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四年的佔領行動,以至近期的反自由行、反水貨客行動,「本土化」理論在坊間油然而生,令不少港人開始反思「香港人」的身分與價值。然而,香港的價值又該如何計算?

二零一二年夏末,港澳辦前副主任陳佐洱批評,英國人管治香港百多年,但其實無意守護香港,「只當香港是提款機」,認為英國只為利益而「佔領」香港。筆者聽後極為感慨,故借題發揮,以史為經,倚數為緯,撰文《香港真是提款機》駁斥,投稿《信報》。該文章在同年10月12日於《信報》刊登,在社交網絡上更被分享數百次。

作者龔祖兒作為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以歷史資料、統計數據及圖表等,闡述香港多年的政治及經濟發展,以數字揭視香港在中港關係、經濟、民主及文化等範疇的現況。在與本書同名的文章《香港真是提款機》中,作者從本港證券市場資金流、外來投資、遊客數量、國際貿易等方面,看香港被當成提款機的能力。

作者堅信「Figures don’t lie」,以數值展現香港的價值,以數據解釋中港近年現象,以圖表透視本港的管治利弊,以對比反思香港的發展前路,為讀者提供更量化的評論。

作者簡介:
龔祖兒為典型香港仔,於九龍上海街留產所(Maternity Home)出生,先輩五百年前由滬遷粵,父母和平後來港。作者現為國際會計師公會資深會員、英國特許管理學會會員。工作多年,涉獵甚廣,職行政管理,掌會計專業。

作者自二零一二年起撰文並刊於《信報》,至今兩年,刊出數量多達數十篇,在社交網絡更被瘋傳數百次。作者每遇本港大事,均會以史為秤,量化盡論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