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波逸提戒條體現出一些與其他篇聚類似的共性。第一,不少戒條的制定與古印度社會文化和習俗有密切關係。佛陀制戒主要是為了隨順因緣,防止譏嫌,如「掘地戒」是為了符順當時印度人認為萬物有靈的觀念;與食物相關的戒如非時食等,和當時的出家人乃至俗眾的習俗有關。若認為這些戒條純粹為了防止貪欲,則並不符合真實情況。對於此類戒條,應該充分了解相關背景因素,這樣才能真正理解佛陀的制戒本懷,在戒律行持中把握中道。

第二,遮戒在涉及命難、梵行難及病緣的情況下,一般都可以開緣,可見保證比丘的安全和健康是佛陀制戒時考慮的基本因素。對於遮戒,佛陀反對機械地持守戒相。如「小妄語戒」中,比丘無心而說或誤說時,由於缺少發起心,故不犯本戒。為了保護三寶、慈護有情、教誡等目的而說的方便語,或者為符合社會規範而說的寒暄語、客套話,又或因個人語言風格所致的誇張語等,都不犯「小妄語戒」。實際行持和判罰中,應考慮以上因素,避免將小妄語的範疇無限擴大。

內頁試閱:

2024年5月份新書推介——BX26《比丘戒研究 第六冊 九十波逸提(一)》_interior3

本書特色:

  1. 本書深入比較諸部律典的同異,力求闡明和解決現代比丘戒律行持中的實際問題,將律學和實踐結合。
  2. 本書採用傳統和現代結合、信仰和學術互補的綜合性研究方法,優化教界與學界的溝通渠道,更有利於理解戒律的深刻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