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

  • 特價
    Out of Stock
    SA178.jpg
    不少理論或實證研究都認為,人力資源對企業動力和經濟持續發展十分重要。勞資關係及勞工政策,不但影響社會資源分配的有效性,更影響企業發展的動力。近年經濟持續增長使企業對勞力的需求不斷上升,香港雖然地少人多,但人口老化問題嚴重,加上港人已開始抗拒一些較厭惡的工作,勞工短缺問題已經浮現。可是,本港現時的教育及勞工政策未能有效增加勞力供應,勞工短缺現象日漸加深。在高樓價高租金的環境之下,勞資雙方於實施勞工政策的問題上亦出現分歧,影響原本互相配合的勞資關係,逐漸形成對立之勢,不利社會穩定。因此,透過與工商業界和社會各界的互動,我們嘗試建構一個屬於香港本土的勞工理論架構和論述,以解釋和評估勞工政策對商業、經濟和社會的衝擊、影響,並提出建議。 此書主要論述現時本港勞工政策和勞工短缺等熱門問題,難免有時間性的限制,但書中所提出的概念和理論,相信於長期亦有參考價值。不足之處是此書主要編入近期的評論文章,並非有系統的研究,難免偏向某些重點或有少許重複之處,筆者盼望能拋磚引玉,在不久的將來,見到更多更有系統地研究本地勞工及相關的公共政策。 我們也在此感謝歐陽家騏先生參與編寫部分文章,還有各方的鼓勵和支援,特別感激家人的默默支持,是我們堅持辛勤工作的動力。才疏學淺,文筆粗疏,如有舛誤之處,祈不吝指正。 ──李樹甘 樹仁大學商業、經濟和公共政策研究中心 本書內容包括: 第一部分 勞資矛盾 第二部分 勞工政策 第一章  最低工資 第二章  標準工時 第三部分 勞工短缺 第一章 現時各行各業的情況 第二章 勞工及教育政策與勞工短缺 第三章 勞工短缺的解決辦法 第四部分 社會矛盾與解決 作者簡介: 李樹甘博士 香港樹仁大學經濟及金融學系副教授 香港樹仁大學商業、經濟和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 特價
    Out of Stock
    SA179.jpg

    死裏逃生

    $78.00 $62.40
    「0603170114」 一組數字! 一生逆轉! 2006年3月17日晚,發生在尖沙咀廣東道行人隧道的槍擊案,徐步高、曾國恆、冼家強(家菲)三位涉案當事人,只有冼家強警員負重傷生還。他的面頰和小腿受槍擊重創,之後一直在醫院深切治療部,經歷着無數次手術,啃着無數藥物,每分每秒承受着從傷口傳來的撕心裂肺的痛楚。每晚夜幕低垂,腦海中不斷閃現的現場駁火片段…… 從此,一位年輕有為的警察,變成永久身負傷患的康復者。身心受創,痛苦得,無法照鏡!無法拍照!因為,實在無法回首!在家人、好友、警隊、醫務人員的關懷照料下,家菲終於戰勝了心魔,一字一淚地將他在醫院期間的康復經過,記錄下去,每一筆,都很痛! 在我警務生涯中最難忘的個案,要數2006年3月17日晚發生在尖沙咀廣東道行人隧道的槍擊案,而這個轟動的案件發生時我正是香港的警務處長。冼家強先生在維護社會治安中付出的代價之大,實在是難以用筆墨來形容的。他的面頰和小腿受槍擊重創,至今依然有後遺症,雖然他盡量以輕鬆的心態去面對,但痛苦和壓力對他做成的影響只有他自己才感受到,他選擇用紙筆記錄下來,淚中有笑(只是苦笑) ,但總算是心靈上的一種釋放和解脫。 ──李明逵 原警務處長 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家菲在那天晚上成為了一個家傳戶曉的人物。他在事件中的英勇表現,為他嬴取了一枚應得的英勇勛章之餘,亦為他帶來了無盡的身心傷痛。事件發生後的每一天,他都要獨自英勇地面對事件帶來的各種身心後遺症。身心的痛,只有他自己才能體會,亦只有他自己才能克服。這本書記敘了他那條崎嶇的康復路。我當了三十四年警察,閱人無數。家菲擁有悲天憫人的心腸,若說是世間罕有,絕不為太過。 ──鄧厚江 原警務處監管處處長 回想當天夜晚已有朋友傳出「家菲命不久已~~他頭部中槍,脚部又中一槍,應該捱不了多久~~恐怕返魂乏術~~」,更可笑的訊息是「家菲已死了」,大家都認為我頭部中槍多數撐不下去,加上傳媒張冠李戴的報道,友人忙亂間驟眼看到死者親友照片,心慌下沒留意當中錯漏。 經過了這七十一天的病院經歷,確實令我身體及心靈上有極大的轉變。由最初醫生說我很大機會「面癱」,到後期又多次表示我可能需要切去左腳!我就不時抱着「天天有希望,日日有奇蹟」的信念,明天可能不會怎樣,但有所冀盼總是好的!而事實上奇蹟的而且確發生在我身上,讓我更深信上天將會派給我更多任命,因此我必須積極裝備自己,面對未來,迎接更多、更艱辛的! ──冼家強(家菲) 尖沙咀槍擊案唯一生還者 作者簡介: 2006年3月17日,冼家強警員與同袍曾國恆於尖沙咀行人隧道與休班警員徐步高槍戰。冼家強事發時28歲,右邊面部鼻翼旁及左邊小腿中彈,為槍戰中的唯一生還者。事件引起香港社會廣泛關注。在2007年4月25日的徐步高槍擊案死因研訊中,陪審團一致裁定徐步高非法殺死3人包括警員梁成恩、巴基斯坦護衛及警員曾國恆,以及令冼家強受傷。
  • 特價
    Out of Stock
    SA183.jpg
    如果當年希特勒沒有被藝術學院拒收,也許二戰就不會發生了;如果當年毛澤東在北京大學圖書館的薪水再高一點,也許世界就少了一個共產黨了……電影總是離不開歷史,而歷史又總與政治息息相關,蔡子強從光影大屏幕中看到的,不是拍攝技巧,也不是敘述風格,而是電影所處時代背景下的政治密碼。 例如「我們的香港,已經不存在」、「還我香港」,便是《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這套電影的主題。《玻璃之城》中舒淇和黎明飾演的情侶儲錢打長途電話是由於當時電訊商壟斷抬高通訊價格,而這一歷史鏡頭卻最終由王維基徹底改寫。對於受限甚多的國內電影,政治隱喻更是充滿了想像力,《讓子彈飛》中的一幕「民國筒帶領個弟兄幹掉了黃郎」原來是在隱喻「八九六四」……《王的盛宴》裏劉邦項羽的故事,則含沙射影中國的傳統政治權術。 在蔡子強對政治故事和歷史事件沾手就來的敘述中,你可能會懷疑自己究竟有沒有看過書內的每一部電影,因為每一部電影在他筆下,幾乎都是另一番充滿想像力的解讀。在政治局勢變化萬千的這個時代,蔡子強的這本書,也許能讓你通過光影看懂現實中的更多政治密碼。 本書內容簡介 第一章 被奪走的正義 第二章 歷史可以是因為陰差陽錯 第三章 穿透政治與世情況 第四章 玻璃之城的守望 第五章 那些年,我們為此沉迷過 作者簡介: 蔡子強,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本地著名公共知識份子,常常通過在報刊撰文,接受媒體訪問,針砭時政。對於他來說,政治不單只是發生在政府、議會、選舉、示威遊行這些場所之中,也存在於日常語言、大眾文化、電影,甚至足球之上,因此,以上這些意識形態的載體,往往也是極好的分析和批判素材。
  • 特價 SA188.jpg
    成功的取決,不在於所謂聰明,任你天生異禀絕頂聰明又如何,沒有日夜苦練基本功,馬步都未紮穩,說穿了不就是花拳繡腿?中看都難何況中用?是命運?萬般皆是命,誰叫人家條命生得好?算他含着鑽石鎖匙出世又如何?誰能保證一帆風順一生都富貴還有條命有幾長?幾多座金山鑽礦都難買寸光陰!歸根究柢,不要捨本逐末把心機時間花在找捷徑上,找藉口推卸責無旁貸的責任,只需認真用心專注地朝着目標出發,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一勤天下無難事,天道酬勤,唯勤是岸。 ──張慧敏 本書內容包括: 第一章 幼不學,老何為? 第二章 不為也?不能也? 第三章 前車之鑑,後事之師 第四章 生活就是腦袋的老師 作者簡介: 張慧敏,Alison Chang,人稱「Son 姐」,資深獵頭人、Career Doctor、培訓專家、職業諮詢顧問及教練、報章專欄作家。著作有《職場女王論》、《職場女王論II-教你如何步青雲》、《獵頭職場啟示錄》系列。
  • 特價 SA208.jpg
    "《亞洲週刊》「香港評論」與《獨家》微信平台「中環一筆」2015年度攜手推出。 浩蕩佔中79日,催淚的硝煙過後,天空的陰霾猶如昨日淩晨,而我們依然在懇切等待,明日破曉的重生。 歷史是最佳的教員。今天香港的問題,就源於很多年輕一代沒有歷史知識。在「去歷史化」的浪潮中,他們陷入「去中國化」的深淵。 「香港評論」和「中環一筆」的作者,就是要將這些怪現象深入分析,揭開那些高唱民主的政客和「意見領袖」的真面目,為沉默的大多數發聲,還原歷史的真相,捍衛香港人的昨日、今日與明日。 作者簡介: 譚衛兒 現任香港英文《南華早報》 副總編輯。曾任亞洲電視新聞及公共事務部副總裁、新聞總監;無線電視新聞及公共事務部總採訪主任。 潘麗瓊 曾任天地出版社副總編輯及香港電台《自由風自由Phone》客席主持人。現在《頭條日報》撰寫專欄《幸福摩天輪》。 雷鼎鳴 現任香港科技大學經濟系教授。曾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發表多篇論文,並著有《民主民生的經濟解讀》、《幫香港算算賬》等12本書。 楊志剛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傳播專業應用教授。曾任澳門大學兼任講師、港台電視部、政府首席新聞主任。 陳莊勤 資深律師、香港民主黨創黨成員。一直關心香港及中國內地政治及社會發展,不時發表政論及社會觀察文章。 陳建強 醫生太平紳士,香港十大傑出青年。積極參與時事,定期於電視、電台、多份中英文報章及周刊發聲。 屈穎妍 現為香港電台第一台親子節目「我們不是怪獸」主持及《晴報》《明報》《頭條日報》專欄作家。 邵盧善 香港電台前台長、助理廣播處長,前《工商日報》副社長及總編輯,現任社會政策研究顧問有限公司總裁。 李春 現任台灣聯合報系香港特派員。長期任職政治記者及主責中國大陸新聞採訪,同時兼任報紙社論主筆。 邱立本 亞洲週刊總編輯。2010年獲星雲真善美新聞獎;2011年獲SOPA最佳評論獎。 阮紀宏 曾任明報副總編輯、副主筆。現在聯合國際學院任教新聞專業,並在香港多間媒體撰寫評論。 江迅 香港《亞洲週刊》副總編輯,香港零傳媒總編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香港新聞工作者聯會理事。"
  • 特價
    Out of Stock
    SA69.jpg
    內容簡介: 近十年來,本港興建了很多樓宇,政府大力推廣成立業主立案法團,而市區內又有很多舊樓必須進行大規模維修。雖然政府印發了有關文件,使大廈的業主可以根據條例組織業主立案法團,但條例並不是容易理解的文件,市民往往不知從何着手。 本書作者過去幾年積極參與業主立案法團管理事宜,在屋苑大律師和事務律師悉心提供法律意見下,將過往的經驗輯錄成書,希望使有意組織法團的朋友能夠容易掌握組織法團的方法和步驟,及現任大廈法團的成員能深入認識處理法團事務的程序,達至優質管理。讀者閱讀此書後,必定能建立信心參與大廈的管理工作,輕而易舉地打造理想的居住環境。 本書獲得數位律師強烈推薦,相信讀者閱讀完此書後,必定能建立信心參與大廈的管理工作,輕而易舉地管理好自己的居住環境。 「本書的面世,正提供了實用及有效建議,促使法團可從中參考如何去處理日常事務,及增加小業主對大廈管理的認識,從而了解自己的權益。不管是對法團的管理委員會的委員,抑或是一般小業主來說,本書均是值得推介。」 ──龔靜儀 執業大律師 「鄭步雲──占美先生以自己的親身經驗寫成本書,但本書卻不局限於個人的經驗,是一本可讀性、實用性及參考價值都非常高的,關於業主立案法團的好書。此書之成,源於鄭先生的洞察力及分析經驗,以良好的文字,條理清晰地表述出來。」 ──鍾沛林律師 太平紳士 「我身為一位執業事務律師亦讚歎此書,書裏的內容是非常全面的,亦包含着不同層面。此書可適合不同階層人士參閱。」 ──黃國康律師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鄭步雲 畢業於珠海書院新聞系 其後於沙田工業學院修畢物流證書課程 曾擔任業主立案法團委員(專責處理法律及合約事宜) 現擔任香港大廈優質管理協會主席,致力推廣大廈管理知識 及協助業主組織業主立案法團。
  • 特價
    Out of Stock
    SA94.jpg

    中國龍頭企業領袖

    $78.00 $62.40
    內容簡介: 「中國式思維」正發揮著愈來愈大的威力,而香港的發展正受著中國愈來愈龐大的經濟引力牽動。香港人多了解、多學習「中國式思維」很有好處,也是必要的。我向大家推薦這本書 ──《中國龍頭企業領袖》。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財政司司長 曾俊華 這本書集合十一位中國有代表性的重量級企業家的管理理念、人生哲學、處世之道,透過作者所聞所見,再以生動的筆觸寫下每個生動的故事。在這個充滿機遇與挑戰的時代,對這些中國企業領軍人物作一線的觀察,再由資深記者用心描述出來,值得作為財經及處世的參考。 ── 中國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 賈康 這本書薈萃了一眾重量級中國企業家對做企業、看中國的諸多觀點,許多看法非常精到,讀來令人很受啟發。透過中國企業家的視角來解析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變化,可謂是舉重若輕,抓住了當下時代的脈搏。 ── 華潤(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宋林 蔡展翔是一位很專業的職業電視人,近十年的媒體工作經驗塑造了她對財經事件的敏銳觀察力、極佳的溝通技巧和謙虛親切的態度。從個人從業經歷、平安發展史,到其他金融話題,點滴交流促成了本篇訪稿的完成。 ── 中國平安保險集團執行董事 張子欣 毋庸置疑,中國這條巨龍正在國際舞台上發光發亮。如何在這片強國土地上建立屬於你的事業王國?看罷十一位國企總裁的創業、建業、守業經驗之談,充份了解國企架構及發展局勢,你必然會有所得著! 由有線電視財經資訊台記者蔡展翔編寫的新書《中國龍頭企業領袖》,透過訪問十一位中國大型企業總裁,透視近十年中國經濟的結構變化,並探討中國經濟發展前景。此書涵蓋中國十一個不同行業與範疇,包括石油石化、航空、交通基建、金融、保險、地產、資源、造紙業、體育消費用品及電力,解構行業未來發展局勢及解構中國企業在國際上的地位。 作者簡介: 蔡展翔 現任 有線電視高級財經記者及編導 中國東北大學新聞系研究員 香港張學良教育基金會高級顧問 曾任職 中國新聞社、亞洲電視 曾主持有線財經資訊台節目 「2007年香港財政預算案論壇」 「2005香港世貿會議論壇」 「還看2005財經」 「Money Cafe」 「動力中國」 「企業透視」
  • 特價 SA197.jpg

    青雲路線圖

    $78.00 $62.40
    資深人力資源管理及策略計劃顧問李漢祥助你策劃事業青雲路線圖! 李漢祥在《信報》的專欄發表了數以百計的文章,談及如何策劃和管理個人事業;怎樣認真、勤懇和努力地在職埸實幹;亦指出要力爭上游、自强不息方能在職埸脫穎而出等等,內容十分多元化。現今他把十多年累積下來的獨到心得結集成書,分為〈上位篇〉、〈前膽篇〉、〈抉擇篇〉、〈跳槽篇〉、〈起步篇〉和〈增值篇〉六章,旨在與有志於青雲路上大展拳腳的年青人分享,以望可扶掖後進,協助渴望實現個人理想的職場新進瞭解職場,平步青雲,邁向成功! 「如何在職場上安身立命,從正途達至事業上的成功,正是李校友這本新書的焦點所在。行將畢業或剛入職不久的同學、校友,讀之必然有所領會,並藉此得益。」 ──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教授 「漢祥先生不僅為本地及國際公司提供流程重組、市場調查、策略制定與執行等顧問意見,更在本地主要媒體《信報》上發表了數百篇有關教育、人力資源管理、職業規劃等議題的文章,分享自己的專業知識與實踐體會。他幫助年輕行政人員及大學畢業生策劃個人事業,認真、勤懇及透過實幹踏上職場青雲路,令人稱讚。」 ──香港城巿大學校長郭位教授 作者簡介: 李漢祥 現任環球管理諮詢有限公司董事、經驗豐富的人力資源管理及策略計劃顧問;成長於一個普通家庭,憑藉努力勤懇、待人謙遜而白手興家。現時也為《信報》專欄作家,曾發表三百多篇有關教育、人力資源管理、經濟發展、職業規劃等議題的文章。 1995年獲得香港中文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後,旋即被當年全球最大的商業顧問公司──安達信(Arthur Andersen)所羅致;以深厚的專業知識,為本地及國際公司提供關於流程重組、市場調查、財務策劃、策略制定及執行等的顧問意見。 李漢祥曾在零售、資訊科技、保險業的多家大型公司擔任高級行政人員,也是在香港引入超級廣場購物概念的先驅,是一間大型連鎖超市網上購物店的創辦人。在十多年的「獵頭」生涯中,李氏每天都接觸大企業的僱主及出類拔萃的行政人員;深諳平步青雲之道,亦明瞭為何不少人才在事業發展上「走寃枉路」。 李氏熱心於教育事業,扶掖後進,曾擔任香港城市大學及香港公開大學校董會成員。多年來,積極參與組織和領導本港大學的學長計劃,並經常應邀擔任就業講座的主講嘉賓和模擬面試官。現為香港中文大學工商管理碩士校友會及香港中文大學研究院舊生會會長,在2014年獲香港城市大學頒授榮譽院士銜,以表彰他為城大服務並促進其發展的傑出貢獻。
  • 特價
    Out of Stock
    Untitiled
    從事兒童輔導工作多年,看見無數家長和小朋友從困難衝擊中站起來,活得精采,深受感動。更叫人受到鼓舞和驚訝的是,小孩原來擁有無窮無盡的解決問題力量。倘能給予適當的引導和支持,每個孩子都可以學習到面對困難的辦法,能夠接受挑戰。 學習放鬆自己、建立自信,正是解決問題最重要的一環。一群熱心的兒童專家默默耕耘、努力不懈地為兒童精神健康作出貢獻。現在,她們將經驗和心得公諸於世,希望透過一本「秘笈」,可以讓更多家長先學習,然後將「功夫」傳授給自己的孩子,培養他們應付壓力的能力。人生難免有種種困難,擁有一些「功夫」傍身,相信無論大人和小孩也會覺得輕鬆容易得多。 朱燕明──資深社會工作者 作者是三位關心兒童的人士,她們是一位精神科醫生和兩位心理學家。 她們體會到現今社會的複雜形勢,下一代正承受着壓力,令孩子們失去應有的光采。怎樣做才可以使他們快樂地踏上成長之路呢? 透過本書深入淺出的解釋,父母得以了解壓力形成的因由,繼而循着適當的途徑,幫忙他們親愛的孩子去面對各方的難題。 壓力,雖然是無形的,但不是一團解不開的難題。父母們,你們不是孤單的一群,因為這裏有三位可以與你分享和分憂的專家。 李慧賢──資深兒科醫生 作者簡介: 胡潔瑩 香港大學臨牀心理學榮譽碩士,在澳洲墨爾本大學完成博士研究課程,為香港心理學會、澳洲維多利亞省註冊臨牀心理學家,澳洲心理學會臨牀心理學院院士及英國特許臨牀心理學家,現任職於全科醫院臨牀心理科。 陳潔冰 一九八零至八三年於香港大學主修心理學,一九八五年取得臨牀心理學碩士學位,為英國特許臨牀心理學家及香港心理學會註冊臨牀心理學家,近年服務於一全科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科。 沈孝欣 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香港大學精神科醫學院院士,英國皇家精神科醫學院院士,澳洲及紐西蘭皇家精神科醫學院榮授院士,現為私家執業精神科醫生。
  • 特價 SA212_cover(layout_v4)

    血色旺角前世今生

    $78.00 $62.40
    《亞洲週刊》「香港評論」與《獨家》微信平台「中環一筆」2016年度攜手推出。 旺角的夜色變成了血色。那些熊熊的火光,襲擊警察的磚頭,流淌在街頭的血腥,讓在電視機前觀看直播的香港人震撼,以為鏡頭在描述一個中東的城市。 旺角暴亂的種子,早在2014年佔中運動的街頭埋下,「違法達義」的理念與實踐,從佔中延伸,到了2016年的大年初一爆發,燒毀汽車,磚頭襲擊警察,成為香港歷史血腥的一夜,也折射香港政治的黑暗歷史。違法達義,就等於打開了潘朵拉的盒子,為求目的、不擇手段,只要我喜歡,什麼都可以。 旺角暴亂的前世,就是那些佔中的喧囂歲月,而它的今生,就是從本土走向港獨的旺角血色的黑夜。香港人的福祉,就是穿越旺角黑夜暴力的前世今生,回歸法治、理性與和平的顏色。 屈穎妍 傳媒人、作家。曾任《壹週刊》副總編輯、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兼任講師、著有《怪獸家長》系列、報導文學、名人傳記等。 邱立本 亞洲週刊總編輯。 2006﹑2008及2012年被中國網民選為一百位公共知識分子之一。畢業於台灣國立政治大學經濟系,曾任台北中國時報編譯,獲紐約New School for Social Research碩士,柏克萊加州大學研究員。出版《匆忙的文學》﹑《新聞激情筆記》﹑《文字冒險家》等。 阮紀宏 先後在加拿大溫莎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和北京大學獲得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曾任香港《文匯報》記者、駐京記者,《香港商報》副總編輯,《明報》副總編輯、副主筆。現在香港浸會大學和北京師範大學合辦的聯合國際學院任教新聞專業,並在香港多間媒體撰寫評論。 潘麗瓊 香港資深傳媒人。畢業於香港大學。曾任《信報》編輯、《明報》採訪主任、《東週刊》及《壹週刊》副總編輯、天地出版社副總編輯及香港電台《自由風自由Phone》客席主持人。現撰寫《頭條日報》專欄《幸福摩天輪》、以《明報》專欄《女人心》。 陳莊勤 資深律師、香港民主黨創黨成員。過去30多年一直關心香港及中國內地政治及社會發展,不時發表政論及社會觀察文章。 楊志剛 香港大學學士,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碩士,前香港中文大學新聞傳播專業應用教授。曾任港台電視部、政府首席新聞主任、香港貿發局駐澳洲及新西蘭代表、香港賽馬會對外關係主管、香港科技大學發展與公共事務處處長、國泰航空企業傳訊總經理。 邵盧善 香港電台前台長、助理廣播處長,曾任《工商日報》副社長及總編輯、社會政策研究顧問有限公司總裁。 陳建強 牙科醫生,太平紳士,香港專業人士協會會長,2004年香港十大傑出青年。積極參與時事和公職服務,定期於電視、電台、多份中英文報章及周刊發聲。 雷鼎鳴 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學士,明尼蘇達大學經濟學博士。現任香港科技大學經濟系教授。1991年獲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經濟系終身教職。曾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發表多篇論文,並著有<民主民生的經濟解讀>、<幫香港算算賬>等13本書。 譚衛兒 現任香港英文《南華早報》 總編輯。曾任亞洲電視新聞及公共事務部副總裁、新聞總監;無線電視新聞及公共事務部總採訪主任。著有《再來,再試:我在亞視新聞部》、《這麼近,那麼遠:中國新聞故事》。 何漢權 現職中學校長,教育評議會副主席,香港大學中史碩士同學會會長。現亦為信報及星島日報教育專欄作者,著有《有教無懼》、《教育茶餐廳》及《全在教育》等書。 劉瀾昌 香港資深傳媒工作者,時事評論員。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學士,碩士和博士。曾任職香港開放雜誌,經濟日報,星島日報,蘋果日報,鳳凰衛視,亞洲電視等媒體;策劃製作《解密百年香港》等電視特輯;主持論政節目《把酒當歌》。著有《香港一國兩制下的新聞生態》、《aTv絕密文件》等。 周八駿 香港資深評論員。發表關於中國改革開放和香港問題的著作七部、評論逾千篇。 李春 現任台灣聯合報系香港特派員。自大學新聞系畢業後,一直駐足新聞採訪前線,為美國、台灣、香港等地報章雜誌撰寫多個專欄。長期任職政治記者及主責中國大陸新聞採訪,同時兼任報紙社論主筆。 江迅 香港《亞洲週刊》副總編輯,香港零傳媒總編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香港新聞工作者聯會理事。在上海、台北、吉隆坡、香港、新加坡多家傳媒撰寫專欄文章。已出版《朝鮮是個謎》、《倪匡傳:哈哈哈哈》等20多部作品集。
  • 特價 DrRay5_cover
    不行了,不行了,醫生叔叔不行了!

    網上最紅最火的年輕熱血醫生Dr. Ray,透過一個又一個或溫馨感人或抵死好笑的小故事,與讀者分享在醫院的所見所聞。

    本書為Dr. Ray第六本作品,他由當年初出茅廬的實習醫生哥哥,搖身一變成為「太忙的後裔」的醫生叔叔。不變的是他那顆熱誠的心,以及爆笑抵死又感人的分享故事。

    新書內容包括那些病人教我的事、奇難雜症、溝通的重要性、醫院趣聞、醫護秘辛、Doctor絮語;配合cuteDr. Ray漫畫,讓你一邊睇書,一邊笑爆嘴!

    作者簡介:

    Dr. Ray

    從小的志願就是當醫生,畢業於山區大學醫學院,在某大公立醫院做實習醫生後,現正式成為急症室醫生。雖然疲於拚命,但相當樂於救人。期望以小醫生的角色,去描寫大醫院內的人生百態,分享從醫生成長的心路歷程。

  • 特價
    Out of Stock
    DrRay5_cover
    不行了,不行了,醫生叔叔不行了!

    網上最紅最火的年輕熱血醫生Dr. Ray,透過一個又一個或溫馨感人或抵死好笑的小故事,與讀者分享在醫院的所見所聞。

    本書為Dr. Ray第六本作品,他由當年初出茅廬的實習醫生哥哥,搖身一變成為「太忙的後裔」的醫生叔叔。不變的是他那顆熱誠的心,以及爆笑抵死又感人的分享故事。

    新書內容包括那些病人教我的事、奇難雜症、溝通的重要性、醫院趣聞、醫護秘辛、Doctor絮語;配合cuteDr. Ray漫畫,讓你一邊睇書,一邊笑爆嘴!

    作者簡介:

    Dr. Ray

    從小的志願就是當醫生,畢業於山區大學醫學院,在某大公立醫院做實習醫生後,現正式成為急症室醫生。雖然疲於拚命,但相當樂於救人。期望以小醫生的角色,去描寫大醫院內的人生百態,分享從醫生成長的心路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