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

  • 特價
    Out of Stock
    P090.jpg
    這一套文集的出版,實際上在熙熙攘攘的當下文學界無疑是砰然一聲打開了一扉文學的窗戶,給各地關懷世界華文文學的作家、學者引上一個視線的移動新點,特別是當文學研究的熱點已經超聚焦於若干反覆被選擇的項目上,藉着與明報的出版合作,向外界介紹新華本土作家的作品應該是時候了。 摘錄「建構本土文學的主體意識」 原甸 本書共分兩輯。「抒情詩」是作者感情的真摯抒發,「敘事詩」則以詩歌的形式講述了一個個曲折的故事。本書所選的詩歌,可說是詩歌「音韻美、形式美」的很好表現,每一首詩都層次分明,讀來抑揚頓挫,琅琅上口。 作者簡介: 長謠,原名劉可傳,高中畢業後在小學執教至今。父親劉思是新、馬前輩詩人,在父親的影響下,作者13歲開始寫詩。作品多發表於當時的《星洲日報》和《南洋商報》副刊。
  • 特價
    Out of Stock
    P092.jpg
    這一套文集的出版,實際上在熙熙攘攘的當下文學界無疑是砰然一聲打開了一扉文學的窗戶,給各地關懷世界華文文學的作家、學者引上一個視線的移動新點,特別是當文學研究的熱點已經超聚焦於若干反覆被選擇的項目上,藉着與明報的出版合作,向外界介紹新華本土作家的作品應該是時候了。 摘錄「建構本土文學的主體意識」 原甸 作者以新穎別緻的技巧,不拘一格的構思,活潑多樣的形式,機智多變的語言,進行了大規模的文體試驗,作品別具一格,不同凡響。相信該作將會吸引人們的眼光,引起新加坡華人的共鳴,勾起他們對自己的共同情感——對華語和華文文化的懷念,激起他們為捍衛華語,捍衛本土文化,捍衛各民族的團結而努力的意識。 作者簡介: 謝裕民,曾多次獲「金獅獎文藝創作比賽」。1993年獲新聞與藝術部頒「青年藝術」獎,1995年受邀參加愛荷華「國際寫作計劃」。現為《聯合早報》副刊助理主任。
  • 特價
    Out of Stock
    P093.jpg
    這一套文集的出版,實際上在熙熙攘攘的當下文學界無疑是砰然一聲打開了一扉文學的窗戶,給各地關懷世界華文文學的作家、學者引上一個視線的移動新點,特別是當文學研究的熱點已經超聚焦於若干反覆被選擇的項目上,藉着與明報的出版合作,向外界介紹新華本土作家的作品應該是時候了。 摘錄「建構本土文學的主體意識」 原甸 在《懷鷹小說選》中,作者敢於直視慘淡的人生,大膽的以寫實的多樣化藝術手法,採用淡化的故事情節和平實自然的語言,向讀者展示了被扭曲的社會文明,揭示出社會的百態,顯現了深刻的社會意蘊,給我們的心靈帶來了強烈的震撼,使我們不得不思考關於人生和人類生存的的嚴肅問題。 作者簡介: 懷鷹,土生土長新加坡人。2000年出版《創新詩刊》及擔任出版社的編務工作至今。曾獲海內外二十三項文藝創作比賽的獎項。目前從事華文與易經教課的工作。
  • 特價
    Out of Stock
    P091.jpg
    這一套文集的出版,實際上在熙熙攘攘的當下文學界無疑是砰然一聲打開了一扉文學的窗戶,給各地關懷世界華文文學的作家、學者引上一個視線的移動新點,特別是當文學研究的熱點已經超聚焦於若干反覆被選擇的項目上,藉着與明報的出版合作,向外界介紹新華本土作家的作品應該是時候了。 摘錄「建構本土文學的主體意識」 原甸 本書按作者寫作的時間共分為「1980's」、「1990's」、「2000's」三部分,所選小說有着明顯的時代特色。本書語言幽默生動,故事情節曲折離奇、出人意料,有時甚至近於荒誕,但這些都很好的表達了作者對某些社會現象和人事的諷刺和反思。 作者簡介: 希尼爾,原名謝惠平。1982年及1993年分別獲得金獅獎小說及詩歌組首獎,1992年榮獲亞細安青年文學獎,曾兩度獲得新加坡書籍發展理事會頒發的書籍獎。現為新加坡作家協會會長,世界華文微型小說研究會副會長。
  • 特價
    Out of Stock
    P086.jpg
    這一套文集的出版,實際上在熙熙攘攘的當下文學界無疑是砰然一聲打開了一扉文學的窗戶,給各地關懷世界華文文學的作家、學者引上一個視線的移動新點,特別是當文學研究的熱點已經超聚焦於若干反覆被選擇的項目上,藉着與明報的出版合作,向外界介紹新華本土作家的作品應該是時候了。 摘錄「建構本土文學的主體意識」 原甸 本書共分兩輯。第一輯根據作者在本土所接觸到的「異鄉人」以及旅居沙地阿拉伯所遇到的「異鄉人」的不同經歷而改編,反映了不同人物在現實中的掙扎;第二輯以本土教育環境為背景,真實地反映了年輕一代的迷惘困惑;每篇文章都各自反映了一個不同的社會層面,發人深思。 作者簡介: 尤今,原名譚幼今,為南洋大學中文系榮譽學士。尤今曾先後服務於國家圖書館與《南洋商報》,擔任圖書館管理員、記者、副刊編輯等職位。現在執教於先驅初級學院。
  • 特價
    Out of Stock
    P087.jpg
    這一套文集的出版,實際上在熙熙攘攘的當下文學界無疑是砰然一聲打開了一扉文學的窗戶,給各地關懷世界華文文學的作家、學者引上一個視線的移動新點,特別是當文學研究的熱點已經超聚焦於若干反覆被選擇的項目上,藉着與明報的出版合作,向外界介紹新華本土作家的作品應該是時候了。 摘錄「建構本土文學的主體意識」 原甸 本書共八輯:「愁困鄉土」、「點擊人生」、「激揚時代」、「細珠碎玉」、「晚稻夜割」、「千古傷痛」。收錄了作者在各個不同時期、不同年代的作品,表達了作者對家鄉的思念、對人和事的看法和對歷史的反思。全書文字清新淺白,讀來一目瞭然而又富於哲理,適合各年齡階層的讀者閱讀欣賞。 作者簡介: 原甸,詩人、小說家、文化與社會義工。曾在北京與香港生活過。現任新加坡青年書局總編輯職。
  • 特價
    Out of Stock
    P095.jpg
    這一套文集的出版,實際上在熙熙攘攘的當下文學界無疑是砰然一聲打開了一扉文學的窗戶,給各地關懷世界華文文學的作家、學者引上一個視線的移動新點,特別是當文學研究的熱點已經超聚焦於若干反覆被選擇的項目上,藉着與明報的出版合作,向外界介紹新華本土作家的作品應該是時候了。 摘錄「建構本土文學的主體意識」 原甸 劉培芳的散文正像她自己說的那樣,「海闊天空,題材廣泛,可以無所不談,或風花雪月,或遊山玩水,或熱門話題,或人生感悟」。可見作者是一個心思細膩之人,她將自己思考的觸覺伸到了社會的各個領域,隨時將日常生活中得到的靈感和體驗記錄下來,與人分享,給人啟迪,即使文句樸實無華也能蘊含深刻的意義,讓人回味無窮。這本《劉培芳散文選》無疑是作者對人生感悟的又一力作。 作者簡介: 劉培芳,先後在《南洋商報》、《聯合早報》任職記者、編輯及評論員。曾以《泰柬邊境去來》獲「金獅獎」全國文藝創作比賽報告文學優勝獎。1997年離開報界後繼續筆耕,在《聯合早報》發表每周一次專欄。
  • 特價
    Out of Stock
    P089.jpg
    這一套文集的出版,實際上在熙熙攘攘的當下文學界無疑是砰然一聲打開了一扉文學的窗戶,給各地關懷世界華文文學的作家、學者引上一個視線的移動新點,特別是當文學研究的熱點已經超聚焦於若干反覆被選擇的項目上,藉着與明報的出版合作,向外界介紹新華本土作家的作品應該是時候了。 摘錄「建構本土文學的主體意識」 原甸 本書共分三輯。「鄉土篇」描寫與鄉村生活有關的人和事,「都市篇」講述都市人的迷惘與掙扎,「流放篇」則是對社會現實的深刻揭露。本書作者曾從事多種工作,本書也有多篇以作者的生活經歷為參照,描寫社會中下層人們艱難生活的作品收入,為人們更好的了解新加坡社會開了一扇新的門。 作者簡介: 丁雲,本名陳春安。祖籍福建安溪。1988年南下新加坡,任職於新加坡廣播局,擔任編劇,後升任編審。目前致力福音短篇,福音散文500篇《片羽》的寫作。
  • 特價
    Out of Stock
    U088.jpg

    新七大奇蹟

    $88.00 $70.40
    Walk N’Wow Never Die! 也許我們應該一早就死了。 「黑紙」於2009年正式成立,出版過偽文學雜誌《黑紙》及《黑紙辭典》等作品,自甘在文化沙漠中爬行,很多人認為我們一早就可能斷氣。 有幸多得其他人的信任,我們又開始涉足其他創作,包括:MV、廣告企劃、音樂會及唱片等等。 呼吸是愈來愈暢順了,但,我們從來都沒有忘記那許多快將斷氣的時刻。我們知道,在人生旅途上,就是要不斷向前走,不斷追求創新;永遠都不要停下來,永遠都不要走別人已經走過的路,才可生存下來。 做人應隨心所欲,不要被人牽着鼻子走。這像旅行一樣,你我都有自己喜歡的「景點」,何需世人跟我說什麼是世界七大奇蹟?你就有你自家的「奇蹟」。感激九位Bloggers,跟我們一樣,獻上自家「七大奇蹟」的故事。 此書作者捐給「願望成真基金」,希望讓更多小孩去尋找自家奇蹟。 是的,我們應該一早就死了。但是我們相信,只要一直Walk N’ Wow,地獄還離我們很遠。Walk N’Wow Never Die! ──黑紙(陳強x阿BU x林日曦)
  • 特價 U093.jpg
    世界上至少有兩個印度。一個華麗璀璨,精英薈萃;一個支離破碎,貧窮落後。 中國必須知道印度,了解印度,懂得印度。 現在中印兩國人口加在一起總數就已經超過二十五億,佔到了全世界七十億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許多年後回頭再看,二十一世紀最重要的事情,應該就是這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經濟成長。中印兩國潛在力量的爆發,不僅改變了自己,也改變了世界。 ——曹景行 文化學者、資深媒體人曹景行的印度十日行頗具文化意義,作者用鏡頭、筆和自己的感覺向讀者呈現出那個比中國更複雜的國家的眾生相。電子高科技發達的城市,呈現出的是一個發達的、文明的社會。而在大多數地方,在數以萬計的不同宗教信仰和邦派社群中,貧窮、破敗就像瘟疫一樣四處蔓延。披着絢爛紗麗的女人,滿面灰塵的小孩,街頭的流浪漢,滿大街隨意遊走的牲畜,美輪美奐的古老建築和神廟,破敗不堪的貧民居所,巨幅科技廣告牌下晒涼成堆的牛糞餅……作者將在印度十天的所得串連成文,為讀者打開另一扇進入印度的神秘之窗。 作者簡介: 曹景行,資深媒體人,學者。曾任香港《亞洲週刊》副總編輯、《明報》主筆、《明報月刊》專欄作者、鳳凰衛視資訊台副台長。現為北京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高級訪問學者、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教授,並為多家電視台和電台主持節目,作新聞評論。父親曹聚仁為香港老報人、老作家,1972年去世。
    試閱
  • 特價
    Out of Stock
    C139.jpg
    NULL
  • 特價
    Out of Stock
    P078.jpg
    香港作家聯會成立二十多年,為探索、推動兩岸三地的文化、文學事業邁向健康發展作出不少貢獻。 來自海內外數百會員的作家,曾以各種形式發展友誼及學術交流,留下了可貴的紀錄。特集輯成此書,既以備忘,並作紀念。 本書集錄了曾舉辦過文壇大師們大型的紀念活動,若干議論文獻;也紀錄蒐集香港文學的研討、論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