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窗出版社

  • 特價 c-BJ114-a

    基哥盛宴

    $98.00 $78.40
    「廚藝精湛。」-楊貫一 世界御廚 「近年基哥自立門戶,研製更多新菜色,『陳皮香酥骨』堪稱獨步,又把砂鍋菜色發揚光大,席前堂弄,色香味滿堂喝采,基哥亦在新作披露多款砂鍋食譜,喜歡入廚撚幾味的食家大可取經,必可在友儕間成為『名廚』也!」-劉致新 香港著名品酒家及美食家 世界御廚鮑魚大王楊貫一真徒、香港資深名廚人稱基哥的李文基,繼《鮑參翅肚燕》後,再下一城為讀者炮製佳餚食譜《基哥盛宴》,除了繼續收錄極受歡迎的鮑魚、遼參、花膠等的獨門烹飪心得外,亦新增了基哥獨創的砂鍋菜色!當中的一味「砂窩海鹽陳皮長蟹腳」,用上時令解蟹,做法簡單又鮮味濃郁,令人垂涎! 基哥下廚,講究煮出食材真味,堅持用料上乘,更在書中大談處理各種食材的基本功;介紹食材產地、選購、炮製方法等,讀者除了學會烹調技巧,亦能分辨真偽,增長認識。 基哥在《基哥盛宴》除了傳授讀者傳統菜式外,並有其他創新中西式主菜、冷盤、甜品,令人驚歎基哥功力深厚!不論你是食店大廚,還是家庭主婦,《基哥盛宴》,絕對是廚房必備之書! 鮑魚:產地、品種選購大法、煲製、烹調獨家秘方大披露! 遼參:泡發方法要得宜,乾煎、炆、扣、冷製任君選擇!花膠:極美「王亭之甜湯燉花膠」、「泡菜蘋果炒花膠」,將傳統烹調進化至另一境界! 燕窩:精緻「乳燕還巢」、「橙香相思凍官燕」,要滋陰養顏又美味,除了用冰糖,還有很多方法!
  • 特價 Wings 100 - Cover 0605
    內容簡介: 本書的主角是雞翼。 雞翼是全翼,可以分別為雞槌、雞中翼、雞翼尖三部分。 本書主要內容是以雞翼為主材料,配上其他副料,添加不同調味料,再運用燜炒、烤、焗、煎、炸、蒸、煮其中一種烹調法,便能產生多道色香味美的菜式。 書中提供熱食、涼拌、冷浸等烹調方法,適合不同場合的需要,以及不同人士的口味。 特別是開派對時作為輕食、速食,年輕一族對 雞翼”抗拒不了,甚受歡迎,往往供不應求。 尤其是近年流行的棒棒雞、鹽酥雞、韓醬雞翼等街口小吃,香口酥脆,瘋靡全城,本書也有介紹。 雞翼可於街市或超級市場購買,其中雪藏雞翼價格相宜。只需將雪藏雞翼解凍,瀝乾及吸乾水分後,便可預備烹煮雞翼菜式。 在此希望本書能帶給讀者輕鬆愉快的雞翼體驗。 作者簡介: 盧惠珍 小時候,媽媽因為外出工作,準備食材後便由她自由配搭煮晚飯,這令她對烹飪產生了濃厚興趣。隨後到家政中心學習烹飪,常與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心得,並到東南亞各地學習烹調技巧。修畢烹飪導師課程後便在再培訓中心擔任導師。現任職香港大學,為職員月刊編寫食譜及舉辦烹飪班;並為出版社撰寫食譜及示範菜式,以及擔任社區中心烹飪班導師。 陳麗文 自從由行政人員搖身一變進入烹飪世界後,公餘報讀不同烹飪課程,並到外地進修餐飲業及糕點課程,瞬間感覺熱血沸騰。曾教授「友我無毒 - 2P社區抗毒計劃」、 「黎明太陽計劃」青少年更新烹飪課程、「延伸教育服務」、本地和外傭烹飪課程、露天興趣烹飪班,刋登報章、特刊、出版食譜及製作菜式示範等。
  • 特價 M_Cover17.v2
    內容簡介: 2010年9月,《集體回憶》首次現身《明報周刊》,翌年7月結集成《光與影的集體回憶》出版,至今已屆第7集,筆者透過全新訪問,重塑香港娛樂事業 (包括歌、影、視、播、漫畫、舞台劇等) 的風光盛世,現身說法的嘉賓超過150位,分別來自導演、編劇、電視台高層、製作人、藝訓班導師、藝人、DJ、經理人、藝人助理、漫畫家、收藏家等不同界別,呈獻最珍貴的照片、回憶,讓香港最好的時光,再現眼前。 香港的黃金時代,我們的集體回憶。 《光與影的集體回憶》系列踏入出版第七個年頭,《光與影的集體回憶VII》分為〈新藝城堡〉、〈龍譚紅葉〉、〈半邊天下〉及〈名導才子〉四大章節,一如既往,繼續挖掘娛圈光輝歲月的珍貴寶藏,將過往從未曝光的趣聞內幕引領出土,集結回憶與新事,幕幕經典如在眼前,合成最快樂閱讀。 作者簡介︰ 翟浩然 超過二十年娛樂採訪經驗,曾任新城節目《家天下》主持與《點正娛樂》總編輯、商台節目《巴巴閉邊個夠我查篤撐》監製、有線娛樂新聞台主編、無綫節目《爆足一周》主持、nowTV節目《娛樂審死官》常駐嘉賓,現職《明報周刊》資深記者,近年致力重整娛樂圈集體回憶,著有一連六集《光與影的集體回憶》。
  • 特價
    Out of Stock
    M_Cover17.v2
    內容簡介: 2010年9月,《集體回憶》首次現身《明報周刊》,翌年7月結集成《光與影的集體回憶》出版,至今已屆第7集,筆者透過全新訪問,重塑香港娛樂事業 (包括歌、影、視、播、漫畫、舞台劇等) 的風光盛世,現身說法的嘉賓超過150位,分別來自導演、編劇、電視台高層、製作人、藝訓班導師、藝人、DJ、經理人、藝人助理、漫畫家、收藏家等不同界別,呈獻最珍貴的照片、回憶,讓香港最好的時光,再現眼前。 香港的黃金時代,我們的集體回憶。 《光與影的集體回憶》系列踏入出版第七個年頭,《光與影的集體回憶VII》分為〈新藝城堡〉、〈龍譚紅葉〉、〈半邊天下〉及〈名導才子〉四大章節,一如既往,繼續挖掘娛圈光輝歲月的珍貴寶藏,將過往從未曝光的趣聞內幕引領出土,集結回憶與新事,幕幕經典如在眼前,合成最快樂閱讀。 作者簡介︰ 翟浩然 超過二十年娛樂採訪經驗,曾任新城節目《家天下》主持與《點正娛樂》總編輯、商台節目《巴巴閉邊個夠我查篤撐》監製、有線娛樂新聞台主編、無綫節目《爆足一周》主持、nowTV節目《娛樂審死官》常駐嘉賓,現職《明報周刊》資深記者,近年致力重整娛樂圈集體回憶,著有一連六集《光與影的集體回憶》。
  • 特價 c-C206-a

    自揩

    $98.00 $78.40
    內容簡介: 鄒凱光最新一本散文集出爐了!這一次,他寫盡了香港人的「自揩」。 什麼是自揩?自我感覺良好囉,想做主角囉。我們每天post自己的生活上社交網站、自拍、作鍵盤戰,甘願把自己的生活公開,其實是因為真心喜歡分享,還是生活太壓迫過苦悶? 如果生活中已榨不出一點樂子,自揩一下又何妨? 作者簡介 鄒凱光,英文名Matt Chow,暱稱灘叔、鄒海灘,香港編劇、導演和商業二台節目主持。 曾執導《金雞SSS》、《衝上雲霄》、《12金鴨》多部香港著名電影作品。
  • 特價 Leanne Kitchen Full Cover 0122

    暖。男廚房

    $98.00 $78.40
    李亞男(Leanne)小時候完全不懂煮食,即使媽媽鼓勵她從旁「偷師」,也絕不感興趣,並覺得自己永遠不會成為家庭「煮」婦,but……never say never. 當她嫁給王祖藍,發現忙到倦透的丈夫在家中唯一的享受,就是吃一餐用心烹調的住家飯後,潛藏的烹飪天賦就因愛而被激發了! 本書收錄了李亞男三十多道拿手菜,無論難易,每一道都是她經過反覆試煮不斷優化的成品。這不是一本單純的Cookbook,而是一本希望透過Leanne的成長經歷,與大家分享甚麼是真正的愛,以及家人朋友付出而獲得蛻變喜悅的書。 希望你也能與Leanne一樣,憑着「With Love, 再沒有不可能」的信念,親自下廚,用美食讓身邊人感受幸福! 有這個又美又有耐心又有廚藝的老婆,我是世上最幸福的男人,我的胃是世上最幸福的胃。 ------ 王祖藍
  • 特價
    Out of Stock
    M_Cover18_Selected.v2
    內容簡介: 2010年9月,《集體回憶》首次現身《明報周刊》,翌年7月結集成《光與影的集體回憶》出版,至今已屆第8集,筆者透過全新訪問,重塑香港娛樂事業 (包括歌、影、視、播、漫畫、舞台劇等) 的風光盛世,現身說法的嘉賓超過150位,分別來自導演、編劇、電視台高層、製作人、藝訓班導師、藝人、DJ、經理人、藝人助理、漫畫家、收藏家等不同界別,呈獻最珍貴的照片、回憶,讓香港最好的時光,再現眼前。 香港的黃金時代,我們的集體回憶。 作者簡介︰ 翟浩然 超過二十年娛樂採訪經驗,曾任新城節目《家天下》主持與《點正娛樂》總編輯、商台節目《巴巴閉邊個夠我查篤撐》監製、有線娛樂新聞台主編、無綫節目《爆足一周》主持、nowTV節目《娛樂審死官》常駐嘉賓,現職《明報周刊》資深記者,近年致力重整娛樂圈集體回憶,著有一連七集《光與影的集體回憶》。
  • 特價 B450_cover

    吟留別賦

    $98.00 $78.40
    內容簡介: 《吟留別賦》如落在某些人手裏,便會成為一本武學秘笈,甚至全無根柢者,也會無師自通,變成絕頂武功高手。這一點,作者似是解釋不多,但只要讀下去,便可以參透當中的玄機。因為,《吟留別賦》的奇效,與全書的主旨緊扣,有着整部小說的烘托,可讓讀者漸入佳境。小說的結尾,更是高潮所在,表面上,沒有腿勁拳風,沒有刀光劍影,強弱懸殊,卻是在談笑間登峰造極。 放眼世界,武俠小說這種體裁,獨樹一幟。作者佘宗明憑著對中華文化各樣傳統如醫卜星相、琴棋書畫、詩詞歌賦和儒釋墨道等的認識,創作出一個全新的武俠世界,更得「香港獨立漫畫之父」利志達為其繪畫封面和插圖,值得一眾武俠小說迷引頸以待!   作者簡介: 佘宗明:1992年開始當雜誌編輯。寫了二十多年錶評,但其實寫得最多是影評。過去二十多年的寫作曾散見於香港多份報章雜誌,出版了四本有關腕錶評論的結集,另有兩本隨筆集(《在我還年輕的時候》和《聽歌.睇戲.看小說》)和一本小說《木衛二》。
  • 特價 BJ124_Cover
    內容簡介: 此書介紹了部分來自中國各產區的精品葡萄酒酒莊及其代表酒款,可見各個產區獨有的風土,體會釀酒人對釀酒的醉心堅持,讓人看到中國葡萄酒的希望與未來,讓人篤定民族終將走向世界。作者在此書詳盡介紹了一瓶葡萄酒的誕生、酒標的解讀、常見釀酒葡萄的品種、釀造的過程、品酒的技巧、不同產區葡萄的特色, 以及食物的配搭等等知識,就像上了一課寶貴的品酒速成班一樣。 內容撮要 :  由於世界不同地域、不同飲食文化、飲食習慣及香料種類的使用搭配,食物的風味可謂變化萬千,除了廚師的出色演繹,也需要美食家及葡萄酒愛好者們練就敏銳的味蕾隨機應變。但無論如何變化,食物的味道都離不開酸甜苦辣鹹鮮六味。瞭解這六種味道對葡萄酒的酸度、單寧、酒精度、甜度、酒體結構、口感的影響,也就不難找到適合的葡萄酒搭配相應味道的食物。 不同酒體葡萄酒與食物的搭配 酒體飽滿的紅葡萄酒(如:赤霞珠、西拉、瑪律貝克、黑珍珠等)搭配燒烤或煙熏、味道厚重的牛肉、羊肉、豬肉、鹿肉及香腸、醃肉等 酒體中等的紅葡萄酒(如:桑嬌維賽、添普蘭尼諾、品麗珠、梅洛、佳美娜、金粉黛等)適合搭配義大利、西班牙菜肴,及豬肉、鴨肉、羊肉、香腸、披薩及烘烤蔬菜等。 酒體輕盈的紅葡萄酒(如:黑皮諾、佳美等)搭配蘑菇底的食物,如意粉、蘑菇湯、忌廉湯、雞肉派、白肉披薩及口味清淡的法國菜。 桃紅葡萄酒 主要搭配地中海、印度菜及辣味菜肴、味道較重的貝類、雞肉等家禽類菜肴。 酒體飽滿的白葡萄酒(如:霞多麗、賽美蓉、維歐尼、瑪珊、瑚珊等)適宜搭配忌廉湯、奶油披薩、蛋奶餡餅、奶油意面、法國菜等。 葡萄酒的釀造是從葡萄園業已開始,歐洲雖有上千年的釀酒史,但就科技與網路發展的今天而言,已沒有難以獲取的工藝、設備甚至所謂的秘密配方。不同的是: 在同品質葡萄以及釀酒師水準差距不大的前提下,不同的釀酒師會有不同的風格 (本土釀酒師可能更適合國人的口味),但對於在同一起跑線上的酒莊,誰能打造出一流的團隊,誰能種出最好的葡萄,誰能最快的接受並應用最新的科技成果,尤其在行銷與服務上摒棄舊思維,舊傳統而進入到合作、創新與共用的時代,誰將會取得成功。 歸根結柢,發展酒莊,最核心的還是酒。無論是舊世界還是新世界,大家心目中真正推崇的葡萄酒酒莊,不在於它們是否擁有美輪美奐的酒莊和恢宏大氣的建築,而是真正意義上的來自他們透過精湛的釀酒技術對葡萄酒深刻的理解。只有當在對葡萄酒有著深刻領會的基礎上,才能熟練的操控從葡萄的種植、採摘、釀制到出窖的整個過程。而酒莊出產的酒正是人們傳達了來自葡萄、氣候、土壤、人文的豐富內涵,最終形成人們對品牌的認識和對酒莊的獨家記憶。 作者簡介: 蘭晶Stacey Lan KOL、報章雜誌專欄作家、葡萄酒系列短片《Stacey 的葡萄酒世界》主持人; 英國WSET 高級品酒師,留英碩士,熱愛生活,熱愛美酒美食及旅行,足跡遍佈全球30 多個國家。一直相信:一個不愛旅行的品酒師不是一個好的專欄作家。寓興趣於職業,寓工作於生活,不求富貴榮華,但求簡單豁達。
  • 特價 HK50_cover
    內容簡介: 本書以線下導賞:屢見仍鮮的香港古蹟為題,介紹分佈在港九新界的歷史古蹟。有別於近年興起的線上導賞(Online Guided Tour),本書沒有影音和多媒體的輔助,只通過實地考察得來的資料,親身拍攝的圖像以及搜集得來的史料,為大家進行一場探索香港古蹟和歷史的導賞。 香港是世上最繁華的都市之一,城內的人生活忙碌,縱使不少的古建築就在鬧市之中,大家或許只是擦身而過,沒有多加留意,亦是屢見猶鮮。有關香港歷史的開端,不少人會認為是在英國人登陸水坑口的1841年以後,而本書追尋的香港古蹟和故事,就會在3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古石刻開始,由古廟古物開始說起,為大家介紹一個不一樣的香港。 本書分為十個章節,由古代石刻、明清時期的廟宇、英國人登陸香港後不同時期所建立的建築,甚至華人的傳統村落和罕見的戰爭遺址都會一一涵蓋,而介紹的方法亦會以導賞的形式進行,輔以圖像和手繪地圖,由古蹟的背景、歷史故事、建築特色以及背後流傳的一些掌故出發,帶大家重新認識昔日香港。 作者簡介: 「尋蹤覓蹟」 「尋蹤覓蹟」於2018年1月1日成立,旨在追尋和保育由寂寂無聞的漁村發展國際大都會之間所遺留下來的蹤跡。通過紀錄一座座屢見猶鮮的歷史建築,揭開隱藏在古蹟背後的歷史故事,讓大家重新認識不一樣的香港。現時除了每月的以專題文章和影像紀錄香港的古物古蹟,我們還增添公眾導賞,帶大家走入熟悉的社區,一探陌生的古蹟和背後被遺忘的香港故事。 陳國豪 文化與文化產業管理學系畢業生,現為自由撰稿人、兼職攝影師,主力研究人文歷史。求學期間先後到北京大學考古系以及台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作交換生和實習生,於2018年1月1日創立臉書古蹟專頁「尋蹤覓蹟」,對香港的古建築展開系統的紀錄,同時向公眾推廣和導賞。 黃柔柔 就讀文化與文化產業管理學系,對歷史、文物及藝術有莫大興趣,喜歡老事物的懷舊和美感。於2018年建立臉書專頁「尋蹤覓蹟」,向公眾介紹及推廣香港的歷史建築,繼續於古蹟中探尋舊時代的痕跡。
  • 特價 image description
    內容簡介: 我是在國民身分「迷失」中成長的一代,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更是香港的「真本土」。這本小書不僅僅記錄了我對香港點點滴滴的思考和觀察,更包含了很多疑問和冀望,面對眾多挑戰和變幻莫測的未來,但願香港人仍能「既是同舟在獅子山下且共濟,拋棄區分求共對」。 ——黃芷淵   內容節錄: 「媽媽,我的國籍是什麼?」 「中國啊!」 「為什麼不是香港?」 「因為香港不是一個國家,是屬於中國的一個城市,叫做香港特別行政區!」 我是八十後,是在身分迷失中成長的一代香港人。 一九九八年暑假,爸爸媽媽帶我和妹妹去美國旅遊,我嚷着要自己填寫入境表格,卻不知道「國籍」一項應該填什麼。媽媽告訴我「香港」不是一個國家,所以國籍要填寫「中國」。可是,我還有很多問題沒有弄清,於是最後填上了「中國(香港)」。 那時我還在讀小學,但那已經不是我第一次對自己的身分感到迷失。 一九九六年七月,香港滑浪風帆運動員李麗珊在亞特蘭大奧運中為香港奪得第一面奧運金牌,英國國歌奏響,港英殖民地旗幟徐徐升起。老師告訴我們,要好好記住這歷史一幕,因為從下一屆奧運開始,如果香港運動員奪金,升起的將是香港特區區旗,播放的將是中國國歌。 我不理解,但牢牢記住了。 李麗珊奪金使我第一次發現,香港於我而言是那麼的不同和重要,儘管當時我還不懂,骨子裏有一種叫「本土意識」的東西正在醖釀當中,讓我對這片土地有着不一樣的歸屬感。 我對香港即將要回歸一事一知半解。只知道突然有一段時間,身邊很多同學不見了,後來聽說他們跟爸爸媽媽移民了。 一年之後,香港回歸。   作者簡介: 黃芷淵 香港鳳凰衛視高級記者、資深媒體人、主持人、特約評論員。土生土長香港人。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香港浸會大學媒體管理碩士文憑。曾赴美國專修藝術、傳媒。 就學時獲選為「香港十大傑出學生」。參選香港電視「未來主播全球招兵戰」獲得冠軍,任新聞主播及記者。後加入鳳凰衛視,負責粵語及普通話雙語新聞報道,參與國內外多項重大新聞採訪,多次擔任大型活動主持及司儀。曾出版《我們在現場——從香港出發》,並與同張愛玲並稱為「南玲北梅」的當代著名作家梅娘共同出版《大作家與小畫家》《邂逅相遇》及《與青春同行》等作品。 現為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三策智庫秘書長、一國兩制青年論壇理事、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協會媒體顧問等。
  • 特價 BA140_cover7
    內容簡介: 子宮,是女性最重要,亦是最脆弱的器官。月經不調、痛經、子宮肌瘤、念珠菌、不孕症等常見婦科疾病,皆令一眾女士大為困擾,甚至對身體有深遠影響。 本書以中醫角度出發,讓讀者認識各種常見婦科疾病成因、治療方法,並以日常食療調理身體,繼而預防婦科病。 楊明霞醫師向來在中醫皮膚及美容保健方面有深入硏究,深明子宮健康對女性的幸福何等重要,所以提供不同形式的「養宮」秘訣,讓女性擁有逆齡子宮。   內容節錄: 子宮肌瘤是婦科病中的一種常見良性子宮腫瘤,俗稱「纖維瘤」,古籍《黃帝內經》就提到「石瘕生於胞中」,這就是指子宮肌瘤。腫塊生於子宮,古代稱為石瘕。 子宮肌瘤常見於三十至五十歲女性,大約百分之二十的女性都有這種肌瘤的問題,雖屬良性,但可能引起下腹痛、尿頻或不孕等症狀,十分纏人。其成因暫時仍不明確,估計與女性荷爾蒙雌激素分泌有關,例如服用含雌激素的避孕藥,因肥胖或壓力而影響雌激素分泌,均會增加患上子宮肌瘤的機會。另外,家族史直系親屬曾患子宮肌瘤、不孕或未曾懷孕、肥胖甚至多吃紅肉少吃蔬菜的女士都被視為此病的高危人士。 中醫認為,形成子宮肌瘤的病因、病機相當多,比如肝、脾、腎功能失調,加上寒邪乘虛進入胞中(子宮),若「久瘀」,形成「氣滯血瘀」的狀況,同時還會跟內濕相結合,經年累月發展下來就會在子宮內形成肌瘤。造成此類體質形成的原因,主要與個人不良的生活,及飲食習慣有關。 子宮肌瘤並沒有明顯的病徵,患者有可能會有經痛、經量過多、腰痛、便秘、或貧血,假如肌瘤過大可能會引致腹痛或腹部隆起,若壓着膀胱會令患者會有尿頻的感覺。大多數患者會在例行的婦科檢查時得知子宮脹大而發現子宮肌瘤。 一般來說若發現子宮肌瘤,如非必要通常不會切除。子宮肌瘤會在女士懷孕期及服用避孕丸期間會增大,但更年期後則會縮小。患者可考慮配以中醫藥食療來減輕或改善病情,以避免病情惡化。 中醫治療子宮肌瘤,一般將病情分為出血期和非出血期兩種。出血期泛指經前和月經期間,主要以扶正補氣為主,避免氣血受損,並適當地配伍化瘀止血的中藥。非出血期通常為經後,要加強活血化瘀、軟堅散結的中藥,並需要配伍補益氣血藥物,有助消除或縮細肌瘤。患者應注意日常飲食,少吃辛辣或寒涼食物,應以清淡甘平食物為主,多吃蘿蔔、紫菜、海帶、蘋果、番茄、黑木耳、淮山、魚肉等等。 早期的子宮肌瘤一般透過內服中藥及適當配合針灸能有助控制病情,此外,患者平日需減輕工作的壓力及保持心情舒暢,方能有效改善體質。 臨床上除了透過內服中藥固本以改善子宮肌瘤惡化外,一般會配合針灸治療,亦能有助控制子宮肌瘤。   作者簡介: 楊明霞 註冊中醫師,現為香港中文大學中醫藥學哲學博士生(該博士研究亦於2017年中醫學博士考核中取得最佳研究員(The Best Investigator Award)及於2015年取得龍的文化傳統中醫獎學金)、香港浸會大學中醫學(內科)碩士、中醫學學士及生物醫學(榮譽)學士,在中醫皮膚及美容方面有深入研究,曾任香港浸會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客席講師。 Facebook:楊明霞醫師 Sinaweibo:楊明霞中醫師 Wechat:楊明霞醫師 電郵:[email protected]