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

  • 特價 SA154.jpg

    二十四橋明月夜

    $88.00 $70.40
    ■有片睇:《二十四橋明月夜》新書發布會 五年前,住建部建議了二十四個選址。2012年,基金建成了二十四座橋,夢想成真。建橋只是過程,要實現的是促進溝通、聯繫兩地的愛心夢工程。我們深信文化差異是可以通過兩地人士的互相了解、溝通而得以化解、融和的。 出版這本人文通識教育的感人故事《二十四橋明月夜》,是希望通過「無止橋」各家庭成員的建橋經歷,分享建橋的過程、建橋中的不同體驗和收穫,將他們追求夢想的動力、精神與成功感都傳遞出去,感染他人,引起共鳴,更希望這對個人生命志向的選擇有所啟發,對個人貢獻社會有所激勵。 ──紀文鳳 經過五年的努力,無止橋慈善基金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支持下,完成了二十四道橋,達成無止橋的夢想,實現了村民的願望。 二十四橋不但讓村民安全便捷出入,亦在每位村民及義工之間,構築了一道又一道無形的橋樑,連繫人心。書中記載了不少義工與村民的生活點滴,彼此間的互相關懷,細味其中,更令人感動。 ──林鄭月娥(無止橋慈善基金榮譽顧問) 對城市人來說,行走這橋渡河猶如奧運體操挑戰;對村民而言,日常過橋亦是雜技考驗;村童在水淺的日子,還是首選涉水渡河上學去。我則親身體會了渡橋中途墮河的境況;眾人涉水回程時,亦嘗了河底石滑泥軟的滋味。 良橋助學是夢之所想,綠建環保同是夢之所繫。無止橋結合二夢,設計因地制宜,結構以柔制剛,主導就地取材,築橋更可與民共建。 ──黃錦星(環境局局長) 本書分五大章節: 夢想篇 實踐篇 感受篇 無止篇 展示篇 讓曾經參予建橋工程的眾人,以不同的角度解構行動的意義。 作者簡介: 無止橋慈善基金是一個香港註冊的慈善團體。透過鼓勵大學生、專業人士和社會各界的志願者,運用可持續的建築理念,同心協力修建橋梁,我們希望: 1. 聯繫中港兩地,加強溝通,藉此無校界活動,令年青人更關心內地貧弱的一群,並珍惜所有,建立無形的心橋,締造和諧社會; 2. 改善內地偏遠、貧困,並存在迫切建橋需要農村地區的民生環境、設施和需要,提升村民的生活質素; 3. 啟發並推動社會欣賞、尊重與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繼承並發揚地方文化與傳統智慧,推廣可持續理念。
  • 特價
    Out of Stock
    SA155.jpg
    「如果你覺得生命中有一個『黑洞』,好像填上了很多東西也填不滿時,尋找自信可能是補救它的靈丹妙藥。」 曾經因為口齒不靈而遭受批評,情緒陷落谷底,憑着堅定意志,進修心理學和狀態管理,最後突破自己,先後成為兩個電視台的熱門女主播,張慧慈絕對能夠告訴你如何取得成功的關鍵——「自信」。這個世界上沒有人一出生就缺乏自信,只因為遇上太多挫折,整個思維和狀態都處於「失敗者」之中,告訴別人自己是如何不濟,就算有新的機會,也不懂得把握,如此就形成了惡性循環。張慧慈在《自信心理T.E.A.——張慧慈卓越心理學》裏面,將教導人如何透過模仿學習、溝通及認知、語言應用、正面心理狀態等策略,走出自信低落的泥沼,最後活出理想的自己。 「真正的自信是要有『正確的自豪』來支持,需要以後天的努力,去推動和激勵人們尋求知識,追求個人目標,具備正向的性格和吸引力,積極的人際關係;而負面的自信卻是『傲慢的自豪』,會令人自戀,容易感到羞愧,把成功歸功到先天的能力和運氣。《自信心理T.E.A.——張慧慈卓越心理學》一書中所介紹的就是『真正的自信』。」 作者簡介: 張慧慈,前有線電視及亞洲電視新聞主播,資深電視節目主持,專欄作家,鑽研各種身心語言程式學 (NLP)、九型人格、邁爾斯 - 布里格斯性格分類法等實用心理學多年。後更隨 NLP 大師 Dr.Wyatt Woodsmall 及 Marvin Oka學習,並成為認可NLP培訓師。2006年,張慧慈更獲得「亞洲十大企業培訓師暨最傑出溝通學培訓師」榮譽,是十位得獎傑出培訓師中,年紀最輕和知名度最高的行業代表人物。 其培訓團隊不只提供適合各界人士的公開課程,也會為企業和政府部門度身設計適用的培訓課程 (corporate training)。 同時,亦會為個別有需要人士,提供教練提升服務 - 整合思維教練服務(integral mind coaching service)。
  • 特價
    Out of Stock
    SA158.jpg
    國民教育鬧得滿城風雨,作為經常穿梭全球各地的記者,對於國民身分有什麼見解呢?相比英國國民(海外)護照,香港特區護照是否更有採訪優勢呢?同是中國人,中國官員為何要區別對待特區記者的呢? 前無綫電視記者,現任香港樹仁大學助理教授的李家文博士訪問十七位分別來自大陸、台灣、香港、澳門的著名新聞工作者,剖析國民身分認同對新聞採訪選材、議題設定、報道效果等多方面如何起關鍵作用。全書除了各個記者對自己的國民身分敘述外,還有大量新聞採訪過程中由國民身分差異帶來的衝擊案例,以及當中記者的應變。 本書邀得香港資深傳媒前輩黃應士、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馮應謙及台灣TVBS編播中心經理王結玲作序,更有眾多記者採訪的珍貴現場照片。 受訪記者包括: (大陸)龐皎明、北風、于婷婷、鄭浩 (台灣)楊釗、李志德、郭宏章 (香港)蘇敬恆、潘蔚林、陳競新、區國強、湯惠芸 (澳門)吳璟儁、譚金榮、吳小毅、余偉英、陳麗靜 作者簡介: 李家文 中國人民大學文學(新聞學)博士、碩士。1997 年於香港樹仁學院(現升格為樹仁大學)畢業後,在香港無綫電視先後任職港聞記者、駐北京記者,助理中國採訪主任及港聞組助理採訪主任,同時擔任新聞主播。曾為香港浸會大學及樹仁大學兼任講師,2010 年中放下新聞界全職工作,擔任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助理教授。翌年開始在香港電台電視部兼任時事節目《時事摘錄》之「 新聞定格 」環節主持,負責新聞評論。
  • 特價
    Out of Stock
    SA167.jpg
    義無反顧 走上街頭 以卵擊石 抗爭到底 社運.情真 遊走在教會、社關和社運的學生自白 今天不站出來,明天站不出來 社會小說 「屈指一算,關心社會和參與社運已有一年之久。一年的時間,很多人覺得平平無奇,我卻經歷了很大的轉變。從與一般中學生無異般「食飯打機瞓覺讀書」,到在facebook上討論社會時事政治,更走上街頭參與社會運動,當中不少人不太了解我的動機和原因。 我將會在《我不是英雄──黃之鋒政論集》書內與各位分享一下我的經歷、理念和異象。」 ──黃之鋒 作者簡介 黃之鋒,16歲,中五學生。基督徒,學民思潮召集人,香港電台《自由風自由phone》特約嘉賓,AM730專欄作者。
  • 特價
    Out of Stock
    SA171.jpg
    J-POP、K-POP,近十年來席捲全球的日韓流行文化,已經深深侵入香港。這兩個國家的流行文化,為什麼如此強勁?在日本度過六年的駐日記者Kitty,將多年來的日韓藝能界採訪軼事,逐一分享,包括SMAP、宮崎駿、蒼井空、BIGBANG、小田切讓、酒井法子、前田敦子等,背後折射出日韓流行文化的成功之道。 日本娛樂事務所對藝人的保護程度足以到變態程度!日本人對韓國流行文化的侵襲為何又愛又恨?背後竟然涉及政治經濟利益!韓流與日流究竟有什麼本質分別?日本民眾竟然妄想本土最大的娛樂事務所倒閉?日本AV女優在幕後的真實生活中原來比任何女大學生都清純! 作者簡介: 婁吉瓊,畢業於香港大學文學院,主修日本研究。現時唯一長駐日本藝能界的香港記者,曾在當地採訪過千場活動、專訪上百位日韓及荷里活明星,報道主要見於香港有線電視。另兼職翻譯、製片及各種促進港日文化交流工作。
  • 特價 SA177.jpg
    童愛玲,一個來自台灣的女演員,一個男人的太太,一個孩子的媽媽。 對外人來說,看似光鮮亮麗的演藝工作,其實背後是一群人在高度壓力、縝密計劃與沒日沒夜和時間賽跑之下,才能呈現出來的動人成果。除了懷孕生子期間,童愛玲一度淡出幕前,其實在她兒子Kyle的成長期間,她一直有在接戲、工作。 然而,孩子的童年不能重來,做媽媽的不能錯過他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分、每一秒。作為在職媽媽,童愛玲努力地在家庭與工作中兩邊走,工作之餘,同時親身當孩子的嚮導,陪伴兒子成長。 在《媽媽是孩子最好的嚮導》一書中,童愛玲把她這些年來教育孩子的經歷、心得,一點一滴,整理成文字,與各位愛錫子女的父母分享。 關於當媽媽: ‧全職媽媽與職業婦女之間 ‧別做空求完美的「直昇機媽媽」 ‧不是為孩子選前途,而是為自己選生活 關於孩子的學習: ‧和學校的老師保持良好、暢通的溝通 ‧學習,從來不限於課本裏的事 ‧送孩子一份「自主學習」的禮物 ‧把學習的責任,還給孩子承擔 關於孩子的管教: ‧任何好習慣都得從「環境」養成 ‧管教孩子,更要管好自己的情緒 ‧管教,除了「管」更重要的是「教」 ‧說故事,有時比「說教」更有效 關於孩子的健康: ‧媽媽管理體態,也要管理孩子飲食健康 ‧餐桌上的戰爭,可以贏得漂亮
  • 特價
    Out of Stock
    SA195.jpg
    This was their Finest Hour. 這是最壞的年代。 在過去一年,每發生一事,大家都認為已夠糟糕,但到了明天,卻發現更糟糕的還陸續有來,讓人氣餒。最初是「無形的手」,但如今卻變成了「有形的刀」;最初是烏雲蓋頂,但如今卻變成了腥風血雨。 但最壞的年代,也曾經成就過最好的年代。 張圭陽所著《金庸與報業》一書中,除了記述了這段歷史之外,更作出這樣的總結:「《明報》在1967年香港動亂期間,報社受到左派鬥委的攻擊,《明報》主事人人身安全受到威脅,反倒強化了《明報》站在大多數市民的立場,堅決反對左派的形象。《明報》社評強調以香港為家,支持港英政府,又進一步樹立了《明報》是一份香港報紙的形象。」 《明報》的金漆招牌,便是這樣建立,且得到不斷增加的銷量作為肯定,奠定了其報壇上的位置。這再一次說明,勇氣和堅持,可以把一個本來是最壞的年代,一改而成一個最好的年代。 我相信,最壞的年代,會有最好的記者。 今天香港的新聞界同樣是烏雲蔽日,開打的卻是一場縱然沒有硝煙,但卻一樣艱苦的戰爭。我希望每一位香港人都能支持我們的新聞工作者,讓他們不至於變得孤單,孤軍作戰。 縱然被抽廣告; 縱然被撤換節目主持; 縱然烏雲蓋頂; 縱然腥風血雨; 但如果每一位新聞工作者都能克盡己責,好讓香港的新聞自由能夠浩氣長存的話,那麼很多、很多年之後,人們仍然會說——今天,是他們歷史上最美好的一刻。 謹在這些漫天風雨的日子,把本書獻給香港的新聞工作者。 本書內容包括: 第一章 我們的年代 第二章 人物 第三章 媒體 第四章 大時代 第五章 社會 作者簡介: 蔡子強──學者、時事評論員、《明報》專欄作家 香港時事評論員,現任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Senior Lecturer),前任香港城市大學社會科學學部講師。他專門研究香港的選舉、政黨及議會發展,並有於香港各大報章發表文章。 安 裕──資深評論員、《明報》名筆 傳媒人,啃書快過食叮噹麵包,醉心近代史,月旦時局似個講古佬,對中美日關係尤有深刻體會,每周專欄見《明報》「星期日生活」。
  • 特價 SA196.jpg
    我肯定在城市中,存在許多值得人傾聽的「感人至深小故事」。 生活在城市,你和我每天都和城市接觸。接觸可以是蜻蜓點水,接觸也可以扣人心弦,接觸更可以是因為細心了解聆聽這個城市的人、事、物、情而得到的每一點觸動。電台節目《Urban Touch》主持急急子為了捉緊城市裏細膩的人情味,在好奇心引領下遊走街巷屋邨、走訪老舖小店如印務店、秤號、手作店等,與店主和客人詳談交流,蒐集城市點滴,以醇淡的情感寫下急急子的Urban Touch。 「有聽眾跟我說:『這個節目影響我很多。』我不知道那個影響是怎樣的,他會理解我不是希望人趕去拍照嗎?會像我一樣不隨便用『人情味』這個詞語嗎?會去欣賞身邊的人嗎?作品完成了,就讓作品自行說話,讓人有不同的解讀,或者他有比我更深的體會,更精彩的想法。」 ──急急子 「急急很慢,她的被訪者說話也很慢,一個不屬於我城的節奏偏偏將我城的故事忠實地娓娓道來,聽她節目你得不到速食金句,只有雲淡風輕的戀人絮語,一個字粒一張板凳一針一線都慢慢地與我們扣得千絲萬縷,與我們的大街小巷形影不離,試問要活化要保存要記載的又豈止一個碼頭幾個古玩,這是急急靜靜的起義。」 ──商業電台叱咤903總監林若寧 作者簡介: 急急子 急急子是商業電台叱咤903 DJ,主持《Urban Touch》及《集雜志》。第一天開咪,獲得占奴賜名急急子,從此工作速度、生活步伐,照舊好慢。每星期落區考察香港有人味地方,每日研習趣美生活,大氣中深呼吸一口氣。
  • 特價 SA204.jpg

    來自遠方的呼喚

    $88.00 $70.40
    " 為了改善農民生活環境和交通便利,在過去八年,已經有超過2,500名本港和內地的大學生和中學生,以及專家義工透過「無止橋慈善基金」在內地築建河上便橋和開展其他的民生工程。本書希望讓曾經參與建橋工程的眾人,以不同的角度解構行動的意義,並「呼喚」遠方的香港同胞,反思城市生活,回饋農村。 「無止橋」在不知不覺中,引發出最純樸、最動人、最難忘的故事。我是在去年的無止橋夏令營,聽了重慶大學徐同學的分享。他在憶述建橋工程完成後準備離開時,無意中聽到老奶奶在講電話,被她的興奮和喜悦所吸引。 對老奶奶來說,這條連接彼岸,方便交往的便橋,她等了一輩子,終於在有生之年夢想成真!她如獲至寶,急要將這份埋在心底裏的渴望和喜悅,打電話與離鄉別井、遠在南方當農民工的兒子分享!兒子可能每年只可以在春節回家過年探親,她明知沒可能,也急不及待的打電話告訴他,家鄉終於有條步行橋的好消息,着他趕快回來看看。 我坐在台下,望着銀幕上的畫面,看着老奶奶由心笑出來的容顏,扣人心弦,霎時感動! ──紀文鳳 (無止橋慈善基金義務秘書) 我參與過好幾次無止橋的活動,包括無止行和無止橋的竣工典禮。每次看到義工們那份積極投入的神情,義工和村民,特別是小孩子,在短短一兩星期建立的深厚友誼,我都為之動容,由衷地支持無止橋這份充滿意義的慈善工作。 ──林鄭月娥 (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暨無止橋慈善基金榮譽顧問) 遠至十年多前了,於初春還寒、漫山梨花開時,我首次隨吳恩融教授牽頭的團隊訪黃土高原中的毛寺村,為籌建「無止橋一號」作準備。隨後於2005年盛夏,一行數十香港義工抵村建橋,約一星期橋成,把久遠以來河分兩岸、似近還遠的遙鄉困局化解。我樂見小小學童以至蒼蒼長老,終於日常可以安心穩步踏橋渡河;我亦喜見無止橋的設計建造因地制宜,以柔制剛以環保網籠作主要構件,籠中石塊就地取材,可謂「低碳綠建」的經典。此橋的創意理念具遠見,實體卻親近在地鄉土,親民利民,並與當地山水環境和諧共融。 ──黃錦星 (香港特區政府環境局局長暨無止橋慈善基金榮譽顧問) 作者簡介: 無止橋慈善基金 (http://www.bridgetochina.org.hk/hk/) 是一個香港註冊的慈善團體。旨在鼓勵香港和內地大學生運用環保理念,義務為國內貧困和偏遠的農村設計和修建便橋及村莊設施,藉以: -促進香港和內地的溝通、瞭解與融和 -改善內地偏遠、貧困農村的生活環境和質素 -啟發社會尊重、欣賞和保護地方文化、傳統和環境,提倡可持續理念 -提供大學生服務學習的機會,親身為村民帶來實質改變"
  • 特價 SA205.jpg

    至尊大姈姐秘笈

    $88.00 $70.40
    第一部分 ‧嫁得矜貴、娶得架勢 ‧大妗姐的由來 ‧媒人、好命婆、大妗姐的分別 ‧為什麼要請大妗 ‧請大妗的好處 ‧誰能代替 ‧拜師學藝 ‧紀念一位親愛的老大妗(著褂歌) 第二部分 ‧古男婚、今女嫁 ‧三書六禮 三書:聘書、禮書、迎親書 六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迎親 ‧現今的一書三禮 註冊、見家長、過大禮 ‧過大禮 ‧大日子 迎親、出門、入門、回門 第三部分 ‧喜事時時有、點滴在心頭 畢生所學 留給後代 作者何惠心,人稱「心姐」,是在業界的至尊大妗姐。其外婆是個地道媽姐,就是梳着一條「大鬆辮」那種,她是大戶人家的工人,心姐小時候被外婆安排跟着她們一起生活,又常到媽姐們的「踎躉房」(她們休息及等開工的地方)玩,聽着她們訴說做大妗姐及從前女子婚嫁之事,心姐就這樣耳濡目染下成長。到她結婚時,有兩位大妗姐來幫手,其中一位更已達八十歲之高齡,從她們身上心姐學到不少細微禮節,從心出發,不是為做而做,更重要的是,心姐希望藉此書,將畢生所學、所體會的,好好留給後代,讓有心入行者取經,亦讓更多人清楚知道禮節背後的真正意義。 作者簡介 作者心姐,是在業界的至尊大妗姐,亦致力培訓新秀,望將畢生所學、所體會的,好好留給後代,讓有心入行者取經,亦讓更多人清楚知道禮節背後的真正意義。
  • 特價 《十傑──十個傑出青年的故事》
    現代的香港年輕人常被指為脆弱,不堪一擊,對世界沒什好奇心,甚至選擇躲在電腦背後,損失了不少人生的可能性。在2014年當選十大傑青的他們,以自身經歷告訴你,人生必然會經過高低起跌,但風浪過後,縱使未必攀得更高,你會看到不同的風景,有不同的體會,練成一個更好的自己。 訪談人物: ‧彭秀慧(舞台劇監製、導演、自由創作人) ‧羅靈傑(壹正企劃有限公司總監) ‧黃麗虹(中文大學醫學院副教授) ‧馬興文(MA.Design行政總裁兼藝術總監) ‧蔡曉慧(主持人兼評述員) ‧曾詠恒(香港大學臨牀腫瘤學系助理教授) ‧高鼎國(華明行集團執行董事) ‧陳嘉賢[德國寶(香港)副總裁副總裁] ‧方力申(藝人) ‧黎志偉(攀石教練)
  • 特價
    Out of Stock
    SA64.jpg

    香港家書

    $88.00 $70.40
    「如得其情」,出自論語。 立此副題,期望與古道遙相呼應, 取其上下意見均須通達,如得其情。 ——朱培慶 《香港家書》源於一九八八年時事節目《世事如棋》其中一個環節,最初的設計由專家學人評議每周大事。及後這個幾分鐘片段,獨立成章,每周六早上在香港電台播出,而撰述人亦遍及社會各階層,由時事熱點主角以至政壇各方要人。 十九年過去,《香港家書》成為時人言志園地、傳媒的新聞來源;市民或共鳴、或評論,都拓展及豐富了香港的言論空間,家書原是家族密語,但發信的人,都以香港為家。 本書集結了由一九八八年至今共六十七封家書,每封家書背後都流露着撰述人對香港的感情,也從政治、經濟、法律與人權、社會民生等不同層面,側面記敘香港的演變與發展。本書更特別邀請了二十二位社會各界代表人物,撰寫回歸十周年篇,為這本書加添了時代意義。 編輯委員會:戴健文、梁家永、陳耀華、區麗雅、陳燕萍、劉素梅 執行編輯:陳燕萍 編輯:劉素梅 資料搜集:鄭曦暉 市務:陳美媛 封面題字:饒宗頤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