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二十年,全球製造業掀起一股Just In Time的管理哲學,所謂Just In Time,簡單的說就是盡可能沒有存貨,甚至零存貨,這個管理哲學是日本豐田汽車行發明的。

Just In Time照字面直譯,就是時間恰好趕上,豐田汽車發明這套管理哲學,也帶頭啟用,整個生產過程很少有任何存貨,這包括零件存貨、半成品存貨及成品存貨。

o233_fbpost2

存貨愈多,資金積壓愈重,增加成本,在這個產品日新月異的市場中,存貨隨時會因為市場的改變而貶值,一些零件更可能變成廢物,舉個例子,iPad 2推出,iPad就大減價,iPhone 4推出,iPhone 3也得大減價,甚至不再生產。因此,豐田汽車推動的Just In Time管理哲學很快地就風行全世界。

Just In Time改變了生產過程的供應鏈系統, 為了做到零存貨、低存貨,生產商與供應商關係提升,大家結成緊密的夥伴關係,市場競爭成了一條供應鏈與另一條供應鏈之間的競爭,整條供應鏈不單是製造業的生產過程,而是從最原始的原材料開始至最後的零售商,一環接一環,關係密切,互相依賴。

Just In Time管理哲學的確是一場革命,這套理論為全世界的生產商、批發商、零售商節省了許多金錢,壓低了成本,也為最終的消費者帶來一天比一天便宜的消費品。

可是,近日日本一場大地震打亂了這個系統,全球供應鏈出了問題。今日的日本是汽車零件、電子零件的主要生產基地,日本大地震使到不少地區電力供應出問題,從而影響生產,日本不生產,全球其他地方的汽車製造廠、電子用品製造廠也出了問題,開不了工 ,因為大家都沒有零件存貨,或者只有很少的存貨,沒有零件,如何生產?

日本工廠停產,能否向其他國家的工廠買零件?也不容易,因為今日全球的生產過程中,供應商的數量在下降,與採購商的關係密切,要在短時間尋找新的供應商也真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