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E7%B4%AB%E9%9D%92%E9%9B%99%E5%8A%8D%E9%8C%84

  • 特價
    Out of Stock
    MM407_cover_full_output
    內容簡介: 這本集子收錄了香港四十多位中小學生的一百二十多篇習作。這些習作是可資借鑒的作文範文,是孩子們用心血澆灌的花朵,是他們前行的足跡和奮鬥的剪影,也是他們人生旅程中值得珍藏的永久紀念。 寫作是用心靈創造精神產品,頗費心血。但如果寫出能打動自己和讀者的佳作,那種巨大的快樂和成就感也是無與倫比的。希望這本集子的出版,能增強孩子們對寫作的興趣、信心和成就感,並幫助更多中小學生提高寫作水平。
  • 特價
    Out of Stock
    mm363_cover

    香港就快香

    $68.00 $54.40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作者刊於《明報》、《信博》、《香港獨立媒體》、《信報》、《輔仁媒體》的政治、文化評論文章,以其豐富閱歷及相關理論,活用國際數據,精細分析,配以辛辣文筆,巧妙地將文字引入另一層面,和讀者一起在混沌中看清世事。《香港就快香》全書凡六章,以港中、中國、管治、經濟、民主、文化為界,且記且論,幽默諷刺。 內容節錄: 一夕無眠 愛爾蘭一家遍佈全國、擁有150 間分店的咖啡室, 名叫Insomnia,中文意思為失眠。究竟是顧客睡眠不足,飲了此店咖啡提神,還是飲了此店咖啡失眠,這兩個情況都可能發生,視乎每人而定。咖啡裏的咖啡因能抑制大腦接受人體釋出而促進睡眠的腺苷(Adenosine),飲了咖啡後,咖啡因在人體的半衰期(Half-life)需要5 至7 小時才完成。換句話說,下午4 時飲的咖啡,到夜晚11 時上床,可能尚有甚多咖啡因在體內,因此會破壞睡眠質素。美國人的平均睡眠時間比半個世紀前少了一個鐘。現代人的失眠問題愈來愈嚴重,全球大約三成人有失眠狀況,以下是各地市民的睡眠情況…… 夜鴞議員 香港人實質工作時數過長,眾所周知,24 小時服務的行業工種也多。根據資料,每人的晝夜節律不同,大概四成人可以早上起床,三成人喜歡夜睡,要睡至接近中午,餘下的人則介乎於這兩類。故此,香港人要了解本身特質,尋找適合自己的職業,可免睡眠質素下降,影響自身健康。 話說回來,公職人士也要為公眾利益,看看自己是否適合「早上起床」返工,公務員如是,立法會議員如是。政府可能知道泛民裏有很多屬夜鴞型的議員,即是他們很難早起床,故此有些爭議的議案都安排在早上9時投票,泛民議員缺席,議案較易被通過。 例如最近的議案《就受所有政府發展清拆行動影響的露天或寮屋業務經營者》,朱凱廸議員曾說特惠津貼不足,議案原先是有機會被否決的,可是在7 月18 日早上9 時15 分投票時,泛民的范國威議員、譚文豪議員、涂謹申議員、梁耀忠議員、毛孟靜議員、郭家麒議員、郭榮鏗議員、葉建源議員、黃碧雲議員、楊岳橋議員、許智峯議員共11 位竟然缺席,最後議案順利通過。是否上述議員太夜入睡而唔知醒抑或另有別情呢?更令人失望是受議案影響的新界東選區所謂「關鍵一票」楊岳橋議員與范國威議員也缺席,新界東選區選民就始料不及了。 作者簡介: 龔祖兒,香港仔,九龍油麻地留產所(Maternity Home)生,先輩五百年前由滬遷粵,父母和平後來港。《信報》、《信博》、《輔仁媒體》、《香港獨立媒體》時政文化評論人,著作有《香港真是提款機》(2015)、《香江今非昔比》(2017)、
  • 特價 Untitiled

    香港戰後風雲錄

    $80.00 $64.00
    一九四五年二次大戰結束,日本投降,中國抗戰勝利,香港光復。但英國拒絕交還香港主權並搶先接收,而當時中國政府無力抗爭,以致香港繼續成為英國殖民地超過五十年。 本書主要記述香港光復初期這段歷史,內容包括許多鮮為人知的史實。其中特別令人感興趣的,有中英對香港主權的爭拗;接受香港日軍投降的權力和儀式所引起的外交風波;中國軍隊大批進入九龍真相;《華僑日報》命運和《國民日報》被封事件等等。 本書初版於一九九六年,為《香港戰史系列叢書》的壓軸卷,亦是關心香港淪陷史者的必讀參考書。適逢二○一五年為抗戰勝利和香港重光七十週年,明報出版社現特予再版,以紀念抗戰勝利,並緬懷謝永光先生。 作者簡介: 謝永光,(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九八年),廣東東莞人,香港出生。香港史專家、資深報人、針灸學家、中醫教育家。 歷任香港報刊港聞版編輯、專欄作家、香港中國針灸協會會長、香港中醫學會學術顧問、廣州市中醫學會名譽顧問、美國針灸醫學會顧問、暨南大學醫學院客座教授、湖南中醫學院客座教授,對文史及傳統醫學有湛深研究。曾在《明報》副刊主持「包教曉信箱」二十餘年。後專心研究香港抗戰史,著有《戰時日軍在香港暴行》、《三年零八個月的苦難》、《香港抗日風雲錄》、《香港淪陷 : 日軍攻港十八日戰爭紀實》、《香港戰後風雲錄》等,填補了香港淪陷前後歷史的空白。
  • 特價
    Out of Stock
    Cover 2019 Output
    內容簡介: 傲慢衍生偏見,偏見助長傲慢。香港需要拒絕淪為情緒宣洩之地。本書收錄過往一年《亞洲週刊》「香港評論」和零傳媒「獨家」微信平台,十五位來自香港各界作者的近六十篇時評,引領讀者了解真實的彼此,告别筒單的評判,放下固有的傲慢與偏見。 作者簡介:     邱立本 《亞洲週刊》總編輯。二零零六、二零零八及二零一二年被中國網民選為一百位公共知識分子之一。二零一零年獲星雲真善美新聞獎;二零一一年獲SOPA最佳評論獎。畢業於台灣國立政治大學經濟系,曾任台北《中國時報》編譯,獲紐約New School Social Research碩士,柏克萊加州大學研究員。曾出版《匆忙的文學》、《新聞激情筆記》、《文字冒險家》、《保釣‧風雲‧急》、《香港民主不能失去中國》、《誰讓「港獨」的子彈飛?》、《民間中華爆發力》等。
  • 特價
    Out of Stock
    SA186.jpg

    香港政局思潮

    $82.00 $65.60
    內容簡介: 第一章 香港政局思潮 第二章 理想與事實 第三章 淺論教育 第四章 評析世界政局 第五章 旅歐有感 作者簡介: 葉劉淑儀,1972年畢業於香港大學英文系,獲一級榮譽學士學位。她求知若渴,分別在不同的人生階段修讀了三個碩士學位課程:格拉斯哥大學文學碩士(主修文藝復興時期詩歌)、史丹福大學史隆管理課程碩士和較近期的史丹福大學東亞研究文學碩士。她在1975年加入香港政府,其後晉升至保安局局長,並於2003年辭職。她從美國進修回來後,在2006年7月成立智庫「匯賢智庫政策研究中心」,2008年9月獲選為第四屆立法會議員,2012年成功連任,同年獲委任為行政會議非官守議員。2010年12月,葉劉淑儀女士創立「新民黨」,獲選為黨主席。 現時她把時間用於服務行會及立法會、管理「新民黨」和「匯賢智庫」、進行政策分析、撰寫專欄文章及參與各式各樣的無償公共服務。
  • 特價
    Out of Stock
    B225.jpg
    內容簡介: 救護員每天站在最前線與死神角力,遇上天災、人禍,第一時間趕赴意外現場拯救傷者。再恐怖的場面,再噁心的景象,他們都勇敢面對,從來不會畏縮。 手執血淋淋的斷手,餘溫猶在的斷頭;皮膚腐爛,活人身上生滿蛆蟲,猶如「活腐屍」;燒成熟肉的斷腳,肉香味撲鼻而來;清晨樹林中遇吐舌突眼吊頸屍;病人鬼魂留守救護車,不願離去……
  • 特價
    Out of Stock
    SA161.jpg

    香港教育大龍鳳

    $68.00 $54.40
    王師奶對教育先天下之憂而憂,年前向一位中學校長請教,問曰:「香港教育亂晒龍,原因何在?」他不假思索答:「太多『大龍鳳』」。校長所言,證實小婦人平素觀察無差。整個教育界做緊「大龍鳳」,辦學團體帶頭做,學校跟着眼神做,遇到善觀氣色的校長,加多兩錢肉緊兼兩安士鞋油做到加零一。鄰校做「仙鳳鳴」,我就做「大龍鳳」,你唱「落街無錢買麵包」,我就用豆沙喉唱「一葉輕舟去」,鬥長氣,鬥浮誇,鑼鼓喧天,唱到街知巷聞。老師們扮什麼?全港都「大龍鳳」,只有做埋一份,扮過河卒、梅香躉,一齊唱,一齊扮嘢,香港教育就在吵吵鬧鬧的鑼鼓聲中打困龍,無出路,愈走愈掘頭。 「為了莘莘學子的前途,王師奶可以不眠不休,翻箱倒篋,跟教育官員『斤斤計較』;為了不讓教育界牛鬼蛇神胡作非為,她可以不顧儀容,聲大夾惡,直斥其非。」 ──連燕玲(前明報教育副刊掌舵人) 「拜讀王師奶的文章好多年了,除了因為我們是報紙專欄的『鄰居』,也因為王師奶向來斗膽狠批教育,時而撕破官員虛假面目,時而道出教育政策的魔鬼骨節,讓教育持份者時刻警醒,給怪獸家長們當頭棒喝。」 ──屈穎妍 關心子女,關心教育,師奶一定排第一。時為2002年9月,王師奶登陸《明報》「教得樂周刊」,開始了專欄「論盡教育」。當年,教改開展三數載,學校翻天覆地改,順手拈來的有成立家長會,家長地位一夜暴漲;縮班殺校,教師飯碗隨時不保;愉快學習,高喊求學不是求分數。 王師奶雖然一介介女流,但針砭時弊不問性別。王師奶每天讀幾份報章,抓住最觸動家長神經的教育新聞,幾百字內論盡政策,分析問題有根有據,嘻笑怒罵也有建議。王師奶有時化身王女俠,路見不平,一定拔刀。做得好的一定讚,做不好的,不管你位居何處,照罵可也。這些年來,王師奶不屈不撓,為香港教育把脈。 不管你是否怪獸家長、美國虎媽,不論你是否教師校長、教界中人,關心香港教育的你,都應該一讀,看看香港的教育,如何來搞「大龍鳳」。 其他作品 SA123《倒瀉籮蟹的香港教育》
  • 特價
    Out of Stock
    BH68.jpg

    香港望族

    $88.00 $70.40
    內容簡介: 香港歷史上出現過不少名門望族,他們對香港以至中國近代史均有深遠影響,有的在今日的香港政治、經濟或文化領域仍佔重要地位,叱吒風雲。亞洲電視新聞部資訊科製作了《香港望族》節目,並加入更多資料及珍貴圖片,輯錄成書,與大家分享十五個極富傳奇的家族故事,一起見證香港歷史。 歐裔華人──何東家族:何東的父親其實是洋人,為何他自己及香港社會都視他為華人?為何這個「華人」可以在殖民地時代取得如此尊貴的地位?他和他的家族又如何見證了香港乃至中國的政治、經濟及社會發展? 父子外交家──伍廷芳家族:伍廷芳是香港首位華人執業大律師,首位華人太平紳士,首位華人立法局議員,他卻投身清廷李鴻章門下做幕僚。時代浪潮究竟如何讓伍廷芳在中國近代政治、外交、法律改革方面大展才能呢?伍廷芳逝世大半個世紀之後,後人捐贈價值數億元的文物給中國政府,當中有什麼因由? 買辦世家──莫仕揚家族:據統計,一九三七年前,莫氏家族約有一千名成員在太古洋行及相關公司工作,擔任要職,故「買辦世家」的名號亦由此而來。不過,買辦制度於一九三七年廢除後,這個行業便步入黃昏期。自此以後,莫氏家族的後人,改為從事其他行業,並在各行各業中發光發亮。 留美幼童──周壽臣家族:周壽臣是第三批留美幼童,回來後卻適逢國家發生連場的戰爭,中日甲午戰爭戰敗,大清三十年的洋務運動亦慘淡收場,其後辛亥革命爆發,令到周壽臣擁有才學卻沒有用武之地,年介五十歲的周壽臣決定辭官歸隱,回到他的出生地──香港,打算就此終老,但他並沒有想到,回港後的日子,才是他精彩人生的開始。 李茂枝繁──李石朋家族:由李國能任首席法官的香港終審法院於一九九九年關於居港權問題的判案,造成中央回歸後第一次釋法。李氏三傑,各當一面,他們的父親、叔父、伯父、祖父以及曾祖父,都是如此。李氏一門可能是歷史上影響香港經濟、政治和社會最深遠的華人家族。 傳道授業──何福堂家族:何福堂是當年全香港第一位被按立的華人牧師;何福堂的兒子何啟既是醫生,又是律師,是香港不可多得的華人精英,更打入英國殖民統治者的上流社會。 濟世家業──李樹培家族:香港為人熟悉的養和醫院,是由李樹芬家族創立的。李樹芬將療養院的業務改為以治療為主,並以他的精湛醫術為醫院業務發展取得了突破。李樹芬逝世,李樹培接任院長一職,繼承兄長的遺志,積極發展和建設醫院,為醫院購入最先進的醫療儀器。七十年代初香港經
  • 特價 列印

    香港柒錄

    $78.00 $62.40
    內容簡介: 一本雖然說不出什麼大道理但看完之後非常有親切感的香港歷史書 「吓?香港歷史?好悶啫——」 事實真是如此? 知不知道,肥仔跌落渠之前,香港早有一位重量級「海底奇兵」? 仲有老牌遊樂場裏面亦上演過「荒失失奇兵」? 早年在香港開銀行或者開鑄幣廠,是不是就可以一世無憂? 平民又可不可參與地皮拍賣對抗地產霸權? 舊茶樓與消防局、月餅會與街坊、選美會內、馬場以外, 在歷史的縫隙中又有什麼笑料猛料? 歷任港督咁疊馬,有被暗殺過、被笠綠帽、被毒親, 故事多多的他們如果有個whatsapp group, 又會傾咩嘢「些牙」咩嘢? 「吓!咁搞笑?」 歷史好悶?睇你點睇啫! 作者簡介 : 「港識多史」希望以簡單有趣的方式介紹香港本土歷史、文化,為我們留下記憶。 「港識多史」諧音取自香港地道特色食物「港式多士」。香港人喜歡下午茶,亦是眾所周知的「三點三」,普遍市民在茶餐廳點一杯奶茶、吃一件多士,別看小奶茶多士的組合。以前西餐廳價格昂貴,一般平民無法負擔,所以上一代香港人就創立冰室,仿照英式下午茶。奶茶與多士組合象徵了香港東西合壁的地位,造就了「港識多史」。 「港識多史」之所以能夠成軍,全靠最初的一個信念:「愛香港而相信香港的歷史是引人入勝的。」 就是「香港人」三字,將我們連結起來。由當初在各大學Secrets Facebook Page招募夥計,到後來組成港識多史團隊,在職、在學的我們;來自不同學院、學科的我們,都相信一點——只要肯為香港史事寫下去,就會有人願意看。 在二〇一六年十一月,港識多史於Facebook 刊出第一篇故事,一同用文字發掘搜羅有趣而影響深遠的香港小故事,務求在彈指間略過的News Feed中,令大家停駐一分鐘,重新認識我們的香港。在無宣傳經費加上「hea底」的情況下,我們慶幸得到網上讀者們的支持,更先後接受了《香港01》、《蘋果日報》、《明報》和《中大通訊》的訪問。 相信未來我們仍能繼續為大家帶來一篇篇鮮為人知、值得津津樂道的本地歷史小故事。
  • 特價 HK14.jpg
    香港昔日是一個小漁港,自中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便割讓給英國……這段耳熟能詳的史料,你當然知曉,但你是否知道: ‧九龍本是租借並非割讓? ‧新界是怎樣誕生的? ‧屯門乃古代海防重鎮? ‧水警總部前身竟是鴉片船? ‧大海盜張保仔搖身變武官? ‧誰是首位華籍立法局議員? ‧世紀前的監獄生涯是怎樣的? 本書以「政海風雲」、「民生百態」、「人物千秋」三方面細述香港早期歷史,輔以大量資料圖片,將香港數百年來的演變娓娓道來,為你解開香港歷史之謎,是認識香港近代史必讀之物。 作者簡介: 爾東,廣東番禺人。現任中國歷史教育學會副主席,香港通識教育會副主席。著作有《簡明香港歷史》、《香港史教材套》、《香港古蹟考察指南》、《舊香港》、《漫談香港史》、《香港歷史之謎》、《趣談香港街道》和《趣談新界街道》等。筆者更經常在報章發表有關香港歷史的文章,及多次擔任香港歷史講座之講者和香港史古蹟考察之導賞員。
  • 特價
    Out of Stock
    BH67.jpg
    內容簡介: 香港電台電視部製作了兩輯的「香港歷史系列」節目,現把節目內容輯錄成書,重新編寫,增添更多資料,讓讀者從現存歷史地標中了解香港歷史,在穿梭今昔之間,重拾對歷史的記憶。此外,在翻閱本書之餘,還可到香港電台網站重溫電視節目,在文字與影像的互相配合下,增加對本地歷史的興趣。 對於你生長的這個城市,你的了解有多少? 新一代對香港回歸前的歷史的認識,大概只限於百多年前的小漁港、如何淪為殖民地、三年零八個月的痛苦日子(到底有多痛苦,你又清不清楚?)及工業的起飛與沒落。再深入些?考試又用不著,哪有人願意花工夫去研究?然而,清楚本土歷史,才不枉生為香港人! 本書將香港電台電視部的同名製作《香港歷史系列──穿梭今昔 重拾記憶》部分精彩內容結集成書,輔以珍貴的歷史圖片及現代相片作出陳述,帶領讀者穿梭今昔,了解香港百多年來的點點滴滴。內容分為五大範疇,包括西方文化的輸入、中外衝突引發的事件、華商的崛起、中國巨變下的香港和中國文化的傳播,當中論及十七個歷史課題,令人閱後思潮澎湃!〈淪陷前後〉提及港人、英軍及加拿大士兵的悲壯抗日事迹;〈反蓄婢運動〉使我們了解到舊社會的「妹仔」現象;〈華商與善行〉將令香港引以為傲的華人慈善事業歷史娓娓道來……精彩的歷史故事紛呈眼前,使人欲罷不能。 此為了解香港歷史必讀之作,不可錯過! 我們深信節目要增加接觸面,以跨媒體的方式播放,透過多種渠道去接觸大眾,是方法之一。本節目除電台、網頁等全面配合以外,電視節目內更嘗試利用電腦特技,糅合歷史地標及事件,務求為觀眾帶來新的視野、新的感受,使觀賞歷史的同時,穿梭時空,遊走於今昔之間,真正做到「穿梭今昔,重拾記憶」。 ── 廣播處長 黃華麒先生 除製作紀錄片外,港台更邀得資深傳媒工作者及對香港歷史文物素有研究的陳天權先生就每一集之專題撰寫文字介紹,結集成書以作配合。是書文筆暢達,內容翔實,正好與電子版互相補足,收牡丹綠葉之效,值得向大家推薦。 ── 節目顧問 丁新豹博士 二○ ○ 八年, 香港電台電視部利用先進的電腦特技, 以「重組式紀錄片」形式,重現了香港歷史面貌,這是從今天的「無」,回到從前的「有」,對歷史感淺薄的香港,貢獻極大。二○一○年,他們再接再厲,繼續追迹,完成另一輯《香港歷史系列》。歷史研究者深知這工作艱難,但為香港故事存真,他們都不辭勞苦做了。 ── 節目顧問 盧瑋鑾教授 本書條
  • 特價
    Out of Stock
    SA100.jpg

    香港濫K

    $68.00 $54.40
    內容簡介: 黃仁龍司長領導的「青少年毒品問題專責小組」認為由於問題嚴重,在宣傳教育的定位方面,必須停止使用「濫藥」這個比較委婉的名稱,而直接定性吸K仔類毒品為「吸毒」。傳媒不斷有報道青少年濫藥吸毒的新聞,其中包括幾位本地及海外出名的藝人。根據禁毒常務委員會的資料,過去四年,香港青少年吸毒人數飆升五成七。即使是四年前,每十萬名中學生中已有逾萬人吸毒。其中新界的元朗及北區是重災區,兩區「叮噹馬頭」,吸毒人數在十八區中排行一二。 然而,醫護人員所做的全是下游工作,對整體的抗毒形勢影響不大。醫院接收及治療較嚴重的病人,很多病人來到專科門診及醫院時,已經受到永久性的傷害,很難治療,甚至不能康復了。許多醫護同事都為此感到無奈,面對狂瀾,無助無力。,大家都問「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於是,醫院管理局新界東醫院聯網總監暨威爾斯親王醫院行政總監馮康醫生,帶領一群社工及醫護人員,轉戰上游,夜探「夜青」,在北區開展「U R OK」( you are off K )先導計劃,替有吸毒習慣的青少年做身體檢查,引導他們戒K戒毒。 《香港濫K》此書輯錄了許多真人真事的個案,每篇文章皆由醫生、社工執筆,他們將日常接觸的個案、處理的經驗、親身的體會,轉化成文字,因此書中包含多方面的內容,有豐富的資料,有感人的故事,亦有醫生細說索K的後果,如認知偏差、對膀胱的損害、為什麼要十五分鐘上一次洗手間(皆因它的容量已少過100毫升)、家人關係 的破裂等等;當然還有濫K者內心的掙扎的故事。 相關視頻:馮康談《香港濫K》 作者簡介: 馮康 醫院管理局新界東醫院聯網總監 威爾斯親王醫院行政總監 作者 馮康 朱秉榮 曾煥彬 鄧惠芳 方淑儀 劉蕙敏 林明 麥肇敬 陳虎 蔡偉略 吳桂生 鄭志民 林明 雷翠雯 鍾維壽 朱秀群 賴寶山 姚大衛 鄧國禧 文志賢 周國俊 杜玉玲 黃穎儀 陳欣欣 黎家慧 劉知行 莊義雄 李敏儀 林愛蘭 雷翠雯 李宏業 蘇景桓 詹俊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