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

  • 特價
    Out of Stock
    C147.jpg

    讀書拾遺

    $48.00 $38.40
    我一向覺得自己讀書不求甚解──所謂讀書不求甚解,指的是不從書面上求字義,而是更上一層樓的求解,如果去在字句上敲打,反而跳不出文字的困圍。這是讀書到達另一境界的意思。 木令耆,著名美國華人作家及學者,一直致力推動海外華人作家學術交流,現為哈佛大學亞洲研究中心研究員。 《讀書拾遺》中的文章,為作者對歐美與中國的現代文學、戲劇、電影、雕塑、時代思潮,以至對海外華人作家和作品的獨到見解,反映出作者的學識和興趣是多方面的。 這本書收集了作者近多年的讀書經驗。由於讀書而得到的思想刺激,及聯想到有關問題,因此提書名為《讀書拾遺》。 「從讀書而拾獲的各種思想經驗,以及日後與友人交談的感受等。這些均為讀書拾遺也。這也是『三人行,必有我師』,這實在是人生之一大微妙的樂趣。」 ——木令耆 作者簡介: 木令耆本名劉年玲生長於上海、南京、重慶等地,原籍湖北。1947年離開中國,因為酷愛中國文學,在美國成長時間也不忘學習漢文。曾經求學於柏克萊、哥倫比亞、哈佛,1973年在英國劍橋的悠靜環境中開始寫作。1975年創辦《秋水雜誌》,為海外文藝刊物,並任主編。1975年離開祖國30多年後,第一次返國。1981年,再度回國,教學於北京師範大學。1985至86年教學於北京大學。在美國曾任教於波士頓大學、翩得利大學。現為哈佛大學亞洲研究中心研究員。 1983年編選《海外華人作家散文選》出版中篇小說《竹林引幻》。繼之出版《海外文藝漫談》、《邊緣人》、《潑墨的生活》、《愛的荒謬》,並曾編譯英文版中國女作家小說選《玫瑰晚餐》。
  • 特價
    Out of Stock
    CE10.jpg
    本書是根據作者當時親歷的所見所聞,並進一步蒐集資料,潛心研究而成。書中有史有論。對於大字報運動的發源地──北京大學反右運動的歷史,作了迄今為止最為全面的敍述。一九五七年,共產黨發動的整風運動轉向了反右運動。當時被打成「右派分子」的受害者,多達五十五萬多人。指揮反右運動的總書記鄧小平,二十多年後,繼承了右派的遺志,擔當起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但他卻仍堅持「一九五七年的反右派鬥爭還是要肯定」。書中揭示了鄧小平所扮演的角色的矛盾性。 大批文藝界著名人士被打成反右派,書中透露,緣於毛澤東交給周揚的一份名單,要求一一戴上「帽子」,為此要「翻延安時代的老帳」。周揚當時常說「在劫難逃」,但沒有人聽得懂。 本書為國際上的中國問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 作者郭羅基(1932-),五十年代就讀於北京大學歷史系,親身經歷了反右運動。一九五八年提前結束學業,任教於北京大學哲學系。文化大革命中被打成「五一六反革命分子」。八十年代,作為「資產階級自由化的冒尖人物」被鄧小平發配至南京。九十年代流亡美國。現時在哈佛大學法學院研究中國的憲政和人權。
  • 特價
    Out of Stock
    SA54.jpg
    回歸以來,不論晴陰冷暖,香港的紫荊區旗都隨著五星紅旗迎風飄揚; 回歸以來,不論年齡種族,香港的紫荊區徽身分證都與港人形影不離。 當特區區旗在灣仔金紫荊廣場冉冉升起的時候,我們心中,有否泛起一個疑問:美麗的香港區旗、是怎樣產生的呢? 資深設計師韓秉華先生見證著香港區旗區徽, 由徵集、評選、修改到定案的重要歷史過程。 在本書中,韓先生會把區旗區徽的誕生經過, 以及設計香港回歸吉祥物中華白海豚的歷程娓娓道來, 並跟讀者分享他在這數十年來,以美學設計義務替社會上各公益慈善機構設計的成果,冀能與所有關心香港的人共同分享。 作者簡介: 韓秉華 一九七○年起從事設計及藝術創作。 一九七六年與蘇敏儀成立形意設計公司。 一九八○年與友創立香港正形設計學校。 一九八五年獲選為十大傑出青年。 一九八七至一九九○年出任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區徽評審委員,並為設計修改人之一。 一九九二年獲香港藝術家聯盟頒發設計師年獎。 一九九六年獲香港各界慶祝回歸活動委員會邀請為回歸吉祥物中華白海豚之設計師。 一九九八至二○○○年擔任香港設計師協會主席。 二○○二年出任上海申辦二○一○年世界博覽會設計顧問。並於上海新天地開設HS GALLERY。 二○○三至二○○五年出任國際平面設計社團協會(ICOGRADA)副主席。並獲紐約phaidon出版社選為世界100平面設計師出版專業。 二○○四年上海市經濟委員會頒授上海市原創設計大師工作室榮譽。 現任HS ART & DESIGN創作總監,香港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博物館名譽顧問。
  • 特價
    Out of Stock
    E054.jpg
    “杜斌所展示的某種絕望與戰慄……除了窒息,幾近無語。” “杜斌的工作揭露了中國崛起背後上演着的人類戲劇。” “外界看轉變的中國,看見的是幅度和一大群向前走的人類。杜斌看見的是個人……。” ■我們目擊的這組苦難雕像,來自於二十一世紀的中國。這裡記錄了一個被欺凌被侮辱的群體——上訪者群落的生存生命狀態。作者深入蒼茫與黑暗的極限,傾聽了他們生命的鳴嘯,展現了他們生命的淒厲。這一群落是綿延中國幾千年、至今仍然活着的別樣的文化化石。 ■中國史書記載,遠在三千年前的中國周代(西元前1134年—西元前247年)就有了關於“擊鼓鳴冤”、“攔轎下跪”的上訪記錄。 ■2004年,中國官方部門說上訪案件達一千萬起,上訪人數每年超過五十萬人次。根據國家職能部門對有利數據偏誇大、不利數據偏縮小的本能,最保守地估計,上訪人數和上訪案件,真實的數字似應是公布數字的兩到三倍,也就是說,每年大約有一百萬到一百五十萬人次上訪,兩千萬到三千萬起上訪案件。 這麼多的上訪人數和上訪案件,有多少能獲得公正解決呢?大概只有0.2%,也就是說,一千個上訪告狀的人,只有兩個人能如願以償。 ■他們是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司法難民。 作者簡介: 杜斌,生於1972年。山東省郯城縣人。先在中國媒體做攝影記者,後為自由職業攝影師。曾在美國《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時代》(Time)雜誌、英國《衛報》(Guardian)、德國《明星》(Stern)雜誌等知名媒體發表新聞圖片。現為《紐約時報》簽約攝影師,供職在《紐約時報》北京分社。E-mail:[email protected]
  • 特價
    Out of Stock
    BH60.jpg
    歷史有許多創新,愈要擺脫歷史:清楚認識歷史,才決定取捨;應當有所建設,與眾人共同奠定新因素來代替舊因素。 歷史是沉重的包袱,盡是無窮無盡令人厭煩的煩瑣往事,既成過去,我們又何必與歷史糾纏?且讓我們放下歷史,從今天輕輕鬆鬆走向明天。 但歷史這包袱不是隨便說放下就能放下的,它是一個民族足迹的印記,人們的思想、行為、感情、全向歷史取樣。歷史有許多創新,愈要擺脫歷史:清楚認識歷史,才決定取捨;應當有所建設,與眾人共同奠定新因素來代替舊因素。 擅將五千年中國歷史長河,化為一段段娓娓動聽故事的吳羊璧,再次以小品形式結合具體史事,寫了《擺脫歷史》,全書可歸納成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重溫君主制度的腐朽殘酷,甚至深宮悲劇;又看封建制度下的小農經濟,如何限制人民的視野,封建統治者如何扭曲異化人民的創造成果。 第二部分,進一步探索中華文化的得與失。 第三部分,探索中國的民主之路,包括民主選舉。 作者簡介: 吳羊璧,一九二九年七月廿五日生於廣東澄海縣,在汕頭市長大。一九四八年至香港謀生。 長期任職副刊編輯。六十年代及七十年代,在業餘時間與友人合辦《伴侶》半月刊(一九六三年)、《書譜》雙月刊(一九七四年)等刊物。 近著有散文集《香港五十秋》、《水滸傳之強者造時勢》、《水滸傳之逆境出英雄》、《龍蛇馬羊》、《書法長河》、《書家與書藝》、《堯舜春秋》、《戰國百家》、《秦漢一統山河》、《三國六朝》、《唐宋盛衰》、《明清近世》及《近代百年波濤》等。
  • 特價
    Out of Stock
    LS50.jpg
    ‧專為推行通識及生命教育而編寫 ‧引導學生靈活學習、全面思考 ‧小四至中三學生適用 ‧附參考答案與家長、社工及老師使用指引 就是同美麗的寶石一樣,在你的傑出想法發出光芒之前,總是必須先經過洗淨、切割和琢磨的功夫。 少年人面對的資訊每天排山倒海而來,報章、雜誌、互聯網、電視及電台等大眾傳播媒介所發放的雜亂報道及廣告信息,都對他們的人生及價值觀等有深遠的影響。此外,在某些知識領域,專家的見解更眾說紛紜,到底如何能解開處處迷思和分辨是非黑白? 在這個資訊氾濫的新時代,唯有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才能令他們懂得篩選資料,不會被社會的歪風及傳媒所鼓吹的潮流或價值影響。「獨立思考」就是訓練少年人在思考時,能夠: ‧對新事物持開放的態度 ‧克服個人的偏見和盲點 ‧欣賞和尊重不同的觀點 ‧分辨資訊的合理性及澄清謬誤 作者簡介: 梁志援 ( 思聰少年思維訓練課程總監,http://www.youngthinker.net ),先後受業於香港理工學院 ( 即現今理工大學 ) 及澳門東亞大學 ( 即現今澳門大學 ),獲財務管理文憑、市場學文憑及工商管理碩士榮銜,並具多年兒童思考訓練及兒童電腦教育經驗,亦為香港電腦學會、英國特許市場學會、香港電腦教育學會及香港網上教育學會會員。 梁先生致力研究透過電腦科技、心理學、教練技術、體驗式學習及神經語言程式學 ( NLP ) 來培訓新一代的兒童及少年人,曾修讀多項世界著名的培訓課程來學習思維方法、歷奇教學、潛意識運作、心靈轉化等技巧及閱讀過數以千計的相關書籍。
  • 特價
    Out of Stock
    HL22.jpg

    抗衰老全方位解碼

    $68.00 $54.40
    ‧結合中醫傳統及西醫科學的最全面研究和知識,打開衰老之謎 ‧涵蓋生理、心理、藥理與食理各範疇,全面保健 ‧附有各種抗衰老的食補、食療與藥膳 隨着醫學科技的不斷進步,不少殺手病,如傳染病、癌症和心血管疾病,已得到有效的醫學控制。故此,廿一世紀人類面臨對健康最大的威脅,就是「衰老」﹗ 人為什麼會衰老?怎樣利用科學的方法延緩衰老? 本書針對「衰老」構成的死亡危機,為大家全面地抵抗衰老帶來的各種身心問題,內容包括: ‧結合中西醫學角度,披露各國抗衰老的最科學、最佳的養生法 ‧全方位解說衰老的病理生理變化特點,對症下藥 ‧剖析「壽命三角」,拆解中年危機、老年壽夭的契機 ‧揭示飲食保健如何影響衰老程度和速度的密碼 ‧提供各種抗衰老的食補、食療與藥膳 ‧探視防衰老寶物——抗氧化物、生長激素的奧秘 只要中老年人都能掌握抗衰保健精髓,人活百歲不稀奇﹗ 作者簡介: 尹浩鏐(尹華) ‧1938年7月出生於中國廣東省東莞縣石碣鄉。 ‧1965年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畢業,任台大醫院內科醫生。 ‧1967年赴加拿大都候斯大學醫學院(Dalhousie University Medicalschool)維多利亞總醫院(Victoria General Hospital)實習。 ‧1975年到伊利諾州開始私人執業,兼任當地醫學院(Illinois University Medical School)及南伊大(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Medical School)臨牀教學工作並兼任美國伊利諾州聖約瑟醫院陳保羅曼醫學中心核子醫學主任。 ‧1990年加入世界醫學名人會,為名譽會員(Honored Member of Who's Who in Medicine),現已退休,從事文學、醫學寫作,中英文作品散見各報刊。現任北美華人作家協會拉斯維加斯分會會長、世界華文文學聯會理事。 ‧已出版作品有長篇小說《情牽半生》、散文集《醫生手札》、中篇小說集《鳴放記》、《西洋情詩精選》,以及醫學叢書《人活百歲不稀奇》及《恢復青春不是夢》。 饒聞午 ‧福建省龍岩市人,1961年畢業於廣州中山醫學院。 ‧歷任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及寧夏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大外科副主任兼神經外科主任、教授,中華醫學會寧夏神經外科分會副會長。 ‧長期從事臨牀醫療及教學,七十年代已涉足疾病的中西醫結合診療,特別擅長中老年醫療保健及神經系統抗衰老研究。 ‧退休後兼做心理咨詢和法醫鑒定。
  • 特價
    Out of Stock
    HL23.jpg

    養生益壽有妙法

    $68.00 $54.40
    ‧結合中西醫最全面、最科學的研究和知識,探討延年之道 ‧揭示老人病症,如柏金遜症、痴呆症、冠心病、糖尿病的成因與預防 ‧附有各種民間、名人與帝皇養生的食補與喜好 祈求長生不老、青春常駐,自古以來都是古今中外人類尋求的夢想。有說﹕「不老雖無望,長生尚可求。」怎樣利用科學的方法最有效、最大限度地延長壽命? 本書以現代社會生活條件的基礎下,教大家如何延年益壽,內容包括﹕ ‧結合中西醫學角度,涵蓋古今養生保健妙法 ‧剖解日常生活,如精神心理、睡眠、運動,怎樣影響生命長度與素質 ‧揭示退休生活與夫妻關係對長壽的直接關係 ‧逐一破解常見老人病如柏金遜症、痴呆症、冠心病、糖尿病的成因,提示預防與緩解措施 ‧詳述各種抗衰養生的補氣、補血、補陽、補陰藥,以及用藥竅門 ‧搜羅歷代帝王、宮廷抗衰養生補益食品與粥療 只要掌握益智養神的奧秘,延年益壽好簡單﹗ 作者簡介: 尹浩鏐(尹華) ‧1938年7月出生於中國廣東省東莞縣石碣鄉。 ‧1965年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畢業,任台大醫院內科醫生。 ‧1967年赴加拿大都候斯大學醫學院(Dalhousie University Medicalschool)維多利亞總醫院(Victoria General Hospital)實習。 ‧1975年到伊利諾州開始私人執業,兼任當地醫學院(Illinois University Medical School)及南伊大(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Medical School)臨牀教學工作並兼任美國伊利諾州聖約瑟醫院陳保羅曼醫學中心核子醫學主任。 ‧1990年加入世界醫學名人會,為名譽會員(Honored Member of Who's Who in Medicine),現已退休,從事文學、醫學寫作,中英文作品散見各報刊。現任北美華人作家協會拉斯維加斯分會會長、世界華文文學聯會理事。 ‧已出版作品有長篇小說《情牽半生》、散文集《醫生手札》、中篇小說集《鳴放記》、《西洋情詩精選》,以及醫學叢書《人活百歲不稀奇》及《恢復青春不是夢》。 饒聞午 ‧福建省龍岩市人,1961年畢業於廣州中山醫學院。 ‧歷任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及寧夏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大外科副主任兼神經外科主任、教授,中華醫學會寧夏神經外科分會副會長。 ‧長期從事臨牀醫療及教學,七十年代已涉足疾病的中西醫結合診療,特別擅長中老年醫療保健及神經系統抗衰老研究。 ‧退休後兼做心理咨詢和法醫鑒定。
  • 特價
    Out of Stock
    LS49.jpg
    ‧專為推行通識及生命教育而編寫 ‧引導學生靈活學習、全面思考 ‧小四至中三學生適用 ‧附參考答案與家長、社工及老師使用指引 父母的責任不在於使孩子富裕,而在於建立他們一生受用的價值觀。 有些人出身貧窮,自幼便飽受磨練,最終卻平步青雲,攀上人生的巔峰。是什麼影響我們每個人的一生?決定每個人的命運,不是富裕的家庭、不是個人的天賦、不是超卓的智力、也不是天賜的機遇,而是正確的價值觀。 每個人都擁有價值觀,它就是我們衡量人、事、物對自己重要程度的判斷,並決定我們的行為標準,將來成為哪種人、如何生活、如何對待他人及事情的態度。因此,具備正確的價值觀將使孩子在混亂及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站穩腳步,並對生命充滿熱情和希望。 本書結集了當代教育專家對價值教育的建議及教導方法,並精選出16個影響孩子的重要價值觀,讓孩子通過練習、故事及自我反思等來強化自己的品格: ‧感恩、慷慨 ‧責任、勇氣 ‧尊重、憐憫 ‧誠實、忍耐 ‧合作、寬恕 ‧謙虛、體諒 ‧公平、守信 ‧寬容、堅持 作者簡介: 梁志援 ( 思聰少年思維訓練課程總監,http://www.youngthinker.net ),先後受業於香港理工學院 ( 即現今理工大學 ) 及澳門東亞大學 ( 即現今澳門大學 ),獲財務管理文憑、市場學文憑及工商管理碩士榮銜,並具多年兒童思考訓練及兒童電腦教育經驗,亦為香港電腦學會、英國特許市場學會、香港電腦教育學會及香港網上教育學會會員。 梁先生致力研究透過電腦科技、心理學、教練技術、體驗式學習及神經語言程式學 ( NLP ) 來培訓新一代的兒童及少年人,曾修讀多項世界著名的培訓課程來學習思維方法、歷奇教學、潛意識運作、心靈轉化等技巧及閱讀過數以千計的相關書籍。
  • 特價
    Out of Stock
    HL25.jpg
    ‧針對男士常見病患,包括高血壓、冠心病、陽萎、頭髮局禿、痔瘡、失眠、風濕性關節炎、耳鳴,度身訂做藥方、食療 ‧分析成因和症狀,提供方劑、食療、針灸、按壓和運動等全方位療法 李南醫師贈男士強身治病必備錦囊 人到中年,隨着身體機能逐漸衰退,小病、頑疾相繼湧現,教男士煩惱不已。李南醫師以多年臨牀診斷的經驗,針對預防和治療兩大方向,為男士提供各種安全的中醫療法,助男士健康延壽。 隱形殺手:冠心病、中風、高血壓,揭開可怕面紗,讓你防患未然 難言之苦:陽萎、早泄、頭髮局禿,自救食療方劑,改善體質 路路暢通:便秘、痔瘡、小便失禁,如何治標又治本 中年心事:鬱症、失眠,教你用藥、針灸、按壓、運動四管齊下 男人最痛:痛風、腰痛、關節炎,慢性急性,紓解有法 小病非福:耳鳴、濕疹、口瘡,調理身體,煩惱盡消 更多防治頑疾良方,男人愈活愈健康! 作者簡介: 李南,香港著名中醫針灸全科註冊醫師,行醫四十多年,其醫術經驗豐富,診斷精確,憑銀針百藥,癒人無數,病客遍佈世界各地。 現任世界針灸學會學術幹事、全國疑難病特色治療學會理事、香港國際保健養生學會會長,兼任多間上市公司、書法團體醫事顧問。 曾先後應邀往美、加、日、韓、星、馬、台、中、澳洲等地作中國醫學、針灸示範及教授,並接受各電視台專訪。 診餘著書立說,先後撰寫醫學、保健等書籍一百二十多種,行銷全球,銷量達二百多萬本,二十多個國家圖書館珍藏其作品。 年逾花甲,除日常應診外,還熱心社群,在各中心、會社舉辦之醫學保健講座擔任講者,閒暇寄情書法,並參加國內外展覽交流。
  • 特價
    Out of Stock
    SA52.jpg
    在這紅磚屋內,有怎樣的人物事跡、教育信念和學術風氣,令它人才輩出? 本書記錄了多位著名學長的表現與成就,包括:劉殿爵、鍾香崇、梁國楹、羅騰祥、翁國基、陳思堂、梁振英、呂達賢等。 ‧英國的劍橋大學、倫敦大學都有英皇書院,為什麼香港也有一所英皇書院(King's College)? ‧英皇書院的校舍已被香港特區政府列為二級保護文物,在這所獨特的紅磚屋內,有怎樣的人物事跡、教育信念和學術風氣,令它人才輩出? ‧英皇書院有「醫生預備班」的美譽,本港十分一以上的醫生出自英皇,除了醫科之外,英皇還有什麼強項? ‧英皇書院的「愛國愛港情」由何時開始?由何人開始?為什麼一所官立學校也會形成這樣的信念和風氣? ‧英皇過去八十年,出了些什麼著名學長?他們有什麼表現和成就,值得英皇師友記錄、珍惜和回憶? ‧如果你是香港市民,在這本書裏,你會看到許多香港人引以為傲的名字……如果你是英皇之友,在這本書裏,你會看到許多英皇人引以為榮的歷史…… ‧英皇書院前校長梁植穎先生,在英皇工作超過三十年,創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紀錄,退休後更把多年來與眾多學長校友的接觸蒐集記錄成書,寫成了這本《英皇師生愛國愛港情》,所以倍覺珍貴。 ‧這不單是一本官立中學的校友紀錄,更是香港教育,特別是官立中學發展歷史的重要一章。 作者簡介: 梁植穎,土生土長香港公民。 一九五四年曾借讀於英皇書院,於伊利沙伯中學完成中學教育,畢業後入讀香港大學。大學畢業後有七年時間在香港大學擔任助教及副舍監。一九六九年重回英皇任教地理直至二○○○年退休,是英皇任教年資最長的老師。並於一九九二至一九九七年間,五次出任英皇署理校長一職。 作者從小參與童軍活動,曾為愛丁堡青年獎勵計劃最早期的野外訓導員、英皇愛丁堡及資深童軍的指導老師。作者於英皇書院任教期間,曾創立家教會、英皇管弦樂團;更統籌音樂會,籌得四百五十餘萬教育基金,設立獎學金。他更參與設計及促成建築署提前擴建西翼大樓,改善全校設備,使英皇書院走向現代化,令在校學子得益。
  • 特價
    Out of Stock
    M058.jpg

    數風流人物

    $69.00 $55.20
    內容簡介: 風流,不止是一種生活表現,更可以是生命的形態;未必都是處事從容不迫,行雲流水,但既舉手投足,不刻意處,自見社會事功,而從彼一言一行中,自顯光采;旁人觀之,禁不住歎一句:盡得風流。 他們眼中的「風流」…… 風流的定義很多,現在該是指風行的,有餘韻的,對社會有影響力,今天有些人只取之來談男女關係,其實那只不過是風流意義的一部分。 倪匡 我覺得風流的定義很廣泛,和男女無關吧。 顧媚 一個有抱負,有自己想法,遇上種種困境和障礙而仍能一一擊破,實現自我的人,大抵便是不錯的風流人物了。 杜琪峯 風流便是八個字:「好色不淫,怨誹不亂」。 蔡炎培 風流人物不必有文采,更不必有名士氣;如何能享受生命,並且能成為一個無用的人,可能才算得上風流。 毛俊輝 風流只是一個表象。你回去後,也要吃飯上廁所,做很實在的事情。 曹誠淵 我想風流就是想做什麼便做什麼,並不會理會其他人的看法呢。 胡恩威 我覺得這個字本身是個很好玩的字,因為夠曖昧,好像讚你又像笑你。 陳冠中 筆者簡介: 朗 天 文化策劃人,寫過影評、劇評、書評、時論、政論、文化評論、小說和散文專欄;做過報章、雜誌的編輯和記者;當過電台節目主持、電影及劇場編劇,出任過大學客席講師。著有《噪音》、《後九七與香港電影》等。 霍驚覺 早知大劫,曾遊走於各媒體做文化打手,近年大徹大悟,皈依老子,著有《殺死會考的人》、《金學大沉澱》等。 林綸詩 畢業於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現於傳媒界工作。最喜歡文字,但主要做電視,因為覺得名字在公仔箱出現較有動感。 麥繼安 香港電台編導,以宇無名筆名創作科幻小說,作品包括《無名咒》、《烈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