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

  • 特價 C-BA137-c
    內容簡介: 什麼是西草藥師(Western Herbalist)? 西草藥師是指受過西方藥草應用醫理訓練的專門醫護人士。由於西藥草在不同地方,受着當地文化影響,有着不同的使用歷史,因此西草藥師在不同地方的醫療角色亦有不同;亦因為這個原因,西草藥師在不同地方,有着不同的稱號,例如,在英國,受過臨床訓練並已註冊的西草藥師會被稱為醫學西草藥師(Medical Herbalist);但在加拿大則有特許西草藥師(Chartered Herbalist)及註冊西草藥師(Registered Herbalist)兩種。而英國的醫學西草藥師則與加拿大的註冊西草藥師擁有相等的專業地位。   《Hea做西草師》並不是一本教科書,亦不是一本園藝興趣叢書,而是一本讓您安坐家中就能夠輕輕鬆鬆,領略一下做西草師樂趣的趣味指南。書中所提及的藥草製作及專業知識,都是西草師日常工作的一部份。目的是希望讀者能體驗西草師的專業工作,從而誘發應用西藥草的興趣。 作者簡介: 陳雅詩 為香港註冊心理學家(Registered Psychologist)、加拿大特許西草藥師(Chartered Herbalist),以及製藥技師(Pharmaceutical Technologist)。 自二○○一年開始,她在香港多間大學從事研究及擔任客席講師及相關教學工作。日常興趣廣泛,當中包括菲林攝影、看書、珠寶設計及鑑證、品酒及吹水。 陳德宜 為香港中文大學生化系博士,早在十多年前開始,對疾病機理產生濃厚興趣,具有營養學背景,近年則着重西藥草方面研究,並成為加拿大安大略省註冊西草藥師(Registered Herbalist),希望帶給大家另一個維持健康的「天然」選擇。着重觀察的她,興趣為菲林攝影、看書及繪畫。
  • 特價 Green Hell Cover 0418 output_final

    綠色地獄

    $68.00 $54.40
    《綠色地獄》於第十五屆中文文學雙年獎,榮獲兒童少年文學組別獎。 內容簡介: 真實/虛擬 地獄/天堂 天才/瘋子 只是一線之差 二〇一〇年末,香港發生史無前例的連環謀殺案,城中多處地方陸續出現少年沉迷電玩而離奇猝死命案,神秘的電玩儼如一道惡毒的魔咒,奪去無數年輕的生命,全城人心惶惶。 警官關Sir和年輕警員Richard奉命徹查事件,為了解真相,Richard更以身犯險,不顧旁人勸阻,闖進電玩世界,親歷疑幻似真的虛擬地獄境地。然而,沒有人能猜到,一切異象,竟與一場森林保衛戰有關。 當虛擬與真實交錯,人與自然陷入角力,朋友、親人和同僚都被捲入困局,他們如何突破重重危機,拯救眾人? 作者簡介 : 演然 以寫作為生活,以寫作為工作。 曾獲青年文學獎公開組季軍,寫詩寫散文寫小說寫科幻寫電視劇寫電影寫舞台劇寫音樂劇寫歌詞寫專欄寫教科書寫兒童故事,還有寫生(畫畫),無「寫」不歡。
  • 特價
    Out of Stock
    c-MM342-a
    內容簡介: 「我知道米雪是教琴老師,後來才知道她曾經是女強人,曾經在德國留學,攻讀博士學位,她德國的博士論文不是立法會某些議員的虛擬學位可比,嚴謹認真,非要七、八年才可畢業。但因她丈夫潘醫生動之以情,故中途退出成為潘太,再在IBM當高層,然後經禱告後成為全職母親,並利用空檔當鋼琴老師。性格使然,教授無比認真,又有愛心,學生成績當然出色。 她每賣一本書,就有人為此愛上音樂,或許一名暮年朋友因重新學習而讓日子過得更有意義而抖擻精神,八歲和八十歲不都一樣要過那一天廿四小時嗎? 音樂原來可以超越時間,跨過歲月。」 張堅庭(香港名導演) 作者簡介: 鄧佩芬 鄧佩芬老師於香港中文大學修讀新聞傳理及音樂,後至美國攻讀工商管理碩士,並在德國進修市場學博士,曾在IBM和Xerox公司市場部工作達十年。其後轉職為鋼琴老師,授課二十多載,同時兼任英國皇家音樂學院級試、文憑試和教學證書課程之傳譯員,更獲邀在am730報章專欄撰寫教學心得,及在國際聯校音樂比賽和國際青少年音樂及藝術比賽中擔任評判。鄧老師綜合其在工商管理及音樂上的知識和經驗自創多個教師工作坊,包括「管理家長期望達至三贏」、「從市場學看招生策略」、「ABRSM Side Tests滿分的竅門」、「皇家鋼琴考試拔尖秘笈」、「金齡鋼琴導師證書課程」、「聽力逐級講」、「從啟蒙到五級及家長管理」等,協助老師開拓音樂事業和改善教學質素。近年在中港澳三地舉辦近四十場教師工作坊,好評如潮。並創辦金齡鋼琴教室,銳意將學琴的樂趣及好處推廣至金齡人士。
  • 特價 B449_cover

    假如我們有個然後

    $78.00 $62.40
    內容簡介: 你心裏會記掛朋友。 你知道你的朋友都是好人, 一定會把你好好安慰, 足以抵消情人對你的壞。 主角在友共情之間,一方面希望找尋證據與他畫清界線,嘗試釐清彼此的關係;一方面卻陶醉在這模糊不清的氣氛下,享受著那點點亦友亦情的優越感。 作者簡介: 梁望峯,着名流行小說作家。十七歲開始成為全職作家,第一部小說《校方線人》是校園幽默小說。作品大多數是圍繞校園題材的愛情小說,作品曾經入選香港中學生十大好書龍虎榜。2015年是梁望峯出道25周年。
  • 特價 WS115_cover

    回不了去

    $88.00 $70.40
    內容簡介: 今時今日香港不是完全沒有人情味,但早已不是我們所想像那麼俯拾即是,要遇上也得講運氣。社會怨氣那麼重,人人壓力那麼大,上車無望,樓價高企,自身都顧不暇,誰還有餘力體裇別人?就連小店都只是媒體消費吹捧的販賣方式,人情味,就跟Common sense一樣,你以為還有,卻早已名存實亡。 王貽興一年一度以筆寫下生活,跟你看社會,說人事,看看我們,看看香港,我們真的回不了去了嗎? 作者簡介: 王貽興,「中文文學雙年獎」最年輕得主。還是喜歡當作家多於藝人。相信愛情,但不相信婚姻。念舊。努力學習專一。任性。天真。沒有別人所想那麼好,但又沒有自己所想那麼壞。仍然期待perfect match的出現。
  • 特價
    Out of Stock
    JITcoaching_cover_output

    Coaching已死?

    $120.00 $96.00
    內容簡介: 諾基亞的總裁史提芬·艾洛普(Stephen Elop)說過這麼一句名言:「我們並沒做錯什麼,但不知何故,我們輸了。」我們現行的教練技巧,可能也會遭遇同樣的情境。 這絕非只有聰明人才看到的皇帝新衣, 而是切切實實的心理學理論結合實戰經驗而設計出來的一件新戰衣。這件教練的新衣名為「即時教練Just-In-Time (JIT) Coaching」。 JIT Coaching與傳統教練就好像便裝與西裝的分別,兩者加起來,才算是一個全面的人事管理魔衣櫥。 新世代的員工期望公司能給予他們發聲及參與的空間,討厭政策往往是由上而下,扼殺了他們的見解。若我們建立一個可以讓同事參與的氛圍,必定會受他們歡迎,每天開開心心地上班, 回家仍然埋首苦幹,這不正是我們非常樂見的局面嗎? 作者簡介: 黃仲遠Mills Wong 註冊心理學家(工業及組織) 超過18年人才培訓發展經驗 電台電視節目主持人 專欄作家 曾子良Frankie Tsang 人力資源管理碩士 房地產學系學士 超過18年人才培訓發展經驗 微表情國際認證講師教練
  • 特價
    Out of Stock
    MM348_cover

    法律小達人

    $88.00 $70.40
    內容簡介: 小朋友,香港最重要的核心價值就是法治精神,法治不只是制定法律條文及設立法 律制度,更需要立法者、執法者及公民一起遵守。 你知道什麼是法律嗎?在學校裏,在遊戲時,在社會裏,我們都必須遵守些什麼規 則? 如果不遵守法律,會有些什麼後果呢? 一般的刑罰是什麼呢? 和爸爸媽媽一起打開這本書,學會一般的法律知識,做個法律小達人! 作者簡介: Wanda Suen's bio: • 香港執業律師, 孖女的媽媽 • 日常出沒地點 - office, printer Kennis Tai's bio: • 香港執業大律師 • 日常出沒地點 - chambers, court, coffee shop
  • 特價
    Out of Stock
    mm354_cover
    內容簡介: 吟唱曲是依古詩詞的語音行腔的,就是說每一樂音都符合語音的高低。古代詩人以吟唱推敲字句用以創作,又以吟唱欣賞體會作品。李明吟唱調大多隨意自然而作,極少刻意雕琢,信口吟來。 古代詩詞是中國文化的瑰寶,向有聲詩傳統,現有詩無聲,失掉音樂審美樂趣,實為遺憾,因而恢復歌吟詩詞的傳統,創建現代歌吟曲調,開發多元審美,就成為現代音樂文學工作者及愛好者的一件心頭大事,也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吟唱曲跨音樂、文學學科,使廣大的古典文學愛好者和大中小學學生,對古詩文的欣賞,增加了眼耳並用的機會,讓人們與古人一樣,拖着腔調去吟詩,在吟誦的時光隧道中,與古代詩人相遇,這對豐富人們的音樂生活,擴大審美視野,建立多元審美情趣,是十分有意義的事。 吟唱曲替古詩詞插上音樂的翅膀,讓它高飛傳揚,相信這是熱愛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人,均樂於聞見的。 作者簡介: 李明,又名李一帆,原名周緒禮,字新運。早年畢業於湖南第一師範學校藝術班。1968年定居香港,創辦海燕藝術學院,從事音樂教育工作。1974年於珠海書院文史系畢業後,赴日本留學,先後獲東京亞細亞大學、早稻田大學文憑,及武藏野音樂大學藝術教育碩士學位。後修畢博士課程。曾任教香港音樂專科學校及浸會大學音樂藝術系,教授「中國音樂史」多年,並任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名譽研究員、香港民族音樂學會副會長,及湖南師範大學藝術學院客座教授、中國古琴學會常務理事。現已退休,任香港吟誦學會會長、中華吟誦學會專家委員。1979年曾於日本東京舉行中國詩歌吟誦音樂會(獨誦),2010年於英國牛津大學、倫敦大學舉行中國傳統文人音樂——古琴、詩詞吟誦音樂會(聯合)。其音樂學術論文及音樂評論,載音樂學術國際會議論文集及香港和國內外報刊。著作有《民族音樂教育研究》(日文)、《中國古代音樂史概述》(大學講義)、《調弦集.音樂論稿》、《李明吟唱曲集》、《弦外集‧音樂思考》等。另共同主編《中國傳統音樂教育研討會論文集》、《新世紀樂評研討會文集》、《長河集‧香港民族音樂學會二十周年文集》,及中國新音樂史研討會論文集等五冊,由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等出版。
  • 特價 U105_cover

    拍拖打卡攻略100+

    $88.00 $70.40
    內容簡介: 香港拍拖不易? 「香港拍拖不易」這個命題幾乎可以進入學術的討論範圍:「公共空間」不足,所以在城市中找個小小的休憩地方靜靜坐、談談心也難;「地產霸權」令上餐廳用餐、看電影等拍拖節目都所費不菲;「社區士紳化」令社區物價上漲,小店被迫遷,生活成本節節上升。 問題天天都多,但生活還是要過的;拖,還是要拍的吧! 本書為你介紹超過100個適合香港情侶的好去處,無論是吃喝玩樂,還是親親大自然,總有適合你的!去拍拖之餘當然不忘打個卡,為你們的浪漫回憶留下最美麗的印記,本書也會教你如何拍出最有感覺的打卡相,讓你細味回憶時也能會心微笑。 作者簡介: 魚瓶+肥妹@拍拖好去處 魚瓶貪玩、貪吃。對找尋好地方、好餐廳、好旅行景點尤其有天份。喜歡拍拍照片,寫寫文章,裝裝懂去看看藝術展。 肥妹最為食,一天到晚喜歡跟着魚瓶到處去。雖然拍照片、寫文章不是她的長處,不過她主意甚多,「拍拖好去處」便是她的好主意。 博客自2013年開博以來,一直都和香港的小情侶們分享拍拖資訊,及解答小情侶們的拍拖疑問。 由當年的小小分享頁開始到今天各平台有上10多萬的粉絲,「拍拖好去處」由魚瓶及肥妹兩位作者慢慢變成小小團隊,由介紹好地方、好去處,到幫助把社區小店推廣給小情侶們,我們依然不忘初衷——把香港美麗的一面介紹給大家,化成大家拍拖中的美麗回憶。
  • 特價 OutPut_OL_安坐家中封面 May22Rv5
    內容簡介: 做了父母,才會明白原來悠然自得地安坐家中,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是否每天都在跟孩子搏鬥,煩惱為何親子間的溝通那麼難?是否每天為了如何教養孩子而發愁,為孩子的未來前程而着急? 教養孩子,從來不是一招半式、幾道板斧就可以。作者從事親子教育工作多年,從與不同家長的接觸中總結各種教養經驗,希望透過本書,為家長提供一些妙計錦囊,舒解家長在育兒和生活重壓下的焦慮,讓家長安心慢教。 內容節錄: 孩子的需要 這天,跟友人談到家長們對名校追捧的瘋狂心態。他卻告訴我,這世代的孩子也很聰明,懂得怎樣應對。 聞說有一個例子,就是媽媽處心積慮為孩子鋪路考進名校,但孩子不想。至面試的時候,校長問他:「為何會選這所學校?」人細鬼大的他居然回答不知道,還加了一句:「我只是聽媽媽吩咐來面試。」結果當然不獲錄取。 這說明什麼?就是許多時候,父母口口聲聲說「為孩子好」,卻並非孩子的想望或需要。 孩子需要什麼?最近讀一本名為《與過去和好》的書,內中提到父母要向孩子提供的五個A,就是關注(Attention)、接納(Acceptance)、欣賞(Appreciation)、情感(Affection)及容許(Allowing)。缺一的話,孩子成長之後就會從別的渠道(或人物身上)尋回。 所謂關注,就是父母對他的關愛與留意,特別是家中多了一個成員,孩子當了哥哥或姊姊時,更需要父母的額外關心。其實,孩子最怕的不是父母的責罵,而是「當他無到」的冷眼相待。孩子最在乎的,是回家第一眼看見父母的眼神,是歡迎他回來,還是漠不關心? 所謂接納,就是孩子無論怎樣不聽話,成績怎樣差勁,考進了次次等的學校,父母仍全然接納,不看扁他。又或孩子踏進青春期,有他自己的衣着髮型品味,跟父母那套是截然不同的,我們可否接納他的打扮而不是老在指指點點? 所謂欣賞,就是看見孩子的長處潛能優點,加以讚揚肯定。當父母樂意這樣做的時候,正正是在建立孩子的自信與自尊。 所謂情感,就是擁抱親吻等等的身體親密語言,乃建立親子關係不可缺的一環。還記得家父在我們年幼時,堅持每個孩子都要親親他的臉說「晚安」才能回房安睡。別小看這些親暱的動作,正正是將親子扣緊的一個關鍵。 所謂容許,就是讓孩子去探索冒險,甚至讓他做自己,有自己的看法、品味、夢想等,而不是為父母完成未了的心願或做父母的「翻版」。 真心盼望,咱們父母在為孩子選校選興趣班這些硬件的同時,也顧慮到滿足孩子這五個基本需要。 作者簡介: 羅乃萱女士 (家庭發展基金總幹事) 資深親子及家庭教育工作者。近年致力關心社會及服務香港的家庭,常獲邀請主領有關家庭和諧、親子教養和兩性相處的講座。羅女士很榮幸於2005年獲頒授香港特區榮譽勳章、2008年獲委任為太平紳士及2018年獲頒授銅紫荊星章。現為香港電台顧問委員會 成員、公共圖書館咨詢委員會副主席、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委員、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委員、公民教育委員會委員、平等機會委員會委員、香港教育大學校長咨詢小組顧問及香港教育城董事會成員等。 近期著作有 《捨不得……》、《一字‧心澄》、《好一個我》、《真朋十句》
  • 特價 C227_cover

    行走的風景

    $98.00 $78.40
    內容簡介: 閱讀是人類獨有的實踐活動,是構成重要精神活動的一種文化現象。 作者江迅帶著閱讀的眼睛看世界,觀望、了解、分析,既放眼兩岸三地,又涉足現實與網絡,閱覽浩瀚現實、讀取網絡大千的種種,與讀者分享走過的風景,精闢剖析各種社會現象、人生世事,回顧文化政治界殞落巨星往日事迹,實實在在地為讀者示範了「草長鶯飛,繁花似錦」的人生方式。   作者簡介: 江迅 香港《亞洲週刊》副總編輯,零傳媒國際有限公司總編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香港新聞工作者聯會理事。獲20多項中國和香港、上海、北京等地文學獎和新聞獎。在上海、台北、吉隆坡、香港、新加坡多家傳媒撰寫專欄文章。已出版的作品集有:《崛立雷州》、《1998中國病》、《行筆香港》、《跨越2000年》、《聚焦洋紫荊》、《漣漪香江》、《香港的七情六慾》、《色香是杯雞尾酒》、《香港,一個城市的密碼》、《干物女與草食男》、《朝鮮是個謎》、《時代你慢些走》、《亞洲城市微表情》、《觸摸時代潮汐》、《世情微痕》、《思想的流螢》等25部。
  • 特價 SA244_cover
    內容簡介: 大學不少學者偏重撰寫學術論文,像本文集的5位學者依然心系本土,百忙中撥冗撰寫專欄文章,非常難得。我常從他們的文章得到啟發,並希望更多學者拔刀相助,滋潤香港新聞界。 張健波《明報》前總編輯 什麼是新聞、假新聞?真相、後真相?記者、社交媒體?還要客觀中立嗎?科技顛覆新聞傳播的理論和發展。本書收錄的學者硏究,有助公眾更了解傳媒、政治和社會的變動和互動,掌握世情。 楊健興 香港記者協會主席、資深傳媒人 新聞是歷史的初稿,昔日的新聞就是歷史學者著述的盲公竹。然而新聞也有盲點,這些盲點要靠新聞學者去解碼,幾位教授學者都是新聞解碼的箇中能手,他們的文章還起了「傳道授業解惑」功能。 鄭明仁 資深傳媒人、專欄作家 《明報》自2014年起在觀點版推出「媒體解碼」欄目,由不同作者輪流撰寫,主題觸及正在發生的媒體事件、現象、趨勢和理念。我們從已出版的大约250篇文章中,選了40篇成為《媒體解碼》一書。我們選擇的原則,是希望從論述中的傳媒事件,可看到較廣泛的意義。文章的内容分媒體的性質功能、專業表現、新聞自由、民意輿論、科技轉型、歷史文化共6個部分。希望讀者在閱讀這些文章時可多思考媒體議題,一起關注香港傳媒的生態發展。 內容節錄:
    1. 性質功能
    探索新聞的本質 誰是記者?何謂傳媒? 報料人、公民記者和專業記者 誰是媒體?誰是記者?從網媒的採訪權談起 「客觀中立」的社會基礎 「後真相」下的新聞事實 財經新聞能預警危機嗎? 特首選舉的隱秘傳播 中國網絡集權體制的新聞挑戰
    1. 專業表現
    新聞事實  憑何而來? 政治對立與社交媒體激發虛假新聞 香港傳媒公信力又見新低 《明報》辦報理念的淵源 保密和泄密的傳播倫理問題 在全球比較研究中  看香港新聞工作者的自主程度   III. 新聞自由 社會裏的言論自由和民主牆上的言論自由 回歸20年新聞自由今昔變化 自我審查2.0 大學的言論自由 西方新聞媒體是外來勢力的工具 自由新聞的動人和血腥 戰地嬰兒的無聲哭訴 香港新聞自由指數再現新低
    1. 民意輿論
    誰得民意誰得天下:後政改民意盤點 通訊群組的政治分化與對應 民意幾錢一斤? 民意調查的疑惑 假新聞心理學:為何消除錯誤資訊如此困難? 誰在帶動「圍爐取暖」和民意兩極化 「五毛黨」的網絡輿論攻防戰
    1. 科技轉型
    當記者看得見讀者——受眾度量和新聞業 由守龍門到射龍門 網媒在選戰中的關鍵作用 移動為王?報業的平台板塊飄移 傳統報紙的未來:「做大做強」?
    1. 歷史文化
    全球青年的電影故事 一本雜誌  千萬性命 本土就是「港獨」?香港媒體呈現的本土論述 戲謔、諷刺與批評:幽默的政治傳播和影響 五角大樓文件案的啟發:從歷史到電影 作者簡介: 蘇鑰機現任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並兼任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他曾任加拿大溫哥華《明報》副總編輯、《世界日報》記者及電視廣播有限公司(HK-TVB)市場研究員。他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及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曾編著的新聞書籍包括:《四川地震——香港記者反思錄》、《一人一故事——新聞人的心聲細語》、《獨家新聞解碼》、《領導的藝術——新聞老總談管理》等。他同時擔任香港新聞博覽館董事、香港新聞教育基金袐書長、香港報業評議會執行委員等社會服務工作。 陳韜文,於1986年獲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博士學位,隨即回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任教。曾出任該學院講座教授兼院長,現為中大榮休教授。研究興趣包括政治傳播、新聞研究及國際傳播。陳教授著述甚豐,於2014年獲選為國際傳播學會會士(ICA Fellow)。為《傳播與社會學刊》創刊主編及中華傳媒與比較傳播研究中心始創主任。公職包括國際華人傳播學會(CCA)會長、香港報業評議會主席等。 陳教授又對攝影有濃厚興趣,已發表多個網上攝影集及攝影個展。 李立峯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及美國史丹福大學,現為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及院長,研究領域包括政治傳播、民意研究、新聞學,以及媒體與社會運動等。其主要著作包括Media and Protest Logics in the Digital Era: The Umbrella Movement in Hong Kong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8)、Talk Radio, the Mainstream Press and Public Opinion in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14),以及Media, Social Mobilization, and Mass Protests in Post-colonial Hong Kong (Routledge, 2011)。他亦是學術期刊Chinese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的總編輯以及其餘8本國際學術期刊的編輯委員會成員。 楊志剛,教育工作者、新聞工作者。香港大學學士,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碩士,香港浸會大學協理副校長。曾任中大新聞傳播學院專業應用教授、澳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客座講師、香港科技大學及香港公開大學發展及公共事務處處長、香港貿易發展局駐澳洲及新西蘭代表、國泰航空公司企業傳訊總經理、政府新聞處首席新聞主任、立法局高級新聞秘書。 陳智傑,於香港中文大學取得傳播學博士學位,現任香港恒生大學傳播學院助理教授、新聞及傳播學士課程副主任、青年可持續發展領袖研習所主任。其研究興趣為新聞學、傳媒社會學、身份認同及風險傳播。他於新聞傳播學及中國研究等領域的國際學術期刊發表文章,其時事評論亦見於《明報》等報章以及各電子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