東西,真的用處不大。但觀乎第四屆特區政府混亂的施政,經常說了才周章如何做,做了才思考後果和效果,不獨不重視程序,更沒有完整的政策,甚至可以說不懂政策為何物,正正是「以己出經式義度」也。加上梁特之「語言偽術」,顛倒的邏輯,實有如鯁在喉,不吐不快之感。 言論自由是香港核心價值之一,但無奈的是,這種自由正在一點一滴地消失。在下是絕對不相信太陽會從西方升起的人,希望透過一支筆,由梁特的講話出發,以批判的角度,當個旁觀者,見證時代的某一個段落,完成一項「歷史任務」。 作者簡介: 曾偉強,1964年生於香港。香港城市大學公共及行政學系榮譽學士、香港中文大學新聞學及哲學碩士。從事媒體工作廿多年,曾任職《經濟日報》、《信報》編輯,香港政府新聞網助理編輯(中文)等。著有《日落是甚麼顏色》、《想飛》、《藍巴勒隨筆》、《吐露港的星空》等。獲頒「第23屆世界詩人大會嘉許狀」、「第五屆大學文學獎散文組嘉許獎」、城市文學節2010「城市文學創作獎」散文組優異獎、「《2008感動中國詩詞文寶典》一等獎」,獲授予「2008感動中國經典詩詞藝術家」榮譽稱號。
    試閱
  • 特價
    Out of Stock
    SA113.jpg
    內容簡介: 平凡的香港人,不平凡的一生。 由長者親口講述,學生筆錄,老師修訂,社工協力──集眾人力量撰寫而成的《「長者七十二行—行行出狀元」回味人生文集》,記錄了六七十年代,廿五個平凡的香港人不平凡的一生。這是由汗水和血淚交集而成,真實的人生故事,當中有經歷過大風大浪的豬肉佬、堅強的屠場女工、通曉多國語言的水手、善良的女追數員……他們靠着積極樂觀的態度,不怕困難、不怕辛苦,在艱苦的歲月裏,為生活為子女,默默耕耘、打拚。長者們年輕時盡忠職守,活出今天精彩的人生。 長者的故事,生動地描繪了不平凡的香港是如何由平凡的人創造。讀者不光看到過去,也可以聯想到現在;只要讀者用心觀察,定會發現身邊有無數的平凡人在不斷創造香港奇蹟。 郭原慧儀女士 前輩的經驗造就我們遠闊的前景,兩者不但必然地交疊,而且必須共融。厭舊好新,令我們膚淺;固執守舊,頑抗變新,會窒礙我們成長。 ——李求恩紀念中學校長 賴炳華校長 長者們的工作和經歷雖然不同,卻有一個共通點——擁有不屈不撓的精神、敬業樂業的工作態度,積極迎接生活上的挑戰。從他們的身上,見證了社會的變遷和進步,也建構了一代的歷史回憶,這確實是香港寶貴的資產。 ——香港理工大學活齡學院聯席總監 錢黃碧君女士 作者簡介: 「那裏有需要,那裏就有救世軍」 ~前英國首相邱吉爾~ 救世軍是一個國際性基督教組織,於1865年由卜維廉及卜凱賽琳在英國創辦,以獨特的軍隊形式作架構及行政方針,並以「心向神、手助人」為服務宗旨,現遍佈全球一百二十一個國家。 救世軍於1930年應當時政府邀請,在香港開展服務,初期為婦女和女童提供住宿;現在,則透過從事教育、社會服務及舉辦慈善活動,提供全人服務,照顧人身、心、靈的需要。 現時,救世軍港澳軍區在港、澳及國內共有超過一百二十個服務單位。
  • 特價
    Out of Stock
    SA152.jpg
    本書分為「深度對話」與「對話延伸」兩大部份,作者對台灣政情及中國歷史有長期的研究、深刻的認識,亦作為馬英九的畏友,以對話及評析的方式,全面縷介馬英九的執政思路,探討台灣的定位,並據此宏觀兩岸的前景。深度的鑽研,大氣的觀察,對國人而言,本書不失為觀望大局、早着先鞭的重要參考讀物。 作者簡介: 潘漢唐 一九五○年五月二日出生。一九七二年台灣大學商學系畢業,其後負笈紐約大學,獲MBA學位,僑居美國。經商,頻繁來往歐美與兩岸四地,並為兩岸的交流、復興與弘揚中華文化以及東西方文明的互動融合而努力。著作有《台灣與文明對話》、《台灣與世界對話》、《台灣與未來對話》、《兩岸經貿與全球化》、《世紀之初》等。 任以下各職: 有漢企業集團董事長 海峽交流基金會財經顧問 亞太台商聯合總會創會總會長 亞洲台灣商會聯合總會第十屆總會長 香港台灣工商協會第四、五屆會長 中山學會第三、四屆會長 國際華商協進會榮譽顧問 香港政策研究所創辦董事 香港玉山科技協會理事長顧問
  • 特價
    Out of Stock
    SA157.jpg

    旅業風雲

    $98.00 $78.40
    關於旅遊資訊,你可能無所不知,但關於旅遊業的歷史,他卻會比你知得更多! 旅遊業議會總幹事董耀中見證過各種旅遊風潮,也見證着香港旅業的興衰轉變。從六十年代說起,當時搭飛機出外旅遊是一種頭等大事,人們都衣著隆重,機艙服務員甚至都是來自顯赫家族;到七十年代經濟起飛,加上政府頒布工人可享有有薪假期,旅遊業興起,短線團大受歡迎;八十年代,港人開始富裕,旅遊業更是百花齊放,不只是短線,歐美的長線團更成為時尚風氣,一直到今天仍未減弱。九十年代啟德機場拆卸後,大眾開始重視與旅遊有關的集體回憶,在航空公司工作達三十年的作者回憶起機場和飛機的種種,更是充滿逸事奇聞。《旅業風雲》正是一本港人專屬的旅遊回憶錄,以作者在業界服務近五十年的經歷傾注而成,圖文並茂,細說當年今日的歷史。 目錄: 一、今非昔比 二、啟德機場 三、身分憑證 四、噴射機年代 五、與飛機關連的小故事 六、旅遊業的興起 七、衝出香港——台日韓 八、衝出香港——環遊世界 九、旅遊三部曲 十、責任與權益 十一、旅遊業議會 十二、領隊也規範 十三、海上綠洲 十四、旅遊局職責 十五、前盼 十六、後記 作者簡介: 董耀中,旅遊業議會總幹事,一九六七年畢業後任職於日本航空公司,三年後轉職到大韓航空公司當營業代表,至香港回歸前已晉升為副總經理。一九九七年加入香港旅遊業議會為總幹事至今,經歷過多次旅遊業的大事,推動旅遊業發展,讓蝸居的香港人可到世界各地舒一口氣。
  • 特價
    Out of Stock
    SA178.jpg
    不少理論或實證研究都認為,人力資源對企業動力和經濟持續發展十分重要。勞資關係及勞工政策,不但影響社會資源分配的有效性,更影響企業發展的動力。近年經濟持續增長使企業對勞力的需求不斷上升,香港雖然地少人多,但人口老化問題嚴重,加上港人已開始抗拒一些較厭惡的工作,勞工短缺問題已經浮現。可是,本港現時的教育及勞工政策未能有效增加勞力供應,勞工短缺現象日漸加深。在高樓價高租金的環境之下,勞資雙方於實施勞工政策的問題上亦出現分歧,影響原本互相配合的勞資關係,逐漸形成對立之勢,不利社會穩定。因此,透過與工商業界和社會各界的互動,我們嘗試建構一個屬於香港本土的勞工理論架構和論述,以解釋和評估勞工政策對商業、經濟和社會的衝擊、影響,並提出建議。 此書主要論述現時本港勞工政策和勞工短缺等熱門問題,難免有時間性的限制,但書中所提出的概念和理論,相信於長期亦有參考價值。不足之處是此書主要編入近期的評論文章,並非有系統的研究,難免偏向某些重點或有少許重複之處,筆者盼望能拋磚引玉,在不久的將來,見到更多更有系統地研究本地勞工及相關的公共政策。 我們也在此感謝歐陽家騏先生參與編寫部分文章,還有各方的鼓勵和支援,特別感激家人的默默支持,是我們堅持辛勤工作的動力。才疏學淺,文筆粗疏,如有舛誤之處,祈不吝指正。 ──李樹甘 樹仁大學商業、經濟和公共政策研究中心 本書內容包括: 第一部分 勞資矛盾 第二部分 勞工政策 第一章  最低工資 第二章  標準工時 第三部分 勞工短缺 第一章 現時各行各業的情況 第二章 勞工及教育政策與勞工短缺 第三章 勞工短缺的解決辦法 第四部分 社會矛盾與解決 作者簡介: 李樹甘博士 香港樹仁大學經濟及金融學系副教授 香港樹仁大學商業、經濟和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 特價
    Out of Stock
    LifeFighterCover
    內容簡介: 本書記載了二十五位傑出小戰士的奮鬥故事,見證了癌魔縱然可怕,卻敵不過小戰士驚人的忍耐力,敵不過病童的家人、朋友及醫護的支持。這本故事書的主人翁都是患過癌症的兒童,他們分享了克服癌症的艱苦歷程和病後的奮鬥。他們面對逆境時都能積極面對,不屈不撓,這種精神實在觸動人心。他們康復後自強不息,為理想奮鬥,以求貢獻社會;更能感恩圖報,參與義工服務助人助己。 作者簡介: 生命小戰士會簡介 生命小戰士會是一所兒童血液及癌症病人互助組織,由威爾斯親王醫院包黃秀英兒童癌症中心的病童、康復者、家長及醫護人員共同組成,旨在改善對癌症兒童、嚴重血病及曾接受骨髓移植的病童提供的服務和促進他們的福利。本會於2002年3月成立,並於2009年11月30日於香港註冊為非牟利慈善機構。本會已於2010年正式在香港取得註冊商標,並於2013年正式在國內取得註冊商標。
  • 特價 回歸20年_content_v4_fullbook
    內容簡介: 二零一七年七月,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周年。經歷「佔中」及「旺角暴亂」的香港浴火重生。 過去一年:立法會宣誓大會上的瀆誓風波紛擾至今;香港「沉默的大多數」對「港獨」不再沉默;「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加緊推進,香港是抓住機遇、還是繼續深陷立法會無休止的「拉布」中?經數月選戰,第五屆行政長官上任,她該如何應對香港面臨的各種問題? 《回歸20年──香港浴火重生》收錄過往一年《亞洲週刊》「香港評論」和零傳媒「獨家」微信平台,十五位來自香港各界的作者對香港的時評七十餘篇,針砭時弊、彰顯灼見,引領讀者思考未來的香港。
  • 特價
    Out of Stock
    c-MM317-a
    內容簡介: 本書輯錄了二○一二年至二○一七年,作者在報章發表的文章。作者為「莫嘉傑訴梁君彥、梁頌恆及游蕙禎案」的司法覆核許可申請的草擬者,透過文章評論社會政治及民生事務,包括立會拉布、公民提名、佔領中環、港獨自決、七警判刑、宣誓風波等事件,以指出社會上一些人士的不正言論、或妄言邪說。 作者簡介: 莊永燦出生於香港,祖籍廣東潮州普寧市果隴鄉,是一名執業律師、國際公證人及政治時事評論員,也是現任的油尖旺民選區議員。曾就讀九龍華仁書院,後赴英國留學修讀法律,1976年取得英國倫敦大學法律學士學位,1978年在英國取得律師資格,同年返港執律師業,擅長處理民事訴訟,在港執業逾38年。曾擔任皇家香港警察隊員佐級協會法律顧問、太平山獅子會會長、保良局總理、香港律師紀律審裁團之審裁員。曾任公職包括建築物上訴審裁小組主席,現任香港國際公證人協會理事,並於2016年獲行政長官頒榮譽勳章。
  • 特價 cover_corr
    內容簡介: 為表揚社會上以實際行動體現人道精神的人士,香港紅十字會自2007年開始與香港電台合辦「香港人道年獎」。過去10年共選出了超過60位來自不同界別和階層、對人道工作有貢獻的社會人士。他們透過自己的故事,感染身邊的人及大眾,把不容易解釋的人道精神,以實際行動表現出「保護生命、關懷傷困、維護尊嚴」的工作。 得獎人的故事,不但見證了他們的人道行為,亦記錄了當中的辛勞與喜悅、艱苦與成就。同時,看到當中的受助人在獲得幫助及鼓勵之後,生活得以改善,都實在是鼓舞人心。 大家閱讀此書的時候,可以一起思考人生真正的價值,認識「實踐人道,人人做得到」的理念。本書的出版期望感染更多有心人加入人道服務的行列,凝聚不同界別的力量一起向前。 內容節錄: 林順潮醫生是眼科權威,曾任香港中文大學眼科及視覺科學系主任13年、亞太眼科學會會長,1995年當選世界傑出青年,2014、16年兩度躋身國際眼科媒體The Ophthalmologist世界最具影響力眼科人物100強。 堂堂大國手,兒時想過當警察,中學六年級更曾報考輔警,他說:「兒時從電影看見警察伸張正義,儆惡懲奸,所以心裏想過當警察。」他喜歡跟人溝通,故此投身杏林,醫生與病人的相會雖然短暫,卻有特殊價值。 林醫生又想過從政,他解釋:「社會要前進,定要有人出來參與政治,如果我不做醫生,可能會做管理或政治的工作。」他最為人熟悉是發起「亮睛工程」,在中國內地救助貧病,無數白內障患者復明。 林醫生文質彬彬,很難想像他穿上警察制服,跟匪徒搏鬥的樣子,大家還是習慣他披上白袍懸壺濟世的模樣,但他說醫生就像人民公僕,一樣除暴安良。「我是跟病魔搏鬥,將病人拉到和我同一條船,一起搏鬥。」然而人民公敵除了疾病,還有貧窮。 他早年已在中國內地扶貧除盲,其中一名小孩患上白內障,由父母帶來,林醫生答應替他換上人工晶體,三人聞言開心相擁,隨即又問,手術可以延遲數月嗎?原來醫生義務開刀,但人工晶體和病房卻非免費,家中沒錢,小豬倒有一群,待幾個月後長大了,可以賣錢付費。林醫生心下一悒,免去那次所有費用,同時又想,內地農村人有病沒錢的多不勝數,與其要他們變賣家當、離鄉別井到城市求醫,不如反其道將手術下鄉。
  • 特價
    Out of Stock
    mm367_cover

    Aftermath of Landlord Era

    $168.00 $134.40
    內容簡介: Hong Kong is a short-pitched society whose habit is to leverage the spree for living. Within the ambit of city vibrance and adaptability, the impetus to economy rests with the scarcity of land resources. This is endorsed by embracing PRC motherland for sustaining economy in tourism and Chinese red chip company listing on Hong Kong stock exchange market. Much devolution with the Hong Kong identity is awaiting the ideology to greet the compulsive dynamic merging into the economy with Greater Bay Area. The downside of close unifying to PRC in the past two decades is the lost track on legal framework without a coherent answer to efficaciously amalgamate Chinese civil law system into common law tradition inherited since the colonial era. This elicits much social unrest and discomfort. The debate on legislating Article 23 of the Basic Law is a trivial revelation to the pragmatic dilemma with the two legal systems. A charge with common assault or public nuisance is discreetly silent to improvise the notion in sedition and public disorder. There remains yet certain imperfect implementation with Chinese civil law system to honour human rights and democracy, to veto elected candidate and political party, to cater for Hong Kong education style in anthem law, and to upkeep judicial independence from administration and coordination amongst public bodies to judiciary quality in delivering judgment. New legislation and legal branches of competition law and tribunal is the notable evidence to overhaul Hong Kong legal system into a globally practising standard. An understanding of market competition and economy is the prerequisite for the full enaction with Competition Ordinance outside the restrictive application to price rigging in tendering practice or to monopoly in corporate shareholding. Domestically, the legal strategy with stamp duty in Hong Kong governance sporadically missed out a tangible picture for a succinct pragmatism to curb the rocketing price of land property. This entails amendment to enacted legislation in the aftermath. Absorbing knowledge and resilience in travelling and living a life in different countries is of paramount importance to be conscious on lifestyle and cultural pursuit at the hustle and bustle of city life. This book serves you as a guide and reference to live sentiently in the small city of Hong Kong.   作者簡介 : Ivan-Noah Tang received his education in Hong Kong and the United Kingdom and is a backpacker with domiciling residence in many countries. He is wilfully conscious of the hysteria with American racism, British subtlety and Chinese custom. Ironically and contrary to ostensible dichotomy, he relies upon self-esteem and assurance on the unrivalled liberty and autonomy in American, conservatism and elitism in Englishman, and convenience and localist dialect with a HKID card in Hong Kong.
  • 特價 C169.jpg

    黑眼睛

    $78.00 $62.40
    本書結集了堂前燕於Yahoo! Style上的專欄黑眼睛的文章,內容分為五大部分,分別是 1.香港;2.男女;3.文化 ;4.政治;5.人情 在「政治」類的《香港就是祖國》,堂前燕劈頭就指出媚共者的可笑: 「看見一些官員、議員和愛國商人在電視報章上以爹親娘親不及祖國親的勢頭,大談中共這個所謂的祖國,實在令人發笑。 「作為鄰居,他玩火自焚燒了家宅,你讓他來避難,他覺得是便宜了你,這是皮厚。明明是他家失火,卻說得像是你放火,這是心黑。你愈是好心接濟他,他更覺得不得了: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甚至不是非奸即盜,他更認為你一定是佔了他便宜:對了,你愈對我好,愈證明你是出於內疚,為甚麼內疚?因為你佔了我便宜、搵過我著數,於是周而復始、惡性循環,最後得出一個結論就是:若果不是我這裡多災多難、自己折騰自己,你會有今天?所以你對我好,不單是應份,更是在贖罪。」 在「男女」類的《港女之道,在攞著數》,堂前燕揭露了港女的「貪婪」: 「我希望我男朋友對我好啲――十個香港女性,九個都這樣說,但怎樣才算對她好?說穿了香港很多女性所謂對我好的具體表現,無非就是照顧她的一切開銷、忍受所有無理取鬧以及像她們老竇老母一樣不單要接受她們的臭脾氣還要調返轉去哄她們開心,否則你得到的評價就是:一啲都唔細心、唔緊張我、唔關心我。」 作者簡介: 堂前燕,著名網絡作者,作品見於Yahoo、Cosmopolitan、高登及其他平台。他以撰寫小說及評論為主,嬉笑怒罵,眼光獨到,一針見血,數盡香港政治及社會的光怪陸離,奇人怪事。
  • 特價
    Out of Stock
    SA100.jpg

    香港濫K

    $68.00 $54.40
    內容簡介: 黃仁龍司長領導的「青少年毒品問題專責小組」認為由於問題嚴重,在宣傳教育的定位方面,必須停止使用「濫藥」這個比較委婉的名稱,而直接定性吸K仔類毒品為「吸毒」。傳媒不斷有報道青少年濫藥吸毒的新聞,其中包括幾位本地及海外出名的藝人。根據禁毒常務委員會的資料,過去四年,香港青少年吸毒人數飆升五成七。即使是四年前,每十萬名中學生中已有逾萬人吸毒。其中新界的元朗及北區是重災區,兩區「叮噹馬頭」,吸毒人數在十八區中排行一二。 然而,醫護人員所做的全是下游工作,對整體的抗毒形勢影響不大。醫院接收及治療較嚴重的病人,很多病人來到專科門診及醫院時,已經受到永久性的傷害,很難治療,甚至不能康復了。許多醫護同事都為此感到無奈,面對狂瀾,無助無力。,大家都問「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於是,醫院管理局新界東醫院聯網總監暨威爾斯親王醫院行政總監馮康醫生,帶領一群社工及醫護人員,轉戰上游,夜探「夜青」,在北區開展「U R OK」( you are off K )先導計劃,替有吸毒習慣的青少年做身體檢查,引導他們戒K戒毒。 《香港濫K》此書輯錄了許多真人真事的個案,每篇文章皆由醫生、社工執筆,他們將日常接觸的個案、處理的經驗、親身的體會,轉化成文字,因此書中包含多方面的內容,有豐富的資料,有感人的故事,亦有醫生細說索K的後果,如認知偏差、對膀胱的損害、為什麼要十五分鐘上一次洗手間(皆因它的容量已少過100毫升)、家人關係 的破裂等等;當然還有濫K者內心的掙扎的故事。 相關視頻:馮康談《香港濫K》 作者簡介: 馮康 醫院管理局新界東醫院聯網總監 威爾斯親王醫院行政總監 作者 馮康 朱秉榮 曾煥彬 鄧惠芳 方淑儀 劉蕙敏 林明 麥肇敬 陳虎 蔡偉略 吳桂生 鄭志民 林明 雷翠雯 鍾維壽 朱秀群 賴寶山 姚大衛 鄧國禧 文志賢 周國俊 杜玉玲 黃穎儀 陳欣欣 黎家慧 劉知行 莊義雄 李敏儀 林愛蘭 雷翠雯 李宏業 蘇景桓 詹俊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