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書由十多名香港上消化道外科醫生共同撰寫,以專業的醫學角度解說各種有關上消化道疾病,例如胃氣脹痛、胃酸反流、胃癌、胃潰瘍、食道癌、消化道出血等,及相關治療方案。本書能讓讀者對上消化道疾病有正確認知,進而建立良好的醫患關係。
- 上消化道疾病的治療非常多元化,從診斷、檢查,到治療方法,這些年來不斷推陳出新。本書介紹了近年較新治療技術,如腹腔鏡磁石環括約肌增強手術、減重及代謝手術,以及非手術治療如口服化療藥物等。
- 搭配精緻的手繪插圖、醫學影像、資訊圖表、流程圖等,將複雜的醫學知識變得生動而立體,方便讀者們快速理解。
-
特價
上消化道疾病面面觀
$138.00$110.40內容簡介: 上消化道由口腔、咽喉、食道、胃和十二指腸組成,普遍如鯁魚骨、胃食道反流,嚴重至胃癌、食道癌等,都屬於上消化道疾病。 由一群上消化道外科專科醫生組成的香港上消化道外科學會,在本書總結了各類上消化道的病徵和病況,並分為兩部分:各類上消化道的病徵和複雜的手術病例。個別情況的病徵,必須針對處理,而不是只靠胃鏡或藥物就能解決。 無論是診斷性或治療性的方案,或個別複雜病例,上消化道外科專科醫生亦會特別治療跟進、根治或轉介。有關惡性腫瘤的治療、微創手術、最新的治療方案等內容,也會逐一向讀者解說。本書亦會談及較多讀者留意的較新潮流的手術。 本書由淺入深,加深市民認識上消化道的疾病、病徵、檢查和治療。一旦身體出現問題,都可以知道向哪方面的專科醫生尋求適當治療。 內頁試閱: 本書特色: -
特價
Out of Stock
上訪者 – 中國以法治國下幸存的活化石
$98.00$78.40“杜斌所展示的某種絕望與戰慄……除了窒息,幾近無語。” “杜斌的工作揭露了中國崛起背後上演着的人類戲劇。” “外界看轉變的中國,看見的是幅度和一大群向前走的人類。杜斌看見的是個人……。” ■我們目擊的這組苦難雕像,來自於二十一世紀的中國。這裡記錄了一個被欺凌被侮辱的群體——上訪者群落的生存生命狀態。作者深入蒼茫與黑暗的極限,傾聽了他們生命的鳴嘯,展現了他們生命的淒厲。這一群落是綿延中國幾千年、至今仍然活着的別樣的文化化石。 ■中國史書記載,遠在三千年前的中國周代(西元前1134年—西元前247年)就有了關於“擊鼓鳴冤”、“攔轎下跪”的上訪記錄。 ■2004年,中國官方部門說上訪案件達一千萬起,上訪人數每年超過五十萬人次。根據國家職能部門對有利數據偏誇大、不利數據偏縮小的本能,最保守地估計,上訪人數和上訪案件,真實的數字似應是公布數字的兩到三倍,也就是說,每年大約有一百萬到一百五十萬人次上訪,兩千萬到三千萬起上訪案件。 這麼多的上訪人數和上訪案件,有多少能獲得公正解決呢?大概只有0.2%,也就是說,一千個上訪告狀的人,只有兩個人能如願以償。 ■他們是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司法難民。 作者簡介: 杜斌,生於1972年。山東省郯城縣人。先在中國媒體做攝影記者,後為自由職業攝影師。曾在美國《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時代》(Time)雜誌、英國《衛報》(Guardian)、德國《明星》(Stern)雜誌等知名媒體發表新聞圖片。現為《紐約時報》簽約攝影師,供職在《紐約時報》北京分社。E-mail:[email protected] -
特價
下南洋
$268.00$214.40馬來西亞是一個多元種族的國家,馬來、娘惹荅荅、印度、華族人民匯聚,相融於那塊景緻美麗的土地上,形成獨特的文化。在二千五百萬人口中,華人佔約六百萬。追溯至明清甚至更早時,便有華人離鄉別井下南洋,在馬來西亞拚搏奮鬥。發展至今天,馬來西亞70%的中小企業由華人擁有,其中包括製造業、建築業和服務業。 反映南洋華人發展歷程的人文歷史紀錄片《下南洋》,歷時三年考察、拍攝,如今輯錄成書,透過文字與圖片,展現華人在東南亞開拓發展的歷程,並以開放的全球視野追問歷史,並期望對華人社會於南洋的未來發展建構有所啓示。 第一章:華南之洋 展示今日南洋面貌。 第二章:苦帆南下 早期華人下南洋歷史、路線及動因,從文化上分析帝國的思維傳統與統治基調與下南洋的聯繫。 第三章:異鄉田園 講述華人初到南洋努力求存,建立社會形態的過程。 第四章:血淚南洋 南洋華人的悲慘命運。 第五章:百年蘭芳 解構南洋歷史存在長達百年,名為「蘭芳」的政治體。 第六章:千年家族 討論中華文明的基本價值體系「血親」如何影響在南洋的華人社會。 第七章:母國春秋 描述南洋華人身分的變遷,解構南洋華人的國家觀念。 第八章:北望之心 南洋華人對國家變革的熱忱和決絕以及面對的考驗。 第九章:開放之門 南洋在世界的角色,如何影響現代思潮、物資流通、人才進出。 第十章:期待南洋 南洋如何實現民族融合的「世界大同」。 隨書附有八小時《下南洋》DVD紀錄片 作者簡介: 周兵導演 紀錄片《下南洋》聯合導演 任中央新影集團周兵導演工作室藝術總監;中國紀錄片委員會學術研究院秘書長;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文物及博物館系中國藝術史博士;同時兼任香港城市大學媒體傳播系客座教授。 他先后三次榮獲中國紀錄片年度導演,作品多次榮獲金鷹獎、白玉蘭獎、金熊貓獎、星光獎等幾十項國家級以及國際性獎項。 1993年進入北京中央電視台《東方時空》,先后擔任《東方之子》欄目編導,《東方時空》特別節目《記憶》總編導,《東方時空》、《紀事》欄目製片人。 2003年任中央電視台新聞中心新聞評論部特別節目組製片人、大型系列紀錄片《故宮》總導演。拍攝及監製紀錄片上百餘部,包括《梅蘭芳》、《敦煌》、《外灘》、《當盧浮宮預見紫禁城》、《臺北故宮》、《下南洋》等。 祝捷 青年導演;曾先後擔任大型紀錄片《下南洋》聯合導演、《臺北故宮》、《汽車百年》、《當盧浮宮遇見紫禁城》導演;紀錄電影《外灘軼事》編劇、導演;電影《長江圖》執行導演等。 -
特價
Out of Stock
下落不明
$55.00$44.00已是無名無姓,卻邂逅上一個下落不明,在那個生命的春天,會發生怎樣的故事? 無名無姓,因為未得到認可。 下落不明,因為試探着一份承認。 社會上,青少年這麼一個大群落裏,有着太多這樣的例子。這個小說的作者,鄭金鈴,就是他們當中一員。 實在不甘於無名無姓,小說的主角,早就開始為自己作了種種準備,練就了多方面的能力,似乎也有不少人樂意伸出援手,然而,到了真的叩門,硬是沒有幾個能敲得開,落得個滿懷無奈。 另一方面,神秘的感情之門,竟是讓不速之客悄然掩至,直闖而進,結果是一腔苦杯。 捉不住,逃不過。世事,最弄人的,莫過於此。鄭金鈴自如揮灑間,把箇中的微妙處揭示,所用的語言文字又是如此的鮮活、精到,毫無造作之態。 吸引的語言文字,其去處是惹人關注的。使人擊節的是,這個小說成了它們最好的歸宿。 -
特價
Out of Stock
不一樣的怪獸家長
$78.00$62.40不一樣的怪獸家長:一樣多的愛,不一樣的成長。
蠻不講理、凡事投訴、事事以子女為中心、對孩子過分保護,都是「怪獸家長」的特徵;在美國,甚至有人把怪獸家長稱為「直升機家長(helicopter parent)」,形容他們就像直升機一樣,在孩子的四周盤旋,隨時「空降」為孩子解決問題。
不少教育工作者均聞「怪」色變,皆因這些家長經常向學校申訴,把自己當成消費者,過分保護小朋友,又把教育孩子的責任全部推予學校及教師身上,令教師們增添了不少工作負擔和壓力。
其實家長的過分溺愛,對孩子百害而無一利。孩子們會變得脆弱,不懂自省和與別人溝通,同時也會令他們缺乏自理能力,影響成長。要真正讓子女好好成長,家長們絕對不能鬆懈,要練就成「不一樣的怪獸家長」,全心愛孩子之餘,也要讓他們健康成長!
升學教育專家趙榮德(趙Sir)擁有多年教育經驗,對管教小朋友亦有其獨到見解。他多年來為多份報章及雜誌撰寫親子專欄,分享育兒心得,獲不少讀者追捧。趙Sir將從教育制度、學習、考試、選校、生活時事等多個角度出發,分享及討論讓孩子快樂成長的要訣。
既要對孩子付出100%的愛,但又不能過分溺愛他們,的確很難取得平衡。就讓我們與趙Sir一起探討、學習,一起為孩子努力,當個絕不一樣的怪獸家長!
作者簡介: 趙榮德 喇沙書院前副校長
香港輔導教師協會榮譽顧問 香港輔導教師協會前主席 資深退休教育工作者 升學教育專家
-
特價
Out of Stock
不一樣的怪獸家長(獨家簽名本)
$78.00$62.40不一樣的怪獸家長:一樣多的愛,不一樣的成長。
蠻不講理、凡事投訴、事事以子女為中心、對孩子過分保護,都是「怪獸家長」的特徵;在美國,甚至有人把怪獸家長稱為「直升機家長(helicopter parent)」,形容他們就像直升機一樣,在孩子的四周盤旋,隨時「空降」為孩子解決問題。
不少教育工作者均聞「怪」色變,皆因這些家長經常向學校申訴,把自己當成消費者,過分保護小朋友,又把教育孩子的責任全部推予學校及教師身上,令教師們增添了不少工作負擔和壓力。
其實家長的過分溺愛,對孩子百害而無一利。孩子們會變得脆弱,不懂自省和與別人溝通,同時也會令他們缺乏自理能力,影響成長。要真正讓子女好好成長,家長們絕對不能鬆懈,要練就成「不一樣的怪獸家長」,全心愛孩子之餘,也要讓他們健康成長!
升學教育專家趙榮德(趙Sir)擁有多年教育經驗,對管教小朋友亦有其獨到見解。他多年來為多份報章及雜誌撰寫親子專欄,分享育兒心得,獲不少讀者追捧。趙Sir將從教育制度、學習、考試、選校、生活時事等多個角度出發,分享及討論讓孩子快樂成長的要訣。
既要對孩子付出100%的愛,但又不能過分溺愛他們,的確很難取得平衡。就讓我們與趙Sir一起探討、學習,一起為孩子努力,當個絕不一樣的怪獸家長!
作者簡介: 趙榮德 喇沙書院前副校長
香港輔導教師協會榮譽顧問 香港輔導教師協會前主席 資深退休教育工作者 升學教育專家
-
特價
Out of Stock
不一樣的生命
$68.00$54.40內容簡介: 一個家庭的真實故事 面對過度活躍症、發展遲緩、胰臟癌 接二連三的考驗 路途縱使顛簸 一家人,一起走過 這個家庭在這二十年裏,實在有太多的巧合和奇事。若不說巧合,那麼可否看成上帝的光輝在苦難中彰顯? 書中所寫的每一件事情都是真實。各間學校有孩子們轉校的日期紀錄;孩子們的老師仍然在那些學校教書;介紹爸爸轉工的那間介紹所是大公司,仍然存在;政府醫院也有丈夫患病的紀錄,我相信廣華醫院外科部七樓的醫護人員,一定會記得Raymond和我,因為他們封了我們為「一絕」,知道我們把所有止痛藥放在抽屜裏沒有服用。 出版這本書的原因,是見證上帝在這個家庭的作為。這是我丈夫的遺願。 作者介紹: 家路 作者大學畢業後,一直從事教育工作,在教育生涯裏教過不少有特殊需要的學生,亦曾攻讀特殊教育。 教書的歷程啟發了作者怎樣去教導自己兩個有特殊需要的孩子。 作者盼望藉着這本小品,跟同路人分享當中的心路歷程。 -
特價
Out of Stock
不只住一晚-台灣花東民宿夢之旅
$88.00$70.40到台灣花東旅遊,住特色的民宿是最棒的選擇! 東部海岸、花東縱谷,可以說是台灣最美的地方,有海有山、還有豐富的原住民文化,不管是欣賞美景或只想發呆度假,一定要住民宿。住台灣的民宿,猶如住進你曾經的夢想之家。獨立的小屋、充滿心思的佈置、門前的小花園、窗外的太平洋,帶着主人濃濃的「手作溫暖」。 本書介紹的民宿風格多樣,有的粗獷豪放,大器磊落,有的精緻小巧,雅緻粉嫩,有的清新淡然,素淨俐落,有的則是亂中有序,充滿脫軌的野性之美。或許是木工,或許是泥作,可能是油漆、彩繪,也可能是家裏所有的布飾裁縫、陶藝作品,處處充滿主人手感溫暖的迷人氣息,轉角,是驚喜,拐彎,是貼心。這裏不是旅館,所以沒有統一規則,這裏最棒的是隨時有人性體貼的動人時刻出現在旅程中。 這裏介紹的民宿,都是主人親自整理、佈置:或是放了看過的書本,用過的檯燈,聽過的CD,還有自個兒手作的物品,那都是主人所愛,處處深藏了主人家的思想,住的人都會覺得趣味盎然,有思想的民宿最會「偷心」。無論是環境、土地、房舍、主人和主人親手佈置的小景小物,都是故事,住在這裏,像看一本本精彩的小品故事,你甚至也參與其中角色,因為有你,幫助主人把故事說得更精彩,更完整。 -
特價
Out of Stock
不可能的世界 – 上海外灘的影像與傳?
$84.00$67.20NULL -
特價
不在場證人III——不同世代的精神病定義
$98.00$78.40內容簡介: 見證不同精神病的演變過程 探討隨社會、年代而變更的精神病定義 醫學X法律X社會 本書收錄法醫精神科權威何美怡醫生的實戰刑事個案,及在社會發展與轉變之下,精神科診斷手冊的更新,會否令以往所發生的案件有新的裁決?。 刑事案件拆解大眾謬誤 改編自四個何醫生處理過的真實刑事案件,當中各自暗藏了不同精神病的大眾疑問,酒後斷片會是無罪理由嗎?吸毒除了會上癮外更有機會引發精神疾病? 翻閱精神科醫生的診斷手冊 你知道嗎?精神科醫生在診症時,都是根據診斷手冊作參考的,與其他專科的不同,精神科醫生的診斷手冊是會隨社會轉變而有所修訂,更會新增精神病種類,例如遊戲障礙,那麼過往會有一些案件可以在最新版本的診斷手冊下得到截然不同的判定嗎? 作者簡介: 何美怡醫生 一九九九年在英國倫敦獲得醫學學士學位後,繼續在當地接受精神科專科的訓練,至二零零五年回港於青山醫院任職並繼續接受專科訓練,於二零零八年正式成為精神科專科醫生,在兩年後更獲得香港大學社會科學犯罪學碩士學位。 在二零零五年至二零一二年八月期間,何醫生於香港醫管局唯一的法醫精神科部門任職精神科醫生,她曾於靑山醫院及小欖精神病治療中心處理超過二千五百宗個案及撰寫二千多份法庭報告,亦多次獲裁判法院、區域法院及高等法院邀請成為專家證人。 何醫生致力硏究精神病人的暴力風險評估和管理。她是香港第一個引入Structured Professional Judgement (SPJ)──暴力風險評估工具的醫生,在二零一二年九月曾參與一項關於不同國家使用暴力風險評估和管理的硏究。這項硏究有十六個國家參與,包括美國、英國、澳洲、加拿大等等,其中由何醫生作為香港的代表專家,而上述的硏究結果已集結成書在美國出版。 何醫生亦是法醫精神科部門中暴力風險評估及管理小組的核心成員和主要的評估培訓師,訓練了過百位精神健康相關的專業人員。 二零一八年,何醫生的著作《失常罪——法醫精神科醫生的代告白》成為香港金閱獎文史哲類的獲獎書籍,二零一九年更榮獲香港教育城的「中學生最愛書籍」獎項。她在二零一九年七月出版了她的第二本著作《失常罪2——法網中的異色世界》。 網址:http://psychplus.com.hk -
特價
不在場證人II——法醫精神科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98.00$78.40內容簡介: 穿梭案件時間線 帶你重回法醫精神科的關鍵時刻 社會 X 刑事奇案 X 法醫精神科歷史課 深入了解法醫精神科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連結法庭、醫院與制度,每一宗案件,都有影響決策的力量。 本書收錄法醫精神科權威何美怡醫生的實戰個案,及分析影響香港精神健康服務發展的重大個案,立體呈現香港法醫精神科的發展。 刑事奇案解構奇難精神病 五宗真實個案改編的奇怪案件,各自有着曲折離奇的精神病病徵。減肥藥原來會導致思覺失調?飼養過多的動物是動物囤積症作怪?甚至有一種精神病能使病人自編、自導、自演謀殺戲碼? 關於精神病的知識,絕對比你認知的還要多! 翻開法醫精神科歷史簿 香港精神健康服務的發展,可謂「血的教訓」!一九八二年的安安幼稚園屠殺事件案、二○一○年的葵盛東邨連環兇殺及傷人事件,如何影響香港制定相關政策? 然而,在沒有法醫精神科的台灣、韓國,當碰上精神病患者的嚴重暴力事件,在法庭和社會產生了怎樣的爭議? 作者簡介: 何美怡醫生 一九九九年在英國倫敦獲得醫學學士學位後,繼續在當地接受精神科專科的訓練,至二零零五年回港於青山醫院任職並繼續接受專科訓練,於二零零八年正式成為精神科專科醫生,在兩年後更獲得香港大學社會科學犯罪學碩士學位。 在二零零五年至二零一二年八月期間,何醫生於香港醫管局唯一的法醫精神科部門任職精神科醫生,她曾於靑山醫院及小欖精神病治療中心處理超過二千五百宗個案及撰寫二千多份法庭報告,亦多次獲裁判法院、區域法院及高等法院邀請成為專家證人。 何醫生致力硏究精神病人的暴力風險評估和管理。她是香港第一個引入Structured Professional Judgement (SPJ)──暴力風險評估工具的醫生,在二零一二年九月曾參與一項關於不同國家使用暴力風險評估和管理的硏究。這項硏究有十六個國家參與,包括美國、英國、澳洲、加拿大等等,其中由何醫生作為香港的代表專家,而上述的硏究結果已集結成書在美國出版。 -
特價
不在場證人IV——疫下的精神健康
$98.00$78.40內容簡介: 法醫精神科醫生與病人的第一線對話 記述大疫時代的精神面貌 大流行病 × 社會 × 精神健康 疫情期間,全球翻天覆地,許多人的日常行事、生活節奏全都被打亂,疫情為人們帶來難以想像的不便,也對精神健康構成一定障礙。本書收錄法醫精神科權威何美怡醫生精心挑選的案件,大部分個案均來自疫情三年間,以精神科的角度記錄這個大疫年代。 疫症刻下的無形傷疤 第一部分收錄四宗改編自何醫生處理過的真實案件,有些病人直接受到疫情和相關措施影響而患病,有些則間接因為身處這個時間點才出現病症。當中有一個病,是這三年間最多人患上的,何醫生綜合所有個案,改編成一個警惕大眾的故事——這究竟是什麼病? 法醫精神科的專業與局限 每天在正常與失常病人之間周旋,法醫精神科醫生是如何判斷病人是否只是說謊或扮病?來了一個「免遣返聲請」的病人,何醫生可以幫到他嗎?法庭為什麼不採納作為專家證人的法醫精神科醫生的專業判斷?何醫生更嘗試根據電影《正義迴廊》中四位精神科醫生的對白,探討精神科醫生作為法庭的專家證人所擔當的角色,以及其專業與局限。 作者簡介: 何美怡醫生 一九九九年在英國倫敦獲得醫學學士學位後,繼續在當地接受精神科專科的訓練,至二○○五年回港於青山醫院任職並繼續接受專科訓練,於二○○八年正式成為精神科專科醫生,在兩年後更獲得社會科學犯罪學碩士學位。 在二○○五年至二○一二年八月期間,何醫生於香港醫管局唯一的法醫精神科部門任職精神科醫生,她曾於青山醫院及小欖精神病治療中心處理超過二千五百宗個案及撰寫二千多份法庭報告,亦多次獲裁判法院、區域法院及高等法院邀請成為專家證人。 何醫生致力硏究精神病人的暴力風險評估和管理。她是香港第一個引入Structured Professional Judgement (SPJ)──暴力風險評估工具的醫生,亦是法醫精神科部門中暴力風險評估及管理小組的核心成員和主要的評估培訓師。 二○二一年成為香港心理健康會(Institute of Psychological Health)的「法證評估、法庭報告和專家證人培訓——心理衛生專業證書課程」中唯一一位精神科醫生導師。 二○二二年,成為英國皇家精神科醫學院院士(Fellow of Royal College of Psychiatrists)。 寫作和媒體方面,二零一八年至二零二三年期間在《頭條日報》撰寫精神科專欄「+ve思」,亦以專家身份拍攝ViuTV節目《罪光燈》、《情緒迷宮》。 二○一八年,著作《失常罪──法醫精神科醫生的代告白》成為香港金閱獎文史哲類的獲獎書籍,二○一九年更榮獲香港教育城的「中學生最愛書籍」。二○二○年此書與 Good Morning Creative合作的insanty Crimes失常罪項目榮獲第二屆「香港初創數碼廣告企業X出版宣傳支援計劃」的數碼廣告(出版類別)比賽銀獎。 二○二一年,著作《不在場證人——法醫精神科醫生工作手記》榮獲香港教育城第18屆「十本好讀」的「中學生最愛書籍」及「教師推薦好讀(中學組)」。同年成為了香港心理健康會(Institute of Psychological Health)的「法證評估、法庭報告和專家證人培訓——心理衛生專業證書課程」中,唯一一位精神科醫生導師。 二○二二年,《不在場證人II——法醫精神科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榮獲香港教育城第19屆「十本好讀」的「中學生最愛書籍」及「教師推薦好讀(中學組)。此書與 3omehow Studio 合作的《不在場證人-可愛的房客》項目榮獲第四屆「香港初創數碼廣告企業X出版宣傳支援計劃」的數碼廣告(出版類別)比賽銀獎。 https://psychplus.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