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做了父母,才會明白原來悠然自得地安坐家中,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是否每天都在跟孩子搏鬥,煩惱為何親子間的溝通那麼難?是否每天為了如何教養孩子而發愁,為孩子的未來前程而着急?

教養孩子,從來不是一招半式、幾道板斧就可以。作者從事親子教育工作多年,從與不同家長的接觸中總結各種教養經驗,希望透過本書,為家長提供一些妙計錦囊,舒解家長在育兒和生活重壓下的焦慮,讓家長安心慢教。

內容節錄:

孩子的需要

這天,跟友人談到家長們對名校追捧的瘋狂心態。他卻告訴我,這世代的孩子也很聰明,懂得怎樣應對。

聞說有一個例子,就是媽媽處心積慮為孩子鋪路考進名校,但孩子不想。至面試的時候,校長問他:「為何會選這所學校?」人細鬼大的他居然回答不知道,還加了一句:「我只是聽媽媽吩咐來面試。」結果當然不獲錄取。

這說明什麼?就是許多時候,父母口口聲聲說「為孩子好」,卻並非孩子的想望或需要。

孩子需要什麼?最近讀一本名為《與過去和好》的書,內中提到父母要向孩子提供的五個A,就是關注(Attention)、接納(Acceptance)、欣賞(Appreciation)、情感(Affection)及容許(Allowing)。缺一的話,孩子成長之後就會從別的渠道(或人物身上)尋回。

所謂關注,就是父母對他的關愛與留意,特別是家中多了一個成員,孩子當了哥哥或姊姊時,更需要父母的額外關心。其實,孩子最怕的不是父母的責罵,而是「當他無到」的冷眼相待。孩子最在乎的,是回家第一眼看見父母的眼神,是歡迎他回來,還是漠不關心?

所謂接納,就是孩子無論怎樣不聽話,成績怎樣差勁,考進了次次等的學校,父母仍全然接納,不看扁他。又或孩子踏進青春期,有他自己的衣着髮型品味,跟父母那套是截然不同的,我們可否接納他的打扮而不是老在指指點點?

所謂欣賞,就是看見孩子的長處潛能優點,加以讚揚肯定。當父母樂意這樣做的時候,正正是在建立孩子的自信與自尊。

所謂情感,就是擁抱親吻等等的身體親密語言,乃建立親子關係不可缺的一環。還記得家父在我們年幼時,堅持每個孩子都要親親他的臉說「晚安」才能回房安睡。別小看這些親暱的動作,正正是將親子扣緊的一個關鍵。

所謂容許,就是讓孩子去探索冒險,甚至讓他做自己,有自己的看法、品味、夢想等,而不是為父母完成未了的心願或做父母的「翻版」。

真心盼望,咱們父母在為孩子選校選興趣班這些硬件的同時,也顧慮到滿足孩子這五個基本需要。

作者簡介:

羅乃萱女士 (家庭發展基金總幹事)

資深親子及家庭教育工作者。近年致力關心社會及服務香港的家庭,常獲邀請主領有關家庭和諧、親子教養和兩性相處的講座。羅女士很榮幸於2005年獲頒授香港特區榮譽勳章、2008年獲委任為太平紳士及2018年獲頒授銅紫荊星章。現為香港電台顧問委員會 成員、公共圖書館咨詢委員會副主席、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委員、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委員、公民教育委員會委員、平等機會委員會委員、香港教育大學校長咨詢小組顧問及香港教育城董事會成員等。
近期著作有 《捨不得……》、《一字‧心澄》、《好一個我》、《真朋十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