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

  • 特價
    Out of Stock
    B323.jpg

    守護者

    $55.00 $44.00
    吞噬爪牙 逐步進逼 我們到底為什麼而生 「守護」所賦予的力量可以很強大,大得不惜犧牲、大得不顧一切,大得不太理智、大得無悔無憾。 「那你找到要保護的人嗎?」我笑問凌宇。 一場血色暴風雨驟然降臨,幕幕高潮,教誰也屏住呼吸! 重案組高級督察霍華奉命參與清除「奎扎科特爾」教派無間臥底聯席會議。同時,一個陰謀正悄悄地執行着。一陣撼天動地的爆炸聲砰然響徹整個中環,令原本七層樓高的九如坊大廈瞬間於地平線上消失。但有誰料到,如此一宗慘絕人寰的爆炸案只是先兆,一個掀起血腥序幕的預警。「霍華.要.死……霍華.死……」如惡魔囈語,如影隨形。霍華的性命被一雙陰森邪惡的眼睛狠狠盯上!到底它會為霍華安排怎樣一場血腥驚慄劇? 「再生,只為着守護內心所愛的人。我找到了,你呢?」 雖然畢名並不是專寫鬼書的,但他擅長以文字帶動驚慄氣氛,讓讀者捧着書本看也會看得毛骨悚然……一幕又一幕令人心慌的情節讓我的驚慌期超出一星期,甚至蔓延至今……或直到永遠。你說,若他不是鬼王,他是誰?──愛情小說作家 朱佩君 畢名冷血的把香港推向世界末日的絕境裏,令人髮指!──全球華語星雲科幻獎得主 譚劍
  • 特價
    Out of Stock
    B275.jpg

    宇宙摩天輪

    $55.00 $44.00
    內容簡介: 提起香港的科幻小說創作,絕大部分人都會想到倪匡先生的「衛斯理小說系列」。承蒙倪老師的支持和授權,本書也收錄了一篇他的作品。但只要看看本書的目錄,相信各位都會驚訝於除了倪匡先生外,香港原來還有這麼多人從事科幻小說創作。 我更可大膽一點說,如果大家認真地閱畢本書的所有故事,你將會驚訝地發現,這些作品的水平一點也不低。我敢相信,大家會為香港竟有這樣高的科幻創作水平而感到自豪。 在這些故事裏,大家會找到外星人(如〈標本〉、〈今夜無所不能〉、〈語言的鴻溝〉)、機械人(如〈訓導主任101〉、〈神曲〉、〈第一法則〉)、星際探險(如〈無盡之旅〉、〈僅僅是開始〉)、世界末日(如〈神曲〉、〈毀滅者〉、〈末日遊戲〉)等科幻中常見的題材。 可是大家亦會發現,這些常見的題材都展現出不是我們以往慣見的模樣。這當然歸功於作者的想像力,以獨到的觀點把舊題材翻出了新意思。 然而,也有些故事完全跳出了「類型科幻」的框框。梁世榮的〈茶〉正是一個這樣的例子。其他的例子包括若林的〈哈米吉多頓〉、龍俊榮的〈皇陵的秘密〉以及怒加的〈新房客〉和〈屍體待領〉。 大家會驚訝地發現故事的內容不單涉及科學,更涵蓋歷史、文化、愛情、宗教和政治等領域。 透過了這部選集,筆者最想傳達的一個訊息正是:科幻小說是一個極其豐富多姿以及超越各種限制的創作園地。武俠小說中謂武術練到最高境界時,「飛花摘葉皆可傷人」。我欲借此一說法指出,在科幻世界中,「飛花摘葉皆可成為創作的素材」。讀如牛頓所說:「人類受想像力的限制,遠多於他受自然定律的束縛。」 不久前,筆者為香港電台主持了一輯名為《科幻解碼》的廣播節目。其中一輯是倪匡老師的一趟專訪。我在訪問結束前,請倪老師向有志從事科幻創作的年輕人提供一些指引。倪老師的答案很簡單:「要多寫,不停地寫!」 希望大家看畢這本書後,執起筆有理沒理不停地寫。也許精選集之二面世時,會包括你的作品呢! 李逆熵 香港科幻會會長 倪 匡 標本 梁世榮 茶 訓導主任101 蕭志勇 未來愛情故事 今夜無所不能 譚 劍 斷章 神曲 陳立諾 誰是兇手 毀滅者 簡志聰 無盡之旅 僅僅是開始 怒 加 新房客 屍體待領 甄偉健 第一法則 王啟榮 末日遊戲 方子華 竹刀 蘇富昌 天堂與地獄 若 林 哈米吉多頓 龍俊榮 皇陵的秘密 李逆熵 語言的鴻溝 逝者如斯
  • 特價
    Out of Stock
    K097.jpg

    學習有方

    $54.00 $43.20
    二十一世紀是講求自我增值、終身學習的年代。進修和學習已成為大家生活的一部分,你是否已作好準備呢?「學習」是與生俱來的嗎?有人窮一生也不能窺探學習的訣竅,有人卻不費吹灰之力便可握著知識的鑰匙。其實,「魔法」就在方法和技巧上!在無盡的學習生涯中,適當和有效的學習方法和技巧,就仿如漆黑中的領航船,帶領你朝著目標走去。鍾鎮明是這艘領航船的船長,沿途為你引路。預備好,我們出發啦!
  • 特價 C-b429_a

    學校四人夜話

    $68.00 $54.40
    內容簡介: 每個人的青春生涯裏,總有那麼一兩個令你沁冷入心的校園鬼故事。 你有試過走進某層樓的洗手間,困在異度空間逃不出來嗎? 自古情愛也是教人要生要死之物,發生在年少輕狂的年紀就更甚。以為做學生偷情無傷大雅?他要以怨魂之恨,把你粉身碎骨。 一個不小心,你就會闖入一場「特殊」的聯校晚會,舞會中,你確定你美麗或英俊的舞伴,是你的同類嗎? 梁望峯繼膾炙人口的校園愛情小說後,寫出了全新風格的校園鬼故事,集血腥、恐怖、人性於一身,今晚,某層班房的角落聚了四位學生,燭光幽幽地映出他們陰暗不明的臉孔,他們喃喃地唸着:「這所學校……」 內容節錄: 「年輕人,要慎言,千萬別開陰間的玩笑!」 不知是意識到自己不可欺人太甚,還是別跟一個老人家爭辯下去,古樂天沒有再說什麼了,只能無功而還。 當三人在窄得可憐的店內,在阿婆身邊擦過,各人不約而同嗅到阿婆身上有種如同生果爛掉了的腐臭味,叫他們都不經意把身體儘量貼近店旁的木架前。 但也由於這樣,古樂天不小心將揹着的斜揹包,重重撞在身後的一個木架子上,木架子一幌之下,有一個白色的、像人身般龐大的物件從最上格掉了下來,正好跌在眾人面前。 是一個紙紮人,臉孔朝上,正正的對着四人。 當他們看清楚那紙紮人的面容時,雪兒首先用兩手緊緊掩住了口鼻,才不致叫自己發出驚天動地的尖叫聲來! 就算膽量不算太小的Don,呆瞪着那紙紮人,情況也好不了太多,他打從心裏的驚悸,五臟六腑像要翻轉過來一樣。 那紙紮人是個童男,童男的五官畫得極其細緻傳神……但這畢竟不是令各人覺得心裏恐怖莫名的原因。 最恐怖的是,那紙紮童男的面貌,叫人一看就馬上覺得--那是依照古樂天的樣貌繪畫出來的! 阿婆沉重地歎一口氣,對古樂天說: 「如果你想要證據,那麼,這應該就是證據了吧!」
  • 特價
    Out of Stock
    SS23.jpg
    這個時間,我經歷了改革開放的發端、爭論、迅猛變化、前進與危機、各種起伏與調整。人們說的波瀾壯闊,人們說的創造與改變歷史,人們說的摸着石頭過河,人們說的新的一次革命,人們說的艱難險阻,波詭雲譎,都是事實。它充滿了戲劇性、奇妙性、智慧性、文化性、歷史性、預見性與非預見性。 有這樣的經歷,真是沒有白活一遭。 八十年代,中國的命運面臨巨大的轉折與希望,王蒙的命運也大浮大沉,似夢似戲,他新作疊出,才情噴湧,所有的不可能都忽然變成了可能,而所有的可能又都蘊藏着不可預測的風險。王蒙此時令人眼花繚亂地迅即成?文藝界的頭面人物:作協常務副主席、文化部長、中央委員。作?參加者也是見證者,作?應對者也是開創者,王蒙寫下了這一切摸着石頭(有人甚至說是摸着地雷)過河的過程,驚中有險,險中有景,景中有幻,幻中有真,從中央首長到名家大佬,從政府官員到文人騷客,從萬衆一心到爭執批判,王蒙都有親歷親聞親見,而且他見人之所未見,知人之所未知,想人之所未想,寫人之所未寫。引人深思,耐人尋味,弦外有音,話裏有話,似誠似迂,似巧似烈,似奮不顧身又似攻防有術,誠奇書奇人奇文奇事也。 作者簡介: 王蒙,當代著名作家、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作協副主席、國際筆會中心中國分會副會長和中國國際交流協會副會長。曾任《人民文學》主編、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中共中央委員,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部長。 自1953年起創作至今,一直進行不倦的探索和創新,成為新時期文壇上創作最為丰碩、最具活力和探索精神的作家之一。代表作有《組織部新來的年輕人》、《青春萬歲》、《活動變人形》、《蝴蝶》、《春之聲》、《季節三部曲》、《王蒙文集》10卷、《王蒙文存》23卷、《我的人生哲學》、《尷尬風流》等。作品多次獲得國內外文學大獎。
  • 特價
    Out of Stock
    K131.jpg
    《孫子兵法》,聲威遠播,現時全世界已有數千種文字譯本。過去此書被奉為「兵學聖經」,但人生如戰場孫子智慧用途甚廣諸如經濟、商業、教育、體育等領域,以至情場、就業市場、試場及高爾夫球場,都合用,毫不古老,是「萬用之學」。本書以孫子生平故事作印證,發揮人生導航的作用,全書附錄原文註釋及各篇章的導讀。
  • 特價
    Out of Stock
    SA151.jpg

    孩子變超人

    $68.00 $54.40
    在「港孩」、「港爸港媽」等名詞湧現的世代,我們的孩子和家長,以至整個香港教育制度,究竟出了什麼問題?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很多家長從子女讀幼稚園開始,甚至懷孕初期,已爭先恐後地替子女報讀各種興趣班、補習班,生怕稍遲一步,就會耽誤子女的「成才」之路。游泳班、打鼓班、英語班、棋藝班……孩子每天的時間表排得密密麻麻,別說玩樂時間,更多時候連休息時間都不夠,見到孩子如此辛苦,真的禁不住讓人問一句:「為何孩子要變超人,需要嗎?可行嗎?」 從事教育工作多年的作者李羅詠逑女士,接觸過很多來自不同背景的家長和孩子,了解他們林林總總的困擾、不安和無奈。為此,她花了很多時間和心思,嘗試從不同角度思考這些問題,希望能透過本書讓家長正視一些他們忽略、迴避,甚至視而不見的問題,並一起尋找答案,並從中發現一些新思維、新方向,去面對和解決教育子女的難題。 《孩子變超人,需要嗎?可行嗎?》共分五章: 第一章〈家長的困局〉 第二章〈家長解困/自救方法——十型家長〉 第三章〈教育的真正含意?〉 第四章是〈養不「教」,誰有過?〉 第五章是〈現代超人面面觀〉 第六章是〈未來戰士——我們的超人〉 「《孩子變超人,需要嗎?可行嗎?》是一本百分百「由心出發」的家長教育書籍,真的要佩服作者的膽量和自信,以及持之以恆的毅力和堅持。」 阮曾媛琪 香港理工大學副校長(學院發展及合作) 《孩子變超人,需要嗎?可行嗎?》給予各位家長不一樣的看法和新的啟發。本書從香港教育政策轉變入手,解構家長面對轉變時所遇到的問題,並以實例支持,提出若干應對方案,然後從根本探討教育真義,以及家長和老師合作的可能性。 殷巧兒 作者簡介: 李羅詠逑女士,曾三年出任聖士提反女子中學家長教師會委員、連任多屆聖士提反女子中學校友會主席和校董會成員、現任家長關注教育政策聯盟委員、香港東區崇德社主席、香港國際獅子總會中國港澳303區區秘書等。過往十多年,她投放大量時間和精神,除了透過與校長、老師、家長及學童的親密接觸,更深入研究本地中小學英文語文科的教材,分析並同步掌握了「港孩」在學習上的困難及需要,並將她對教育的熱忱和關注投放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上。在2009年她更利用工餘時間完成了兩年的教育碩士課程。
  • 特價
    Out of Stock
    WE06.jpg
    當小寶寶呱呱墮地來到這個世界時,上天已經賜予他們三件重要的寶物,就是﹕ (1) 一個近乎完美的身軀﹔ (2) 一個潛力驚人的腦袋﹔和 (3) 一顆潔白善良的心。 不過,上天從來沒有附上任何使用說明書,又不設售後的維修保養服務,怎麼辦﹖ 父母親無條件的愛才是修護孩子缺點的唯一要素。 當孩子日漸長大,他們開始做出令您哭笑不得的事情,他們會反叛、會搗蛋、會呆笨、會驚慌、會故意不合作、會破壞、會偶然說謊、會逃學、會做出種種令父母感到難堪的事,甚至會……總之,各式各樣令父母煩惱的行為,都會隨着孩子成長的步伐,一一浮現出來。 孩子需要定時「維修」的,因為沒有一個孩子是完美的,他們在成長路中需要不斷修護才可以健康發展。同樣,家長也需要不斷進修來精進自己,把自己成為可以感染、提昇孩子的典範。在「維修」的過程中,把孩子和父母緊扣在一起的,就是愛。 父母親無條件的愛才是修護孩子缺點的唯一要素。當然,只有愛而沒有實踐方法的話,一切都是空想。鄧校長是一位理念與實踐並重的教育工作者,本書匯集了她多年作育英才的心得,道出如何結合愛心和實際方法來栽培孩子成材,既有趣又實用。 作者簡介: 鄧薇先博士畢業於英華女校、羅富國教育學院、香港樹仁學院社會科學院輔導系文憑、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士、香港大學教育碩士及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博士。曾任教基灣小學上午校,1983年擔任浸信會呂明才小學下午校校長、1999年擔任浸信會沙田圍呂明才小學校長至現在,以及於1994年擔任愛群道浸信會呂郭碧鳳幼稚園校監至現在。除了擔任學校管理工作外,鄧校長也積極參與社會服務工作,曾任教育委員會成員、現任優質教育基金督導委員會成員、質素視學保證委員會委員、沙田東三分區委員會成員、香港學術評審局(HKCAA)登錄專業評審員及中文大學教育學院榮譽顧問等。 著作方面,鄧校長著有《小學教育問題多面體》和《優質小學教育》兩本書籍。 主編及策劃簡介 劉遠章,作家、畫家、培訓師,獲選香港傑出培訓師,名字被載入「WHO'S WHO 世界名人錄」,現為聖雅各福群會延續教育中心經理。 叢書策劃﹕ 聖雅各福群會延續教育中心,是一所自負盈虧的社會服務單位,成立於1949年,經過五十多年的發展,現已成為一間配合知識型社會需要的多元化專業培訓機構。主辦的課程以能協助個人成長、發展潛能以達至提升競爭能力為目標。 電郵﹕[email protected] 網址﹕www.sjsmile.com
  • 特價 K210_cover

    孤獨的資優生

    $88.00 $70.40
    內容簡介: 資優生睇落贏在起跑線上,所有事都表現出色,但是否如願成為人生贏家?相反,因為思考模式與別不同,令資優生難以建立群體生活,所以資優生,總是孤獨的。 但當「孤獨」成為現代都市人的共同課題時,面對工作、愛情、生活中的不被理解,我們又該如何應對? 就讓森美就在這本書中跟你探討各種關係中的「孤獨」,繼而拆解人生困局。   內容節錄: 孤獨的資優生 小時候可有想過如果自己是天才,你會做什麼呢?我時常有個奇怪的想法,認為自己有超能力,亦多次嘗試用念力移動鉛筆,眼睛聚精會神地不斷注視着鉛筆,心裏不停命令它移動,直至眼睛標眼水,結果······我真的沒有超能力。很多時候自己沒有的,或十分渴望擁有的,也希望自己的子女可以代你做到。父母不期然把這種價值觀放在子女身上,或許你沒有想過孩子有超能力這麼誇張,但卻必定不自覺地期盼子女是個天才。 你可能曾經想過若孩子是個資優生,那便太好了。那麼你便不用擔心他的學術成績,因為他比人學得快、學得精。當然,確實是有資優生,但非資優生佔大多數,若然小朋友不是資優生,你會覺得不快樂嗎?我在訪問中認識了一位研究資優教育的朋友,他說確實很多家長由於孩子不是資優生而感到失落。起初我也疑惑真的有這樣的父母嗎?你或會說他們是怪獸家長,但怪獸在我們的社會裏確實無處不在。 若然你是這種想法的人,我可以跟你分享,其實資優生未必是個快樂的人。資優生天生比其他小朋友聰明,比較少依賴身邊人,正因如此他較少和身邊人交往。再者,由於他思考能力比其他人強,思考角度和深度亦遠勝別人,在和別人交談時會認為身邊人思想愚笨。小時候還未學懂控制情緒,當他明知自己的想法是對的,可是身邊人因不明白而反對他的觀點時,他便會憎恨身邊人,繼而令他不願意合群,甚少與人建立關係。 人的快樂和幸福感,是要透過與身邊人建立良好關係,感受身邊人的愛而得到。我頗肯定資優生在正常生活中很難找到朋友,除非像X-Men般,Professor X開設一所學院讓所有X-Men入讀,他們在學院裏互相欣賞各人的長處,同時接受各人的不平凡。在現實生活中很難找到這種地方,故此資優生整體上缺乏良好的人際關係,從而較少感受到幸福快樂的感覺。 凡事也有兩面,天才兒童在同儕中感受到的歸屬感較少,因此小朋友不是資優生反而是好事。作為家長,應着重小朋友與人建立良好關係,感受愛和快樂。總好過孩子成為孤獨的資優生,當你在家中享受着資優孩子的欣慰和優越時,孩子卻每天苦着臉生活。   作者簡介: 森美,香港商業電台DJ,電台節目廣受年輕人歡迎,與小儀合作多年及組合森美移動之隊長。
  • 特價
    Out of Stock
    V008.jpg
    《存在與反思》CD套裝(李天命演講系列1)是李天命博士在香港城市大學所作的演講。這個演講旨在考察東方智慧的最高境界,並以「切實受用」為著眼點,採取他的「反繁瑣主義」精神,從儒、道、佛三家之中各精選一條切實可行的實踐指引,加以開發,以應用到實際生活中。講者李天命博士精於運用思考方式破解思想的謬誤問題,是香港學術界和青年人心目中的傳奇人物,其精闢的思考方法與人生哲理,令讀者從迷惘的人生中得到啟發。
  • 特價
    Out of Stock
    c-MM327-a

    存在原理

    $68.00 $54.40
    內容簡介: 存在原理指的是原本存有的源頭之理,屬於原始之理,亦是源於存在。世界上的物和事都由不同元素參與的平衡存在。平衡存在是需要能量,能量源自元素平衡地參與,而參與平衡元素之間的不平衡則造就能量的產生。凡事都講求反覆的平衡,繼而找出做事的突破點,事情就會有轉機,便會成功。做人如是,治國也如是。 了解存在原理大概能知道過去、現在或將來的全部面貌,便知道方向。 作者簡介: 譚展熾 歷盡時代與社會變遷,年長但敏銳不減,以文字記錄對人及世界的觀察。
  • 特價 Untitiled

    字,別認錯!

    $48.00 $38.40
    《明報》編輯部小學中文刊物《智叻中文Smarties'》誠意為小學生精選30個常見錯別字,製作《字,別認錯!》,以生動活潑的插圖、例句,教大家認清正字。 內容包括: 
    1. 以日常生活作例子,學習分辨30個常見錯別字,以遊戲和例句解說,即學即用
    2. 收錄10篇成語故事,學經典,知出處,認識古今正確用法
    3. 設小遊戲,加強趣味,鼓勵學生自學中文
    4. 包含歷史四格漫畫,加強認識中國歷史
  • 特價
    Out of Stock
    HL15.jpg
    很多初次懷孕的女性,都不懂得如何保養身體,因此,流產的情況非常普遍。其實,身體一向虛弱的婦女,一旦發覺已經懷孕,可按情況採用中藥安胎,使胎兒能平平安安足月出生。 中醫藥對促進受孕、養胎、安胎、保胎均有一定功效,值得參考。 本書以中醫藥角度介紹孕前保健、妊娠前期、臨產、產後的衛生、保健、醫療、飲食等知識,適合在生育年齡而又有生養打算的婦女、孕婦及產後婦人參考。本書所用方藥,不傷胎兒,而且內容淺白、簡便,是一本孕婦必備的生育保健手冊。 特別介紹﹕ .不孕症 .中藥促孕 .孕婦尿頻 .產後四要 作者簡介 岑鶴齡中醫師,廣東順德人。三十年代後期畢業於廣東中醫藥專科學校,五十年代中期轉習西醫,畢業於北京大學醫學院,兼通中西兩套醫學。自一九五七年起在廣東省立中醫院任內科主任,並被聘為廣州中醫學院副教授,前後工作達三十七年,後期到香港行醫。岑醫師探求中西醫結合防治疾病、保健養生等方面,造詣精深,臨床經驗豐富,在中醫界中享譽。岑醫師於中醫藥事業方面成績優異,曾獲廣東省政府頒授「廣東省名老中醫」榮銜。岑醫師公餘著書立說,曾先後在《明報》、《大公報》、《星島日報》等多份報刊開闢 專欄和撰寫文章,論述防病治病、強身保健知識,著作甚多。其主編之《中醫內科》一書,在全國行銷數十萬冊。
  • 特價 WS17.jpg

    孔子的敵人

    $58.00 $46.40
    如果你到茶餐廳喝杯凍檸樂,也清醒到認為回家買罐可樂自己加兩片檸檬比較化算,你的人生,就沒有樂趣了。 中國的孔子和古希臘的蘇格拉底文化背景互異,兩者不約而同地提倡美德是專注內心思想的發展,而非追求物質的富裕。 哲學宗師不知道,後來會有 Milk 東touch、海港城又一城、半島四季、微軟 Steve Jobs、Dior Zara、步步高 B&O 、李寧 Jordan、百佳 Dean & Deluca、 Francfranc 宜家、退稅減價,甚至網上購物。 孔子真頭痛。 《孔子的敵人》——卓韻芝新書,為你審視今日生活態度,通過三部分文章﹕「活在香港」、「活在他鄉」、「活在網絡」,好好細嘗「芝式」品味。 「此刻,活著時好好生存,才是自己的事。」 ——卓韻芝 作者簡介: 卓韻芝 納稅分子,正職電台發聲,副業文字創作與錄像拍攝。 現於叱咤903主持《五天精華遊》及音樂節目《Alabama》。 曾導演電影《戀愛起義》、短片《Homo Sapiens》、《Lost & Found》。 電影編劇作品包括: 《初戀嗱喳麵》(影評人協會最佳編劇/2001)、 《20‧30‧40》(柏林金熊獎最佳電影提名/2004)、 《出埃及記》(2007)等等。 報章專欄見於《蘋果日報》及《新假期》。現居香港。 卓韻芝作品 《生活全套》 《生活好好過》 《難得面紅》 《還可愛》 《男上女下》(與林海峰合著)
  • 特價 BA140_cover7
    內容簡介: 子宮,是女性最重要,亦是最脆弱的器官。月經不調、痛經、子宮肌瘤、念珠菌、不孕症等常見婦科疾病,皆令一眾女士大為困擾,甚至對身體有深遠影響。 本書以中醫角度出發,讓讀者認識各種常見婦科疾病成因、治療方法,並以日常食療調理身體,繼而預防婦科病。 楊明霞醫師向來在中醫皮膚及美容保健方面有深入硏究,深明子宮健康對女性的幸福何等重要,所以提供不同形式的「養宮」秘訣,讓女性擁有逆齡子宮。   內容節錄: 子宮肌瘤是婦科病中的一種常見良性子宮腫瘤,俗稱「纖維瘤」,古籍《黃帝內經》就提到「石瘕生於胞中」,這就是指子宮肌瘤。腫塊生於子宮,古代稱為石瘕。 子宮肌瘤常見於三十至五十歲女性,大約百分之二十的女性都有這種肌瘤的問題,雖屬良性,但可能引起下腹痛、尿頻或不孕等症狀,十分纏人。其成因暫時仍不明確,估計與女性荷爾蒙雌激素分泌有關,例如服用含雌激素的避孕藥,因肥胖或壓力而影響雌激素分泌,均會增加患上子宮肌瘤的機會。另外,家族史直系親屬曾患子宮肌瘤、不孕或未曾懷孕、肥胖甚至多吃紅肉少吃蔬菜的女士都被視為此病的高危人士。 中醫認為,形成子宮肌瘤的病因、病機相當多,比如肝、脾、腎功能失調,加上寒邪乘虛進入胞中(子宮),若「久瘀」,形成「氣滯血瘀」的狀況,同時還會跟內濕相結合,經年累月發展下來就會在子宮內形成肌瘤。造成此類體質形成的原因,主要與個人不良的生活,及飲食習慣有關。 子宮肌瘤並沒有明顯的病徵,患者有可能會有經痛、經量過多、腰痛、便秘、或貧血,假如肌瘤過大可能會引致腹痛或腹部隆起,若壓着膀胱會令患者會有尿頻的感覺。大多數患者會在例行的婦科檢查時得知子宮脹大而發現子宮肌瘤。 一般來說若發現子宮肌瘤,如非必要通常不會切除。子宮肌瘤會在女士懷孕期及服用避孕丸期間會增大,但更年期後則會縮小。患者可考慮配以中醫藥食療來減輕或改善病情,以避免病情惡化。 中醫治療子宮肌瘤,一般將病情分為出血期和非出血期兩種。出血期泛指經前和月經期間,主要以扶正補氣為主,避免氣血受損,並適當地配伍化瘀止血的中藥。非出血期通常為經後,要加強活血化瘀、軟堅散結的中藥,並需要配伍補益氣血藥物,有助消除或縮細肌瘤。患者應注意日常飲食,少吃辛辣或寒涼食物,應以清淡甘平食物為主,多吃蘿蔔、紫菜、海帶、蘋果、番茄、黑木耳、淮山、魚肉等等。 早期的子宮肌瘤一般透過內服中藥及適當配合針灸能有助控制病情,此外,患者平日需減輕工作的壓力及保持心情舒暢,方能有效改善體質。 臨床上除了透過內服中藥固本以改善子宮肌瘤惡化外,一般會配合針灸治療,亦能有助控制子宮肌瘤。   作者簡介: 楊明霞 註冊中醫師,現為香港中文大學中醫藥學哲學博士生(該博士研究亦於2017年中醫學博士考核中取得最佳研究員(The Best Investigator Award)及於2015年取得龍的文化傳統中醫獎學金)、香港浸會大學中醫學(內科)碩士、中醫學學士及生物醫學(榮譽)學士,在中醫皮膚及美容方面有深入研究,曾任香港浸會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客席講師。 Facebook:楊明霞醫師 Sinaweibo:楊明霞中醫師 Wechat:楊明霞醫師 電郵:[email protected]
  • 特價
    Out of Stock
    SA169.jpg
    不經不覺,少年作家林澤銘快到十八歲,作為第二屆文憑試考生,即使就讀名校,林澤銘仍以獨門溫書法──「習照補,劇照追,facebook照玩」來面對這人生第一關。 看著孩子面對壓力,父親林廣輝繼續以開放開明的態度於背後默默相隨,聽著孩子且怨且戰的訴苦,在這些人們看來最艱辛的日子,林氏父子從容面對,並立馬秒殺解決! 全書圍繞着林氏一家溫馨惹笑的家庭生活、林澤銘中學生涯中最後一年的點點滴滴,還有面對文憑試的應對心得。快樂家庭是得力的泉源,看得多怪獸家長的個案,我們更需要了解快樂和洽的模範家庭如何處理親子關係,信任,開明,給予空間,說得容易,但家長要實行卻知而行難,在林廣輝柔言相勸的回應中,家長們定能找到積極正面看法增進親子關係。 1. 哈韓90後 VS 球迷書生 「老豆,今次我寫韓星,看來你會無言以應!」 「沒有回應也是一種回應。」(內心其實不知所措,惟有故作高深,將話說得很玄,彷彿解決了問題。) 2. 六年,我們一起走過 「這六年,難免覺得自己沒有好好珍惜和爭取中學的各種機會,沒有趁着無拘無束的中學生涯盡情盡興。」 「年輕的可貴就是勝在沒有包袱,可以不斷嘗試、學習,跌倒重來,在無邊無際的天空上,不受拘束地任性飛翔。因此,有些錯失縱然時機已過,也絕對有補償機會,或者在大學,又或是在未來的日子。」 3. 考試,FIGHTING! 「成績,其實只是一堆數字,本來就輕如鴻毛;它能夠給我們施加壓力、它能夠支配我們的情感、它能夠動搖並粉碎我們的信心,緣於人們對之重如泰山的解讀和詮釋而已。」 「家長也要以身作則,懂得如何處理子女的失敗,首先應接納、包容、支持,以同理心的角度,了解子女感受,待情緒穩定後再與子女檢視情況,汲取經驗,尋求跟進方法。」 作者簡介 林廣輝 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第二中學校長 家有小說作家兒子林澤銘 父與子均喜寫作 林澤銘 Jason 十七歲,剛畢業於拔萃男書院,完成中學階段。 典型港孩一名。 只愛看電視、聽流行音樂、看書、寫故事和睡覺。 專欄〈子唱父隨〉見於《明報——教得樂》, 秉承「尊卑不分、大逆不道」的原則, 口出狂言、以下犯上, 挑戰老師、挑戰家長,以至整個教育制度, 站出來為年輕一代發聲!
  • 特價
    Out of Stock
    SA142.jpg

    子唱父隨

    $60.00 $48.00
    由教育界、寫作界、親子界著名的「父子檔」林廣輝校長 x 林澤銘同學執筆的《明報》專欄《子唱父隨》,一直深受讀者歡迎,專欄一再續寫,閉關無期。 一改以往由父親以家長式指令主導一切的傳統,《子唱父隨》的文章由兒子林澤銘主導領寫,父親林廣輝揮筆回應,親子真心話是當頭棒喝也好,具無比共鳴更妙,成為家長、老師了解年輕人心思的重要導航。 現在我們將《子唱父隨》的文章結集成書,讓大家為這對父子檔喝采,也讓自己借機一窺現今年輕人的心底話。 第一章 港孩VS港爸港媽 港孩:「港孩的自理能理能力沒錯是低,但這或不是他們所想的,他們也許抗拒過、反對過,但家長可有聆聽?可有理解?」 港爸:「就讓孩子當家作主,即使受傷,家長也毋須緊張。」 第二章 好乖偽壞學生是這樣錬成的 港孩:「港孩沒夢想?端看有沒有一個適合的學習環境。」 港爸:「港孩不是沒有夢想。只是他們的夢,未必是成人世界裏預定的路。因此,成年人要放下既有包袱,方能體會港孩夢想的多姿多采! 第三章 考試,豈止求分數? 港孩:「始終,我們一眾莘莘學子讀書的目的,都是為了考試——說起來「好灰」,但卻又是那麼的真實。」 港爸:「學生沒有錯,他們的「功利」是現實情況下衍生的產品,學識的追求是另一層次,無助獲得高分。」 第四章 這些年,我們哭笑不得的日子 港孩:「我們在大街小巷的喧嘩嬉鬧,才是我們浪擲飛揚過後,散遍各處的青春痕跡。」 港爸:「不要以為少年人的世界很清閒,他們也有不少事務和計劃,需要時間處理開拓。將時間還給孩子,讓他們當時間的主人,好好善用時間……」 作者簡介: 林廣輝 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第二中學校長 家有小說作家兒子林澤銘 父與子均喜寫作 林澤銘 九五年出生,今年十七歲,就讀中五,乃獨生子(不過沒有傭人),完全符合港孩條件。父母親戚有時都會說我的自理能力偏低,雙親不在身旁,就大叫救命,不懂這、不懂那;父母問問題,我通常回答「不知道」;最討厭PE堂,因為要動身跑步做運動,寧願留在課室伏在桌上……驟眼看來,本書作者確是典型港孩一名。 2011年書展,父子倆各自出版一書,父的是《港爸大戰虎媽媽》,子的是《港孩告白》,父子兵拍住子,是為佳話。
  • 特價
    Out of Stock
    MM258.jpg
    教育應該是改進青少年,協助他們成長,使他們趨近成一個完人,貢獻社會,造福人類,所以家長對子女的教育,至為重視。有志投身教育的,便要負起改進人群,領導社會,移風易俗的責任。但不幸,歷代都是社會的風氣,而扭曲了教育的使命。遠者後封建社會,讓教育為科舉服務;近者資本主義社會,又要把教育屈服在公開試制度之下。教育就是這樣被社會的風氣牽著鼻子走。 上世紀九十年代,香港政府教改厲行,教育界滿以為有一番新氣象,但可惜換湯不換藥,舊酒新瓶。作者身為教育工作者,在這種形勢下只有徒呼奈何,大不了寫上一本《新儒林外史》,向世人訴訴苦罷了。 本書故事,便是以主角曾梭羅到鄔鐸邦紀念中學出任校長說起。初來報到的他,本想大興校內團契,但又要面對校董會壓力、教育改革、家長偏重成績等問題,加上學生種種行差踏錯的舉措……雖然經過一番努力,曾梭羅最終成功提升學校整體成績及聲望,但他上任時的初衷和願景,又能否實現? 作者簡介: 李植,早歲在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隨伍叔儻教授研習文學,畢業後獲文學士及教育文憑。旋在津貼中學任教會考及預科班中國語文及文學,職至副校長。後在澳門東亞大學隨選堂師(饒宗頤教授)研究文學評論,獲文學碩士銜。又在香港理工學院研習漢語語言學,亦獲文學碩士銜。退休前,先後在香港浸會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執教。著作有《文心雕龍字義通釋》、《有效學生評估70式》,《敘事式讀經淺談》,《平信徒四步讀經法》等。亦曾在大學生活、明報月刊及香港文學發表著作。
  • 特價
    Out of Stock
    SA149.jpg

    嫻姐有話兒

    $78.00 $62.40
    "《嫻姐有話兒》 第一章 雙非政府 第二章 魚蛋舖的哀歌 第三章 貧窮與幸福 第四章 六千元的故事 陳婉嫻服務社會數十年,眼見今時今日,香港政府之無能,高官之庸碌,社會之百病叢生,嫻姐再也不能忍下去,滿肚子話要說,要告訴香港政府瞪大眼,正視目下的社會問題,不能再,瞪大眼說大話! 作者簡介: 陳婉嫻,SBS,JP(CHAN Yuen-han,1946年11月15日-)生於廣東寶安南頭(南頭古城),香港黃大仙區議會(龍上選區)議員,前香港立法會議員,選舉組別為九龍東(地方選區)。從事勞工服務幾十年,為香港工會聯合會副會長、前民主建港聯盟常委,同時擔任香港百貨及商業僱員總會監事長。2011年香港區議會選舉前,陳婉嫻正式退出民建聯。[1]她得到黃大仙區議員林文輝讓路,參選黃大仙區議會龍上選區,最後以3,456票的高票當選,成為該屆選舉中得票最高的女性當選者(俗稱「票后」)。"
  • 特價
    Out of Stock
    N074.jpg

    嫁得好

    $88.00 $70.40
    無論單身還是已有伴侶,幾乎所有女性客人算命時都會問:「玲玲師傅,我到底何時可以出嫁?」、「會不會一直也嫁不出?」、「男朋友雖然答應結婚,但遲遲未有具體計劃,到底我倆是否真的會『拉埋天窗』?」、「如果對方一拖再拖,自己會不會太浪費光陰,以至錯過出嫁的好時機?」 即使是現代女性,對結婚仍充滿憧憬,對一紙婚書仍然十分看重,力求自己可以「嫁得好」。然而,為此適得其反,與男朋友鬧翻甚或分手告終的個案,亦屢見不鮮。到底怎樣才稱得上「嫁得好」?到底怎樣才可以「嫁得好」?麥玲玲師傅為此著作本書,希望從玄學角度為現代女性指點迷津,消除疑慮。本書全面涵蓋: ◎面相命格見良緣 ◎多種婚姻配搭個案分享 ◎古今結婚儀式演變 ◎嫁娶宜忌問與答 作者簡介: 麥玲玲師傅自幼跟隨名師學習術數,對手相、面相、紫微斗數、子平八字等術數均甚有研究,尤其精於推算感情事宜;時常往來於國內、日本及東南亞各地作風水勘察,為本港多間著名機構的風水顧問,以術數助人趨吉避凶,深受歡迎;她亦於不少傳媒雜誌撰寫風水命理專欄,如《蘋果日報》、《忽然一周》、《快週刊》、《新假期》等,曾為無線電視主持玄學節目《玄來如此》、《玄妙無窮》;出任新城電台、有線電視《怪談》、《六十分鐘玄機透視》等玄學節目嘉賓主持,著作有《緣來有理》、《踏上青雲路》、《家擇好風水》、《緣來有機》、《面相天書(歲數篇)》、《置業風水天書》、《玄學速解大全》、《2009年牛年運程》、《女人都是這樣談情的》、《2010年虎年運程》、《愛情自救》、《家居開運》、《2011年兔年運程》《生肖百科》及《2012年龍年運程》等。
  • 特價 SA177.jpg
    童愛玲,一個來自台灣的女演員,一個男人的太太,一個孩子的媽媽。 對外人來說,看似光鮮亮麗的演藝工作,其實背後是一群人在高度壓力、縝密計劃與沒日沒夜和時間賽跑之下,才能呈現出來的動人成果。除了懷孕生子期間,童愛玲一度淡出幕前,其實在她兒子Kyle的成長期間,她一直有在接戲、工作。 然而,孩子的童年不能重來,做媽媽的不能錯過他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分、每一秒。作為在職媽媽,童愛玲努力地在家庭與工作中兩邊走,工作之餘,同時親身當孩子的嚮導,陪伴兒子成長。 在《媽媽是孩子最好的嚮導》一書中,童愛玲把她這些年來教育孩子的經歷、心得,一點一滴,整理成文字,與各位愛錫子女的父母分享。 關於當媽媽: ‧全職媽媽與職業婦女之間 ‧別做空求完美的「直昇機媽媽」 ‧不是為孩子選前途,而是為自己選生活 關於孩子的學習: ‧和學校的老師保持良好、暢通的溝通 ‧學習,從來不限於課本裏的事 ‧送孩子一份「自主學習」的禮物 ‧把學習的責任,還給孩子承擔 關於孩子的管教: ‧任何好習慣都得從「環境」養成 ‧管教孩子,更要管好自己的情緒 ‧管教,除了「管」更重要的是「教」 ‧說故事,有時比「說教」更有效 關於孩子的健康: ‧媽媽管理體態,也要管理孩子飲食健康 ‧餐桌上的戰爭,可以贏得漂亮
  • 特價
    Out of Stock
    MM351_cover
    內容簡介: "人一出世固然就要走過生老病死, 患重病如癌, 如果有N種的治療方法, 也會有N種的過渡方案, N種的心態, 如旅行般走過是我擺渡這課題最為真切的方式。" 或許你也在生病患癌中正感到苦困與寂寞。。。 或許你正處於情緒困擾的不安局面裏。。。 一段不能計劃的病患旅程,作者卻在投入旅者角色間, 拒絕了幽深盤穀,走向 開闊明媚 乘載外在的紛擾不定,步往 內在的省察 背負療治的苦痛,邁進 精神情感裏的純粹 安住在大自然裏,迎接 生命的圓熟 那麼,請你一同遊走, 或許在這旅間,你會發現一個更好的自己。 作者簡介: 楊初心 認認真真。 認真做學生,入大學四年。後仍喜愛著學與習,終生停不了。 認真做女兒,承父母命披嫁衣,成功獨立做人。 認真做太太,豬乸般連生四孩,改寫豬不勤奮慣想。 認真做母親,扶植四孩茁壯成長,樂觀看世界。 認真做工,腳踏實地又貫穿世界,最樂施造他人成就,成裏有你; 最不能因循。 認真做自己,書一直在看,沒間斷遊歷,喜大自然與有趣的人和事。 認真地生活,認真地過癮,過癮地認真。 只因,勿忘初心。 認認真真。
  • 特價
    Out of Stock
    B360.jpg

    媚整形小姐

    $68.00 $54.40
    美麗不是全部,但不美麗卻特別難過。 一個女人,四段戀愛,整形四次,讓自己變得更加美麗,直至,遇上真愛。 「女人每經歷一場戀愛,都是一場改造。為了下一位戀人,我願意把自己『改良』得更好。」 如果以人工製作的好命女面容,可以靈驗嗎?如果不靈驗,還可以後悔嗎? 她每一次失戀,便會去做一次微整形手術,為了紀念上一個他,也為了迎接下一個他。半年有效期,剛好足夠新舊交替。第四次手術完成,醫生叫她不要再來,他不要替她做手術了。他開始認不出她,他開始愛上她,而她…… 對女人最狠也最了解的是女人。如果去年日本女導演蜷川實花的話題電影《整容天后》對整形主題的探討教你意猶未盡;那《媚整形小姐》中,細膩描述女生以微整形來改變自己去追尋愛情的心路變化應該可以滿足你。當中幾場微整形手術的迫真描繪,震撼感並不亞於影像畫面,難得讓人動容卻不覺嘩眾取寵。 作者簡介: 蘇花 新生代愛情小說作家 正職記者 商業電台叱咤903《讀賣Sunday》《大寫鬥》比賽冠軍
  • 特價 SA244_cover
    內容簡介: 大學不少學者偏重撰寫學術論文,像本文集的5位學者依然心系本土,百忙中撥冗撰寫專欄文章,非常難得。我常從他們的文章得到啟發,並希望更多學者拔刀相助,滋潤香港新聞界。 張健波《明報》前總編輯 什麼是新聞、假新聞?真相、後真相?記者、社交媒體?還要客觀中立嗎?科技顛覆新聞傳播的理論和發展。本書收錄的學者硏究,有助公眾更了解傳媒、政治和社會的變動和互動,掌握世情。 楊健興 香港記者協會主席、資深傳媒人 新聞是歷史的初稿,昔日的新聞就是歷史學者著述的盲公竹。然而新聞也有盲點,這些盲點要靠新聞學者去解碼,幾位教授學者都是新聞解碼的箇中能手,他們的文章還起了「傳道授業解惑」功能。 鄭明仁 資深傳媒人、專欄作家 《明報》自2014年起在觀點版推出「媒體解碼」欄目,由不同作者輪流撰寫,主題觸及正在發生的媒體事件、現象、趨勢和理念。我們從已出版的大约250篇文章中,選了40篇成為《媒體解碼》一書。我們選擇的原則,是希望從論述中的傳媒事件,可看到較廣泛的意義。文章的内容分媒體的性質功能、專業表現、新聞自由、民意輿論、科技轉型、歷史文化共6個部分。希望讀者在閱讀這些文章時可多思考媒體議題,一起關注香港傳媒的生態發展。 內容節錄:
    1. 性質功能
    探索新聞的本質 誰是記者?何謂傳媒? 報料人、公民記者和專業記者 誰是媒體?誰是記者?從網媒的採訪權談起 「客觀中立」的社會基礎 「後真相」下的新聞事實 財經新聞能預警危機嗎? 特首選舉的隱秘傳播 中國網絡集權體制的新聞挑戰
    1. 專業表現
    新聞事實  憑何而來? 政治對立與社交媒體激發虛假新聞 香港傳媒公信力又見新低 《明報》辦報理念的淵源 保密和泄密的傳播倫理問題 在全球比較研究中  看香港新聞工作者的自主程度   III. 新聞自由 社會裏的言論自由和民主牆上的言論自由 回歸20年新聞自由今昔變化 自我審查2.0 大學的言論自由 西方新聞媒體是外來勢力的工具 自由新聞的動人和血腥 戰地嬰兒的無聲哭訴 香港新聞自由指數再現新低
    1. 民意輿論
    誰得民意誰得天下:後政改民意盤點 通訊群組的政治分化與對應 民意幾錢一斤? 民意調查的疑惑 假新聞心理學:為何消除錯誤資訊如此困難? 誰在帶動「圍爐取暖」和民意兩極化 「五毛黨」的網絡輿論攻防戰
    1. 科技轉型
    當記者看得見讀者——受眾度量和新聞業 由守龍門到射龍門 網媒在選戰中的關鍵作用 移動為王?報業的平台板塊飄移 傳統報紙的未來:「做大做強」?
    1. 歷史文化
    全球青年的電影故事 一本雜誌  千萬性命 本土就是「港獨」?香港媒體呈現的本土論述 戲謔、諷刺與批評:幽默的政治傳播和影響 五角大樓文件案的啟發:從歷史到電影 作者簡介: 蘇鑰機現任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並兼任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他曾任加拿大溫哥華《明報》副總編輯、《世界日報》記者及電視廣播有限公司(HK-TVB)市場研究員。他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及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曾編著的新聞書籍包括:《四川地震——香港記者反思錄》、《一人一故事——新聞人的心聲細語》、《獨家新聞解碼》、《領導的藝術——新聞老總談管理》等。他同時擔任香港新聞博覽館董事、香港新聞教育基金袐書長、香港報業評議會執行委員等社會服務工作。 陳韜文,於1986年獲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博士學位,隨即回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任教。曾出任該學院講座教授兼院長,現為中大榮休教授。研究興趣包括政治傳播、新聞研究及國際傳播。陳教授著述甚豐,於2014年獲選為國際傳播學會會士(ICA Fellow)。為《傳播與社會學刊》創刊主編及中華傳媒與比較傳播研究中心始創主任。公職包括國際華人傳播學會(CCA)會長、香港報業評議會主席等。 陳教授又對攝影有濃厚興趣,已發表多個網上攝影集及攝影個展。 李立峯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及美國史丹福大學,現為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及院長,研究領域包括政治傳播、民意研究、新聞學,以及媒體與社會運動等。其主要著作包括Media and Protest Logics in the Digital Era: The Umbrella Movement in Hong Kong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8)、Talk Radio, the Mainstream Press and Public Opinion in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14),以及Media, Social Mobilization, and Mass Protests in Post-colonial Hong Kong (Routledge, 2011)。他亦是學術期刊Chinese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的總編輯以及其餘8本國際學術期刊的編輯委員會成員。 楊志剛,教育工作者、新聞工作者。香港大學學士,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碩士,香港浸會大學協理副校長。曾任中大新聞傳播學院專業應用教授、澳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客座講師、香港科技大學及香港公開大學發展及公共事務處處長、香港貿易發展局駐澳洲及新西蘭代表、國泰航空公司企業傳訊總經理、政府新聞處首席新聞主任、立法局高級新聞秘書。 陳智傑,於香港中文大學取得傳播學博士學位,現任香港恒生大學傳播學院助理教授、新聞及傳播學士課程副主任、青年可持續發展領袖研習所主任。其研究興趣為新聞學、傳媒社會學、身份認同及風險傳播。他於新聞傳播學及中國研究等領域的國際學術期刊發表文章,其時事評論亦見於《明報》等報章以及各電子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