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

  • 特價
    Out of Stock
    N/A
  • 特價
    Out of Stock
    N/A
  • 特價
    Out of Stock
    N/A
  • 特價
    Out of Stock

    思考與人生

    $62.00 $49.60
    N/A
  • 特價
    Out of Stock

    紛亂中的寧定

    $62.00 $49.60
    N/A
  • 特價
    Out of Stock
    V006.jpg
    N/A
  • 特價
    Out of Stock
    V008.jpg
    《存在與反思》CD套裝(李天命演講系列1)是李天命博士在香港城市大學所作的演講。這個演講旨在考察東方智慧的最高境界,並以「切實受用」為著眼點,採取他的「反繁瑣主義」精神,從儒、道、佛三家之中各精選一條切實可行的實踐指引,加以開發,以應用到實際生活中。講者李天命博士精於運用思考方式破解思想的謬誤問題,是香港學術界和青年人心目中的傳奇人物,其精闢的思考方法與人生哲理,令讀者從迷惘的人生中得到啟發。
  • 特價
    Out of Stock
    V009.jpg
    《邏輯與詩之間》CD套裝(李天命演講系列2)是李天命博士在香港大會堂所作的演講。這個演講以邏輯和詩為引線。探討理性、感性和智慧在人生的重要之處。他闡釋邏輯的兩個重要理念:「一致性」和「全面性」,引伸出使人受用無窮的道理;並指出感性作為道德教育的支柱,不應靠宣傳道德規條;然後以此為背景,進而探索人生的智慧,歸結出一種能超脫世俗眼光束縛的智慧觀點,展示了李氏享負盛名的思考藝術和人生反思,其中深刻的哲理融合了幽默機智。講者李天命博士精於運用思考方式破解思想的謬誤問題,是香港學術界和青年人心目中的傳奇人物,其精闢的思考方法與人生哲理,令讀者從迷惘的人生中得到啟發。
  • 特價
    Out of Stock
    V010.jpg
    《從人生觀到應世哲學》CD套裝(李天命演講系列3)是李天命博士在香港浸會大學所作的演講,由該學院人文學科學會主辦。演講環繞著人生哲學和應世哲學的主題進行,李博士以風趣的語言提出了一套精到、切要的立身處世之道,有助於人們化除悲觀、嫉妒、憎恨、自憐自卑等等思想盲點。要實現人生價值,達到人生目標,往往需要應世哲學。書蟲花二十年苦讀,每每不及上智者花二十分鐘通曉應世哲學那樣有利於度過快樂的人生。講者李天命博士精於運用思考方式破解思想的謬誤問題,是香港學術界和青年人心目中的傳奇人物,其精闢的思考方法與人生哲理,令讀者從迷惘的人生中得到啟發。
  • 特價
    Out of Stock
    V011.jpg
    《思考與人生》CD套裝(李天命演講系列4)是李天命博士在香港理工大學所作的演講。演講由理工大學人文科學部學會主辦。這個演講首次嘗試將思考方法與人生哲學結合起來討論,點出思考方法的基本任務在於分辨是非;而人生在世,必須分是非,建立人生觀時亦無例外。演講的內容除了精簡提示思考方法的各個主要環節之外,並深入探討涉及人生觀的關鍵要點,特別就「意義」、「成功標準」以及「目標/手段」等思索人生問題的時候常用的重要概念進行了分析與評估。講者李天命博士精於運用思考方式破解思想的謬誤問題,是香港學術界和青年人心目中的傳奇人物,其精闢的思考方法與人生哲理,令讀者從迷惘的人生中得到啟發。
  • 特價
    Out of Stock
    V012.jpg
    《紛亂中的寧定》CD套裝(李天命演講系列5)是李天命博士在法住文化學院所作的演講。由該學院院長霍韜晦先生主持。霍先生指出:「李天命博士的思想,既敏銳又冷靜,有動如脫兔靜如處子的風格。」李博士此演講論述了能使心境寧定的一些思想觀念,例如:「承認事實,有益於心理健康。大聲承認變態,有助於消除變態。」「大都市裡神經衰弱的人非常多,發覺自己神經衰弱時不用怕,大家都如此。」「做人宜取不鬆不緊的態度,就像用手法抓蟑螂;不可太輕,否則蟑螂會跑掉;休不可太重,否則蟑螂會出漿。」講者李天命博士精於運用思考方式破解思想的謬誤問題,是香港學術界和青年人心目中的傳奇人物,其精闢的思考方法與人生哲理,令讀者從迷惘的人生中得到啟發。
  • 特價
    Out of Stock
    V014.jpg

    從思考到思考之上

    $73.00 $58.40
    2002年7月初版,短短兩個月已到第八版,這本書受歡迎的程度可想而知。李天命先生一向以懂思考見稱。這本著作被他形容為「可讀性」在他所有己出版和未出版的著作當中應屬最高,而這本書旨在展示「哲道」─意思是探索思考之道和生死之道學問。對作者而言,最重大的思想性問題只有三個,分別是如何思考得確當靈銳?如何生存得愉快而有意義?如何可以面對死亡而不失寧定安然?想知作者如何獲得這些問題的答案,這本書或會給予你一點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