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

  • 特價
    Out of Stock
    M066.jpg
    胡耀邦好友,原中紀委書記滄桑政治人生 披露「六四」前後中共高層角力內情 農村黨員僱工問題大爭論 中共十三大:鄧力群、王鶴壽落選內幕 中顧委「黨員緩登」,陳雲發話解圍 「六四」後女婿萬潤南被通緝 李昌,一九三六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清華學子,從民先總隊長到中紀委、中顧委,多年來不斷發出要求政治體制改革的呼聲,擔當着「黨內覺醒者」的角色,為國為民,心憂天下,1994年獲中央批准離休,正式告別風雲詭譎的中共政壇。 在任期間,李昌曾力排眾議,反對極左的鄧力群、王鶴壽當選中顧委常委;老友胡耀邦不敵保守派力量的圍攻黯然下台,他聞訊傷心失望之極,三天不發一言;被軟禁多年的趙紫陽去世,他不顧禁令,前往富強胡同六號趙家弔唁,後來更公開提出「為趙紫陽默哀」,作者熱烈頌揚這位改革志士的正直品格和錚錚鐵骨。為推動中國政治文明的變革,無論是胡耀邦、趙紫陽,其他幹部如任仲夷、阮銘…….,還是李昌本人,披瀝陷陣,殫精竭慮,都付出了沉甸甸的代價。此書讓讀者再次重溫毛鄧統治時期深刻的歷史教訓。 書中着力追述了李昌與胡耀邦的公私之誼,二人有着共同的政治理念,堅信經濟改革與政治改革必應同步發展。在政壇惺惺相惜,互勵互勉,榮辱與共;然而隨着政治理想的幻滅,最終各自帶着永久的心靈傷痛離開中共權力核心。 此冊記錄一九八二年以後,李昌在中紀委書記、中顧委委員任上所遇的政治事件,包括中央黨校「阮銘事件」、老友胡耀邦下台、「六四」慘案、趙紫陽辭世等。李昌在「六四」事件上受到嚴厲批判,幾乎被開除黨籍;其女婿(前四通集團總裁)萬潤南在一夜間成為通緝犯。從李昌曲折的政途可見中國改革派艱難的命運。 作者簡介: 范泓,現居南京,供職新聞單位。2000年以來,在《隨筆》、《傳記文學》(台灣)、《溫故》、《社會科學論壇》、《大學人文》、《中國圖書評論》等報刊發表文章,其論著多次被《作家文摘》、《報刊文摘》、《讀書文摘》、《中外文摘》等報刊轉載,並入選《2004年人文中國》、《2004年最具閱讀價值人物印象》、《2005年中國隨筆年選》等多種選本,著有《風雨前行 —— 雷震的一生》(廣西師大出版社)、《與李敖打官司》(江蘇文藝出版社)、《隔代的聲音 —— 歷史勁流中的知識人》(廣西師大出版社)、《參政不知政 —— 大時代中的陶希聖》(與李楊合著,湖北人民出版社即出)、《亂局之中—— 民國從政學人個案考察》(待出)等。
  • 特價
    Out of Stock
    M071.jpg
    內容簡介: 回港兩年,我在街上和市民接觸多了。許多市民看見我後,說現實中的我比螢幕上的形象嬌小。大概因為我當保安局局長的時候,給人「女強人」的印象,所以大家都以為我很高大,才會覺得我的個子比想像中小。 與此同時,我和傳媒的交往也頻密了,多接受了關於個人生活的訪問。訪問經常都是環繞一個問題:「你到底是怎樣的人?」 這問題問得好。 我到底是誰?活了差不多五十八載,要概括自己的身分,我會說我是一個在香港土生土長的中國籍港人。我在殖民地時代度過了很多日子,有不少英國籍同事和朋友,與他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我在英、美共居住了六年,自問相當了解和欣賞英國的社會、歷史和文化;美國,特別是加州這個種族、文化多元化的「大熔爐」,也有很多可愛之處。最近幾年,我旅居美國,享受讀書的樂趣,曾考慮在美國居住下去,過退休生活。不過,在彼岸生活了幾年後,我發覺自己不可能從此留在美國過新生活,因為我的根在香港,最關心的事是香港事,最熟絡的人是香港人,在困境中給我最大支持和鼓勵的,是來自香港和內地的朋友。這是推動我回港服務的最大力量…… 我和大家一同在香港成長,也希望繼續和大家一起創造未來。今次有幸得到馬家輝先生的鼓勵,執筆撰寫回憶錄,大家在看我的故事時,想必會發現你和我有不少交疊的足跡。
  • 特價
    Out of Stock
    M079.jpg
    內容簡介: 龔如心一生.百味盡嘗,其傳奇死而不休。 香港人說,我們都在為地產商打工。華懋,香港老牌地產商之一。它的主腦,本書所勾勒的龔如心傳奇,是香港的必然。本書之可以反覆玩味,也緣於此。 王德輝的四頁遺囑內有One Life One Love(一生只愛一人)這一句,這是王德輝對龔如心的承諾,亦在某個程度上,成就了龔如心的傳奇。 丈夫王德輝兩次遭綁架,最後還銷聲匿迹,龔如心千方百計尋找丈夫,深信他仍然在生;另一方面,她全身投入華懋業務,當上商界女強人。 1997年,與家翁王廷歆因爭奪王德輝遺產而對簿公堂;當中花費之巨,案情之峰迴路轉,至今仍令人津津樂道。 龔如心愛美,梳孖辮、大膽的打扮,均令傳媒與香港人留下深刻印象。龔如心的孖辮造型更使她得到「小甜甜」的稱號,連日本著名漫畫家五十嵐優美子也為龔畫下《小甜甜Nina Nina》。 2007年4月,龔如心病逝,留下數百億元遺產,陳振聰的出現,遺產爭奪戰再起,掀起另一高潮。 龔如心一生.百味盡嘗,其傳奇死而不休。 -龔如心與王德輝的愛情 -王德輝兩次遭綁架的案發經過與破案資料 -龔如心與家翁八年爭產案始末 -龔如心於商場上發奮、如心廣場的興建波折 -龔如心喪禮場面 -陳振聰與華懋基金爭產案 -包羅《明報》珍貴採訪圖片 「我們希望透過這本書,令廣大讀者在咀嚼爭產案情節的同時,能透過龔如心的成長及經歷,更全面了解這位亞洲女首富的心路歷程,希望各位看畢全書後,除得悉爭產案的奇情怪節外,也對她有另一番了解。」 —明報採編部 「時光無情,是人讓它轉化為喜怒哀樂的故事,從而有了個性,也有了形態各異的具象。傳奇之所以不會成為過客,也因為它到底也在情理之中,沒有超逾人性,只是以一般人所少走或想不到去走的路而呈現,帶來又一個驚歎之餘,說不定還會促成歷史的反思。」 —明報出版社編輯部
  • 特價
    Out of Stock
    M080.jpg

    笑容從家開始

    $68.00 $54.40
    內容簡介: 家,對你來說是什麼? 是甜?是苦?或許大家心目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改編自張笑容主持,香港電台第五台節目《笑容從家開始》, 十五個來自不同背景、職業的城中名人, 唐英年、沈祖堯、黃毓民、汪明荃、盧冠廷、施永青、鄭欣宜…… 跟你訴說他的家,他的故事。 從中或許有讓你共鳴的故事、或許也會有發人深省的經歷… 但說到底,還是希望大家明白:笑容從家開始。 「作為《笑容從家開始》節目主持,每天我接觸到無數獅子山下的家庭故事。人還是名人,都有一個成長故事。在家庭暴力中成長的黃毓民,教導兒子時也離不開體罰;自少與父母分開要自力更生的汪明荃,年幼的艱辛造就了她不屈不撓的性格;患有讀寫障礙,由後母養大的盧冠廷,談到成長的堪坷仍然語帶激動;受父親方心讓醫生的公益精神影響,令方敏生當上了為民請命的社工。嘉賓們在《笑容從家開始》節目中,打開心霏,剖白了自己的家庭生活和成長印記。本書是我與他們對談的見證實錄,看罷此書,你會發現他們鮮為人知的一面。家庭可以傷人,家庭也可以滋潤人,從別人的分享中,也許可以啟發我們多些「家庭智慧」吧!」 張笑容 香港電台第五台《笑容從家開始》主持
  • 特價
    Out of Stock
    MM251.jpg
    現代社會生活工作壓力大,電腦、手機的頻繁使用讓很多人早早地患上筋骨痛症,筋骨痛症不僅在老年人中常見,年輕人也漸漸身受其害,這種痛症在西醫治療中卻有很多限制,西醫總是用消炎止痛藥,或動手術移除重整,風險大而治本不彰,更可能因痛楚短暫舒緩而引致更大的傷害。 有二十年治療筋骨痛症經驗的趙醫師特著此書,從秘傳理論解釋筋骨痛楚的成因及如何以手法治療,大大減低人們受各種由於筋骨錯位、血脈不通而引起的疼痛折磨,及無須白耗時間金錢在沒有療效的治療上。書中配有多張趙醫師親自示範的筋骨錯位自我檢查法以及身體各個關節的疼痛自我治療手法。沒錯,只需要你的十隻手指,不需要服藥,不需要儀器輔助,就能將關節痛趕出千里之外! 作者簡介: 趙浩餘,中醫師,專注研究筋骨痛症二十九年,擅長手力理療,曾成功治療無數筋骨錯位患者。
  • 特價
    Out of Stock
    MM265.jpg
    《神的密令(第一部)——重建聖城》是一本集宗教、社會學、哲學、愛情及親情於一身的科幻小說。所謂「神的密令」,是指一個改變世界,以及真正主宰人類命運的命令。 故事發生於2029年暑假,在一次醫療科技展覽會上,發生了香港首宗恐怖襲擊;而在場的主角霍禮立,卻收到一名小女孩送上的神秘禮物。神秘盒子裏的秘密信息,為他和弟弟霍紀立帶來徹底的改變。 因為小時候的一次意外,霍禮立討厭鬥爭,也不明白為何人與人之間不可以和平共處。而「聖城」耶路撒冷卻一直飽經戰亂,與耶路撒冷希伯來語的本意「和平之城」大相逕庭。 在死亡威脅下,霍禮立和霍紀立捲入爺爺生前的研究計劃——重建聖城。神秘組織「以羅欣之日」聲稱接獲神的第一密令,要建立新的「空中聖城」;為了完成任務,希望從主角兩兄弟身上,取得空中聖城的重要資料。主角周旋於組織及解放軍之間,在道德、科技和人類文明之間,又該如何平衡?而神的其他密令又將是甚麼? 作者以專業的宗教知識,配合天馬行空的創意,描寫出一個發生於十多年後的故事。當科技不停革新,但人與人的信任感卻愈來愈低;當科技愈益進步,甚至可以操控人類生活時,掌管一切的至高者,其地位又會否因此被動搖? 《神的密令》故事將分為四部,第一部由看似平凡的主角開始,帶讀者進入未來的高科技世界。看似充滿光明的重建新城計劃,到底會為人類帶來多少暗湧和黑暗? 作者簡介: 作者取筆名為風聞,源自舊約聖經約伯記42章中,一句很經典的金句:「我從前風聞有祢、現在親眼看見祢。」作者是一名基督徒,以風聞為筆名,因為他真實的感受到,神不是虛無、遙遠的高高在上,祂的恩典是人可以親身經歷得到的。 《神的密令》故事共有四部,是作者風聞的處女作,前前後後共用了兩年多時間完成。他笑言,「三十幾歲有多的男人,失驚無神要出小說,學人寫科幻故事,真的有點兒不可思議」。而他創作只為一個目的,就是希望喜歡奇幻小說的讀者朋友們喜歡。
  • 特價
    Out of Stock
    MM267.jpg
    《神的密令(第二部)──天國降臨》顧名思義,是《神的密令(第一部)──重建聖城》的第二部,是一本集宗教、社會學、哲學、愛情及親情於一身的科幻小說。所謂「神的密令」,是指一個改變世界,以及真正主宰人類命運的命令。 故事發生於2029年暑假,在一次醫療科技展覽會上,發生了香港首宗恐怖襲擊;而在場的主角霍禮立,卻收到一名小女孩送上的神秘禮物。神秘盒子裏的秘密信息,為他和弟弟霍紀立帶來徹底的改變。 因為小時候的一次意外,霍禮立討厭鬥爭,也不明白為何人與人之間不可以和平共處。而「聖城」耶路撒冷卻一直飽經戰亂,與耶路撒冷希伯來語的本意「和平之城」大相逕庭。 在死亡威脅下,霍禮立和霍紀立捲入爺爺生前的研究計劃──重建聖城。神秘組織「以羅欣之日」聲稱接獲神的第一密令,要建立新的「空中聖城」;為了完成任務,希望從主角兩兄弟身上,取得空中聖城的重要資料。主角周旋於組織及解放軍之間,在道德、科技和人類文明之間,又該如何平衡?而神的其他密令又將是甚麼? 作者以專業的宗教知識,配合天馬行空的創意,描寫出一個發生於十多年後的故事。當科技不停革新,但人與人的信任感卻愈來愈低;當科技愈益進步,甚至可以操控人類生活時,掌管一切的至高者,其地位又會否因此被動搖? 《神的密令》故事將分為四部,第一部由看似平凡的主角開始,帶讀者進入未來的高科技世界。看似充滿光明的重建新城計劃,到底會為人類帶來多少暗湧和黑暗? 作者簡介: 作者取筆名為風聞,源自舊約聖經約伯記42章中,一句很經典的金句:「我從前風聞有祢、現在親眼看見祢。」作者是一名基督徒,以風聞為筆名,因為他真實的感受到,神不是虛無、遙遠的高高在上,祂的恩典是人可以親身經歷得到的。 《神的密令》故事共有四部,是作者風聞的處女作,前前後後共用了兩年多時間完成。他笑言,「三十幾歲有多的男人,失驚無神要出小說,學人寫科幻故事,真的有點兒不可思議」。而他創作只為一個目的,就是希望喜歡奇幻小說的讀者朋友們喜歡。
  • 特價
    Out of Stock
    MM269.jpg

    愛從小事開始

    $68.00 $54.40
    生命因有愛而美麗和充滿意義。而愛就在你我的身邊,只等待我們去感受和傳遞。 本書透過生活、人際關係、成長,以及心靈各方面,與讀者一起發掘不同形式的愛,並且領會愛的美好和真諦。 作者簡介: 吳蔚蔚(Queenie Ng),出生於香港,現居加拿大溫哥華。曾任職於溫哥華中文報館及文化機構。喜愛藝術、美食和大自然。盼望將生命中的美好事情與其他人分享。 個人網站:queenieng.com
  • 特價
    Out of Stock
    MW21.jpg

    醫食同源

    $68.00 $54.40
    說《醫食同源》是食療專書,不如說它是食趣事典更加切合。作者取材自尋常百姓家的日常食品,以其專業知識及對中國醫學和飲食文化的熱愛,以顯淺易明的比喻闡釋艱深的學問,令趣味性與實用性兼備。此外,每篇文章均附以畫家阿虫的插畫,其生花妙筆不僅令每篇文章靈趣佻脫,更令此書成為實用與美觀兼備的食療事典。
  • 特價
    Out of Stock
    MW22.jpg
    這是第二版(修訂本)。說《談情說食》是食療專書,不如說它是食趣事典更加切合。作者取材自尋常百姓家的日常食品,以其專業知識及對中國醫學和飲食文化的熱愛,以顯淺易明的比喻闡釋艱深的學問,令趣味性與實用性兼備。此外,每篇文章均附以畫家阿虫的插畫,其生花妙筆不僅令每篇文章靈趣佻脫,更令此書成為實用與美觀兼備的食療事典。
  • 特價
    Out of Stock
    去年甫推出《醫食同源》及《醫食同源(二)談情說食》即大受歡迎,迅即加印至第四版,為了回饋讀者對我們的支持,《醫食同源(三)惜飲惜食》內容將更充實,圖片更多更精美。《惜飲惜食》除一貫表現出黃德如對中國醫學和飲食文化的認識與熱愛外,她更會以精美的圖片,詳盡教授讀者分辨參茸海味優劣的方法。此外,當然少不了畫家阿虫妙筆生花的插圖。
  • 特價
    Out of Stock
    內容簡介: 《醫食同源四之食養珍味》不獨是一本食療專書,更是一本資料最詳盡的選擇中藥材工具書。書中內容盡現作者黃德如對中藥的感情與飲食的執着,配合名畫家阿虫的生花妙肇,及全港各大名廚親自示範的養生食譜,構成一本自成一格、獨一無二,藝術性與實用性兼備的中草藥食療天書。 作者及插畫師簡介: 黃德如 一九七四年香港出生, 一九九二年畢業於聖保祿學校,一九九六年於香港中文大學新聞系及傳播學院畢業,曾任職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新聞及公共事務部,現為傳播媒介工作者、無線電視節目主持人及司儀、專欄作家及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全科學士畢業生, 以推廣食物的四氣五味、寒熱溫涼成大眾普及常識為未來目標。 阿虫 創作歷二十餘年。八四年後,因人生觀之改變,以阿虫為名, 創作一系列以生活體駭及倡導生活和諧的彩墨小品。 阿虫自學而成, 風格自成一家, 為人感性, 極得讀者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