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

  • 特價 SA168.jpg
    九龍城是一個歷史悠久、別具文化氣息的地方,古物古蹟比比皆是。除了具有豐富的歷史背景外,九龍城亦有溫情洋溢的一面。當你在九龍城不同的街道角落走着,隨便與街坊閒話家常,便會發現不少昔日九龍城的動人故事,大家的甘苦快樂。 時光流逝,隨着社會不斷變遷,歷史巨輪的洗禮,九龍城區的面貌已蛻變不少。我們正好從《九龍城人、情、味》一書中,細味區內居民所述的昔日情懷,並從不同的故事中,多角度認識九龍城今昔的發展變化。 這本書分為「龍城人」、「龍城情」及「龍情味」三部份,特別邀請了在工作或生活上,與九龍城密不可分的人士接受訪問。一段段富人、情、味的故事對此區歷史的發展作出見證,更能勾起讀者不少美好的回憶。此外,相信這本書亦將成為寶貴的地區資料。 本書內容包括: 一、前言: 1. 九龍城民政專員徐耀良太平紳士 2. 社署黃燕儀專員 3. 韓世灝主席 二、九龍城歷史概述 三、龍城人(談居住或工作於九龍城之感受和變遷) 1. 居於九龍城的泰國人 2. 居於九龍城的香港人 3. 在九龍城工作了四十多年的陳總 四、龍城情(受惠於樂善堂的人情) 1. 鄺主席對樂善堂的三代情 2. 樂善堂小學的校友 3. 一位受惠裔群社的泰國媽媽 五、龍情味 1. 友德行百貨有限公司 (黃先生) 2. 華利園皮鞋 (王先生) 3. 昭拍耶 Chao Phray -泰國餐館 4. 公和荳品廠 (潘女士) 5. 貴嶼和記隆餅家 (楊博士) 六、樂善堂簡介、呼籲捐款支援 作者簡介: 九龍樂善堂紮根九龍城,成立至今超過一百三十年,由百多年前一個為普羅大眾贈醫施藥、辦學賬災的地區慈善機構,發展成為今天本港六大慈善團體之一,有三十多個轄屬單位,遍佈港九新界,為社會提供教育、醫療、安老及其他社會服務。
  • 特價 SA165.jpg

    職場女王論

    $78.00 $62.40
    問:可不可以教我,如何找份好工作? 張:可不可以教我,什麼工作叫好工作? 問:家人大力反對我支持夢想,我該如何堅持? 張:那你的夢想究竟是什麼,可否先告訴我? 問:我想從軍! 張:香港何來軍可從?可不可以實際一點?你要是真想從軍,很多國家請僱傭兵。不過,入水你能游嗎?出水你能跳嗎?應付得了考警察的體能要求再做夢也不遲! 問:我想成功,就要踩低或踩死其他人才可以上位,犧牲那麼大值得嗎? 張:你是社團分子?即使在社團,這種遇佛殺佛、阻我者死,只能是行先死先的馬前卒、小嘍囉,永遠上不了位。要靠對方輸你才能夠贏,只能證明對方弱,不是你強!要成功,首要學會Win Win。 問:我的履歷乃集各家之大成,精心打造而成,照理應該「夠殺」,為何還是音信全無? 張:集各家之大成,即抄襲,「夠殺」只是你以為而已,單靠一份履歷走天涯,肯定是自殺。 在這本書,資深職業諮詢顧問及教練張慧敏將告訴你如何求職、升職,職場的生存之道,以及如何堅持、實現夢想。 本書內容包括: 1. 夢想VS.空想 2. 求職升職很艱難? 3. 女王有火 作者簡介: 張慧敏,Alison Chang,人稱「Son 姐」,資深獵頭人、Career Doctor、培訓專家、職業諮詢顧問及教練、報章專欄作家。
  • 特價
    Out of Stock
    SA169.jpg
    不經不覺,少年作家林澤銘快到十八歲,作為第二屆文憑試考生,即使就讀名校,林澤銘仍以獨門溫書法──「習照補,劇照追,facebook照玩」來面對這人生第一關。 看著孩子面對壓力,父親林廣輝繼續以開放開明的態度於背後默默相隨,聽著孩子且怨且戰的訴苦,在這些人們看來最艱辛的日子,林氏父子從容面對,並立馬秒殺解決! 全書圍繞着林氏一家溫馨惹笑的家庭生活、林澤銘中學生涯中最後一年的點點滴滴,還有面對文憑試的應對心得。快樂家庭是得力的泉源,看得多怪獸家長的個案,我們更需要了解快樂和洽的模範家庭如何處理親子關係,信任,開明,給予空間,說得容易,但家長要實行卻知而行難,在林廣輝柔言相勸的回應中,家長們定能找到積極正面看法增進親子關係。 1. 哈韓90後 VS 球迷書生 「老豆,今次我寫韓星,看來你會無言以應!」 「沒有回應也是一種回應。」(內心其實不知所措,惟有故作高深,將話說得很玄,彷彿解決了問題。) 2. 六年,我們一起走過 「這六年,難免覺得自己沒有好好珍惜和爭取中學的各種機會,沒有趁着無拘無束的中學生涯盡情盡興。」 「年輕的可貴就是勝在沒有包袱,可以不斷嘗試、學習,跌倒重來,在無邊無際的天空上,不受拘束地任性飛翔。因此,有些錯失縱然時機已過,也絕對有補償機會,或者在大學,又或是在未來的日子。」 3. 考試,FIGHTING! 「成績,其實只是一堆數字,本來就輕如鴻毛;它能夠給我們施加壓力、它能夠支配我們的情感、它能夠動搖並粉碎我們的信心,緣於人們對之重如泰山的解讀和詮釋而已。」 「家長也要以身作則,懂得如何處理子女的失敗,首先應接納、包容、支持,以同理心的角度,了解子女感受,待情緒穩定後再與子女檢視情況,汲取經驗,尋求跟進方法。」 作者簡介 林廣輝 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第二中學校長 家有小說作家兒子林澤銘 父與子均喜寫作 林澤銘 Jason 十七歲,剛畢業於拔萃男書院,完成中學階段。 典型港孩一名。 只愛看電視、聽流行音樂、看書、寫故事和睡覺。 專欄〈子唱父隨〉見於《明報——教得樂》, 秉承「尊卑不分、大逆不道」的原則, 口出狂言、以下犯上, 挑戰老師、挑戰家長,以至整個教育制度, 站出來為年輕一代發聲!
  • 特價
    Out of Stock
    SA170.jpg

    家國情

    $82.00 $65.60
    《家‧國‧情》收錄了葉劉淑儀多篇以時事、政治、家國和親情為題的文章,充分抒發出其家國情懷。昨日為官、今日從政,葉劉淑儀一直關注着香港以至中外的時政局勢,詳細分析香港強社會、弱政府、狂政黨的現象,並就香港教育發展方向提出建議。葉劉淑儀亦點評英美、加沙等地政局,實行帶領讀者放眼世界。對中外文學素有研究的她,更在書中道古說今,盡訴家國情。 本書共分五章: 一、昨日為官,今日從政 二、強社會、弱政府、狂政黨 三、教育產業化 四、放眼世界 五、家國情 作者簡介: 於香港政府服務達二十八年,是香港首名出掌紀律部隊(入境事務處)的女性(1996年至1998年),也是首名獲委任為保安局局長的女性(1998年至2003年)。2003年,她獲美國史丹福大學亞洲語言系邀請加入成為訪問研究學者,遂向政府請辭,負笈美國進修。三年後,葉太於2006年重返香港,成立「匯賢智庫」並擔任智庫的理事會主席,其後於2008年成為立法會港島區直選議員,繼續服務社會。現任新民黨主席。 其他著作包括: 《四個葬禮一個婚禮──葉劉淑儀回憶錄》 《Learning English with Regina 跟葉太學英語》 《Learning English with Regina II 跟葉太學英語 II》 《Learning English with Regina III 跟葉太學英語 III》 《理性有時‧感性有時》
  • 特價 SA162.jpg
    .各種裝修材料專業知識 .裝修材料詳細精美圖樣 .裝修材料全面選購攻略 香港很多裝修工程都由業主購買材料,交予承建商師傅安裝,然而過程中不少人(包括業主、欠缺經驗的設計師、裝修師傅等),因對裝修材料的知識不夠豐富而導致雙方不歡而散的個案,有見及此,詹sir特編寫這本與裝修材料有關的書籍,以供用家參考。 裝修工程中,需用的材料多不勝數,本書主要集中在常用的材料,包括塗料、金屬裝材料、木材、石材、瓷磚、牆紙、地板、家具等。編寫期間,詹sir總結經驗,發現大部分業主及設計師都過分集中考慮用料的美觀性及價錢,而對物料的技術指標、施工性及穩定性等都置之不理,待出現問題時,為時已晚。本書希望能將艱澀的資料簡易化,滿足不同用家需要。 作者簡介: 詹濟南 作者詹濟南從事於香港建築界有二十六年,1988年畢業於香港理工學院(現稱理工大學)土木工程系,曾處理過無數大型建造及裝修工程。詹先生於2000年開設Clerk of Works Services Limited,主要業務為樓宇檢驗工作,至今已驗過超過八千個新舊單位、也為新裝修的業主驗收過裝修工程約一百個、及處理約二百個因漏水而受影響的單位。除此之外,詹濟南也為公司取得多項項目管理工作或顧問工作,包括地鐵將軍澳線內商店的裝修工程技術支援服務、海洪工程有限公司在觀瀾的廠房建造工程管理工作、昂平360市集內商店的裝修技術顧問服務等。自2004年底開始至今,詹先生在香港有線電視《樓盤傳真》節目內「業主新『睇』驗」的環節中擔任驗樓嘉賓,講解及指出驗樓技術及樓盤質素。而詹先生也曾在《經濟日報》發表約二十篇關於驗樓的文章。 著作有: 《驗樓常識100問》 《新樓檢驗》 《裝修監督與驗收》 《二手樓檢驗》
  • 特價
    Out of Stock
    SA158.jpg
    國民教育鬧得滿城風雨,作為經常穿梭全球各地的記者,對於國民身分有什麼見解呢?相比英國國民(海外)護照,香港特區護照是否更有採訪優勢呢?同是中國人,中國官員為何要區別對待特區記者的呢? 前無綫電視記者,現任香港樹仁大學助理教授的李家文博士訪問十七位分別來自大陸、台灣、香港、澳門的著名新聞工作者,剖析國民身分認同對新聞採訪選材、議題設定、報道效果等多方面如何起關鍵作用。全書除了各個記者對自己的國民身分敘述外,還有大量新聞採訪過程中由國民身分差異帶來的衝擊案例,以及當中記者的應變。 本書邀得香港資深傳媒前輩黃應士、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馮應謙及台灣TVBS編播中心經理王結玲作序,更有眾多記者採訪的珍貴現場照片。 受訪記者包括: (大陸)龐皎明、北風、于婷婷、鄭浩 (台灣)楊釗、李志德、郭宏章 (香港)蘇敬恆、潘蔚林、陳競新、區國強、湯惠芸 (澳門)吳璟儁、譚金榮、吳小毅、余偉英、陳麗靜 作者簡介: 李家文 中國人民大學文學(新聞學)博士、碩士。1997 年於香港樹仁學院(現升格為樹仁大學)畢業後,在香港無綫電視先後任職港聞記者、駐北京記者,助理中國採訪主任及港聞組助理採訪主任,同時擔任新聞主播。曾為香港浸會大學及樹仁大學兼任講師,2010 年中放下新聞界全職工作,擔任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助理教授。翌年開始在香港電台電視部兼任時事節目《時事摘錄》之「 新聞定格 」環節主持,負責新聞評論。
  • 特價
    Out of Stock
    SA159.jpg

    廣場絕食日記

    $78.00 $62.40
    『二○一二年夏,香港特區政府欲於本地中小學推行國民教育科,遭學生、家長和教師反對,認為此科若推行成功,學子將被「洗腦」式教育禍害,故群起要求政府撤回「國民教育指引」,發起一連串行動,論壇、集會、遊行、請願、街站等,力竭聲嘶地向局方反映意見。惜政府罔顧反對聲音,依然欲一意孤行硬推政策,逼使民間組成「反對國民教育科大聯盟」(下稱「大聯盟」),與政府對抗。最後「大聯盟」決定進一步行動,以佔領政府總部外空地(後被大聯盟改名為「公民廣場」) 和絕食行動與政府對峙。 整場反國教運動,參與其中,感受良多。當中於公民廣場絕食期間的所見所聞,印象尤是深刻,故以日記形式記錄下來,與讀者分享箇中苦樂。七天七夜的廣場經歷,每一片段、每塊面容、每聲問候,都歷歷在目、言猶在耳,寫不盡理還亂。此書所記很多片段是憑記憶寫下,未能如實盡錄,只是一個角度、一些感受、一堆夢囈,記事志感而矣。 教學生涯凡三十年有多,斷斷續續的也寫了不少東西,正如豐子愷老師於《教師日記》序曰「吾逐日所記雖無足觀,聊勝於無情之甓耳。」事雖過境亦遷,情懷卻未變。現在把當中有關教學的摘錄下來,點點滴滴的「雖無足觀」,現一併輯錄於此書,也算一段教學生涯的記錄,與讀者分享。』 ──韓連山 『整場反國教運動中,我唯一一次在公開場合流淚便是在九月一日的添馬公園集會,當晚在台上聽著最年老的63歲絕食者——韓連山朗讀自已的絕食宣言,台下四萬名群眾高喊「加油!加油!」,聽著這位六十三歲的老人家走上絕食之路,我想他必定是整場運動中最硬淨的教協人,每談到國民教育總有他的出現,這種精神總促使他打破香港記錄絕食171小時。』 ──黃之鋒 學民思潮 『留守公民廣場多天,忙着應付傳媒提問,每遇上韓Sir,只能略略問候。他總是笑意盈盈的,他的身分由教協理事變成絕食者。雖然他是空着肚子的那一位,但他的精神比疲倦的我們還要好。大聯盟成員最後一致決定,當晚撤離廣場。韓Sir在絕食171小時後,在工作人員護送下離開,夾道的群眾以掌聲歡呼聲致敬。除了他,還有眾多位為這場運動付出健康代價的絕食者,他們都是這場運動的無名英雄。』 ──陳惜姿 國民教育家長關注組發起人 作者簡介 韓連山 一九四九年生,中學畢業於聖保羅書院,師訓班畢業於羅富國師範學院,英國諾定咸大學深造。先後任教本地中小學三十餘年,二○一○年退休。 現任教育專業人員協會理事、教育人員專業操守議會主席、公共專業聯盟成員、保衛香港自由聯盟發言人、教育界選委。 經常撰文針砭時弊、議政論事,文章刊於份報章。 喜歡閱讀、寫作、電影、音樂、網球和貓貓。
  • 特價 SA154.jpg

    二十四橋明月夜

    $88.00 $70.40
    ■有片睇:《二十四橋明月夜》新書發布會 五年前,住建部建議了二十四個選址。2012年,基金建成了二十四座橋,夢想成真。建橋只是過程,要實現的是促進溝通、聯繫兩地的愛心夢工程。我們深信文化差異是可以通過兩地人士的互相了解、溝通而得以化解、融和的。 出版這本人文通識教育的感人故事《二十四橋明月夜》,是希望通過「無止橋」各家庭成員的建橋經歷,分享建橋的過程、建橋中的不同體驗和收穫,將他們追求夢想的動力、精神與成功感都傳遞出去,感染他人,引起共鳴,更希望這對個人生命志向的選擇有所啟發,對個人貢獻社會有所激勵。 ──紀文鳳 經過五年的努力,無止橋慈善基金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支持下,完成了二十四道橋,達成無止橋的夢想,實現了村民的願望。 二十四橋不但讓村民安全便捷出入,亦在每位村民及義工之間,構築了一道又一道無形的橋樑,連繫人心。書中記載了不少義工與村民的生活點滴,彼此間的互相關懷,細味其中,更令人感動。 ──林鄭月娥(無止橋慈善基金榮譽顧問) 對城市人來說,行走這橋渡河猶如奧運體操挑戰;對村民而言,日常過橋亦是雜技考驗;村童在水淺的日子,還是首選涉水渡河上學去。我則親身體會了渡橋中途墮河的境況;眾人涉水回程時,亦嘗了河底石滑泥軟的滋味。 良橋助學是夢之所想,綠建環保同是夢之所繫。無止橋結合二夢,設計因地制宜,結構以柔制剛,主導就地取材,築橋更可與民共建。 ──黃錦星(環境局局長) 本書分五大章節: 夢想篇 實踐篇 感受篇 無止篇 展示篇 讓曾經參予建橋工程的眾人,以不同的角度解構行動的意義。 作者簡介: 無止橋慈善基金是一個香港註冊的慈善團體。透過鼓勵大學生、專業人士和社會各界的志願者,運用可持續的建築理念,同心協力修建橋梁,我們希望: 1. 聯繫中港兩地,加強溝通,藉此無校界活動,令年青人更關心內地貧弱的一群,並珍惜所有,建立無形的心橋,締造和諧社會; 2. 改善內地偏遠、貧困,並存在迫切建橋需要農村地區的民生環境、設施和需要,提升村民的生活質素; 3. 啟發並推動社會欣賞、尊重與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繼承並發揚地方文化與傳統智慧,推廣可持續理念。
  • 特價
    Out of Stock
    SA157.jpg

    旅業風雲

    $98.00 $78.40
    關於旅遊資訊,你可能無所不知,但關於旅遊業的歷史,他卻會比你知得更多! 旅遊業議會總幹事董耀中見證過各種旅遊風潮,也見證着香港旅業的興衰轉變。從六十年代說起,當時搭飛機出外旅遊是一種頭等大事,人們都衣著隆重,機艙服務員甚至都是來自顯赫家族;到七十年代經濟起飛,加上政府頒布工人可享有有薪假期,旅遊業興起,短線團大受歡迎;八十年代,港人開始富裕,旅遊業更是百花齊放,不只是短線,歐美的長線團更成為時尚風氣,一直到今天仍未減弱。九十年代啟德機場拆卸後,大眾開始重視與旅遊有關的集體回憶,在航空公司工作達三十年的作者回憶起機場和飛機的種種,更是充滿逸事奇聞。《旅業風雲》正是一本港人專屬的旅遊回憶錄,以作者在業界服務近五十年的經歷傾注而成,圖文並茂,細說當年今日的歷史。 目錄: 一、今非昔比 二、啟德機場 三、身分憑證 四、噴射機年代 五、與飛機關連的小故事 六、旅遊業的興起 七、衝出香港——台日韓 八、衝出香港——環遊世界 九、旅遊三部曲 十、責任與權益 十一、旅遊業議會 十二、領隊也規範 十三、海上綠洲 十四、旅遊局職責 十五、前盼 十六、後記 作者簡介: 董耀中,旅遊業議會總幹事,一九六七年畢業後任職於日本航空公司,三年後轉職到大韓航空公司當營業代表,至香港回歸前已晉升為副總經理。一九九七年加入香港旅遊業議會為總幹事至今,經歷過多次旅遊業的大事,推動旅遊業發展,讓蝸居的香港人可到世界各地舒一口氣。
  • 特價
    Out of Stock
    SA152.jpg
    本書分為「深度對話」與「對話延伸」兩大部份,作者對台灣政情及中國歷史有長期的研究、深刻的認識,亦作為馬英九的畏友,以對話及評析的方式,全面縷介馬英九的執政思路,探討台灣的定位,並據此宏觀兩岸的前景。深度的鑽研,大氣的觀察,對國人而言,本書不失為觀望大局、早着先鞭的重要參考讀物。 作者簡介: 潘漢唐 一九五○年五月二日出生。一九七二年台灣大學商學系畢業,其後負笈紐約大學,獲MBA學位,僑居美國。經商,頻繁來往歐美與兩岸四地,並為兩岸的交流、復興與弘揚中華文化以及東西方文明的互動融合而努力。著作有《台灣與文明對話》、《台灣與世界對話》、《台灣與未來對話》、《兩岸經貿與全球化》、《世紀之初》等。 任以下各職: 有漢企業集團董事長 海峽交流基金會財經顧問 亞太台商聯合總會創會總會長 亞洲台灣商會聯合總會第十屆總會長 香港台灣工商協會第四、五屆會長 中山學會第三、四屆會長 國際華商協進會榮譽顧問 香港政策研究所創辦董事 香港玉山科技協會理事長顧問
  • 特價
    Out of Stock
    SA150.jpg
    NULL
  • 特價
    Out of Stock
    SA144.jpg

    早安,同學早!

    $78.00 $62.40
    「急急子:『你喜歡你自己,是因為什麼原因?』 Janice Chan:『我很平凡,也很渺小,但我卻很幸福。:) 』 Vicky Leung:『因為我容易喊,唔係一個冷冰冰鮋人~』 Karen Leung:『身邊有很多愛我鮋人,父母,親人,朋友同狗狗!』 Peter Lam:『因為自己龍年出世,無得揀。』 Danky Bear:『因為喜歡自己每天都在進步!』」 「我喜歡我。」 「每個人也有許多張臉,這不關乎一個人是否虛偽,而是當人與人互動,我們就會自動展現出不同的性格。」 「不是想想自己喜歡怎樣的人,而是先想想自己喜歡怎樣的自己,自己先做這個自己,才找到令你更喜歡自己的人。」 電台節目《在晴朗的一天出發——早安,同學早!》及《Urban Touch》主持急急子在facebook發問一些看似普通的小問題,居然引來網友極大回響。原來一些平凡而微小的事情,也能在不同人心中產生共鳴,只因為生活的每一個小細節,都是回憶裏不可缺少的小部分。本書就每一個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和網友的精彩回覆出發,分享自己在主持電台節目時、留學時、甚至是小時候的段段回憶,寫來平實而真摯,在每個細節都埋藏覑深意。 作者簡介: 急急子 電台節目《在晴朗的一天出發——早安,同學早!》、《Urban Touch》、《叱耢叱叱耢》、《903 idclub 想索敢要》主持。因為她做事節奏慢,同事希望她覑急一點,所以給她起了這個名字。喜愛攝影、平面設計、和發掘微小而偉大的小故事。
  • 特價
    Out of Stock
    SA146.jpg

    黑紙百科

    $68.00 $54.40
    黑紙白科無聊100問! 比黑紙辭典更經典、更玩№、更驚世駭俗、更值得收藏! 去年「黑紙」推出文學鉅著《黑紙辭典》後,今年書展又一惡搞作——《黑紙百科》。 一本黑色的生活工具書。 生活難題足足一百科,分門別類用簡明文字敘述,指引大家走向黑暗的路。 十句應付親戚問你拍拖未的說話 十句比較有學識地鬧爆一套電視劇的說話 十個在Facebook瀟灑地宣布分手的Status 十個叫老細加人工的方法 十個以後不用打工的方法 十句恭維老細的說話 十個90後死了之後於靈堂上出現的四個大字 十句在演唱會上成功博得偶像注意的狂呼 十個忘記買生日禮物的藉口 十種沒才能卻能升職加薪的員工的隱性才能
  • 特價
    Out of Stock
    SA147.jpg

    零距離接觸CY

    $58.00 $46.40
    紀文鳳 競選辦副主任(宣傳及社區聯絡) 我們締造歷史 梁振英先生於2012年3月25日獲選為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四任行政長官。 梁振英競選辦公室的同事來自不同背景,大部分原先互不認識,卻可以在四個月內融洽相處,上下一心、並肩作戰。我們日以繼夜、不眠不休、不分彼此、不計勝負,目標只有一個:就是「齊心一意萦CY、萦香港」! CY說要參選時,民意只有單位數,競爭對手不斷以不公平的手法出擊,製造黑材料,但民調結果不但不跌,反而不斷攀升,證明「邪不能勝正」! CY心存正念,治港理念清晰、默默耕耘、經常強調實幹不偏,保持君子之爭。他不斷落區,聽民意、知民情,關懷民生和弱勢社群。他明知前路艱巨,但作為「穩中求變」的倡議者,不怕觸動既得利益,不畏強權壓力;身體力行,廉潔正直,努力不懈,一句「迎難而上」,體驗出愚公移山的不撓精神。正因如此,競選辦四十多名同事和義工,連大嵆的管理員,都被CY的個人魅力和毅力感動。在他帶領下,我們義無反顧,全力支持,發揮無私忘我的精神。加上有心、有系統、有策略、有效率、有形象的競選工程,經過一波又一波地獄式的磨練和考驗,終於峰迴路轉,扭轉劣勢。我們一起見證CY競選成功,共同締造了歷史,也印證了「團結是力量,齊心便事成」的信念! 每人心中的梁振英 天下無不散的筵席,由於選舉條例和經費所限,競選辦亦按計劃於3月底解散,4月1日起CY履行候任特首的新使命,而我們亦各散東西,有些回到原來的崗位,有些要重新尋找工作,但這些都不會影響我們的情誼。在最後一天,臨別依依,羅范椒芬提出大家一起寫本書來紀念這次難能可貴的經驗和心路歷程。我自告奮勇做統籌主編,還將書定名為《零距離接觸CY》,因為社會上有很多人由於對CY缺乏認識,產生了很多誤解和傳聞。我們是幸運的一群,有機會在香港新特首身邊工作了一百二十天,親身體驗CY的真面目和真性情。我讓大家由心出發,自由發揮,不拘反面正面,只要暢所欲言,講述他們每天所見到,甚至可觸摸到的梁振英。這次我們收集了三十多篇文章,都是自告奮勇,當中稱得上作家的不多,大部分同事都是一般小巿民、白領和學生,寫出的文章不會咬文嚼字,矯揉造作,反而是意賅情真。 毋忘感恩惜福 我們希望《零距離接觸CY》一書可以讓全港巿民全方位、立體式地去認識新任行政長官梁振英先生。在此我們要多謝所有投稿的競選辦同事和朋友,多謝覺光法師和李綽芬教授賜予序言,為本書錦上添花。也多謝特首夫人Regina以「持分者」的身分道出自我感受。最後,我們要多謝這本書的主角梁振英先生,因為他讓我們有機會參與和陪伴他成功走過人生最重要的里程。我們衷心希望「親民特首」梁振英先生會為我們建立一個更繁榮、更公義、更進步的香港! 麥國華 競選辦副主任(新聞傳媒關係) 後記 三十多篇文章,道盡了CY跟三十多位同事、朋友、支持者相知、相交的情誼。 作者們告別了過去幾個月的激情,以細緻的筆觸將大家與CY共事期間的點點滴滴,以至個人的觀察、感受,娓娓道來。沒有華美的辭藻,有的只是涓涓流動的真摰感情,讓讀者得以從不同的角度、最短的距離,看到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四任行政長官的清晰面容,包括他待人接物的態度,回饋社會的決心,處事的堅毅,臨危不亂的睿智,以至吃喝的率性隨和。 在磘述的軼事中,有些是我與作者們一起經歷的,有些CY也跟我提起過,但仍有不少是我第一次聽到的,例如CY喜歡吃仁稔,也是看了文章才知道。一些同事觀察入微,令我佩服!真的,CY的笑容確實帶幾分孩子的稚氣,他到天水圍與居民交流,居民的熱情讓他感動落淚,他面對困厄會迎難而上,但一如你我,他也不乏憂慮、困惑的時刻,可是他只能將憂慮埋在心裏,將責任摃在肩上。從幾位作者的表述中,我們不難看到CY感性的一面。 文章中出現最多的字辭應該是「心」了:齊心、關心、決心、赤誠之心……。是「心」把幾十位志同道合的人緊扣在一起,包括CY,為香港、為共同理念打拚。李焯芬教授在序言中引用了貝多芬的名言:「心是一切偉大的起點。」為CY的選舉工程主調「由心出發」寫下最貼切的註腳。 另一個大家頗多提及的概念是「正」。CY以剛正不屈的勇氣,行之正道,不走偏鋒,不畏困難,只要是對的便義無反顧,勇往直前。覺光法師的訓誨:「做大眾的事,總會有人說您,不用害怕,只要行的是正道便好。」正正是CY處事待人的最佳寫照。 「心」與「正」構成貫通本書三十多篇真情文章的經緯,交織成一個擁有高尚情操、剛毅豁達的人格。
  • 特價
    Out of Stock
    SA142.jpg

    子唱父隨

    $60.00 $48.00
    由教育界、寫作界、親子界著名的「父子檔」林廣輝校長 x 林澤銘同學執筆的《明報》專欄《子唱父隨》,一直深受讀者歡迎,專欄一再續寫,閉關無期。 一改以往由父親以家長式指令主導一切的傳統,《子唱父隨》的文章由兒子林澤銘主導領寫,父親林廣輝揮筆回應,親子真心話是當頭棒喝也好,具無比共鳴更妙,成為家長、老師了解年輕人心思的重要導航。 現在我們將《子唱父隨》的文章結集成書,讓大家為這對父子檔喝采,也讓自己借機一窺現今年輕人的心底話。 第一章 港孩VS港爸港媽 港孩:「港孩的自理能理能力沒錯是低,但這或不是他們所想的,他們也許抗拒過、反對過,但家長可有聆聽?可有理解?」 港爸:「就讓孩子當家作主,即使受傷,家長也毋須緊張。」 第二章 好乖偽壞學生是這樣錬成的 港孩:「港孩沒夢想?端看有沒有一個適合的學習環境。」 港爸:「港孩不是沒有夢想。只是他們的夢,未必是成人世界裏預定的路。因此,成年人要放下既有包袱,方能體會港孩夢想的多姿多采! 第三章 考試,豈止求分數? 港孩:「始終,我們一眾莘莘學子讀書的目的,都是為了考試——說起來「好灰」,但卻又是那麼的真實。」 港爸:「學生沒有錯,他們的「功利」是現實情況下衍生的產品,學識的追求是另一層次,無助獲得高分。」 第四章 這些年,我們哭笑不得的日子 港孩:「我們在大街小巷的喧嘩嬉鬧,才是我們浪擲飛揚過後,散遍各處的青春痕跡。」 港爸:「不要以為少年人的世界很清閒,他們也有不少事務和計劃,需要時間處理開拓。將時間還給孩子,讓他們當時間的主人,好好善用時間……」 作者簡介: 林廣輝 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第二中學校長 家有小說作家兒子林澤銘 父與子均喜寫作 林澤銘 九五年出生,今年十七歲,就讀中五,乃獨生子(不過沒有傭人),完全符合港孩條件。父母親戚有時都會說我的自理能力偏低,雙親不在身旁,就大叫救命,不懂這、不懂那;父母問問題,我通常回答「不知道」;最討厭PE堂,因為要動身跑步做運動,寧願留在課室伏在桌上……驟眼看來,本書作者確是典型港孩一名。 2011年書展,父子倆各自出版一書,父的是《港爸大戰虎媽媽》,子的是《港孩告白》,父子兵拍住子,是為佳話。
  • 特價
    Out of Stock
    SA143.jpg
    離開電台,我很高興。不,應該是說,我很HIGH! 我知我知,我走了就沒有人做變態重口味節目。 我知我知,我是商台唯一的血腥和黑暗。 我知我知,繼‘組BAND時間’的INTI離台後,我已接了棒,而現在,我連人帶棒走了!哈哈哈哈!因為我離開時,我問他們band怎麼算,他們說要用一個新方式去做band節目,就是不用一個主持。果然,現在的樂隊節目,真是沒有主持的……所以那支棒我帶走了。有關樂隊的事情,外間還是醒目地繼續找我,因為他們需要的不是一個DJ,而是一個熟悉這個scene,而scene裡的人亦都熟悉她的人,那人,就是我。 商台是個寶庫,你一進去,能拿到多少就多少。雖然寶藏都不是放在你眼前,而是需要一些技巧去取的,但未必有人會幫你。我人際差,只懂做最老土的‘做好自己’,七年後,我終於覺得自己已取得足夠的寶石,那麼盡快離開這兒吧! 在香港自己一個住,所以公司已變成我第二個家,而同事就是我的家人。有時在公司不會急著走,因為見到他們感覺良好,但怎料這良好感覺遠遠不及離開的感覺好!而且和他們的良好友誼已經建立好,其實離開了也不會有影響,那麼為什麼不一早離開呢?現在的人,怕危險,怕接受挑戰,其實很多公司都一樣,以前做事可能很大擔很創新,但現在為了穩穩陣陣賺到錢,那些不會賺錢的瘋狂idea都會被沖到廁所裡。我不要成為這些人,穩陣的生活和穩陣的收入(其實不穩陣的……),這樣就一世,我不要! 我的逃跑計劃成功了,現在比以前更忙更充實,前路很光明。雖然聽眾還在哭喪和悼念著我的節目,但我不顧大家感受了!走了就是超HIGH。想入電台做的朋友,想知電台裡真正發生過什麼事的你,快開始看這書吧。 作者簡介 EKEE(伊維特)加拿大安省美術設計學院畢業,不喜歡說話,但在商業二台903當了七年DJ。現為全職歌手,假才女,寫書寫詞寫歌寫專欄寫劇本。夜鬼樂團(十一男一女之搖滾管弦樂團)TNGO之主唱兼經紀人。著有《什麼都不是》及《伊維特宿命故事集1》。
  • 特價 SA141.jpg

    半個醫生ON CALL中2

    $60.00 $48.00
    "名人推薦 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這是一個醫科畢業生懷着衝勁與熱誠投入醫療服務的見證,當中蘊含着少年人活潑、輕鬆、不屈不撓和對生命熱愛的情懷,實為考慮投身醫護行業年輕人的參考。」 威爾斯親王醫院顧問醫生SFL:「就讓我們通過Ray的故事,去重新發掘醫者那份赤子之心!」 ======================================= 下一位病人,是一個很喜歡說話的大嬸。 嬸嬸:「唔好同我講中文,我要講英文!」 顧問醫生:“Ok, let’s talk in English! How are you today?” 嬸嬸:“I am a Chinese, you can talk with me in Mandarin!” 顧問醫生:「(國)那你今天如何了?」 嬸嬸:「我要唱大戲!一丫葉,輕丫舟……」 「阿Ray。」顧問醫生拍拍我膊頭說:「你口才了得,給你一個獎勵,麻煩你應付她,我們先巡下一位病人……」 ============================================== Dr. Ray剛從五年地獄般的醫學生生涯走出來,立即又走進另一個地獄──到各大公立醫院當實習醫生!骨科、內科、外科,統統涉獵,以為醫學院的經歷已夠刺激?更具挑戰性的事陸續有來:一天之內收三十二位病人、工作至凌晨五時仍然未能睡覺、跟X光部「講數」、被「魔鬼管家」教訓、安撫「怪獸家長」……面對種種挑戰,Dr. Ray維持其熱血本色,勢不向困難低頭,堅決迎難而上! 這一年有苦有淚實習生涯,是Dr. Ray以半個醫生身分在醫院出沒的最後日子,將最真實的On Call 36小時經歷,展現於你的眼前! 重點推介: 台灣美眉撒嬌記 當值房走火警事故 醫院管家婆訓練班 生命中的小天使特別篇 作者簡介: Dr. Ray 從小的志願就是當醫生,畢業於山區大學醫學院,現正輪流於某大公立醫院做實習醫生。雖然疲於拚命,但相當樂於救人。期望以小醫生的角色,去描寫大醫院內的人生百態,分享從醫生成長的心路歷程。 "
  • 特價
    Out of Stock
    SA149.jpg

    嫻姐有話兒

    $78.00 $62.40
    "《嫻姐有話兒》 第一章 雙非政府 第二章 魚蛋舖的哀歌 第三章 貧窮與幸福 第四章 六千元的故事 陳婉嫻服務社會數十年,眼見今時今日,香港政府之無能,高官之庸碌,社會之百病叢生,嫻姐再也不能忍下去,滿肚子話要說,要告訴香港政府瞪大眼,正視目下的社會問題,不能再,瞪大眼說大話! 作者簡介: 陳婉嫻,SBS,JP(CHAN Yuen-han,1946年11月15日-)生於廣東寶安南頭(南頭古城),香港黃大仙區議會(龍上選區)議員,前香港立法會議員,選舉組別為九龍東(地方選區)。從事勞工服務幾十年,為香港工會聯合會副會長、前民主建港聯盟常委,同時擔任香港百貨及商業僱員總會監事長。2011年香港區議會選舉前,陳婉嫻正式退出民建聯。[1]她得到黃大仙區議員林文輝讓路,參選黃大仙區議會龍上選區,最後以3,456票的高票當選,成為該屆選舉中得票最高的女性當選者(俗稱「票后」)。"
  • 特價
    Out of Stock
    SA148.jpg
    一個真正醉心於其工作的從政者其實也十分寂寞。平日工作時間長不在話下,在議會內外連續數天、朝九晚十地開會,並非鮮事。在原應與家人共敘天倫的周末,很多從政者,包括我,也要出席不同的地區活動,與大眾多接觸,緊貼民情。即使在夏天立法會休假時,亦不敢外遊超過一個星期,可謂年中無休。而且,從政者作為公眾人物,一言一行都經常受到傳媒大眾注意,在個人私隱上確要作出犧牲。 從史丹福校園回港,開始了忙碌的議會生涯後,我也發覺身邊的朋友越來越少。身為從政者,交朋友需要分外小心。即使邀約舊日的友人外出,亦非常困難。記得以前在政府當局長時,女兒年紀還小,我不時與其他為人媽媽的朋友搞活動,讓小孩子一起遊玩。現在,女兒長大了,不在身邊,加上我在立法會及政黨的工作實在太忙,朋友也不時嫌我的工作行程表編排得密密麻麻,難以相約。這些代價,不是每一個熱心政事的市民都願意、或者能夠付出。──葉劉淑儀 葉劉淑儀在本書中,除了就香港政制、社會,以至民生各方面提出分析,點評大局走勢,亦從理論角度探討理想的社會政制和選舉領導的方法,並就國際大事如歐元問題、美國政局等作出討論,展現她對政治的敏銳觸覺和理性的頭腦分析。同時亦跟讀者分享她的生活點滴:跟女兒相處的時刻、旅行的體會等,表現出她感性的一面。 本書共分五章: 一、從政者,首重德 二、政治世界的弱肉強食 三、特區政府裏的風波 四、全球政經局勢的風起雲湧 五、感性有時 作者簡介: 於香港政府服務達二十八年,是香港首名出掌紀律部隊(入境事務處)的女性(1996年至1998年),也是首名獲委任為保安局局長的女性(1998年至2003年)。2003年,她獲美國史丹福大學亞洲語言系邀請加入成為訪問研究學者,遂向政府請辭,負笈美國進修。三年後,葉太於2006年重返香港,成立「匯賢智庫」並擔任智庫的理事會主席,其後於2008年成為立法會港島區直選議員,繼續服務社會。現任新民黨主席。 其他著作包括:《四個葬禮一個婚禮──葉劉淑儀回憶錄》、《Learning English with Regina 跟葉太學英語》、《Learning English with Regina II 跟葉太學英語 II》
  • 特價
    Out of Stock
    SA145.jpg

    白痴

    $68.00 $54.40
    暢銷雜誌《黑紙》創辦人林日曦首本散文集《白痴》,以不正常的角度批判正常社會,以生活小故事引領讀者審視人生,重構生活。 「白痴」一詞由一百多年英國醫師蘭登.道恩(Langdon Down)所創用,當時用以描述智力功能極低的兒童,並沒有很強烈的負面意義。十九世紀開始慢慢演變成羞辱用語,指嚴重智能不足,用作罵人愚蠢、能力差。 時至二十一世紀香港,何奈白痴沒有倒退,甚至有泛濫迹象──白痴朋友、白痴生活、白痴愛情、白痴人生、白痴交通、白痴工作、白痴社會、白痴網絡、白痴舊聞、白痴黑紙,成就白痴的我。 當寫滿一張白紙,我就是一個白痴。 作者簡介: 林日曦,新晉填詞人,曾任職商業電台及天比高創作伙伴,2007年參與電影《東京鐵塔——我的父親母親》宣傳,《(東京鐵塔下)gulugulu》成為他第一首歌詞發表作,歌曲入選當年叱吒十大,至今發表作品大約 50首。2010年林日曦創辦創作單位「黑紙」,開始參與不同類型的創作如出版雜誌、MV導演及平面設計。
  • 特價 SA140.jpg
    .置業或自住人士均適用 .漏水及危險元件詳細圖示 .化妝樓注意重點 詹濟南(詹sir)驗樓多年,常聽說準業主買二手樓時因為上手業主沒有責任為下手業主跟進屋內問題而在驗樓時馬虎了事;也有業主以為裝修公司可以為他們解決樓宇問題,但卻常常事與願違。待業主受漏水問題纏繞、發生家居或行人意外,甚至發生塌樓事件時,已為時太晚了。 有鑑於此,詹sir特意編寫本書,就檢驗建築結構、漏水問題、危險元件的基本概念一一列舉,以便讀者掌握一些基本的驗樓技巧,初步了解樓宇狀況;並於本書最後加以〈需特別注意的檢驗項目〉一章,提醒讀者各項注意要點,慎防「化妝樓」。本書除適用於準業主外,如自住人士正擬定家居維修計劃或正為單位估價,均同樣相宜。 作者簡介: 詹濟南 作者詹濟南從事於香港建築界有二十五年,1988年畢業於香港理工學院(現稱理工大學)土木工程系,曾處理過無數大型建造及裝修工程。 詹先生於2000年開設Clerk of Works Services Limited,主要業務為樓宇檢驗工作,至今已驗過超過八千個新舊單位、也為新裝修的業主驗收過裝修工程約一百個、及處理約二百個因漏水而受影響的單位。除此以外,詹濟南也為公司取得多項項目管理工作或顧問工作,包括地鐵將軍澳線內商店的裝修工程技術支援服務、海洪工程有限公司在觀瀾的廠房建造工程管理工作、昂平360市集內商店的裝修技術顧問服務等。自2004年底開始至今,詹先生在香港有線電視《樓盤傳真》節目內「業主新『睇』驗」的環節中擔任驗樓嘉賓,講解及指出驗樓技術及樓盤質素。而 詹 先生也曾在《經濟日報》發表關於約二十篇有關驗樓文章。 著作有: 《驗樓常識100問》 《新樓檢驗》 《裝修監督與驗收》
  • 特價
    Out of Stock
    SA138.jpg

    都是童話

    $68.00 $54.40
    《都是童話》是一本關於香港明愛荃青及大嶼山社會工作服務的匯集,記載着一些受困苦人士的故事片段,闡述出他們的生老歷程,親友們如何支持他們、與他們並肩同行;明愛服務單位的同工如何發揮「明愛服務締造希望」的精神,幫助他們越過難關,內容感動、銘心,見證着在天主的愛和恩寵,縱然人生經歷不同程度的波折,只要懷着信心和希望,必可走出幽谷。 ──陳日君樞機 羅馬天主教樞機及天主教香港教區榮休主教 ============================================= 書中主人翁所經歷的不僅是肉體的苦楚,亦有心靈的傷痛,但他們竟然還可以迎風帶笑面對生命的挑戰,細訴戰勝頑疾、死亡,以及心魔的經驗。感謝他們示範了一場精彩的生命演練,告訴我們鬥志、堅持和家人的愛,能給予我們希望,讓我們學懂愛惜自己、家庭和生活。平凡的人物,但絕不平凡的故事,很感動! ──方敏生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行政總裁 ============================================ 在香港這國際都會裏面,每一個人都有着一個不同的感人故事。看過書中的人物故事內容,我深深被感動。很多時一些社會問題,大家只能看見事件的表面,但如果由故事的主角深入道出,更能讓我們深入了解。從中我學會接納和包容,相信出版此書的目的也是希望讓更多人去了解社會上各式各樣的人物故事,誠意推薦大家閱讀。 ──洪松蔭 香港單車手 ============================================ 作者簡介: 香港明愛(明愛)於一九五三年七月由天主教香港教區創立。目標是為貧苦大眾提供救濟及康復服務。明愛因應戰後初期動盪的社會,向弱勢社群提供援助,解燃眉之急。自一九五三年建立服務雛型以來,明愛一直致力協助那些尋求自我發展及自力更生的巿民大眾。作為一個提供多元化社會服務的機構,明愛與時並進,發展及優化各項服務。在社會變遷和面對種種挑戰下,明愛仍然不斷追求卓越,完善服務。明愛服務範圍廣泛,主要包括社會工作、教育、醫療護理和社區服務。 香港明愛「希望傳人」計劃 「希望」是我們對未來的盼望,期望將來的境況會比現在好。憑着這個信念,人才能積極地生活。然而人生並非事事順境,每當遇到困難時,我們往往靠着正向思維,以及得到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便能跨越困境,尋求出路,故此人與人之間互相支持是非常重要。 明愛是每一個人的同行者;明愛服務關心有需要的人,協助他們解決面對的困難,發揮個人才能,回饋社會,為無助的人帶來希望;明愛更鼓勵服務使用者成為「希望傳人」,透過關心和鼓勵他人,傳遞希望的信息。 為鼓勵個人、家庭及團體成為「希望傳人」,明愛社會工作服務於二○一一年開展「希望傳人」計劃。計劃旨在鼓勵人積極生活,發揮正能量,達到「正向思維、跨越困境、目標在望、常存感恩、回饋社會」,並與明愛一起推動人與人之間互相體諒和關懷的精神,建立一個共融和有希望的社會。
  • 特價 SA137.jpg
    《再來‧再試──我在亞視新聞部》,作者譚衛兒以事件當事人的身分,道出了「亞視新聞誤報前國家主席江澤民死訊」事件的前因後果,來龍去脈,引起社會極大的討論及迴響。而當中〈那位女士(The Lady)──昂山素姬〉一章,更與楊紫瓊主演的大熱電影《昂山素姬》(The Lady),不謀而合,簡直是文字光映相輝映! 第二本著作《這麼近‧那麼遠──中國新聞故事》,譚衛兒退開一步,以其資深新聞工作者的身分、採訪中國新聞的多年經驗,揭開採訪中國新聞的神秘面紗,當中千絲萬縷的人脈關係、官方稿件用語的明藏暗語、中美關係的變幻莫測、兩岸局勢的持續繃緊、北京奧運的台前幕後……在她筆下,脈絡清晰,一覽無遺。 第一章 中國情,中國是…… 第二章 外交情,外交是…… 第三章 奧運情,奧運是…… 第四章 記者情,記者是…… 書名《這麼近‧那麼遠──中國新聞故事》,正正道出了此刻香港人面對中國的忐忑心情──「這麼近‧那麼遠」。書中所述的中國新聞故事、採訪點滴,更極具通識價值,與新高中通識科六大範疇中的「現代中國」環環緊扣,是新高中同學的必讀書籍! 作者簡介: 譚衛兒── 小時候,大人說:「你太害羞了,長大後要大膽點」。長大了,發現自己挺貪玩,「蒙查查」初入行時,也以為好玩,不旋踵發現當記者其實不是玩,更不好玩。至於膽子是否因為當記者訓練得大了點,不敢肯定,但這次真的膽粗粗,在朋友鼓勵下,在明報出版社的支持下,出書了。編輯讓我來段簡介,把我難倒了,採訪新聞寫稿也沒那麼難,想起前輩的教誨:做記者的,特別做電視記者,一時間別人認識你,不是因為你有多麼特別,只因你報道的新聞有價值,所以記者做好新聞才是本分,自我膨脹要不得。由是決定,既是簡介,便一切從簡,皆因讀者要讀的是這本書中我想和大家分享的點滴,不是我本人。 但總得向讀者有點交代,於是回首,駭然發現自己真是萬二分的幸運:甫出道不久便能不時外出採訪,89年春夏之交在天安門廣場度過四十多個難忘的日與夜;亦見證香港過渡與回歸的風風雨雨;還有97後港人治港的起起伏伏;更有機會穿梭海峽兩岸,世界多國,採訪重大兩岸及國際新聞,既向市民報告香港最新脈搏;亦報道兩岸風雲變幻;全球化下的中國外交,及國際形勢;也因此意識到,做了記者,每天都有機會多學習一點,從一名青澀的新人,逐步成長,體驗從報紙到電視,再到今天迎接多媒體挑戰的時代進步。想當年怯生生走進《英文虎報》,三年多後加入亞洲電視,再到無線電視、有線電視,四年多年前回歸亞視,從記者到採訪主任,到新聞總監,到亞視新聞及公共事務部副總裁,一路走來,前輩同輩後輩的教導,扶持與支持不敢忘。 這些年來,也有幸到樹仁大學及浸會大學教導新聞課程,說是教,實則也被年青學子教,感愛香港年青人對新聞抱有的熱切的心。 短短四年多,亞視經歷幾許改變,但新聞部內,大家都有著不改的信念;做好新聞,輸器材也不能輸新聞。新人進來時,我會對他們說;「亞視未必能給你太好的待遇,但可以給你多些機會發揮。」我深信我沒有對他們講大話,這些年來,看著年輕的記者編輯成長,成熟,看著資深同事的不計教及無私的分享,我體會到,新聞部的「見步行步」,其實是「一步一腳印」,這每一步,台前幕後所有同事都出了力。我為「曾經擁有」這段與一眾好同事踏實認真地做新聞的日子而深感幸運。 正式離開亞視後,譚衛兒在2011年12月加入英文報章South China Morning Post《南華早報》任高級採訪主任,並旋即於2012年2月擢升為副總編輯。
  • 特價 SA136.jpg

    半個醫生ON CALL 中

    $60.00 $48.00
    "名人推薦 星屑醫生:「我衷心期待這本書能成為新經典。」 《On Call 36小時》羅仲謙:「實習醫生熱血奮鬥史,幽默寫實,非常好看!」 「『你心中一邊哼着歌一邊搓,你就會搓得對拍子,也不會覺得累的了。I want nobody nobody but you, I want nobody nobody but you!』牀頭有個醫學生搓得汗流浹背,牀尾有個大醫生在唱Wonder Girls當啦啦隊……」 Dr. Ray從小的志願就是行醫救人,成功考入讀醫學院後,才發覺當醫生原來殊不簡單,頻繁的考試、學之不盡的醫學知識、繁重的工作量……簡直就是「一入醫門深似海」!學醫期間,他天天歷盡各式奇事,備受各種心理、精神上的衝擊,包括首次解剖死屍、首次接觸絕症病人、首次直擊女人十級痛的生仔過程、首次被護士欺負、首次在醫院上課中途暈倒變成病人、首次搶救病人失敗……最後,他成功闖關,由醫學生搖身一變,成為半個醫生,遊走醫院各科。 實習醫生Dr. Ray以感性又幽默的筆觸回顧五年醫學生生涯的點點滴滴,帶你深入各個醫院重地,一窺堂奧,看盡人生百態,重點推介: -臭氣熏天的手術直擊 -七國混戰的生仔過程 -精神病房上演的四娘教仔 -急症室的奇難雜症大雜燴 同場加映:兩大醫學院面試實錄! 作者簡介: Dr. Ray 從小的志願就是當醫生,畢業於山區大學醫學院,現正輪流於某大公立醫院做實習醫生。雖然疲於拚命,但相當樂於救人。期望以小醫生的角色,去描寫大醫院內的人生百態,分享從醫生成長的心路歷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