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

  • 特價
    Out of Stock
    SA142.jpg

    子唱父隨

    $60.00 $48.00
    由教育界、寫作界、親子界著名的「父子檔」林廣輝校長 x 林澤銘同學執筆的《明報》專欄《子唱父隨》,一直深受讀者歡迎,專欄一再續寫,閉關無期。 一改以往由父親以家長式指令主導一切的傳統,《子唱父隨》的文章由兒子林澤銘主導領寫,父親林廣輝揮筆回應,親子真心話是當頭棒喝也好,具無比共鳴更妙,成為家長、老師了解年輕人心思的重要導航。 現在我們將《子唱父隨》的文章結集成書,讓大家為這對父子檔喝采,也讓自己借機一窺現今年輕人的心底話。 第一章 港孩VS港爸港媽 港孩:「港孩的自理能理能力沒錯是低,但這或不是他們所想的,他們也許抗拒過、反對過,但家長可有聆聽?可有理解?」 港爸:「就讓孩子當家作主,即使受傷,家長也毋須緊張。」 第二章 好乖偽壞學生是這樣錬成的 港孩:「港孩沒夢想?端看有沒有一個適合的學習環境。」 港爸:「港孩不是沒有夢想。只是他們的夢,未必是成人世界裏預定的路。因此,成年人要放下既有包袱,方能體會港孩夢想的多姿多采! 第三章 考試,豈止求分數? 港孩:「始終,我們一眾莘莘學子讀書的目的,都是為了考試——說起來「好灰」,但卻又是那麼的真實。」 港爸:「學生沒有錯,他們的「功利」是現實情況下衍生的產品,學識的追求是另一層次,無助獲得高分。」 第四章 這些年,我們哭笑不得的日子 港孩:「我們在大街小巷的喧嘩嬉鬧,才是我們浪擲飛揚過後,散遍各處的青春痕跡。」 港爸:「不要以為少年人的世界很清閒,他們也有不少事務和計劃,需要時間處理開拓。將時間還給孩子,讓他們當時間的主人,好好善用時間……」 作者簡介: 林廣輝 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第二中學校長 家有小說作家兒子林澤銘 父與子均喜寫作 林澤銘 九五年出生,今年十七歲,就讀中五,乃獨生子(不過沒有傭人),完全符合港孩條件。父母親戚有時都會說我的自理能力偏低,雙親不在身旁,就大叫救命,不懂這、不懂那;父母問問題,我通常回答「不知道」;最討厭PE堂,因為要動身跑步做運動,寧願留在課室伏在桌上……驟眼看來,本書作者確是典型港孩一名。 2011年書展,父子倆各自出版一書,父的是《港爸大戰虎媽媽》,子的是《港孩告白》,父子兵拍住子,是為佳話。
  • 特價
    Out of Stock
    SA150.jpg
    NULL
  • 特價 SA160.jpg
    走過的戰場和煉獄,Dr. Ray終於由半個醫生升級成為正式的急症室註冊醫生!一句「急症室好玩好多!」,Dr. Ray繼續滿腔熱血的搶救生命、看顧病人,再累亦堅持揮筆寫下急症室的所見所聞。他對工作的熱誠、對生命的愛惜、對病人的關心,透過一個又一個或溫馨感人或抵死好笑的小故事,深深感染着每位讀者。 「站在醫院的最前線,緊貼着社會的心跳,在急症室感受到的人情冷暖,猶如這個城市的寒暑表。每天上班都會遇上不同的人,他們有着不同的年紀、不同的國籍、不同的背景,來到我面前,有着不同的原因、不同的痛苦、不同的理由。」 一篇講述內地孕婦非法入境以求在香港分娩的《強國人要生仔》更在網上瘋傳,令Dr. Ray一時之間成為報紙爭相報道採訪的主角。本書為Dr. Ray第三本作品, 大力推介:  《強國人要生仔》  《超聲波機會爆炸》  《割腕的女孩(一)》  《疤痕痛》  特別加送「Dr. Ray的facebook單元」 「這幾年來Dr. Ray除了醫術專精之外,行文亦漸見洗鍊;所以我在推介本書以外,更祝他在寫作的領域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 作者簡介: Dr. Ray 從小的志願就是當醫生,畢業於山區大學醫學院,在某大公立醫院做實習醫生後,現正式成為急症室醫生。雖然疲於拚命,但相當樂於救人。期望以小醫生的角色,去描寫大醫院內的人生百態,分享從醫生成長的心路歷程。
  • 特價
    Out of Stock
    SA166.jpg

    走在醫院前線

    $60.00 $48.00
    為什麼要做醫生? 為什麼下午五時後在病房總找不到主診醫生? 為什麼是on call 36小時? 為什麼門診時病人大多未坐穩便被請出來? 為什麼有內外之分? 為什麼醫生畢業後還要讀書? 你想問醫生的問題,本書一一為你解答;你所不知道的醫療現場,本書統統為你記錄。在我們認知當中,醫生往往「神龍見首不見尾」;他們說話像外星人,根本聽不懂他們口中的「專有名詞」;他們能冷酷地宣判死亡的到來……但我們都不知道,在白色房間中,他們都經歷了什麼;我們都不明白,在白袍的底下,他們都思考着什麼;也許我們都忘記了,在醫生成為醫生之前,醫生也是人。Dr S帶你走到醫院前線,看到他所看到的,聽到他所聽到的,感受到他所感受到的。看畢本書,在下次看到醫生之時,或許你能對他們展露一個鼓勵的微笑,醫生與病人也不是那麼遙遠。 作者簡介: Dr. S 一個走在醫院前線多年的大夫,歷盡幾許風雨,看透世態炎涼。希望透過文字,小叫一下,把醫院內外不平事,展現讀者眼前。 我是一間公立醫院的前線醫生,從醫已八載。自小我便喜愛寫作,喜歡表達自己想法,喜歡與人分享自己的生活點滴。自醫學生時代,我已深深被醫院工作所吸引,一直希望把所見所聞與人分享。自正式成為醫生後,接觸病人的經驗越來越多,累積的經歷也日益豐富。我希望能夠把自己親身見到的故事結集成書,與大眾分享。我以往曾在部落格以「大夫小叫」作分享,得到不少回應,覺得甚有滿足感。
  • 特價
    Out of Stock
    SA77.jpg
    內容簡介: 踏入2009年,香港,甚至全球均繼續受金融海嘯、經濟衰退的陰影籠罩,香港市民在一浪浪大機構結業、裁員、減薪的風潮下,過著有一天沒一天的日子…… 彷彿,人心惶惶。 風雨飄搖,誰來承擔? 歷屆的香港十大傑出青年得獎人,在這當兒勇於為香港出頭、敢於為社會發聲,他們登上香港電台的巡洋艦,展開「傑青世紀直航」,在節目中就各自的專業界別,議論香港的目下困境與未來發展。法律、金融財經、醫療、教育、政治……每一環節都是香港的重要基石,環環相扣缺一不可,歷屆傑青為香港拼出路,有前瞻有策略,言簡意賅,妙語如珠,絕不掩飾。 為香港,不可不讀。 在此書中為香港發聲的香港傑出青年包括: 法律界 1995年香港十大傑出青年 陳文敏、1999年香港十大傑出青年 毛錫強、2000年香港十大傑出青年 梁美芬 藝術文化界 1979年香港十大傑出青年 靳埭強、1990年香港十大傑出青年 葉詠詩、1999年香港十大傑出青年 龍向榮 金融界 1984年香港十大傑出青年 葉迪奇、1992年香港十大傑出青年 阮德添、1995年香港十大傑出青年 龍子明 醫學界 I 1991年香港十大傑出青年 汪國成、1995年香港十大傑出青年 梁憲孫、1998年香港十大傑出青年 龐愛蘭 醫學界 II 2007年香港十大傑出青年 鄧智偉、2007年香港十大傑出青年 袁國禮、2007年香港十大傑出青年 袁孟峰 體育界 1977年香港十大傑出青年 郭家明、1995年香港十大傑出青年 陳念慈、1997年香港十大傑出青年 張偉良 社會服務界 1992年香港十大傑出青年 蕭智剛、1999年香港十大傑出青年 楊學明、2006年香港十大傑出青年 蘇婉嫻 資訊科技界 1995年香港十大傑出青年 麥鄧碧儀、2006年香港十大傑出青年 鄧淑明、2006年香港十大傑出青年 林景昇 教育界 1985年香港十大傑出青年 李偉才、1994年香港十大傑出青年 莫鳳儀、2005年香港十大傑出青年 洪詠慈 演藝界 1978年香港十大傑出青年 羅乃新、1993年香港十大傑出青年 倫永亮、1994年香港十大傑出青年 羅冠蘭 傷殘界別 1991年香港十大傑出青年 莊陳有、1996年香港十大傑出青年 林章偉、2001年香港十大傑出青年 潘健侶 創意工業 1985年香港十大傑出青年 韓秉華、1995年香港十大傑出青年 陳瑞麟、2004年香港十大傑出青年 葉智榮 工商業 1986年香港十大傑出青年 林光如、1991年香港十大傑出青年 李秀恆、1997年香港十大傑出青年 譚偉豪 政治界 1982年香港十大傑出青年 浦炳
  • 特價
    Out of Stock
    SA84.jpg

    我在民主黨的日子

    $60.00 $48.00
    內容簡介: 籌劃這本書的過程中,不少朋友好奇地問我:「有無搞錯,你入咗民主黨有幾耐,咁快寫書?」 我在去年底加入民主黨,成為該黨有史以來第一位女性立法會議員、第一位女性副主席,在我差不多二十年的從政生涯中,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值得一寫。 除了是給自己留一個紀念,同時,在編寫過程中,我以一個插班生不帶成見的客觀態度,探討政黨發展、民主派整合、女性參政、政黨紀律,和黨內有派的問題,並把部分篇幅留給多位黨員寫其個人觀點,包括屬於黨內少數聲音的「改革派」成員。久聞民主黨的「改革派」與「主流派」之間的紛爭,我認為黨員有不同意見是正常的,而我期望透過加強黨內溝通,不會忽略少數意見。 我亦把過去大半年的一些經歷寫進書裏,包括把違反議事規則的議員逐出議事廳、澳門試關、到孟加拉監察大選、在奧巴馬外祖母故居「到此一遊」等等。 在最後一章「卿姐與我」中執筆撰文的,是兩位前政策局長馬時亨和羅范椒芬、去年起再度與我在立法會共事的何秀蘭,以及關注性工作者團體紫藤的發言人林依玲,讓不同人從他們的角度表達對我的看法。 這本書寫給跟我一樣愛香港,愛民主,愛自由的人看,我希望大家的讀後感是: 值得一看。 劉慧卿
  • 特價
    Out of Stock
    SA86.jpg

    我的藍朋友

    $60.00 $48.00
    內容簡介: 《我的藍朋友》,可能是本年度最發人深省的作品。 人人都有權享受藍天 很多朋友好奇問:為什麼這書叫《我的藍朋友》? 就讓我在這裏解釋一下吧:「坐監」又叫「坐藍」或「坐籃」,皆因「監」、「藍」、「籃」字形差不多,但讀起來則「藍/籃」比較順耳,而我這本書所有故事都來自一些與監獄結緣的朋友,很自然地就想起了用「我的藍朋友」作為書名。 那又為何用「藍」而不用「籃」呢?因「籃」有種被困着的感覺,有點不自在;而「藍」則令人想起藍天白雲,給人美好晴天的感覺。在同一天空下,活着名式各樣的人,人人都有權享受藍天,在囚人士及更生人士也不會例外。 與在囚及更生人士接觸已近十年,我不敢說我很了解他們,只是我找對了跟他們做朋友的路。我曾經失望過、傷心過、悲痛過、難堪過,這些感覺全是他們給我的,我亦曾想過放棄,但每當我幾乎要放棄時,我又會想起他們帶給我的無限歡樂、安慰,及種種美麗的回憶,我不能因為一小部分冥頑不靈、不肯改過的人而放棄……調整自己的心態、重新上路,為他們「更生的心」搖旗吶喊! 希望透過在囚及更生人士的故事,讓更多人看到他們的進步、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從而協助他們步向更生大道;亦希望在囚及更生人士明白,要成功更生,就要靠自己踏出第一步,加上懲教署現時大力推廣工業及職業訓練(工業及職業訓練組──Industries and Vocational Training Section),在獄中已可以為未來作出準備。 葉韻怡 作者簡介: 葉韻怡 葉韻怡,現為香港電台《萬千寵愛》節目主持,十年前一個偶然機會下開始接觸在囚及更生人士,從此對曾違法人士改觀,希望用愛去感染他們重新做人。 不知何時開始,囚友稱呼她做「小天使」,能帶領他們從黑暗中看見藍天;二零零三年,懲教署委任葉韻怡為「更生天使」,協助向社會大眾推廣更生訊息,從此她的一對兒女(珏軒及彥妡)也被冠以「小小天使」的稱號。 多年來,葉韻怡走遍全港多個懲教院所,希望將社會上關愛的聲音帶進獄中,鼓勵在囚人士積極努力,為重返社會作好準備,同時亦將囚友們進步的成果帶到社會上,讓大家一同見證他們改過、更生的心。
  • 特價
    Out of Stock
    SA88.jpg

    港孩

    $60.00 $48.00
    內容簡介: 「港孩」,指今時今日香港社會的孩子。他們生於九十年代中後至二千年初,一個物質相對富裕、資訊爆炸的時代。年齡,由幾歲到十幾歲不等,都是高小至初中的學生。 「明樂新書《港孩》,是香港家長必讀之書,尤其是中產的父母,能自我反思孩子的教育,走上獨立自信的人生。 明樂總結香港高小至初中孩子的十種特徵,稱之為「港孩」。特徵都是負面的,但全部屬於事實。這些孩子,老師見得多,但歸納如此傳神,唯有明樂。 這些孩子,正要進入新高中課程,用港孩的文化,做大學生的夢,令人有盲人騎瞎馬,不寒而慄的恐懼。 明樂的觀察,懷着赤子的熱心。新高中學制與港孩的未來,未可預知,但明樂的新書和憂慮,如空谷足音,發人深省。 這是教育少有的好書,就像閱讀自己和孩子,如魚飲水,冷暖自知。」 張文光(教協會長,立法會議員) 「談教育,要有點火。否則,便會好像某些報刊的親子版上的專家意見一樣,兜兜轉轉,從不真正進入問題。 我認為面對現時香港千瘡百孔的學習環境(不限於學校,還包括家庭),並沒有一個答案或一套解決方法,但卻需要持有一種真真正正進入問題的態度。 這回黃明樂寫教育、港孩、新高中、教育改革、學校、學生、學習、家長,字字肉緊。想她必定是基於近年豐富的第一手經驗,深入觀察,而且甚有感受,心裏有很多說話,不吐不快。 黃明樂將她的觀察、感受、分析、意見整理成書,拋出了很多值得我們好好反思的問題。」 呂大樂(香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作者簡介: 黃明樂 在香港土生土長 自由身教育工作者,過去三年曾走訪逾20間大、中、小學及教育中心,主要任教時事通識、辯論及英語話劇課程,其中大多為「新高中課程」衍生的預備班 曾任特區政府政務主任(AO)、梁家傑特首選舉競選經理;現職自由創作人、明報專欄作家、香港電台客席主持、樹仁大學客席講師 相信人生最緊要好玩,但玩也應該玩得很認真 網址:www.wongminglok.blogspot.com 電郵:[email protected]
  • 特價
    Out of Stock
    SA103.jpg
    內容簡介: 「我和孩子玩耍的歡笑聲、妻子和病人對我的信賴,都留下永久的感情──是這些支持了我坐在書桌前寫下這些記憶。」作者以故事的形式介紹不同的疾病,希望令讀者有一點同感、一點想念、一點知識吧。 這本書有一個特點就是每個故事後都是一個病情,所以讀者可以從目錄找每個故事的內容,亦可以找尋不同疾病的解說。
  • 特價
    Out of Stock
    SA127.jpg

    港爸大戰虎媽媽

    $58.00 $46.40
    《虎媽的戰歌》( Battle Hymn of Tiger Mother)一書出版後,引起社會廣泛的關注和討論,作者蔡美兒(Amy Chau) 為美國耶魯大學法學院教授,在書中分享如何運用嚴厲管教子女的方法,令致两名女兒,蘇菲亞和露薏莎獲取不凡的成就:她們是模範學生,也是資優生,在學校每科成績都取得A級。在音樂方面,二人獲獎無數,長女蘇菲亞14歲就在卡內基音樂廳登台演奏,露薏莎曾獲小提琴神童獎,也是青年管絃樂團的首席樂手,受到不少讚賞。這種軍訓式訓練傑出子女的方法,美國人嘡目結舌,不明所以,認為這是中國式父母管教之道,而星加坡及韓國等地,卻有不少家長認同這種教法,至於香港一地的港爸港媽則滿腹疑竇,半信半疑,一方面當然期望子女也如人家女兒一樣,科科攞A,學業有成,但另一方面又懷疑高壓專制的管教方法真的可行,在有效的教育子女方法的路途仍在尋尋覓覓、兜兜轉轉…….
  • 特價
    Out of Stock
    SA128.jpg

    港孩告白

    $58.00 $46.40
    市面上,有關「港孩」的話題,炒得火熱;有關「港孩」的書籍,也如雨後春筍,一本接一本。可是,不論哪一本,執筆的,都是成年人,他們都在想當然,他們都在自說自話。 他們,真的有聽聽少年心底話嗎? 他們,真的了解港孩嗎? 終於,有位港孩,不惜以真正孩子之身,站出來為他們這一代說話,他的告白,才是真正的,孩子們要告訴我們的話!
  • 特價
    Out of Stock
    SA131.jpg
    放棄以後……會是什麼? 七個少女墮胎的真實個案,七段不一樣的故事。 May,懷孕時只得16歲,男朋友不想要,懷孕時又有毒癮,到了五個月才墮胎。但這也使她認清了身邊人,下定了決心離開毒品,潔身自愛。 Piano,懷孕時19歲,因沒有使用正確的避孕方法而懷孕,最後與男友商量,在社工跟進下,經過深思熟慮,理性決定終止懷孕,萬幸並沒帶來什麼情緒困擾的。與男友亦感情穩定。唯覺得,以後要多做善事來補償。 Ivy,17歲、18歲時做過兩次墮胎手術。墮胎後,十多年來總會夢見那兩個被打掉的孩子,走不出心理陰影。決定以後不再當媽媽,因此與拍拖六年的男友分手,不準備再戀愛.。 Jacqueline,懷孕時24歲,因為不想與孩子的爸爸結婚,所以選擇了終止懷孕。手術後,子宮有輕微發炎,以及小便失禁。 Hilda,懷孕時19歲,懷孕後才知道男友是已婚人士,還有一個11歲兒子。終止懷孕後,以後都會有經痛,並且認清了情人的面目。 海海,懷孕時18歲,在父親的強逼下,帶着她去做墮胎手術。很多年後,她總覺得失去的孩子是個女的,非常渴望自己可以跟女兒見面,親自把孩子帶大。 Tracy,懷孕時20歲,在發現男友出軌後,卻被男友打傷了,更意外發現自己懷孕。最後作出了放棄孩子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