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

  • 特價
    Out of Stock
    SA43.jpg

    流感, 禽流感真貌

    $49.00 $39.20
    2006年3月出版。 鑑於能提高市民對流感及禽流感的認識,本書深入闡釋流感及禽流感的分別、其歷史演變過程,兩者所出現的病徵、流感病毒如何在社區中蔓延、市民應採取的預防措施及用藥之正確態度等,並從微生物學角度剖析病毒變種的危機。本書各個章節,均由本港醫學界專家翹楚執筆,論述對流感及禽流感的處理經驗、特性診斷、治療及其中涉及的倫理爭議及應變挑戰等。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總監梁栢賢醫生~ 本書可讀性甚高;各章作者,都是資深醫生,大部分來自本港的傳染病旗艦醫院瑪嘉烈醫院,和SARS後成立的衛生防護中心。內容專業,深入淺出,有趣味性的科學知識,亦有實用的衛生常識。加上禽流感發展事件簿,引導讀者重遊香港抗疫之旅,溫故既知新,領受亦更深。 ~高級行政經理(專業事務及醫療發展)、醫管局大流感協作(治療)小組召集人陳崇一醫生~ 本港近日接二連三發現雀鳥感染禽流感,特區政府如箭在弦,普羅巿民亦聞雀色變。禽流感縱然可怕,卻並非不可控制。我們應當以SARS為鑑,明白抗疫人人有責,多認識此病毒,並緊遵各項防疫指引,禽流感自然無機可乘,難以發難。本書正是讓讀者可較全面了解此病毒,以助全民防炎抗疫的工作。 ~九龍西醫院聯網總監趙莉莉醫生~ 本書特點: 1.集十數位醫生及專家意見,解構流感及禽流感,並剖析病毒變種的危機 2.教導市民應採取的預防措施及用藥態度 3.每章均設「內容撮要」及「考考你」,幫助讀者了解及思考。適合作通識教材,附設「醫生寄語」,加強防疫意識 編者簡介: 趙孟準醫生──畢業於香港大學醫學院,任職瑪嘉烈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科主管及顧問醫生,為香港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兒科學系榮譽講師、北京大學及上海復旦大學之兒科客席教授。除行醫執教外,亦致力編寫工作,曾任多本醫學雜誌編輯委員。 周鎮邦醫生──畢業於香港大學醫學院,任職瑪嘉烈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科顧問醫生,為香港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兒科學系榮譽講師、香港兒科雜誌之副編輯。曾任醫院管理局董事會委員,為多個醫務及社會團體之理事,2003年獲頒銅紫荊星章。 作者: 趙孟準醫生、周鎮邦醫生、余衛祖醫生、伍德強醫生、周劍芳醫生、劉宇隆教授、黎錫滔醫生、梁志偉醫生、翁維雄醫生、潘偉剛先生、區結成醫生、史泰祖醫生、劉少懷醫生、郭家麒醫生、陳文仲醫生、關日華醫生、陳偉明醫生
  • 特價
    Out of Stock
    SA46.jpg

    藍天約會

    $48.00 $38.40
    回想當初,我們鼓勵艙務員同事將空中體驗寫成文章,與人分享,經過一番努力,一篇又一篇精彩的文章終於呈現眼前。我想這正如極具挑戰性的機艙工作一樣,機艙服務員以專業的態度,加上富於學習的精神,務求為乘客帶來最優質的服務。 陳南祿 國泰航空公司行政總裁 走在街上,不時碰到穿戴整齊的機艙服務員手拖行李箱,帶着輕鬆愉快的心情上班去﹔乘搭飛機時,看到機艙服務員笑臉迎人,殷勤招待機上乘客。令我們都很好奇,到底他們的工作是怎樣的一回事。 《藍天約會》的一眾作者為國泰機艙服務員,他們以當時人的身分,記下工作上的一點一滴,感受來得更真切動人。 本書分八個章節,分別是「永恆的愛」、 「安全至上」、「延展愛心」、「天上故事」、 「機艙服務」、「人在海外」、「濃濃親情」和「我的抉擇」,從八方面跟你細訴關於他們工作的經歷。 讓你了解,何以他們能以樂觀積極的心, 面對每天工作上的奇遇。 作者從此書中所獲之收益,悉數捐予「香港恩光之友會」作為殘障兒童教育用途。
  • 特價
    Out of Stock
    SA49.jpg
    內容簡介: 理性持平 解讀社會現象 重點分析 切入問題核心 本書結集一群大學經濟學者對中港政經問題的分析,點評中國政策與經濟現況,剖析香港經濟民生、教育與勞工、交通運輸、地產建築等各項議題,包括﹕ 滬港兩地競爭情況 中港股巿互動關係 香港與內地「十一五」的配合契機 世貿談判爭議 教育改革路向 兩鐵合併關鍵 巴士票價新機制的優劣 勾地與政府土地政策問題 5天上班制的利弊 以經濟學角度深入淺出分析政經現況,引領讀者從多角度探討問題癥結所在,提供可行方案,開拓思考空間。 「香港自回歸以來,多次陷入嚴重的經濟危機,公眾對香港經濟問題的興趣與日俱增。在這樣的背景下,大眾對評論經濟時事的文章可說需求甚殷。希望本書能夠提高香港公眾對經濟事務的暸解,從而促進香港公民社會的成長。」 宋恩榮 香港中文大學經濟系系主任及教授 作者簡介: 宋恩榮 香港中文大學經濟系系主任及教授 梁嘉銳 香港城市大學經濟及金融系副教授 李宏彬 香港中文大學經濟系副教授 張俊森 香港中文大學經濟系教授 杜巨瀾 香港中文大學經濟系助理教授 莊太量 香港中文大學經濟系副教授 鄺啟新 香港中文大學經濟系副教授 殷偉憲 香港中文大學經濟系導師 馮嘉耀 香港中文大學決策科學與企業經濟學系教授 張國洪 香港中文大學決策科學與企業經濟學系副教授 谷莞爾 美國加州大學經濟系博士生 周紹傑 香港中文大學經濟系博士生 孟嶺生 美國馬利蘭大學經濟系博士生 李 曦 荷銀證證券分析員 韓 軍 香港大學經濟及金融學院副研究員
  • 特價
    Out of Stock
    SA52.jpg
    在這紅磚屋內,有怎樣的人物事跡、教育信念和學術風氣,令它人才輩出? 本書記錄了多位著名學長的表現與成就,包括:劉殿爵、鍾香崇、梁國楹、羅騰祥、翁國基、陳思堂、梁振英、呂達賢等。 ‧英國的劍橋大學、倫敦大學都有英皇書院,為什麼香港也有一所英皇書院(King's College)? ‧英皇書院的校舍已被香港特區政府列為二級保護文物,在這所獨特的紅磚屋內,有怎樣的人物事跡、教育信念和學術風氣,令它人才輩出? ‧英皇書院有「醫生預備班」的美譽,本港十分一以上的醫生出自英皇,除了醫科之外,英皇還有什麼強項? ‧英皇書院的「愛國愛港情」由何時開始?由何人開始?為什麼一所官立學校也會形成這樣的信念和風氣? ‧英皇過去八十年,出了些什麼著名學長?他們有什麼表現和成就,值得英皇師友記錄、珍惜和回憶? ‧如果你是香港市民,在這本書裏,你會看到許多香港人引以為傲的名字……如果你是英皇之友,在這本書裏,你會看到許多英皇人引以為榮的歷史…… ‧英皇書院前校長梁植穎先生,在英皇工作超過三十年,創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紀錄,退休後更把多年來與眾多學長校友的接觸蒐集記錄成書,寫成了這本《英皇師生愛國愛港情》,所以倍覺珍貴。 ‧這不單是一本官立中學的校友紀錄,更是香港教育,特別是官立中學發展歷史的重要一章。 作者簡介: 梁植穎,土生土長香港公民。 一九五四年曾借讀於英皇書院,於伊利沙伯中學完成中學教育,畢業後入讀香港大學。大學畢業後有七年時間在香港大學擔任助教及副舍監。一九六九年重回英皇任教地理直至二○○○年退休,是英皇任教年資最長的老師。並於一九九二至一九九七年間,五次出任英皇署理校長一職。 作者從小參與童軍活動,曾為愛丁堡青年獎勵計劃最早期的野外訓導員、英皇愛丁堡及資深童軍的指導老師。作者於英皇書院任教期間,曾創立家教會、英皇管弦樂團;更統籌音樂會,籌得四百五十餘萬教育基金,設立獎學金。他更參與設計及促成建築署提前擴建西翼大樓,改善全校設備,使英皇書院走向現代化,令在校學子得益。
  • 特價
    Out of Stock
    SA53.jpg

    活出璀璨人生

    $54.00 $43.20
    為促進社會上長幼共融,嶺南大學的亞太老年學研究中心及人文學科研究中心合辦「活出璀璨人生」採訪及寫作計劃,讓學生透過訪問鍾偉明、胡楓、梁天偉、李曾超群等十二位不同背景的長者,了解他們對生活的體悟,從而促進兩代溝通。 胡楓:「若有好的際遇,不單要好好珍惜,也要繼續努力,不斷增值,與時並進。」 梁天偉:「每次跌得很低,我都相信可以再躍起。」 梁王珏城:「只要肯努力,沒什麼是辦不到的。」 受訪者當中有社會上的名人,亦有年少時默默耕耘的退休人士。他們的背景各異,經歷各有獨特之處,當中不乏困難與崎嶇,然而他們卻不自暴自棄,選擇了泰然面對。讀着他們的訪問,除能細味人生百態,亦喜見他們對生命的熱情。基於這份熱情,這些受訪人士即使已屆高齡,仍散發着一股熾熱的生命力。這種樂觀積極的態度,實在值得年輕一輩參考和學習。 嶺南大學亞太老年學研究中心主任 陳章明 嶺南大學人文學科研究中心主任 梁秉鈞 作者簡介: 此書乃嶺南大學亞太老年學研究中心及人文學科研究中心合作的採訪及寫作計劃之成果。 亞太老年學研究中心成立於一九九八年,一直致力發展本港及亞太地區相關的老年學研究及培訓工作。本中心採用了一系列的研究方法,着重理論與實踐結合及多元化的研究項目,研究主題包括:跨代共融、社區健康及社會照顧,及以實證為基礎之政策研究。 人文學科研究中心前身為文學與翻譯研究中心,過去致力於現當代中文文學及中國新音樂史研究。自二○○一年人文學科研究中心成立後,擴展研究範疇,以現當代中文文學及香港文學與電影為主,並與圖書館合作蒐集整理本土文學及文化資料,建立了「香港文學書目」及「中國當代作家自述歷史」兩大網上資料庫。中心亦定期舉辦跨學科及跨院校的學術講座、詩朗誦及國際學術研討會。
  • 特價
    Out of Stock
    SA54.jpg
    回歸以來,不論晴陰冷暖,香港的紫荊區旗都隨著五星紅旗迎風飄揚; 回歸以來,不論年齡種族,香港的紫荊區徽身分證都與港人形影不離。 當特區區旗在灣仔金紫荊廣場冉冉升起的時候,我們心中,有否泛起一個疑問:美麗的香港區旗、是怎樣產生的呢? 資深設計師韓秉華先生見證著香港區旗區徽, 由徵集、評選、修改到定案的重要歷史過程。 在本書中,韓先生會把區旗區徽的誕生經過, 以及設計香港回歸吉祥物中華白海豚的歷程娓娓道來, 並跟讀者分享他在這數十年來,以美學設計義務替社會上各公益慈善機構設計的成果,冀能與所有關心香港的人共同分享。 作者簡介: 韓秉華 一九七○年起從事設計及藝術創作。 一九七六年與蘇敏儀成立形意設計公司。 一九八○年與友創立香港正形設計學校。 一九八五年獲選為十大傑出青年。 一九八七至一九九○年出任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區徽評審委員,並為設計修改人之一。 一九九二年獲香港藝術家聯盟頒發設計師年獎。 一九九六年獲香港各界慶祝回歸活動委員會邀請為回歸吉祥物中華白海豚之設計師。 一九九八至二○○○年擔任香港設計師協會主席。 二○○二年出任上海申辦二○一○年世界博覽會設計顧問。並於上海新天地開設HS GALLERY。 二○○三至二○○五年出任國際平面設計社團協會(ICOGRADA)副主席。並獲紐約phaidon出版社選為世界100平面設計師出版專業。 二○○四年上海市經濟委員會頒授上海市原創設計大師工作室榮譽。 現任HS ART & DESIGN創作總監,香港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博物館名譽顧問。
  • 特價
    Out of Stock
    SA55.jpg

    賭海導航

    $45.00 $36.00
    生活在金錢掛帥的年代,人們都忙着為自己積聚財富,不少人更存着一種「以小博大」的心態,最終演變成病態賭徒。為幫助賭徒戒掉「賭癮」,重過新生活,明愛展晴中心督導主任和戒賭輔導員都深入他們的內心世界,找出問題的癥結,並成功幫助他們。《賭海導航》一書正結集了對賭博問題的反思及協助賭徒的建議,在此誠意推介給你。 李德誠醫生 精神科專科醫生 我們這一代的年輕人所面對的其中一大挑戰是沉溺(Addiction)的問題:賭博、毒品、性和網絡的沉溺。感謝明愛展晴中心一班同工在過去三年多進入問題賭徒和他們的家人的現場與他們同行,並反思整理寶貴的前線經驗。《賭海導航》讓我們窺探到沉溺背後的面貌,洞悉賭博的文化對我們個人和整個社會之衝擊,並一起探索可能的出路。 蔡暉明博士 突破輔導中心臨牀心理學家 政府改變其賭博政策,以「規範化」的名義容許足球博彩合法化,轉眼之間,已是第三個球季。足球作為最受歡迎的觀賞運動,一旦加入博彩成分,無疑是令原已熾熱的賭風火上加油。這幾年下來,說香港社會的賭博環境經歷了重大的變化大不為過。這幾年,賭風不因合法化而收斂,非法賭博活動也沒有明顯的減少。但參與賭博的人卻愈來愈多,年歲也明顯下降。過去由不同機構做的調查都不約而同指出,一般港人對賭博的戒心正在下降。因參與賭博而遇上困境的人也不斷增加。明愛展晴中心是最早得到資助推行賭博輔導的機構,幾年下來累積了不少珍貴的經驗,現在把這些經驗與思考結集成書,不但有助經驗之積累,提升社會服務水平,推動賭博輔導之專業發展,更有助社會各界深刻反省賭博之潛在損害。本人拜讀受益之餘,願借此向明愛展晴中心之同工致意。 鍾劍華博士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
  • 特價
    Out of Stock
    SA56.jpg
    《不賭之謎——揭開賭博的底牌》具體記述輔導員幫助病態賭徒的臨牀經驗,讓我們改變對這種疾病的無知和偏見。 李誠醫生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精神科學系教授 香港健康情緒中心主管 書中的每一個寓言故事以淺易的文字書寫,有很高的趣味性,引發讀者對賭博作深層的思考。我誠意向讀者推介。 陳秀嫻博士 香港樹仁大學社會工作系系主任 本書內容獨特創新,漫畫插圖精美,寓意深刻,能深入淺出地道出賭徒要面對戒賭戰役的精髓。 潘國華先生 澳洲註冊臨牀催眠學家 心理學家 《不賭之謎——揭開賭博的底牌》是為你和你的家人而寫。你為什麼還要等待? 盧鐵榮博士 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教授 《不賭之謎——揭開賭博的底牌》是明愛展晴中心的輔導同工多年來輔導問題賭徒積累的實務智慧,轉化成發人深省的寓言故事,加上一幅幅生動活潑的插圖,藉此引導讀者作多角度的反省,明白賭博的真貌、賭徒的內心世界和問題賭博的禍害。
  • 特價
    Out of Stock
    SA59.jpg

    家是香港

    $68.00 $54.40
    國際測量界老牌英資大行二百年來最年輕的合夥人;85年參加「基本法諮詢委員會」,被全體委員選為十九名執行委員之一;88年被執行委員會選為秘書長,主持了基本法起草過程中的兩次全港性諮詢;後來任職特區預委會、籌委會、臨時立法會和行政會議的梁振英,對自己參與了回歸的全過程,為香港回歸效力,親歷國家和平統一的階段性成果,深感與有榮焉。 回歸十年間,「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成功落實,有目共睹,香港人大可引以為榮。香港雖是彈丸之地,但對國家、對世界發展不無貢獻。全球一體化,激化競爭,今後香港何去何從,值得深思熟慮。梁振英將多年來撰寫的文章結集成書,希望在複雜的國情中,讓大家反思「家是香港」的深義。 過去我們說「家在香港」,指的是一家幾口住在香港,沒有說明七百萬人之間的社會關係,這種觀念已經不合時宜。香港既已回歸,香港人萍水相逢的關係、天涯漂泊的人生應該到此為止。七百萬人是一家,家就是香港。 作者簡介: 1954年8月 香港瑪麗醫院出生 1966 - 1971年 英皇書院 1971 - 1974年 香港理工學院 1974 - 1977年 英國布里斯托理工學院 1977 - 1993年 仲量行高級合夥人、亞洲區副主席、亞太區管理委員 1981年 與青儀結婚,青儀也是CY 1988 - 1990年 基本法諮詢委員會秘書長
  • 特價
    Out of Stock
    SA60.jpg

    神醫俠侶

    $49.00 $39.20
    他們,是一對中醫情侶。 女的,是實習中醫師,暫處中國, 為你寫出實習生活千樣趣事; 男的,是註冊中醫師,現居香港, 向你道盡臨牀生涯百般感觸。 神醫俠侶,懷着熱誠和抱負, 與大家一起闖蕩江湖。 作者能拋開既有的方式,以清新活潑的文筆將中醫藥學醫理躍然紙上!繼承而不泥古,不單透發新一代中醫的靈巧及素質,也使市民讀者加深認識中醫、理解中醫。 劉良先生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院長 神醫俠侶,每天在診症室遇上不同的病人,碰到各種棘手的患疾,懸壺生涯有喜有悲。這對年輕中醫師以輕鬆淺白的文筆,將習醫、行醫期間的歡笑、辛酸、感慨、領悟 ── 記錄下來,為讀者呈現多個醫者與病者之間的動人故事。書中透發着新一代中醫師對發揚中醫學傳統的熱忱,值得對中醫學有興趣或有志習醫的人士細讀。 作者簡介: 陳苡苡,實習中醫師,積極參與義工活動,為首屆透過「拔尖計劃」而入讀醫科的中醫尖子學生。執筆之時正在國內中醫院實習,並正預備中醫執業資格考試。 李繼淳,註冊中醫師,於學生時期積極參與課外活動,屢次以「香港傑出青年義工」、「海外傑青」、「傑出服務學生」等身分出訪海外。毅然放棄一切,專心行醫,現為中醫準碩士。
  • 特價
    Out of Stock
    SA61.jpg
    「若你決定入行的話,便要做一個負責任及有良心的化妝師,千萬不要破壞客人人生中,最美麗的一天。」 by Gracy Hon 打開七色化妝箱,與你分享: 入行的必經之路與秘訣 有笑有淚的化妝師生涯 鏡子前的軼事與趣聞 「唔要貼雙眼皮膠紙、唔要假眼睫毛、唔要畫眼線,但想雙眼精神(口的)。」 「我想低調(口的),但一睇就知我係新娘。」 面對客人如此高難度的要求,身為專業化妝師,怎樣化腐朽為神奇,如魔術師一樣把一張張素臉變變變,變成全場的焦點? 入行多年的資深化妝師Gracy Hon打開她那神秘的化妝箱,跟大家分享在這工作上有趣的經歷與喜怒哀樂,還把鏡子前的軼事與趣聞娓娓道來,包括:新娘房內最動人的甜蜜片段、心目中最漂亮的新娘子;以及公開當上專業化妝師的真實過程歷和基本要訣。 閱畢Gracy的作品,對化妝師行業加深認識外,更令我加深認識Gracy,她的成功是靠她一雙巧手打造出來的。 ——愛菩@新城電台主持 希望這本書不只令Gracy夢想成真,更可讓讀者和她一樣美夢成真。 ——Kennis Lau《壹週刊》財經記者 作者簡介: 資深造型師Gracy Hon,JustGracy Styling形象設計公司創辦人。 業務除了各類的化妝及髮型設計外,更成立了JustGracy the Styling School。 JustGracy Styling於二○○六年躋身「新婚生活易大賞」中「新娘至愛化妝髮型服務大賞」的最後五強,為當時唯一非教學機構的入選者。 二○○七年三月,Gracy獲《壹蘋果網》lady.atnext.com邀請,主理其化妝專欄,提供不同造型示範,並為讀者解答疑問。 Gracy一向堅信簡單就是美,強調化妝造型旨在給人精神整潔的感覺。最擅長輪廓修飾及以化妝改善各種面部問題。在短短數年間人氣急升,深受客戶愛戴。作品經常於各傳媒及雜誌展出。
  • 特價
    Out of Stock
    SA62.jpg

    十年.香港人

    $68.00 $54.40
    自九七年香港回歸後,十年間, 香港人經歷大起大跌的時局,心情悲喜交集。 逝者如斯,《明報》記者走訪社會各階層人士,讓他們以自己的聲音, 訴說這十年歲月裏個人成長的浮沉起跌: 李鵬飛在O三年情人節與董建華分手; 才子陶傑由賣文采到賣燕窩廣告; 風之后李麗珊的人生目標,由奧運金牌變為八百萬元; 蘇民峰看透港人的慾望與貪婪; 何喜華依然硬頸、依然好人; 林夕寫盡情深歌詞背後的深情; 安安佳佳成了「三粒星」香港永久居民; 麥兜對「一嚿飯」依舊堅持…… 同樣遇上金融風暴、禽流感和SARS疫潮、七一遊行、內地經濟增長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不同的人卻有各自的精彩故事,眾聲喧嘩,在變化與堅持之間, 香港人已為這獨特時代背景下的香港故事作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